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岗位培训教程节选标准预防.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24058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岗位培训教程节选标准预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岗位培训教程节选标准预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岗位培训教程节选标准预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岗位培训教程节选标准预防.doc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岗位培训教程节选标准预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岗位培训教程节选标准预防.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岗位培训教程节选标准预防.doc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岗位培训教程》节选:

标准预防

一、标准预防概念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1985年提出普遍预防、1987年提出身体物质隔离后,于20世纪90年代早期又对隔离系统进行了修订,提出了"标准预防"的概念,并于1996年1月由医院感染控制咨询委员会正式颁布实施。

标准预防是指接触所有患者(不论患者是否诊断为感染性疾病)及其污染的器械(不论是否确认器械是被感染疾病患者所使用),都应使用防护用品,建立"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因子的屏障"。

从而更加有效控制感染源、切断感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最大限度地降低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患者与患者之间可能造成的疾病传播,实现双向的保护。

标准预防理念是指"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

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主要措施包括:

①手卫生,接触污染物品后立即洗手;②使用个人防护用品,避免接触患者的体液和非完整的皮肤;③呼吸道卫生,避免喷溅,防止经空气飞沫传播污染;④正确处理医疗废物;⑤保持环境清洁及时处理污染物。

二、标准预防实施原则

2009年卫生部颁布3项有关CSSD行业标准,明确这一概念和技术在CSSD感染预防的应用原则和措施。

1.CSSD的所有"污染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都应视为具有感染性"。

改变了将污染器械、器具、物品分类为"感染"和"非感染"的做法。

2.工作人员接触回收污染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严格执行标准预防,符合WS/T310.2一2009《医院CSSD第二部分:

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明确规定人员防护着装要求。

3.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执行特殊处理程序。

对以上三种情况,应根据WS/T310.2—2009《医院CSSD第二部分:

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中4.1条款规定进行处理,采取严格的处理流程。

三、标准预防措施

1.手卫生CSSD工作人员应重点做好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1)手卫生的基本原则:

根据WS/T313—20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6.1、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原则和6.2条款中规定,正确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当工作人员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其污染的物品后应洗手和手消毒。

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洗手设施应符合要求,包括采用非手触式的水龙头开关,配备合适的清洁剂和干手物品。

(2)手卫生指征:

工作人员应保持手部的清洁,在以下操作中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污染区穿脱隔离衣前后;摘脱手套后;污染操作后接触清洁物品前,如设备、门把手、电话、电脑等环境设施;离开污染操作区;各项清洁操作前;进入清洁区前;环境卫生整理后;接触无菌物品前;发送和回收物品中。

(3)手卫生方法:

CSSD人员洗手与卫生手消毒仅限于手和手腕以下部位。

其方法步骤应遵循WS/T313—20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附录A的规定,即在流动水下打湿双手,再取清洁剂,然后双手相互揉搓,之后在流动水下冲洗干净,干燥双手,取护肤剂护肤。

手消毒方法应将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挤于掌心,应按照洗手揉搓步骤,认真揉搓双手15S,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

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

通过正确的洗手和卫生手消毒处理,手消毒效果监测细菌数应≤10cfu/cm2。

(4)注意事项:

洗手宜选择的洗手液,非接触式洗手液容器。

如采取重复使用的洗手液容器,则每次添加前应进行清洁、消毒与干燥。

应配备干手物品,如采用擦拭手巾应一次一用一消毒;配备洗手流程及说明图。

洗手设施应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去污区、缓冲区(间)、检查区、包装区与灭菌区等,备有洗手池、清洁剂、速干手消毒剂、擦手物品、清洁手套等。

2.工作服及隔离衣

(1)基本原则:

为了'保护和维持工作环境,有效地做到污洁分明,避免交叉污染。

各区工作服不交叉使用,并定期更换。

隔离衣是指进入去污区用于保护工作人员避免受到血液、体液和其他感染性物质污染的用品。

隔离衣应为后开口,为长袖能够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并具有防水性能。

如没有防水性能,必须穿戴有防水性能的围裙、防水袖套或长袖的手套。

重复使用的防护隔离衣和防水围裙每班用后清洗和消毒,如出现穿孔渗漏应随时更换。

(2)穿脱防护隔离衣的指征:

进入去污区工作前,应在缓冲间或缓冲区内穿隔离衣。

离开去污区时,洗手后进入缓冲间或缓冲区脱隔离衣,然后再洗手离开。

工作时,衣服出现渗水或破损应及时更换。

(3)穿脱隔离衣的方法应符合WS/T311—2009《医院隔离技术规范》附录D的规定。

(4)注意事项:

进人去污区应穿隔离衣。

回收工作人员应穿专用的普通工作服,不得进人包装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域。

进入包装区的工作人员应在缓冲间更衣,着本工作区域内的专用工作服,保持工作服清洁,重点是维持包装区的工作环境清洁度,避免器械再次污染。

3.工作帽

(1)基本原则:

工作帽为圆帽,佩戴时应遮住全部头发。

去污区使用工作帽目的是防止污染头发,而包装区使用工作帽的目的是防止包装过程中头发掉人器械包内。

(2)使用指征:

进人去污区、包装区的缓冲间,工作人员必须戴工作圆帽,每天下班或被污染时应进行更换,并清洗、干燥。

(3)注意事项:

可使用棉布和一次性材料制作的工作帽,CSSD工作人员在各项操作中都应佩戴和使用,避免头屑毛发污染物品和环境;棉布工作帽每天应更换、清洗,如被血液、体液污染应立即更换与清洗消毒。

^

4.护目镜(防护面罩)

(1)基本原则:

护目镜(防护面罩)是防止操作中血液、体液等具有感染性物质喷溅到操作人员的眼部和面部的用品。

(2)使用指征:

在污染区进行手工清洗或倾倒污染液体等宜产生液体喷溅的操作时,均应佩戴和使用。

(3)注意事项:

重复使用的护目镜(防护面罩)应专人专用,每天清洗和消毒。

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摘方法按照WS/T311—2009《医院隔离技术规范》附录B的原则。

5.口罩口罩能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

污染区工作的人员宜选用外科口罩,有效避免污染喷溅。

进人去污区操作时应戴口罩,佩戴口罩前必须洗手,口罩需紧贴面部,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

被污染及时更换。

口罩的正确方法及注意事项应符合WS/T311—2009《医院隔离技术规范》附录八中的规定。

外科口罩有颜色的一面朝外,鼻夹应固定在鼻梁上。

6.手套

(1)基本原则:

手套是防止病原体通过手传播疾病和污染环境用品,是避免操作人员直接接触感染性因子的主要方法。

(2)使用指征:

污染区工作人员接触污染操作时,必须戴手套。

由于处理器械和物品容易造成手套破损,一般需佩戴两层医用清洁手套(橡胶材质〉。

清洗操作中宜使用材质较厚,耐磨性能好、袖口较长的工作手套(橡胶材质的手套照片)。

戴脱手套的方法遵循WS/T311—2009《医院隔离技术规范》附录C中的原则。

(3)注意事项:

清洁区灭菌人员,在卸载灭菌物品时,接触过热的灭菌设备和蒸汽管路、阀门应使用防烫的棉手套。

一次性手套必须一次性使用。

重复使用的橡胶工作手套,每天用后应清洗、消毒和干燥。

7.工作鞋

(1)基本原则:

工作鞋应具有一定的防水性,鞋底具有防滑性、易清洁。

工作鞋能够完全的保护脚面、不露脚趾的鞋,防止被锐器扎到脚部和脚趾。

(2)使用指征:

进人污染区工作人员应穿专区使用的工作鞋,离开污染区时应在污染区缓冲间或区更鞋。

(3)注意事项:

污染区专用鞋和清洁区工作鞋应标明放置位置,不应混乱放置。

工作人员进出时必须更鞋,避免人员流动时通过工作鞋扩散污染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