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工程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2533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8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测量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测量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测量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测量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测量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测量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测量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测量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测量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测量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测量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测量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测量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测量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测量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测量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测量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测量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测量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工程施工方案.docx

《测量工程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工程施工方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测量工程施工方案.docx

测量工程施工方案

内江高新区白马园区安置还房建设工程

测量工程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编制单位:

中电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内江白马园区安置还房建设项目经理部

编制时间:

二〇一五年七月

 

1、编制依据

1.1、【四川内江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供的控制点测量报告。

1.2、施工图纸

图纸名称

(7栋住宅、1栋幼儿园、1栋农贸市场及2栋商业楼

设计单位

(内江高新区白马安置还房工程)施工图纸

四川内江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

建施系列图纸/总平面坐标控制图

1.3、主要规范、规程

序号

规范、规程名称

规范规程编号

01

国家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3

02

国家

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

GB\T50228-2011

03

国家

空中三角测量规范

GB/T23236-2009

04

国家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05

国家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2011

06

国家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07

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缩印本

08

地方建筑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1.4、参考资料

序号

参考资料

备注

01

【内江高新区白马安置还房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02

【内江高新区白马安置还房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提供项目建设意见书

2、工程概况

2.1、项目概况的介绍

本工程按照施工进度分三个区进行测量工作,一区进行施工放线2#纯住宅、3#楼纯住宅、4#楼纯住宅、5#楼纯住宅,二区为楼纯住宅,6#纯住宅、7#纯住宅、8#纯住宅,三区为1#楼幼儿园、9#楼农贸市场、10#楼商业、11#楼商业。

表2-1高新区白马安置还房工程项目概况

建筑面积及层数

1#楼幼儿园

地上3层

建筑面积:

2292.3

框架结构

2#楼纯住宅

地上30层、地下一层

建筑面积:

17227.56

框剪结构

3#楼纯住宅

地上30层、地下一层

建筑面积:

17029.29

框剪结构

4#楼纯住宅

地上30层、地下一层

建筑面积:

33987.18

框剪结构

5#楼纯住宅

地上25层,地下一层

建筑面积:

13395.31

框剪结构

6#楼纯住宅

地上25层,地下一层

建筑面积:

26877.02

框剪结构

7#楼纯住宅

地上25层,地下二层

建筑面积:

214309.32

框剪结构

8#栋纯住宅

地上25层,地下二层

建筑面积:

14264.91

框剪结构

9#栋农贸市场

地上4层,地下二层

建筑面积:

3981.18

框架结构

10#栋商业

地上2层,地下二层

建筑面积:

6286.66

框架结构

11#楼商业

地下1层,地下二层

建筑面积:

2666.42

框架结构

2.2、测量工程的应用阶段

本工程计划2016年1月1日开始对一区进行放线;

2.3、工程基本情况

2.3高新区白马安置还房工程工程情况

工程名称

内江高新区白马园区安置还房建设工程

建设单位

内江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单位

四川内江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

成都衡泰工程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一标段)

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二标段)

总承包单位

中电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地址

智茂路西南侧临街面—即白马镇黄石村六社、和平村十社、双河村十社结合

合同工期

1095天

质量要求

合格

3、施工测量部署

对本工程的测量工作要遵循施工组织设计的部署及单位工程施工方案预定的要求。

本工程的施工特点:

3.1、测量施工的组织结构设置

本项目测量工程采用专人负责制管理,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直接管理,项目经理全权负责本项目的机械、材料和劳动力的组织及施工,项目管理架构如下:

测量员对现场测量定位、放线及所有控制网的布设进行操作、执行、并负责,测量人员归技术负责人直接管理,并对测量资料的整理及真实性负全部责任。

3.2、测量人员的配备

人员组织

根据工程量和工作难度,本工程拟安排

测量负责人1名,负责工作安排,设备管理,现场安全管理;测量负责人应具备有工程师以上职称;

测量负责施2名,负责工作质量,工作进度,技术方案实施,资料报审;测量负责施应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

