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512课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2861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512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512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512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512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512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512课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512课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512课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512课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512课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512课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512课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512课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512课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512课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512课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512课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512课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512课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512课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512课教案.docx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512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512课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512课教案.docx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512课教案

2019年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5-12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作用和成像大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的应用。

2、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反复实验,归纳凸透镜成像大小的规律;制作能力——制作土照相机。

3、通过实验和制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通过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作用及成像规律。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光学实验盒(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

制作材料:

土照相机制作材料课件:

凸透镜光学示意图、照相机成像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玩水游戏,激趣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喜欢玩水吗?

我们来玩几种新的关于水的游戏,好吗?

 2.讲解玩水游戏方法(实物投影):

(1)用滴管滴一滴水在画报纸的一个字上,透过水滴看字有什么变化?

(2)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画报纸上的字有什么变化?

(3)把装水的玻璃透明碟放在有字的画报纸上,观察纸上的字有什么变化?

 3.学生进行玩水游戏。

 4.学生交流在游戏过程中的发现及问题。

 

5.提问:

在生活中,你还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二、探究新知

1.亲密接触,认识凸透镜

(1)谈话:

大家都见过放大镜吗?

你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吗?

(2)学生描述自己所知道的放大镜。

(3)学生观察各种凸透镜片:

用看、摸等多种方法。

(4)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5)认识凸透镜:

像放大镜这样边缘薄、中间厚的透明镜片,称为“凸透镜”。

2.亲手实践,认识凸透镜的作用

(1)提问:

你们知道凸透镜有什么作用吗?

(2)学生讨论、汇报。

(提示:

注意安全,不要用凸透镜看太阳,否则会灼伤眼睛!

不要用激光灯照射眼睛!

(3)学生分组实验:

凸透镜成像实验。

用凸透镜、蜡烛、纸屏实验,想办法让蜡烛火焰的像呈现在纸屏上。

(4)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凸透镜既可形成放大的像,又可形成缩小的像。

(如果有些组的学生只发现一种情况,则汇报交流后再进行实验。

(5)分组实验:

找一找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6)汇报实验结果:

(利用凸透镜成的像都是倒立的,当凸透镜离蜡烛近,离纸屏远时成倒立放大的像,当凸透镜离蜡烛远,离纸屏近时成倒立缩小的像。

(7)提问:

现在,你知道凸透镜有哪些作用?

(放大、聚光、成像的作用)

(8)讨论:

凸透镜为什么会有这样神奇的作用呢?

(9)小结:

光线射入凸透镜时,方向发生了偏折。

3.联系生活,认识凸透镜的用途

(1)谈话:

小小凸透镜真神奇,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它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出示图象资料:

凸透镜的应用。

 4.出示照相机实物,重点介绍凸透镜成像作用在照相机中的应用。

 5.制作望远镜,拓展延伸

(1)谈话:

刚才,我们观察研究了凸透镜,认识了它的外形特点和作用,那大家再来看看这个透镜(出示凹透镜),比较一下,它与凸透镜有什么不同?

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2)学生观察、比较。

(3)学生汇报、起名。

(4)学生活动:

透镜组合看事物。

(5)汇报、交流活动结果。

(6)结合望远镜实物,小组讨论、制作一架望远镜。

三、布置作业:

学生制作土照相机

1.教师讲解演示制作方法(参照教材图示)

2.教师指导学生制作

3.教师评价和展示学生制作情况

4.学生用土相机做照像游戏(以上制作活动,可根据时间情况课外进行)

板书设计:

5.凸透镜

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透明的镜片

凸透镜的作用:

放大、聚光、成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

距纸屏近,距蜡烛远 缩小

距纸屏远,距蜡烛近 放大

课后反思:

 

6.照相机和眼睛

教学目标:

1、尝试制作照相机和眼球的实物模型;

2、意识到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珍贵、最神奇的照相机,从而更加珍爱和保护眼睛。

3、了解眼球的构造,了解照相机和眼球的成像原理;知道怎样保护眼睛。

教学重点:

了解眼球的基本构造。

教学难点:

能够解释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原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照相机、眼球的模型或构造图;分组材料:

凸透镜、纸盒、半透明纸、剪刀、胶水;学生准备:

每组可能带来照相机或照相机说明书;以组为单位到照相馆了解照相机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光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的绚丽多彩,于是人们想方设法留下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丽景色,谁能做到这一点呢?

