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第一次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1613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第一次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第一次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第一次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第一次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第一次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第一次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第一次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第一次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第一次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第一次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第一次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第一次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第一次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第一次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第一次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第一次测试试题无答案

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第一次测试)试题(无答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涂写在答题卡上。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1、基础知识考查(29分)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舞幽壑之潜蛟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③顺流而东也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⑤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⑦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⑧火尚足以明也⑨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A.①③④B.②⑤⑧C.③⑤⑥D.②④⑨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悟言一室之内B.冯虚御风

C.长乐王回深父D.凌万顷之茫然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白露横江,水光接天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天朗气清,惠风和畅D.引以为流觞曲水

4、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7分)

(1)苏轼的《赤壁赋》中,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洞箫的强大感染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直接表达作者生死观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短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寻求贤才生动地比作“欲上青天揽明月”,并借以表明求贤不得的苦闷和优思。

(4)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用远景镜头描绘出村庄的平静、朦胧和安详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屈原《离骚》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经《氓》用比兴手法描写女子年长色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蔑视权贵的句子____________。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再见,萤火虫王开岭

①扳指一算,我至少二十余年没见萤火虫了。

②发源西山的昆玉河,加上湖、林、塘、苇、野鸭……玉渊潭堪称京城最清洁的水园子了,也是惟剩野趣的地儿,她的湖冰和早樱都很美。

即便如此,其夏夜却让我黯然神伤,那一盏盏清凉似风的小灯笼呢?

那明明灭灭、影影幢幢的小幽灵呢?

③连续几个夏季,我一无所获。

我知道,对水源有洁癖的萤虫,若不在这落脚,恐怕城里也就无处投亲了。

④天上的星星,地上的流萤。

小时候,这是我沉迷夏夜的两大缘由。

⑤无人工照明的年代,自然界唯一的光华,唯一能和星子呼应的,就是它了。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町畽鹿场,熠燿宵行。

”这是《诗经·豳风》里的景象。

一位思妻心切的戍边男子夜途返乡,替之照明的,竟是漫山遍野的流萤,多美的回家路啊!

⑥萤虽虫,但民间很少以虫称之,其绰号数不过来:

蚈、照、夜光、景天、挟火、宵烛、宵行、丹鸟、耀夜、熠耀、夜游女子……我最喜欢的还是“流萤”。

一个“流”字,将其隐隐约约、稍纵即逝、亦真亦幻的飘曳感、玲珑感、梦游感-全勾画了出来。

萤之美,除了流态,更在于光,那是一种难形容的光,或说青色,或说黄绿,还有说冰蓝,我觉得皆似,又皆非。

你刚想说它忧郁,又觉不失灿烂;你刚想说它冷幽,又觉颇含灼情……总之,有一抹谜语气质,一股童话的味道。

它能激发你无穷的灵感和描述欲望,虽然换来的是沮丧。

⑦农历七月,流萤最盛。

巧的很,俗称“七月半,鬼乱窜”的送衣节(又称中元节、盂兰会、鬼节)正值七月十五。

据民俗家推测,鬼节位于此,大概和田野里流萤闪烁让人联想鬼魂有关。

相传七月初一,阴曹地府开鬼门关,鬼魂们可到人间散散心,休探亲假。

而人间七月,瓜果稻粟皆已入仓,酷暑亦过,也该置衣备寒了,从物资到节气,正是孝敬先人的好时候。

朵朵流萤,鬼魂返乡……很温馨。

⑧少时读《聊斋》,即觉得鬼魂很美,一点不可怕。

成年后,尤其父亲去世,我更加想,若没有魂,若魂不可现,若阴阳两界永无来往,多么可怕啊。

⑨民间的两个说法,“腐草化萤”和“囊萤夜读”,都被科学证了伪,指成迷信和虚构。

我想,现代人真蠢啊,竟拿这么浪漫的事开刀,没劲。

古人重意境和梦游,不问虚实,擅长诗意地消费。

面对流萤这般影影绰绰,人的精神难道不该缥缈些吗?

腐草化萤,化腐朽为神奇,多可爱的想象,多灿烂的心愿。

较之现代人的刻板和物理,古生活有种务虚之美。

⑩长大后翻古书,方知白日听蝉、黑夜赏萤,乃文人最心仪的暑乐。

一聒一静,一炎一凉,没有这俩伴,夏天就丢了魂,孩子就丢了魂,风雅者就丢了魂。

⑪“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作为虫,“萤”飞入古诗中的频率,大概超过蝴蝶,堪与蟋蟀并列。

我想,一方面和彼时萤繁盛有关,抬头不见低头见;一方面古人对萤的注视和美学欣赏,已成雅习。

那时候,不仅有萤,且有闲、有心、有情。

问问现在的城里孩子,谁见过流萤?

