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柳永词二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2011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8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 柳永词二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8 柳永词二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8 柳永词二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8 柳永词二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8 柳永词二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8 柳永词二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8 柳永词二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8 柳永词二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8 柳永词二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8 柳永词二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8 柳永词二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8 柳永词二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8 柳永词二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8 柳永词二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8 柳永词二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8 柳永词二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8 柳永词二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8 柳永词二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8 柳永词二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8 柳永词二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 柳永词二首.docx

《8 柳永词二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 柳永词二首.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8 柳永词二首.docx

8柳永词二首

         词,兴于唐,成于五代,鼎盛于宋。

北宋初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词坛在承传五代遗风的基础上酝酿创新,而首开一代词风的首推晏殊、欧阳修,他们承续花间词的余绪并有所创新。

晏殊词在内容上为宋词的革新开创了先例。

他以清新淡雅的语言写出含意较深的意境,并概括出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

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就是此类佳句。

而柳永因仕途坷坎,随即致力于词的创作。

他开创了慢词,扩大了词的体制,增加了词的内容含量,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从而为宋词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艺术形式与文本规范。

柳永的词作有其独特的情感特质及审美内涵。

他的词作着重表现自己的情感心态、喜怒哀乐。

他的“羁旅行役”词就是倾泻他在仕途上挣扎沉浮的种种苦闷。

北宋中期,随着诗文革新运动的深化,词的创作日趋活跃。

晏几道、秦观等人延续宋初婉丽的词风进一步发展提高,所作词作和婉秀丽,情韵兼胜。

王安石、贺铸等赋词怀古议政,悲壮奋发。

而苏轼则另辟新径,词风大多雄健激昂,顿挫跌宕。

语言和音律上亦有所创新,开创了豪放词派。

他的词作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大胆的夸张和想象、荡涤胸怀的激情、豪迈奔放的感情、坦荡开朗的胸怀为基调,打破了音律的束缚,实现了词与音乐的分离,他吸收前人的诗句,创新了语言形式。

如“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等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北宋晚期,党争剧烈,金军南侵,社会动荡,而统治阶层却粉饰太平,反映在词作中,词的内容多失于空疏。

而周邦彦从这种空疏中脱离出来,能够审音创调,以赋为词,集婉约词大成。

本单元所选的词,都是北宋这几个时期的代表作。

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是词人离开都城汴京时所写,抒发了他跟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

王安石的《桂枝香 金陵怀古》则借玉树后庭花的典故点题,隐喻现实,寄兴遥深,是北宋词坛的名篇。

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

而他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则表达了词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词人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贺铸的《六州歌头》(少年侠气)一词,感情充沛,叙事与抒情结合,抒发了词人报国无门、忧国忧民的情怀。

晏殊的《蝶恋花》(一曲新词酒一杯)一词情致深婉而又寥廓高远,写出了离思之感。

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描写的是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上片写深闺寂寞,阻隔重重,想见意中人而不得,下片写美人迟暮,盼意中人回归而不得。

此词写景状物,疏俊委曲,虚实相融,辞意深婉。

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与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都描写

了男女之间的深情。

周邦彦的《西河 金陵怀古》是怀古咏史之作,表达了词

人追念古昔和寄慨当今的思想情感。

而他的《苏幕遮》(燎沉香)则是把对故

乡的眷恋,借助于雨后风荷表现出来。

8 柳永词二首

      因“词”而战

柳永游历杭州,有感于都市繁华与自然美景,写了著名的《望海潮》。

金主完颜亮读了该词,抵挡不住“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诱惑,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第二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灭宋。

完颜亮灭宋之意因《望海潮》而起只是传闻,虽不可靠,但柳词的艺术魅力和影响力之大由此可见。

◎作者卡片

柳永(?

~约1053),崇安(今福建崇安)人。

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偎红倚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又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有《乐章集》传世。

◎背景呈现

1.《雨霖铃》(寒蝉凄切)这首词是词人仕途失意后,离开汴京南下时与恋人惜别之作。

词中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画出一幅秋江别离图。

2.《望海潮》(东南形胜)这首词是柳永拜访两浙转运使孙何时写成的。

据杨

《古今词话》所载,柳永与孙何乃布衣之交。

孙何做两浙转运使时,门禁甚严,一般人很难见到他。

柳永欲见之也不得,只好作了这首《望海潮》词,往谒当地名伎楚楚,对她说:

“想见孙大人,只恨无门无路。

假如知府有宴会,恳请你帮忙,借你朱唇歌于孙相公之前。

他如果问起是谁作的这首词,你就说是柳七吧。

”后来,在中秋节府会上,楚楚婉转歌之,结果如柳永所料,孙即日迎接他入府。

◎知识链接

1.词的特点

词之于诗,以体裁言,实为后起,并被视为诗之旁支别流,因而有“诗余”的别号。

但词又有自身的特点:

①词是长短句,不如诗之易读易背;②词分段,称为分片,中、长调的词都分片,一片就是一个乐段,分两片的最常见,上片大多侧重写景、叙事,下片侧重抒情;③词与诗相比,词的倒置语序也更多。

词在初兴时先有曲调,然后才有词文,当时新兴乐曲章节变化多端,为适应这种新曲调而填写的歌词句式也随之长短错落,奇偶相间。

因此,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其后又名乐府,也被称为长短句。

2.慢词

慢,古书上写作“曼”,亦是延长引伸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

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的曲调样式。

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

“慢曲子”是相对于“急曲子”而言,慢与急是按照乐曲的节奏来区别的。

一、字音

羌(qiānɡ)   凝噎(nínɡ)(yē)   暮霭(ǎi)

(yǎn)天堑(qiàn)罗绮(qǐ)

豪奢(shē)凄切(qī)

二、一词多义

(1)列

(2)将

三、古今异义

①参差十万人家

古义:

大约。

今义:

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②都门帐饮无绪

古义:

没有心思,心情不好。

今义:

没有条理。

③便纵有千种风情

古义:

情意。

今义:

关于风向、风力的情况;风土人情;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感情(多含贬义)。

四、名句默写

①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②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③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④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⑤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⑥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1.如何理解“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

[名师指津] 指出记叙的要素,描绘显示的意境,概括表情的作用。

我的理解:

开头三句道出时间、地点、景物。

以凄清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曲。

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

加之当中“对长亭晚”一句,句法结构是一、二、一,极尽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名师指津] 简析诗句对上片和下片的连接作用即可。

我的理解:

在结构上承上启下。

上片写离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去去”承之,进一步突显离别之苦。

“念”字启下片述怀,设想别后情景。

3.“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什么特别动人?

[名师指津] 围绕诗人酒醒面对凄凉景色分析“融情入景”的写法即可。

我的理解:

这首词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名句,采用了融情入景的写法。

它把杨柳、晓风、残月几个最能触动离愁的意象集中成一幅凄清的画面。

这样一幅画面最能引起离人对往事的回忆,使离人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

这幅画面还涵盖着一个特定的时刻:

“酒醒”之后。

离人饮酒,多为消愁,然而“举杯销愁愁更愁”,更何况是在酒醒之后。

面对着“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清景象,“执手相看泪眼”的景象依旧很清晰,而前路是“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远别,使得词人只好“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言有尽而意无穷。

4.《望海潮》(东南形胜)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有何作用?

[名师指津] 由“繁华美丽”角度思考,概括反映的现实情况、表达的情感和写作意图。

我的理解:

此词通过对杭州繁华美丽景象的铺叙、描写,展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抒发了词人对杭州城的赞美、艳羡之情,借以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郡有方,政绩卓著。

5.《望海潮》(东南形胜)一词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

[名师指津] 从杭州独具的各方面优势条件和经济生活状态等角度分类作答。

我的理解:

①从地理位置上看:

是位置优越,风景优美的“形胜”之地。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②从历史传统上看:

是江南名城,自古以来便是繁华富庶之区。

“钱塘自古繁华”。

③从自然景观上看:

街巷河桥、钱塘江堤、西湖山色、美不胜收。

“烟柳画桥”“云树绕堤沙”“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④从市井面貌上看:

一派商业繁荣,民殷财阜的景象。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⑤从百姓生活上看:

人烟繁盛,市民殷富,百姓嬉戏。

“参差十万人家”,“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雨霖铃

望海潮

柳永在词作中成熟地运用了长调词适于铺叙、层次丰富、变化多端的特点,融抒情、叙事、说理、写景于一体,容纳了更复杂的内涵。

如在《雨霖铃》(寒蝉凄切)一词中,上阕一层写秋景,一层写送别,一层写别后之景;下阕一层写秋日离别的伤感,一层写想象中酒醉醒来时的凄凉景色,再一层收回,叹息从此天各一方、孤单寂寞。