是照相机,人们根据光学原理设计制造出照相机。

相信大家都拍过照,有没有谁自己使用过照相机呢?

2.提问:

关于照相机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3.提问:

关于照相机你们还想研究什么?

 4.教师设疑:

教师出示两张照片的投影,一张清晰,一张模糊。

注意观察,发现什么?

 5.讨论确定研究方向和问题。

(“关于照相机你已经知道什么?

”一问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知道什么,知道的可以少讲或不讲。

“还想研究什么”虽是一句套话,但确实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及引导学生探究方向的简单有效地一招。

而教师的两张照片,引发了本课探讨的主要内容,照片的清晰与否首先引发对相机工作原理的好奇,使学生认识照相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基本操作认识,其次,也为眼睛的工作原理及眼病特别是近视眼的防止打下了知识与思维方法的铺垫。

这是教师主导地位,实现有效帮助的重要环节。

二、新授:

 1.讨论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1)提问:

有谁已经知道照相机是怎样拍出照来的?

(2)谈话:

请你们介绍课前搜集的一些关于照相机的资料。

(3)出示相机,再请学生猜想并交流相机的工作原理。

(4)小结相机的工作原理:

相机将恰当量的光线透过凸透镜聚焦在胶片上形成图像,调整光圈(光线通过的小孔)和曝光的时间,就能控制透过光线的量。

(5)指导分析照片清晰与模糊的可能原因。

(6)简单介绍“傻瓜相机”:

这种相机能自动测量景物到相机距离,进行自动调焦,高度自动化,即使缺乏摄影经验的人也能照出清晰的相片。

(7)教师板书:

照相机:

镜头(凸透镜、速度、光圈、调焦)机身(暗箱、快门、扳手)胶卷

2.眼睛的工作原理研究

(1)讲述:

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精密的“照相机”。

谁来说一说,为什么眼睛是精密的“照相机”?

(2)提问:

同桌之间相互观察眼睛,你有什么发现?

(稍侯提示,对照照相机工作原理,说一说猜一猜眼睛是怎样工作的?

(3)小组讨论,并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黑板上的板书,将相机的光圈、凸透镜、暗箱、底片,与眼睛的瞳孔、晶状体、眼球内、视网膜两两对应地分析)

(4)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总结讲解“眼睛的工作原理”。

(突出教材17页的基本内容。

(5)教师板书:

眼睛:

眼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

3.观察分析瞳孔与光线强弱的关系

(1)观察与探讨:

看窗外阳光灿烂的天空,在镜中自己的瞳孔,注意他们的大小变化。

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同桌之间观察2分钟,集体交流。

 

教师小结:

瞳孔是控制光线的,光线强时瞳孔缩小,防止伤害眼睛。

外部光线弱时,瞳孔变大,以便看清物体。

(3)分析猫的眼睛在白天与晚上的不同。

师:

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猫眼睛的特别之处,

学生回答。

(猫的瞳孔早晚是圆的,中午成一条缝。

4)比较:

对照相机,说一说,相机的什么部件与眼睛的瞳孔相似?

 4.制作照相机模型

(1)提问:

你们能用桌上的材料作一个照相机模型吗?

(2)师生讨论,得出基本方法。

(3)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4)用自制相机给周围物体照相。

三、课后延伸:

1.观察猫眼在不同光线下的变化,并思考为什么?

