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3466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16 大小:11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6页
表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6页
表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6页
表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6页
表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6页
表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6页
表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6页
表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6页
表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6页
表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6页
表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6页
表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6页
表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6页
表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6页
表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6页
表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6页
表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6页
表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6页
表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6页
表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6页
亲,该文档总共2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表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docx

《表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docx(2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表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docx

表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表3.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系、所)硕士研究生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生命科学前沿

课程代码:

170.501

英文名称:

FrontierinLifeScienceResearch

课程类型:

√讲授课程□实践(实验、实习)课程□研讨课程□专题讲座□其它

考核方式:

课堂讨论+笔试

教学方式:

讲授与讨论

适用专业: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所有专业

适用层次:

硕士√博士□

开课学期:

总学时/讲授学时:

32/32

学分:

2

先修课程要求:

学完所有规定的学位课程

课程组教师姓名

职称

专业

年龄

学术专长

杨祥良

教授

生物制药

39

纳米药物研究

余龙江

教授

生物制药

41

生物制药

何光源

教授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49

植物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

杨广笑

教授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44

植物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

刘剑峰

教授

生物物理学

36

细胞生物物理学

丁久平

教授

生物物理学

62

细胞生物物理学

红凌

教授

遗传学

42

人类复杂疾病遗传学

刘木根

教授

遗传学

41

医学遗传学

闫云君

教授

微生物学

38

功能基因组

张晓昱

教授

微生物学

50

微生物生物学与生物技术

骆清铭

教授

生物医学光子学

41

生物医学光子学

曾绍群

教授

生物医学光子学

38

生物医学成像

周艳红

教授

生物信息学

41

生物信息技术

刘笔锋

教授

系统生物学

35

生物分析化学、系统组学

丁明跃

教授

生物医学工程

46

生物医学成像

张胜民

教授

生物材料学

44

纳米生物材料、组织工程

教学大纲:

(章节目录)

1.纳米医药研究进展(2课时)(杨祥良)

2.资源生物技术研究进展(2课时)(余龙江)

3.基因组学前沿(2课时)(何光源)

4.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2课时)(杨广笑)

5.G蛋白偶联受体在神经疾病中的机制(2课时)(刘剑峰)

6.膜蛋白和亚基之间相互作用进展(2课时)(丁久平)

7.人类复杂疾病遗传学研究进展(2课时)(王擎)

8.疾病与基因克隆研究进展(2课时)(刘木根)

9.生物技术最新进展概况(2课时)(闫云君)

10.生物质和异生物质的微生物降解的前沿研究(2课时)(张晓昱)

11.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进展(2课时)(骆清铭)

12.飞秒激光脑成像研究进展(2课时)(曾绍群)

13.生物信息学的研究进展(2课时)(周艳红)

14.系统生物学概论(2课时)(刘笔锋)

15.三维超声成像与应用(2课时)(丁明跃)

16.先进组织材料工程学进展(2课时)(张胜民)

教材:

自编课件

主要参考书:

由任课教师指定有关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科学相关最新国际期刊有关内容

该课程所属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系)专家小组意见,该课程是否适合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需要?

是否与其他课程重复,是否有稳定授课教师队伍。

该课程适合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需要,没有与其他课程重复,具有稳定授课教师队伍。

专家组长:

杨祥良

专家:

杨广笑、赵元弟、

2007年12月20日

表3.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系、所)硕士研究生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生命科学实验技术进展

课程代码:

170.502

英文名称:

Progressofexperimentaltechnologyinlifescience

课程类型:

□讲授课程□实践(实验、实习)课程□研讨课程□专题讲座□其它

考核方式:

书面考试+讨论+实践表现

教学方式:

适用专业: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所有专业

适用层次:

硕士√博士□

开课学期:

总学时/讲授学时:

16/

学分:

1

先修课程要求:

课程组教师姓名

职称

专业

年龄

学术专长

苏莉

教授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学

41

分子免疫学

鲁明波

副教授

生物医学工程

42

生物化工、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李鹏程

副教授

光电子

31

光电一体化

刘谦

副教授

生物医学工程

31

生物医学工程

教学大纲:

(章节目录)

