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委会官网黄河问答总结概括.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2816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委会官网黄河问答总结概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黄委会官网黄河问答总结概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黄委会官网黄河问答总结概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黄委会官网黄河问答总结概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黄委会官网黄河问答总结概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黄委会官网黄河问答总结概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黄委会官网黄河问答总结概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黄委会官网黄河问答总结概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黄委会官网黄河问答总结概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黄委会官网黄河问答总结概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黄委会官网黄河问答总结概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黄委会官网黄河问答总结概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黄委会官网黄河问答总结概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黄委会官网黄河问答总结概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黄委会官网黄河问答总结概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委会官网黄河问答总结概括.docx

《黄委会官网黄河问答总结概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委会官网黄河问答总结概括.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黄委会官网黄河问答总结概括.docx

黄委会官网黄河问答总结概括

自然地理

“出海溜”:

黄河之水在它流程的最后,仍表现出顽强的搏击,蔚为壮观,很有气势。

滚滚浊流汇入大海,由于淡水比重小,就在海面上弥漫开来。

每当洪水季节,黄河水劈开万顷碧波,直冲深海,金黄的“水舌”伸在湛蓝的海面上,轮廓十分清晰,最远时可达几十公里,这就叫“出河溜”。

这股出河溜冲入大海时涛声大作,轰轰作响,宛如雷鸣,仿佛黄河以此宣告结束它的万里征程。

黄河口现行河道实际行水期间,河口河道发生了9次大的改道,平均10年改道一次。

黄河在河道口段是以什么样的规律走河的:

反复“淤积-延伸-摆动”的过程,被形象的称为“龙摆尾”

黄河入海口处大陆架下最大的宝藏是丰富的石油资源。

黄河泥沙对开发这一宝藏的影响:

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入海,把储油构造上的海域淤成了陆地,对于石油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地处河口的胜利油田,已成为我国第二大油田。

“牛肚子”是指人站在嫩滩上会一起一伏,像站在一只喘着气的牛肚子上一样。

形成“牛肚子”的地方在上水前一般是一片小洼地,上水时,洼地里淤了很多粗沙,后又在上面淤了一层黏土。

人在上面走动,黏土层没有破裂,而饱含水分的粗沙因受压而起伏。

“陷阱窝”是嫩滩上的危险区,表面看似干燥,下面却是含有大量水分的黏土团,像个稀泥缸,人掉进去,越动越下沉,非常危险。

这时,应在周围挖些坑,使黏土团的水分渗出,人就不会下陷了。

黄河堤内也有人家。

“横河”、“斜河”是指河流主流大体垂直于河道或与河道有较大的夹角,顶冲滩岸或直冲大堤的现象。

这种现象多发生在黄河上的游荡型河段。

主流冲击滩岸,会是坝岸被淘刷,使滩岸急速坍塌,如抢护不及,就有可能发生决口。

历史上曾有“黄河清,圣人出”的说法,黄河将来仍会是一条多沙的河流。

黄河航运:

春秋,“琴栗输晋,泛舟之役”;西汉及唐代建都长安,利用渭河及黄河潼关至荥阳河段,沟通黄淮之间的运水河道,将江南以粮食为主的物资运到关中;清末民初,公路铁路兴起,黄河水运逐渐衰落。

目前,尽在局部河段有少量短途季节性客货运输。

沟通黄河、长江、海河、淮河、钱塘江等五大水系的古代水利工程是京杭大运河(始凿于春秋)。

黄河洪水的来源:

河口镇至龙门区间,龙门至三门峡区间、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

“七上八下”洪水多发期指的是7月下半月至8月上半月。

这是由黄河流域的暴雨缺点决定的。

黄河上四季都有汛期,分别叫:

桃汛、伏汛、秋汛、凌汛。

(桃汛由于洪量不大,又有三门峡等水库调节,且下游提防标准加大,已构不成威胁。

)桃汛、伏汛危害最大。

“平时一条线,伏秋一大片”说明了黄河平时河水少,夏天和秋天河水多,水量在时间分布上不均匀的特点。

黄河下游桃花峪至高村河段是典型的游荡性河道,“游荡”特性:

主流流向多变,摆动频繁。

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叫“悬河”,又称“地上河”。

形成原因:

流域来沙量很大的河流,在河谷开阔、比较平缓的河段,泥沙大量堆积,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为防止谁还,年长日久,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悬河”。

