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毕业设计1558液压泵站机械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2705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5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毕业设计1558液压泵站机械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机械毕业设计1558液压泵站机械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机械毕业设计1558液压泵站机械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机械毕业设计1558液压泵站机械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机械毕业设计1558液压泵站机械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机械毕业设计1558液压泵站机械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机械毕业设计1558液压泵站机械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机械毕业设计1558液压泵站机械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机械毕业设计1558液压泵站机械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机械毕业设计1558液压泵站机械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机械毕业设计1558液压泵站机械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机械毕业设计1558液压泵站机械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机械毕业设计1558液压泵站机械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机械毕业设计1558液压泵站机械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机械毕业设计1558液压泵站机械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机械毕业设计1558液压泵站机械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机械毕业设计1558液压泵站机械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机械毕业设计1558液压泵站机械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机械毕业设计1558液压泵站机械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机械毕业设计1558液压泵站机械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毕业设计1558液压泵站机械设计.docx

《机械毕业设计1558液压泵站机械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毕业设计1558液压泵站机械设计.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械毕业设计1558液压泵站机械设计.docx

机械毕业设计1558液压泵站机械设计

第一章液压泵及电机的确定

已知参数:

供油压力:

14MPa

供油流量:

32l/min

1.1液压泵的选用

1.1.1液压泵在系统中的作用

液压泵作为液压系统的动力元件,讲原动机(电动机、柴油机等)输入的机械能(转矩T和角速度w)转换为压力能(压力P和流量q)输出,为执行元件提供压力油。

液压泵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液压系统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在液压传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1.2液压泵的分类

液压泵是利用封闭容积的大小变化来工作的。

泵内的封闭油腔分为吸油腔和压油腔,当泵轴旋转时,吸油腔的容积增大形成局部真空,油箱中的液体介质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吸油腔,压油腔的容积减小,容腔内的液体介质背挤压排出。

根据构件不同,液压泵分为齿轮式,螺杆式,叶片式和柱塞式。

一般定义液压泵每转一转理论上可排出的液体体积为泵的理论排量。

理论排量取决于液压泵的结构尺寸,与其工作压力无关。

按理论排量是否可变,液压泵又分为定量型和变量型两种。

液压泵按进、出口的方向是否可变分为单向泵和双向泵。

1.1.3选用液压泵的原则和根据

(1)是否要求变量,要求变量选用变量泵,其中单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压力较低,仅适用机床系统。

(2)工作压力,目前各类液压泵的额定压力都有所提高,但相对而言,柱塞泵的额定压力最高。

(3)工作环境,齿轮泵的抗污染能力最好,因此特别适用于工作环境较差的场合。

(4)噪声指标,属于低噪声的液压泵内有啮合齿轮泵、双作用叶片泵和螺杆泵,后两种泵的瞬时理论流量均匀。

(5)效率,按结构形式分,轴向柱塞泵的总效率最高;而同一种结构的液压泵,排量大的总效率高;同一排量的液压泵,在额定工况(额定压力、额定转速、最大排量)时总效率最高,若工作压力低于额定压力或转速低于额定转速、排量小于最大排量,泵的总效率将会下降,甚至下降很多。

因此,液压泵应在额定工况(额定压力和额定转速)或接近额定工况的条件下工作。

综上所述,本设计中选用齿轮泵CBF-E16。

1.1.4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参数

排量:

16ml/min额定压力:

16MPa

最高压力:

20MPa额定转速:

2500r/min

最高转速:

3000r/min

1.2电机的选用

在泵的规格表中,一般同时给出额定工况(额定压力、转速、排量或流量)下的驱动功率,可按此直接选择电动机,也可按液压泵的实际使用情况,用下式计算液压泵的驱动功率:

(4.4)

Pn—液压泵的额定压力,Pa.

qt—液压泵的理论流量,m3/s.

