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之后书后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3868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之后书后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之后书后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之后书后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之后书后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之后书后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之后书后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之后书后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之后书后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之后书后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之后书后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之后书后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之后书后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之后书后答案.docx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之后书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之后书后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之后书后答案.docx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之后书后答案

5、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历史小话剧,课文是根据历史故事将相和第三部分而改编的。

剧本共分为两幕;第一幕侧重写的人物是蔺相如,第二部分侧重写的人物是廉颇。

剧本开头先写明时间、地点和人物。

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情况;剧中的内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剧本通过人物对话,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受其侮辱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罚的故事,揭示了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肷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爽直磊落的可贵精神。

“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背着荆条去请罪,现表示愿受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2、与之相关的成语故事: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3、蔺相如:

深明大义宽容大度廉颇:

光明磊落知错就改

6、最后的姿势

1、废墟:

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坍塌:

(山坡、建筑物等)倒下来。

震撼:

对人的心灵影响大。

诠释:

说明,解释。

生死攸关:

关系到生和死。

指生死存亡的关键。

攸,所。

2、“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在灾难来临时,谭老师张开双臂,以自己的血肉之躯誓死护卫学生,他这种奋不顾身保护学生的姿势将被定格为永恒。

谭老师永恒的姿势,留下了永恒的记忆,永恒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

3、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

4、课题中的“姿势”是地震灾难来袭千钧一发之时,谭老师张开双臂护住四个学生的姿势。

“最后”意味着这个姿势将永远地定格在人们的记忆中。

文章以“最后的姿势”为题,饱含着对谭老师这种舍己救人的壮举的赞颂和敬佩之情。

7.船长

1、《船长》是一篇短篇小说。

这篇小说讲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后即将沉没时,镇定自若地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坚守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2、课文作者是维克多·雨果,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的世界》、《笑面人》、《九三年》。

3、课后第4题句子的含义:

(1)人们被哈尔威船长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和先人后己、舍己救人的品德所感动,没有一个人再违反他的命令,全部听从他的指挥,有秩序地开展自救。

这句话蕴含着对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崇高品格的讴歌与赞美。

(2)这句话是对哈尔威船长一生品德的赞颂,面对死亡的威胁,哈尔威船长作出了以身殉职的选择,他忠于职守、舍己救人,又一次表现他的高尚品格。

4、做人之道:

忠于职守、舍己救人、诚实守信、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尊敬长辈、宽容大度等等。

8、爱之链

1、《爱之链》这篇课文是一首爱的赞歌,作者是美国作家杰尼·巴尼特罗依·李。

课文叙写了乔依帮助老妇人修车不计报酬,老妇人帮助女店主,女店主关爱丈夫乔依的故事,生动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爱的链条,赞扬了人间的友爱互助,告诉人们:

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援助的手。

2、课文为何用“爱之链”作题目:

课文中写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女店主,乔依帮助了别人,就是帮助了自己,只要你付出了关爱,也必定会得到别人的关爱。

每个人的爱都在传递着延续,这就是一根爱的链条,这就是爱之链。

3、乔依:

助人为乐、无私奉献。

练习2

1、《我不期望回报》作者汪国真,他的诗集和小说集,多次获得全国图书“金钥匙”奖。

诗中表达的深刻哲理:

尽量多地不求索取地为社会,为他人做一些事情,努力使自己的心灵变得充实、美丽。

2、学了课文《爱之链》,使我们想起了汪国真写的《我不期望回报》这首诗中的一句话:

人,不一定能使人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

也使我们想到了一句歌词: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3、采访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较高层次的互动活动。

采访的注意点:

(1)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要明确需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要明确解决什么问题。