⑫我看到一篇有关萤火虫的科普文章,称其比华南虎等明星更重要,因为它属于“指示物种”,意思是说,在自然界,它属广泛性、基础性、标识性的生物,若其濒危,证明生态环境已极恶劣。

萤很单薄,水污染、光污染、农药化肥,都是其致命敌。

⑬如今,北京夜空中常见一朵一朵的闪烁,比树高,比云低……那是人在放夜筝,上面绑了发光器。

还有一年,和朋友在厦门海滩放孔明灯,当它飘到很远很远,只剩一个似是而非的小点时,我觉得像极了流萤……

⑭每见它们,总是想起童年的萤火。

想起流萤照亮的草丛和小径,想起那会儿的露天电影,想起父母的电筒和唤孩子回家的喊声,那时他们比我现在还年轻……

⑮那一刻,我体会到难以名状的美和疼痛。

(选自《古典之殇-纪念原配的世界》,有删改)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者用“忧郁”与“灿烂”、“冷幽”与“灼情”这些看似矛盾的词语来描写萤火虫的光,突出了萤火神秘独特、难以形容的特点。

B.鬼魂常让人觉得阴森可怖,作者却觉得朵朵流萤和鬼魂返乡的联想美丽而温馨,因为他觉得这其中也有到人间休假探亲的亡父的魂灵。

C.作者说“现代人真蠢啊,竟拿这么浪漫的事开刀,没劲”,意在表明文学是想象的,感性的,诗意的,没有必要拿科学的结论去较真。

D.第⑪段引用有关萤火虫的诗句,可以说明萤火虫在古诗文中出现频率极高,由此亦可以看出萤火虫在古代之常见和古人对它的欣赏态度。

6.第⑫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5分)

7.文章结尾一句中“美”和“疼痛”两个词含义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8~9题。

材料一:

面时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历史机遇,河北易县找准发展定位,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把旅游业作为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来抓,在全省率先提出“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旅游+美丽乡村”、“旅游+优势产业”等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被列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为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易县积极推广“旅游+扶贫”模式,把特色扶贫产业发展成特色旅游项目,形成了“旅游经营、旅游务工、旅游产品、旅游分红”四种旅游扶贫业态:

通过建立旅游扶贫试点村,贫困群众可以自己开办采摘园、农家乐,可以在“家门口”的园区、商户里打工,可以制作、销售农家特色旅游产品,还可以加入旅游扶贫合作社,以资金、人力、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旅游产业获取分红。

(摘编自《中国财经时报》,2016年11月14日)

材料二:

2002年,江西赣州市规划开发脐橙基地,鼓励引导农户发展种植脐橙。

几年后,单家独户零散经营的局限性显露:

资金少、无技术、无销路、风险大。

赣州市高度重视,市里积极引导果农建立16家脐橙合作社,全面推广应用生物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实施农资供应、技术培训、管理技术、开拓市场、果品销售“五统一”,同时引进脐橙加工企业,兴建大型保鲜库和分级包装车间,帮助果农包装销售,仅此一项每公斤可增收0.8元。

由“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增强了果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赣州市积极发挥产业发展对脱贫增收的带动作用,2015年,全市脐橙种植面积157万亩,脐橙产量128万吨,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国的市场营销体系,实现脐橙产业总产值105亿元,70万果农增收致富,解决了100万农村劳动力就业如今,漫山遍野的脐橙已成为赣州百姓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年11月15日)

材料三:

贫困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仅表现在物质层面,而且表现在精神、能力等层面,背后的致贫原因更是纷繁复杂。

从这个角度看,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从经济维度出发进行政策设计,可能会“治标不治本”,难以确保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因此,应从单一经济维度的扶贫政策转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维度有效衔接的系统扶贫政策一方面,要对贫困地区的社会发展、文化习俗、生态环境等给予高度关注,有序推进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同步改善;另一方面,应将营养健康、教育、医疗、就业等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机有序串联起来,更加注重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让贫困地区实现彻底脱贫。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年11月14日)

材料四: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落实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一些地方形式主义比较严重。

驻村干部“走读式”“挂名式”帮扶,聪明才智没放在踏实帮贫困群众勤劳致富上,却花在怎么通过“巧算”收入账把贫困群众“算脱贫”。

作为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地方政府不认真想办法、出实招帮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却为完成任务搞“数字脱贫”。

一些扶贫主体功利主义严重。

比如,在贫困地区投资兴业的一些企业,以扶贫为名要优惠要政策扶持,实际上却“扶富不扶贫”,还往脸上贴“扶贫济困模范”“社会责任楷模”的标签。

抢摘贫困帽凸显政绩的冲动在一些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西部某深度贫困县,目前贫困发生率依然高达30%,却提出今年要“摘帽”。

(摘编自“新华网”,2016年11月12日)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介绍了河北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下如何进行精准扶贫、他们的“旅游+扶贫”等模式以及被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等内容。

B.材料二主要介绍江西赣州市有关种植脐橙的问题,文段通过列举一系列具体数字准确的介绍了赣州种植脐橙的面积、脐橙的产量以及总产值等。

C.材料三比较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文段首先分析了造成贫困户贫困的具体原因和表现,然后分析扶贫干部如何才能达到“精准扶贫”的问题。

