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六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3294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3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六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六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六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六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六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六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六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六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六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六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六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六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六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六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六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六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六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六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六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六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六单元教案.docx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六单元教案.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六单元教案.docx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章)教学设计(试用)

授课时间:

年月日至月日

单元(章)

第六单元

总课时数

7

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标

要求

教材

分析

本单元教学加法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是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新授课,课堂上应先对已有知识进行复习。

新知的教学可以采用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然后师生讨论得出结果,在用简便方法计算混合运算时,要引导学生仔细审题,有些混合运算本身按照运算顺序做就已经是最简便的了,有些简便运算是需要运用交换律和结合律同时进行的,而计算的过程中一般是不将交换律这一步写出来的,有些混合运算不只能按照运算顺序做,没有简便可言。

学情

分析

运算律的作用在小学阶段的作用有二,其一是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其二是运用运算律进行乘法和加法的验算,在之前的计算过程中其实学生已经自觉和不自觉地运用了加法结合律进行计算。

规律的发现是依靠学生观察自己列出的加法算式,依靠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讨论得到,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概括。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过程

方法

情感

态度

价值

 

1.在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学习活动中主动认识运算律,

学生在体验中主动应用运算律。

 

2.经历探索加法和乘法运算律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会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合理灵活地使用各种运算定律,体验运算律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第105页(总页)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课时教学目标(三维)

1.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加法验算。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获得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3.养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与

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能主动发现规律,概括运算律

教学难点:

概括运算律

教学方法与

手段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课件

使用教材的

构想

学生之前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已有过一些感受,教学时,通过对已经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初步理解不同算式间的相等关系,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一些具有同一类特征的算式,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发现规律,概括出运算律。

淡化对加法交换律的理解,着重理解加法结合律。

第106页(总页)

课时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

一、激情促思、教学加法交换律。

出示例题图

师:

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提问:

要求跳绳的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1)比较两算式提问:

要求跳绳的人数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两式中相同的是什么?

不同的是什么?

 

(2)教师板书:

28+17=17+28,指出算式用等号连接。

 

(3)针对练习,在○里填上合适

的符号。

 

38+12○12+38240+23○23+240

450+56○56+45023+67○67+23

(4)观察提问:

有什么发现?

能用字母或其它方式表示出这种发现吗?

 

说明:

这就是加法交换律,这个规律可以用字母或符号表示。

(板书)

练习:

128+569,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学生回答。

根据提问学生说算式,28+17=45(人)17+28=45(人)

生答:

两加数位置交换和没变。

 

学生口答,并比一比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并再举一些这样的例子。

 

学生讨论,汇报,概括出: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验算的根据是什么?

第107页(总页)

课时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

二、进一步探究新知,教学加法结合律。

1.出示问题:

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板书)

解法:

(28+17)+23

解法二:

28+(17+23)

2.比较:

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填一填,在○里填合适的符号。

(30+40)+60○30+(40+60)

(25+45)+10○25+(45+10)

比较:

(1)这两组算式有什么异同之处?

(2)让学生试着归纳、概括从中发现的规律。

(3)说明这就是加法结合律(板书)

4.提问:

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如何用这三个字母表示这个规律呢?

打开书56-57页自学本节课内容。

三、评价总结。

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哪些知识?

你们的收获是什么?

还有哪些疑问?

出示课堂作业:

58页第三题

 

学生讨论,汇报。

 

生答:

计算结果相同,运算顺序不同,但和不变。

学生正确填写。

 

同桌同学相互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学生试着写写,说说。

 

生读读、记记。

第108页(总页)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试用)

项目

检测内容

检测的目标点与用时预设;反馈、矫正方法预设与达标效果补充

当堂

 

达标

 

检测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96+35=35+□204+57=□+204

2.下面的等式符合加法交换律吗?

为什么?

46+59=46+59()90+10=5+95()

3.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

(45+25)+13○45+(25+13)

(36+18)+22○36+(18+22)

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5+36)+64=45+(□+□)

第109页(总页)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板书设计

28+17=17+2826+55=55+26175+600=600+175

a+b=b+a__加法交换律

(28+17)+27=28+(17+23)(478+512)+18=478+(512+18)

(a+b)+c=a+(b+c)__加法结合律

☆补充设计☆

 

 

作业设计

1.想想做做:

第1题

2.填上合适的数:

96+35=35+()204+96=()+204

(45+36)+164=45+()+()

教学后记

优点:

1、在教授新课的过程中,我通过提问、设疑,让学生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四个环节,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得出结论。

2、多层次的巩固练习,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

不足:

1加法结合律学习在教学中所占比率应加大,学生在学习中还有疑虑,没有学透。

2、整堂课在时间安排上有些前松后紧,在加法交换律上时间过长,练习的时间相应较短,显得后面在练习中有些仓促。

第110页(总页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课时教学目标(三维)

1.经历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简便。

2.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3.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与

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能灵活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简便计算的算理。

教学方法与

手段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交流讨论法

教学手段:

小黑板

使用教材的

构想

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信息独立计算,并呈现不同算法,然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简便算法,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明确可以应用加法运算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最后再通过交流“试一试”的两道题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应用运算律简便计算的方法。

适量做一些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练习。

第111页(总页)

课时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

一、导入新课

谈话: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条运算律,还记得是什么吗?

