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考研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4383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15 大小: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当代文学考研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中国当代文学考研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中国当代文学考研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中国当代文学考研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中国当代文学考研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中国当代文学考研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5页
中国当代文学考研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5页
中国当代文学考研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5页
中国当代文学考研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5页
中国当代文学考研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5页
中国当代文学考研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5页
中国当代文学考研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5页
中国当代文学考研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5页
中国当代文学考研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5页
中国当代文学考研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5页
中国当代文学考研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5页
中国当代文学考研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5页
中国当代文学考研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5页
中国当代文学考研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5页
中国当代文学考研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当代文学考研复习资料.docx

《中国当代文学考研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当代文学考研复习资料.docx(1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当代文学考研复习资料.docx

中国当代文学考研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笔记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

一、人物形象分析

1、许茂:

是一个在文革中,心灵一度被扭曲的老一代农民的艺术形象。

其思想性格复杂,文革前,新中国成立后,他走上了合作化道路,勤劳善良,关心集体,爱社如家,性格开朗,文革中,他变的自私,狭隘,冷酷,极左的思想,使农民利益遭到严重侵害,使其性格变化,整顿后,他心灵复苏,清醒,看清了一切。

典型意义:

作品通过对他心灵扭曲与复苏的变化,显示了农村政策必须调整的历史趋势,他曲折的心灵变化过程,折射了我国农村生活的曲折道路,展现了农民心灵变化的历程。

2、许秀云:

在文革时期,具有悲剧色彩的农村青年妇女形象。

思想性格:

与新中国一道成长的农村姑娘,她热爱生活,善良,温柔,美丽。

文革中遭受苦难,在逆境中思想同样发生变化,开始在郑百如的淫威下忍辱偷生,后被遗弃,进一步加深苦难,在苦难中通过对人生的思考,性格变化,由柔弱---坚强,由隐忍---抗争,是非分明,敢爱敢恨,勇敢面对世俗观点,经过自己努力,终于获得爱情。

悲剧原因:

文革的倒行逆施、性格的柔弱、传统封建意识的影响。

典型意义:

对许命运的悲剧描写,表达了对四人帮造成的社会灾难的有力控诉。

让人们看到了青年妇女的艰难成长历程,激励希望。

许秀云的悲苦命运和不屈抗争的精神,以及她在逆境中对未来幸福的执着追求,不仅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而且反映出迷雾将要消散,光明日渐显现的时代进程。

二、艺术特色

小说采用“家庭纪事”的结构方式,以一个家庭的矛盾纠葛和人物性格的变化来反映整个社会的动荡和时代的足迹,达到了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

对蜀中一带自然风物的描写,又使作品染上浓郁的地方色彩,并蕴含着象征的意味。

抒情议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但过多的议论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说含蓄、蕴藉之美。

高行健的实验戏剧

Ⅰ《绝对信号》

作者:

高行健,著有话剧《绝对信号》、《车站》、《野人》和论著《现代小说技巧初探》等。

一、艺术特色:

《绝对信号》剧情内容老套,戏剧形式创新,打破传统的戏剧表现手法,作了现代主义戏剧技巧的实验和尝试。

1、主观化的时空结构方式。

打乱正常时序的时空表现,现实、回忆和想象三个时空层次叠化交错,把人物内心的想象和回忆外化为舞台场面,并以夸张的形式出现人物之间的“内心的话”,以人物的内心交流或心理交锋来推动剧情的发展。

2、舞台语言的创新。

大量运用超现实的光影和音响,不仅调整了场景,还更突出了人物的主观情绪,如黑子和蜜蜂恋爱时打出蓝绿色光和优美抒情的音乐。

在整体上为剧情的展开和人物的塑造铺垫出了一层非常强烈的主观效果。

3、以人物心理串联时空场景的结构特点。

  在表现方式上,《绝对信号》在展开人物间的外在冲突的同时,更侧重于内心冲突的表现,并以人物的心理来串联时空场景;同时吸取西方现代戏剧和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方法,如将写实与写意相结合,从而体现了剧作者的艺术探索精神。

