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2139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6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海南省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海南省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海南省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海南省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海南省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0页
海南省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0页
海南省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0页
海南省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0页
海南省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0页
海南省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0页
海南省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0页
海南省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0页
海南省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0页
海南省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0页
海南省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0页
海南省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0页
海南省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0页
海南省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0页
海南省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南省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报告.docx

《海南省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报告.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海南省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报告.docx

海南省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报告

海南省2011~2020年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报告

 

海南省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院

2010年5月

院长:

谢志军

审查:

吴国华

设计负责:

许晓华王壮海

校核:

符富雄

编写:

许晓华王壮海

黎开运郑飞

 

附规划成果表1-8

1前言

我国是世界上利用水力最早的国家,早在三四千年前就开始利用水力磨面、舂米、提水灌溉。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历来十分关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也历来十分关切农村电气化事业的发展。

我国农村水电事业的发展,始终与建设农村电气化,促进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贫困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

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事业的发展,已经历了两个阶段,现正进入21世纪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1)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的30年(1949—1979年),这是第一阶段。

第一个阶段始于建国初期,全国广大农村没有电,发展农村水电主要是解决亿万农村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

从1949年到1979年这30年。

发展农村水电主要是解决亿万农民自古以来没有电的问题。

这期间全国一半以上的县开发了农村水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些县主要靠农村水电供电,累计使近5亿无电人口用上了电,结束了无电历史,进入现代文明。

农村水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站发电到联网运行,主要供照明、加工以及排灌和县乡工业用电,有的还向国家电网输送电力,减轻了大电网的供电压力,改善了电力工业布局。

(2)改革开放20年(1980—2000年),这是第二阶段。

第二个阶段始于改革开放,全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农村水电主要是建设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促进广大贫困山区、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从1980年到2000年的改革开放20年。

发展农村水电主要是建设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促进广大贫困山区、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下,国务院从1983年起连续下发了3个文件发展农村水电,建设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

第一、二、三批分别达标验收109个、209个和335个县,共建成653个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

农村水电已成为山区水利发展的龙头,形成了“以水发电,以电养水”的发展格局。

发展农村水电,建设中国特色农村电气化,为加快贫困山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动经济结构、就业结构和城乡关系调整,逐步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3)从新世纪开始,进入第三阶段。

进入新世纪,我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事业进入新阶段、肩负新使命、实现新任务。

党的十七大强调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水能资源既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清洁可再生能源,是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

以农村水电为主要建设内容的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山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通过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可以加快农村水电发展,引导农村水能资源科学、合理、有序开发,有利于农村水电的健康发展和水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产业链长,既可增加建材、机电设备等方面需求,又可为广大山区农民提供廉价的电力保障,促进家电下乡,繁荣农村市场,对于增加就业,扩大内需具有重要作用。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因地制宜。

优化资源配置,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相关政策,推动技术进步,充分调动地方和群众的积极性。

通过开发农村水能资源,加快农村水电站的更新改造,不断提高贫困山区农村用电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为了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农村水电的方针政策,特编写我省2011~2020年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报告。

1.1规划依据

1、《海南年鉴》2008;

2、《海南省中西部水电发展规划报告》(2005-2015)、《海南省“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规划》、《琼中县“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规划》、《保亭县“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规划》、《五指山市“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规划》、《白沙黎族自治县“十一五”水资源综合发展规划报告》及本次各市县提供的规划报告;

3、《海南省万泉河流域水电开发规划报告》、《海南省保亭县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规划》、、《海南省昌化江南巴河流域水电开发规划报告》、《白沙黎族自治县1989年-2010年水利水电规划》;

4、《五指山市河流电站数据表》、《陵水县电力中长期发展规划报告》、《白沙黎族自治县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规划报告》;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海南省水务局关于小水电建设和管理若干规定》。

1.2规划的组织与编制

(一)规划组织

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十二五”水电农村电气化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省农村水电的开发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在水务厅领导的积极推动下,在各市县规划等资料的基础上对我省新农村电气化规划报告进行材料组织、设计编写、绘图和审核。

(二)材料组织的工作安排

(1)2009年10月20日,收集资料。

(2)2009年11月10日,基本情况资料并整理。

(3)2009年11月10日至2009年12月30日,在各市县《规划》等材料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报告。

