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企业对建立三国自由贸易区的态度和策略.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4438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日韩企业对建立三国自由贸易区的态度和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日韩企业对建立三国自由贸易区的态度和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日韩企业对建立三国自由贸易区的态度和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日韩企业对建立三国自由贸易区的态度和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日韩企业对建立三国自由贸易区的态度和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中日韩企业对建立三国自由贸易区的态度和策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中日韩企业对建立三国自由贸易区的态度和策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中日韩企业对建立三国自由贸易区的态度和策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中日韩企业对建立三国自由贸易区的态度和策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中日韩企业对建立三国自由贸易区的态度和策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中日韩企业对建立三国自由贸易区的态度和策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中日韩企业对建立三国自由贸易区的态度和策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中日韩企业对建立三国自由贸易区的态度和策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日韩企业对建立三国自由贸易区的态度和策略.docx

《中日韩企业对建立三国自由贸易区的态度和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日韩企业对建立三国自由贸易区的态度和策略.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日韩企业对建立三国自由贸易区的态度和策略.docx

中日韩企业对建立三国自由贸易区的态度和策略

中日韩企业对建立三国自由贸易区的态度和策略

内容提要:

本项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针对三国企业的问卷调查分析,了解企业对中日韩经济合作制度性安排的意见、企业应对策略和向三国政府提出的政策建议。

调查结果表明,多数中日韩企业对建立三国自由贸易区态度积极,希望加快中日韩经济合作的进程。

 

关键词:

自由贸易区  企业调查  中日韩

 

 

  2003年中日韩经济合作研究的主题是“可能建立的三国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影响”。

其中,了解企业对中日韩经济合作制度性安排的意见和建议,是合作研究的重点组成部分。

中方课题组向中国境内1650家企业发出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03份,回收率为12.3%。

根据问卷中接受调查企业(以下为“受访企业”)反馈的信息,就企业对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的制度性安排等意见进行分析,并就重点问题对三国问卷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分析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受访企业对建立三国自由贸易区的总体看法;二是中日韩FTA对东北亚区域一体化和三国经贸关系的影响;三是中日韩FTA建立后的企业策略;四是分析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希望三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建立的经济合作机制以及对区域经济融合的政策建议。

  一、受访企业的基本情况

  

(一)受访企业的行业、规模和企业性质

  按照所占比重排列,受访企业主要从事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制造、化工、纺织服装、电气机械、交通设备、办公设备、建筑业、房地产、采矿、农林、食品加工等行业。

  受访企业以大中型企业为主(见表1)。

从职工人数看,1000人以上的企业占60.4%;从企业资本金看,资本金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为73.3%;从企业的销售额看,销售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占86.5%。

 

表1  受访企业规模

从企业类型看(见表2),中国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占53%,外商独资与合资企业约占27%,受访企业中私营企业的比重仅为5%。

在所有受访企业中,上市公司占受访企业的48.8%,集团公司比重为4%。

这一结果表明,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对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较为关注。

  在外资企业中,以日韩在华投资企业为主,日资企业占67%,韩资企业占18%,另有一些中国香港、东盟和欧盟在华投资企业参与问卷调查,说明对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制度性安排,日韩在华企业较为关注,其它国家和地区在华企业的关注程度相对较低。

 

表2  公司的性质(有效样本202份)

 

 

  

(二)受访企业从事对外贸易的情况

  1.进口业务的情况:

有进口业务的受访企业占总数的86%,29.5%的受访企业从母公司或海外其它子公司进口,24%的受访企业从海外分公司或子公司进口。

日本是最为主要的进口来源地,约占受访企业的75%,其次是美国、欧盟和韩国,均占45%左右,然后是中国香港和东盟等国(见表3)。

主要进口商品包括:

机电设备及零部件、钢铁及钢铁制品、金属制品、纺织品及原料、精密仪器、化工和塑料制品、运输设备等。

  2.出口业务的情况:

有出口业务的受访企业占总数的88%,分别有35%和24%的受访企业向海外公司和位于海外的母公司、其它子公司出口。

受访企业的出口目标市场分布较广,日本是最为主要的出口市场,约有72%的受访企业向日本出口,其次是美国和欧盟(分别占受访企业的59%和60%),向中国香港、韩国出口的企业比重约为50%左右,向东盟、中东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的受访企业比重也较高,达30~40%。

从出口商品的结构看,主要为纺织服装、机电设备及零部件、钢铁和钢铁制品、运输设备、精密仪器、金属制品、机械器具和蔬菜水果等。

进出口情况与中国进口商品的基本结构较为符合。

 

表3  受访企业进出口主要市场结构(有效样本172)

 

 

  二、企业关于中日韩达成自由贸易协定(FTA)的意见

  

(一)对中日韩FTA的基本看法

  总体来讲,在中日韩之间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得到了三国绝大多数受访企业的赞同与支持,完全支持的企业比重约为71%~85%,中国较高,日本次之,韩国的比重最低,表明部分韩国企业对来自中日双重压力的担心。

 

图1  中日韩受访企业对三国FTA的基本态度

 

 

表4  三国企业同意建立中日韩FTA的理由

 关于同意三国间建立FTA的理由,三国企业首选“扩大对其他两国的出口”(见表4)。

此外,中方企业关注降低从日韩进口的成本,促进三国间相互投资,日韩企业则更关心通关成本和进口成本的降低。

此外,企业认为建立FTA有助于企业从三国分工合作中获益、促进文化和人员交流以利于地区稳定。

对于稳定进出口价格、降低同其在日韩分公司或子公司的交易成本等问题,企业关注程度较低,认为不是建立三国FTA的主要理由。

  对于启动中日韩FTA谈判的时机问题,三国企业的态度均较为积极。

认为启动中日韩三国FTA谈判应列为短期计划(尽早或3年内启动谈判)的受访企业约占总数的83.3%。

另有15%的企业希望将三国FTA列入中期计划,即在5年内启动谈判。

仅有2%的受访企业认为应将三国建立FTA定为长期目标,在10年内启动谈判即可。

 

图2  三国启动FTA谈判的最佳时鷂

 

 

  反对或是有条件反对三国建立FTA的企业,主要是担心贸易自由化之后,其国内市场面临的外部竞争压力过大,有可能对其公司的业务造成难以承受的冲击,这一担心在中、韩企业中较为突出,在反对三国FTA的理由中占据首位(见表5),日方企业则最为担心产业空洞化等问题。

其次,三国企业比较担心日韩两国能否遵守相关法律和贸易自由化承诺,说明部分企业对三国经济一体化制度性安排缺乏足够的信心。

此外,也有一些企业认为三国间因存在无法逾越的文化和历史障碍,不可能建立中日韩共同FTA。

如何改善区域合作的政治气氛,是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关键问题之一。

 

表5  三国企业反对建立中日韩FTA的理由

 

 

  

(二)中日韩建立FTA的影响

  1.对东北亚区域一体化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受访企业认为中日韩FTA对东北亚区域一体化进程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见表6)。

其中,88%的受访企业认为三国贸易自由化有利于促进相互间货物、人员和资金的流动;约2/3的企业认为三国经济合作的制度性安排能够增强东北亚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和影响;有一半的受访企业认为三国FTA能够促进中日韩三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地区稳定与安全。

当然,少数受访企业不同意上述看法,认为不能期望三国FTA会对东北亚区域一体化起促进作用,持此观点的企业仅占受访企业总数的10%。

 

表6  中日韩FTA对区域一体化的影响(有效样本193份)

 

 

  2.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受访企业对三国FTA将改善中国宏观经济状况持乐观态度。

多数受访企业认为有助于提高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增加就业;34%和22%的企业认为三国FTA有助于中国稳定消费价格、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