测量放线员4名以上,负责具体操作;在本工程测量放线操作的人员须从事工作5年以上,并具有测量放线岗位证书。

3.3、测量仪器及工具配置

序号

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备注

01

全站仪

GTS102N/GPT102R 

1

 

各种仪器及工具要经过检测合格后方准使用

02

经纬仪

DT-02

2

03

水准仪

DZS3-1

6

04

铅垂仪

DZJ2

2

05

50m钢尺

6

06

5m钢尺

8

07

对讲机

10

08

计算器

10

09

墨斗

10

10

10

 

3.4、测量工作的组织措施

1)、建立与工程技术人员、质量检查人员、测量主管、施工测量员为核心的质量保证体系。

结合总部贯标程序中与测量工作相关的要素内容,做到真正与施工测量的管理结合起来,使施工测量工作的本身更具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针对程序文件中与之相关的质量控制等项要素的规定内容,严格运行程序。

形成横向、竖向工作质量的质量信息反馈,结合认真执行制定的自身岗位责任制,使测量工作的各部环节始终处于一种正常与良好的受控状态。

2)、明确工作的内部分工,工作当中密切配合,目标一致,协调统一。

在工程技术负责人和技术员的组织领导下,认真学习和领会工程设计图纸的相关内容,了解设计意图,熟悉与掌握工作中的必要数据。

及时获悉、领会、认真执行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文件及图纸、洽商记录中的有关内容和要求并经过对上述有关联的重要数据进行认真的对比、校核。

确定测量依据正确与否,从而保证其最终工作成果的有效性。

在工作阶段验收和交线过程中,测量人员应积极配合质检员、监理单位做好验线工作。

实事求是的对待工作中出现的观测误差与错误并实施合理的改进措施。

3)、遵循施工组织设计及单位工程施工方案中对施工各阶段的进度安排,认真研究其中各分项工程施工与测量有直接关系的所有阶段性工作。

积极组织施工测量人员提前准备所需要的计划,绘制放线用图,计算并校核、确定必备的工作用数据。

对测量中所使用的各类仪器与量具提前实施调试、检校以达到使用的规定要求。

依照施工进度计划的安排,掌握各施工阶段、施工部位的预期作业时间表,将测量工序的各阶段按施工流水、分项作业、施工部位等要求排列紧密而及时地安插到整体施工的各个进程中去。

工序中对观测成果一步到位,认真实行测后检验与校核。

顺利通过验收交线,消除事后返工,为保证整体施工进度计划的正常实施创造有利的条件。

4)、制定施工测量中对于人员的组织配备和所需测量器具与设备的配备计划,根据施工的安排,测量器具的配备使用由工程技术部门主控,测量负责人指派,做到专项专用。

对属于常规性测量使用且使用期长的器具如:

水准仪、经纬仪等则以施工队测量人员的使用情况进行配备,做到及时满足分项部位的测量、测设的使用需要。

4、施工测量前期的准备工作

4.1、施工测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各项施工测量工作开始之前,收集并分析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中的有关全部测量资料。

其中包括有:

①城市规划与测绘部门的测量成果;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③施工设计图纸以及相关的设计洽商变更文件;④施工组织设计及单位工程施工方案;⑤有关于施工场区地下管线布置及建、构筑物和临建暂设的资料。

充分地了解拟建工程与施工测量相关的全部情况,为以后的整个测量工作全过程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及时并全面地了解设计意图,认真迅速掌握即时使用的设计图纸。

对拟建工程设计图分别按各施工专业进行细致的审阅并校核,对其中各专业图中的轴线关系、几何尺寸条件、不同标高的要求均要进行全面对比。

及时发现图纸中对测量起始依据以及细部轴线、标高线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确保在以后的测量放线工作中所使用各种数据的准确和可靠。

审图重点:

总平面图中建筑占地的定位坐标以及各个角度和距离,保证建筑物的所有定位依据与条件必须明确合理;建筑施工图中明确首层室内、外地坪设计标高间的关系;各建筑轴线间的间距、夹角等尺寸数据;各平、立、剖面及节点大样间的尺寸关系以及各楼层的相对标高与总图中的有关部分保持正确和对应。

