新研究发现特定受体可影响脂肪代谢概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1442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研究发现特定受体可影响脂肪代谢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研究发现特定受体可影响脂肪代谢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研究发现特定受体可影响脂肪代谢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研究发现特定受体可影响脂肪代谢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研究发现特定受体可影响脂肪代谢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新研究发现特定受体可影响脂肪代谢概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新研究发现特定受体可影响脂肪代谢概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新研究发现特定受体可影响脂肪代谢概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新研究发现特定受体可影响脂肪代谢概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新研究发现特定受体可影响脂肪代谢概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新研究发现特定受体可影响脂肪代谢概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新研究发现特定受体可影响脂肪代谢概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新研究发现特定受体可影响脂肪代谢概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新研究发现特定受体可影响脂肪代谢概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新研究发现特定受体可影响脂肪代谢概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研究发现特定受体可影响脂肪代谢概要.docx

《新研究发现特定受体可影响脂肪代谢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研究发现特定受体可影响脂肪代谢概要.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研究发现特定受体可影响脂肪代谢概要.docx

新研究发现特定受体可影响脂肪代谢概要

新研究发现特定受体可影响脂肪代谢

2016年01月14日新华社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发布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在小鼠身上的实验证明,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的水平高低能影响体内脂肪代谢,对这一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找到预防肥胖等病症的新方法。

来自格拉斯哥大学的学者与英国和美国同行进行的合作研究发现,这种与神经元生长和存活有关的受体也存在于脂肪细胞中,并且能协助管理体内的代谢过程。

这一过程与体重息息相关,降低这一受体在脂肪细胞内的水平能有效避免小鼠的体重增加。

实验中,研究人员利用基因手段将一组小鼠体内的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去除,并给它们喂食高脂食物,另一组不进行任何干涉但也喂食同样食物。

结果显示,数周后,第一组小鼠体内的能量消耗明显增加,这让它们避免了脂肪积聚增加体重,保持了健康状态;而另一组则明显增重,体内脂肪提升不少,并且有脂肪肝疾病的征兆。

参与这项研究的格拉斯哥大学教授乔治·贝利说,高脂饮食能让体内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的表达上调,这会导致体内脂肪难以分解用于能量消耗。

因此,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被移除后,小鼠就不容易因为高脂饮食而得肥胖症、Ⅱ型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

他说,这一发现意味着未来可以通过干预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的作用机制,来更高效地预防肥胖症和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

奥巴马说将发起抗癌“登月计划”

2016年01月13日新华社

美国总统奥巴马12日在他任内的最后一次国情咨文演讲中宣布,将发起一项寻找癌症治愈疗法的“登月计划”。

奥巴马在演讲中说,美国副总统拜登去年曾说过,如果发起一个新的“登月计划”,美国将能治愈癌症。

上个月,拜登与国会合作给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提供了过去10多年来最有力的预算支持。

奥巴马宣布发起“新的国家努力”,拜登将担任该计划的负责人。

奥巴马没有透露该计划的更多细节。

副总统拜登的长子博·拜登2015年5月因脑癌去世。

此后,拜登宣布不参加2016年总统大选,并表示在剩余的副总统任期内将投身抗癌事业,希望把战胜癌症作为美国的下一个“登月计划”。

草甘膦致癌?

业界再“掐架”

2016年01月14日新华网

欧盟食品安全局先前发布一份调查报告,认定草甘膦“不大可能对人类构成致癌风险”,这与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结论相悖,受到近百名业内专家以联名公开信形式“围攻”。