1.生物医学工程实验技术进展(2学时)

1.1生物医学光子学实验技术进展

1.2生物传感技术简介

1.3医学成像实验技术简介

1.4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实验技术进展

2.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实践及讨论(2学时)

3.生物技术实验技术进展(2学时)

3.1酶功能的理性设计及工程

3.2化学修饰法

3.3基于分子生物学手段的技术

3.4酶的非理性设计

3.5酶的定向进化及策略

4.生物技术实验室实践及讨论(2学时)

5.生物科学实验技术进展(2学时)

5.1植物转基因技术最新进展

5.2现代免疫学技术最新进展

5.3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最新进展

5.4人类遗传疾病基因克隆技术最新进展

6.生物科学实验室实践及讨论(2学时)

7.系统生物学实验技术进展(2学时)

7.1基因组学平台

7.2蛋白质组学平台

7.3代谢组学平台

8.系统生物学实验室实践及讨论(2学时)

教材:

自编课件

主要参考书:

 

该课程所属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系)专家小组意见,该课程是否适合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需要?

是否与其他课程重复,是否有稳定授课教师队伍。

 

该课程适合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需要,没有与其他课程重复,具有稳定授课教师队伍。

 

专家组长:

杨祥良

专家:

杨广笑、赵元弟

2007年12月20日

表3.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系、所)硕士研究生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课程代码:

170.510

英文名称:

ProgressinGenomics

课程类型:

√讲授课程□实践(实验、实习)课程√研讨课程□专题讲座□其它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笔试成绩

教学方式:

讲授与讨论

适用专业:

植物学、生科院其他专业

适用层次:

硕士√博士□

开课学期:

总学时/讲授学时:

32/32

学分:

2

先修课程要求:

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

课程组教师姓名

职称

专业

年龄

学术专长

何光源

教授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49

植物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

杨广笑

教授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44

植物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

汪越胜

副教授

遗传学

42

植物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

陈明洁

副教授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39

植物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

教学大纲:

(章节目录)

1.基础篇

1.1基因与基因组(2学时)

1.2遗传作图(1学时)

1.3物理作图(1学时)

1.4比较基因组学(1学时)

1.5基因组测序和序列诠释(1学时)

1.6功能基因组学(1学时)

1.7基因组进化的分子基础(1学时)

2.进展篇

2.1植物代谢组学(1学时)

2.2.表观遗传学(1学时)

2.3药物基因组学(2学时)

2.4转录组学(2学时)

2.5蛋白质组学(2学时)

2.6海洋植物基因组学(2学时)

2.7动植物基因组特点比较(2学时)

2.8禾谷类作物基因组学(2学时)

2.9基因组学与网络资源(1学时)

2.10基因组学与生物技术(1学时)

3.方法篇

3.1染色体分选与基因定位(1学时)

3.2基因文库的构建(2学时)

3.3微阵列与基因芯片(2学时)

3.4生物信息学(2学时)

3.5基因组学在人类遗传疾病中的运用(1学时)

 

教材:

1.T.A.布朗.基因组.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2

2.杨金水.基因组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主要参考书:

植物基因组学有关国内外期刊

 

该课程所属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系)专家小组意见,该课程是否适合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需要?

是否与其他课程重复,是否有稳定授课教师队伍。

该课程适合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需要,没有与其他课程重复,且有稳定授课教师队伍。

专家组长:

杨祥良

专家:

杨广笑、赵元弟、何光源

2007年12月20日

表3.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系、所)硕士研究生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课程代码:

170.511

英文名称:

ProgressinProteomics

课程类型:

√讲授课程□实践(实验、实习)课程√研讨课程□专题讲座□其它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20%)+课堂讨论(20%)+笔试(60%)

教学方式:

讲授与讨论

适用专业:

植物学,生科院其他专业

适用层次:

硕士√博士□

开课学期:

总学时/讲授学时:

32/32

学分:

2

先修课程要求:

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

课程组教师姓名

职称

专业

年龄

学术专长

杨广笑

教授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44

植物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

陈明洁

副教授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38

植物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

教学大纲:

(章节目录)

1绪论(2学时)