2.采访照相馆与照相器材商店了解最新相机信息。

板书设计:

6、照相机和眼睛

照相机:

光圈、凸透镜、暗箱、底片

眼睛:

瞳孔、晶状体、眼球内、视网膜、视神经

课后反思:

 

7.保护眼睛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查阅书刊等形式获取有关保护眼睛的信息;能利用统计等方法分析信息资料;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眼睛的保护提出合理建议。

2、对保护眼睛有着浓厚的探究兴趣;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学会善待生命、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关爱他人。

3、了解眼睛常见疾病及发病原因,了解自己和同学的视力情况,懂得保护视力的重要性,知道常见的保护眼睛的方法。

教学重点:

眼睛的特点及保护眼睛的方法。

教学难点:

眼睛常见疾病及发病原因。

教学准备:

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的课件.学生准备:

课前分组组织部分学生去拜访眼科医生,搜集眼睛保护的常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课前,同学们都对自己的视力进行了测试,从老师的抽查情况看,你们都做得很认真,大体符合你们的真实情况,老师根据大家的测试结果绘制了手中的这张班级学生视力表。

从这份表中可以看出,目前大部分同学的视力根本达不到视力要求,这说明一个问题,我们的眼睛有待加强保护,这正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

眼睛的保护)

二、展开探究交流活动

1、交流话题一:

共同了解眼睛常患的疾病。

教师: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眼睛常见的疾病。

”(学生根据调查、访问的情况汇报后。

由教师进行简单小结,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扩大了解眼睛疾病的信息量。

2、交流话题二:

我们的眼睛健康吗?

教师:

“在刚才的交流中,同学表现得很好,那么,儿童常见的疾病是哪一种呢?

(学生回答:

近视)

“你们说到点子上了!

想想我们的测试结果确实如此。

根据老师掌握的资料,近视的现象不仅表现在你们的身上,而且在全国的青少年中同样存在视力偏低的问题。

《健康时报》早在年8月12日就报道:

暑期,到眼科查视力的青少年患者人数剧增,而且年龄越来越小,度数却越来越高,一项全国24省、市学生视力检测结果表明:

15万名小学生中,视力不良率达19.8%,近视率为14.9%;8万余名初中生中,视力不良率达50.7%,近视率为44.2%;7万余名高中生的视力测验,情况更加严重,不良率达72.4%,近视率为65.2%。

你了解了这些资料,有什么想要说的吗?

让学生展开讨论并自由发言,使学达到有感而发依理而说的目的,提高学生整理信息、分析数据的能力。

3、探究近视形成的原因

:

眼睛非常容易得的一种病叫做近视.近视眼不能象正常的眼睛那样看东西,必须要把书本放得很近才能看清楚.坐在教室后排的同学如果得了近视眼,就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了,必须戴眼镜.戴着眼镜,许多活动都不方便.长大以后参加工作,有许多工种患近视眼都不能做.

(3)请班上患近视的同学说一说感受.

(4)谈话:

近视眼是怎样得的?

(5)分组讨论.汇报.

(6)模拟眼球成像的实验

(7)小结眼睛看远近物体的原理

(8)归纳近视形成的原因

4、交流话题三:

如何保护眼睛。

(1)谈话:

“大量的事实和同学们目前的视力情况告诉,保护我们的眼睛迫在眉睫。

你认为,怎样才能真正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呢?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好吗?

(2)分组讨论并汇报。

(3)谈话:

大家通过刚才热烈地讨论收获的确很多。

要预防近视,保护眼睛,首先要搞清楚产生这种疾病的因素,请同学们听一听专家是怎么说的。

A、北京军区总医院眼科专家邹海兰认为,大多数青少年的近视是由环境造成的,这些环境因素包括:

不合理的用眼方式所导致的眼睛过度疲劳;采光不好;体质较差,长时间接触电视、电脑荧光屏等。

B、预防近视应该做到“六不要”

①不要躺着看书;②不要走着看书;

③不要乘车看书;④不要在暗弱的光线下看书;

⑤不要在直射的阳光下看书;⑥不要歪着头写字。

C、“三个一”要做到。

大家知道“三个一”的具体内容吗?