上述公开信由美国环保协会克里斯托弗·波尔捷教授撰写,收信人是分管卫生与食品安全的欧盟委员维特尼斯·安德柳凯蒂斯。

波尔捷在信中敦促安德柳凯蒂斯和欧盟委员会“不要理会”欧盟食品安全局就草甘膦所作的“有误论断”。

其实,波尔捷也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咨询专家之一。

13日,欧盟食品安全局执行理事伯恩哈德·乌尔致信波尔捷,坚称他所在机构下结论前进行了“公开、透明的评估”。

“我强烈反对你关于欧盟食品安全局没有以公开且客观的标准展开评估的论述,”乌尔说。

在他看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评估可能只是全面评估的“第一步”。

“我们不应该把初步筛检评估与欧盟食品安全局等权威机构展开的更为全面的危险性评估作比较。

按乌尔的说法,欧盟食品安全局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所采用的评估方法和证据基础不同,两家机构已同意今年年初就相关技术课题展开对话。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信中多次提到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乌尔还是强调这封信只是写给波尔捷个人。

现阶段,欧盟委员会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均没有回应这封信的内容。

草甘膦可用作除草剂,被广泛用于橡胶、桑、茶、果园以及甘蔗地等。

科学家称铬元素膳食补充剂可能致癌

2016年01月11日新华社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近日称,该校与悉尼大学等科研机构共同研究发现,备受减肥人士和健身爱好者欢迎的铬元素膳食补充剂,会在进入人体后部分转化成致癌物。

铬通常主要由两种形式存在:

三价铬和六价铬。

其中六价铬是强氧化剂,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而三价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被制成膳食补充剂后,还可用于糖尿病辅助治疗,增强胰岛素和口服糖尿病药物的效应。

但研究人员发现,膳食补充剂中的三价铬进入人体细胞后,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氧化而变得具有致癌性。

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中向动物脂肪细胞内注入三价铬,然后利用X射线荧光显微镜元素映射技术等对经过处理的细胞进行观察,发现这些细胞中的铬被氧化,丢失了电子,并转化为一种致癌的化合物。

研究人员发现,摄入低剂量的铬对人体几乎没有危害,但长期或大剂量服用铬片则可能有患癌风险。

因此,研究人员呼吁公众谨慎服用相关产品。

一些铬元素膳食补充剂的铬含量高达每片500微克,但澳大利亚健康部门建议,成年人每日只摄入25至35微克铬,以维持人体所需。

该研究报告已发表在德国最新一期周刊《应用化学》上。

新研究说肥胖可能加剧前列腺癌

2016年01月13日新华社

一期英国《自然·通讯》杂志刊登研究报告说,小鼠实验显示前列腺周围的脂肪细胞会促进前列腺癌的发展,这一发现有助开发出治疗前列腺癌的新方法。

此前有研究认为肥胖与前列腺癌之间存在关联性,但一直不清楚详细机制。

法国图卢兹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发现前列腺周围的脂肪细胞会分泌一种名为CCL7的蛋白质,它会与名为CCR3、与癌细胞有关的受体结合,这种结合行为会促进癌细胞的迁移与扩散,提高了前列腺癌的侵袭性。

研究人员对约40只患有前列腺癌的小鼠进行了实验,这些小鼠被分成两组,一组喂食高脂肪食物,另一组正常饮食。

结果显示,那些食用高脂肪食物的小鼠在变胖且脂肪组织增多的同时,前列腺癌细胞的局部侵袭性也提升了不少。

研究人员说,了解相关的作用机制后,未来就能有针对性地开发可影响这一机制的新药物,提高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

美公司获1亿美元融资豪赌癌症血液筛查

2016年01月13日新华社

世界最大的基因组测序企业之一美国伊卢米纳公司近日宣布组建一家新公司,期望在5年内在市场上推出利用血液检测筛查多种癌症的早期诊断技术。

目前,这家新公司已获得1亿美元融资,支持者包括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和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

癌症血液检测的概念已提出相当一段时间,它通过分析血液中的游离DNA(脱氧核糖核酸)片段,在病人尚未表现出任何症状的早期筛查出各种癌症。

这种新技术简单易操作,可让病人摆脱传统的组织活检所带来的痛苦,并有望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癌症血液筛查是现在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但正如此次成立的新公司“圣杯”这个名字蕴涵的意思一样,这是一个人们梦寐以求但极难实现的目标。

