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合同扣税公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2224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务合同扣税公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劳务合同扣税公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劳务合同扣税公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劳务合同扣税公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劳务合同扣税公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劳务合同扣税公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劳务合同扣税公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劳务合同扣税公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劳务合同扣税公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劳务合同扣税公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劳务合同扣税公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劳务合同扣税公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劳务合同扣税公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劳务合同扣税公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劳务合同扣税公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劳务合同扣税公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劳务合同扣税公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劳务合同扣税公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劳务合同扣税公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劳务合同扣税公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务合同扣税公式.docx

《劳务合同扣税公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务合同扣税公式.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劳务合同扣税公式.docx

劳务合同扣税公式

劳务合同扣税公式

篇一:

劳务合同扣税

篇一:

巧妙设计劳务合同的避税方案

巧妙设计劳务合同的避税方案东小城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规定,劳务报酬所得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但却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一定要获得收入的个人缴纳,因而设计劳务报酬合同时,既可规定由支付报酬者缴纳,也可以由获得报酬者缴纳。

刘先生的建议便很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

【筹划案例】

张老师是北京某名牌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教授,对企业管理颇有研究,经常应全国各地企业的邀请,到各地讲课。

20XX年5月,张老师又与海南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签约,双方约定由张老师给该合资企业的经理层人士讲课,讲课时间是10天。

关于讲课的劳务报酬,双方在合同书上这样写道:

“甲方(企业)给乙方(张老师)支付讲课费5万元人民币,往返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等一概由乙方自负。

”5月20日,张老师按期到海南授课。

5月30日,该企业财务人员支付钱老师讲课费,并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1万元,实际支付讲课费4万元,其计算如下:

应纳个人所得税额=50000×(1-20%)×30%-2000=10000(元)

支付讲课费=50000-10000=40000(元)

张老师10天以来的开销为:

往返飞机票3000元,住宿费5000元,伙食费1000元,其他费用开支1000元。

张老师10天净收入为30000元。

返回北京后,一好友刘先生来访。

刘先生系一税务专家,经常为企业和个人进行避税筹划。

他们在闲聊中,张老师提到了授课一事。

在审阅张老师的讲课合同后,刘先生指出,如果对合同进行修改,便可以获得更大收益。

刘先生建议将合同中的报酬条款改为“甲方向乙方支付讲课费35000元,往返飞机票、住宿费、伙食费及应纳税款全部由甲方负责。

”张老师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

【筹划分析】

刘先生建议对合同进行修改,其道理如下:

从企业方来说,企业的实际支出没有变多,甚至还有可能有所减少。

因为:

(1)对企业来说,提供住宿比较方便,伙食问题一般也容易解决,因而这方面的开支对企业来说可以比个人自理时省去不少,企业的负担不会因此而加重多少。

(2)合同上规定的讲课费少了,相应来说,应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也就变少了。

因而虽然修改后的合同规定由企业缴纳税款,但实际来说可以由企业少付的讲课费进行弥补。

(3)费用的分散及减少使得企业列支更加方便,也使得企业乐意接受。

从张老师这一方来说,收入可以增多是最好的结果,而且由于该老师在外讲课机会较多,如果每次都能多收入一笔,一年下来的总收益增加额则是非常可观的数目。

在日常经济生活中,个人会经常遇到提供劳务服务的机会,这时签订合同方式不同可能会带来不同的效果,对个人的经济收入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因而对合同的订立方式进行必要的设计安排就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一般而言,订立合同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考虑:

(1)合同上最好将费用开支的责任归于企业一方,因为这样可以减少个人劳务报酬应纳税所得额,同时又不会增加企业额外负担。

(2)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将一次劳务活动分为几次去做,这样就可以使每次的应纳税所得额相对较少。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和《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劳务报酬所得实际适用的是三级超额累进税率。

在这种情况下,相对少的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的税率相对较低,这样税款加总以后,比合并缴纳时的税款数额要少。

(3)一定要注意在合同上用条款说明税款由谁支付,税款支付方不同,最终得到的实际收益也会不一样。

篇二:

劳务费的计算方法

劳务费的计算方法

一、劳务费的定义

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二、劳务费的计算原则

a、发放含税劳务报酬的计算方法:

1、每次劳务报酬收入不足4000元的,抵扣800元费用,再乘20%税率;

2、每次劳务报酬收入超过4000元的,抵扣收入额的20%,再乘20%税率;

