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出版社A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3291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出版社A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五年级语文出版社A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五年级语文出版社A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五年级语文出版社A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五年级语文出版社A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五年级语文出版社A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五年级语文出版社A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五年级语文出版社A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五年级语文出版社A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五年级语文出版社A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五年级语文出版社A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五年级语文出版社A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五年级语文出版社A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五年级语文出版社A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五年级语文出版社A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五年级语文出版社A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五年级语文出版社A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五年级语文出版社A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五年级语文出版社A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五年级语文出版社A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出版社A版.docx

《五年级语文出版社A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出版社A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出版社A版.docx

五年级语文出版社A版

五年级语文出版社A版标记:

已将此邮件标记为星标邮件。

 取消星标

窗体顶端

想当一棵树(第一课时)窗体底端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篇幅短小但意蕴深刻的现代诗。

诗歌通过对大树沉默姿态雅量和幽默的特点来概括描述。

抒写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语言洗练,节奏抑扬鲜明。

教学目标:

1、主要通过自学知识“炙、丫”掌握会写字“默、聊、哇、姿、雅、炙、丫、幽”注意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同学们,让我们先一起欣赏一首歌。

【播放好大一棵树】

问;听到了歌曲你知道了什么?

2、揭示课题:

下面我们再欣赏一首写树的诗《好大一颗树》。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树的特点

1、指名读课文提问?

读了诗歌知道了什么?

2、组织学生讨论,谈谈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3.、指导学生用一段话概括出树的特点。

三、联系生活,理解课文,感悟诗情。

1、诗歌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优美概括的语言,激起人们的思考遐想与激情。

下面大家在细细地品味诗句。

看你能想到了什么?

师:

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沉默,姿态,雅量,幽默”以及诗歌的最后一小节谈自己的理解。

2、课下的思考题:

本首小诗写的是树还是人?

课外找一找写树的诗文。

四、课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尽量用上诗中的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板书设计

1、想当一棵树

沉默------幽默

姿态------英姿

雅量------胸怀

六、课后反思

通过教学同学们能够掌握本课中的生字,积累词汇,同时学习了修辞方法——暗喻。

体会诗中所描写树的具有特点和人的哪些品质。

 

五年级语A版第5课

《母亲的纯净水》第一课时

标记:

已将此邮件标记为星标邮件。

 取消星标

窗体顶端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家境并不富裕的李兰经常带着母亲给他的纯净水上学,有一次偶然被同学发现凉白开时感到没面子,最后明白穷不是一种光荣,也绝不是在、一种屈辱,明白了生活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认识生字,掌握会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敢于面对生活的困难与挫折。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我们来自于不同的家庭生活状况也各不相同。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家境的“贫寒”与“富有”呢?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母亲的纯净水》,相信你一定有所收获。

2、板书课题《母亲的纯净水》

二、初读课文,总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了解故事的梗概。

生边读边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

2、指名读课文,师随机正音。

3、组织学生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交流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三、细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1、师泛读母亲的话问:

“从母亲看似随意的话语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2、边读边思考。

3、学生交流阅读体会个字发表意见。

四、再读课文,探究人物性格特征

1、生读课文,看看文中的母亲和我各自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2、组织学生交流。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5、母亲的纯净水

一、起因-----莫名地难过

二、    经过-----尴尬地局面

三、    高潮-----复杂的心情

四、   结果-----永远的回味

勇敢 面对生活培养健全自我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将自读自悟相结合,引导学生理解母亲的话,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蓝树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

认识“惹、皱、脸”3个字。

   2、理解林园园为什么看到李丽画的蓝树叶会脸红。

   3、通过有表情地朗读全文,让学生知道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体会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

   难点:

李丽为什么没接林园园的绿铅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几种不同颜色的树叶)教师问:

这些五颜六色的树叶中,同学们你罪喜欢哪些颜色的树叶呢?

学生1答:

“红色”

学生2答:

“绿色”

学生3答:

“黄色”

……

教师再问:

“如果现在给你蜡笔,你会画自己喜欢的颜色的树叶还是不喜欢的颜色的呢?

学生们齐答:

“自己喜欢的。

 教师把一幅用蓝色画的树叶展现在大屏幕上。

仔细看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

    (为什么画树叶用的是蓝色?

为什么要用蓝色画树叶?

......)