看书写字时,眼睛要距离书本一尺;写字时手指距离笔尖一寸;前胸与桌沿要保持一拳头。

D、

(1)谈话:

眼睛还会因为不干净得病.怎样保持眼睛清洁卫生呢?

(2)讲解:

我们每天洗脸时,要用自己的毛巾.自己的脸盆,不要与其它人合用,这样可以防止传染上眼病.另外,眼睛痒痒或进了沙子,不要用手揉眼睛,需用干净的手娟擦除,这样可以保持眼睛清洁,不得砂眼等其他眼病。

(3)谈话:

眼睛除了以上两种病以外,还可能受到外伤.谁来说说,眼睛怎么会受伤流血?

 小结:

有些同学平时爱打闹,有的同学爱拿棍子打着玩,不小心会扎伤眼睛,在元旦.春节期间,大家还爱放鞭炮,可是每年都有许多孩子的眼睛被炸伤.所以要防止意外伤害。

5、交流话题四:

学以致用,落实行动

教师:

“根据医学专家的分析和建议,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还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好?

哪些方面符合要求?

好的坚持下去,错的马上纠正过来。

大家说好吗?

应用:

两人一组,互相检查看书和写字姿势是否正确,并用尺子量一量眼睛与书本的距离是否合适.

布置作业:

拜访当地眼科医生,了解眼睛保护知识。

板书设计:

7、保护眼睛

预防近视 注意眼睛卫生 防止意外伤害

课后反思:

 

8.潜望镜的秘密

教学目标:

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通过对潜望镜内部构造的研究,使学生能利用语言、文字、绘图等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课前学生能利用多种信息渠道搜集、整理本课所需的信息资源。

2、通过制作潜望镜的活动,使学生学会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愿意合作交流;进一步认识平面镜在军事及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3、认识平面镜反光性质的应用;会制作简易潜望镜。

教学重点:

光在潜望镜中的传播路线。

教学难点:

认识平面镜反光性质的应用;会制作简易潜望镜。

教学准备:

1、有关潜望镜的图片、文字资料。

2、简易潜望镜。

4、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

条形纸盒、粘纸或双面胶、美工刀、镜子或镜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师:

老师在教室外依然可以看到你们的一举一动,信吗?

(教师躲到外面,报出学生的动作)

2.是什么让我看到你们的?

秘密就在我手中的仪器中。

3.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潜望镜的秘密》(板书课题)

二、提出疑惑,自主探究

1、师:

同学们,这节课你想探究有关潜望镜的哪些秘密?

(师简易板书学生的问题)

(潜望镜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潜望镜是谁发明的?

潜望镜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制作潜望镜的材料是哪些?

潜望镜又有什么作用?

……)

2、交流资料,整体感知

(1)师:

课前同学们搜集了一些关于潜望镜的资料,小组交流手中的资料信息,看能揭开有关潜望镜的哪些秘密?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资料的情况。

(2)学生汇报有关潜望镜的资料信息。

(3)、教师补充视频资料加深学生对潜望镜的了解。

3、拆解模型,深入研究。

(1)师:

刚才同学们还谈到了想了解潜望镜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它的工作原理。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每组桌面上的简易潜望镜(牙膏盒自制型)揭开它的秘密吧!

(2)出示实验小提示:

实验前请与小组成员说说你的实验打算。

小组成员间明确分工,不要争抢材料。

对于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你可以通过写一写、画一画等方式表述。

(3)学生分组实验。

(小组合作,有的先用简易潜望镜观察物体;有的在仔细观察简易潜望镜的外部形状;有的小组在小心的打开简易潜望镜,观察内部构造,并在纸上绘制简图;有的小组正在结合搜集到的潜望镜结构图讨论潜望镜的构造…  …)

(4)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和发现。

(5)揭示潜望镜的秘密:

利用平面镜的反光原理,在潜望镜中上下各有一块倾斜45°角的平面镜,水面或地上的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照射到上面的平面镜中,再反射到下面的平面镜中,在反射到到观察者的眼睛中,就可以从水下看到水面情况或从低处看到高处物体了。

4.动手制作,应用实践。

(1)师:

刚才我们研究了潜望镜的构造及原理,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个潜望镜?