最终无论哪家公司成功开发出一种通用的癌症血检技术,都会对人类与癌症的战争造成重大影响。

“我们希望今天成为全球与癌症战争的一个转折点,”伊卢米纳公司首席执行官、“圣杯”公司董事长杰伊·弗拉特利在声明中说,“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一次简单的血液筛查使对无症状人群的早期癌症检测成为可能,而在可治愈的阶段检测出癌症将会大幅降低癌症死亡率。

据伊卢米纳公司介绍,“圣杯”公司目前已获得首批超过1亿美元的投资,支持者包括盖茨与贝索斯的基金会。

据美国媒体报道,“圣杯”公司希望在2017年开始对其癌症血液筛查技术进行临床测试,2019年推向市场。

预计届时基因组测序技术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使一次癌症血液筛查的价格降到500美元左右。

不过,该公司的巨大投入可能是一场豪赌,因为一些医学专家表示相关技术还面临许多挑战。

癌症血液筛查属于液体活检。

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人类遗传学系主任迪特里克·斯蒂芬在一份声明中说,液体活检目前主要用于监控癌症患者对疗法的反应,而不是筛查与诊断,目前没有这方面的“黄金标准”。

该技术检测血液中的游离物质,但在获取少量游离物质的灵敏度方面存在技术障碍。

此外,不同癌症的游离物质数量与成分都不同,这也对开发通用的液体活检技术构成挑战。

斯蒂芬说,癌症血液筛查技术在上市前必须进行“非常大型、昂贵与复杂”的试验。

“理论上,这种诊断可以像一些人声称的那样在5年内成为现实,但这是乐观的看法。

新人工智能算法可识别不同类型细胞

2016年01月13日新华社

英国斯旺西大学日前发布的一项新研究说,该校研究人员参与开发的一种人工智能算法可高效识别包括癌细胞在内的不同类型细胞。

这项技术得以应用后不但能提升科研效率,还可助力癌症等疾病治疗。

要在一个健康的细胞群内识别癌细胞等特定细胞,目前的做法是让荧光剂附着在这些细胞内,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识别,但这种做法容易干扰细胞行为,影响观察结果。

斯旺西大学研究人员与来自美、德等国的同行共同在计算机上开发了这一人工智能算法,它对细胞的识别过程无需使用染色剂,很好地避免了上述问题。

参与这项研究的斯旺西大学研究人员保罗·里斯介绍说,团队首先通过数据输入,让这种人工智能算法“观察”多种细胞样本的特征。

经过数据积累后,它能迅速在一群细胞中识别出目标细胞,并及时算出这一细胞处在其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

里斯说,一些癌症治疗机制是将药物作用于处在生命周期某个阶段的特定细胞,这一新算法具有快速识别特定细胞及其年龄的能力,有助医生更高效地开展治疗。

美机构建议女性50岁开始乳腺X光筛查

2016年01月13日新华社

为美国政府提供卫生建议的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12日说,乳腺X光筛查对40岁至74岁的女性都有效,但建议女性从50岁开始,每两年接受一次筛查。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是受美国政府支持、由知名医生和科学家组成的非营利机构。

该机构当天发布2015年最终版乳腺癌筛查建议,认为乳腺X光筛查对50岁至74岁的女性效果最佳,她们应该每两年接受一次这样的筛查。

该机构指出,对40岁至49岁的女性,每两年接受一次筛查也有好处,但好处不如50岁以上女性那么大,建议她们根据个人情况咨询医生后再决定是否筛查。

40多岁的女性如果其母亲、姐妹或女儿罹患乳腺癌,那么她们接受筛查的好处超出普通女性。

由于缺乏对75岁以上女性、致密型乳腺女性及3D乳腺筛查方面的研究,该机构无法做出建议。

女性开始乳腺筛查的时间一直是有争议的话题,多个机构发布的建议都不同。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2009年发布的建议首次提出女性应从50岁而不是40岁开始接受筛查,在医学界引发巨大争议。