  二、初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画上标记。

   2、教师范读,学生把做标记的地方标出拼音。

   3、学生跟老师读一遍,注意断句及标点符号处的停顿。

4、再读课文,学生把标拼音处反复朗读,争取能将整篇课文读通顺。

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

     感知课文写了谁和谁的什么故事。

(板书:

主人公一主人公二)

学生自主探究在对应位置写出林园园李丽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文第一自然段讲了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李丽的绿铅笔找不到了?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李丽找不到绿铅笔时的心情。

   3、指导朗读

  四、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幅图

    “美术课上,李丽按老师的要求正在画一幅风景画。

她画好了近处的房子,远处的小山。

正要画树,可是怎么啦?

(学生齐答,绿铅笔找不到了)李丽可着急啦!

她看见林园园画的画‘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就向旁边的林园园借。

李丽和林园园说了什么?

  五、学习第2、3、4自然段

   1、读第2、3、4自然段。

边读边用“——”画出林园园说的话用“~~~~~”画出李丽说的话。

再读读,体会她们各自的心情。

 2、读一读,切身体会。

    

(1)自读体会李丽的话。

     “找不到绿铅笔的李丽,在借铅笔的过程中,她说这些话时,她的心情是怎样的?

”      学生自由读。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抓住“小声、行吗、现在可以、小心、只”等词,体会出李丽那种十分想借绿铅笔的心情。

      教师引读李丽的这几句话。

    

(2)教师引读体会林园园的话。

      “李丽十分有礼貌地一再商量着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是怎样的态度?

”教师引读李丽的话,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表情朗读林园园的话。

      理解文中“吞吞吐吐”的意思。

学生尝试解释,教师加以补充和修正。

      李丽说“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林园园是怎么说的?

李丽是怎么回答的?

用适当的语气把林园园和李丽的此时的心情读出来。

      (从三个“不要”中体会林园园向李丽提出了许多要求,确实很不情愿把绿铅笔借给李丽。

   3、分角色表情朗读李丽与林园园的对话,教师读旁白。

评出表演最贴切的一组小搭档。

六、学习第五自然段

   1、教师读第五自然段,学生看课文插图。

引导学生质疑。

   2、 小组探究讨论并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林园园为什么后来脸红了?

七、谈谈在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事会怎样做。

             

 

小溪生病了

教学目标

1准确朗读生字“生、病、扔、丢、变、黑、仔、细、串、己”;

积累词语“清清的、绿绿的、黑黑的、臭臭的”。

认识笔画“横折折折钩”。

2朗读课文时,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拖长音朗读。

3能用规范、连贯的话说说小溪病好了会对小动物们说些什么。

4明白不能随便扔垃圾,有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和难点

1读准十个生字的字音,注意“扔”右边部分的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用规范、连贯的话说说小溪病好了会对小动物们说些什么。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生病的图片,借此学习生字:

生、病。

2交流:

小朋友你们生过病吗?

生的什么病?

师:

生病的滋味可真不好受啊,今天小溪也生病了。

3揭示课题,读课题。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出示小溪动画。

这是什么?

你喜欢这条清清的小溪吗?

2出示句子“小溪水,清清的、绿绿的。

”指导朗读句子,注意清清的和绿绿的朗读。

让学生对轻声有一个初步的体会。

可是有一天,小溪生病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3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思考:

小溪怎么会生病的?

4交流,并学习生字。

扔——认识新笔画“横折折钩”,在教师指导下边读边书空,再在田字格中进行书写训练。

5配乐课文内容

出示句子“过了些日子,小溪变了。

溪水黑黑的,臭臭的。

(1)看到小溪生病了,你感到怎样?

(2)你能带着这种感受来读读这句句子吗?

(3)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6师引读第四、第五小节。

(1)思考:

现在你们知道了小动物们是怎样给小溪治病的吗?

指名说。

(2)学生字:

己、仔、细。

(提醒学生不可把“己”写成“已”或“巳”)

7媒体播放(小溪病好的动画)。

(1)出示句子“又过了些日子,小溪病好了。

小溪水,清清的,绿绿的。

它边跑边笑,笑出了串串酒窝窝。

(2)学习生字:

串(你还知道“一串什么”?

