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4310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docx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docx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

第一节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

1.1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

1、工程规模大、工期紧、工程质量要求高

本工程建筑面积达11964m2,不仅工程量大,施工工期仅90日历天,工期紧迫。

在此情况下,施工顺序安排显得非常重要,因而施工组织管理要求高。

2、如何分区组织同时流水亦是本工程的重点之一

3、工期短,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基础桩、±0.00层结构施工,大面积混凝土施工也是本工程的重点难点。

4、由于本内外墙采用新型材料灰砂砖砌块砌筑,如何防止墙体开裂是本工程的另一个关键难点。

1.2工程项目重点、难点的解决办法:

1、针对本工程规模大、工期紧、工程质量要求高的难点,我司把重点放在施工策划和过程控制,用过程精品保证工程精品,通过一次成优,避免返工和重复施工,达到既保工程进度,又保工程质量的目的。

2、针对各个区段同时施工,施工管理、质量控制难的特点,我司通过科学的部署,即将本工程划分为2个施工区,并建立响应的施工区管理机构,即对工程施工集中管理、又分区分层控制,确保职责明确、管理到位,为工程创优提供有力的保证;

3、针对工期短,工作量大的特点。

我司从桩机设备、模板、现场搅拌砼的供应还是人力的分配上必须配足。

第二节.测量放线、垂直度控制与沉降观测

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工程测量放线、垂直度控制与沉降观测在施工过程中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在项目部专门配备一个测量小组负责整个工程的测量控制工作。

采用坐标、全站仪测量法,测速快、准确和操作简便;能在超远距离内和不同标高位置直接进行施测,不用在施测过程中移动仪器,从而可加快速度,缩短施测工期。

1.施工测量控制网布置

(1)平面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测量轴线的布置既要方便轴线布置,又要满足现场各部位放大样的需要,还要确保定位轴线能够与以后各道工序不矛盾,能够通视;

(2)平面测量控制网的布置方案与测设方法

①首先对业主提供的基准控制点分布图和有关数据,用全站仪进行两侧回测角测距,联测数据的精度满足测量规范的要求后即将其作为本工程布设平面控制网的基准点和起始数据。

②主要控制轴线点的设置:

根据已知基准点与设计轴线的关系,采用坐标放样的方法用全站仪放样,放出4条基准轴线,组成基本方格控制网,在4条控制轴线的内外延长线上放样出8个主要的外控点,并据此在首层地坪预埋钢板桩定点。

在首层地板施工完后,根据这些控制点放样出全部轴线点,用墨线弹出全部轴线网方格。

③轴线控制点的设置:

在首层地板施工完后,根据工程需要在轴线相交点处增设新的加密内控点,从而组成平面控制网。

④楼层临时控制点的测设方法:

楼层施工时,现场条件复杂,视线经常被挡,因此仅在几个投测的控制点上架设仪器难以满足现场测量的需要,必须根据现场的情况选定合适的位置,既能看到已知的控制点又适合施工放样。

首先需测定临时控制点的坐标,然后通过这些临时站点来放样框架柱。

临时控制点的坐标可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测定:

a.采用全站仪的后方交会专项功能,通过对两个已知点的观测,得出仪器点的坐标;

b.采用全站仪的测量距离专项功能,在测临时站点到两已知观测点的距离时加测一个角度,即测站点放在待定点上,在测距离的同时观测该点到两个已知控制点的夹角,这样也可以得出仪器点的坐标。

2.高程传递

根据城市规划部门或甲方指定的水准点,用水准仪准确引测到施工场地便于监控的位置上,用于监控的水准点位置,应牢固稳定,不下沉变形。

高程的引测应进行往返一个测回,其闭合误差不得大于Ⅱ等的n1/2值(n为引测站数),闭合误差值在允许值范围内,可按水平距离比例相应修正。

3.标高测量控制

为控制基础标高,在基础开挖过程中在基坑(槽)四周水平打下长木桩,在木桩侧面钉下球帽铁钉,编好号码,并用油漆在桩边写清楚,用吊钢尺的方法,用水准仪根据引测至现场的水准点基点,测出球帽铁钉帽顶高程,对应编号作好记录,最后,将水准仪安置在基坑(槽)内,校测各铁钉顶高程,附和或环线闭合差在5mm内认为合格。