仅有不到10%的受访企业没有发表意见或反对上述积极评价,认为不能期望中日韩FTA能够改善中国宏观经济状况。

表7  中日韩FTA对改善中国宏观经济状况的益处(有效样本168份)

 

 

  3.对三国间贸易和投资的影响

  大多数企业对中日韩贸易自由化安排的有利影响,特别是减少贸易摩擦、促进相互投资信心较高,对三国FTA可以减少中国与日韩两国的贸易摩擦、促进日韩向中国投资的假定,绝大多数企业表示赞同,均有近90%的受访企业选择“有可能”(见表8)。

对于贸易转移效应可降低中国对区外市场依赖程度、区外国家有可能增对华投资两个问题,企业对三国FTA可能产生的影响缺乏一致看法,认同的受访企业仅为50%左右,其余受访企业认为上述假定不可能、或是尚无法确定未来的影响。

  此外,由于受访企业中的大型企业较多,有些企业已经开始或正在准备向海外市场投资,所以问卷调查中有55%的企业认为:

东北亚区域内市场的形成,有可能增加中国向日韩的直接投资。

 

表8  中日韩FTA对三国贸易和投资的影响

(三)中日韩建立FTA后的企业策略

  建立三国共同FTA后,企业的经营和投资策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也是今年问卷的一项重要内容。

主要问题包括:

企业的进出口、生产销售、对外投资等方面的策略变化。

1.出口策略。

企业对此反馈较为积极,分别有61%和51%的企业认为将开始或增加向日、韩的出口,其中对日出口所占比例相对较高,与受访企业对日本市场依赖程度较高有关。

不过,只有6%的受访企业准备从向其他国家出口转向对日、韩出口,近30%的受访企业选择无变化。

  2.进口策略。

在中日韩建立FTA后,受三国关税水平差别和加工贸易政策的影响,企业的进口策略也将发生变化,分别有48%和39%的受访企业认为会开始或增加从日、韩进口。

增加进口的企业比例之所以低于出口,可能与加工贸易进口免税政策有关,三国贸易自由化对从事加工贸易企业的进口策略影响不大。

选择将从其他国家进口转为从日韩进口的企业比重为14%,明显高于准备调整出口策略的企业,说明中国关税水平高于日本和韩国,取消关税对改变企业从区内、外进口的策略作用更大。

 

表9  企业进出口策略的变化(有效样本180份,多选)

 

 

  3.生产与销售策略。

东北亚区域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也会改变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策略。

61%的受访企业选择引进新的生产技术以提高生产力,54%的受访企业将降低生产成本,相当一部分企业认为公司的业务范围将更加多样化、产品附加值有所提高(分别占受访企业的44%和39%)。

显然,贸易自由化会促使企业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产品竞争力,维持在国内市场的经营收益。

  4.直接投资策略。

目前在东北亚地区,日本是主要的资本输出国,韩国既从日本接受大量投资,对华投资也在不断增加,而中国基本上是资本输入国。

因此,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策略并不会因三国FTA的建立而发生重大改变,此类企业占受访企业总数的2/3。

当然,中日韩建立FTA对东北亚区域内投资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中国企业(包括在华外资企业)也不例外,约20%的受访企业将增加对日、韩投资,减少投资的受访企业不到2%。

 

表10  有关对外直接投资的变化(有效样本171份,多选)

由于中国的竞争优势主要在生产成本和潜在的市场规模,建立FTA后伴随投资活动的变化,分别有40%和26%的受访企业认为日、韩企业有可能将生产和研发基地从日、韩转移至中国。

但也有42%的受访企业表示不会因中日韩建立FTA而采取行动,其它企业的策略尚不确定。

  贸易自由化安排将促进投资和资源配置向各自比较优势行业进一步集中,多数受访企业判断,三国建立FTA后,日韩相互投资最可能增长的行业略有差别:

日本对华投资增长较快的行业包括运输设备、电气机械、精密仪器、银行保险、化工、电信、纺织服装等;韩国对华投资增长最快的行业将是运输设备、纺织服装、家电和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化工、银行保险等。

这一结果与日韩的产业比较优势相符合。

  由上述企业策略的变化可以看出,中日韩区域贸易自由化安排将对企业的经营投资战略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各自发挥比较优势,通过竞争提高效率,促进区域内市场的扩大,中日韩三国间的经贸关系将更加密切。

  (四)企业期望加强三国经济合作、促进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政策措施

  为促进中日韩FTA的建立,三国政府可能需要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加强经济合作,并建立相应的支持和服务机制。

为此,我们征求了企业的意见和建议。

  1.促进东北亚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政策措施

  表14表明,中日韩首脑签署全面合作的框架协议(CEP)得到了三国企业最为广泛的响应和支持。

中、韩许多企业对建立三国FTA十分积极,建议“建立联合工作组,就达成三国FTA开展磋商”,日本企业则认为领导人的公开表态对三国贸易自由化进程具有推动作用,第二选择为“中日韩领导人应明确表示对三国FTA的承诺”。

此外,相当一部分受访企业希望尽快建立官产学论坛,就相关问题展开多方参与的讨论。

 

表11  中日韩三国政府应该采取何种措施和制度体系促进三国间建立FTA

2.当前,企业希望三国政府进一步采取措施,建立促进经贸合作的机制

  

(1)功能合作机制。

对于建立FTA之前的区域性经济合作机制,三国企业的意见十分一致(见表12),最希望建立的是能够促进地区贸易和投资的机制,其次是促进地区技术开发与转让的合作机制,以及促进相互人员交流、人力资源开发的三国合作机制。

问卷结果表明,中日韩领导人所确立的三国合作的重点领域(包括经贸、信息、环保、人力资源、文化交流等五大重点领域),得到了企业界的支持与赞同。

 

表12  企业希望建立的区域性经济合作机制(有效样本191份,多选)

 

 

  

(2)对话机制。

受访企业对建立企业与政府官员间的对话机制十分重视,希望三国政府能够更好地听取和采纳企业界的意见与建议。

这一调查结果与2002年问卷调查的结果相一致(对上次问卷有关“政府促进相互投资的政策措施”问题,也有71%的日资和韩资受访企业选择了“建立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对话机制,听取企业对投资便利和促进政策的意见”)。

此外,58%的企业支持建立官产学论坛,认为可以借此论坛就如何增强三国经济合作的方式开展广泛的讨论。

促进三国间专业领域交流对话的机制,也得到一半企业的支持。

 

表13  企业希望建立的三国对话机制(有效样本189份,多选)

(3)信息交流机制。

增强三国间信息交流与合作,是中日韩加强企业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和必备条件。

企业希望政府提供可共享的东北亚经济信息,尤为关心的是有关东北亚地区的经贸信息和法律法规。

对于制度的建立,近70%的受访企业赞同建立国际组织、或是建立免费查询信息的渠道,同时有57%的企业希望各国政府通过支持建立民间社团向企业提供相关经贸信息。

表14  企业希望建立的地区信息交流机制(有效样本190份,多选)

 

  3.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运作方面,企业希望深化区域经济融合

  就中日韩建立FTA,除取消关税壁垒外需要增加的具体条款,我们也征求了企业的意见。

有76%和70%的企业希望增加“简化通关程序”、“通过免签证、合作研究等途径促进人员交流”等贸易便利化措施;希望保留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条款的企业略少于一半,而希望增加外商投资自由化政策措施的企业仅占33%,说明企业对FTA的基本要求是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便利化,多数企业对于投资自由化尚无更高要求,仍有较多企业希望运用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来维护公平竞争的贸易环境。

 

表15  企业希望在中日韩FTA中增加的政策措施(有效样本193份,多选)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