(3)打擂朗读。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

小溪病好了,边跑边笑,笑出了串串酒窝窝,它遇到了小动物,会对它们说什么呢?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老师指导。

评选说得清楚、连贯的小标兵。

3老师小结。

四扩展练习

1、用“生、细”一字开花。

2、写字指导:

在教师的指导下描摹“扔、生、光”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

赠汪伦

一、质疑导读

  板书“李白”(旁打?

)师:

谁能把想到的告诉大家?

生如数家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诗人;

  生:

李白留下了上千首诗篇,有《静夜思》《蜀道难》、《秋浦歌》……

  生:

我们学过《静夜思》、《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即兴背诗)

  师:

孩子们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吗?

生齐呼:

《赠—汪—伦》(抽生板书课题,给“伦”注音,并教读)

  师:

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生:

“赠”就是“送”,“汪伦”是“人名”。

  师:

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生一一提出:

我想知道汪伦和李白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李白会写诗送他?

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思想?

……

  设计思路:

运用“立体教学模式”“提问式”开讲艺术,将学生从对旧知识的回顾引向新内容的学习,既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又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二、立体探究

  师:

孩子们提了不少好的问题,在学习诗歌时还会发现新的问题,怎么解决呢?

生齐:

自己解决!

  师:

行!

老师有一些学习诗歌的方法,现在推荐给大家。

  出示“学习建议”:

自由组合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限时八分钟。

  1、朗读法:

朗读全诗,读出自己的感受、体会,读出重音、节奏;

  2、绘画法:

选择自己有理解的诗句作画(注意不与插图雷同),并作解说;

  3、领悟法:

对自己感兴趣的词语或诗句做深入研究,结合所查资料仔细玩味,写出体会。

  (生自主合作学习,师巡视、参与)

  设计思路:

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读读、画画、说说、写写中自我品味语言,感悟诗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师:

刚才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很高,现在来把你们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分享。

  生:

还是我们朗读组的先来吧!

然后较有感情地读了一遍。

  师:

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再注意点节奏就更好了。

  又一生自告奋勇读。

师:

你读出了自己的理解,还有谁愿意来挑战他?

  生:

我是绘画组的,但我认为读不该是朗读组的专利,大家请看这幅画——他边指图边解释道:

李白乘船要离开的时候,听到汪伦踏着节拍唱歌的声音,他满脸惊喜地转过身来,所以第二句诗该读出“惊喜”的语气。

(范读)

  师由衷赞叹:

你不仅画得好,说得好,还读得棒极了!

(热烈的掌声)

  生:

他的理解与我们领悟组的不谋而合,我们认为,可能头一天汪伦说今天有事不会来送行了,李白才独自一个人乘船离开,他的心里也许有一点忧郁,“忽闻”一词形象地表达出了他看到汪伦出现时惊喜万分的心情。

  (师来不及鼓励)一生:

我有个问题,李白本是汪伦请去的,可为何李白走时汪伦却不去送别呢?

  师暗暗佩服:

是啊!

老师也想不明白。

  生:

我猜想汪伦不愿意面对离别的伤感,于是约定不去送行,但最终还是来了。

  生:

我认为这又是汪伦的刻意安排,就象当初用“十里桃花,万家酒店”“骗”李白去一样,(众笑)这种特别的送行方式具有更加感人至深的魅力,以此给李白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忽闻”体现的正是意料之外的惊喜。

(师作出肯定,并顺势指导读出由忧而喜的情感变化。

  师:

(播放前两句诗的情节动画)假如你是李白,在一‘忧’一‘喜’之下,会想些什么呢?

  生:

我想到这一段时间以来汪伦对我的种种好处,不由得心潮起伏。

  生:

我想到:

汪伦是个多么淳朴善良、热情友好的人啊!

……

  师:

愿意以什么方式来表现诗人的感受?

(生自发品读,书声朗朗。

  设计思路: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入多种教学形式,转换课堂模式,让每个孩子都投入地学、生动地学,再尽情展示学后的成果。

在这一环节中,尽力做到了开放思维、激发想象、发挥潜能。

  师:

作为一代文豪的李白,因此脱口而出——

  生齐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

我认为这首诗后两句该这样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及”应该读重音,才能表示汪伦对“我”的情意深。

(指名反复试读)

  师:

千尺是多深?

(学生刚在数学中学过度量,沉默片刻后)生一板一眼算出:

1米=3尺,1千尺=333.3米……。

  一生接过话头:

我们上次量过了,我们教室的高是4米,1千尺相当于84层教室那么高的楼房。

  师:

桃花潭真有那么深吗?

