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重要概念及指标解读.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21965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重要概念及指标解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宏观经济学重要概念及指标解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宏观经济学重要概念及指标解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宏观经济学重要概念及指标解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宏观经济学重要概念及指标解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宏观经济学重要概念及指标解读.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宏观经济学重要概念及指标解读.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宏观经济学重要概念及指标解读.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宏观经济学重要概念及指标解读.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宏观经济学重要概念及指标解读.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重要概念及指标解读.doc

《宏观经济学重要概念及指标解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重要概念及指标解读.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重要概念及指标解读.doc

宏观经济学重要概念及指标解读

一、从经济总量指标数据透视宏观经济

1.国内生产总值:

反映一国经济实力、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的基础性的总量指标;我国2012年GDP总额约为5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8%。

2.经济增长率:

反映一国经济是膨胀还是萧条,对经济走势把握得更直接、明了。

3.消费率、储蓄率:

是衡量国民经济中消费比重和储蓄比重的重要指标;近20多年来,世界平均消费率约为77%,目前我国社会最终消费率约为50%左右,居民储蓄率较高。

4.外汇储备:

对于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谨慎的外汇储备水平应为该国3-6个月的进口额,2010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达到28473亿美元,独占全球外汇储备的30%。

5.社会总供给: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提供给市场的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能力;一般认为社会总供给的变动区间与GDP的增长区间应保持一致。

6.社会总需求:

是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反映了社会经济运行的状况,是宏观经济状态的晴雨表;社会总需求保持8%-10%的增长率,我国GDP才能保持8%-10%的经济增长率。

7.财政收入:

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2012年我国的财政收入为11.7万亿元人民币,占GDP的23%,增长12.8%,其中,中央财政收入5.6万亿元,增长9.4%,地方财政收入6.1万亿元,增长16.2%,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10万亿元,增长12.1%。

8.财政支出:

是一国政府调控国民经济的核心工具之一;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12.6万亿元,增长15.1%;中央财政支出6.4万亿元。

9.工业增加值:

能够很好地反映生产单位或部门对GDP的贡献,它的增长速度可以折射出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工业增加值一般比GDP增长快3%-5%。

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是观察国家居民生活状况、城乡均衡发展、社会零售商品购买力水平、社会生产、货币流通和物价的变动趋势等的重要依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区间在15%-20%之间。

11.全社会发、用电量、货运量:

是经济冷暖的风向标,国民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全社会发电量、用电量、货运量要保持一定增幅。

二、从经济运行指标数据透视宏观经济

12.宏观经济景气指数:

像“晴雨表”或“报警器”那样对国民经济运行发挥监测和预警的作用;我国预警指数编制中将经济运行的状态分为5个级别,“红灯”表示经济过热,“黄灯”表示经济偏热,“绿灯”表示经济运行正常,“浅蓝灯”表示经济偏冷,“蓝灯”表示经济过冷。

13.通货膨胀率:

通过物价的上涨水平、持续时间反映一国宏观经济的膨胀状态;我国经济社会可容忍的通货膨胀率一般在5%以内。

14.通货紧缩:

通过物件的下跌幅度与时间长短反映一国经济的不景气程度;当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连跌2个季度,即认为出现通货紧缩。

1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是观察消费价格变化的指标之王,也是通货膨胀率的最重要的考察和计算指标;一般认为CPI在3.5%以内属安全范围。

16.生产者价格指数:

是一国宏观经济运行重要的先行指标;一般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变动在5%以内。

17.商品零售物价指数:

反映一定时期内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重要指标;变动范围一般与CPI相似。

1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额的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数据指标;一般以上一年基数为100点,变动在10点左右。

19.消费者信心指数:

是预测经济走势和消费趋向的一个先行指标;它的取值范围为0-200,其中100是中值,0表明极端悲观情绪,200反映的则是极度乐观情绪。

20.采购经理指数(PMI):

能比较准确地反映经济的变化趋势,是经济运行监测的先行指标;以百分比表示,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当指数高于50%时,表示经济扩张的信号;低于50%时,表示经济收缩。

21.大宗商品价格指数:

反映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价格走势,为观察和研究经济活动提供依据,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经济形势的晴雨变化;我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一般以一周为统计周期,分总指数、单项商品指数、环比、同比等数值发布。

22.房地产价格指数:

观察、研究房价走向变化的有效工具。

可分别观察土地交易、房屋销售、房屋租赁、物业管理四项的价格变化走势;国家统计局定期发布房地产价格指数,一般以一年为周期,一般以月为统计周期,变动范围以百分数为表示,在10%左右。

23.房地产景气指数:

反映房地产市场景气变化趋势和程度的综合指数;指数在0-200之间,高于100视为景气空间,越接近200反映行业经济运行越景气。

三、从经济监控指标数据透视宏观经济

24.资本充足率:

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该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国际社会公认,商业银行自有资本应达到奉献资产总额的8%。

25.金融杠杆率:

反映金融机构自有实物资本与其所撬动的交易资本总和的比率,反映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的风险程度;国际社会公认商业银行杠杆率以不超过1:

12.5倍为宜,该值过高会有金融风险。

26.财政赤字占GDP比重:

作为衡量一国财政状况的重要指标;国际上公认较安全的赤字规模是维持在GDP的3%以内。

27.单位GDP能源消耗系数:

反映经济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化;2008年,中国、美国、日本、英国、印度、南非的能源消耗系数分别为:

4.6、1.6、1.0、1.8、3.5、4.7。

28.失业率:

是经济环境中最为敏感的经济指标。

失业率下降,代表经济回升或发展向好的宏观经济局面;失业率上升,则代表经济发展放缓甚至低迷好衰退的宏观经济局面。

国际上通常将失业率7%作为临界点。

29.就业弹性系数:

从业人数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值,衡量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我国2009年的就业弹性系数为0.73,系数值越大,吸引劳动力越强。

30.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衡量一国经济发展进程和产业结构的重要指标;2008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低收入国家平均为47.5%,中等收入平均为53%,高收入国家平均为72.5%,我国为41.8%。

31.债务负担率:

反映一国经济总量承受债务的能力大小,属于宏观经济的同步指标;国际上公认的政府债务负担率的警戒线是45%-60%。

四、从经济调控指标数据透视宏观经济

32.货币供应量:

国民经济运行的血液,影响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要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33.货币流通速度:

单位货币在一年内的流通次数,对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和走势有着重要影响;美国、日本、中国单位货币在一年内的流通次数分别为1.7、0.7、0.6.

34.利率:

是极其重要的经济杠杆,它对宏观经济运行起着不可替代的调节作用;一般而言,利率水平应高于通货膨胀率,以确保实际利率为正。

35.基准利率:

在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是决定其他利率水平的利率;主要由资金供求关系、国内外经济环境以及央行的调控政策来决定。

36.再贴现率:

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给的三大法宝(再贴现率政策、公共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之一;主要由资金供求关系、国内外经济环境以及央行的调控政策来决定。

37.法定准备金率:

是央行调节货币供给的三大政策法宝之一,是货币政策工具中比较重量级的武器;从现实情况看,我国法定准备金率的合理区间在13%-18%。

38.存贷比:

存贷比适中有利于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也有利于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我国央行规定的存贷比(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之比)为75%。

39.授信额度:

接受信贷等支持的客户经营能力、资产规模与信用状况的综合反映;由企业信用状况、资产实力共同决定,授信额度一般小于自身的资产规模。

40.股票价格指数:

是反映整个股市股票价格总体水平和变动情况的动态指标;应围绕理性的市盈率区间上下波动。

41.流通市值:

流通市值大小反映股票市场的发达程度;流通市值与总市值应该基本一致。

42.市盈率:

用来评价股票投资价值的指标之一,不但可以对个股做出评价,也可以用来判断整个股票市场的走势;市盈率在15-30倍之间波动是比较理性的。

五、从对外经济指标数据透视宏观经济

43.汇率:

以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比值表示,在宏观经济和国际经济交往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2011年1月,100美元兑换658元人民币,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

44.美元指数:

综合反映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汇率升降走势的指标,用来衡量美元兑世界主要货币的汇率变化程度,是显示美元强弱的综合值;2011年1月,美元指数一直在79-80点左右徘徊。

45.外商直接投资:

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国对外资的利用程度,属于宏观经济同步指标。

46.外债:

反映一国用货币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国际经验表明,党偿债率超过20%时,容易引发债务危机。

47.进出口额:

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规模,是一国宏观经济的同步指标;我国2010年的货物进出口额为29727.6亿美元。

48.贸易顺差或逆差:

反映一国在当期对外贸易中处于何种地位,属于宏观经济同步指标;我国2009年的贸易顺差为1956.9亿美元,日本为301亿美元,美国的贸易逆差为5469亿美元。

49.出口退税率:

是计算出口商品应退税款的比率,体现国家在一定时期的经济政策,反映了出口货物实际征税水平;区间为0-100%,但一般在20%以下。

50.外贸依存度:

是衡量国家经济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还可以反映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一国和其他国家经贸联系的密切程度;1980-2008年,世界平均外贸依存度由34.87%提高到53.3%,我国由12.5%提高到59.2%。

51.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

反映全球干散货海运价格市场变动情况,是国民经济运行的领先指标,为我们提供了观察经济的另一个独特地视角;世界GDP增长趋势就和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走向十分趋同,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一般领先宏观经济1-2月出现变化。

52.商品期货指数:

总体反映世界主要商品期货价格的动态数据信息,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宏观经济的未来走向;价格变化趋势远远领先于PPI和CPI,但指数波动与世界经济是一致的。

53.美国非农就业数据:

直接反映美国的就业状况,而且也很直观地折射出美国经济的走势。

六、从民生指标数据透视宏观经济

54.恩格尔系数:

用来衡量一国生活水平和质量高低的国际性标准;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55.国民幸福指数:

是衡量公众幸福的标准,是社会运行状况和民众生活状态的“晴雨表”,也是社会发展和民心向背的“风向标”;中国社科院的调查显示,2005年,我国72.7%的城乡居民感觉生活是幸福的,而神秘小国不丹有97%的人感觉生活是幸福的。

56.基尼系数:

综合反映一国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指标;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这个区间表示比较平均,0.3-0.4区间表示相对合理,0.4-0.5区间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一般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57.痛苦指数:

大致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困难程度的指标,属于滞后指标;如果痛苦指数没有达到10%,则说明这个国家的经济表现“优异”,越高说明经济表现越差。

58.农村贫困率:

反映农村地区的贫困状况;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元减少到2009年的3597万,贫困率从31%下降到3.6%。

59.社会保障覆盖率:

反映一国社会保障体系对广大人民的惠及程度;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估计,社会保障覆盖率,在最不发达的国家还不到10%,在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大约在20%-60%之间,只有发达工业国近乎100%。

6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是衡量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的重要指标;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从2003年的9061.22元提高到2010年的19109元。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