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曲折回环、重重叠叠地渲染气氛,缠绵悱恻地表现了离愁别绪。

意象组合

古代诗词中,作者根据表达需要,将一些物象按照生活的逻辑,有机地组合在诗词中形成诗歌的意象,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的同时,借以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

如柳永在《雨霖铃》(寒蝉凄切)一词中,将“杨柳”“风”“残月”组合在一起,“杨柳岸晓风残月”,表达了作者的离愁别绪。

解答此类题时要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从而抓住意象所蕴含的意义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书边事

张 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 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被吐蕃所占。

宣宗大中十一年,吐蕃将尚延心以河湟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

自此,唐代西部边塞地区才又出现了一度和平安定的局面。

(1)请在首联中找一个最具表现力的字,简析其表达效果。

答:

                                    

                                    

                                    

(2)结合全诗赏析尾联两句的表现手法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 

(1)最具表现力的字是“断”或“倚”。

“断”字是“尽”或“占尽”的意思,“断”字将角声的音韵之美和音域之广传神地表现出来,渲染出一种深广清幽的意境。

(“倚”字写出了征人斜倚戍楼倾听悦耳角声、欣赏迷人秋色的安闲姿态,从而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主题。

(2)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作者的想法:

蕃情像河水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祖国永远长治久安该多好啊!

表达了诗人渴望民族安定团结的愿望。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参差(cī) 天堑(qiàn) 翠幕(mù) 绕堤沙(rǎo)

B.罗绮(qí)羌管(jiānɡ)嬉嬉(xī)竞豪奢(shē)

C.菱歌(lénɡ)凄切(qī)暮霭(ǎi)更那堪(kān)

D.今宵(xiāo)钓叟(sǒu)珠玑(jī)留恋处(chù)

解析:

选D。

A项,“绕”应读rào;B项,“绮”应读qǐ,“羌”应读qiānɡ;C项,“菱”应读línɡ。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都门帐饮无绪    绪:

情绪

B.便纵有千种风情纵:

即使

C.羌管弄晴弄:

玩弄

D.异日图将好景图:

绘成图画

解析:

选C。

弄:

吹奏。

3.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杏花春雨江南

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解析:

选C。

C项,是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其余三项是融情入景的表现手法。

4.下列句子在朗读时停顿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念/去去、千里/烟波

B.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C.便纵有/千种风情

D.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解析:

选C。

便/纵有/千种风情。

5.填空。

(1)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__。

(2)此去经年,________________。

(3)东南形胜,三吴都会,________________。

(4)异日图将好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竟无语凝噎 

(2)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3)钱塘自古繁华 (4)归去凤池夸

二、阅读鉴赏

(一)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7题。

雨霖铃

柳 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6.为了渲染悲伤凄凉的离别氛围,作者选择了哪些景和物作为背景来加以烘托?

答:

                                    

                                    

                                    

答案:

寒蝉,点明清秋节;长亭,暗示离别;兰舟,从“乘船的留恋”与“驾船的催发”这一矛盾中,可见离人的留恋之情深;江水,千里烟波,暮霭。

用这些把离愁写得缠缠绵绵,充分表现了离别的愁绪。

7.“杨柳岸晓风残月”照应了上片的什么地方?

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

照应了“都门帐饮无绪”。

上句是借酒浇愁愁更愁,这里是酒醒之后更惆怅,前后照应,衬托了离人伤心至极的痛苦心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望海潮

柳 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8.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

为什么?

答:

                                    

                                    

                                    

答案:

不好。

“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的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9.词的收尾处,用了“好景”二字,联系全篇及作词的缘由思考,这两个字反映出作者怎样的匠心?

答:

                                    

                                    

                                    

答案:

呼应开头,使首尾相合;总括全篇,突出题旨。

回应“赠送”之意,暗指孙何的政绩,表颂扬之情。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0~11题。

八声甘州

柳 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10.此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答:

                                    

                                    

                                    

答案:

境界寥廓,气势磅礴,绮丽悲壮;景中含情,寄寓离别之情。

“洒江天”状暮雨铺天盖地之浩大,以关河、夕阳之冷落、残照展现骤雨冲洗后苍茫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景象,蕴含了萧瑟的悲秋气韵。

11.简析“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答:

                                    

                                    

                                    

答案:

遥想佳人在妆楼上天天盼我回家,看到多少次天边驶回的船帆,还以为是我的归舟呢!