3、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XX0元)的,要实行加成征收办法。

一次取得劳务报酬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即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至5万元的部分,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万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举例:

1、每次发放的劳务报酬不超过800元(含)不上税;

例:

王某一次取得劳务报酬收入800元,不扣税。

2、每次发放的劳务报酬超过800元至4000元(含)的,扣除费用800元,税率为20%;例:

王某一次取得劳务报

酬收入20XX元,其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应纳税所得额=20XX-800=1200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1200×20%=240元。

3、每次发放的劳务报酬超过4000元至25000元(含)的,扣除20%的费用,税率为20%;例:

王某一次取得劳务报酬收入10000元,其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应纳税所得额=10000-10000*20%=8000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8000×20%=1600元。

4、每次发放的劳务报酬超过25000元至62500元(含)的,扣除20%的费用,税率为30%,并减20XX元速算扣除数;

例:

王某一次取得劳务报酬收入40000元,其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正常算法:

应纳税所得额=40000-40000×20%=320XX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320XX×20%+(320XX-20XX0)×20%×50%=6400+1200=7600元。

简便算法(速算扣除数法)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40000-40000×20%)*30%-20XX=7600元。

5、每次发放的劳务报酬超过62500元的,扣除20%的费用,税率为40%,并减7000元的速算扣除数。

例:

王某一次取得劳务报酬收入100000元,其应缴纳

的个人所得税为:

正常算法:

应纳税所得额=

100000-100000×20%=80000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80000×20%+(50000-20XX0)×20%×50%+(80000-50000)×20%×100%=16000+3000+6000=25000元

简便算法(速算扣除数法)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100000-100000×20%)*40%-7000=25000元。

b发放不含税劳务报酬的计算方法:

首先,根据不含税劳务报酬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一)、不含税收入额为3360元(即含税收入额4000元)以下的:

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800)÷(1-税率)

(二)、不含税收入额为3360(即含税收入额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速算扣除数)×(1-20%)÷[1-税率×(1-20%)]以上公式中的税率,是指不含税所得按不含税级距对应的税率,遵循以下原则;

不含税劳务报酬收入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21000元以下的部分20%0

超过21000元至49500元的部分30%20XX

超过49500元的部分40%7000

其次,根据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纳税金额(税金)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上公式中的税率,是指应纳税所得额按含税级距对应的税率,遵循以下原则。

含税劳务报酬收入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不超过25000的部分不超过20XX0的部分20%0

超过25000元至62500的部分超过20XX0元至50000的部分30%20XX

超过62500的部分超过50000的部分40%7000

举例

1、欲发给王某不含税劳务报酬20XX元,其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判断:

20XX元在3360元以下

根据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20XX-800)÷(1-20%)=1500元

应纳税额=1500*20%-0=300元

含税劳务报酬=20XX+300=2300元

2、欲发给王某不含税劳务报酬4000元,其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判断:

4000元在3360元以上且在21000元以下

根据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4000-0)*(1-20%)÷[1-20%*(1-20%)]=

应纳税额=*20%-0=元

含税劳务报酬=4000+=元

3、欲发给王某不含税劳务报酬30000元,其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判断:

30000元在21000元以上且在49500元以下

根据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30000-20XX)*(1-20%)÷[1-30%*(1-20%)]=元

应纳税额=*30%-20XX=元

含税劳务报酬=30000+=元4、欲发给王某不含税劳务报酬50000元,其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判断:

50000元在49500元以上

根据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50000-7000)*(1-20%)÷[1-40%*(1-20%)]=元应纳税额=*40%-7000=元

含税劳务报酬=50000+=元篇三:

劳务报酬所得扣税规定应纳税所得额=10000-10000×20%=8000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8000×20%=1600元。

税后收入额=10000-1600=8400元

篇二:

劳务费的计算方法

劳务费的计算方法

一、劳务费的定义

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二、劳务费的计算原则

A、发放含税劳务报酬的计算方法:

1、每次劳务报酬收入不足4000元的,抵扣800元费用,再乘20%税率;

2、每次劳务报酬收入超过4000元的,抵扣收入额的20%,再乘20%税率;

3、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XX0元)的,要实行加成征收办法。

一次取得劳务报酬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即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至5万元的部分,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万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举例:

1、每次发放的劳务报酬不超过800元(含)不上税;

例:

王某一次取得劳务报酬收入800元,不扣税。

2、每次发放的劳务报酬超过800元至4000元(含)的,扣除费用800元,税率为20%;例:

王某一次取得劳务报酬收入20XX元,其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应纳税所得额

=20XX-800=1200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1200×20%=240元。

3、每次发放的劳务报酬超过4000元至25000元(含)的,扣除20%的费用,税率为20%;例:

王某一次取得劳务报酬收入10000元,其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应纳税所得额=10000-10000*20%=8000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8000×20%=1600元。

4、每次发放的劳务报酬超过25000元至62500元(含)的,扣除20%的费用,税率为30%,并减20XX元速算扣除数;

例:

王某一次取得劳务报酬收入40000元,其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正常算法:

应纳税所得额=40000-40000×20%=320XX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320XX×20%+(320XX-20XX0)×20%×50%=6400+1200=7600元。

简便算法(速算扣除数法)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40000-40000×20%)*30%-20XX=7600元。

5、每次发放的劳务报酬超过62500元的,扣除20%的费用,税率为40%,并减7000元的速算扣除数。

例:

王某一次取得劳务报酬收入100000元,其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正常算法:

应纳税所得额=100000-100000×20%=80000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80000×20%+(50000-20XX0)×20%×50%+(80000-50000)×20%×100%=16000+3000+6000=25000元

简便算法(速算扣除数法)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100000-100000×20%)*40%-7000=25000元。

B发放不含税劳务报酬的计算方法:

首先,根据不含税劳务报酬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一)、不含税收入额为3360元(即含税收入额4000元)以下的:

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800)÷(1-税率)

(二)、不含税收入额为3360(即含税收入额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速算扣除数)×(1-20%)÷[1-税率×(1-20%)]

以上公式中的税率,是指不含税所得按不含税级距对应的税率,遵循以下原则;

不含税劳务报酬收入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21000元以下的部分20%0

超过21000元至49500元的部分30%20XX

超过49500元的部分40%7000

其次,根据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纳税金额(税金)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上公式中的税率,是指应纳税所得额按含税级距对应的税率,遵循以下原则。

含税劳务报酬收入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不超过25000的部分不超过20XX0的部分20%0

超过25000元至62500的部分超过20XX0元至50000的部分30%20XX

超过62500的部分超过50000的部分40%7000

举例

1、欲发给王某不含税劳务报酬20XX元,其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判断:

20XX元在3360元以下

根据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20XX-800)÷(1-20%)=1500元

应纳税额=1500*20%-0=300元

含税劳务报酬=20XX+300=2300元

2、欲发给王某不含税劳务报酬4000元,其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判断:

4000元在3360元以上且在21000元以下

根据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4000-0)*(1-20%)÷[1-20%*(1-20%)]=

应纳税额=*20%-0=元

含税劳务报酬=4000+=元

3、欲发给王某不含税劳务报酬30000元,其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判断:

30000元在21000元以上且在49500元以下

根据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30000-20XX)*(1-20%)÷[1-30%*(1-20%)]=元

应纳税额=*30%-20XX=元

含税劳务报酬=30000+=元

4、欲发给王某不含税劳务报酬50000元,其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判断:

50000元在49500元以上

根据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50000-7000)*(1-20%)÷[1-40%*(1-20%)]=元应纳税额=*40%-7000=元

含税劳务报酬=50000+=元

篇三:

20XX税法最新税率表

20XX年最新印花税税目税率表

资源税税目、税率表

20XX最新营业税税目税率表一览

营业税按照行业、类别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比例税

率,具体规定为:

1.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税率为3%。

2.服务业、销售不动产、转让无形资产,税率为5%。

3.金融保险业税率为5%。

4.娱乐业执行5%~20%的幅度税率,具体适用的税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税法规定的幅度内决定。

具体税率见下表:

序号税目1交通运输业2建筑业3金融保险业

4邮电通信业5文化体育业

税率

3%3%5%3%3%

6789

娱乐业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5%-20%5%

5%5%

土地增值税只对“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行为征税,对“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行为不征税。

它是以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减除法定扣除项目金额后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并按照四级超率累进税率进行征收。

20XX年最新城镇土地使用税税率

城镇土地使用税采用定额税率,即采用有幅度的差别税额,按大、中、小城市和县城、建制镇、工矿区分别规定每

平方米土地使用税年应纳税额。

城镇土地使用税税率表:

篇四:

临时工的劳动报酬如何缴纳个税

临时工的劳动报酬如何缴纳个税?