  生迫不及待:

我知道桃花潭并没有那么深,这是‘夸张’的写法。

  师:

真聪明!

那为什么说‘千尺桃花水’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略一思忖,说:

这里又用了‘比喻’,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比作桃花潭的水深。

  生:

“不及”就是“比不上”,先突出这桃花潭水的深,再说明比不上汪伦的情意深,以此表现情意的深厚。

看看图中二人抱拳相向,就可体会他们依依惜别的深情了。

  生:

那么“桃花/潭水/深千尺”中的“深千尺”也应读重音。

(师肯定其说法,师生练读。

  生:

老师,我发现一个问题:

第一行诗写的是“李白”,而第四行诗却变成了“我”,这是为什么呢?

  师:

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的孩子!

这个问题该怎么解答,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生:

“李白”是别人对他的称呼,这里是采用三人称手法来自称。

  生:

我认为后两句诗用“我”便于直接抒发感情,更显出感情的真挚。

  师:

大家分析的很正确,诗的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抒情,叙事时李白将自己冷静地置于三人称,而汪伦的突然出现和特殊的送别方式使李白的心受到强烈震撼,感情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转换成“我”是感动之余情到深处的结果。

  生:

所以我认为“桃花/潭水/深千尺”语调该稍高,“不及/汪伦/送我情”该略降,才能体现出李白和汪伦之间情谊的深厚,同时给人语意完整的感觉。

(范读)

  师:

大家都知道怎么读这首诗了,老师准备了一段乐曲,你们在优美的伴乐下尽情地朗读吧?

  (师播放录音带《送别》,抽生朗读、背诵全诗。

  设计思路:

子曰:

“不悱不启”,教师应做好学生求知路上的引导者,适时启发、适势启发,方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促使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抓住关键词语‘深千尺’‘不及’深入理解,进而领悟全诗情感,结尾孩子的顿悟便如水到渠成,看似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三、评价归纳

  (师生共同对学习方法、效果进行评价,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完成板书设计。

  赠汪伦(lún)

  李白(?

  将欲      深千尺(升)

  忧郁   惊喜  不及(感动)

  忽闻      送我情(降)

  设计思路:

将归纳与板书有机融合,对本课进行梳理、回顾,概括、总结,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完整的知识。

  四、训练迁移

  抽出“优”“中”程度的两位学生,询问他们:

今天准备完成什么作业?

  师归纳其意见,让其余同学自由选择一两项作为家庭作业。

  1、有感情朗读、背诵,能默写;

  2、把李白和汪伦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3、课外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抽时间与同学交流;

  4、为《赠汪伦》写续篇(可采用诗歌形式),也可改编故事或制作连环画。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小镇的早晨

  教学目标:

  1、运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2自然段。

  2、感受蚕乡小镇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欣欣向荣的气氛。

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合作探究、敢于创新的语文能力。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第2段。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自悟,体会小镇早晨的恬静、热闹、紧张的特点。

  教学准备:

录音带、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齐读。

质疑:

读了课题,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你想知道些什么?

  2、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1)、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

  

(2)、四人小组交流:

a、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b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

  (3)、师生交流:

你们解决了什么问题?

还想弄懂什么问题?

  (4)、梳理学生的问题。

  二、自读自悟,体会感情

  1、过渡:

被悠闲的摇橹声唤醒的小镇的早晨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下面就让我们乘上乌蓬船,去感受水乡小镇早晨那独有的恬静。

  2、课件欣赏。

  3、带着归纳整理的问题,默读这一段,想想作者从哪几方面把小镇的早晨的恬静写具体?

  4、再轻声读这一段,作者怎样把恬静写具体的?

你认为哪些词句写得好?

圈圈划划,写上简单的批注,并有感情的读一读。

  5、集体交流重点句

  

(1)淡淡的霞光下,宽宽的河面闪烁着片片银鳞;河水静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

  

(2)两座拱形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小镇的两头,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半月型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又在河上请轻轻飘过。

  6、配乐展开想象读这一段,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7、引导背诵。

  

(1)小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古色古香,呈现出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这么美的画面,我们给它配上解说词好吗?

那得先背好解说词。

  

(2)你想用什么办法背诵?