《绝对信号》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审美感受,在形式与技巧的层面为中国当代文学开拓了新的向度,构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兴起的一个特殊环节。

二、分析《绝对信号》的主题意蕴和整体象征手法。

  主题意蕴有两层。

第一层,就是剧本所表现的时代背景和故事内容。

表现了几个年轻人在历史变革时期所产生的惶惑、苦闷和矛盾心理及其变化过程。

第二层,是由于剧本在整体上是以象征手法来处理这个故事的,因而大大拓展了剧本的寓意。

那一节守车车厢本身就是一个象征,犹如我们这个国家的缩影。

三、简析黑子形象的性格意义。

黑子是80年代初历史变革时期的一个迷茫青年形象。

他个性倔犟,带着几分野性。

又是代表着人生道路上许许多多迷茫青年的一个中心形象。

他的遭遇处境、心理状态及其转变具有深广的典型意义。

这一形象告诉青年,也告诉所有的人们,应该怎样做人,要明辨善恶是非,千万不能为小人小利走入歧途,一失足成千古恨。

四、《绝对信号》的中心人物是谁?

以及在艺术上的探索?

A追求强烈的生活节奏感(借鉴前苏联戏剧大师的戏剧电影理论,用灯光明暗变化和一定音乐把剧情进行切割,不分幕不分场,注重场景的固定性

B追求人物心理活动的具象化,着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和人物之间无声的交流外化为视觉,听觉等

C以小剧场演出形式演出,开了我国小剧场演出的先河,打破了第四堵墙。

拉近观众与演员的距离。

满足了观众渴望参与的审美需求

Ⅱ《车站》(高行健)

象征性:

(1)、象征性场景:

人生的“十字”路口,“交叉点式”或“生命中的车站”。

(2)、象征性人物:

一种人生观念,一种人生态度,一种“集体无意识”。

(3)、象征性意蕴:

等车的人群和作废的车站,象征着那个荒诞的动乱岁月与人们的精神状态。

通过无始无终得等待,肯定了人生生存的荒诞和绝望,体现了人生就是漫长的等待而你要的东西不会到来的主题。

与贝克特《等待戈多》对比越多

Ⅲ《野人》 

多条线索:

以生态学家的寻访为主线,野人的寻访为副线,构成了一种隐喻的关系。

多向主题:

文化寻根、文明批判、事业、爱情、婚姻。

多种手法的運用:

歌舞、说唱、锣鼓、朗诵等多种技巧的结合,体现了多元的审美趋向。

意义:

打破传统话剧的结构范式,带来了新的美感和生机,观念和形式的双重创新,标志着新时期以来实验戏剧的最高水平。

高行健是继老舍《茶馆》之后最重要的作家,给中国的戏剧带来了世界声誉。

汪曾祺的“诗化风情小说”

一、题材内容:

以写民国时代风俗人情的小说著称。

1、故乡纪事:

以高邮故乡的生活为背景,调动童年少时的记忆。

《受戒》、《大淖纪事》。

2、昆明纪事:

青年时代西南联大时的生活经验。

《老鲁》

3、现实纪事:

以建国后的经历。

《讲用》、《云致秋行状》

创作中最具美质的是故乡纪事,展现地域风情,民俗特色的篇章。

二、作品特征:

1、风俗性:

(1)地域风情、民俗世界。

以地方景观为相,地方的生活方式为脉,地方的气息为氛围,而建构起来的艺术审美世界。

《受戒》表现的是一种田园诗性,生命欢情,神灵之地的世俗性,并有那纯真的爱情。

《大淖纪事》表现风水风情风流。

(2)、生命形态、人格向度:

俗世人物,呈现民间生活的底色和美色。

《职业》椒盐饼子西洋糕。

(3)、风俗即人、人传风俗:

生存空间洋溢着生命的快乐,率性自然,顺其自然,超功利的潇洒和美象征着作者自然、通脱、宽厚、仁爱的生活理想

2、抒情性:

(1)、“风俗诗”与自然美:

“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造的生活抒情诗”。

张扬审美精神和生命情调,强调自然与和谐之美。

(2)、运化古典情韵:

“我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人道主义者”。

“仁爱”、“乐天”意识。

田园诗、山水画意味。

文人画的写意性。

(3)、回忆性的调式:

往事回忆的芬芳,梦态抒情。

总体美学倾向趋于和谐与纯美:

变调:

“裂帛之音”《陈小手》;“伤逝之音”《乡医》;“嘲谑之音”《异秉》。

3、散文化:

(1)、闲话文体、聊天文体、随笔体、笔记体;

(2)、叙事简洁平缓,行云流水的笔法;

(3)、叙述者的插入成分,“指事类情”甚多。

《鸡毛》

4、雅俗化:

文白相间,雅俗互化。

汪曾祺的意义:

文体作家:

审美回归创造转化民间和传统。

短篇作家:

风格、语言、结构。

母语变造:

改变汉语欧化体不纯粹,不地道。

《受戒》作品分析

  作者:

汪曾祺。

著有短篇小说〈大淖记事〉及随笔集〈榆树村杂记〉,本篇是一篇散文化诗意化的小说.

  1.简析〈受戒〉的主题意蕴.

  通过一个世俗化的佛门故事,描写了普通人的人生欢乐,表达了对淳朴的民间日常生活的肯定与赞美,同时也含蓄地表现出对清规戒律的否定的批判。

  2.简析〈受戒〉的风格特色。

 

  在文体风格上追求小说与散文、诗歌的融合,淡化情节和人物性格心理,将散文笔调和诗歌的意境营造手法引入小说创作,以纯朴淡雅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原始浑朴的南方水乡生活的诗意化图景,形成了一种清新独特的田园抒情风格。

  3.简析〈受戒〉是怎样以平淡含蓄的方式表现主题的。

  这种平淡的方式,也是一种含蓄的方式。

佛门世俗化,和尚也像俗人一样地生活,和尚也只是人的一种职业,和尚也有七情六欲,会有爱情的追求。

作者以平淡含蓄的方式叙述和尚们的这些故事,叙述明子和小英子的爱情。

叙述和尚们作为普通人的人生欢乐,这就含蓄地表达了对原始淳朴的民间日常生活的肯定和赞美,含蓄地表现出对清规戒律的否定和批判。

《邢老汉和狗的故事》

  作者:

张贤亮,著有小说集〈灵与肉〉、〈肖尔布拉克〉、〈感情的历程〉.

1.简析〈刑老汉和狗的故事〉的主题.

  〈邢老汉和狗的故事〉以“文革”极左政治路线所造成的农村凋敝为社会背景,塑造了朴讷勤劳的农民邢老汉的形象,通过对邢老汉命运遭遇的描写,展现了极左路线肆虐下,中国农民物质生活极度端贫困、精神生活极其惨痛的景况,批判的锋芒直指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极左路线。

邢老汉善良、诚实、质朴、勤劳,他是农业生产上行行都通的多面手,但他对生活所求甚少。

2.从取材和艺术手法两个方面,分析〈邢老汉和狗的故事〉是如何体现主题的。

  

(1)在叙述邢老汉悲剧命运时,在选材上截取他一生中的几个片段:

晚年的婚姻悲剧和黄狗之死。

  

(2)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把邢老汉的精神痛苦和孤寂写到令人颤栗的地步,给人很大的情感冲激。

  (3)平缓的叙述中间加以简洁的议论,笔墨沉郁、凝重,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

《茶馆》

一、具有相当时空跨度的“历史概括”:

1、借北京城里一个名为裕泰的茶馆在三个历史时期(清末戊戌政变1989年初秋;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40年代抗战结束、内战爆发前夕)的变迁,从“侧面”,从“小人物”的生活变迁入手的角度,表现19世纪末以后半个世纪中国的历史变迁。

2、点线面结合的艺术手法:

选取“茶馆”这样一个极富东方特色的小小角落作为一个“点”,以三个主要人物的命运之路为“线”贯穿其中,以“三教九流”的芸芸众生为“面”,展现出旧北平社会的浮世绘。

二、“图卷戏”或“三组风俗画”的结构创新形式:

1、“人像展览式”、人物长廊式:

各式人物相继登场退场,互不直接关联,但深层上与这个动荡时代的冲突和命运相连。

全剧没有统一连贯的故事情节,而是采取了独特的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将众多的人物速写组成几十幅时代剪影,形成一个戏剧片断,经过作者的巧妙编织,既展现了多种多样的戏剧冲突,又塑造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还广泛地反映了时代环境和社会心理。

2、“卷轴画”式、风俗画式:

清明上河图式的老北平市井生活和民俗风情画卷。

三、富于性格深度和力度的人物形象塑造:

1、“由壮到老、贯穿始终”的三个主要人物(人物变动法)

掌柜王利发为人精明、干练、勤俭、善于经营,最后也逃脱不了破产的命运。

“旗人”常四爷耿直,“一辈子不服软”,沦落底层,卖菜为生。

秦仲义办工厂、开银号,雄心勃勃,试图“实业救国”,但最终人财两空,梦破难圆。

四、悲喜交加的戏剧表现风格:

1、悲剧整体中穿插喜剧成分,“含泪的微笑”中蕴含着深刻的批判力量。

种种可笑可怪之事,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荒谬。

2、悲喜对比性的戏剧审美效果,扩大了作品的容量,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剧中的悲凉情绪,人物关于自身命运的困惑和绝望,结尾的“自我送殡”,透露了与现代历史有关的某种悖谬含意。

五、生香活色的戏剧对白

作品语言简洁犀利明快,含蓄风趣生动,极富个性色彩;同时有浓厚的北京地方特色。

《茶馆》人物众多,但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这得力于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每个人物的语言都透露出他的身份,表现出他的性格特点,使得作品显示出“话到人到”,“开口就响”的效果;同时具有浓厚的北京地方特色,“京味儿”很足,是在北京口语基础上提炼的文学语言。

  作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早年著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50年代后又创作了话剧《茶馆》、《龙须沟》和长篇小说《正红旗下》等。

  

  1.分析《茶馆》“葬送三个时代”的主题思想

  全剧三幕戏,分别描写了三个时代。

第一幕以1898年戊戌政变失败为背景;第二幕以袁世凯死后的军阀混战为背景;第三幕则以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加紧黑暗统治为背景;通过裕泰茶馆这个“窗口”,截取一系列生活横断面,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从侧面反映了近50年社会历史的风云变幻,展现出一幅幅社会历史风俗画,深刻揭露了三个时代的黑暗腐朽,从而达到了作者“葬送三个时代“的艺术目的。

  2.简析《茶馆》的结构形式.

  《茶馆》全剧没有统一连贯的故事情节,而是采取了独特的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将众多的人物速写组成几十幅时代剪影,形成一个戏剧片断,经过作者的巧妙编织,既展现了多种多样的戏剧冲突,又塑造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还广泛地反映了时代环境和社会心理。

  3.分析王利发的形象及其对表现全剧主题的意义。

  在《茶馆》的众多人物中,裕泰茶馆的掌柜王利发是贯穿全剧的中心人物。

为人精明、干练、勤俭、善于经营的小商人,最后也逃脱不了破产的命运。

到国民党统治时期,他苦心经营几十年的茶馆终于被霸占,自己则在绝望悲愤中上吊自杀。

王利发及其茶馆在全剧中还具有结构功能,是全剧的核心人物、核心场景,起到辐射、领起其他人物和社会时代背景的结构作用。

  4.举例分析《茶馆》的语言风格,并说明人物对话的人性化特征.

