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轨道交通工程2号线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网复测及加密技术要求.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2219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阳市轨道交通工程2号线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网复测及加密技术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贵阳市轨道交通工程2号线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网复测及加密技术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贵阳市轨道交通工程2号线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网复测及加密技术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贵阳市轨道交通工程2号线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网复测及加密技术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贵阳市轨道交通工程2号线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网复测及加密技术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贵阳市轨道交通工程2号线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网复测及加密技术要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贵阳市轨道交通工程2号线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网复测及加密技术要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贵阳市轨道交通工程2号线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网复测及加密技术要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贵阳市轨道交通工程2号线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网复测及加密技术要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贵阳市轨道交通工程2号线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网复测及加密技术要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贵阳市轨道交通工程2号线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网复测及加密技术要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贵阳市轨道交通工程2号线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网复测及加密技术要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贵阳市轨道交通工程2号线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网复测及加密技术要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贵阳市轨道交通工程2号线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网复测及加密技术要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阳市轨道交通工程2号线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网复测及加密技术要求.docx

《贵阳市轨道交通工程2号线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网复测及加密技术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阳市轨道交通工程2号线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网复测及加密技术要求.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阳市轨道交通工程2号线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网复测及加密技术要求.docx

贵阳市轨道交通工程2号线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网复测及加密技术要求

贵阳市轨道交通工程2号线工程施工测量

控制网复测及加密技术要求

一、控制点规格要求

金属标志规格应符合图1.1、图1.2、图1.3的规定。

不锈钢标志可采用直径为20mm,长度为20mm-30mm的不锈钢材料,下部采用普通钢焊接而成。

规格应符合图1.4、图1.5的规定。

图1.1金属标志尺寸大样图

图1.2金属标志效果图(GPS/导线点)图1.3金属标志效果图(水准点)

图1.4不锈钢标志尺寸大样图图1.5不锈钢标志效果图

施工测量加密控制点可以选取以上两种中的一种。

二、控制点埋设要求

复测过程增补设控制网点和加密控制点应埋设在施工地段附近,其位置应便于保存和施测。

GPS点应位于卫星信号接收条件好,并远离高压输电线和无线电发射装置的地方。

在建筑物顶上设置标石的,标石应和建筑物或构筑物顶面牢固连接。

相应的埋设要求参见图2.1的规定。

图2.1建筑物二等及以下图2.2建筑物平面控制点效果图

平面控制点标石(单位mm)

在地面上设置标石的,控制点标石埋设尺寸应满足埋深≥85cm,并用砖砌成45cm见方的保护井,可预制控制点标石,也可现场浇筑混凝土,具体埋设要求参见图2.3的规定。

图2.3平面/高程控制点埋设图

三、加密控制点命名规则

施工平面加密控制点命名采用统一格式,例如“JM-X-XXX”,JM代表平面加密点,X代表标段号,XXX代表点号。

施工高程加密控制点命名采用统一格式,例如“BM-X-XXX”,BM代表高程加密点,X代表标段号,XXX代表点号。

标石顶端应用红色油漆注明点号信息,如图3.1所示。

图3.1标石顶段大样图

四、控制点布设原则

(1)GPS控制点布设原则

复测过程增补设GPS控制点和GPS加密控制网测量,应沿线路成对布设,宜布设成四边形或大地四边形并组成的带状网,组成点对的两点应相互通视,其间距应大于800m,特殊情况下不宜短于300m,GPS同步图形之间的连接应采用边连式或网联式,联测方式见图4.1。

图4.1GPS控制网布设方式示意图

(2)精密导线控制点布设原则

复测过程增补设精密导线网点和施工过程加密精密导线网点的点间距一般为300~400米,相邻边的短边不宜小于长边的1/2,个别短边的边长不应小于100m。

隧道掘进过程中加密施工控制点的边长不应小于60米。

增补设和加密的地面精密导线网点应选在施工变形影响范围以外稳定的地方,并应避开地下构筑物、地下管线等。

增补设和加密的精密导线网点应敷设成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或结点导线网。

(3)水准点布设原则

复测过程增补设水准点和施工过程加密水准点应沿贵阳市轨道交通线路布设,水准点应选在施工影响的变形区域以外稳固、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的地方。

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应尽量与平面控制点共桩。

五、观测技术要求

(1)GPS控制网点观测技术要求

(a)采用GPS的方法进行复测和加密控制点测量应使用GPS双频(精度±5mm+1ppm)接收机按相对静态定位模式进行测量,测量作业的基本要求见表5-1:

表5-1GPS控制网测量作业基本技术要求

项目

要求

接收机类型

双频

观测量

载波相位

接收机标称精度

≤(10mm+2×10-6×D)(D为相邻点间的距离)

卫星高度角(°)

≥15

同步观测接收机(台)

≥3

有效观测卫星数(颗)

≥4

平均重复设站数(次)

≥2

观测时段长度(min)

≥60

数据采样间隔(s)

≤10

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

≤6

(b)观测过程中,应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附录AA0.5规定的格式填写GPS观测手簿。

(c)GPS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5-2的规定:

表5-2GPS控制网主要技术指标

平均边长(km)

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mm)

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mm)

最弱边的相对中误差

与现有城市控制点的坐标较差(mm)

不同线路控制网重合点坐标较差(mm)

2

±12

±10

1/100000

≤50

≤25

(d)GPS控制网相邻点间基线精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

—标准差,即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m);

a—固定误差(mm),取5mm;

b—比例误差系数(1×10-6),取1ppm;

d—相邻点间的距离(km)。

(e)基线处理按静态相对定位模式进行解算,采用卫星广播星历坐标值作为基线解的起算数据。

对周跳较多或数据质量欠佳的时段应进行删除或用分段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解算。

网平差前,应进行同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独立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同一条基线不同时段观测解算长度较差的检核,并应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中3.2.13条的要求。

对超限数据须及时进行补测。

(f)GPS控制网平差计算应采用GPS基线的双差固定解进行GPS基线网平差,数据后处理应采用通过国家评审的软件进行平差计算。

在基线向量检核符合要求后,应以一个点的WGS-84坐标系的三维坐标作为起算数据,在WGS-84坐标系中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并提供各点的WGS-84坐标系的三维坐标、坐标差观测值的总改正数、基线边长及点位和边长的精度信息。

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绝对值应满足下式:

完成无约束平差计算后,应对整网进行约束平差及精度评定,并应输出相应的坐标、基线向量改正数、基线边长、方位角以及相关的中误差、相对点位中误差的精度信息。

(2)精密导线控制网点观测技术要求

(a)精密导线测量应采用Ⅰ级或Ⅱ级别全站仪观测。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对数据进行检核,对超限数据及时进行补测。

(b)导线点上只有两个方向时,测量应按左、右角观测,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0的较差应小于4″。

(c)水平角观测遇到长、短边需要调焦时,宜采用同一方向正倒镜同时观测法,此时一个测回中不同方向可不考虑2C较差的限差。

(d)测距前应在设站一端测定温度和气压,温度采用通风干湿温度计,刻划0.2℃,气压采用空盒气压表,温度读至0.2℃,气压读至1Pa,观测边长应进行仪器加乘常数、气象和倾斜改正。

(e)水平角观测的各项限差(″):

全站仪等级

半测回归零差

一测回内2C较差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

Ⅰ级

6

9

6

Ⅱ级

8

13

8

(f)边长观测的各项限差(mm):

全站仪等级

一测回中读数

间较差

单程各测回

间较差

往返测或不同

时段结果较差

Ⅰ级

3

4

2·(a+bd)

Ⅱ级

4

6

2·(a+bd)

注:

1(a+bd)为仪器标称精度,a为固定误差,b为比例误差系数,d为距离测量值(以千米计);

2一测回指照准目标一次读数4次。

(g)附合精密导线或精密导线环的方位角闭合差,不应大于下式计算的值:

式中:

—测角中误差,取为±2.5″;

n—附合导线或导线环的角度个数。

(h)精密导线网测距边的高程归化和投影改化,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归化到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测区平均高程面上的测距边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测距两端点的平均高程面上的水平距离(m);

—参考椭球体在测距边方向法截弧的曲率半径(m);

—现有城市坐标系统投影面高程或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线路的的平均高程(m);

—测距边两端点的平均高程(m)。

②测距边在高斯投影面上的长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

—测距边两端点横坐标之平均值(m);

—测距边中点的平均曲率半径(m);

—测距边两端点近似横坐标的增量(m)。

(i)精密导线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如下表:

 

精密导线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平均边长(m)

闭合环或符合导线总长度(km)

每边测距中误差(㎜)

测距

相对中误差

测角

中误差

(")

水平角

测回数

边长测回数

方位角

闭合差

(")

全长相对

闭合差

相邻点的相对中误差(㎜)

Ⅰ级

全站仪

Ⅱ级

全站仪

Ⅰ、Ⅱ级

全站仪

350

3~4

±4

1/60000

±2.5

4

6

往返测距各2测回

±5

1/35000

±8

注:

1n为导线的角度个数,一般不超过12;

2附合导线路线超长时,宜布设结点导线网,结点间角度个数不超过8个。

(j)精密导线内业数据处理及平差计算

1)在每天外业结束后,应立即对当天观测数据进行复核和验算,检查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对超限部分及时提出外业补测。

2)平差计算前应将观测边进行边长高程归化和投影改化,并分段进行单导线平差验算,每一段均达到要求后,最后进行导线网整体严密平差计算。

3)精密导线网整体严密平差应采用采用通过国家评审的软件进行平差计算。

(3)水准点观测技术要求

(a)水准基点测量应采用标称精度不低于DS1级电子水准仪及其配套的铟瓦水准尺、标准尺垫、扶尺架等。

(b)观测前,应将所选仪器及标尺送往具有测绘仪器检定资质的技术部门进行检定,保证仪器的各项精度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且在每天观测前,要进行仪器i角的检测,i角检测值不得大于20″。

(c)水准外业观测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4.2节要求作业,按水准观测顺序记录观测数据并进行测站数据检核。

(d)水准基点观测采用单线路往返观测,一条线路的往返测,应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

观测时,每一测段均为偶数测站。

测站观测顺序如下:

①往测:

奇数站为后—前—前—后,偶数站为前—后—后—前;②返测:

奇数站为前—后—后—前,偶数站为后—前—前—后。

(e)水准测量观测的视线长度、视距差、视线高度应符合下中二等水准的规定。

水准测量观测的视线长度、视距差、视线高度的要求(m)

等级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累计差

视线高度

仪器等级

视距

视线长度20m以上

视线长度20m以下

一等

DS1

≤50

≤1.0

≤3.0

≥0.5

≥0.3

二等

DS1

≤60

≤2.0

≤4.0

≥0.4

≥0.3

(f)水准测量测站观测限差应符合下表中二等水准的规定。

水准测量的测站观测限差(mm)

等级

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

中丝读数之差

基、辅分划

读数之差

基、辅分划所测

高差数之差

检测间歇点

高差之差

一等

3.0

0.4

0.6

1.0

二等

3.0

0.5

0.7

2.0

注:

使用数字水准仪观测时,同一测站两次测量高差较差应满足基、辅分划所测高差较差的要求。

(f)水准观测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水准测量观测前,应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

观测时,应用白色测伞遮避阳光。

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的三角架时,应使其中两脚与水准路线的方向平行,而第三脚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

2)工作间歇时,最好能在水准点上结束观测,否则,应选择两个坚稳可靠、便于放置标尺的固定点上,作为间歇点,做上标记,间歇后,应进行检测,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应符合二等水准的规定。

3)观测中不得为了增加标尺读数而把尺桩(台)安置在沟边或壕坑中。

4)对数字水准仪还应对仪器的各项设置及测站限差进行设置。

(g)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见下表:

水准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水准测量等级

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

附合水准路线平均长度(km)

水准仪等级

水准尺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偶然中误差

全中

误差

Mw

与已知点联测

附合或环线

一等

±1

±2

35~45

DS1

铟瓦尺或条码尺

往返测各一次

往返测各一次

±4

二等

±2

±4

2~4

DS1

铟瓦尺或条码尺

往返测各一次

往返测各一次

±8

注:

1L为往返测段、符合或环线的路线长(以km计);

2采用数字水准仪测量的技术要求与同等级的光学水准仪测量技术要求相同。

六、测量方案及复测成果报告要求

施工测量方案应包含以下内容:

1、工程概况;

2、依据的规范及标准;

3、主要测量内容、方法及精度指标。

编制时注意内容的合理性、针对性及可操作性,有明确的控制精度指标。

施工测量方案的重点应放在保证工程的空间位置正确、与相邻工程的正确衔接等方面;

4、质保措施,多级复核制度的建设情况;

5、测量人员组成,主要人员职称证书的复印件;

6、使用的测量仪器及标称精度检定证书复印件;

7、企业测量资质证书复印件。

复测成果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1、工程概况及目前施工状况;

2、测量仪器及标称精度,测量的时间及环境情况;

3、测量方案及规范的执行情况;

4、原始点位利用及对其的检测情况;

5、加密点的埋设情况;

6、测设的简略图形;

7、精度评定;

8、施工单位内部二级以上的复核情况;

9、原始记录。

测量方案及复测成果报告完成施工单位内部复核后,统一上报监理单位审核,最终由监理单位将最终文件报送轨道公司工程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