1.3规划的主要成果

1.3.1规划基准年及水平年

2011~2020年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的基准年为2010年(由2009年数据推算),以2015年(十二五)、2020年(十三五)为规划水平年。

1.3.2规划区电气化现状

我省选定了11个规划区,其中以县作为规划区有3个,即五指山市、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为电气化规划县;以乡作为规划区有8个,即陵水黎族自治县的本号镇和岭门乡、乐东黎族自治县的抱由镇和尖峰镇、白沙黎族自治县的元门乡、南开乡、荣邦乡和金波乡。

海南省规划区内共有34个规划乡镇,规划区内总村数为1424个。

我省规划区内幅员面积6586.59km2,耕地面积52.16万亩,其中灌溉面积为30.42万亩,森林覆盖率为73.66%,总户数为16.11万户,总人口66.72万人,其中农业户数为7.33万户,农业人口37.65万人,国内生产总值(GDP)为330096万元,财政收入24362.6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801.67元,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2.48万人,农村水电发电装机容量130915kW,农村水电年发电量46149万kW·h,乡通电率100%,村通电率100%,户通电率99.82%,总用电量23651万kW·h,人均年用电量628kW·h(包生活、生产用电),生活总用电量13746万kW·h,户均年生活用电量1876kW·h,丰水期电炊户数6.25万户,电炊户率38.84%。

1.3.3规划水平年成果

1.2015水平年规划成果

我省规划区内到2015年规划水平年时,社会经济、生态、电气化将会是新的局面。

到2015年,我省规划区森林覆盖率为76.01%,提高森林覆盖率1.71%,总户数为17.03万户,总人口70.12万人,其中农业户数为7.81万户,农业人口39.75万人,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99553万元,财政收入56859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891元,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3.05万人,农村水电发电装机容量331315kW,农村水电年发电量113630万kW·h,乡通电率100%,村通电率100%,户通电率99.84%,总用电量48740万kW·h,人均年用电量945kW·h(包生活、生产用电),生活总用电量23519万kW·h,户均年生活用电量1355kW·h,丰水期电炊户数10.5万户,电炊户率61.69%,解决无电人口8980人,解决缺电人口5420人,增加生活用电量9774万kW·h,增加水电装机容量13.71万kW,增加发电量56308万kW·h,增加用电量21806万kW·h,增加人均年用电量521kW·h,地方财政增收30407万元,增加利税3905万元,水电利税贡献率10.51%,农民增收10498万元。

到2015年规划水平年时,规划区内经济结构比较合理,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转移,农村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本巩固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建设成果,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2020水平年规划成果

到2020年,我省规划区森林覆盖率为77.17%,提高森林覆盖率2.87%,总户数为18.08万户,总人口72.58万人,其中农业户数为8.1万户,农业人口41.56万人,国内生产总值(GDP)为979744万元,财政收入148226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7735元,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3.58万人,农村水电发电装机容量387835kW,农村水电年发电量131874万kW·h,乡通电率100%,村通电率100%,户通电率100%,总用电量53934万kW·h,人均年用电量972.6kW·h(包生活、生产等用电),生活总用电量26890万kW·h,户均年生活用电量1431kW·h,丰水期电炊户数12.6万户,电炊户率66.68%,解决无电人口13758人,解决缺电人口7100人,增加生活用电量11882万kW·h,增加水电装机容量19.36万kW,增加发电量74552万kW·h,增加用电量27000万kW·h,增加人均年用电量593kW·h,地方财政增收67097万元,增加利税12854万元,水电利税贡献率10.07%,农民增收15394万元。

到2020年规划水平年时,规划区内经济结构更加合理,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转移,农村生产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更加改善,完全巩固了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建设成果,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本次规划的主要成果详见附表1~8。

2规划指导思想、目标及原则

2.1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方向。

通过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优化水能资源配置,促进节能减排,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促进地方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新农村建设。

2、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

优先解决农村无电缺电人口用电问题,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

3、科学、有序开发农村水能资源,实现水资源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利用,实现水能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4、坚持并网运行,鼓励就近供电、余电上网。