美国癌症学会于去年10月更新乳腺癌筛查指南,建议女性延后5年从45岁开始每年接受一次乳腺X光筛查,55岁以上女性应改为每两年接受一次这样的筛查。

而40岁至44岁的女性可以自愿选择是否筛查。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一个工作组去年6月指出,乳腺X光筛查对50岁至69岁年龄段的女性效果最好,能使这一年龄段的女性死亡风险降低40%。

但只有有限的证据支持40岁至49岁的女性做乳腺X光筛查。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乳腺癌筛查的目的是早发现、早治疗,但也会带来风险,包括误诊、过度诊断和辐射诱导的癌症等。

美新版饮食指南引巨大争议

2016-01-12新华社

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及农业部近日联合发布每5年更新一次的政府饮食指南,建议美国民众选择健康饮食,强调饮食多样化与平衡的重要性。

但由于删除上一版本中的胆固醇摄入量限制、将咖啡与瘦肉视为健康饮食一部分,加上未纳入环境可持续性问题的考量,新版指南在美国引起巨大争议乃至批评。

总体上,新版指南对健康饮食的建议可归纳为“多吃”与“少吃”两大类。

“多吃”包括各类蔬菜,主要是深绿色、红色和橙色蔬菜、豆类、含淀粉及其他成分的蔬菜;水果,尤其是完整的水果;零脂或低脂奶制品,包括牛奶、酸奶、奶酪及豆浆饮品;谷物,至少一半是全谷类;各类蛋白质食品,包括海鲜、瘦肉、禽肉、蛋类、豆制品、坚果及种子;油,包括植物食用油如菜子油、玉米油、橄榄油、花生油、红花油、大豆油与葵花油。

“少吃”包括:

每人每天摄入的热量,摄入人工添加糖的比重不应超过10%;每人每天摄入的热量,饱和脂肪酸的比重不应超过10%。

通常,食物饱和脂肪多来自黄油、奶酪和全脂牛奶、瘦肉以外的肉类、椰子油与棉子油等;每人每天盐分的摄取量不应超过2.3克,其中14岁以下儿童更应少吃。

与5年前的版本相比,新版指南修改较大的一处是可适当喝咖啡,每人每天可喝3到5杯;另一处是删除了胆固醇摄入量限制,这意味着不用担心吃鸡蛋。

但按指南所言,最大的不同其实是以前的版本侧重于按饮食成分如食品类别与营养来考虑健康饮食,而最新版本从整体饮食健康习惯来看待问题。

正如以往版本的饮食指南一样,最新版本刚公布即引发巨大争论,其中最大的争论就是新版本初稿中选择饮食要考虑环境可持续性问题的表述被删除了。

简而言之,就是最终版本未采纳少吃肉、多吃素的建议,因为肉食生产被认为将导致排放更多二氧化碳,助推全球变暖。

此外,不仅未采纳少吃红肉建议,反而删除胆固醇摄入量限制,这被广泛认为美国政府向畜产业利益团体的施压屈服。

耶鲁大学预防研究中心创始主任及非盈利组织“真健康公司”创始人戴维·卡茨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新版指南是“对营养科学家辛勤工作的一种背叛”,“为了有组织的特殊利益团体的利益而有意牺牲公众健康”,“这是美国营养政策的悲哀一天,是公众卫生的悲哀一天”。

“关注全球问题科学家联盟”科学民主中心主任安德鲁·罗森伯格发表声明说,新版指南未纳入关于红肉及蔬果为主饮食的明确建议,忽略了其自身咨询委员会的确切科学证据,而有关饮食选择的可持续性问题表述则完全消失,错过了告知消费者让他们自主做抉择的良机。

一个名叫“负责任医学医生委员会”的非营利组织在指南发布前夕甚至发起对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及农业部的诉讼,声称禽蛋行业对该指南发挥较大影响力,其咨询委员会中至少3人接受过禽蛋行业的资金支持,另一人直接由该行业直接提名。