结构施工图中对各墙体、梁柱截面、楼板厚度与轴线、层高尺寸;平面图中基础部分、标准层与非标准层间的轴线关系;建筑、结构施工图两者间相应部位的轴线、标高的尺寸保证对应与正确。

审核设备施工图与建筑、结构图纸中所并存的轴线、标高尺寸是否对应。

其中设备基础、预留洞、预埋件的位置、标高等与土建施工图是否一致。

审图时对于发现的各类问题或者错误应及时地记录并汇总,会同技术、生产部门通过设计单位提前办理图纸修改和洽商设计变更手续。

4.2、红点的复测

要对甲方所移交给定的平面控制基点及水准点进行复核,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控制基点的保护。

4.3、对工程定位桩、水准点的计算与校核要求

1)、核算总平面图上建筑定位桩的坐标与其边长、夹角应与实际相对应,认真做好资料成果与现场桩位的接收工作,并妥善保护好桩位。

2)、城市规划与测绘部门提供的水准点是确定建筑物高程的基本依据。

使用前,应使用附合法进行校测,校测允许误差为

(n为测站数)。

以上一系列测量准备工作的目是为了保证全部测量起始依据的正确与有效性。

4.4、关于对测量中误差的应对措施

对整个测量放线的过程,在相同条件下的序列测量值中均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

由于系统误差类的存在,经常使最后的观测成果或数据出现明显的误差积累,其特性概括和产生的过程应是

而偶然误差类中则体现出对其观测数据与成果同理论真值间的各种不确定性。

而只有对被测物理量依靠反复多次地重复观测才有可能获得趋近于理论上的最或是值,偶然误差类的特性概括是:

为此在测量工作开始前,即应有针对性的对以上各类误差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进行消减、尽量避免受其影响,保证最后观测成果的正确与有效是很重要的一步工作。

措施如下:

对观测使用的仪器,坚持用前检校各几何轴线间的关系;测距使用的钢尺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加入适当的误差改正数;在测量放线中,对预计出现的偶然误差根据实践情况采取合理的结点平差取其等精度观测的平均值;针对在测量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最弱部位和预估将出现的结果,拟定出更为具体的应对措施。

对于上述工作在准备阶段中做得越充分、越具体则越能保证好自身的工作质量,从而最后保证施工总体进度计划及施工质量计划的顺利实施。

对所有观测数据,随测随记,严禁转抄、伪造,文字与数字力求清晰、整齐、美观。

对取用的已知数据、资料均应由两人独自进行百分之百的检查、核对,确信无误后方可使用。

对所有观测记录手薄,必须保持完整,不得任意撕页,记录中间也不得无故留下空页。

施工测量成果资料(包括观测记录薄、放样单、放样记载手薄),图表(控制网计算资料)应与统一编号,妥善保管,分类归档。

5、施工测量放样流程图

 

 

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相关技术要求:

建筑物施工放样轴线投测和标高传递的允许偏差

项目

内容

允许偏差(mm)

基础桩位

放样

单排桩或群桩中的边桩

±10

群桩

±20

各施工层上放线

外廓主轴线长度L(m)

L≤30

±5

30

±10

60

±15

90

±20

细部轴线

±2

承重墙、梁、柱边线

±3

非承重墙边线

±3

门窗洞口线

±3

轴线竖向

投测

每层

3

总高H(m)

H≤30

5

30

10

60

15

90

20

120

25

150

30

标高竖向

传递

每层

±3

总高H(m)

H≤30

±5

30

±10

60

±15

90

±20

120

±25

150

±30

7、控制网布设

7.1、建立平面控制网

一级导线控制网:

根据甲方提供的定位依据选择易于通视和保护的控制点,使用全站仪测量出所有导线点间的距离和角度,并做成一闭合图形。

二级导线加密控制网:

先在建筑物周围建立二级导线控制网和控制点,并根据施工的需要加密观测控制点,要求导线的闭合差小于1/40000;再根据施工需要在建筑周围建立二级控制网,并加密水平位移观测点。

平面控制网见附图1,数据见附表1。

7.2、高程控制测量

按国家三等水准进行测量并根据甲方提供的水准点(至少两个),用S1水准仪附合测法进行校测,检查高程是否正确。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水准点的高程校测合格后,使用附合测法把高程引测到施工现场,至少三个点,其精度为±5√nmm,并计算出调整后的高程,作出明显标识;再根据施工部署的需要加密,建立高程控制网,同时建立若干个沉降观测水准基点。

水准控制点及数据见附表1。

7.3、平面及高程控制网布设

本工程施工控制网根据甲方提供的平面及高程控制点作为起算基准,使用甲方给定的原始坐标控制点即可满足施工要求,水准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根据项目的建设要求及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布置。

建立各楼施工定位控制网(详见轴网及孔位布置图,需要提供截图):

【各楼栋的施工定位控制网,根据楼栋的结构形式、难易程度、结构特点和实际情况

进行选择,举例如下:

8#楼标准层户型采用以轴线H向上偏1米,轴线5向右偏1米,为主要‘十’字线进行控制(预留孔1,2,3,4;交叉点1);再辅以11轴线向左偏1米(预留孔5,6;交叉点2),进行网格加密控制;】

当中心点用串线法确定后,仪器必须架设在中心点上(交叉点1),分别观测“十”字线上预留孔1、2、4三点,看是否满足90°±6”的要求。

并对辅助线用上方法进行观测,中心点确定后,以设计距离进行对加密轴的校核并放样。

由于开挖施工及对建筑物的维护封闭对施工控制网的影响较大,除了要经常复测校核外,还要随着施工的进行,将控制网延伸至施工影响区之外或将控制点延伸至建筑物内的预埋件上或其他固定的地方,用红漆标记。

引测投点误差≤2㎜。

7.4、控制桩做法

控制桩的埋设和保护

控制桩应按照规程规定的标准进行埋设,一般应埋设在距基坑放坡线1m以外的坚固地方,其深度应大于当地的冻土线深度,桩顶周围应砌筑20cm高的保护台或设置其他保护措施

(a)方格网点或轴线控制桩;(b)专用水准点

所有位于土层上的控制桩点(含轴网控制点及高程控制点)均为砼墩埋地设置,砼墩截面为300×300,深度不小于500。

做法:

桩面上用红油漆对桩号、轴线及高程等进行标示。

若控制桩位于完整的基岩上,则可直接将控制点设在基岩面上。

控制桩点设置完成后必须在桩的周围设置可靠、醒目的围护设施,对控制桩进行保护。

基础施工测量

基础施工阶段,用经纬仪结合50m钢卷尺根据控制桩直接对各轴线进行投测,然后根据设计截面对各构件进行放线;用S3水准仪结合五米塔尺直接进行高程引测。

因基础施工阶段控制桩往往容易遭碰撞及受地面沉降影响移位,故在每次进行轴线投测前必须先对控制桩有无移位现象进行校核后才能施测。

8、建筑平面控制与地下楼层施工测量

8.1、建筑定位控制的方法

首先使用全站仪校测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桩位,经过校测无误后方可投测,接下来用全站仪沿着建筑的长向和短向向基底投测主要轴线控制线,再用全站仪对所投测的控制线校测。

最后请质检人员,项目总工和监理验线,合格后进行下一道工序。

对本工程建筑定位的平面控制,应以现场全部的建筑外廓楼角坐标点为依据,按目前所掌握的设计图纸的几何尺寸要求,设定出针对本工程控制的基础平面与建筑主轴线的场区平面控制网。

参照目前“本项目楼角坐标定位图”的尺寸,以经校核的建筑物各楼角坐标点为依据,制定每个单一工程建筑的平面纵横组合主控线,构成单一的建筑平面控制网系(简称施工坐标控制网)。