现在黄河下游河床,一般比堤外地面高出3-5米,在河南封丘县的曹岗,高出10米。

由于河道高出地面,一般来说郑州以下的黄河下游河道成了淮河、海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从严格意义上黄河两岸不属于黄河流域了。

“花园口”名称来源于:

花园口的多次决口。

黄河中上游地区为何多沙暴:

黄河中游大部分地区处于植被覆盖条件较差的黄土高原地区,上游的宁蒙河段又处于沙漠边缘,地面覆盖物多为沙性土质,在大风最多的春季,风吹沙起,往往形成遮天蔽日的沙暴,给工农业带来很大危害。

贺兰山以西腾格里沙漠附近年平均沙暴日数达25天以上,宁蒙河段、晋陕区间沙暴日数10天左右,其他地区为1-5天。

“泾渭分明”出自杜甫《秋雨叹》中“浊泾清渭何当分”。

目前,从数字上看,还是泾浊渭清,尤其在枯水季节。

但通常,当渭河含沙量达到10公斤时,水色便呈赤黄色了,故现在看起来不明显了。

黄河流域两处著名的“鸣沙”区在宁夏的沙坡头和内蒙古的响沙湾。

宁夏中卫县的黄河岸边的沙坡头,位于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的南端,海拔1500米,有“沙漠之都”之称。

黄河流域共有沙漠沙地面积7.89万平方公里,占整个流域面积的9.93%,共有6片,其中最大的是毛乌素沙地,面积为4.22万平方公里。

黄土高原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平均16亿吨,约有4亿吨淤积在利津以上的河道内,约有8亿吨淤积在利津以下的河口三角洲及滨海地区,其余4亿吨被冲入渤海。

“平陆”“万泉”“清水”地貌与名字相反。

黄土高原典型地貌特征:

塬、粱、峁、沟。

“水土流失”是指由于水力、重力和风力等外营力引起的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平均每年流失16亿吨泥沙。

“一年雨水三天下完”反应了黄河中游地区的降水特点:

经常发生区域性暴雨,而且暴雨强度大,历时短。

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76毫米,不到长江流域的一半,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7%,从全国来讲属干旱少雨区。

而且降水分布极不均匀。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总量包括河川径流量和地下水资源量两部分。

黄河水资源特点:

a.水少沙多b.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即径流地区分布不均,径流年内年际变化大c.水沙异源,黄河水沙来源地区不同。

在我国已探明超过100亿吨储量的26个煤田中,黄河流域有11个,都集中在中游地区,分别是陕北侏罗纪煤田,山西沁水煤田、河东煤田、西山煤田、内蒙古东胜煤田、准格尔煤田。

黄河流域的能源资源及其丰富,有煤炭、石油、天然气。

黄河上的水力资源主要集中于干流的上游峡谷中,其中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占黄河可开发水力资源的一半。

仅次于长江。

黄河流域的三大自然灾害是旱灾、水灾和水土流失。

“黄泛区”包括44个县市,1938年黄河在花园口人为决口。

三门峡是黄河进入大平原以前最后一段峡谷中最险要的一座山峡,这里地势险峻,水流湍急,两岸石壁陡峭,河中两座石岛把激流分为三股,称为三门,分别为“人门”、“神门”、“鬼门”。

现在,取而代之的是三门峡水利枢纽。

黄河上最后一段峡谷叫晋豫峡谷,西起三门峡,东至河南孟津,小浪底水利枢纽就位于该峡谷的出口处。

“鸡鸣闻三省”指潼关,三省指陕、晋、豫。

潼关古称桃林塞,是历史上重要关隘。

黄河流域“黑三角”指以陕西省神木县大柳塔为中心,在晋陕蒙三省区接壤处的5.4万平方公里的神府东胜煤田,现已探明煤炭储量2800亿吨,占全国煤炭储量的三分之一,且易于开采,故被称为黄河“黑三角”。

“鲤鱼跳龙门”的“龙门”位于户口瀑布南面约65公里处,在晋陕峡谷的最南端龙门之南,就是开阔平坦的关中平原。

壶口瀑布是黄河上的著名景观,位于山西宜川和山西吉县的交界处,在溯源侵蚀作用下,壶口瀑布以每年三四厘米的速度向北移。

“天桥”是晋陕峡谷上一段石峡的名称,位于扇贝府谷和晋西北保德二县之间,峡谷长达20公里,是金山峡谷中最长的峡谷段,也是最险峻的河段之一。

枯水期河面宽仅30余米,冬季积冰成桥,而黄河之水在“冰桥”下滚滚而流,发出雷鸣般的涛声,“天桥”由此得名。

黄河中游地区有的地方群众有“涨水生财”之说:

由于黄河高含沙水流的浮力大,故在一些干流及支流河段,每逢发生大洪水时往往有大量的煤块漂浮在水面顺流而下。

“掉进黄河淹不死”:

由于物体在高含沙水流中所承受的浮力要比清水大得多,亦即有效重量减轻了,使正在运动的物体不易下沉,而尚未运动的物体更易启动。

黄河上的“浆河”现象是水流在含沙量很高时,局部河段泥浆停止流动而造成的河中水流暂时堵塞的现象。

“揭河底”又叫揭底冲刷,是水流将大片沉积物从河床上剧烈地掀起,露出水面高达数米,像在河中竖起一道墙,然后跌落,破碎;或者整片的河床淤积物像地毯一样被卷起,漂浮在水面向下游流动。

主要发生在中游龙门至潼关河段,还有下游花园口河段。

黄河干流实测最大的含沙量是1966年7月18日在龙门水文站测到的,含沙量达每立方米933公斤。

黄河支流实测最大的含沙量是1958年7月10日在窟野河温家川站测到的,含沙量高达每立方米1700公斤。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套”指的是黄河沿贺兰山转而向北,至内蒙古的临河县受阴山阻挡折而向东,到托克托县突然掉头,沿吕梁山南下,绕了一个马蹄形的大湾。

“塞上江南”指黄河贯穿其中的宁夏平原,也叫银川平原。

这里是宁夏物产最富饶的地区。

黄河上最长的峡谷是晋陕峡谷。

从河口镇到禹门口,全长725公里,落差300米。

峡谷两岸分别是陕西省和山西省。

黄河河道最宽的河段为河南省孟津县白鹤镇至山东省东明县高村河段,两岸堤距宽5公里至20公里。

最宽处为河南长垣县大车集,两岸相距20公里。

黄河干流上最窄的峡谷叫野孤峡,位于青海省同德、贵南县境。

“九曲黄河”:

“九”说明黄河弯曲多。

黄河总的走势又构成一个大“几”字形,总的流向仍然是自西向东,实际流程5464公里,为河源至河口直线距离2068公里的2.64倍。

黄土高原的西北面是广阔的亚洲内陆,这里有戈壁、腾格里沙漠、乌兰布沙漠、毛乌素沙地等、这些沙石分布的不毛之地,温差较大,大的岩石在热胀冷缩作用下,显示由大块崩解成小块,由小块再变成粉末,常年累积后,遍地散布着粗细部分的岩石碎屑,这就是黄土高原的物质来源。

强烈的西北气流,将亚洲干旱内陆岩屑物质夹带运移,粗粒的重量大,掉在戈壁东南外围而成沙漠、沙地;细粒的重量小,被夹带落在沙地的东南地区,即黄土高原。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就是位于黄河上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

北起阴山,南至秦岭,西抵日月山,东到太行山,横跨青海、宁夏、甘肃、陕西、山西、河南6省,面积64万平方公里。

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下,而以陇东、陕北、晋西黄土层最厚,六盘山以东到吕梁山西侧,黄土厚度在100-200米之间,最厚在兰州,达300米以上。

黄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都居世界之冠。

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地形破碎,暴雨频繁,水土流失极为严重。

扎陵湖(白色)与鄂陵湖(青色)位于黄河源区的青海省玛多县境,系高原淡水湖泊。

鄂陵湖在动,扎陵湖在西。

两湖中间,有巴颜朗马山相隔,黄河以20公里的水道将两湖连在一起,像孪生的姊妹。

黄河的发源地:

玛曲,位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被称为约古宗列的盆地。

这个盆地海拔约4400米,面积150平方米。

黄河下游:

洪水灾害最严重,防洪是首要任务;

黄河中游:

流经黄土高原,应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把宝贵的水和肥沃的土拦蓄在当地,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减少人黄泥沙。

黄河上中游:

水力资源丰富,尤其上游的野狐峡至青铜峡河段最为富集,而且含沙量小,开发条件优越。

河源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的河口镇(上游),长3472公里;河口镇到河南郑州的桃花峪(中游),长1206公里;桃花峪以下(黄河下游),长786公里。