不具备并网运行条件的电站,继续坚持自建、自管、自用的开发原则。

5、坚持独立配电公司方向,提高农村水电现代化水平,加快技术进步的转化应用。

6、多方筹集资金,鼓励农民或集体经济组织参股建设电站。

扩建和技改项目应优先选择国有或国有控股的电站。

7、加强农村水能资源规划和管理,支持、引导社会各方面有序有偿有限开发农村水能资源,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

2.2规划目标

2.2.1经济目标

到2015年人均年用电量增长不低于25%;乡镇及以下农村用电量80%以上由农村水电提供;农村水电站及电网现代化水平达到9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高于全省农村平均水平;水电税利占全县财政收入的10%以上,经济结构更加合理。

2.2.2社会目标

到2015年乡村通电率达到100%,户通电率不低于99.9%;户均年生活用电量增长不低于25%;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转移;农村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2.2.3生态目标

满足生态需水要求,原来不断流的河流无断流干涸;基本巩固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生态建设成果,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2.4管理目标

水能资源开发规范有序,依法管理,杜绝违规水电站;建立鼓励当地农民以各种形式入股办电的政策措施并取得明显成效;出台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地方优惠政策、措施和办法。

3规划区选择

3.1规划区选定原则

2011~2020年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不再强调当地的未开发农村水能资源的数量要求。

农村水能资源开发程度高的地区,重点是优化配置农村水能资源,挖潜改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农村水能资源开发程度低的地区,重点是加快水能资源开发步伐。

(1)领导重视,水能资源和水电管理职能到位,机构健全,能有效组织实施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建设。

配套资金足额到位。

(2)以行政村、行政乡为基本单元选择规划区。

规划区内农村水能资源开发潜力和更新改造增容的潜力较大,达标年规划区内农村水电发电量占规划区用电量的80%以上。

(3)水电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体制和机制已形成。

3.2规划区选定范围

根据以上原则,经过调查我省选定了11个规划区,其中以县作为规划区有3个,即五指山市、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为电气化规划县,共有26个规划乡镇;以乡作为规划区有8个,即陵水黎族自治县的本号镇和岭门乡、乐东黎族自治县的抱由镇和尖峰镇、白沙黎族自治县的元门乡、南开乡、荣邦乡和金波乡。

海南省规划区内共有34个规划乡镇,规划区内总村数为1424个。

3.3规划区现状简介

3.3.1自然状况

我省11个规划区幅员面积为6586.6km2,占全省陆地总面积18.6%。

(1)自然地理

其中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海南省中部,五指山北麓,地处东经109°31′37″~110°09′08″,北纬18°43′45″~19°25′20″之间,东邻琼海、万宁,西接白沙、南与保停、五指山市、陵水毗邻,北与屯昌、澄迈、儋州交界,境内东西宽66.7公里,南北长76.75公里,总面积2693.1平方公里,占海南岛总面积的8.33%;琼中县境内地貌呈穹隆山地状,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最高点为西南部的五指山,海拔1867米,然后依序为中山,低山,高丘,低丘,台地和河流阶地,倾斜冲积平原,形成层圈地貌。

最低为白马岭林场旧址,海拔仅25米。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海南省南部内陆五指山南侧,东径109°20’至109°48’,北纬18°23’至18°53’之间,东部至东南部接邻陵水县,南部至西南部接邻三亚市,北部至西北部与五指山市交界,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大部分地区属于山区和丘陵台地,小部分为山地和丘陵中间山间盆地,最高海拔高程为西部与五指山市、东乐县交界的马咀岭,海拔高程1317.1米,最低海拔高程是藤桥西河与三亚交界处河床高程为10米。

五指山市位于海南岛中南部,五指山腹地,东南邻保亭县,西接乐东县,北连白沙县和琼中县。

地理坐标为东经109°19’-109°44’,北纬18°38’-19°02’。

总面积1128.98平方公里,占海南岛总面积的3.49%。

五指山市境内地貌呈弯隆山地状,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最高处为位于东北的五指山,海拔1876米。

白沙黎族自治县地处海南岛中部偏西山区,位于东经109º02—109º42′,北纬18º56′—19º29′,属黎母山脉中段西北麓,南渡江上游,东与琼中县相邻,南与乐东县交界,西与昌江县接壤,北与儋州市相连。