  作品语言简洁犀利明快,含蓄风趣生动,极富个性色彩;同时有浓厚的北京地方特色。

《茶馆》人物众多,但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这得力于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每个人物的语言都透露出他的身份,表现出他的性格特点;同时具有浓厚的北京地方特色,“京味儿”很足,是在北京口语基础上提炼的文学语言。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一、外部视角与内部视角:

1、外部视角(时代社会生活层面):

小说具有揭示官僚主义现象,“积极干预现实”的外部写真倾向,暴露生活阴暗面,表现干部意志衰退,组织部长未老先衰,领导干部官僚主义作风严重。

2、内部视角(心理意识层面):

从个人体验和感受为出发点,通过个人的理想激情与现实的冲突,表现叙述人心理历程。

主人公林震快乐,单纯,富于青春的朝气和理想的激情,小说正是以林震的心理体验为视角,在事业功勋和爱情体验两条线索,通过麻袋厂的始末,展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的叙述。

二、人物性格形象

1、主人公林震是典型的扁平人物,信仰真诚而单纯,富于朝气和理想,勇于进取,体现出“青春万岁”和“理想主义”的永恒魅力,及对现实的审视和批判意义。

2、赵慧文:

可亲可爱但不丰满;

3、韩常新、王清泉:

简单化、漫画化

4、刘世吾:

领导者身份,传奇般的经历,复杂人物形象,颇有深度的官僚主义者。

(1)、双重性:

富有能力、魄力和经验,冷静理智而老练,精明圆滑、世故冷漠,并有一套似是而非的理论;

(2)、面性:

有意无意之间的显露,为人态度上的脱节(倚重于喜欢是两码事),现实与精神的分立;

(3)、性格核心:

看破一切,极端冷漠,不思进取。

(4)、形象意义:

揭露当时社会生机中的危机,象征了现实对理想的改造同化。

或者说现实对理想的冲击,理想对现实的妥协。

三、人物性格关系:

1、对比关系:

林震与刘世吾:

热情与冷漠;

赵慧文与林震:

介于林刘之间;

刘世吾与韩常新、王清泉:

深度与浅薄。

2、内在联系于隐含意蕴:

之前和之后,追问和反思

赵、刘、林三形象,在对立中又有内在联系:

赵:

先到一步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象征了理想对现实的妥协。

刘: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之后,象征了理想对现实的妥协。

林: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但以后呢?

会不会变?

这里隐含着一个命题:

改造环境的人反被环境改造。

四、作品叠印着作者自己的阅历和思考,那他本人呢?

圆滑世故。

作者:

王蒙,著有中国短篇小说集《深的湖》、《杂色》和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

  1.简析《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主题思想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发表于1956年,是较早反映社会主义体制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揭露官僚主义的作品。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揭露和描写了多种类型的官僚主义主义。

北京市某区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李宗秦是个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官僚主义者。

区委组织部第一副部长刘世吾是一个革命热情衰退,似乎看透了一切,对错误采取冷漠麻木态度的官僚主义主义者。

区委组织部工厂建党组组长韩常新是个浅薄的官僚主义者。

麻袋厂厂长兼党支部书记王清泉是个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作风简单粗暴的官僚主义者。