—液压泵的总效率,从规格表查出;

—转换系数,一般液压泵,

—液压泵实际中使用的最大工作压力。

=

根据以上计算的数据这里选用电机Y160L-2;额定功率18.5KW;满载转速2930r/min;同步转速3000r/min。

第2章确定液压系统元件、辅件及液压油路块

2.1液压系统中液压元件选取

(1)单向阀

选用型号S10A320,工作压力31.5MPa,最大流量42L/min,温度范围-30—80摄氏度。

如图5-2是单向阀的结构图,单向阀有直通式和直角式两种。

直通式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但容易产生震动,噪声大,在同样流量下,它的阻抗比直角式大,更换弹簧不方便。

图5.2单向阀结构图

普通单向阀是一种只允许液流沿一个方向通过,而反向液流则被截止的方向阀。

要求其正向液流通过时压力损失小,反向截止时密封性好。

单向阀常被安装在泵的出口,一方面防止系统的压力冲击影响泵的正常工作,另一方面在泵不工作的时候防止系统的油液倒流经泵会油箱。

根据泵的流量和系统的压力来选取各类阀。

(2)溢流阀

系统中用到1个溢流阀都选用型号DBD的溢流阀。

通径6-20mm,P口工作压力40Mpa,T口的工作压力31.5Mpa,流量50L/min,通径:

3/8in;介质矿物油磷酸酯液压液,介质温度-20——70度。

溢流阀按结构分可分为是直动型和先导型两种,它接在液压泵的出口保证系统压力恒定或限制其最高压力,有时也接在执行元件的进口,对执行元件起安全保护作用。

本设计中选用的是直动型溢流阀。

直动型溢流阀当系统中压力低于弹簧调定压力时,阀不起作用,当系统中压力超过弹簧所调整的压力时,锥阀被打开,油经溢流口会油箱。

其压力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调节。

溢流阀的主要用途有:

作定压阀,保持系统压力的恒定;做安全阀,保证系统安全;使系统卸荷,节省能量消耗;远程调压阀用于系统高、低压力的多级控制。

本设计中的两个溢流阀都是起到保持系统压力恒定,在定量泵系统中,与节流元件及负载并联,此时阀是常开的,常溢流,随着工作机构需油量的不同,阀门的溢流量时大时小,以调解及平衡进入液压系统中的油量,使液压系统中的压力保持恒定。

但由于溢流部分损耗功率,故一般酯应用于小功率带定量泵的系统中。

溢流阀的调整压力,应等于系统的工作压力。

(3)手动换向阀

设计中选用型号是PMT-03-30※-50型

换向阀的通径是20mm,A、B、P腔的工作压力是21Mpa,额定流量60L/min,工作介质是矿物油或磷酸酯,介质温度-30——80摄氏度。

(4)截止阀

设计中选用型号是ZF型截止阀

2.2液压系统中液压辅件选取

2.2.1.过滤器

(1)过滤原理

过滤是从流体中分离非溶性固体颗粒污染物的过程。

它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让流体通过多孔隙可透性介质(过滤介质),迫使流体中的固体颗粒被截留在过滤介质上,从而达到分离污染物的目的。

液压过滤器简称过滤器或滤油器。

它就是采用上述原理,利用过滤介质分离,减少油液中颗粒污染物,使之达到和保持油液目标清洁度的工业装置。

(2)过滤器的分类

过滤器按过滤方式区分主要有:

表面型过滤器,深度型过滤器和磁性过滤器。

结合滤材及使用范围考虑,则唱分为表面型和深度型两大类。

表面型过滤器是靠滤材表面的孔口阻截液流中的颗粒,属于这一类的有金属网,金属微孔板,线隙式,片式等过滤元件。

表面型滤材的通径大小一般是均匀的,过滤机制比较单一,主要是直接阻截,凡尺寸大于通孔的颗粒被截留在液流上游一侧的滤材表面,则小于通孔的颗粒则进入下游。

当滤材表面有限的孔口全部被截留的污染物堵塞后,滤芯前后的压差增加到最大值,其过滤作用也就停止了,所以表面型滤材的纳垢容量较少,但经过反向冲洗后,滤材表面的污染物可被清除干净,然后可重复使用。

深度型过滤器的滤材为多孔可透性材料,常用的有非织品纤维,如滤纸,复合滤纸,合成纤维,不锈钢丝毡;多孔刚性材料,如陶瓷,金属粉末烧结,天然和合成纤维织品等。

这类滤材中有无数细长且迂回曲折的通道,每一通道中还可能有一些狭窄的横向空穴。

当油液流过时,大颗粒污染物被阻截在滤材表面或内部通道的缩口处,而小颗粒污染物在重力,布朗扩散,静电力或惯性力作用下,有些可能被吸附在通道内壁表面,有些可能沉积在通道横向空穴内。

所以深度型滤材的过滤机制既有直接阻截,又有吸附作用,过滤作用发生在滤材整个深度范围内。

与表面型相比,深度型滤材的纳垢容量大,但被滤除的污染物不容易被清洗掉,所以只能一次性使用。

过滤器按过滤芯可分为:

网式过滤器(一般装在液压泵吸油管路上,保护油泵);线隙式过滤器(一般用于低压回路,小于2.5Mpa回路或辅助回路);纸式过滤器(用于精过滤,可在38Mpa高压下工作);磁性过滤器;烧结式过滤器(用于高温条件下)。

过滤器按过滤精度分可分为:

粗过滤器(能滤掉100微米以上的颗粒);普通过滤器(能滤掉10—100微米的颗粒);精过滤器(能过滤掉5—10微米的颗粒);特精过滤器(能过滤到1—5微米的颗粒)。

过滤器按安装部位可分为:

油箱加油口用过滤器,或通气口用过滤器,属于粗过滤器;吸油管路用过滤器,可以是粗过滤器;回油管路用过滤器,属于精过滤器;压油管路用过滤器,属于精过滤器。

(3)过滤器的安装与应用

安装在液压泵吸油管路上,保护液压泵,要求通油能力大,阻力小,一般多用粗过滤器。

安装在回油管路上,保证回油箱的油液是清洁的,可用作低压过滤器。

装在供油管路上,保护除液压泵以外的其他液压元件。

要求滤芯及壳体耐高压,装在溢流阀之后或与安全阀并联,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应略低于过滤器的最大允许压力差;有事装堵塞只是器,过滤器允许有较大压力降(不超过0.35Mpa)。

单独过滤,可连续滤除油液中的杂质,对滤除油中全部杂质有利,需增加一台液压泵,用于大型液压系统。

装在支流管路上,可减少过滤器上通过的流量(只占泵流量的20%到30%左右),属于局部过滤,方法有很多种,应用于开式回路中泵的流量较大的情况,在重要液压元件如伺服阀等之前要装辅助的精过滤器。

由于过滤器只能单方向使用,所以不要安装在液流方向经常改变的油路上。

(4)过滤器的主要性能参数

1)过滤精度

过滤精度是指过滤器对不同尺寸颗粒精度污染物的滤除能力,时选用过滤器的首要参数。

系统的污染控制水平,过滤精度越高,系统油液的清洁度越高。

评定过滤器精度的常用方法有下面几种:

名义过滤精度:

名义过滤精度的评定方法最早有美国军工部门提出,用微米值表示。

绝对过滤精度:

绝对过滤精度是指能够通过过滤器的最大球形颗粒的直径。

绝对过滤精度比较确定地反映出过滤介质的最大孔口尺寸和过滤器能够滤除和控制的最小颗粒尺寸,这对实施污染控制有实用意义。

但污染物并不都是球形,其形状一般是不规则的,长度尺寸大于绝对精度的扁长形颗粒仍有可能通过滤芯而到达下游。

2)过滤效率

过滤效率是指被过滤器滤除的污染物数量与加入到过滤器上游的污染物数量之比。

污染物的量可以用质量表示,也可用各种尺寸的颗粒数表示。

1)过滤比

过滤器上游油液单位体积中大于某一给定尺寸的污染颗粒数与下游油液单位体积中大于同一尺寸过滤数之比。

5)压差特性

油液流经滤油器时由于油液运动和粘性阻力的作用,在滤油器的入口和出口之间产生一定的压差。

影响清洁的滤油器压差的因素有:

油液的粘度和比重,通过流量,以及滤芯的结构参数。

6)纳垢流量

过滤器在工作过程中,随着被截留的污染物数量的增加,压差增大,当压差达到规定的最大极限值时,滤芯使用寿命结束。

在过滤器整个使用寿命期间被滤芯截留的污染物总量称为过滤器的纳垢容量。

纳垢容量越大,则使用寿命越长。

纳垢容量与过滤面积以及滤材的孔隙度有关。

过滤面积越大,孔隙度越大,则纳垢容量越大。

对于外形尺寸一定的折叠式圆筒形滤芯,适当增大折叠数及折叠深度可以增大过滤面积,从而延长过滤器的使用生命。

(5)过滤器的选择

选择过滤器的基本要求如下:

(1)过滤精度应满足液压系统的要求;

(2)具有足够大的过滤能力,压力损失小;

(3)滤芯及外壳应有足够的强度,不致因油压而破坏;

(4)有良好的抗腐蚀性,不会对油液造成化学的或机械的污染;

(5)在规定的工作温度下,能保持性能稳定,有足够的耐久性;

(6)清洗维护方便,更换滤芯容易;

(7)结构尽量简单紧凑;