你觉得应该怎样做?

给大家提点建议。

(2)教师课件出示制作潜望镜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3)学生制作潜望镜。

(4)玩一玩自己的潜望镜。

三、联系实际,学有所用

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的潜望镜的原理?

(潜望镜是军事上用于侦察的仪器,可应用于潜水艇或战壕中,利用潜望镜能在水下观察到水面的情况或在隐蔽的地方清楚看到敌人阵地的情况。

四、总结评价,课后拓展。

1、潜望镜的秘密同学们都解开了吗?

2、你们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

3、课后研究小专题:

(二选一)

(1)设计一个能够看到四面八方的潜望镜。

(2)调查了解,真正的潜望镜是什么样的?

板书设计:

8.潜望镜的秘密

潜望镜利用平面镜反光原理制成

教学反思:

9.神奇的“眼睛”

教学目标:

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语言、文字、绘图等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会查阅书籍及其他信息源;能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

2.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愿意合作交流,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

3.了解显微镜的主要结构,了解新型观察仪器的种类和主要用途。

教学重点:

了解显微镜的主要结构,了解新型观察仪器的种类和主要用

途。

教学难点:

能用语言、文字、绘图等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会查阅书籍及其他信息源;能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

教学准备:

凸透镜、凹透镜、硬纸板、纸筒、胶带纸、放大镜、显微镜等。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播放课件,老师讲述)

同学们,四川省汶川地区的小朋友和我们一样在学校里快乐的学习、游戏。

可是年5月12日这天突然发生了8.0极强烈大地震,顷刻间,家园毁坏,亲人生死离别。

一幅幅画面还历历在目。

(请看照片)可是,我们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把这次大灾难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降到最小程度。

(同学们再看照片)

图中的两位工作人员在干什么?

(在搜寻生还者)

你知道这种先进的、神奇的仪器叫什么名字吗?

(生命探测仪)

它怎么神奇?

(能寻找到掩埋在废墟下的生存着。

对,这就是今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神奇的“眼睛”

今天老师在实验桌上给你准备了洋葱、白菜、土豆等,你不借助仪器能知道它们的内部结构吗?

猜一猜,在小组内说一说。

我们的猜想必须经过验证才证明它的正确性,你用什么办法验证你的猜想?

(做实验)用什么仪器?

(显微镜)对,用显微镜这支神奇的“眼睛”观察植物的内部结构.。

二、活动一:

1.刚才同学们说借助显微镜来了解植物的内部结构,你们对显微镜的构造了解吗?

说说看。

(鼓励学生多发言)

播放课件,观察显微镜的构造。

 老师补充:

同学们可以结合课件中各部分的构造名称与实验桌上显微镜对照,认识各部分的名称。

并在班上说一说。

2.同学们,你们会使用显微镜这支神奇的“眼睛”吗?

怎么使用?

(学生充分发言)

老师出示的课件,温馨提示。

(指一名同学读一读)

温馨提示:

(1)调节光源。

(2)将标本玻片置于载物台上,切不可放反。

(3)姿势端正一般用左眼观察,右眼便于绘图或记录。

(4)看目镜,同时反时针方向慢慢旋转粗调节轮。

(5)操作失败后应重新操作。

  3.同学们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内部的构造,老师巡视并指导。

同学们试试看,仔细观察,有何发现?

  4.把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猜测填在观察记录中,并完成自己(小组内)的感想。

观察记录(写一写或画一画)

名 称

猜测内部结构

用显微镜观察

洋 葱

 

 

白 菜

 

 

土 豆

 

 

我的感想

 

5.小组汇报交流:

6.小结:

显微镜这支“神奇”的眼睛,观察到我们眼睛看不到的植物内部构造。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像这样神奇的“眼睛”你们还知道哪些?