  以揭露共产党干部的官僚主义为主题的作品,建国后一段时间里几乎是空白。

这篇作品是较早的,有突破“禁区”的意义。

作品描写党中央所在地首都北京某区委的领导,这是较高层次的党的机构和干部。

艺术描写也较成功,因而在文坛和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

  2.分析刘世吾形象及其意义

  刘世吾是一个颇有深度的官僚主义;他有一定的革命经历,工作能力很强,“一下决心,就可以把工作做得很出色。

”但是,他对损害党和人民得益的错误、缺点,却麻木不仁。

他的口头禅“就么回事”,表现了他看透一切、极端冷漠、不思进取的人生态度。

作品的深刻之处,还在于揭示了刘世吾的一套似是而非的理论,刘世吾年轻时也曾充满革命热情,随着年龄的增长,涉世的深入,阅历、经验的丰富,如何永远保持年轻时的单纯、热情、朝气,这是刘世吾形象的另一方面的典型意义,也是作品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3.简析林震的性格特征及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林震是一个有理想、有朝气、富于原则性和正义感的青年党员干部。

他满怀热情地踏入社会,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复杂现象,他感到困惑,并引发了他的思考和斗争。

  林震在作品中还有结构上的作用。

作品是以林震到组织部后的所见所闻所经历所遭遇为结构线索的;是以他为视角,通过他的眼光,刻画了一系列官僚主义者,尤其是塑造了颇有深度的刘世吾的形象。

  4.分析《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塑造人物的对比手法

  小说塑造人物运用对比手法,在人物间形成多种对比。

对比突出了各人的性格特征,显示了丰富多样的性格,加深和扩大了作品的主题意蕴。

林震和刘世吾构成性格对比。

林震、赵慧文、刘世吾构成连锁对比。

刘世吾和韩常新、李宗秦及王清泉也构成对比。

  5.简析《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叙述结构特征

  叙述结构特点是:

(1)从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林震的角度,通过他的眼光,他到组织部后的经历,描写了组织部的情况与问题,塑造了刘世吾等官僚主义者的形象。

因此,林震这一个物,既有思想、性格上的意义,也有结构上的作用。

(2)小说以组织部处理麻袋厂党支部的问题为中心情节展开叙述,线索单纯而清晰,结构严谨。

闻捷《天山牧歌》

“生活的牧歌”

一以“牧歌”笔调处理“颂歌”主题:

“牧歌”表现民族风情、民间传说,“颂歌”表现新的生活、新的面貌。

二长于“叙事”的艺术处理方法。

场景、事件与情节、细节构成的“诗歌空间”,特殊的生活,新鲜的感受(细腻)。

三柔和而又清新的抒情风格:

清新的格调优美的语言,鲜明的形象。

对五十年代坚硬的审美观念是一种调和。

《苹果树下》分析:

1、取材上的少数民族风情特色,给人以新鲜感觉的景物和生活,柔和而又清新的抒情风格。

(咏叹调)

2、表现了一对哈萨克民族青年男女在共同劳动中结下的爱情,赞美了爱情的真挚,纯洁和美好。

本真美——单纯美——含蓄美

羞涩、“奇怪的念头”

对生活题材进行了诗意的提纯。

(生活的净化)劳动对象不能成为审美对象(马克思)

3、叙事化、情节化、细节化——情感化结构脉络。

从春到秋,细节处理,以情感营造。

第一节唱情歌,幽会;二、三、四节写相爱过程;春天播种,夏天培育,秋天成熟。

4、段落整齐,句数相等,音节和谐,韵律整饬,带有明朗的民族风味。

巴金《随想录》

五集:

《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

一、真实性:

“随想录”最光辉的成就,也即是它巨大的启示力和震撼力,首先就在于它的“真”。

五本“随想录”,亦可名之曰“真话集”。

正像作者所言:

它写的全是“心里的话”,“不隐瞒,不掩饰,不化妆,不赖账,把心赤裸裸地掏了出来”。

二、反思性:

1反思“文革”:

提出应该给这场空前的历史大悲剧作个总结——用真话建立起来的揭露“文革”的“博物馆”。

《怀念萧珊》:

中国知识分子在历史悲剧中的悲惨遭遇。

《小狗包弟》:

株连九族。

不能保全一条狗,感到羞耻。

2、反思“十七年”:

把思想的触角和批判的锋芒伸向历史深处。

《怀念非英雄》:

3、反思自我:

严格而无情地解剖自我。

《怀念胡风》:

自己曾说假话

《十年一梦》:

“奴在心者”

三朴实无华、自然天成的文笔。

巴金的文笔娴熟,作文一贯不事雕琢,如出天然,表情达意,皆能随心所欲。

《怀念萧珊》

 作者: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三四十年代以长篇小说《家》和《寒夜》而声名鹊起,建国以后著有小说散文集《英雄的故事》、《新声集》,散文集《随想录》等。

本文为一篇悼亡散文.