20XX-04-1110:

55:

42阅读(188)评论(0)收藏(0)分享到:

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到腾讯微博分享到QQ空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条第一款和第四款规定:

“第八条税法第二条所说的各项个人所得的范围:

(一)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四)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七、十九条规定:

“十七、关于承包、承租期不足—年如何计征税款的问题

实行承包、承租经营的纳税义务人,应以每一纳税年度取得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计算纳税,在一个纳税年度内、

承包、承租经营不足12个月的,以其实际承包、承租经营的月份数为一个纳税年度计算纳税。

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该年度承包、承租经营收入额-(800×该年度实际承包、承租经营月份数)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十九、关于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的区分问题

工资、薪金所得是属于非独立个人劳务活动,即在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中任职、受雇而得到的报酬;劳务报酬所得则是个人独立从事各种技艺、提供各项劳务取得的报酬。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后者则不存在这种关系。

【判断标准】:

工资薪金所得是属于非独立个人劳务所得,劳务报酬所得则是个人独立从事各种技艺、提供各项劳务取得的所得;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后者则不存在这种关系。

具体界定方法是,是个人提供的劳务作为独立个人劳务,一般应符合以下条件:

(1)其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假期工资等方面不享受单位员工待遇;

(2)其从事劳务服务所取得的劳务报酬,是按相对的小时、周、月或一次性计算支付;

(3)其劳务服务的范围是固定的或有限的,并对其完

成的工和负有质量责任;

(4)其为提供合同规定的劳务所相应发生的各项费用,由其个人负担。

【临时工相关税前扣除问题】:

一、按工资薪金操作:

临时工、季节工,与企业签定长期或短期劳动合同或协议,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XX〕3号,以下简称“国税函〔20XX〕3号通知”)的规定,其工资薪金允许在税前扣除。

需要提供的资料:

企业应提供工资明细清单、劳动合同(协议)文本、个人所得全员全额申报证明及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证明:

注意按照工资薪金在税前扣除的话,不征收营业税,企业不需取得发票。

二、按劳务报酬操作:

如不符合工资薪金在税前扣除的条件,属于劳务费在税前扣除,必须满足按照劳务缴纳个税,同时需要取得发票。

【劳务报酬个税计算公式】:

签劳务合同的话,800以内不用扣税,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的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但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要实行加成征收。

具体是:

一次取得劳务报酬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即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5万元的部

分,按照30%的税率缴纳;超过5万元的部分,按照40%的税率缴纳。

因此,劳务报酬所得实际上适用20%、30%、40%的三级超额累进税率。

例如:

某人一次劳务报酬所得100000元,应纳税所得额=100000X(1-20%)=80000

应纳个人所得税=20XX0X20%+30000X30%+30000X40%=25000

篇五:

缴纳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速算扣除数计算方法说明。

目前是月收入超过20XX起征,20XX年3月开始上调到此标准,此前是1600/也就是说,低于起征点的,不需交纳个人所得税。

说明:

起征点变化以后,税率和计算方法保持不变,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没有变化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扣除标准20XX元/月(20XX年3月1日起调高为20XX元)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1不超过500元的部分,税率5%,速算扣除数为0;

2超过500元至20XX元的部分,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5

3超过20XX元至5000元的部分,税率15%,速算扣除数为125

4超过5000元至20XX0元的部分,税率20%,速算扣除数为375

5超过20XX0元至40000元的部分,税率25%,速算扣除数为1375

-----------------------------------------------------------

注:

估计大多数人可能只须记住前面几项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速算扣除数计算方法:

*****

1.速算扣除数怎么来的?

很多朋友说那个扣除数得硬记么?

不是这样的,他是可以推算出来的--只要是推算过的,也就好记了吧。

如下:

拿第3档数据说明:

125=75+50=1500*5%+500*10%=1500*(15%-10%)+500*(15%-5%)

没想到这篇小博文,能给不少朋友以帮助,想来是一件快乐的事--助人为乐吗!

为了使更多的特别是对税务、个人所得税少有了解的朋友能看明白,再补充一点内容如上:

(补充红字部分)。

6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为3375

7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35%,速算扣除数为6375

8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为10375

9超过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5%,速算扣除数为15375

你每月收入减去三险一金,减去起征点(20XX),剩下的部分套用上面的公式。

2.年终奖如何扣税?

***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

年终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计算交纳所得税。

本人年终奖金总额÷12,根据商数去查找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然后按下列公式计算:

奖金总额×适用的税率-速算扣除数

如果发放当月的工资所得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