1.1蛋白质组学概念的提出

1.2蛋白质组学与基因组学的联系与区别

1.3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1.4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概述(2学时)

2.1现状和发展趋势

2.2大规模蛋白质分离技术

2.3高通量蛋白质鉴定技术

3蛋白质提取的一般方法和亚细胞器蛋白质提取方法(2学时)

3.1概述

3.2细胞裂解的方法

3.3蛋白质的分步提取技术

3.4细胞膜的分离与膜蛋白的提取

3.5细胞核的分离与核蛋白的提取

3.6线粒体的分离与蛋白质的提取

3.7其他细胞器的分离与蛋白质的提取

4蛋白质的分离(2学时)

4.1一维等电聚焦电泳

4.2二维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4.3胶上蛋白的检测

4.4存在问题与研究发展趋势

5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图像分析与蛋白谱数据库的建立(2学时)

5.1蛋白电泳图像分析系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5.2图像分析

5.3实用软件简介

5.4二维电泳蛋白谱数据库

6蛋白质的鉴定技术(2学时)

6.1蛋白质测序仪与蛋白质的鉴定

6.2蛋白质序列分析仪和质谱仪优缺点比较

6.3结果分析与数据检索

6.4质谱仪与蛋白质的鉴定

6.5线性飞行时间质量检测器

6.6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

7肽质量指纹谱鉴定蛋白质技术(2学时)

7.1肽质量指纹谱鉴定蛋白质原理

7.2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PMF鉴定方法

7.3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PMF鉴定方法实例

8肽序列标签与蛋白质从头测序技术(2学时)

8.1串联质谱测定多肽序列原理

8.2串联质谱分析肽段序列原理

8.3肽序列标签鉴定技术

8.4PDS质谱数据库检索鉴定技术

8.5从头测序技术

9磷酸化蛋白质的鉴定(2学时)

9.1磷酸化蛋白质分析概述

9.2磷酸化蛋白质的检测

9.3蛋白质磷酸化位点的分析

9.4蛋白质磷酸化的定量分析

10糖基化蛋白质的鉴定(2学时)

10.1糖蛋白的结构特征

10.2生物质谱技术鉴定糖蛋白

10.3糖蛋白与蛋白质组学

11利用荧光染料进行定量的蛋白质组分析技术(2学时)

11.1二维电泳凝胶的荧光染色

11.2蛋白质样品的荧光标记与分离

11.3图像分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12运用质谱进行定量的蛋白质组分析技术(2学时)

12.1稳定同位素代谢标记技术

12.2同位素亲和标签技术

12.3定量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3蛋白质组研究中的生物信息学(2学时)

13.1生物信息学简介

13.2数据库的构建

13.3蛋白质组研究中常用的网站及数据库

14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2学时)

14.1酵母双杂交技术及其历史

14.2蛋白质间连锁图的建立

14.3酵母双杂交技术方法

14.4酵母双杂交技术的扩展及其应用

15蛋白质的免疫共沉淀和细胞共定位技术(2学时)

15.1概述

15.2免疫共沉淀技术进展及其应用

15.3荧光蛋白融合技术研究蛋白质的细胞共定位

15.4免疫荧光法研究蛋白蛋白之间的细胞共定位

16蛋白质芯片(2学时)

16.1蛋白质芯片的类型及其制备

16.2样品的制备及其检测

16.3蛋白质芯片及其应用

16.4白质芯片和DNA芯片的比较

16.5蛋白质芯片技术应用的新进展

 

教材:

1.钱小红,贺福初主编.蛋白质组学:

理论与方法.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3

 

主要参考书:

1.钱小红,贺福初等译.蛋白质组学:

从序列到功能.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2

2.蛋白质组学国内外有关外学术期刊

 

该课程所属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系)专家小组意见,该课程是否适合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需要?