从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笔,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归之情。

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12~13题。

满江红①

柳 永

暮雨初收,长川②静,征帆夜落。

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

几许渔人飞短艇,尽将灯火归村落。

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

波似染,山如削。

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游宦区区成底事③?

平生况有云泉约④。

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⑤。

【注】 ①词人中进士后,被授予睦州团练推官,此词为赴任途中所作。

②长川:

即下片词中的桐江。

③成底事:

一事无成。

④云泉约:

指退隐山水之间的约定。

⑤仲宣:

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有《从军行》五首。

《乐府解题》曰:

“《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

12.这首词的上片写景有什么特色?

请简要赏析。

答:

                                    

                                    

                                    

答案: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特色。

词人先写了一系列的静景:

傍晚雨停,桐江波静,夜幕来临,舟船帆落,蓼草疏淡如烟,芦苇萧索。

然后写了动景:

江上渔船飞快地行进,闪烁着灯火回归村落。

“飞短艇”“将”“归村落”,这些动景更加衬托出环境的静寂。

1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上下片加以分析。

答:

                                    

                                    

                                    

答案:

表达了词人厌倦仕途、渴望归隐之情。

上片通过写雨后秋夜的疏淡、萧索之景烘托作者凄凉的心情;渔人急于归家,反衬出作者漂泊的孤独和凄苦,表达出作者渴望结束漂泊、怀乡思归的心情。

下片写桐江雾浓波染,两岸峰峦如削,这样的自然美景和“区区成底事”的宦途形成了强烈地对比,继而借王粲的诗,表达出自己对游宦生活的厌倦和向往自然的归隐心理。

三、语言表达

14.请为下面一段文字续写一个恰当的结尾,不少于50个字。

柳永的词,家喻户晓。

但不少人,对柳永的“风流韵事”,却更是津津乐道!

其实这是不公平的,不少人对柳永的印象,仍停留在小说家冯梦龙所著的《喻世明言》第12卷《众名姬春风吊柳七》的这篇小说印象里。

历史小说是允许虚构的,不过以小说为依据来评判人物,显然是太不严肃了!

作为河东柳氏的后人,我曾经搜集了不少全国各地的柳氏宗谱,其中有不少的家谱,对柳永都有记载,柳氏后人对柳永的文章与道德,都很是推崇备至!

笔者在《古文真宝》一书中,发现了一篇柳永所写的《劝学文》,可知                                    

                                    

                                    

解析:

根据前面的材料来看,应肯定柳永的道德文章。

答案:

(示例)柳永是一位治学严谨,道德诗文俱佳的大儒,并非如小说所写的穷困潦倒、断子绝孙,以致死无葬身之地的“花花公子”!

15.根据语境,判断并补充完这一组对话。

(30字之内)

邻居对阿涛说:

你家的小强真刻苦,每天晚上十二点多钟,我们都睡觉了,还听见他在弹琴哩!

阿涛回答说:

                                    

                                    

                                    

解析:

邻居的话是委婉批评,要补充道歉的内容。

答案:

对不起,影响你们休息了。

或:

不好意思呀,影响大家休息了,以后我们会控制好练琴的时间的。

 

读柳永(节选)

梁 衡

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

很多人不知道他,或者碰到过又很快忘了他。

但是近年来这根柳丝却紧紧地系着我,倒不是为了他的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也不为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只为他那人,他那身不由己的经历和那歪打正着的成就,以及由此揭示的做人成事的道理。

柳永是福建北部崇安人,他没有为我们留下太多的生平记载,以至于现在也不知道他确切的生卒年月。

那年到闽北去,我曾想打听一下他的家世,找一点可凭吊的实物,但一川绿风,山水寂寂,没有一点音讯。

我们现在只知道他大约在30岁时便告别家乡,到京城求功名去了。

柳永像封建时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总是把从政作为人生的第一目标。

其实这也有一定的道理,人生一世谁不想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最大的光热?

有职才能有权,才能施展抱负,改造世界,名垂后世。

那时没有像现在这样成就多元化,可以当企业家,当作家,当歌星、球星,当富翁,要成名只有一条路——去当官。

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在从政大路上跋涉着的而被扭曲了的人。

像李白、陶渊明那样求政不得而求山水;像苏轼、白居易那样政心不顺而求文心;像王维那样躲在终南山里而窥京城;像诸葛亮那样虽说不求闻达,布衣躬耕,却又暗暗积聚内力,一遇明主就出来建功立业。

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

柳永大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

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

谁知第一次考试就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

“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

”等了5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