全县坐落于黎母山脉中段西北麓,地势陡峭,东南面高,向西北面倾斜。

其中规划区内的元门乡位于白沙县南部偏东山区,属黎母山脉中段西北麓;南开乡位于白沙县南部山区,属黎母山脉中段西北麓,为南渡江源头;荣邦乡位于白沙县西部偏北平原,属黎母山脉尾段西麓,处于珠碧江流域的中下游;金波乡位于白沙县南部偏东山区,属黎母山脉中段西北麓,处于昌化江流域的中游。

规划区内4个乡幅员面积为675.9平方公里。

乐东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西南部,东和东南与三亚、保亭、五指山接壤,北与白沙、昌江毗邻,西北与东方交界,西和南濒临南海。

规划区内的抱由镇位于乐东县境内的昌化江畔,尖峰镇位于乐东县的西南端,尖峰岭脚下,依山邻海,环境宜人。

规划区内2个乡镇幅员面积为628.3平方公里。

陵水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东南部,东南濒临南海,西与保亭交界,西南与三亚毗邻,北与万宁、琼中接壤。

规划区内的本号镇位于国家森林公园—吊罗山脚下,北接岭门,南与文罗交界,岭门乡位于陵水东北部。

规划区内2个乡幅员面积为293.5平方公里。

(2)、气象与水文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位于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北缘。

其特征是:

夏长无酷暑,冬短无严寒;春旱夏雨秋末阴,八九十月有台风。

年均气温22.5℃,年均降雨量2444毫米,是全省雨量最大的地方,雨季中,5-6月和8-10月为相对集中雨期,占全年雨量的88.41%,12月至翌2月雨量最少,旱涝明显,常成灾害。

年蒸发量为1580-1800毫米,平均为1768.2毫米。

本县主要导风向为东南风,季节间主要风向为:

春季为东南风,夏季东南风和西风,秋季东风和东北风,冬季东北风和东南风。

历年平均风速为1.2-1.7米/秒。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属于热带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清凉,雨量充沛,日照较长,年平均气温28℃,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800毫米,最大年降雨量为2600毫米,主要降雨量集中在7-10月份之间,由于降雨量过分集中,易形成水灾。

五指山市气候类型属热带雨林气候,冬暖夏凉,不受寒潮侵袭,也不受台风影响。

五指山市由于海拔高,纬度低,森林密布,光、热、水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为22.4℃,夏季平均气温为25℃,冬季平均气温为17℃,年平均降雨量1850毫米,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不雨期11月至4月,多年平均降雨量为全年的16%;多雨期5月至10月,多年平均降雨量为全年的84%。

白沙黎族自治县属热带季风岛屿气候,高温多雨,光热充足。

年平均气温22.9~24.2℃,年平均积温在8000℃以上。

年降雨量1400~2400毫米之间,降雨主要集中在5~10月份,占年降雨量的85~90%,8~10月是全年降雨量高峰期;11月与次年4月为降雨量低谷期,仅占年降雨量的10~15%。

乐东黎族自治县规划区内气候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受西南干热风影响,气温高,日照充足,蒸发量大。

旱季和雨季明显,季度气候差别较大。

多年平均气温240C,月平均气温25~260C,月最低气温150C,极端最低气温1.10C,极端最高气温380C,年最大降雨量2300mm,年最小降雨量740mm,年均降雨量1650mm。

规划区春季吹偏北风居多,夏、秋季吹偏南风居多,年均风速3.6~6m/S,最大风速17~20m/S,每年台风2~3次,一般发生在8~10月间。

陵水黎族自治县规划区内气候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受西南干热风影响,气温高,日照充足,蒸发量大。

旱季和雨季明显,季度气候差别较大。

多年平均气温240C,极端最低气温20C,极端最高气温380C,年最大降雨量2400mm,年最小降雨量710mm,年均降雨量2100mm,每年台风1~2次。

(3)、自然特点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境内有五指山自然保护区、黎母山天然林保护区以及吊罗山天然林保护区,森林覆盖率高,植被丰富,品种多,野生动物种类繁多。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海南中部山区,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动植物资源丰富,植被覆盖较好。

五指山市境内由于独特的气候条件,使五指山生物种类繁多,植被分布为热带自然景观,土地组成为中酸性啧岩为主,加上历年植被的枯枝落叶腐烂,土地肥沃,适于热带和亚热带植物生长茂密的森林植被。