各是什么意思?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运用加法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插图和问题,请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并指名回答。

(2)比一比哪种算法简便,这样算简便在哪里?

提问:

题中三个数相加,为什么要先算54+46?

改变题目的运算顺序先算54+46可以吗?

这里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强调:

在书写过程中把两个书相加时要加小括号。

(3)小结:

刚才的同学按顺序计算比较麻烦,应用加法结合律,先算能凑成整百的数,再算一个数加整百的数,使计算简便。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

69+75+25

78+(47+22)

让学生用简便方法算一算。

(2)小结:

从刚才的学习可以知道,如果加法里两个数正好凑成整百(整十)的数,一般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先算能凑成整百(整十)的数,再和其他的数相加,使计算简便。

3.要求学生完成第59页想想做做第一题

 

学生完成后口答老师的问题。

 

学生口答

 

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特别是第

(2)题。

说说每一步用的是什么运算定律。

第112页(总页)

课时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

4.要求学生独立练习:

178+201267+104

三、练习提高

1.填空

(1)(36+85)+115=36+(85+115)这运用了()律。

(2)、203+188=(200+3)+188=(200+188)+3=391,这应用了()律。

2、.要求学生完成书60页想想做做第6题。

 

3.要求学生完成4、5两题。

要求学生口头叙述简便方法,并说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2+83+58267+204

1003+98384+59+31+116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要求学生完成书60页想想做做第2、3题。

 

学生独立填写,口答。

 

引导看懂表格填写,体会和、差变化。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如何算得快?

学生个别口答,不计算,只说方法。

第113页(总页)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试用)

项目

检测内容

检测的目标点与用时预设;反馈、矫正方法预设与达标效果补充

当堂

 

达标

 

检测

1.用简便方法计算

283+137+16385+(115+74)

458+47+4218+(125+82)

2.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175+201354+202402+352

503+345258+301904+361

3.苹果园第一天卖出苹果362斤,第二天卖出246斤,第三天又卖出154斤,一共卖出多少斤?

第114页(总页)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板书设计

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9+46+54

=29+(46+54)——应用加法结合律

=29+100

=129

☆补充设计☆

 

 

作业设计

1.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8+23+9146+78+

83+117+1913+97+100

+89+76+11165+(178+35)

2.动脑计算

1+2+3+4+5+95+96+97+98+99

教学后记

优点:

1、多层次的巩固练习,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

2、习题设计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本节课在习题设计中,一共设计了四个环节:

①基本练习(填空)②变式练习(判断)③巩固练习(计算)④发展提高等。

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不足:

1、个别同学加强课后辅导。

2、不会灵活应用。

第115页(总页)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以及相关的简便计算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3

课时教学目标(三维)

1.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得到提高。

2.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养成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初步形成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与

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结合律。

教学方法与

手段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使用教材的

构想

有了学习前面三个运算律的经验,在学习乘法结合律时可以给学生更大的探索空间。

先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发现其相同与不同点,并列出相应的等式;发现其中的规律,在小组里交流。

进而抽象成字母表达式,理解乘法结合律。

在做“试一试”中的题目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组织交流。

重点讨论先算哪两个数想乘,为什么要先把这两个数想乘。

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

课时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

一、复习旧知

谈话:

同学们,你们学习了哪些加法的运算律?

你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乘法的一些规律性知识,这就是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板书课题)

二、猜测验证,探索规律。

三、大胆猜测。

1.谈话:

我们学了加法的运算律,猜猜乘法有哪些运算规律?

(1)学习乘法交换律。

出示挂图学生观察,说说从图中能知道什么信息。

怎样求出总人数?

板书:

3×55×3

比较:

两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指出:

两式可用等式连接(板书)

3×5=5×3

(2)启发学生照样子再说出几组这样的等式(教师板书)。

6×5=5×69×8=8×9

5×9=9×512×3=3×12

引导学生概括归纳出:

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说明:

这条规律就是乘法交换律。

(板书课题)

提问:

你会用字母表示吗?

板书:

a×b=b×a

2.教学乘法结合律

(1)出示例二,学生读题后独立列综合算式,集体交流。

 

学生口答,猜测。

 

学生口答

 

学生指出:

相同点是乘数相同,积相同;不同点是乘数换了位置。

学生口答等式,并概括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学生口答字母式子

第117页(总页)

课时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

提问:

(23×5)×6=690(人)

23×(5×6)=690(人)

每种解法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这两种解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什么不同的地方?

请同学们试着将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

(板书)

(23×5)×6=23×(5×6)

(2)你能再写几组这样的等式吗?

