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常识常见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1631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常识常见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科技常识常见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科技常识常见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科技常识常见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科技常识常见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科技常识常见名词解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科技常识常见名词解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科技常识常见名词解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科技常识常见名词解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科技常识常见名词解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科技常识常见名词解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科技常识常见名词解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科技常识常见名词解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科技常识常见名词解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科技常识常见名词解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科技常识常见名词解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科技常识常见名词解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科技常识常见名词解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科技常识常见名词解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科技常识常见名词解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技常识常见名词解释.docx

《科技常识常见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常识常见名词解释.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技常识常见名词解释.docx

科技常识常见名词解释

来源:

赢在科技网

目录

1、科技咨询2

2、技术中介2

3、技术经纪人2

4、技术成果2

5、职务技术成果2

6、非职务技术成果2

7、循环经济3

8、什么是IPV4与IPV6?

3

9、海洋农牧技术3

10、天然气水合物3

11、保暖内衣科技新名词4

12、猪链球菌4

13、生物技术4

14、酶工程5

15、基因工程5

16、反渗透技术6

17、纳米技术7

18、信息技术9

19、新科技、能源、空间技术10

20、农业新技术10

21、高温气冷堆10

22、水专项11

23、光伏发电11

24、第三代核电11

25、POPs12

26、高超音速飞行器13

27、特高压13

28、急性心肌梗塞14

29、半导体照明14

30、基因工程疫苗15

31、燃料电池汽车技术15

 

科技常识常见名词解释

1、科技咨询

科技咨询是由具有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专业知识并熟悉咨询业务的专家组成的独立的智力团体,以科学为依据,以信息为基础,综合利用科学知识、技术、经验、信息,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和先进手段,进行调研、分析、研究、预测,客观公正地提供委托项目的咨询成果,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社会组织及各阶层客户的决策、运作提供智力服务。

2、技术中介

技术中介是指中介方以知识、技术、经验和信息为技术供需双方进行联系、介绍、组织工业化开发、并为其订立和履行技术合同而进行技术服务的活动。

3、技术经纪人

是指在技术市场中,以促进成果转化为目的,为促成他人技术交易而从事中介居间、行纪或代理等,并取得合理佣金的经纪业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具体包括技术经纪人事务所、技术经纪人公司、个体技术经纪人员兼营技术经纪的其他组织。

4、技术成果

技术成果是指用科学技术知识、信息和经验做出的产品、工艺、材料以及改进等技术方案。

因此,技术成果所产生的权益属于知识产权。

技术成果分为职务技术成果和非职务技术成果。

5、职务技术成果

职务技术成果是执行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工作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技术成果。

职务技术成果的使用权、转让权属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有权就该项职务技术成果订立技术合同。

6、非职务技术成果

非职务技术成果是个人在工作以外,利用自己的物质技术条件,为科学技术进步所作的贡献,使用权、转让权属于完成非职务技术成果的个人。

什么是网格

简单地讲,网格是把整个互联网整合成一台巨大的超级计算机,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的全面共享。

当然,我们也可以构造地区性的网格(如中关村科技园区网格)、企事业内部网格、局域网网格、甚至家庭网格和个人网格。

网格的根本特征并不一定是它的规模,而是资源共享,消除了资源孤岛。

由于网格是一种新技术,它也就具有新技术的两个特征。

第一,不同的群体用不同的名词来称谓它。

第二,网格的精确含义和内容还没有固定,而是在不断变化。

7、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也被称为经济(或产业)的生态化转型。

即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自然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8、什么是IPV4与IPV6?