  (3)用你喜欢的方法背诵。

自由练背,指名看课件解说。

  三、合作研读,开拓思维

  1、刚才,我们在河边细细领略了小镇早晨恬静的景象,如果我们到街边去看看,又会见那儿是热闹的,更是紧张的。

  2、用同样的方法四人小组讨论探究第三、四自然段。

  

(1)研读一:

作者怎样把小镇早晨的热闹和紧张写具体的?

你认为哪些词句写得好?

  

(2)研读二:

怎样读出小镇早晨的热闹和紧张?

  四、组际交流,培养能力

  

(1)这段话从人多和沿街摆满各种土特产作买卖的场面来描写小镇早晨的热闹的。

  

(2)“您会不由自主地随着拥挤的人流向前走去”,“拥挤的人流”已经说明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前面加上“不由自主”,说明拥挤的人群使你走路也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这是热闹情景的写照。

  (3)“沿街摆满”以及“……”说明土特产琳琅满目,这也是热闹的写照。

  (4)有感情地读你最喜欢的句子。

  五、延伸课外,拓展创新

  1、除了课文所描绘的江南小镇,你还知道我国还有哪些水乡小镇?

请收集有关资料。

  2、收集的资料可以编写成小报或画水乡风景图等

 

热闹的大山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问激趣。

   1、教师出示“热闹”一词,你知道什么叫“热闹”吗?

说说你的理解。

   2、教师板画“大山”,问:

这是什么?

“山”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投影:

()的大山。

你听说过“大山”也热闹吗?

一定很有趣,我们一起去看看。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字音掌握。

    

(1)出示会认字卡片:

注意读准“恼、泼”。

    

(2)出示生字卡片:

指名认读、学生带读。

    (3)猜猜看游戏:

请一个同学到前面指字,另一个同学背对大家猜刚才同学指的是什么字。

加深对字音的掌握。

   3、出示词语卡片,指名带读:

     热闹 苦恼 睡醒 颗 五颜六色 刺猬 建 鸟鸣 活泼

   4、数一数有几个自然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其他同学思考:

课文是怎样描写大山和老爷爷的?

    

(2)投影填空:

      (皱着眉头)的大山。

      (快乐)的老爷爷。

    (3)思考:

你知道大山和老爷爷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4)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并读一读。

       读一读你找的句子。

       投影:

他盖起了一间小木屋,在山上住了下来。

          他带来两袋种子,把种子撒在了大山上。

   5、再读读课文,看看还有谁带来了种子,是什么种子。

   6、这些种子给大山带来了什么变化?

请你读读,画出相关的句子,自己读一读,再和小伙伴读一读。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山热闹的原因。

   1、讨论:

大山为什么能如此热闹呢?

请你用“因为……所以”句式回答。

    

(1)因为老爷爷、小鸟和小松鼠都为大山带来了种子,而且种子都长大了,所以大山会热闹起来。

    

(2)因为小松鼠、小刺猬和小兔子都搬到大山上住,所以大山热闹起来。

    (3)因为大山上清脆的鸟叫声此起彼伏,活泼可爱的小松鼠跳上跳下,所以大山热闹起来。

    (4)因为肯定还有许多小动物会住在大山上,所以大山热闹起来。

   2、现在大山什么样子呢?

用幻灯显示:

     ()的大山。

   3、老爷爷为什么快乐了呢?

你快乐吗?

为什么?

请你展开想象,你觉得大山还会怎样热闹?

你喜欢吗?

   4、出示大自然的美景图,让学生进一步欣赏、感受大自然的美。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大山的热闹离不开老爷爷、小动物们的辛勤劳动,而大自然的美离不开什么呢?

   2、通过学文你懂得了什么?

和小伙伴交流交流。

  (五)作业。

     你想让大山更热闹吗?

用你的画笔画下你心中热闹的大山。

 

《笋娃娃》教学设计

                  ——青堆子小学  丁雪楠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

 2.学会写“泥”、“呢”2个生字。

 3.初步把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难点:

 识记12个生字是本节课的重点,指导学生把“泥”、“呢”两个生字写正确、美观是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趣揭题。

 1.出示竹林图,谈话导入。

 2.引出课题,读题,指导“笋”(sǔn)的读音。

二、创设情景,识记生字。

 1.初步感知课文,出示生字词。

(1)老师配乐范读,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几个笋娃娃?

(2)课件演示竹林中发生的变化,随机出示生字词:

ní泥土ne呢 草cóng丛 大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