(2)确定好采访的对象,列好采访提纲。

(3)提问要有礼貌,语言要得体。

(4)记录重要的内容。

9、小草和大树

1、《小草和大树》课文讲述了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坚持学习,尝试写作。

当她满怀希望得到大诗人指点时,却遭到了巨大的打击。

但她没有失去信心,而是从羞惭与痛苦中昂起头来,与两个妹妹一起发奋努力,改变方向,继续写作,三姐妹终于脱颖而出,成为震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作家,这个故事折射出夏洛蒂·勃朗特和两个妹妹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与不懈努力的坚强意志,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她们在保守观念与陈腐偏见盛行的年代,敢于破旧势力的勇气与胆识。

2、夏洛蒂·勃朗特《简爱》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安恩·勃朗特《艾格尼斯·格雷》

3、课文为何以“小草和大树”为题:

夏洛蒂为理想而奋斗的顽强意志和不屈的抗争精神使自己脱颖而出,成为震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作家,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让我们感受并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才可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4、课后第3题句子的含义:

(1)作者将夏洛蒂·勃朗特比作“仙人掌花”,意在突出她不屈的精神和在恶劣环境中茁壮成长的顽强的生命力。

(2)从作者比喻中可体会出夏洛蒂·勃朗特姐妹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坚韧不屈的意志。

5、课后第4题。

从勃朗特三姐妹身上受到的启发有:

要敢于和保守观念、偏见作抗争;要不畏生活的艰难,环境的恶劣,发奋努力;要具备顽强的意志,不怕挫折,才能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6、节衣缩食:

节,节省;缩,减少。

指省吃省穿,形容节约。

嗷嗷待哺:

嗷嗷,哀鸣声;待,等待;哺,喂。

指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

要强好胜:

好,喜欢。

事事不甘落后,愿意为了成功付出努力,喜欢胜利、成功。

大名鼎鼎:

鼎鼎,盛大的样子。

形容名气很大。

脱颖而出:

颖,尖子。

锥尖透过布袋显露出来。

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露出来。

寥寥无几:

寥寥,形容数量少。

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惴惴不安:

惴,忧愁,恐惧。

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孜孜不倦:

孜孜,勤勉,不懈怠。

指工作、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10、轮椅上的霍金

1、《轮椅上的霍金》课文讲的是被称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在自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对常人难人想象的艰难,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的未知世界,勇敢顽强地挑战命运,为科学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故事,赞扬了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抒发了由衷的敬仰之情。

2、霍金: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被称为“宇宙之王”,科学著作《时间简史》

3、像他这样身残志坚的人还有:

贝多芬、爱迪尔、张海迪、海伦·凯勒、桑兰

4、说说霍金的非凡之处,即课后第4题。

从以下方面来组织语言回答:

(1)在受到病魔的残酷折磨下,依然顽强地地行科学探索。

(2)取得的成就。

(3)忘我工作的事例。

(4)回答记者提问的事例。

5、年轻的女记者认为命运让霍金失去的太多,可霍金却觉得自己依然拥有很多:

手指还能活动;大脑还能思维;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亲人和朋友,有一颗感恩的心……从霍金的回答中,我们感受到了:

面对残酷的命运,霍金没有抱怨,而逝为了自己所能拥有的一切而感到高兴。

霍金正视命运,乐观向上,真不愧是令人折服的强者。

1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讲述了《鲁滨逊漂流记》是“我”家一本三代相传的书,在阅读中,“我”懂得了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成为一个成功者,成为一个英雄。

故事告诉我们《鲁滨逊漂流记》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一本告诉我们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不畏惧的书。

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概括起来,他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三方面:

荒凉与孤独、食物缺乏、住宿困难。

2、《鲁滨逊漂流记》作者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

在书中的一句名言:

“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凶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陪。

”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是:

一个具有大无罪冒险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

(课后习题2)

3、课文作者杨红樱,儿童文学作家,作品有校园系列小说《女生日记》、《男生日记》、《五三班的坏小子》、《漂亮老师与坏小子》。

4、《鲁滨逊漂流记》告诉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

练习3

1、前人说: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当我们的草稿写好后修改的好方法是放开声音去读你的草稿。

正如老舍先生说:

我写作中有一个窍门,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给别人听(听不听由他),看念得顺不顺?

准不准?

别扭不?