依各主控线再分别确定出建筑外廓闭合线、各个楼的主轴线及主要的洞口位置等。

按设计平面图“本工程楼角坐标定位图”划分出几组平面控制的组合控制网。

依照“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考虑到以后对各楼层施工的需要,逐级地完成对平面控制的加密过程。

对场区平面控制网(含线、点)位置设定后,要进行使用前的统一校核。

8.2、对建筑物定位控制的校核

校核的过程使用全站仪与配套棱镜组共同进行。

运用仪器“对边测量校核”的智能程序分别校测各组边线所处的几何矩形各对角线的对应长度,验证几何平面尺寸的正确性。

校核精度与边角匹配误差控制在1/10000。

当总体平面控制网、点经几何条件校核均符合要求后,对所有确定的网内边、角控制桩点实施位置固定,作出标记并采取相应妥善的保护措施,避免发生碰动和位移。

建筑楼层平面的覆盖控制与加密设置的原则:

①平面控制线在处于与之平行的墙体处时相互之间应留出适当的距离,控制线应避免与下部及上部楼层各主梁部位重合。

②楼层面十字网交叉处的预留基准点应选在面积较大的开间位置。

为将来地面以上进行投测控制考虑,保证防水层底板结构的整体性与施工的便利,基准点尽可能不留置在有防水层的开间和楼层中的通道狭窄处。

③考虑到将来楼层之间的流水段施工划分范围,控制线留置数量与间距尺寸均应满足各流水段之间放线的使用要求。

8.3、地下楼层放线

①基础撂底的工作顺序:

以基础平面控制线点为依据,将各基础平面控制线预先投测到基础垫层面上;依照控制线分别与平面主、次轴线间的尺寸关系,按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要求分别设定出基础外墙的主轴线位置,经闭合校核符合图纸要求后,以垫层上的控制线为起始边,依次设定各内外墙的细部轴线,同时按基础平面图放出各墙体部位的厚度边线;经检查正确后以图纸中各墙、柱轴线或上梁外皮的间距尺寸分别放出门、窗洞口的宽度位置线。

基础平面放线的允许误差为表5·1中的内容。

校核轴线对角线的允许误差为边长的

倍值,基础外廓主轴线间的夹角允许误差应为:

1′00″。

长度L、宽度B的尺寸(m)

允许误差(mm)

L(B)≤30

±5

30<L(B)≤60

±10

60<L(B)≤90

±15

90<L(B)

±20

 

基础平面放线的允许误差表5·1

②对基础与地下楼层做竖向投测控制的依据:

对地下楼层进行平面放线之前要认真校核楼层平面控制线的位置是否符合几何控制的要求。

分别使用双侧方向和双侧直角的条件投测出楼层的平面分控制线,校核过程中双侧的方向及双侧直角的相向闭合差应为规定的≤±3mm。

对投测到基础平面层上的十字控制线实行双向对边结点平差,以最或是值确定各主轴线的位置再进行基础平面的正式放线。

③地下楼层的平面放线方法:

以各楼层平面控制线为依据,按设计图纸中对轴线的间距尺寸和位置以及各墙柱尺寸的要求,采用在层面上同时对各纵横轴线、墙柱、上梁、开间等尺寸实施连锁控制的方法进行平面放线。

内墙两侧及外墙的内侧分别设置出墙边控制线,各线距墙边统一的控制距离要求为50cm,控制线的测设精度应与各轴线的测设精度相同。

8.4、地下楼层施工的高程传递

采用钢尺垂吊式一次性传递法,如图5·4所示。

以预设在各主立和大角的高程控制基准点分别实施对地下施工标高的一次性传递。

当高程传递完毕后在槽边护坡壁上做出统一使用的施工标高点,供地下楼各阶段施工的使用。

标高点的设置位置面采用水泥砂浆打底抹成铅垂方向的底平面,对设点的位置应在隔一段时间用一次性垂钓法重新复核并进行修正,防止因基槽的边坡受重力作用而下滑使标高点也随之出现竖向的位移误差。