施工测量基础标高时,应后视两处作校核。

4.垂直度测量控制

结构的垂直度偏差直接影响到结构的质量,必须严格加以控制,确保层间竖向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mm,建筑全高(H)竖向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H/10000,且不应大于±5mm。

垂直度测量控制方法以激光垂直测量仪及经纬仪测量控制为主,以线锤吊线测量为辅。

当建筑施工到±0.00后,随着结构的增高,要将首层轴线逐层向上投测,作为各层放线和结构竖向控制的依据。

施工中对竖向偏差要求较高,轴线竖向投测的精度和方法必须与其适应,保证工程质量。

5.沉降观测

本工程的沉降观测工作由有专业测量资质的单位进行,我司积极配合观测点埋设等工作,也自行进行沉降观测工作。

对基础的沉降观测的测量,按规定在坑壁做六个观测点,定期对其进行观测。

第三节锤击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管桩施工

基础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桩配置3台打桩机。

对多桩台,应避免自外向内或从周边向中心进行,应由中央向两边或从中心向外施压;应避免沿单一方向进行,以免地基向一边挤压,造成压入深度不一,地基挤密程度不均。

管桩接桩采用焊接。

1质量要求

混凝土预制桩应严格按《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要求控制。

采用工厂生产的成品桩时,桩进场后应进行外观及尺寸检查。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下表的要求,并应注意:

(1)打桩时预制桩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

(2)施工前必须打试验桩,数量不小于2根,确定贯人度。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质量检验标准

项目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主控

项目

1

桩体质量检验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2

桩位偏差

按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用钢尺量

3

承载力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一般项目

1

成品桩外形

表面平整,颜色均匀,掉角深度<10㎜,蜂窝面积小于总面积0.5%

直观

2

成品桩裂缝

深度<20㎜,宽度<0.25㎜,横向裂缝不超过边长的一半。

裂缝测定仪,该项在地下水有侵蚀地区及锤击数超过500击的长桩不适用

3

成品桩尺寸:

横截面边长

桩顶对角线差

桩尖中心线

桩身弯曲矢高

桩顶平整度

±5

<10

<10

<1/1000l

<2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l为桩长

用水平尺量

4

电焊接桩:

焊缝质量

电焊结束后停歇时间

上下节平面偏差

节点弯曲矢高

按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见规范要求

秒表测定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l为两节桩长

Min

mm

>1.0

<10

<1/1000l

5

硫磺胶泥接桩:

胶泥浇注时间

浇注后停歇时间

Min

min

<2

>7

秒表测定

秒表测定

6

桩顶标高

mm

±50

水准仪

7

停锤标准

设计要求

现场实测或查沉桩记录

2施工策划

(1)材料及主要机具

①预制钢筋混凝土桩:

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并有出厂合格证。

②焊条(接桩用):

型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③钢板(接桩用):

材质、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宜用低碳钢。

④主要机具有:

柴油打桩机、电焊机、桩帽、运桩小车、索具、钢丝绳、钢垫板或槽钢等。

(2)作业条件

①桩机的轴线和标高均已测定完毕,并经过检查办了预检手续。

桩基的轴线和高程的控制桩,应设置在不受打桩影响的地点,并应妥善加以保护。

②处理完高空和地下的障碍物。

如影响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使用或安全时,应会同有关单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

③根据轴线放出桩位线,用木撅或钢筋头钉好桩位,并用白灰作标志,以便于施打。

④场地应碾压平整,排水畅通,保证桩机的移动和稳定垂直。

⑤选择和确定打桩机进出路线和打桩顺序,制定施工方案,作好技术交底。

(3)控制要点

①根据地基土质情况及现场条件确定打桩顺序。

②桩身断裂。

由于桩身弯曲过大、强度不足及地下有障碍物等原因造成,或桩在堆放、起吊、运输过程中产生断裂,没有发现而致,应及时检查。

③顶破裂。

由于桩顶强度不够及钢筋网片不足、主筋锯桩顶面太小或桩顶不平、施工机具选择不当等原因造成。

应加强施工准备时的检查。

④桩身倾斜。

由于场地不平、打桩机底盘不水平或稳桩不垂直、桩尖在地下遇见硬物等原因造成。

应严格按操作工艺执行。

⑤接桩处拉脱开裂。

连接处表面不干净、连接铁件不平、焊接质量不符合要求、接桩上下中心线不在同一条线上等原因所造成。

应保证接桩的质量。

3过程控制

(1)工艺流程

就位桩机→起吊预制桩→稳桩→打桩→接桩→送桩→中间检查验收→移桩机

至下一个桩位。

(2)施工工艺

①场地准备、就位桩机:

对场地平整并进行压实,使其承载力不低于100Kpa,以保证桩机的移动和稳定、垂直。

桩机定位根据工程轴线放桩位,经复核无误后,用短木枋或短钢筋打定位桩,并用白灰做出标致。

打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保证垂直稳定,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

②起吊预制桩,先拴好吊桩用的钢丝绳和索具,然后应用索具捆住桩上端吊环附近处,一般不宜超过30㎝,再起动机器起吊预制桩,使桩尖垂直对准桩位中心,缓缓放下插入土中,位置要准确;再在桩顶扣好桩帽或桩箍,即可除去索具。

③稳桩:

桩尖插入桩位后,先用较小的落距冷锤1-2次,桩入土一定深度,再使桩垂直稳定,10m以内短桩可目测或用线坠双向校正,10m以上或打接桩必须用线坠或经纬仪双向校正,不得用目测;本工程预应力管桩属于后者。

桩插入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

桩在打入前,应在桩的侧面或桩架上设置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观测、记录。

④打桩:

用落锤或单动锤打桩时,锤的最大落距不宜超过1.0m;用柴油锤打桩时,应使锤跳动正常。

a.打桩宜重锤低击,锤重的选择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的类型、结构、密集程度及施工条件来选用。

b.打桩顺序根据基础的设计标高,先深后浅;依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

由于桩的密集程度不同,可自中间向两个方向对称进行或向四周进行;也可由一侧向单一方向进行。

本工程打桩顺序见桩机行走路线图。

⑤接桩:

a.在桩长不够的情况下,采用焊接接桩,其预制桩表面上的预埋件应清洁,上下节之间的间隙应用铁片垫实焊牢;焊接时,应采取措施,减少焊缝变形;焊缝应连续焊满。

b.接桩时,一般在距地面1m左右时进行。

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10mm,节点折曲矢高不得大于1‰桩长。

c.接桩处入土前,应对外露铁件,再次补刷防腐漆。

⑥送桩:

设计要求送桩时,则送桩的中心线应与桩身吻合一致,才能进行送桩。

若桩顶不平,可用麻袋或厚纸垫平。

送桩留下的桩孔应立即回填密实。

(3)检验标准

控制钢筋混凝土桩的设计质量控制,通常是以贯人度和设计标高两个指标来检验,打桩贯入度的检验,一般是以桩最后10击的平均贯人度应该小于或等于通过荷载试验确定的控制数值。

第四节.桩承台、地梁施工

(1)施工顺序:

各区段施工程序如下:

场地平整、轴线复核、测量放线

承台、基础梁土方开挖

承台、基础梁地模垫层浇筑

承台、基础梁定位放线

安装桩芯钢筋笼、浇筑桩芯混凝土

安装承台、基础梁砖模板、绑扎钢筋、防雷、水电施工

柱定位放线,绑扎柱钢筋

浇筑承台、基础梁混凝土

拆除承台、基础梁模板、混凝土养护

(2)土方开挖、垫层及模板施工

承台土方采用反铲挖土机进行机械开挖,人工修整。

开挖宽度为承台垫层每边增加300mm,开挖深度按图纸设计要求。

地梁梁土方采用人工开挖,开挖宽度为地梁每边增加300mm,开挖深度按图纸设计要求。

开挖后的土方堆放在基础边,待承台、地梁混凝土完成后,再将部分土方回填至基础槽内。

土方开挖时标高测量控制采用水准仪把相应的标高引测到轴线桩上,并做好标高标记。

土方开挖时均应及时抄平放线引测标高到开挖工作面。

夜间施工时,施工现场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

本工程地质条件一般,为防止挖土机增加基坑侧壁土压力对土层的挤压造成管桩位移或者挖斗挖土时碰损管桩,基础土方采用人工开挖土方。

开挖土方时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放坡。

根据本工程的地质情况,承台基坑的放坡系数采用1:

0.5,并且现场开挖基坑土方时应当时时根据土质的变化,及时调整放坡系数,防止塌方。

开挖后的土方堆放在基础边,待承台、地梁模板完成施工后再将该部分土方回填至坑槽内,剩余的土方作为工地内低洼地带的填土,除满足工地需要的土方外的余土外运(具体运距及数量按实签证)。

土方开挖时标高测量控制采用水准仪把相应的标高引到预制管桩之上,并做好标高标记。

土方开挖过程中要求及时对工作面进行标高控制。

每个施工段桩承台土方开挖达到规范要求后,要及时会同甲方、监理单位、设计院及有关单位进行基坑验槽,经验收合格后应立即浇筑垫层混凝土,以防原土受扰动。

在土方开挖施工阶段,要在承台基坑内一角位置设置一深坑(比完成面低300),以方便抽水机抽水,并安排人员进行及时抽水(作好抽水台班原始记录),避免积水过深,影响土方开挖及承台施工。

每个施工段的承台、地梁土方开挖完毕,验槽后,即进行承台、地梁垫层的施工。

垫层施工前需将基础底受水浸形成的软土或泥浆清理干净。

基槽超挖或槽内有暗滨、杂填土时,应将淤泥及杂填土清除干净,换以粗砂或级配砂石分层回填,分层夯实,夯实系数按设计要求。

(3)基础垫层施工

每个施工段的基础土方开挖完毕,验槽后,即进行基础垫层的施工。

垫层施工前需对基础底受水浸形成的软土或泥浆必须清理干净,对局部超挖,应用级配砂石填平填实。

浇捣承台垫层时,应在砖模范围内设置一低洼处集水,以方便抽水机集中抽水,并且浇捣承台垫层时承台垫层应有2‰的坡度走向集水处。

(4)桩承台、地梁支模施工

A、桩承台支模施工:

垫层施工完毕后,即进行承台的定位放线,为支模做好准备。

桩承台均用木板地模,分层回填夯实砖模外土方。

桩承台上面柱头全部采用木模,其要求同承台。

B、地梁模板的施工:

根据工程现场原地面标高及施工图纸和建设单位的要求,采用模板支模。

(5)桩承台、地梁、柱钢筋制作、安装、绑扎

A.钢筋统一在现场制作加工,钢筋加工成型后再运到施工区安装。

钢筋的绑扎接头、搭接长度、接驳位置等必须按设计图纸和现行施工规范要求施工。

承台上下层钢筋网间用凳仔筋Ф12,间距按@1000梅花形设置支撑,柱筋脚部用附加筋与承台(桩帽)钢筋焊接固定;地梁钢筋骨架要牢固,梁底、梁侧垫块要符合施工规范要求;柱、墙纵筋上部用水平筋(箍)二度固定好位置,并与梁筋点焊连接,以防偏移。

B.承台、地梁及底板钢筋绑扎

由于施工场地许可,本工程设置了钢筋加工场,成品钢筋全部在现场加工。

加工完毕,通过水平运输机械运送至绑扎地点。

1、各施工段钢筋绑扎顺序:

承台钢筋→墙柱插筋→地梁钢筋→底板钢筋。

2、钢筋网(筛底)的绑扎,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位每隔一根互相成梅花式扎牢,双向主筋的钢筋,必须将全部钢筋相互交叉扎牢,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铁扣要成八字绑扎(左右扣绑扎)。

3、底板梁、板钢筋的接驳位置、搭接长度按设计图纸及现行施工规范要求进行。

4、承台底板上下层钢筋网间用凳仔筋Ф16间距@1000梅花形设置支撑的附加筋与承台钢筋焊接固定。

5、按图纸要求预留楼梯及柱、墙等钢筋。

柱、墙纵筋上部用水平筋(箍)二度固定,并与底板筋点焊连接,以防偏移。

6、钢筋绑扎完成后,经隐蔽验收合格后才能浇筑混凝土。

(6)底板混凝土配合比确定

为了尽量避免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由于水泥水化热而产生的混凝土内部及表面裂缝,地梁、底板的混凝土配合比中采用相应措施:

1、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2、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粉煤灰(具体掺量试验室定),以减小水泥用量。

3、拌制混凝土的水采用自来水。

4、砂子选用中砂,含砂率以35~40%为宜,石子选用5~25mm碎石。

5、灰砂比应为1:

2~1:

2.5,水灰比不大于0.6。

6、坍落度控制在14~16cm之间,混凝土的初凝控制在不小于4h左右。

具体施工配合比由试验室确定。

(7)承台、底板混凝土浇筑

按照两个施工区的施工顺序,区段内的承台以及电梯基坑先行浇筑,然后再浇筑地梁混凝土至底板底位置,底板混凝土一次连续浇捣完成。

拟计划采用一台HBT60C型混凝土泵输送混凝土,平均35m3/h。

施工具体留置位置及混凝土浇筑路线详“施工留置与混凝土浇筑路线平面图”。

承台、地梁和底板的混凝土的浇筑,按顺序分层分段将混凝土倒入木模内。

沿浇筑的顺序方向采用斜向振捣法振捣,振动棒与水平倾角约60°左右,棒头朝前进方向,棒间距以500mm为宜,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10~20S,并以混凝土表面翻浆冒出气泡为宜,避免漏振和过振。

每个浇注带宽度确定为4m,自由流淌控制5m内,约3~4小时完成。

混凝土表面振捣完毕后随即按标高线进行抹平。

相邻浇注带施工时间隔保持在初凝之前,避免出现施工冷缝。

(8)泵送混凝土操作工艺

1、混凝土在泵送以前,应先开机用水湿润整个管道,而后灌入适量水泥砂浆,再正式泵送混凝土。

(到达楼面的砂浆要马上散开)

2、泵送开始时要注意观察混凝土泵的液压和各部位工作状态,一般在泵的出口处,最易发生堵塞现象。

如遇堵塞,应将泵机立即反转运行,使出口堵塞分离的混凝土能回流到料斗内,将它搅拌后再进行泵送。

经这样处理3~4次后仍不能见效时,应停泵拆管清理堵塞部位的混凝土,待清理完毕后,重新安装管道再进行泵送。

3、混凝土供应必须保证混凝土泵能连续作业,尽可能减少或避免泵送中途停歇。

4、若泵机出现故障一时难以排除,立即采用塔吊辅助输送,进行养缝,避免出现施工冷缝。

5、浇筑楼面混凝土时,应搭设操作平台或交通走桥,防止踩踏钢筋。

凡管道经过的位置要平整,管道应用支架或木垫枋等垫固,不得直接与模板、钢筋接触。

(9)防水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1、原材料必须进行检查,如有变化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

2、原材料称量全过程用电子称控制;

3、在拌制和浇筑地点测定混凝土坍落度,每班不应少于两次;

4、连续浇筑混凝土量为500m3以下时,应留两组抗渗试块,每增加250~500m3应增加两组。

如使用的原材料、配合比或施工方法有变化时,均应另行留置试块。

试块在现场制作,其中一组在标准情况下养护,另一组与现场相同情况下养护。

试块养护期不少于28天。

(10)混凝土养护

根据目前的天气情况,混凝土的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小时内进行淋水养护,保持其表面湿润,大承台用麻布覆盖其表面后,再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第五节.±0.00层结构施工

1±0.00层结构——模板工程

本工程模板主要以木夹板为主,支撑系统采用门架式钢管脚手架。

1.1质量要求

(1)依据《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2)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严密性,使混凝土达到清水效果。

(3)允许偏差项目见下表。

模板质量允许偏差项目表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1

轴线位移

3

尺量

2

底模上表面标高

±3

水准仪或拉线尺量

3

截面模内尺寸

基础

±5

尺量

柱、墙、梁

±3

4

层高垂直度

层高不大于5m

3

经纬仪或吊线尺量

大于5m

5

5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尺量

6

表面平整度

2

靠尺、塞尺

7

阴阳角

方正

2

方尺、塞尺

顺直

2

线尺

8

预埋铁件

中心线位移

2

拉线、尺量

9

预埋管、螺栓

中心线位移

2

拉线、尺量

螺栓外露长度

+5–0

10

预留孔洞

中心线位移

5

拉线、尺量

内孔洞尺寸

+5-0

11

门窗洞口

中心线位移

3

拉线、尺量

宽、高

±5

对角线

6

12

插筋

中心线位移

3

尺量

外露长度

+10-0

1.2、±0.00层模板工程

施工准备

①材料

模板:

采用1800mm×900mm×18mm(厚)胶合板。

木枋:

采用80mm×80mm木枋。

支撑系统:

可调式钢管、钢支顶、对拉螺栓、花篮螺栓、钢柱卡、对拉螺栓。

②作业条件

A、模板的制作加工:

按混凝土构件尺寸制作柱、梁、板模板。

B、模板制作好后,按安装部位进行编号,刷脱模剂,并分类堆放。

C、根据设计图纸,放好轴线和模板边线,定好水平控制标高。

D、柱钢筋绑扎完毕,机电管线及预埋件已安装,绑好钢筋保护层垫块,并办好隐蔽验收手续。

E、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向班组进行质量安全技术交底。

柱模板安装及拆除方法

①框架柱模板的安装

按放线位置钉好压脚板后再安装柱模板,方柱模板采用胶合板,在外侧垂直方向用50mm×25mm木枋作为加劲肋,其水平间距不大于250mm。

柱箍由80mm×80mm木枋及Φ16钢柱卡组成,同一层柱箍其木枋、柱卡位置应相互错开,柱下半部高度范围内柱箍间距在300mm左右,上半部高度范围内柱箍间距在450mm左右。

对边长大于或等于600mm的柱,设置Φ16穿心对拉螺栓(配套管)。

柱模利用顶撑及拉杆进行整体稳定,两垂直方向加斜拉顶撑,沿柱上下共设三道支撑,长撑用钢支顶,短撑用80mm×80mm木枋,拉杆用8#铁线加花蓝螺丝拉结,每1200mm一道,按45°角设置。

柱模安装时,要边安装边校正其垂直度,安装完成后,还要检查复核其垂直度及柱顶对角线。

在柱摸底留设清扫口,将柱模内清理干净,封闭清扫口,办理预检。

②柱模板的拆除

柱模板只能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

先拆掉斜支撑及斜拉杆,然后拆掉对拉螺栓及柱箍,最后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将模板逐块传下堆放。

③技术安全措施

支承柱模的混凝土面在浇筑时要注意找平,若不平整时要用砂浆找平,避免漏浆,保证柱脚混凝土密实,防止烂脚。

成排柱模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校直及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柱模。

支模和拆模时应搭设临时脚手架,并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模板拆除后,要清理板面,涂刷脱模剂。

支顶、梁板模板安装及拆除

①施工顺序

放出轴线及梁位置线,定好水平控制标高

    ↓

梁板竖向支顶安装

    ↓

架设梁底木枋龙骨于门式脚手架顶托板上

    ↓

梁底模及侧模安装

    ↓

架设板底木枋龙骨于门式脚手架顶托板上

    ↓

楼板模板安装

    ↓

梁板钢筋绑扎铺设

    ↓

梁板混凝土浇筑

    ↓

混凝土保养,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100%

    ↓

拆下门式脚手架可调顶托

    ↓

拆除梁、板模板,清理模板

拆除水平拉杆、剪刀撑及门式脚手架

②支顶的安装

A、楼面梁板主要采用门式钢管脚手架作支顶,局部辅以可调式钢管支顶作支撑。

下架采用MF1219门式脚手架,上架采用LF1204梯型架。

根据梁底及板底的高度组合拼装。

B、脚手架排距:

梁、楼板脚手架跨距为900mm。

C、支顶安装前,应放出轴线、梁位置线以及楼面水平控制标高。

安装第一层门式脚手架后,要进行调平校直,然后安装上层梯型架,并用可调托座进行调节。

在每往上安装一榀门架时,门架两侧要安装剪刀撑,并用连接销和锁臂锁紧立杆接头。

门式脚手架应垂直,上下层门架应在同一竖直中心线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