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说明中新增加的考点配套练习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3523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说明中新增加的考点配套练习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说明中新增加的考点配套练习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说明中新增加的考点配套练习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说明中新增加的考点配套练习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说明中新增加的考点配套练习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说明中新增加的考点配套练习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说明中新增加的考点配套练习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说明中新增加的考点配套练习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说明中新增加的考点配套练习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说明中新增加的考点配套练习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说明中新增加的考点配套练习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说明中新增加的考点配套练习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说明中新增加的考点配套练习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说明中新增加的考点配套练习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说明中新增加的考点配套练习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说明中新增加的考点配套练习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说明中新增加的考点配套练习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说明中新增加的考点配套练习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说明中新增加的考点配套练习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说明中新增加的考点配套练习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说明中新增加的考点配套练习3.docx

《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说明中新增加的考点配套练习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说明中新增加的考点配套练习3.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说明中新增加的考点配套练习3.docx

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说明中新增加的考点配套练习3

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说明中新增加的考点配套练习3

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 新增考点配套习题

考点1.区域的含义。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相关习题: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

据此完成1~2题。

降雨量

(mm)

降雨

强度

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径流量

(L)

泥沙量

(kg)

径流量

(L)

泥沙量

(kg)

径流量

(L)

泥沙量

(kg)

径流量

(L)

泥沙量

(kg)

33

111

0.1

155

41.3

153

4.7

154

18

14

很强

29

0.5

327

39.4

71

0.8

212

25

19

28

0.3

113

1.2

51

0.4

52

0.6

1.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

A.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荒草地

C.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荒草地坡耕地D.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

2.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的开放地区和开放城市主要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布。

(2)A开放地区大量出口农产品,简述该地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3)从社会经济方面,简要分析甲、乙、丙三城市对外开放区位优势的主要差异。

答案:

(1)海岸 江河 铁路干线 边境

(2)热量丰富、降水充足,雨热同期;地势较为低平,土壤肥沃;河川径流丰富(水源充足);濒临海洋。

(3)(甲城市)哈尔滨:

陆上对外交通便捷,靠近能源基地,工业基础好。

(乙城市)广州:

海运便利,经济技术实力雄厚,思想观念开放,著名侨乡,毗邻港澳。

(丙城市)拉萨:

旅游资源独特,民族政策优惠,交通条件显著改善。

M公司为世界著名的电子企业,于1992年开始在我国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建生产厂。

目前天津已成为M公司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M公司的天津生产基地本着就近采购的原则,使在华供应商由1995年的130多家发展到2001年的700多家。

完成4~6题。

4.与北京相比,天津成为M公司向中国产业转移首选地的优势条件是(  )

A.海运方便B.市场潜力大C.研发力量强D.生产成本低

5.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中,M公司第Ⅱ类供应商选址天津的主要原因是(  )

A.接近原料地B.接近市场C.接近研发中心D.接近国际航空港

6.天津下列企业中,最有可能成为M公司第Ⅳ类供应商的是(  )

A.化工厂B.食品厂C.电子元件厂D.家具厂

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

下图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

完成7~9题。

 

7.图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8.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  )

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B.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9.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  )

A.第二产业向东南B.第二产业向东北

C.第一产业向东南D.第三产业向东南

读图3。

完成10~11题。

 

10.图示城市周围区域发展种植业的制约因素是

A.土壤肥力B.热量C.水D.光照

11.与同纬度我国东部地区相比,图示城市附近地区

①年太阳辐射总量高②多大风③水能丰富④森林分布广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考点2.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相关习题:

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开发,不仅是美国流域综合治理的典型,而且一直被许多国家奉为国土整治的样板。

据此回答1~3题。

1.18世纪下半叶,田纳西河流域自然环境保护完好的原因是(  )

A.人们以畜牧业活动为主  B.制定了保护环境的法律

C.人口较少D.人们环保意识强

2.墨累—达令河流域与田纳西河流域相比,灌溉易出现的问题是(  )