不过,虽然最终版本删除胆固醇摄入量限制的表述,但仍建议尽量少摄入胆固醇,所以该委员会后又改口称赞指南抵制住行业压力,仅要求对禽蛋行业在指南出台过程中的影响展开调查。

去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宣布火腿、香肠、肉干等加工肉制品为“致癌物”,并把生鲜红肉,即牛、羊、猪等哺乳动物的肉,列为仅次于加工肉制品的“致癌可能性较高”的食物。

但新版指南未特别指明需减少加工肉制品与红肉的消费,美国癌症学会对此表示失望。

当然,有人批评,就有人赞扬。

比如,美国全国牛仔牛肉协会就发表声明,表示很高兴指南能把瘦肉视为健康而有营养的饮食。

声明说,自1980年第一份饮食指南发布以来,美国牛肉表层脂肪已减少了81%,美国零售业卖得最好的牛肉65%是瘦肉,反映了美国牛肉生产商根据消费者的选择而做出了改变。

新版饮食指南首次建议民众少吃“人工添加糖”赢得不少好评,但美国糖业联盟发表声明,指责该建议缺乏科学证据。

“就像过去饮食指南中那些没有基于科学证据的建议,比如鸡蛋,添加糖建议最终也会别推翻,”其声明说。

当然,在吃的问题上,无论古今中外都是众口难调,何况该饮食指南在美国还有“政治雷区”之说。

相比之下,相信该指南的另一个建议的争议相对较少:

加强锻炼。

按照该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需要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身体锻炼,每周进行两天或两天以上增强肌肉力量的运动,6至17岁的儿童每天进行至少60分钟的身体锻炼,包括有氧、健肌、强骨运动。

科普:

锻炼可减少抑郁症患者得心脏病风险

2016年01月12日新华社

美国研究人员11日在新一期《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报告说,锻炼可以减少抑郁症患者罹患心脏病的风险。

美国埃默里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对965人展开了调查,这些人在刚参加研究时既没患心脏病也没患精神病。

长期追踪表明,不积极锻炼的抑郁症患者更容易出现动脉硬化及炎症问题,这是心脏病的两项早期症状。

而这两项指标在积极锻炼的抑郁者患者身上比较少见。

研究人员指出,医生应该对抑郁症患者例行评估,以了解他们患心脏病的风险。

这项研究也表明锻炼对所有患者都有积极效果,包括抑郁症患者。

医学界此前已发现,抑郁症与心脏病患病风险增加及病情恶化相关。

多达20%需要住院治疗的心脏病患者兼有抑郁症状,心脏病患者罹患抑郁症的风险是正常人的3倍。

遏制酶的作用可抑制癌转移

2016年01月11日新华社

日本研究人员近日发表研究报告说,如果能让与形成新血管有关的特定酶无法发挥作用,就可遏制癌细胞的转移,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开发抗癌新药。

日本近畿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将该研究成果发布在新一期英国《科学报告》杂志网络版上。

研究人员在以老鼠为对象的实验中发现,名为“蛋白激酶N”的特定酶无法发挥作用时,通过血管供应给癌细胞的营养就会减少,从而遏制癌细胞的转移。

研究结果发现,在“蛋白激酶N”无法发挥作用的老鼠体内,向肺部转移的癌细胞平均只有普通患癌老鼠的六分之一左右。

研究小组还发现,体内这种酶不发挥作用的实验鼠难以形成新的血管。

杉浦丽子认为,这证明癌细胞利用“蛋白激酶N”来制作新血管,并利用其转移和补充营养。

研究小组指出,人体内也存在这种“蛋白激酶N”,在癌细胞内部含量丰富。

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开发出通过降低这种酶的作用从而遏制癌细胞转移的药物。

遏制一种酶的作用可抑制癌转移

2016年01月11日新华社

日本近畿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在新一期的英国《科学报告》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如果使与形成新血管有关的特定酶无法发挥作用,就可以遏制癌细胞的转移。