D.材料四是一篇评论性文章,主要从扶贫者的角度讨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目的是告诫人们要正确看待“精准扶贫”问题。

9.你认为我国目前“精准扶贫”,还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请结合材料三、四说说你的看法。

(5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完成10--13题(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

弘治六年进士。

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

除德安推官。

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

迁广西太平知府。

太平知州李濬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

母丧归。

服阕赴京。

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

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迁江西副使。

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

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曰:

“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

”宸濠闻,大怒。

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

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李承勋为按察使,保护之。

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

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

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救,乃谪戍沈阳。

居四年,宸濠果反。

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

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

以父忧归。

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

疾恶若仇,而荐达贤士如不及。

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坐累废;副使施儒、杨必进考察被黜;御史李润、副使范辂为时所抑,连章荐之。

与人语,讷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

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

始以议礼与张璁、桂萼合,璁、萼德之,欲援以自助。

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

诸大臣皆忌之。

帝始终优礼不替。

九年秋卒,赠少保,谥端敏。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七》,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B.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C.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D.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弘治,是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祐樘的年号。

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

疏的本义为“疏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C.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

“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

D.谥,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民间不能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胡世宁通晓军事。

他的军事才能在流寇攻打沧州时展现出来,流寇攻打沧州七天七夜,沧州城还是没有被攻破,最后,流寇被迫撤离。

B.胡世宁疾恶如仇。

他为人风格端庄、峻严,任广西太平知府时,太平知州李濬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胡世宁率人逮捕了他。

C.胡世宁不畏权贵。

他果断揭发宁王宸濠骄横不法和造反的意图,虽遭受迫害,并被关进监狱,也毫不屈服,他最后被谏官营救出狱。

D.胡世宁举贤荐才。

即使他举荐的人被罢官,考评中被黜斥,被当时大臣压制,他还是连上奏章推荐,唯恐被举荐的人仕途不通达。

13.翻译句子。

(10分)

(1)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

(5分)

(2)与人语,讷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点绛唇•感兴

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①。

平生事②,此时凝睇,谁会凭阑意。

【注】王禹偁(chēng):

巨野(今属山东)人。

在朝为官敢于直言讽谏,屡受贬谪。

曾贬黄州,又迁蕲州(今属湖北)病死。

北宋最早改革文风的诗文家,由于他直言敢谏而屡遭贬谪。

①如缀:

排列成行很整齐,如连缀在一起。

②平生事:

这里指向来所追求的功名事业。

14.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雨恨云愁”一句词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借景抒情,写江南多云多雨令人感到惆怅,以表现作者的心绪。

 

B.“江南依旧称佳丽”一句表明作者眼中的江南仍有着美丽的景象,“依旧”暗寓了今昔之感,透露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C.“水村”两句抓住江南水乡最富地方特色的景物进行细致刻画,展现了一片明丽、温馨的景象。

D.“天际”两句承上片写景而来,视角由低而高,转向空中。

诗人用“天际征鸿”来反衬自己的碌碌无为,以物衬人。

 

E.词人遥见“天际征鸿”触发了“平生事”的联想,并将“平生事”凝聚在对“天际征鸿”的睇视中,含蓄而深沉。

 

15.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6分)

五、语言文字基础运用。

(12分)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夏日的济南大明湖,华天丽日,岸柳飘摇,泛舟湖上,水光潋滟,秀色可餐。

②上级领导要具备高素质,高能力兼具人文关怀,才能做出更科学,更合理,人性化的决策,树立好的榜样,从而使基层干部群众上行下效,为转变作风提供动力。

③问他他不回应,一个人去湖边静静坐着,我想他一定有难言之隐的苦衷。

④该产品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负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秀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⑤王教授的文章能够大胆地针对当今社会弊端,大放厥词,受到了人们的一致好评。

⑥南京大屠杀是不容否认的历史事实,日本侵略者罪不容诛,设立“南京大屠杀公祭日”,不仅是缅怀死难者,更是对历史的正视。

A、②③⑤B、②③⑥C、①③⑤D、①④⑥

17、下面几种情境话语,恰当、得体的一项是()(3分)

A.燃烧的岁月,已将您生命焚尽,但那坚强的信念,仍在您额头闪光。

您的爱护、关怀和勉励将伴我信步风雨人生。

(发给父亲的短信)

B.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C.同桌张山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水意味深长地对他说:

“‘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D.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王强情不自禁地说道:

“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8.在下面一段文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素质教育、综合素质由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提出,是国家最高级别的,是全社会教育的宏观发展的指导思想;核心素养是教育部提出来的,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

①,我个人认为素质教育是根,②,综合素质是果。

通过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核心素养体系,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③,相互一致.是一个整体。

6、作文(6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汪国真的诗歌《山高路远》里有两句: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②《古兰经》里有个经典故事:

一天,有人找到一位会移山大法的大师,央其当众表演一下。

大师在一座山的对面坐了一会儿,就起身跑到山的另一面,然后就说表演完毕。

众人大惑不解。

大师道:

“这世上根本就没有移山大法,惟一能够移动山的方法就是: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