   1.简析本篇情感真挚、表达自然而不事雕琢的艺术特征

    作者怀念的是自己的妻子,汩汩的感情从心灵之源不断涌出,向读者倾吐着自己心头难以排遣的哀思、痛苦与愤怒。

通篇文章只是对生活琐事的回忆与怀念,甚至把对痛苦的记忆,也看作是一种寄托感情的凭藉。

这篇散文从艺术构思到遣词造句,纯出于感情的自然流露,以文字的本色来反映生活的本色,不雕琢、不虚饰,无拘无束,笔到情至,是新时期散文创作中的一篇优秀的悼亡之作。

   2.分析本篇的主题思想

   《怀念萧珊》写于1978年8月至1979年1月,是一篇悼亡之作。

当时,人们还刚刚从梦魇中挣扎出来,怀着悸怖的心理反思着昨天的灾难。

正是带着这样一种时代情绪,作者在哀悼亡妻的同时,也倾诉了对自己的伤悼,伤悼自己在这场灾难中所失去了的一切。

他虽然写的是个人的遭遇,但又时时把这场遭遇与整个国家、民族的劫难过程联系在一起,使散文中所写的日常生活场景都超越了个人的意义,成为特殊的历史年代里的一个知识分子的见证。

青春之歌(节选)作者:

杨沫,原名杨成业,又名杨君默,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东方欲晓》等

1.简析《青春之歌》的主题意蕴

  

(1)揭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正确道路。

(2)热烈歌颂了革命的青春。

(3)小说还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各阶层面貌:

国民党达官贵人的荒淫无耻,高级知识分子的爱国义愤,农民的苦难和反抗,叛徒的可鄙可恶,共产党人为民族事业而英勇战斗等等,从而真实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和时代精神。

2.分析林道静形象。

  林道静是《青春之歌》的女主人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知识青年的形象,她所走的道路,是从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追求个性解放,到参加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在斗争中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道路。

3.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段和表现手法

  在艺术上,小说主线清楚,语言流畅,笔调热情,特别在人物塑造上,有较高的成就。

表现手法:

(1)通过不同人物对同一事物的不同反映来刻画人物。

(2)通过富有个性特征的细节来深入细微地揭示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3)心理描写细腻(4)善于有层次地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棋王

  作者:

阿城,原名钟阿城,著有中篇小说《棋王》、《孩子王》、《树王》

1.分析王一生的形象及意义

  《棋王》是讲一个擅长下象棋的知识青年的故事。

作者写棋呆子王一生的呆,写由这呆所体现的一种特别的处世之道。

王一生出身清贫,又受到一位老者的指点,知道衣食是本。

但对物质生活不奢求,不囿于其中,养成一种崇尚实际、淡泊无争的性情。

在精神生活方面,耽迷象棋,“何以解不痛快,唯有象棋。

”他还从棋道当中悟出了为人之道,即所谓“生不可太胜”;又进一步司到:

“人还要有点儿东西,才叫活着。

2.简析《棋王》的主题思想

  小说通过棋呆子王一生的故事的描述,表现和肯定了王一生刻苦执著钻研棋艺的精神和他正直的人品、高尚的棋品,表现了王一生的特别的处世之道和淡泊无争的性情,表现和肯定了“衣食是本,自有人类,就是每日在忙这个。

可囿在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