IPV6的全称是“互联网协议第6版”,目前的互联网协议为IPV4,其地址为32位编码,可提供的IP地址大约为40多亿个,而且由美国掌握绝对控制权,目前已经分配完了70%,预计2005年左右将全部分配完成,全球将面临严重的IP地址枯竭的危机。

美国一个大学拥有的IP地址就几乎等于全中国的IP地址。

中国的公众网因IP地址匮乏,被迫大量使用转换地址,严重影响了互联网本身的效益及安全。

以IPV6为核心的下一代互联网随之提上日程。

IPV6的地址是128位编码,能产生2的128次方个IP地址,地址资源极端丰富。

在IPV6下,IP地址将可充分满足数字化生活的需要,也将提供更安全,更为广阔的应用与服务

9、海洋农牧技术

海洋是一个生物资源的大宝库,拥有近万种海藻,1.9万种鱼类和2万多种甲壳类,但人类捕捞的仅200多种,其中年产在百万吨以上的只有8种。

目前人类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仅为其安装级生产能力的万分之三。

因据测算,海洋浮游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可提供的初级生产量多达150亿吨,以摄食浮游生物为主的鱼虾类的潜在生产量为15亿吨,食肉性鱼类的潜在生产量为1.5亿吨。

海洋农牧技术是由海洋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环境工程技术以及资源管理技术等组成的信息技术群。

科学家通过制造人工上升流,可使富含营养物的深层海水资源涌升到上层,增加浅层海水的营养丰度;利用处污技术变废为肥,增加海洋农牧场的肥力;应用太阳能技术,提高海洋植物光合率,加快海洋植物的生长。

日本近10多年来在一些海域已建成鱼、贝养场,并在外海大陆架建造人工岩礁,控制近海环境取得成效。

科学界预测,要想地球资源最大人口承载力由100亿人提高到300亿人,首当其冲的是使21世纪成为海洋农牧化的世纪。

10、天然气水合物

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GasHydrate,简称Gashydrate),又称笼形包合物(Clathrate),它是在一定条件(合适的温度、压力、气体饱和度、水的盐度、pH值等)下由水和天然气组成的类冰的、非化学计量的、笼形结晶化合物,由于其外观与冰类似,遇火即可燃烧俗称“可燃冰”。

它可用M•nH2O来表示,M代表水合物中的气体分子,n为水合指数(也就是水分子数)。

     天然气水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在大陆、岛屿的斜坡地带、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的隆起处、极地大陆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内陆湖的深水环境。

在标准状况下,一单位体积的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最多可产生164单位体积的甲烷气体,因而其是一种重要的潜在未来资源。

     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有三个基本条件,缺一不可据。

专家介绍,首先温度不能太高。

第二压力要够,但不需太大。

零度时,30个大气压以上它就可能生成。

第三,地底要有气源。

天然气水合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这一点已得到广大研究者的公认。

在地球上大约有27%的陆地是可以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潜在地区,而在世界大洋水域中约有90%的面积也属这样的潜在区域。

已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存在于北极地区的永久冻土区和世界范围内的海底、陆坡、陆基及海沟中。

由于采用的标准不同,不同机构对全世界天然气水合物储量的估计值差别很大。

据潜在气体联合会(PGC,1981)估计永久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为1.4×1013~3.4×1016m3,包括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在内资源总量为7.6×1018m3。

而日本学者YanazakiAkira在第20届世界天然气大会所著的文章中对世界气水合物的储量预计为,陆上约n×1012m3,海洋为n×1015m3,二者之和是世界常规探明天然气储量(119×1012m3)的几十倍。

但是,大多数人认为储存在气水合物中的碳至少有1×1013t,约是当前已探明的所有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中碳含量总和的2倍。

11、保暖内衣科技新名词

 据《中国企业网》和《现代都市周刊》等发布的秋冬时尚信息,今年秋冬保暖内衣正努力注入高科技和时尚内涵,朝年轻化发展,内衣也出现了一些新名词:

超细纤维:

当一种纤维的直径小到一定程度时,其性能是普通纤维完全无法比拟的。

比如超细纤维的弯曲性就小多了,其最大的特点是高弹、轻柔、舒适、吸湿、透气、耐磨和防紫外线。

用它制成的内衣面料会非常柔软,内衣的悬垂性更好,外观显得更加雍容华贵。

  负氧离子:

加入了负氧离子发生材料的内衣,人体穿着后,只要一活动,纤维之间的摩擦会产生有益人体健康的负离子。

与此同时,身体散发出的水分在与这种纤维接触后能产生微弱的电流,进而促进人体血液循环,产生有益的生理反应,具有特殊的医疗作用。

  大豆蛋白纤维:

从大豆豆精中提取的蛋白纤维,由于其主要成分与羊绒的柔软和真丝类似,所以穿上身时,会感觉有羊绒的柔软、真丝的爽。

用这种纤维做成的内衣,在透气性和吸湿性方面,超过了棉和真丝纤维,其保暖性几乎赶上羊绒。

  莫代尔纤维:

是利用森林木浆粕精制成的纤维,其最大的特点是将天然纤维的质感与人造纤维的实用性合二为一,所制成的内衣具有棉的柔软、丝的光泽、麻的滑爽,内衣颜色明亮饱满,洗涤后仍能较好保持原有的光滑。

12、猪链球菌

猪链球菌病属国家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猪链球菌病是由C、D、E及L群链球菌引起的猪的多种疾病的总称。

自然感染的部位是上呼吸道、消化道和伤口。

表现为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关节炎、哺乳仔猪下痢和孕猪流产等。

本病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但有夏、秋季多发,潮湿闷热的天气多发的特点。

有时甚至可呈地方性爆发,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13、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体和工程原理等生产制品的综合性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工程四个领域。

生物技术是21世纪技术的核心。

它有两个标志性技术,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

   生物技术不仅在农业和医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对环保、能源技术等都有很强的渗透力。

   

(1)基因技术

   基因由人体细胞核内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组成,变幻莫测的基因排序决定了人类的遗传变异特性。

人类基因组研究是一项生命科学的基础性研究。

有科学家把基因组图谱看成是指路图,或化学中的元素周期表;也有科学家把基因组图谱比作字典。

但不论是从哪个角度去阐释,破解人类自身基因密码,以促进人类健康、预防疾病、延长寿命,其应用前景都是极其美好的。

人类10万个基因的信息以及相应的染色体位置被破译后,将成为医学和生物制药产业知识和技术创新的源泉。

   

(2)基因工程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是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科学领域。

   (3)人类基因组计划

   一般是指于1990年美国政府资助启动的研究人类基因组的计划。

它被认为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大科学”项目,其意义和影响被誉为不亚于研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和载人飞船登月的“阿波罗计划”。

以后世界各国也都有各自的研究人类基因组的计划。

   (4)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是在细胞水平上的生物工程,细胞工程所使用的技术主要是细胞养殖和细胞融合。

14、酶工程

酶是一种由生物体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其催化效率是一般无机催化剂的数百万倍以上,一种酶往往只对某一类物质具有催化作物和产生一定产物。

而且其催化作用的条件要求也非常温和,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又有可调控性。

因此,在食品加工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酶工程是指利用酶、细胞展品细胞器等具有的特异催化功能,借助生物反应装置和通过一定的工艺手段生产出人类所需的要产品。

例如,日本把酶工程用于酿造业使酱油的生产周期大大缩短。

我国利用葡萄糖异构酶生产的果葡糖浆,含果糖在40%以上,堪称“人工蜂蜜”,现已被广泛应用于面包、糕点、糖果等食品工业中。

应用酶工程还可以改变蛋白质的性质,为人类提供营养、多品位的食品和饲料。

15、基因工程

近几年来在农产品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是基因重组技术,尤其是转基因技术。

到目前已能按照人类的需要,将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断即目的基因,在离体的条件下进行剪切分离、嵌接组合,然后将此人工重组的基因转入宿主细胞进行大量复制,并使遗传信息在新的宿主细胞或个体中高效表达,从而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基因产物。