A.干旱地盐渍化B.径流减少

C.湿地生态环境变化D.需要修建水利工程

3.田纳西河流域优先发展的工业是(  )

A.钢铁工业B.煤炭工业

C.宇航工业D.高耗能化学工业

4.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间。

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材料,回答

(1)~(5)题。

材料1:

见下图。

 

材料2:

见下图。

 

材料3:

见下图。

 

(1)长江上游流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有        、        、        等。

(2)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________;在地形坡度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________。

(3)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影响有________(多选题,填选项字母)。

A.植物种类增加       B.土壤肥力降低

C.涵养水源能力下降D.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

E.增加降水量,引发滑坡、泥石流

(4)分析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5)提出该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

答案:

(1)水资源 水力资源 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森林资源)(任答3项)

(2)旱地 增大

(3)BCD

(4)①降水(强度);②地形坡度;③土质条件;④植被状况。

(5)①(封山育林)保护植被;②退耕还林还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③建设水土保持工程;④实施生态移民;⑤调整产业结构。

读我国某河流域略图,完成5~6题。

 

 

5.图中甲河为(  )

A.汉江B.闽江C.西江D.渭河

6.甲河干流的南、北支流比较,南岸支流(  )

A.流程长,较稀疏B.流经地区坡度较大

C.水质清,无结冰期D.流经地区多是红壤

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政府已投入75.79亿元人民币用于塔里木河近期综合治理,经过9年治理,塔里木河下游河道连续断流三十多年的状况已成为历史。

据此回答7~8题。

 

 

7.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能源十分丰富,这包括(  )

①太阳能 ②水能 ③石油 ④天然气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造成塔里木河下游多年断流的原因包括(  )

①该河为内流河,向下游水量逐渐减少 ②流域内的人口不断增长 

③工农业用水大增,使下游的水量逐渐减少 ④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读我国南方某流域等高线图,据图回答9~10题。

 

 

9.在河流综合治理中A地的主要作用为(  )

A.养殖B.改善气候C.分洪与蓄洪D.立体开发利用

10.为缓解甲河段洪水泛滥,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加强流域内植树造林B.在甲河上游修建水库

C.下游退耕还湖D.修建和加固河堤

11.(36分)图8中甲省为我国重要中药材基地之一,根据图8和表3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该省的主要气特征。

(16分)并指出在此气侯条件下中药材资源的突出特征。

(2分)

(2)简述A地发展中药材加工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10分)

(3)根据表3,提出促进该省中药材生产的措施。

表32007年甲省和全国的几项社会经济指标

地区

适龄人口中,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人口比例(%)

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

中药材播种面积(万公顷)

加工而成的中成药产量(万吨)

甲省

10.92

24.98

 

1.37

全国

19.97

26.43

 

112.89

答案:

(1)主要气候特征:

①纬度位置较低;地跨热带、亚热带,热量丰富(年均温较高);②地处我国西南部;夏季风影响大,江水丰沛,干湿季分明,雨热同期;③东部高原地形;光照充足,气温年较差小;④西部地势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分异明显,气候类型多样。

中药材资源的突出特征:

种类繁多。

(2)①原材料丰富;②土地、劳动力成本低;③民族传统方药(药方、偏方)丰富(只要历史悠久,医药经验丰富);④靠近国际、国内市场;⑤优惠的政策。

(3)①发展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②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③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中药材播种面积④大力发展中药材加工业,扩大对中药材的需求。

12.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图3示意),其成因是

 

A.侵蚀—搬运作用B.搬运—堆积作用

C.风化—侵蚀作用D.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考点3.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相关习题:

电力生产受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

读2000年我国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地区发电量所占比例统计表,完成1~2题。

1.表中⑤地区为(  )

A.华北地区B.东北地区C.华东地区D.西南地区

2.我国核电集中在③④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核能资源丰富B.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

C.核能能量密集,地区适应性强D.能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3.图1是1月某时地面天气图(单位:

百帕)。

读图回答问题。

 

(1)图2阴影区域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2)图3为能源基地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的工业部门。

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请说明理由。

 

(3)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比较,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