是否与其他课程重复,是否有稳定授课教师队伍。

该课程适合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需要,没有与其他课程重复,且有稳定授课教师队伍。

专家组长:

杨祥良

专家:

杨广笑、赵元弟、何光源

2007年12月20日

 

表3.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系、所)硕士研究生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基因工程进展

课程代码:

170.513

英文名称:

ProgressinGeneEngineering

课程类型:

√讲授课程□实践(实验、实习)课程√研讨课程□专题讲座□其它

考核方式:

考查+专题讨论

教学方式:

讲授与讨论

适用专业:

植物学、生科院其他专业

适用层次:

硕士√博士□

开课学期:

总学时/讲授学时:

32/32

学分:

2

先修课程要求:

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

课程组教师姓名

职称

专业

年龄

学术专长

何光源

教授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49

植物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基因工程

杨广笑

教授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44

植物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基因工程

汪越胜

副教授

遗传学

42

植物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基因工程

陈明洁

副教授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39

植物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基因工程

教学大纲:

(章节目录)

1.基因与基因工程

1.1基因研究的发展史(2学时)

1.2基因工程的诞生与主要研究内容(2学时)

2.基因工程的基础理论

2.1染色体功能(1课时)

2.2染色体与植物遗传工程(1课时)

2.3染色体与植物进化、植物育种(1课时)

2.4染色体外遗传、体细胞遗传与分子遗传(1课时)

3.转基因技术的基本原理

3.1基因的鉴别与分离(1课时)

3.2目的基因与标记基因(1课时)

3.3转化载体的构建与转化体系的建立(1课时)

3.4基因转化的原理与外源基因的整合及功能分析(1课时)

4.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4.1基因工程食品(2课时)

4.2基因工程药物(2课时)

4.3基因工程园艺(2课时)

4.4转基因植物与基因工程规则(2课时)

4.5转基因技术与网络(1课时)

4.6组织培养(1课时)

5.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5.1启动子在遗传转化中的作用(2课时)

5.2标记基因的功能(2课时)

5.3基因沉默与超表达(1课时)

5.4目的基因片段的遗传操作(1课时)

5.5转基因食品与环境安全(1课时)

5.6基因结构与蛋白质结构(1课时)

5.7生物信息学与外遗传学(课时)

5.8纳米技术与基因工程(课时)

教材:

1.王关林,方宏筠主编.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8

主要参考书:

1.瞿礼嘉,顾红雅,胡苹,陈章良.现代生物技术导论.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吴乃虎.基因工程原理(第二版),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8

3.基因工程有关国内外期刊

该课程所属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系)专家小组意见,该课程是否适合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需要?

是否与其他课程重复,是否有稳定授课教师队伍。

 

该课程适合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需要,没有与其他课程重复,且有稳定授课教师队伍。

 

专家组长:

杨祥良

专家:

杨广笑、赵元弟、何光源

2007年12月20日

表3.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系、所)硕士研究生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高级微生物学

课程代码:

170.520

英文名称:

Advancedmicrobiology

课程类型:

√讲授课程□实践(实验、实习)课程√研讨课程□专题讲座□其它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考试

教学方式:

讲授与讨论

适用专业:

微生物学、生科院其他专业

适用层次:

硕士√博士□

开课学期:

总学时/讲授学时:

32/28

学分:

2

先修课程要求:

微生物学、生物化学

课程组教师姓名

职称

专业

年龄

学术专长

张晓昱

教授

微生物学

50

微生物生物学与生物技术

马富英

讲师

微生物学

36

微生物生物学与生物技术

杨洋

副教授

微生物学

33

微生物分子生物学

邬建国

工程师

发酵工程

30

发酵工程、代谢工程

教学大纲:

(章节目录)

1.绪论(2学时)

1.1微生物世界

1.2微生物学发展趋势

2.微生物细胞结构的物质基础及功能(2学时)

2.1微生物细胞结构的物质基础

2.2微生物细胞结构的功能基础

2.3原核微生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

2.4真核微生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

3.微生物生物多样性(6学时)

3.1微生物资源多样性

3.2微生物遗传多样性

3.3微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

3.4微生物代谢多样性

3.5极端环境微生物

4.微生物生长机制及代谢调控网络(4学时)

4.1营养与代谢概述

4.2微生物生长机制

4.3微生物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4.4微生物代谢网络及调控

5.微生物系统生物学(4学时)