三、活动二

 1.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知道的神奇的“眼睛”。

 2.班内交流,其他同学知道的可以补充。

(学生说,说出一个板书一个,重点说出他那儿神奇。

 3.老师播放课件,和同学们共同认识一些神奇的“眼睛”(浏览)。

(1)哈勃望远镜:

可以观测到宇宙中遥远的星座。

(2)电子胃镜:

胃镜不仅广泛应用于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近年来也逐渐应用于某些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满意疗效。

(3)CT扫描仪:

是一种功能齐全的病情探测仪器。

(4)电子验钞机:

能识别钞票的真伪。

(5)电子监控:

可以检测城市交通情况。

(6)夜视镜:

(说出它的神奇,在夜间戴上它能看见物体,不戴看不见。

 4.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谈收获。

四、自由活动:

今节课我们使用了也认识了很多神奇的“眼睛”。

老师布置一个作业,咱们自己也制作一只神奇的“眼睛”。

(小组合作,课后利用凸透镜和凹透镜等材料做一个望远镜,若遇到困难找老师或其他人帮助解决。

五、拓展活动:

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这些神奇的眼睛,利用显微镜、望远镜进行一些观察活动。

附:

板书设计:

9.神奇的“眼睛”

生命探测仪

显微镜                

哈勃望远镜

神奇的“眼睛”电子胃镜

CT扫描仪

电子验钞机

电子监控

教学反思:

10.种子发芽了

教学目标:

1、交流实验设计。

2、学生亲身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体验需要控制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方法。

3、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学生亲身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体验需要控制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亲身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体验需要控制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方法。

教学准备:

实验记录表格、绿豆种子、实验盒、水、滴管、纸巾、钟表、温度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师:

你们平时吃过绿豆芽、黄豆芽吗?

生:

吃过。

师:

你们喜欢吃吗?

生:

喜欢。

师:

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研究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好吗?

二、交流实验计划,完善实验操作。

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我们首先要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

(2)介绍实验材料。

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

(3)演示解剖方法。

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

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4)分组研究。

研究重点:

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

注意比较三种种子的异同。

(5)汇报交流。

2、研究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

(1)、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2)、根据猜想制定实验方案

3、师:

有哪些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生:

光、温度、水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师:

对了。

下面请各小组围绕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光、温度、水这三个条件,谈谈你们准备研究什么?

准备怎样研究?

生:

我们组准备研究改变水的条件,对绿豆种子发芽的影响。

具体做法:

要改变的条件是水;不改变的条件是光照、温度;

实验方法是:

给一组绿豆种子加适量的水,一组绿豆种子加很少的水。

师:

哪一组研究“改变温度的条件,对绿豆种子发芽的影响”?

并请学生按黑板上的项目交流实验计划。

生:

学生上教坛按黑板上的项目交流实验计划。

师:

请研究“改变光照的条件,对绿豆种子发芽的影响”的小组,交流你们的实验计划。

生:

学生上教坛按黑板上的项目交流实验计划。

师:

你们真棒!

实验计划设计很详细。

但实验方法中提到的“适量的水”、“很少的水”、“常温”、“低温”、“光照”、“黑暗”这些词,以及“怎样做才能使两组绿豆种子得到相同的光照、温度、水呢?

”在此,我想让你们讨论一下。

生:

有的同学意见不一致。

师:

那我请一位实验员叔叔为你们排忧解难吧,但你们要认真听啊!

(用课件的形式,展示三个实验的操作过程,并配有相应的讲解。

生:

全班学生认真观看课件。

师:

刚才你们很认真听,相信你们知道怎样处理上述的问题吧,那你们知道实验怎样做吗?

生:

知道了。

三、配备材料,分组实验。

师:

你们明确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