简要回答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

答案:

(1)煤炭、天然气能源资源丰富;质量好,开采条件好;地形开阔平坦,靠近水源;交通便利,临近消费区。

(2)E:

电力工业;F:

建材工业。

理由:

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3)主要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主要人为因素:

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乱挖滥采矿产资源。

某地有大型黄铜矿和煤矿,计划在该地建①冶炼厂、②火电厂、③硫酸厂、④水泥厂,下图是其生产联系图。

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工厂正确的是(  )

A.Ⅰ——①B.Ⅱ——②C.Ⅲ——③D.Ⅳ——④

5.图中所示的工业生产过程中,最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B.酸雨C.沙尘暴D.土地荒漠化

6.下列工业区的发展经验可供该地区借鉴的是(  )

A.美国“硅谷”B.沪宁杭工业基地C.鲁尔区D.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7.读甲、乙两工业基地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工业基地发展的共同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工业基地发展的不同区位因素是:

甲工业基地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工业基地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工业基地当前发展中遇到一些困难,你认为今后应采取哪些方面的措施才能实现重新振兴?

答案:

(1)①煤炭资源丰富;②便捷的交通运输;③市场广阔;④工业基础好,技术力量强

(2)发达的内河航运 石油、铁矿石等资源,海运便利

(3)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②进一步完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③发展科技、教育,培养和引进人才;④消除污染,美化环境;⑤增加资金投入,促进设备更新(答对其中三条即可)。

图l是2004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图。

回答8~9题。

8.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可再生能源为主B.清洁能源的比重大

C.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D.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9.制约①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A.水能资源蕴藏量小B.水能资源分布分散

C.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D.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 

考点4.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相关习题:

1.M江是珠江水系三大河流之一,流域面积90%在广东省境内。

流域内拥有较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

根据下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4)题。

材料1:

见图1。

 

材料2:

见下表。

M江流域(广东省境内)基本情况

材料3:

见图2。

 

(1)该流域气候类型是    ,河川径流的补给以   为主。

(2)M江水资源的主要功能包括   ,其流域开发的核心问题是   的合理开发利用。

(3)2000年该流域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差异特点是              。

根据上表和图2可以推测:

进入21世纪,该流域的城镇化进程总体进入    阶段(填正确项字母)。

A.起始   B.加速   C.成熟

(4)分析该流域城镇的地理分布特点和成因。

答案:

(1)亚热带季风气候 降水(雨) 

(2)供水、发电、航运、灌溉、旅游、养殖、防咸 水资源(或水能资源) (3)南部高,北部低 B (4)地理分布特点:

①沿河流与交通线分布;②南部和中部多,北部少。

 成因:

①水、陆交通便利,供水方便;②中、南部地势低平,有利于城镇建设;③中、南部经济发展水平较北部高,较有利于城镇发展。

下图为某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变化情况。

读图回答2~3题。

2.该国(  )

A.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    B.城市化速度快

C.属发达国家D.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3.③→⑤阶段,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为(  )

A.劳动密集型产业B.资源密集型产业

C.能源密集型产业D.现代服务业

4.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但也产生了各种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和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面临困境,许多外资企业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

试从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的角度分析原因。

(2)据图分析,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在工业结构和城市职能方面,存在哪些抑制区域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为此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案:

(1)珠江三角洲地区区位条件的变化:

政策优势明显下降;市场萎缩;环境污染严重;南岭的阻隔,使其腹地范围小。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位优势:

浦东新区的开发,吸引了大量投资;有产业基础、科技与人才优势;经济腹地广阔;水陆交通发达。

(2)问题:

结构趋同,功能不清,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

措施:

各城市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发展石化、钢铁、造船等原材料加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构建以香港、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回答5~6题。

 

 

5.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B.该国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

C.该国属发展中国家D.阶段Ⅲ,该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三产业

6.阶段Ⅲ,该国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产业部门有(  )

①劳动密集型产业 ②资源密集型产业 ③技术密集型产业④第三产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读珠江三角洲产业的升级示意图,回答7~9题。

 

