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中低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2198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小学数学中低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小学数学中低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小学数学中低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小学数学中低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Word文件下载.docx

《浅析小学数学中低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小学数学中低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Word文件下载.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析小学数学中低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Word文件下载.docx

逻辑思维能力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基础,小学数学的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

低年级小学生受到年龄限制,思维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小学数学内容上较为简单,没有很深的推理论证,但是只要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判断推理。

因此,学生学习数学的同时就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

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是是低年级小学生思维方式发展的特点,在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要求,能够适应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更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奠定了基础。

低年级的学生入学就开始接触数学学习,所受到的数学逻辑思维培养都是为了之后的学习做铺垫,让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成为一个完整体系,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使命,环环相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数学学习与逻辑思维培养之间的关系

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逻辑思维是开发创新思维的基础条件,而学习数学知识则能够有效培养逻辑思维,因为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就是由大量逻辑符号以及逻辑术语组成,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从而使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另一方面,小学生尚未形成逻辑思维,其思维模式多为形象思维;

而学习数学知识则有利于培养其抽象思维,当抽象思维得到培养时,其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够获得有效提升。

三、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

1.演绎与归纳法

演绎和归纳是教学中经常会采用的推理方法。

推理归纳是由特殊或者个别的数学知识逐步向一般规律类推。

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法则、性质、运算定律,绝大多数都是利用推理归纳概括出来的。

比如一年级数学课中的看图列式,让学生在完成一图两个算式中归纳出加数的位置可以交换但是和不变,为之后的学习加法交换律做下铺垫。

2.分类与比较法

分类是加工整理科学知识的一种基本方法,而比较则是用于确定研究现象和研究对象的不同点以及相同点的方法,比较是人类展开想象和思维的基础,有比较才会有鉴别。

分类和比较融汇

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

通过研读小学12册教材就会发现在每一册书里都会有一个章节是学习分类或是比较法的,在不同的年级运用分类或是比较法解决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有浅入深,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完善的逻辑思维能力。

3.综合与分析法

所谓的综合方法指的是将所认识对象的所有部分全部都联系起来,然后对其进行必要的研究,从对象的整体来对对象的本质加以认识和了解。

分析的方法指的是将所研究对象适当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然后对研究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分别的研究,进而获取对象的本质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比如,一年级5的认识,教师可以利用黑板画出两个盘子,再让学生将磁扣放置盘子中不可以有空盘子,问他们有几种放法,进而得出四种具体的分法,即1和4、2和3、3和2、4和1。

4.概括与抽象法

概括就是将同一类事物的同一本质属性全面的综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抽象则是从诸多客观事物当中将非本质及个别的属性舍弃,抽出本质和共同的思维方法。

比如,一年级的学生在做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时,初学时学生都是依靠背诵和记忆数学的组成来加以计算的,结合实际情况教师帮助学生一一地抽象概括出相应的数学规律,那么学生就能够灵活的掌握这些数学计算,从而可以达到快速解决的效果。

四、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

1.加强“画一画”的训练,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摆学具形成表象后,再让学生动笔在练习本上画一画,形成正确表象,抽象概括出数学概念。

如,在教二年级上册的一题例题“比较下面两道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

(1)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

(2)有2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一共有多少张?

”在让学生分析数学信息以及数学问题是什么之后,让学生用○来表示桌子,在

练习本上尝试着画一画,画好图后让学生观察图形,脑中立即呈现出“4个5”和“ 4和5”,“几个几”这样的图形应该用乘法计算,“几和几”要用加法计算。

这样的图形简单直观地再现了“几个几”和“几和几”的知识,加快学生从感性上升为理性的认识过程。

这样不仅使学生掌

握、巩固新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逻样思维能力。

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形成直观感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重视“说”的训练 .促进抽象思维的形成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操作来“说”,加快实现知识的内化。

让学生操作学具是让学生丰富感知的一种手段,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建立对数学题目的表象,进而借助形成的表象实现知识的内化。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培养初期因为对于效果的渴望,总是会对学生的语言表述要求完

整或是规范,一段时间下来发现学生不愿意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深思过后,了解到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用语言将形成的表象叙述完成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我放弃了之前的要求和阶梯式的提问,激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能够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形成的表象就鼓励,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学生开始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在课上也经常让学生之间互助的方式来相互提醒或是说操作过程,而我只是在必要时提醒一些数学关系词,久而久之,学生说的语言就自然而然的具有了一定的规范性。

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让学生出声的用语言来描述操作活动,也是促进建立表象的有效途径。

因此,在之后的备课中我总是考虑在引导学生怎样操作的同时,还要具体考虑怎样进行“说”的训练,—说操作思路,二说操作过程,三说操作结果。

又如再教学

二年级数学新版教材“够与不够问题”时 ,我引导学生边在理解题一的基础上,利用自己的学具将图中的客车座位转化成手里的圆形学具,边摆边说:

每行有4个座位,有7行,也就是“7个

4”,最后一行是 5个座位。

“摆到这里你们可以知道什么?

”让学生快速反应,将表象意识转化成逻辑思维,知道可以求出一共的座位,再让学生审题,了解到“求能不能坐”下只知道一共有

33个座位是不够的,还要知道有多少人,将知识内化,初步培养学生形成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在操作结束后,不是就此结束,还要让学生看着学具通过不同的形式反复说,最后让学生可以脱离学具,在脑中“摆”图形再说过程。

在这样反复“说”的过程中,逐步摆脱直观,使学生时所学

知识形成清晰、完整、丰富的表象,为知识的“内化”作好充分的准备,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尚小,在理解力与分析力方面存在局限性。

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既是一项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绩效工程,也是一项立足当前、谋划未来的长效工程。

作为一名教师若能完成让低年级学生的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必将让学生终生受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