黄河支流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一级支流有76条。

上游有43条,下游有3条。

黄河年龄有120万岁以上。

黄河流域的地势从西到东呈三级阶梯逐级下降。

最高一级阶梯是流域西部的青海高原,位于著名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第二级阶梯大致以太行山为东界,海拔1000-2000米包括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和渭汾盆地等较大的地貌单元。

第三级阶梯自太行山以东直至滨海,由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和鲁中丘陵组成,海拔在100米以下。

黄河流域东西长约1900公里,南北宽约1100公里,流域面积为75.2万平方公里。

黄河全长5464公里,其长度在我国各大江河中仅此于长江。

黄河从源头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

历史文化

北宋五大名窑中有4座(除了哥窑)在沿黄河地区:

官窑(河南开封)、钧窑(河南禹县)、汝窑(河南临汝)、定窑(河北曲阳)。

赵匡胤黄袍加身在河南封丘县陈桥村。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的“楼”是鹳雀楼。

围棋起源于山西省陵川县的棋子山。

中国太极拳的故乡在河南省温县城东的陈家沟。

中国的七大古都一般指北京、南京、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安阳。

其中西安、洛阳、开封、安阳在黄河流域。

黄河上最大的龙王庙在河南省武陟县城东南13公里处的二营乡杨庄村南,距黄河3公里,名嘉应观,俗名庙宫。

黄河边最大的铁牛阵是蒲津桥铁牛,于1989年在黄河东安的永济县境黄河滩地6米多深的泥沙中挖出了4尊。

我国已发现100多处岩画,其中最大的一处---阴山岩画,位于内蒙古中部、河套以北的阴山。

汾河汇入黄河处有一座后土祠,祠后部有楼名秋风楼。

我国最高的木结构塔在山西省应县。

我国最大的关帝庙在山西运城市。

黄河中游两岸有两个著名的回音建筑,分别是莺莺塔和宝轮寺塔。

塔尔寺“三绝”:

酥油花、壁画和堆绣。

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

洛阳白马寺。

沿黄省区的主要石窟如:

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须弥山石窟和敦煌莫高窟。

其中云岗、龙门、麦积山、敦煌号称我国四大石窟。

彩陶发祥于黄土高原,是一种烧前绘彩的陶器。

我国中草药学的最早一部著作是《神农本草》,产生于黄河流域。

粟、稷(高粱)、菽(大豆)起源于黄河,黄河种植小麦和水稻。

距今8000年左右的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

“华夏第一龙”是指1987年5月河南省考古工作者在黄河之滨,河南濮阳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三组蚌砌动物,设计有龙、虎、鹿等。

甲骨文,是1899年被王懿荣等发现和收藏的。

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是在黄河上游甘肃省东乡县林家遗址出土的一件铜刀,铸造年代距今约5000年,属仰韶晚期。

王屋山是愚公的故乡,位于河南西北部济源县城西北45公里处,东依太行,西接中条,北连太岳,南临黄河。

因“山形如王者车盖”,故称王屋山。

人类全程漂流黄河发生在1987年。

柯受良先生于1997年6月1日驾车飞越黄河壶口瀑布。

华夏西部影视城是指宁夏银川西面贺兰山下的镶北堡。

位于黄河流域。

1995年6月17日,黄河水体纪念碑在黄河河口中心城市东营市落成。

“延安三鼓”是黄土高原的一朵艺术奇葩,分别是:

安塞腰鼓、宜川胸骨、洛川蹩鼓。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会师处在陕北保安县的吴起镇。

毛泽东:

“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黄河大合唱》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词,1939年作于延安,全曲由18个乐章组成。

黄河流域主要的戏曲剧种有豫剧、曲剧、晋剧、川剧、秦腔、山东梆子、吕剧、陇剧等。

“三教九流”。

三教指儒教、道教和佛教,九流包括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黄河流域的“宰相村”在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

共出过59位宰相。

黄河流域的古战场:

牧野古战场、崤山古战场、巨鹿古战场、昆阳古战场。

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发展的中心。

我国第一个中石器时代文化是沙苑文化。

黄河流域人类用火比北京人用火早100万年以上。

黄河流域在180万年以前,已有人类活动。

 

社会经济

计划到2050年,黄河流域仅陕、甘、宁、蒙四省区城市工业和工矿企业的产值将达到50000亿元,基本上相当于我国90年代初期全国的工业总产值。

四大怀药:

地黄、山药、菊花、牛膝。

沿黄地区有两个牡丹之乡:

洛阳、山东菏泽。

“八百里秦川”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冲积而成的平原。

著名特产有渭南花生、宝鸡烟叶、韩城花椒、秦川牛、关中驴等。

兰州有“瓜果城”的美称,盛产白兰瓜、兰州瓜、苹果、百合、黑瓜子等。

黄河源区的特产:

高原无鳞鱼、冬虫夏草、贝母、大黄、熊胆、鹿角、蕨麻、蘑菇等。

我国旅游业的标志图案是“马踏飞燕”。

在全国52个重点旅游城市中,沿黄河省区有太原、大同、呼和浩特、济南、青岛、烟台、郑州、洛阳、西安、兰州。

沿黄省区的革命纪念地: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纪念地——“二七”郑州;“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故乡山西省文水县周西村;西安市西安事变旧址;山西武乡县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山西繁峙、灵丘的平型关战役遗址;山西五台的毛球恩模范病室旧址。

国务院批准公布的62座历史文化名城中,黄河流域有13座。

山东半岛伸入渤海与黄海之间,几个主要的港口城市:

青岛、烟台、威海、龙口。

我国有3条铁路干线在河南交会。

京广线与陇海线在郑州市交会;京九线与陇海线在商丘市交会;焦枝县与陇海线在洛阳交会。

青海省有些公路是用盐铺的,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

目前,黄河上最长的铁路桥是1985年10月建成的新(乡)菏(泽)黄河铁路大桥,全长10.5公里。

最长的公路桥是郑州花园口黄河公路桥。

全长5.55公里。

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铁路火车编组站,郑州东站是我国最大的零担货物中转站。

郑州火车站是我国最大的旅客中转客运站。

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是陕西宝鸡到四川成都的宝成铁路,全长676公里。

1970年4月24日21点48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发射成功,当天向全世界播送了《东方红》。

沿黄省区有两个卫星发射中心:

甘肃酒泉和山西太原,卫星测控中心在西安。

我国钟表工业的发祥地在烟台市。

“果酒之城”

河南省栾川县5.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钼金属储量占河南省储量的76%,居全国四大钼矿之首,是世界六大钼矿之一。

以兰州为中心的黄河沿岸地区被称为我国的“黄金走廊”和“冶金谷”。

黄河流域有胜利、中原、延长和长庆四大油田。

1977年1月,我国第一个石油化工基地——山东胜利石油化工总厂建成。

目前黄河流域已探明的矿产就有130多种,其中有一半以上储量居全国之首,是世界上少有的富足资源区。

黄河流域现有耕地1.79亿亩,占全国12.5%。

人均耕地约为全国人均的1.5倍。

1988年5月,青岛召开第一次省区负责人会议,宣告我国跨度最大的经济协作区——黄河经济协作区成立。

横跨黄河流域的大陆桥,是世界第三条大陆桥,也被称为第二亚欧大陆桥,简称“大陆桥”。

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港。

经过6个省区。

黄河流域贫困县有126个,占全国贫困县的21.3%。

黄河流域有两个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

夏商周时我国的主要经济区:

豫西、晋南、豫北、鲁西南部以及陕西的渭河流域。

黄河流域加上下游防洪保护区面积91.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人口1.7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5.1%。

治理开发

历史传说中因治水有功而成为君王的人是:

大禹(治水)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禹贡》是一本专门记述地理情况的书,该书以大禹治水的故事为依托,按“九州”的地理区域,对中国的山脉、河川、疆界、贡赋等做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西门豹打破了河伯娶妻的迷信,建立了黄河流域历史上最早的大型灌溉工程。

对秦始皇统一中国起重要作用的水利工程是郑国渠,同灵渠、都江堰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著名的水利工程。

“贾让三策”是保留至今的我国最早的一篇比较全面的治河文献。

上策是人工改河;中策是在翼州穿渠,不仅可以分流洪水,而且可以灌溉兴利;下策是继续加高培厚原来的堤防。

汉武帝刘彻曾率诸官亲临黄河堵口工地。

东汉以后,在王治的治理下,黄河河道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唐代制图家唐耽的《吐蕃黄河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黄河命名的著作。

明代治河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潘季训,主要治河论著有《两河经略》和《河防一览》。