(3)如果用字母a、b、c表示三个因数,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结

(4)引导观察: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归纳概括: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他们的积不变。

说明:

这条规律就是乘法结合律。

(板书课题)

(合律吗?

板书:

(a×b)×c=a×(b×c)

提问:

这个等式表示什么意思?

三、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1.出示试一试的题目。

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吗?

23×15×25×37×2

2.说说这两题在简便计算时有什么共同特点?

四、组织练习,巩固提高

 

学生指出:

相同点是三个数相乘,这三个数相同,积也相同;不同点是等号左边先算23×5再乘6,等号右边先算5×6再乘23。

学生个别口答。

学生小组讨论,并概括规律。

 

学生在本子上写写。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述

第118页(总页)

课时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

1.要求学生做“想想做做”第一题。

2.要求学生做“想想做做”第二题。

说说每组中哪道算式比较简便,它们有什么特点?

3.要求学生做“想想做做”第三题。

问:

先乘的是哪两个数?

为什么?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什么是乘法交换律?

什么是乘法结合律?

要求学生作业、“想想做做”4、6两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计算方法,计算时用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共同点是都是先把相乘能得到整百整十的数相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说一说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学生独立完成并比较、口答。

 

第119页(总页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试用)

项目

检测内容

检测的目标点与用时预设;反馈、矫正方法预设与达标效果补充

当堂

 

达标

 

检测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25×25×456×25×8

 

48×60×508×6×15

 

345×2×519×63

 

63×19227×21

 

21×2276×59

 

59×6

 

第120页(总页)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板书设计

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a×b=a×b

(a×b)×c=a×(b×c)

☆补充设计☆

 

 

作业设计

想想做做:

第4、5题

教学后记

优点:

1、在课堂上我花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整个课堂气氛比较好,师生交流和谐融洽。

2、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力求突出知识的系统性,学生的亲历性,尽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揭示,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去获得。

不足:

1、在推导规律的过程中,导课比较快,应该在课前出几个口算题,如:

25×4、125×8、50×2等等。

2、在归纳乘法结合律的内容时,主观上是时间紧张,可课后想想,实际上是引导不到位,难以完整地总结出乘法结合律。

第121页(总页)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练习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以及相关的

简便计算

课型

练习课

第几课时

4

课时教学目标(三维)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学会运用这两种运算律熟练进行简便计算。

2.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增强了数学的应用意识。

  3.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并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与

难点

教学重点:

简便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结合律

教学方法与

手段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使用教材的

构想

利用教材习题对本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学生通过练习比较熟练地掌握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相关的简便计算。

针对上节课出现的问题,在复习这一环节,重点训练25×4=100、25×8=200、125×8=1000,35×2等这样常见的也是常用的简便计算的算式。

根据学生对运算律的掌握情况合理增、减相关练习。

课时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

一、复习概念

提问:

1.什么叫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怎样表示?

2.什么叫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怎样表示?

3.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在上节课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这部分内容。

(板书课题)

二、运算律的运用

1.提问:

我们学习的乘法交换律在我们的学习中有什么应用?

2.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指名板演。

3.提问:

我们学习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还可以为我们的学习带来哪些方便?

(1)请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3×15×2125×7×8

45×9×225×7×4

(2)指名说说每题用了什么运算律简算的,为什么要将这两个数相乘。

(3)小结:

几个数相乘,可以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先看哪两个数相乘可以得到整十数的积,就先算这两个数的积,使计算简便。

4.要求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

(1)出示:

25×2445×1236×1525×4×645×2×69×(4×15)

让学生分别算一算,并说一说每组中的哪一题比较简便。

 

学生举例口答。

学生举例口答。

 

学生口答(乘法验算时,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看乘积变不变。

学生口答(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

学生上黑板练习

 

学生个别口答。

第123页(总页)

课时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

(2)比较每组中的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当两数相乘,不能很快口算出结果时,我们可以将一个因数看成是另两个因数相乘的形式,这样原式就转化成了连乘的形式,再应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注意:

把一个数分成两个数的积后,一定要有两个数的积是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这样计算才简便。

(3)练习:

A、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5×8=35×(□×□)

16×15=16×(□×□)

125×32=125×(□×□)

45×12=45×(□×□)

18×25=18×(□×□)

25×24=□×(□×□)

B、用简便方法计算。

45×828×1525×12

三、巩固练习:

1.要求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0题。

(1)读题,并解答。

(2)提问:

在计算这样的实际问题时能不能也用到简便方法呢?

2.要求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填表

观察:

当a为100时,b的变化会给积带来怎样的变化。

 

四、拓展练习

学生板演,并说说每一题是怎样想的?

并比较每组两题之间有何联系。

 

学生独立填一填、算一算,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板演,并说说想法。

学生读题,并解答

 

学生思考后个别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并口答思考方法。

第124页(总页)

课时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

1.要求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25×37×825×21×4

2×78×5125×16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第125页(总页)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试用)

项目

检测内容

检测的目标点与用时预设;反馈、矫正方法预设与达标效果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