(8)价格低廉。

根据以上要求综合考虑,设计中的粗过滤器选取WU-40*180,流量40L/min,额定压力20Mpa,过滤精度180微米。

2.2.2压力表

Y-100型压力表

2.2.3管路

(1)管路材料

在液压传动系统中常用的管子有钢管、铜管、橡胶软管以及尼龙管等。

液压系统用钢管,有精密无缝钢管和输送液体用无缝钢管或不锈钢无缝钢管。

卡套式管接头须采用精密无缝钢管,焊接式管接头一般采用普通无缝钢管。

材料用10号或20号刚,中、高压或大通径(DN>80mm)采用20号钢。

这些钢管均要求在退火状态下使用。

本设计中选用普通无缝钢管,耐压高,变形小,耐油,抗腐蚀,虽装配时不易弯曲,但装配后能长期保持原状,用于中高压系统。

其外径尺寸准确,质地均匀,强度高,而且可焊性好。

管接头选用焊接式管接头。

(1)管子内径

管路内径的大小取决于管路的种类及管路的种类及管内流速的大小。

在流量一定的情况下,内径小则流速高,压力损失大,容易产生噪声;内径大则难于安装,所占空间大,重量大。

管路内径一般由下式确定:

(5.1)

Q—液体流量,L/min。

v—按推荐值选取。

吸油管路v<0.5-2m/s;

回油管路v<1.5-3m/s。

管子壁厚一般由下式确定:

(5.2)

P—工作压力,Mpa。

—材料的许用应力,这里选用20号钢,许用应力105Mpa。

将数据代人公式5.1和5.2得:

吸油管的外径取28mm,压油管比吸油管略细外径取22mm,回油管外径取34mm。

(3)硬管的安装

1)管子的长度要短,管径要合适;

2)两固定点之间的直管连接,应避免紧拉直管,要有一个松弯部分。

这不仅便于装拆,同时也不会因热胀冷缩造成严重的拉应力。

3)子的弯曲半径应尽可能大。

4)管路的安装连接必须牢固坚实。

当管路较长时需要加支撑。

2.3确定油箱有效容积

根据V=aqv来确定油箱的有效容积

已知所选泵的流量为40l/min,这样,液压泵每分钟排出压力油的体积为:

0.04

取a=6,算得有效容积为

V=

油箱的有效容积不小于240L

第3章液压系统性能验算

1.验算回路中的压力损失

本系统较为复杂,主要验算由泵到马达的管路损失。

(1)沿程压力损失

沿程压力损失,主要是到马达的管路的压力损失。

此管路长0.4m,管内径0.025m,

快速时通过流量为0.6L/s,选用20号机械系统损耗油,正常运转后油的粘度v=27

油的密度ρ=918kg/

油在管路中的实际流速为:

V=

=

=1.37m/s

Re=vd/v

=

=1268<2300

油在管路中呈层流流动状态,其沿程阻力系数为:

=0.028MPa

压油管路的压力损失。

此管路长0.5m,管内径0.012m,

快速时通过流量为0.53L/s,选用20号机械系统损耗油,正常运转后油的粘度v=27

油的密度ρ=918kg/

油在管路中的实际流速为:

V=

=

=4.42m/s

Re=vd/v

=

=1964<2300

油在管路中呈层流流动状态,其沿程阻力系数为:

=0.12MPa

压油管路的压力损失。

此管路长0.3m,管内径0.02m,

快速时通过流量为0.5L/s,选用20号机械系统损耗油,正常运转后油的粘度v=27

油的密度ρ=918kg/

油在管路中的实际流速为:

V=

=

=1.59m/s

Re=vd/v

=

=1177<2300

油在管路中呈层流流动状态,其沿程阻力系数为:

=0.009MPa

(2)局部压力损失

局部压力损失包括通过管路中折管和管接头等处的局部压力损失,以及通过控制阀的局部压力损失。

主要计算通过控制阀的局部压力损失。

通过各阀的局部压力损失之和为

Δp2=[

]

=0.07+0.02+0.13

=0.22MPa

泵到马达的压力损失为:

Δp=0.009+0.028+0.12+0.22

=0.38MPa

泵的出口压力为:

Pp=14+0.38=14.38MPa

综合考虑各工况的需要,确定系统的最高工作压力为14.38MPa,也是溢流阀的调定压力。

4液压系统发热温升计算

1)计算发热功率液压系统的功率损失全部转换为热量,按式计算其发热功率

Phr=Pr-Pc

对本系统来说,Pr是整个工作循环中泵的平均输入功率。

Phr=

这样,可算得泵平均输入功率Pr=13KW

按式求系统的输出有效功率:

Pc=

已知转矩:

215N.m

额定功率:

17KW

调速范围:

5-750r/min

排量:

107ml/r

额定压力:

14MPa

Pc=(17×1000×30)/75

=6.8KW

2)计算散热功率前面初步求得油箱的有效容积为0.24

,按V=0.8abh求得油箱各边之积:

a.b.h=0.3

取a=0.84m,b=0.6m,c=0.6m

求得油箱散热面积为:

At=1.8h(a+h)+1.5ab

=1.8×0.6(0.84+0.6)+1.5×0.84×0.6

=2.31

油此可见,油箱的散热远远满足不了系统散热的要求,管路散热是极小的,需要另设冷却器。

3)冷却器所需冷却面积的计算

冷却面积为:

A=

式中K—传热系数,用管式冷却器时,取K=116W/(

-平均温升

冷却面积为:

A=

=

=1.51

考虑到冷却器对散热的影响。

所以用冷却器的散热面积为:

A=1.3×1.51=1.96

第5章.液压油路块的设计

通常使用的液压元件有板式和管式两种结构。

管式元件通过油管来实现相互之间的连接,液压元件的数量越多,连接的管件越多,结构就越复杂,系统压力损失越大,占用空间也越大,维修、保养和拆装越困难。

因此,管式元件一般用于结构简单的系统。

板式元件固定在板件上,分为液压油路板连接、集成油路板连接和叠加阀连接。

把一个液压回路中各个元件合理地布置在一块液压油路板上,这与管式连接比较,除了进出液压油液通过管道外,各液压元件用螺钉规则的固定在一块液压阀板上,元件之间由液压油路板上的孔道沟通。

板式元件的液压系统安装、调试和维修方便,压力损失小,外形美观。

但是,其结构标准化程度差,互换性不好,结构不够紧凑,制造加工困难,使用受到限制。

此外,还可以把液压元件分别固定在几块集成块上,再把各集成块按设计规律装配成一个液压集成回路,这种方式与油路板比较,标准化、系列化程度高,互换性好,维修、拆装方便,元件更换容易;集成块可进行专业生产,其质量好、性能可靠而设计生产周期短。

使用近年来在液压油路板和集成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液压元件叠加阀组回路也有其独特的优点,它不需要另外的连接条件,有叠加阀直接叠加而成。

其结构更为紧凑,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无管件连接,从而消除了因油管、接头引起的泄振动和噪声。

液压油路块一般用灰铸铁来制造,要求材料致密,无缩孔疏松等缺陷。

液压油路块正面用螺钉固定液压元件,表面粗糙度值为0.8微米。

液压元件之间通过液压油路块内部的孔道连接。

除正面外,其它加工面和孔道的表面粗糙度值为6.3~12.5微米。

此外液压油路块的安装固定也是最重要的。

油路块一般采用框架固定,要求安装、维修和检测方便。

它可以安装固定在机床上或机床附属设备上,但比较方便的是安装在液压站上。

(1)分析液压系统,确定液压油路块数目

简单液压系统的元件不多,要求液压油路块上的元件布局紧凑,尽量把元件都装在一块阀块上。

但液压系统较复杂时,应避免液压油路板上的孔道过长,给加工制造带来困难,所以块的外形尺寸一般不大于400mm;块上安装的阀一般不多于10~12个,这也可以避免孔道过于复杂,难与设计和制造。

若一个液压系统需多块液压油路块布局,则应当对该系统进行分解,但应注意:

1)同一个液压回路的液压元件应布局在同一块液压油路块上,尽量减少连接管道。

2)组合机床加工自动线或多工位机床液压系统,结构相同的部分应设计成可互换的通用板,不同结构应设计成专用板。

(2)制作液压元件的样板

初学者设计液压油路板时,要制作液压元件样板。

根据产品样本,对照实物绘制液压元件顶视图轮廓尺寸,虚线绘出液压元件底面各油口位置的尺寸,依照轮廓线剪下来,便是液压元件样板。

若产品样本与实物有出入,则以实物为准。

若产品样本中的液压元件配有底版,则样板可以按底版所提供的尺寸来制做。

若没有底版,则要注意,有的样本中所提供的是元件的俯视图,做样板是应把产品样本中的图翻转180度。

(3)液压元件的布局

绘出液压油路板平面尺寸,把制做好的液压元件样板放在液压油路板上进行布局,此时要注意:

1)液压阀阀心应处于水平方向,防止阀心自重影响液压阀的灵敏度,特别是换向阀一定要水平布置。

2)与液压油路板上主液压油路相通的液压元件,其相应油口应尽量沿同一坐标轴线布置,以减少加工孔道。

3)压力表开关布置在最上方,如果需要在液压元件之间布置,则应留足空间。

4)液压元件之间的距离应大于5mm,换向阀上的电磁铁、压力阀的先导阀以及压力表安装等可适当的伸到液压油路板的轮廓线之外,以减小油路板的尺寸。

(4)确定油孔的位置尺寸

液压油路板正面用来安装液压元件,表面粗糙度值为0.8微米。

上面布置有液压元件固定螺孔、油路板固定孔和液压元件的油孔。

当液压元件布置完毕后,孔道位置尺寸就基本上确定了。

(5)绘制液压油路板的零件图

液压油路板结构较复杂,用多个视图表达,主视图表示液压元件安装固定的位置、液压元件进出油口的位置和大小,以液压油路板的两条棱为坐标轴绘出。

液压元件规格一旦确定,安装螺孔和油口的尺寸亦定。

后视图表示各油管接头的位置和尺寸。

第6章.液压泵站设计

6.1液压泵站分类及特点

液压站是由液压油箱、液压泵装置及液压控制装置三大部分组成。

液压油箱装有空气滤清器、滤油器、液面指示器和清洗孔等。

液压泵装置包括不同类型的液压泵、驱动电机及其它们之间的连轴器等。

液压控制装置是指组成液压系统的各阀类元件及其联接体。

泵站是液压系统的动力源,可按机械设备工况需要的压力、流量和清洁度,提供工作介质。

规模小的单机型液压泵站,通常将液压控制阀安装在油箱面板之上或集成在油路块上,在安装在油箱之上。

中等规模的机组型液压泵站则将控制阀组安装与一个或几个阀台上,阀台设置在被控设备(机构)附近。

大规模的中央型液压泵站,往往设置在地下室内,可以对组成的个液压系统进行集中管理。

液压站的结构型式有分离式和整体式两种类型。

整体式这种型式将液压系统的供油装置、控制调节装置独立在设备之外,单独设置一个液压站。

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安装维修方便,液压装置的振动、发热都与机床隔开;缺点是增加了占地面积。

整体式又可分为上置式、非上置式、柜式等型式。

如图6.1所示,上置式有立式和卧式两种结构。

立式电动机安装在油箱上,液压泵置于油箱之内,结构紧凑,占地小,噪声低:

卧式是将电动卧式安装在油箱上,液压泵置于油箱之上,控制阀组也可以置于油箱之上,结构紧凑,占地小。

整体式泵站广泛应用在中、小功率液压泵站,油箱容量可达1000L。

图6.1上置式泵站

如图6.2所示,非上置式泵组有旁置式和下置式。

旁置式泵组(液压泵、电动机、联轴器、传动底座等)安装在油箱旁侧,与油箱公用同一个底座,泵站奥度低,便于维修。

下置式泵组安装在油箱之下,有效的改善液压泵的吸入性能。

非上置式泵组的传动功率较大。

图6.2非上置式泵组

柜式泵组和油箱置于封闭型柜体内,可以在柜体上布置仪表板和电控箱,此型式外形整齐,尺寸较大,噪声低,受外界污染小。

不过仅用于中小功率液压泵站。

图6.3分离式泵组

如图6.3所示,分离式这种型式泵组和油箱组件分离,单独安装在地基上。

这种结构的优点是改善液压泵的吸入性能,传动功率大,油箱容量大,便于维修,占地大。

同时供油装置的振动、液压油的发热都将对机床的工作精度产生不良影响,故少采用,一般非标准设备不推荐使用。

通过上述个方式的比较,本设计中采用整体型上置式卧式结构。

图6.4为本设计中泵站外形。

6.2油箱极其辅件

6.2.1油箱的用途和分类

油箱在系统中的功能主要是储能和散热,也起着分离油液中的气体和沉淀污物的作用。

要根据系统的具体条件,合理选用油箱的容积,形式和附件,以使油箱充分发挥作用。

油箱有开式和闭式两种:

开式油箱应用广泛。

箱内液面与大气相通。

为防止油液被大气污染,在油箱顶部设置空气滤清器,并兼作注油口用;闭式油箱一般指箱内液面不直接与大气相通,而将通气孔与具有一定压力的惰性气体相通,充气压力可达0.05MPa。

这里采用通常的开式油箱。

图6.4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