逻辑性强不?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

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

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看。

2、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

我国小学生的生命财产、合法权益随时都国家法律的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就是专门为保护我们少年儿童而制定的法律。

3、《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启示我们:

成才不光需要自己的努力,更离不开亲人朋友的关心,因此,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12.姥姥的剪纸

1.《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

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间动情有趣的故事,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2.课文为何以“姥姥的剪纸”为题目。

姥姥不识字,只能用剪纸来表达她对我的期待,对我的牵挂。

剪纸是我和姥姥之情感情联结的桥梁。

3.姥姥是个心灵手巧、勤劳善良、技巧高超的人。

她剪纸技艺高超、作品很受欢迎的原因有:

剪纸逼真;姥姥心地善良,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4.课后第4题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姥姥剪得多,剪得时间长,长年累月的练习使姥姥技艺娴熟。

常言道: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我们在生活中也是这样,只要肯花时间,肯花功夫,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5.

刁难:

故意使人为难。

  

挑剔:

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摘。

耍赖:

使用无赖手段。

课文中指“我”的淘气与顽皮。

调皮蛋:

是对调皮孩子的昵称。

6.背诵12、13两个自然段。

13.牛郎织女

1.《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牵牛星属于天鹰座,在银河的两岸,当牛郎隔河

相望,有一颗特别亮的大星星,即就是织女星,织女星属于天琴座。

《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

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

它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被誉为我国四大民间故事。

2.民间故事:

指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而成的一种文学形式,这些故事大多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3.《牛郎织女》中的两位主人翁深受人们的同情,大家希望他们有个美好的未来,正如苏轼的一首词中写道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人物素描:

牛郎——心地善良、勤劳能干、重情义,向往美好生活。

织女——心地善良,心灵手巧,善解人意,勇敢、向往美好的生活。

老牛——知恩图报,善解人意,勤劳。

王母娘娘——心狠手辣,残暴专制,无情无义。

14.安塞腰鼓

1.《安塞腰鼓》是我国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为我们描述

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台艺术,通过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

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课文按“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的顺序呈现出“静—闹—静”的表演过程。

2.“好一个安塞腰鼓!

”中的“好”体现在:

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好在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好在变幻的舞姿。

3.“一声渺远的鸡啼”表现了对明天充满了希望。

4.背诵课文6-7、12-16自然段。

5.课后习题3:

(1)“茂腾腾”写出了沸腾着生命的热烈,写出了后生们的健

壮、朴实与活力。

(2)“燥热”、“飞溅”道出了安塞腰鼓热烈奔放的特点。

(3)“震撼”、“烧灼”、“威逼”动感十足,将安塞腰鼓的活跃与激烈表达了出来,给人与感官与心灵上的震撼,展现了强烈的生命力。

6.课后习题4:

“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4次,着力强调,充

分感叹,从强烈与视觉感受,到声音的震撼,到舞蹈的动作,再到心灵的搏击,层层深入,写出了安塞腰鼓的独特激情。

练习4

1.课外俗语:

(1)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2)当家方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3)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说一方话。

(4)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当自己被别人误会时,态度要冷静、诚恳,要心平气和地把事情的原委

向对方说清楚。

解释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向谁解释,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

(2)解释什么,这是说话的主体部分,要针对误会说明原委;(3)怎样解释,也就是解释要注意方式方法,寻找适当时机。

3.背诵俗语及成语(练习四)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1、《青海高原——株柳》这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与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的敬畏和赞颂之情。

2、本文作者陈忠实,现任陕西省作协主席,作品有《信任》、《渭北高原,关

于一个人的记忆》、《百鹿原》。

3、积累有关“柳”的诗句。

咏柳

【唐】贺知章

【唐】郑谷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4、由这株柳你由想到哪些人物:

霍金、桑兰、张海迪、夏洛蒂……

5、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6、背诵边塞诗:

《凉州词》、《从军行》、《夜上受降城闻笛》等。

《凉州词》

《凉州词》

王之涣

王翰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7、课后习题三:

(1)“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句中“神奇”是因为:

这株柳树挺立在高原之上,并形成了一方壮丽的风景,它生命力及其顽强,不仅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而且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望而生畏”是因为柳树不抱怨、不畏怯,坚持抗争,顽强生存使作者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2)“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这句话不仅仅写的柳树,也在写人,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公平,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能创造奇迹。

8、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却又用了许多笔墨写到家乡灞河边的柳,目的是以家乡灞河边的柳柳来衬托、对比青海高原的这株,更加突出了青海高原这株柳让人望而生畏的生命力。

16、《草原》

1、《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2、老舍: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品有话剧《龙须沟》、《茶馆》,小说《猫城记》、《离婚》、《四世同堂》。

3、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何:

哪里;“忍”是忍心;天涯碧草:

指大草原;话:

倾诉;斜阳:

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

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就这样分别?

夕阳西下,大家站在蒙古包外,面对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依依不舍地话别。

4、“嗯,刚吃过。

(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

”这句中的“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留在口腔中的余味。

“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支,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句中的“回味”指对经历或接触过的事情重体味。

5、蒙古族习俗:

蒙古族以肉食、奶食为主,传统吃法有“手扒肉”、“烤全羊”。

每年七八月间,草原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摔跤”是“那大慕”的主要内容。

6、背诵1、2两个自然段。

17、《麋鹿》

1、《麝鹿》是一篇记叙文,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麝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2、麝鹿为何又称作“四不像”。

3、最大的麝鹿保护区: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县。

4、珍贵的国家保护动物:

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丹顶鹤、中华鲟、白鳍豚等。

5、麋鹿是鹿的一种,它的外形很奇特:

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作“四不像”。

我国古代小说《封神榜》中把它当作姜子牙的坐骑。

麋鹿是一种草食性性哺乳动物。

它站着的时候,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它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蹄子宽大,可以在沼泽中行动敏捷,毛色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为棕灰色。

6、课后习题2

(1)“……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中的“放养”侧重于自然生态环境下的自由生长。

“只有……乌邦寺动物园里饲养的18头麋鹿生长良好……”中的“饲养”是讲麋鹿在英国的一个私人庄园里接受人工喂养。

(2)“数十头麋鹿被陆续盗往欧洲”中的“陆续”在文中指麋鹿不断地被人盗往欧洲。

“流落在国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继死去”在的“相继”指“麋鹿一个跟着一个死去”。

7、悄无声息:

没有一点声音、动静。

销声匿迹:

形容隐藏或不公开出现。

课文中指麋鹿极少,几乎绝迹。

漂泊不定:

比喻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

颠沛游离:

生活困苦,流落他乡。

练习5

《练习5》背诵风速歌及《秋》。

18、《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

1、《给家乡孩子的信》是一封书信,作家巴金爷爷在信中表达了对家乡孩子

真诚的关怀,亲切的勉励,抒发了自己要让生命开花的美好情感,给人以人生启迪。

2、书信格式包括五个部分:

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3、巴金原名李尧棠,又名李芾甘,四川成都人,“五四”以来著名作家,曾作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风》、《雷》、《电》;《寒夜》、《萌芽》、《随想录》。

4、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像巴金这样著名的作家还有:

郭沫若、茅盾、朱自清、闻一多、冰心、老舍、艾青。

5、课文习题2。

(1)“终于”不能省掉,强调了巴金爷爷在提笔写字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坚持着给家乡孩子们回信,体现了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理解和关爱。

(2)“终于”强调了巴金爷爷对生命意义的感悟是经过种种努力,“思索”、“追求”之后得来的。

19、《钱学森》

1、《钱学森》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刻不忘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的研制及发射所作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

2、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交响乐之父——海顿

炸药之父——诺贝尔

活字印刷术之父——毕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产

世界光纤之父——高锟

飞机之父——莱克兄弟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两弹元勋——邓稼先

几何之父——欧几里德

3、背诵钱学森的话及所表达的感情。

(1)他说:

“我是中国人。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说明了钱学森时刻想念自己的祖国,一心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表达了钱学森的一片爱国之情。

(2)“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

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表达了钱学森对祖国的眷恋与热爱之情。

4、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课文第1自然段应放在放在第6自然段的后面,把它放在文章开头是一种倒叙的方法,这样写是为了引起读者兴趣,设置悬念,增强表达的效果。

20、《詹天佑》

1、《詹天佑》课文记叙了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不怕帝国主义者要挟嘲笑,克服工程中的千难万险,提前完成修筑任务的事迹,表现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京张铁路从北京到张家口,全长200公里,是联系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

3、课文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事迹,修筑京张铁路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作者依次写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事,赞扬了詹天佑的杰出杰出和爱国精神。

4、居庸关:

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

  

八达岭:

中部凿井法。

青龙桥路段:

设计“人”字形线路,

要求会画示意图。

5、“……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中的“争夺”是指争相夺取。

在句子中是说各个帝国主义国家都想夺取铁路的修筑权。

“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

”这句中的“争持”指争论得相持不下。

在句子中是说各帝国主义国家都想控制我们的北部,竞相强词夺理,让事情僵持下来。

6、课后习题4。

21、《鞋匠的儿子》

1、《鞋匠的儿子》课文以生动的事例叙述了两度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林肯,虽然出身贫寒,但面对态度傲慢、自恃上流社会的所谓“优越的人”的嘲讽,凭自己的智慧与宽容,捍卫了尊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爱戴。

2、林肯:

美国伟大的民主主义政治家,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1865年4月15日遇刺身亡,由于林肯在美国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人们称赞他为“新时代国家统治者的楷模”。

3、一个鞋匠的儿子能成为国家总统,靠的是他超人的智慧、杰出的才华、宽容大度和谦逊的人格魅力。

4、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有三个“永远”,其中第一个“永远”体现了林肯宽宏大度的胸襟;第二个“永远”表达了林肯为自己是鞋匠的儿子而自豪;第三个“永远”表达了他对父亲的尊敬、爱戴和感激。

5、课后第三题。

参议人员对林肯的态度由“尴尬——羞辱——大笑——静默——赞叹”,宽容是一种力量,因为林肯的谦逊、朴实、不卑不亢、宽容、正义赢得了大家的感动和掌声,所以态度有这么大的变化。

6、“一个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不希望这个房子塌下去”,“我所希望的是它结束分裂,它应该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这句话中“裂开的房子”就是指当时美国正处于南北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

“完整的整体”指一个统一的国家。

这句话表达了林肯希望国家结束分裂,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的愿望。

7、有关“宽容”的名言。

(1)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

——屠格涅夫

(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3)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地处罚更加强烈——苏霍姆林斯基

练习6

1、倒顺词

有些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把它颠倒过来念,意思仍然不变。

如:

讲演——演讲、觉察——察觉、依偎——偎依、喜欢——欢喜、

缓和——和缓、累积——积累、互相——相互、代替——替代、

问询——询问、并吞——吞并、煎熬——熬煎、整齐——齐整、

奋发——发奋、质朴——朴质、寂静——静寂等等。

有的内容相关联的字颠倒后,意思仍然相近或相关。

如:

积累——累积、夜半——半夜、胆大——大胆、质变——变质等等。

还有一种更有趣的现象,就是有些东西的名称,如果把它倒过来说,正好表明了这种东西的用途。

如:

羊圈——圈羊、铺盖——盖铺、铁锤——锤铁、

门锁——锁门、锅盖——盖锅、瓶塞——塞瓶

牙刷——刷牙、床罩——罩床、手套——套手、

口罩——罩口、鞋垫——垫鞋、水车——车水、

风扇——扇风、鱼网——网鱼等等。

2、《大风歌》是西汉刘邦所作,表现了他重新统一国家的雄心壮志。

22、古诗两首

1、《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是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

教育小儿子子聿。

这首诗深信导阐述了知与行之间的关系。

这首诗告诉人们:

做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