研究小组认为这是通过血管供应给癌细胞的营养减少造成的,这一发现将有助开发新的抗癌药物。

癌细胞转移的时候,需要在周围制作新的血管,从而获得营养和氧。

近畿大学的研究小组,对被认为与癌细胞增殖有关的“蛋白激酶N”进行了研究。

蛋白激酶是一类催化蛋白质磷酸化反应,“蛋白激酶N”能够给细胞内的各种蛋白质附加上磷酸基,调节信号传递和代谢。

研究小组通过基因操作制作出5只实验鼠,使其体内的“蛋白激酶N”无法发挥用,然后其尾部静脉内注射皮肤癌之一的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同时也向5只正常实验鼠静脉内注入这种癌细胞,比较了会有多少癌细胞转移到肺部。

结果发现,在“蛋白激酶N”无法发挥作用的实验鼠体内,向肺部转移的癌细胞平均只有正常实验鼠的六分之一左右。

研究小组还确认,不再产生这种酶的实验鼠难以形成新的血管。

研究小组认为,这显示癌细胞利用“蛋白激酶N”来制作新血管,并利用其转移和补充营养。

研究小组指出,人体内也存在这种“蛋白激酶N”,在癌细胞内部含量丰富。

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开发出通过降低这种酶的作用从而遏制癌细胞转移的药物。

科普:

孕妇吸烟阻碍胎儿发育

2016年01月11日新华社

日本环境省日前公布的调查显示,如果孕妇坚持吸烟,与不吸烟的孕妇相比,其孩子的出生体重平均少100多克。

孕妇吸烟将减少对胎儿的氧和营养供应,从而阻碍其发育。

研究人员调查了9369名婴儿的数据后发现,如果孕妇没有吸过烟,所生出的男婴体重平均约为3096克,女婴体重平均约为3018克。

而孕妇在怀孕期间坚持吸烟,则男婴体重平均约为2959克,女婴体重平均约为2893克,都比前者少100多克。

调查显示,如果孕妇在怀孕初期戒烟,所生出的男婴体重平均约为3068克,女婴体重平均约为2978克,都出现了改善。

参与调查的山梨大学教授山县太朗指出,如果婴儿在出生时体重过轻,将来出现肥胖和心脏病的风险将会提高,从而对健康造成影响。

孕妇越早戒烟对孩子的影响越小。

肥胖或为英国新增近70万癌症病例

2016年01月11日新华社

英国癌症研究会发布的一份新报告称,如果英国本地人口中超重或肥胖的人数持续上升,或将在未来20年为该国带来近70万新增癌症病例。

这份由英国癌症研究会和英国健康论坛共同完成的报告说,超重和肥胖问题不但会增加癌症风险,还会提高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中风等发生几率,大大增加该国公共医疗体系的负担。

世界卫生组织以身体质量指数(BMI)来定义超重和肥胖,其中身体质量指数等于或大于25时为超重,等于或大于30时为肥胖。

该指数升高是罹患非传染性疾病的重大风险因素。

这是英国第一次发布将肥胖和癌症发病率相关联的预测报告。

报告说,如果按目前趋势增长,到2035年英国人口中接近四分之三的成年人都会存在超重或肥胖问题。

而要降低肥胖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是非常难,只要实现每年让超重或肥胖人口减少1%,就能避免未来20年新增超过6.4万癌症病例。

报告还特别指出,儿童超重问题非常容易在成年后发展成肥胖,因此有必要减少儿童日常饮食中糖分的摄入量。

英国癌症研究会专家艾利森·考克斯说,肥胖问题会给社会带来很大负担,需要现在就采取行动应对,政府应出台相应措施限制食品公司向儿童推销含糖量高的食品。

“入侵”大脑成科技新潮流应用领域广泛

2016年01月10日新华社

科技领域下一块新天地或许是人类的大脑。

正在美国拉斯韦加斯举办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上,很多开发运用脑信号的创新产品让人耳目一新。