当基础施工部位进行到设计要求的±0.000m标高线时,以统一的±0.000基准点对工程首层地面的基层标高进行全面的闭合校核,以保证单位工程总体标高的控制符合高程网的要求。

 

5·4基础测量高程传递示意图

9、对±0.000以上楼层的施工测量

采用外校内控法。

首层放线后,使用全站仪在建筑物的四角按照流水段的划分分别建立内控点,接下来测量内控点的坐标,请监理验线后作为轴线投测的依据。

首层放线验收后,将控制轴线引测到结构外立面上作为所投测轴线控制线校核的依据。

每层顶板砼浇筑后,在首层的内控点用激光铅垂仪向上投测控制线,并组成闭合图形,使用全站仪校核其尺寸。

所投测的控制线校核无误后请监理验线,合格后作为平面放线的依据。

9.1、对地上楼层的平面放线与竖向控制

本工程±0.000以上的测量工作要紧密配合主体结构的施工,按工艺流程与施工的部署适时配合进度进行放线。

在基础地下楼层顶板施工阶段时,即对楼层全部平面控制与现场的高程控制网进行统一的校核,为工程进入±0.000以上楼层施工做好测量前的准备。

(1)各层轴线竖向的投测控制做法

以首层的受控轴线为基准,用仪器自下而上地向上各施工楼层投设出对应墙柱轴线位置与各楼层的控制点。

对±0.000以上楼层的竖向投设与控制采用激光铅直仪器作为首要选用的最佳方法(即竖向内控投设法)。

 

图6·1控制线基准点钢板制作与埋设图

(2)竖向控制基准点的布设

设置各基准点的方法预先采用100×100×5(mm)尺寸规格的钢板,分别埋设在首层地面基层与后浇带或流水段两侧设定的各控制线基准点位置处。

埋设各基准控制点之前要对所有预先设置的控制线进行细致的校对。

首层地面基层混凝土浇注过程前,在经校核后的各预设基控点位置处(预设位置应用挂线的方法沿控制线方向确定出)固定预制钢板。

对基准钢板点位的确定与埋设,应符合基础部位及地下楼层所实施位置控制的要求。

埋设各点所用的钢板上表面应平整并低于混凝土表面3~4mm(防止因埋设凸于混凝土表面受外部撞击使钢板变形或点位置移动),钢板埋设必须牢固、方正而满足较长时间的使用,钢板的制作与埋设要求见图6·1。

首层基面各基准点则按以上的主控位置要求埋设。

(3)竖向投测接收孔的留置方法

结构施工从首层顶板开始即在以上楼层的顶板处预留出供竖向投测使用的各接收孔。

各楼层顶板孔洞留置的位置应与首层地面基层各基准点位置保持重合一致,保证基准点的铅垂传递路线竖向贯通。

留孔方法:

用3mm厚度铁板(或者新的竹胶板)制作成上口为200×200(mm)下口150×150(mm)的正方形“斗模”以斗孔模外廓的几何尺寸于各层顶板混凝土浇注施工后形成斗孔。

孔模的总高度按楼层顶板厚度的最大尺寸确定。

当首层顶板模板支护完毕,以地面基层各基准点中心的向上铅垂方向对应地设准并确定出顶板上的预留孔洞。

顶板模板上皮安置的孔模,要求对称中心重合在首层地面各基准点的铅直方向上,沿铅直方向的偏离度应控制在±30mm以内。

当楼层顶板的混凝土,浇注完成后待至终凝程度前取下孔模使各接收孔洞成形。

在安置孔模时,以首层地面基准点对应的楼层顶板模板位置处预先留置出略大于150×150(mm)的正方孔。

⑷关于±0.000以上楼层的竖向投测控制

对各楼层主轴线的竖向控制是为使楼层平面放线几何尺寸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并保证放线正确位置的关键环节。

对楼层竖向投测的基本要求:

每次投测必须与首层地面处的基准控制点为向上部楼层提供控制条件的起始依据。

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