我国将抗病、抗虫、高营养等基因导入小麦、水稻、马铃薯、西红柿、烟草等作物,抗性效果达60%-80%,可增产10%左右。

还有将金鱼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鲫鱼,产量提高达20%。

荷兰育成能分泌含有人乳铁蛋白的转基因奶牛,用其牛奶加工成特种婴儿奶粉,年产值达50亿美元。

此外,科学家已在研究将象、鲸的生长素导入猪、牛、羊而生产特大个体的家畜。

16、反渗透技术

反渗透技术,是当今最先进和最节能有效的膜分离技术。

其原理是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依据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将这些物质和水分离开来。

由于反渗透膜的膜孔径非常小(仅为10A左右),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去除率高达97%-98%)。

反渗透是目前高纯水设备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脱盐技术,它的分离对象是溶液中的离子范围和分子量几百的有机物;反渗透(RO)、超过滤(UF)、微孔膜过滤(MF)和电渗析(EDI)技术都属于膜分离技术。

  近30年来,反渗透、电渗析、超过滤和膜过滤已进入工业应用,主要应用于电子、化工、食品、制药及饮用纯水等领域。

什么是反渗透?

  反渗透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膜分离技术,是依靠反渗透膜在压力下使溶液中的溶剂与溶质进行分离的过程.反渗透的英文全名是“REVERSEOSMOSIS”,缩写为“RO”.

反渗透的原理:

  首先要了解“渗透”的概念.渗透是一种物理现象.当两种不同浓度盐类的水,如用一张半渗透性的薄膜分开就会发现,含盐量少的一边的水分会透过膜渗到含盐量高的水中,而其中的盐分并不渗透,这样,逐渐把两边的含盐浓度融合到均等为止.然而,要完成这一过程需要很长时间,这一过程也称为渗透.但如果在含盐量高的水侧,施加一个压力,其结果可以使上述渗透停止,.如果压力再加大,可以使水向相反的方向渗透,而盐分剩下.因此,反渗透除盐原理,就是在有盐分的水中(如原水),施以比自然渗透压力更大的压力,使渗透向相反方向进行,把原水中的水分子压到膜的另一边,变成洁净的水,从而达到除去水中杂质、盐分的目的.

RO反渗透的由来:

  1950年美国科学家DR.S.Sourirajan有一回无意发现海鸥在海上飞行时从海面啜起一大口海水,隔了几秒后,吐出一小口的海水,而产生疑问,因为陆地上由肺呼吸的动物是绝对无法饮用高盐份的海水的.经过解剖发现海鸥体内有一层薄膜,该薄膜非常精密,海水经由海鸥吸入体内后加压,再经由压力作用将水分子贯穿渗透过薄膜转化为淡水,而含有杂质及高浓缩盐份的海水则吐出嘴外,此即往后反渗透法的基本理论架构;并在1953年由UniversityofFlorida应用于海水淡化去除盐份设备,在1960年经美国联邦政府专案支助美国U.C.L.A大学医学院教授Dr.S.SidneyLode配合DR.S.Soirirajan博士着手研究反渗透膜,一年约投入四亿美元经费研究,以运用于太空人使用,使太空船不用运载大量的饮用水升空,直到1960年投入研究工作的学者、专家越来越多,使之质与量更加精进,从而解决了人类饮用水中的难题.

反渗透机理模型

 1.优先吸附毛细孔模型:

弱点干态电镜下,没发现孔。

湿态膜标本不是电镜的样品。

  2.溶解扩散模型:

不认为有孔。

  3.干闭湿开模型:

上工世纪80,90年代,国人邓宇等提出的,能够解释1和2模型的统一的现代最贴切的逆渗透机理模型。

既“干闭湿开”反渗透模型,统一了两个最经典的反渗透机制模型,细孔模型,溶解扩散模型。

17、纳米技术

定义:

能操作细小到0.1~100nm物件的一类新发展的高技术。

生物芯片和生物传感器等都可归于纳米技术范畴。

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是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

纳米科学技术是以许多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科学技术,它是现代科学(混沌物理、量子力学、介观物理、分子生物学)和现代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核分析技术)结合的产物,纳米科学技术又将引发一系列新的科学技术,例如纳电子学、纳米材科学、纳机械学等。

  纳米技术包含下列四个主要方面:

  1、纳米材料:

当物质到纳米尺度以后,大约是在0.1—100纳米这个范围空间,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出现特殊性能。

这种既具不同于原来组成的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的物质的特殊性能构成的材料,即为纳米材料。

  如果仅仅是尺度达到纳米,而没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也不能叫纳米材料。

  过去,人们只注意原子、分子或者宇宙空间,常常忽略这个中间领域,而这个领域实际上大量存在于自然界,只是以前没有认识到这个尺度范围的性能。

第一个真正认识到它的性能并引用纳米概念的是日本科学家,他们在20世纪70年代用蒸发法制备超微离子,并通过研究它的性能发现:

一个导电、导热的铜、银导体做成纳米尺度以后,它就失去原来的性质,表现出既不导电、也不导热。

磁性材料也是如此,像铁钴合金,把它做成大约20—30纳米大小,磁畴就变成单磁畴,它的磁性要比原来高1000倍。

80年代中期,人们就正式把这类材料命名为纳米材料。

  为什么磁畴变成单磁畴,磁性要比原来提高1000倍呢?

这是因为,磁畴中的单个原子排列的并不是很规则,而单原子中间是一个原子核,外则是电子绕其旋转的电子,这是形成磁性的原因。

但是,变成单磁畴后,单个原子排列的很规则,对外显示了强大磁性。

  这一特性,主要用于制造微特电机。

如果将技术发展到一定的时候,用于制造磁悬浮,可以制造出速度更快、更稳定、更节约能源的高速度列车。

  2、纳米动力学:

主要是微机械和微电机,或总称为微型电动机械系统(MEMS),用于有传动机械的微型传感器和执行器、光纤通讯系统,特种电子设备、医疗和诊断仪器等.用的是一种类似于集成电器设计和制造的新工艺。

特点是部件很小,刻蚀的深度往往要求数十至数百微米,而宽度误差很小。

这种工艺还可用于制作三相电动机,用于超快速离心机或陀螺仪等。

在研究方面还要相应地检测准原子尺度的微变形和微摩擦等。

虽然它们目前尚未真正进入纳米尺度,但有很大的潜在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

  理论上讲:

可以使微电机和检测技术达到纳米数量级。

  3、纳米生物学和纳米药物学:

如在云母表面用纳米微粒度的胶体金固定dna的粒子,在二氧化硅表面的叉指形电极做生物分子间互作用的试验,磷脂和脂肪酸双层平面生物膜,dna的精细结构等。

有了纳米技术,还可用自组装方法在细胞内放入零件或组件使构成新的材料。

新的药物,即使是微米粒子的细粉,也大约有半数不溶于水;但如粒子为纳米尺度(即超微粒子),则可溶于水。

  纳米生物学发展到一定技术时,可以用纳米材料制成具有识别能力的纳米生物细胞,并可以吸收癌细胞的生物医药,注入人体内,可以用于定向杀癌细胞。

(上面是老钱加注)

  4、纳米电子学:

包括基于量子效应的纳米电子器件、纳米结构的光/电性质、纳米电子材料的表征,以及原子操纵和原子组装等。

当前电子技术的趋势要求器件和系统更小、更快、更冷,更小,是指响应速度要快。

更冷是指单个器件的功耗要小。

但是更小并非没有限度。

纳米技术是建设者的最后疆界,它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研究应用

  

英特尔cpu

  当前纳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主要在材料和制备、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医学与健康、航天和航空、环境和能源、生物技术和农产品等方面。

用纳米材料制作的器材重量更轻、硬度更强、寿命更长、维修费更低、设计更方便。

利用纳米材料还可以制作出特定性质的材料或自然界不存在的材料,制作出生物材料和仿生材料。

  1、纳米是一种几何尺寸的度量单位,1纳米=百万分之一毫米。

  2、纳米技术带动了技术革命。

  3、利用纳米技术制作的药物可以阻断毛细血管,“饿死”癌细胞。

  4、如果在卫星上用纳米集成器件,卫星将更小,更容易发射。

  5、纳米技术是多科学综合,有些目标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才会实现。

  6、纳米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是当前的科学发展主流,它们的发展将使人类社会、生存环境和科学技术本身变得更美好。