法新社8日报道,一种新型的“神经黑客”可以通过捕获、操纵人的脑波帮助残疾人。

新创立的“脑科”公司发明了“人脑控制”头带,它能捕获并控制人脑信号,帮助提高注意力、探测疾病、控制智能家电或假肢等。

“脑科”公司总部在波士顿,一名员工介绍:

“这个产品是将人脑波转换成电子信号……这些信号能用来控制假肢等,你能用自己的‘意念’来开关灯。

“脑科”公司展示了人用智能头带控制假手的过程。

这对那些失去四肢的残疾人来说非常有用。

“脑科”智能头带由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设计研发,预计今年晚些时候上市销售,价格不会高于150美元。

“神经控制”市场无限

总部在纽约的“开放脑计算机”公司也在展会上推出相似产品,用3D打印的头盔捕获脑波信号,可以应用在医疗、教育等领域。

“开放脑计算机”公司首席执行官康纳·鲁索曼诺说:

“这可以帮助脑萎缩患者(脑萎缩、葛雷克氏症等)。

法新社说,以传感和认知回应产品为基础的“神经控制市场”潜力无限。

韩国新建企业“洛西地实验室”展出一款头戴式耳机,它能跟踪监测人脑波和眼球活动。

据这家公司的一名管理人员介绍,这个“耳机”连入电脑,你一转眼球就等于滚动鼠标,一眨眼就是点击鼠标键。

这个产品能帮助交流、分析人的心情或心理健康状况。

加拿大一家企业发明了一款“冥想头带”,通过前额和耳后的传感器测量脑信号,并建议使用者如何提高自己的冥想能力。

公司一名参加展会的市场经理说:

“就像去健身房一样,肌肉是反复锻炼变强的,脑子也一样。

另一家初创企业发明了通过音乐传送快乐信号的头部装置,能够“入侵”中枢神经系统,“提醒”大脑释放让人产生愉悦感的多巴胺等神经传递素。

英政府在争议声中为电子烟颁发戒烟辅助认证

2016年01月08日新华社

尽管学术界对电子烟的健康危害程度是否低于普通香烟仍存较大争议,英国药品与保健品管理局近日还是给英美烟草公司一款电子烟产品发出认证,允许这款产品以戒烟辅助工具的身份在市场上销售。

这款电子烟产品在获得药品与保健品管理局认证后,就有可能像其他尼古丁替代品那样,作为英国公共医疗体系中合法的戒烟治疗辅助手段来使用。

英国公共医疗体系的统计数据显示,那些同时使用电子烟和其他治疗方式的吸烟人士中,三分之二的人在一年时间中能成功戒烟。

英国癌症研究会资助的一项调查也显示,最受欢迎的戒烟辅助手段就是电子烟。

英国癌症研究会的控烟专家乔治·巴特沃思说,已有证据显示电子烟比普通香烟更安全,对于那些还没成功戒烟的人士来说,使用电子烟可能带来的健康损害更小。

不过并非所有专家都同意巴特沃思的说法,英国医学会和英国皇家全科医学院就对电子烟的效果持保留态度,尤其是对电子烟作为医疗体系内认证的戒烟辅助手段这一点上。

也有人担忧电子烟如果成为获认证的戒烟辅助手段,那么最终得益的可能还是吸烟问题的“罪魁祸首”——烟草公司。

巴特沃思说,目前英国市面上获认证的电子烟产品全都来自烟草公司,但他们还是希望更多来自其他厂商的产品也能获得认证,因为本来就是烟草公司的香烟产品给吸烟人士带来健康问题,不应该连戒烟治疗产生的利润都让他们获取。

美国脑力训练APP虚假宣传遭重罚

2016年01月07日新华社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5日宣布,流行脑力训练应用Lumosity涉嫌用不实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