5.1地球进化与微生物的起源

5.2原始微生物与代谢策略

5.3原始微生物与分子编码

5.4真核微生物与细胞器

5.5微生物系统发育

5.6微生物遗传变异与进化

5.7进化时钟*

5.8体外定向进化技术*

5.9微生物分类与分子鉴定

6.微生物资源获取与选育技术(2学时)

6.1微生物资源获取与定向筛选

6.2微生物菌株分子选育

7.环境微生物技术(2学时)

7.1环境微生物种群

7.2环境污染物微生物共降解机制

7.3环境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与转化技术

7.4环境污染体系的生物修复

8.能源微生物技术(2学时)

8.1能源微生物种类

8.2液态燃料微生物转化技术

8.3固态燃料微生物转化技术

8.4气态燃料微生物转化技术

8.5微生物代谢与燃料电池

9.工业微生物技术(2学时)

9.1工业微生物概述

9.2微生物炼制

10.药物微生物技术(2学时)

10.1药源微生物及微生物药物筛选

10.2中药微生物炮制

10.3生物活性物质的微生物转化技术

11.专题讨论微生物学热点追踪(4学时)

教材:

BrockBiologyofMicroorganisms10thMichaelT.Madiganetal.

 

主要参考书:

1.刘志恒.现代微生物学.北京:

科学出版社

2.沈萍.微生物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该课程所属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系)专家小组意见,该课程是否适合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需要?

是否与其他课程重复,是否有稳定授课教师队伍。

该课程适合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需要,没有与其他课程重复,且有稳定授课教师队伍。

专家组长:

杨祥良

专家:

杨广笑、赵元弟、张晓昱

 

2007年12月20日

表3.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系、所)硕士研究生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生物降解与转化

课程代码:

170.521

英文名称:

Biodegradation&Bioconversion

课程类型:

√讲授课程□实践(实验、实习)课程√研讨课程□专题讲座□其它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论文(考试)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适用专业:

微生物学、生科院其他专业

适用层次:

硕士√博士□

开课学期:

总学时/讲授学时:

32/26

学分:

2

先修课程要求:

微生物学、生物化学

课程组教师姓名

职称

专业

年龄

学术专长

张晓昱

教授

微生物学

50

微生物生物学与生物技术

杨洋

副教授

微生物学

33

微生物分子生物学

马富英

讲师

微生物学

36

微生物生物学与生物技术

邬建国

工程师

发酵工程

30

发酵工程、代谢工程

教学大纲:

(章节目录)

1绪论(2学时)

1.1生物降解、转化与相关学科关系

1.2生物降解、转化与地球物质化学循环

1.3生物降解与转化技术研究进展

1.4生物降解与转化工程研究进展

1.5生物降解,转化与环境治理

1.6生物降解、转化与循环经济

2生物降解与转化理论基础(6学时)

2.1生物降解与转化微生物分类学

2.2生物降解与转化的代谢酶学

2.3生物降解与转化微生态学

2.4生物降解与转化能量代谢与物质循环

2.5共代谢理论与生物降解与转化

2.6生物质大分子生物降解与转化

2.7异生物质生物降解与转化

3污染物的生物降解(6学时)

3.1主要污染物类型及结构特征

3.2污染物降解、转化微生物及筛选

3.3贫营养环境污染物的生物降解

3.4烃类及衍生物的生物降解

3.5芳香化合物及衍生物的生物降解

3.6污染物的共代谢降解

3.7污染体系的生物修复

4生物质降解与转化原理(4学时)

4.1生物质存在方式与结构特征

4.2生物质及其降解、转化微生物

4.3木质纤维素的白腐菌降解与转化过程及机理

4.4生物质降解与循环经济

5可再生生物质生物降解与转化技术(6学时)

5.1可再生生物质主要类型

5.2废弃生物质微生物降解与转化工程

5.3生物质能

5.4生物材料

5.5生物药品

5.6生物食品

5.7其它

6不可再生生物质生物降解与转化技术(2学时)

6.1燃煤生物脱硫与液化技术

6.2石油生物降解与采油

6.3不可再生生物质污染体系生物修复

7专题讨论:

生物降解与转化热点追踪(6学时)

教材:

无合适教材

主要参考书:

夏北成.环境污染物生物降解.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