“修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这句话源于元末贾鲁堵口,它引发了元末农民起义。

历史上因黄河溃决而埋没于地下的城市,有明代汴粱(今河南开封)、今河北省的巨鹿县城等。

1855年铜瓦厢决口结束了黄河长期南泛夺淮入海的局面而回复东流。

镇河铁犀在河南省开封市东北约2公里的铁牛村,为明代著名的于谦于1446年任河南巡抚时所建。

现代黄河史上的一次人为决口发生在1938年6月6日,地点在河南郑县(今郑州)花园口。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是1952年毛泽东第一次出京视察说的。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江河综合治理与开发的规划是《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

根据这一规划报告,1955年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批准并由全体代表举手通《关于治理黄河谁还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

1958年夏季,在黄河铁路大桥,周恩来亲临黄河指挥抗洪斗争。

周恩来曾主持过3次治黄会议。

“水上长城”指的是黄河下游西自河南郑州东至山东黄河入海口的黄河大堤。

1946年,“人民治黄”。

黄委会的黄河治理措施:

上拦下排,两岸分滞。

黄河上唯一的一座动过两次“大手术”的水利枢纽是三门峡水利枢纽。

小浪底位于黄河上最后一段峡谷——晋豫峡谷的出口处,正在建设小浪底水利枢纽。

在黄河上游,至今还保留着一种古老的提水工具——水车,成为当地的一道风景。

黄河上最大的引黄灌溉枢纽是三盛公水利枢纽。

黄河下游第一座引黄灌溉工程人民胜利渠于1950年开工建设,开辟了黄河下游引黄灌溉的先河。

解决山西等省区饮水困难并远距离送水进京的大型饮水工程是目前正在兴建的万家寨大型引黄工程。

黄河现有的灌溉面积1.1亿亩,约占总耕地面积的45%,其中,下有沿黄平原灌溉面积占流域总灌溉面积的38%。

通过远距离输送喝上黄河水的主要城市有天津、青岛等。

目前黄河上游扬程最高的大流量提灌站是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站。

人为新增水土流失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由于黄土高原人口剧增,二是由于大规模兴办公路、铁路登记处设施以及大型厂矿和只能怪多的民办矿点所造成的巨量弃土弃渣。

目前,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综合规划措施;林草植被措施;工程建设措施;

农林耕作措施;法律法规措施。

截止1995年底。

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万平方公里,占应治理面积的三分之一。

治理黄河的任务有三:

一防洪,二水土保持,三水资源调度、保护与开发利用。

凌汛是黄河上除伏秋大汛外最严重的威胁。

1950年,王化云被政务院第57次政务会议通过任命为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

直至1992年逝世还在治理。

黄河可提供给两岸国民经济的用水量是370亿立方米。

要维持现状河道淤积水平,黄河应保持年如海水量200多亿立方米。

我国已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

我国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的四分之一。

而地处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黄河流域水资源更为贫乏,人均水资源量为全国的四分之一,耕地平均水资源量为全国的六分之一。

1997年黄河断流出现了那些历史之最:

断流时间最早(2月7日利津水文站就出现断流);断流河段最长(从河口上延至开封柳园口,河段700余公里);断流频次最高(利津水文站全年累计断流13次);断流天数最多(利津226天,河口295天);断流月份最多(11月);断流首次在汛期出现;首次跨年度断流(1997年底至1998年初)

两生产堤之间的河床高于生产地外的滩地,生产堤外滩地又高于大堤外地面,形成了二级悬河,也就是“悬河中的悬河”。

胜利油田每开采出1吨石油,就需要注入50吨淡水。

黄河水,生命线,天鹅湖,供血站。

针对黄河断流的对策:

加强黄河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度;增加黄河中游干流的调蓄能力;采取得力措施,切实搞好工业、农业和城市的节约用水;井渠双灌,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加强科学研究,加快南水北调建设步伐。

搞好节约用水,首先必须推广节水灌溉农业,因为黄河供水的最大用水户是沿黄地区的农业灌溉,用水量占全部耗水量的92%。

节水灌溉方式很多,有畦灌、沟灌、喷灌、滴灌、渗灌等。

按1瓶矿泉水3元计,1000立方米黄河水只能换1瓶矿泉水。

利用井渠结合进一步开发利用地下水,能缓解黄河断流造成的水荒。

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的沙棘,小枝螺旋互生,呈刺状,果为浆果,色橙黄或桔红,沿枝条密布。

它耐干旱,是黄土高原主要的水土保持树种之一。

黄河原有鱼类150多种,年捕捞量70余万公斤,目前三分之一种群已绝迹,捕捞量下降40%左右。

例如洛河鲤鱼和伊河鲂鱼。

1998年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