  7、纳米技术可以观察病人身体中的癌细胞病变及情况,可让医生对症下药。

测量技术

  纳米级测量技术包括:

纳米级精度的尺寸和位移的测量,纳米级表面形貌的测量。

纳米级测量技术主要有两个发展方向。

  一是光干涉测量技术,它是利用光的干涉条纹来提高测量的分辩率,其测量方法有:

双频激光干涉测量法、光外差干涉测量法、X射线干涉测量法、F一P标准工具测量法等,可用于长度和位移的精确测量,也可用于表面显微形貌的测量。

  二是扫描探针显微测量技术(STM),其基本原理是基于量子力学的隧道效应,它的原理是用极尖的探针(或类似的方法)对被测表面进行扫描(探针和被测表面实际并不接触),借助纳米级的三维位移定位控制系统测出该表面的三维微观立体形貌。

主要用于测量表面的微观形貌和尺寸。

用这原理的测量方法有: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显微镜(AFM)等。

18、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六大高技术的前导。

主要指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技术。

信息技术以电子技术为基础,包括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光导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

   当前信息技术主要表现在:

   

(1)集成电路。

   目前世界上1兆位和4兆位的动态随机存储器芯片已得到广泛应用,16兆位的芯片也已产生。

此外,光子集成电路和生物集成电路的研制开发也已获得重大进展。

   

(2)电子计算机。

   目前世界上计算机的装机台数超过一亿,超巨型计算机速度已超过100亿次。

现在的计算机,类似人的左脑进行逻辑思维方面的工作。

而形象思维方面的工作则要通过人的右脑完成。

为解决形象思维问题,人们正在研制神经计算机和模糊计算机。

神经计算机从微观上以自底到顶的方式接近人脑,而模糊计算机则是从宏观上,以从顶到底的方式接近人脑。

   (3)软件技术。

   信息技术主要由两部分技术组成,即计算机硬件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

知识和信息的收集、存储、整理、创新、传播和应用等环节的运行,将以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开发与利用为前提。

   软件技术是各类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或编辑技术的总称。

目前软件技术主要有四大类:

   ①根据计算和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为计算机设计成编辑指令性语言程序的软件技术;

   ②为计算机运作、管理人员或编辑创作、编辑、检索、调试、诊断、维护等程序的软件技术;

   ③为满足用户的特殊需求而设计或编辑计算机应用、专项程控、系统管理等程序的软件技术;

   ④为各类用户计划或编辑知识信息资料,网上创作和电子读物程序的软件技术。

   (4)通信技术。

   20世纪70年代以来,相继出现了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程控数字交换机和综合业务数字网技术。

   (5)激光技术。

   激光器是20世纪与原子能、半导体、计算机齐名的四项重大发明之一。

以激光器为基础的激光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能源动力、通信及信息处理、医疗卫生、军事、文化艺术以及科学技术研究等各个领域,激光技术是正在走向实用化的高技术。

19、新科技、能源、空间技术

(一)新材料技术领域

新材料主要是指最近发展或正在发展之中的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优异性能的一类材料。

新材料技术是高新技术的物质基础,包括对超导材料、高温材料、人工合成材料、陶瓷材料、非晶态材料、单晶材料等的开发和利用。

它有两个标志:

一个是材料设计或分子设计,即根据需要来设计新材料;另一个是超导技术。

20世纪90年代新材料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是:

高功能化,超高性能化,复合化和智能化。

(二)新能源技术领域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

现代的新能源技术按照其创新性和是否能够再生或连续使用的性质可划分为新能源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主要包括核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等。

核能技术与太阳能技术是新能源技术的主要标志,通过对核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打破了以石油、煤炭为主体的传统能源观念,开创了能源的新时代。

(三)空间技术领域

空间技术即新型高科技航天技术,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