 

7.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是(  )

A.外来投资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C.乡镇企业发展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

8.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轻纺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丰富的廉价劳动力B.先进的技术水平

C.接近棉花产地D.接近能源基地

9.以下不属于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产业升级的原因是(  )

A.全国对外改革开放范围的扩大B.新能源矿产基地的开发

C.劳动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D.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

10.我国云南某地的大理石雕像.天长口久变得“面目残破”。

这主要是因为

A.酸雨淋蚀加剧B.紫外线辐射强烈

C.沙尘暴频繁肆虐D.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考点5.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相关习题:

1.图8示意制鞋业在两个地区的转移。

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描述制鞋业在M、N两地区之间的转移情况。

(2分)

(2)分别简述制鞋业转移对M地区和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8分)

答案:

 

2.2009年3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计划细则》,提出了未来3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有八大目标和八大任务。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汽车工业和食品工业的成本与规模的关系示意图 

材料二美国某汽车企业在中国的分布图

(1)材料一图中,最有可能表示汽车工业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汽车企业有100多家,但总产量不及某跨国公司一家的年产量,结合材料一指出我国汽车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该采取的措施。

(3)美国某汽车企业在我国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其选址时主要考虑了哪些有利的区位条件?

(4)下表为甲汽车制造厂所在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与汽车工业之间的关系。

该表示关系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汽车消费量猛增,可有会带来哪些问题?

答案:

(1)A汽车生产成本高于食品生产成本

(2)存在问题:

企业数量多,但规模较小,规模效益小,生产成本高。

措施:

进行兼并,并扩大生产规模;加强协作。

(3)特点:

沿长江均衡布局。

区位条件:

①长江流域经济发达,资金雄厚;②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大;③劳动力数量丰富、素质较高;④原有工业基础好、技术力量雄厚;⑤水陆交通便利;⑥中心城市,具有辐射作用。

(4)该地区支柱产业是汽车工业;汽车工业就业人口多

(5)加剧城市交通的压力;加大了对环境的污染,加剧石油资源的供需矛盾;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修建占地多。

3.右图是“微笑曲线”(SmilingCurve),是台湾宏基集团董事长施振荣先生最早提出的,它起初被用于说明电脑行业不同环节与所实现的附加价值之间的关系,后来被广泛应用

于其他领域。

读图并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新产品的研发和营销环节附加值高   

B.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附加值最高

C.重视品牌营销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D.产业链应尽力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

右图表示某产业部门从20世纪60年代至

90年代的布局变化。

(图中箭头表示该产业转移方向)  

4.有关①、②、③、④地区的各国今后产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所在国家重点发展资金密集型产业

B.②所在国侧重发展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C.③所在国成为①②所在国研制产品的加工装配地

D.④所在国可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产业结构

5.下列不属于影响国际产业转移主要因素的是

A.劳动力因素B.内部交易成本C.市场D.国际间友好援助

读世界汽车产业四次大转移示意图,读图回答6~8题。

6.第一次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美国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C.美国出现逆城市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D.国土地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7.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产量稳居世界第一。

其主要条件是

A.原材料和燃料资源丰富B.分布集中,工业投入少

C.水能丰富,动力投入多D.重视科学技术的投入

8.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许多著名汽车生产公司纷纷落户中国建立生产线,中国汽车产量迅速上升,其主要原因是

A.我国地形和气候条件适宜B.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高

C.发达的经济和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D.科技发展迅速,潜在市场广大

右图是某跨国企业产品在A、B、C、D四国的产量与消费量比值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9~

11题。

9.该企业生产的产品最可能是:

()

A.电子B.时装C.冶金D.制鞋

10.下列关于该企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企业在D国设厂的主要原因是该国技术力量雄厚

B.该企业在A国始终保持对该产品的出口

C.该企业给予B.D两国工人相同的工资

D.该企业的产品在C国经历了“进口—出口—进口”的过程

11.最适宜成为该企业开设新的生产工厂的国家是:

()

A.利比亚B.沙特阿拉伯C.意大利D.马来西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