白沙县位于海南省中部偏西山区,全县土地肥沃,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动植物资源丰富,植被覆盖较好。

乐东黎族自治县规划区内有三个森林自然保护区,一是尖峰岭国家森林保护区,二是佳西省级森林保护区,三是卡法岭省级森林保护区。

三个区域森林覆盖率达98%,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分布着热带绿季雨林,热带山地雨林,热带半落叶季雨林,热带稀树草原,山顶苔鲜等多个植被类型,高等植物近3000种,占海南植物品种的75%;野生动物种类繁多。

陵水黎族自治县规划区内1个森林自然保护区,即吊罗森林林业公园,区域森林覆盖率达90%,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分布着热带绿季雨林,热带山地雨林,热带半落叶季雨林,热带稀树草原,山顶苔鲜等多个植被类型,高等植物近数千种,野生动物种类繁多。

(4)、自然灾害与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规划区内降雨不均,灾害性天气频繁,主要灾害有旱灾、暴雨、洪涝、风灾等,其中干旱、暴雨对水利事业影响较大。

虽然森林覆盖率高,自然环境优美,山坡植被好,但由于农民一日三餐烧饭燃料能源问题没有解决好,因此,乱砍树木做为燃料现象较严重,造成水土流失,个别地区天然植被遭到坡坏,毁林开垦,陵坡种植加剧,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遭到威胁,个别群众受经济利益驱动,滥杀、乱捕、滥伐现象依然存在,城镇生存居住环境恶化,将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加剧贫困。

3.3.2社会经济状况

(1)、基本情况

我省规划区范围为五指山市、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的本号镇和岭门乡、乐东黎族自治县的抱由镇和尖峰镇、白沙黎族自治县的元门乡、南开乡、荣邦乡和金波乡四个乡作为规划区,规划区涉及到6个市县,共有3个电气化规划县,即五指山市、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34个电气化规划乡镇,规划区内总村数为1424个,规划区幅员面积为6586.59km2,耕地面积为52.16万亩,总人口66.72万人,总户数为16.11万户,其中农业人口37.65万人,农业户数为7.33万户,农村劳动力为16.86万人。

人均各项经济指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是:

能源不足,人才缺乏,资金困难等,制约着经济发展,农业生产设施落后,抵制自然灾害能力差,农村贫困面积大,工业生产设施陈旧,管理水平低,内部积累差,市场应变能力弱,经济效益不理想、乡镇企业资金紧、人才缺,发展后劲不足。

(2)、经济发展概况

我省规划区内主要种植水稻为主,其他经济作物为铺,在主要农产品产量中,瓜菜、水果、橡胶、肉类、水产品等农产品量保持较快增长,成为农业经济较快增长的主要力量。

根据规划区内各市县提供的数据,我省规划区内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30096万元,财政收入为23462.6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为2801.67元。

3.3.3水能资源和开发利用情况

我省规划区内农村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和更新改造增容的潜力较大,据统计,目前我省规划区内农村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38.19万kW。

以下根据各市县进行说明:

1、保亭县境内有主要三个水系,即藤桥河、宁远河、陵水河等,河流众多,流域面积3万多亩,降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800多毫米,径流深720毫米,径流量达6.89亿立方米,河流比较大,平均比降为0.0014,山岭多,落差高,全县水资源蕴藏量9.035万千瓦,可开发量为3.5万千瓦,目前已开发8035千瓦,占可开发量的23%,水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1)宁远河开发装机容量12260千瓦。

(2)陵水河可开发装机容量7500千瓦。

(3)藤桥河等其他河流可开发装机容量15240千瓦。

根据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情况,装机容量可达3500千瓦,发电量达1.5亿千瓦时,所以小水电资源相当丰富,而且是一种清洁,再生能源。

同时,保亭县已建成一批水库山塘、坝、引水渠、提灌站等水利工程,解决了农民灌溉、人离饮水等工程。

2、琼中县是海南岛三大河流——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的发源地,支流密如蛛网,显放射状向四周奔流,河网密度系数1.32公里/平方公里。

主要支流有乘坡河,大边河、什运河、腰子河。

总集雨面积2693.1平方公里,按年均降水量伸算60.49亿立方米,除蒸发、渗透,植物吸收外,年平均径流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