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4482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7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docx

《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docx

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

一、《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

(《本草纲目·序例》)

泻子:

泽泻、葶苈、桑白皮、地骨皮

泻实除湿:

半夏、白矾、白茯苓、薏苡仁、木瓜、橘皮

泻火:

粳米、石膏、寒水石、知母、诃子

虚实通滞:

枳壳、薄荷、干生姜、木香、杏仁、厚朴、皂荚、桔梗、苏梗

补母:

甘草、人参、升麻、黄芪、山药

肺补虚润燥:

蛤蚧、阿胶、麦冬、贝母、百合、天花粉、天冬

敛肺:

乌梅、罂粟壳、五味子、白芍、五倍子

清热——清本热(清金):

黄芩、知母、麦冬、栀子、沙参、紫菀、天冬

标本温本寒(温肺):

丁香、藿香、款冬花、檀香、白豆蔻、益智仁、砂仁、

去寒糯米、百部

散标寒(解表):

麻黄、葱白、紫苏

泻热:

大黄、芒硝、芫花、牵牛、巴豆、郁李仁、石膏

泻实

泻气:

枳壳、木香、橘皮、槟榔

虚实补气:

皂荚

润燥:

桃仁、麻仁、杏仁、地黄、乳香、松子、当归、苁蓉

补虚燥湿:

白术、苍术、半夏、硫磺

大肠升陷:

升麻、葛根

固脱:

龙骨、诃子、罂粟壳、乌梅、白矾、赤石脂、禹余粮、石榴皮

清本热:

秦艽、槐角、地黄、黄芩

清热

标本散标热(解肌):

石膏、白芷、升麻、葛根

去寒——温本寒(温里):

干姜、附子、肉豆蔻

泻湿热:

大黄、芒硝

泻实

消饮食:

巴豆、神曲、山楂、阿魏、硵砂、郁金、三棱、轻粉

虚实化湿热:

苍术、白术、半夏、茯苓、橘皮、生姜

补虚

胃散寒湿:

干姜、附子、草果、官桂、丁香、肉豆蔻、人参、黄芪

清本热(降火):

石膏、地黄、犀角、黄连

标本

散标热(解肌):

升麻、葛根、豆豉

泻子:

诃子、防风、桑白皮、葶苈子

泻实涌吐:

豆豉、栀子、莱菔子、常山、瓜蒂、郁金、韭汁、藜芦、苦参、赤小豆、盐汤、苦茶

虚实泻下:

大黄、芒硝、磁石、大戟、续随子、芫花、甘遂

补母:

桂心、茯苓

补虚补气:

人参、黄芪、升麻、葛根、甘草、陈皮、藿香、砂仁、木香、

脾扁豆

补血:

白术、苍术、白芍、胶饴、大枣、干姜、木瓜、乌梅、蜂蜜

除本湿燥中宫:

白术、苍术、橘皮、半夏、吴茱萸、南星、草蔻、白芥子

标本洁净府:

木通、赤茯苓、猪苓、藿香

渗标湿——开鬼门:

葛根、苍术、麻黄、独活

泻子:

黄连、大黄

火实泻之气分:

甘草、人参、赤茯苓、木通、黄柏

血分:

丹参、丹皮、生地、玄参

虚实镇惊:

朱砂、牛黄、紫石英

补母:

细辛、乌梅、枣仁、生姜、陈皮

神虚补之气分:

桂心、泽泻、白茯苓、远志、茯神、石菖蒲

心血分:

当归、熟地、乳香、没药

泻火:

黄芩、竹叶、麦冬、芒硝、炒盐

本热寒之

标本凉血:

生地、栀子、天竺黄

标热发之(散火):

甘草、独活、麻黄、柴胡、龙脑

气分:

木通、猪苓、滑石、瞿麦、泽泻、灯芯草

泻实热

血分:

地黄、蒲黄、赤茯苓、栀子、丹皮

虚实气分:

白术、茴香、砂仁、神曲、扁豆

补虚实

小肠血分:

桂心、延胡索

本热寒之(降火):

黄柏、黄芩、黄连、连翘、栀子

标本

标热散之(解肌):

藁本、羌活、防风、蔓荆子

泻实热(泄火):

滑石、猪苓、泽泻、茯苓

虚实养阴清热:

知母、黄柏

补下虚

膀胱通气散寒:

桔梗、升麻、益智仁、乌药、山萸肉

本热利之(降火):

地黄、栀子、茵陈、黄柏、丹皮、地骨皮

标本

标寒发之(发表):

麻黄、桂枝、羌活、防己、黄芪、木贼草、苍术

泻子:

牵牛、大戟

水强泻之

泻腑:

泽泻、猪苓、车前子、防己、茯苓

补母:

人参、山药

水弱补之气分:

知母、玄参、补骨脂、砂仁、苦参

虚实血分:

黄柏、枸杞、熟地、锁阳、苁蓉、山萸肉、阿胶、五味子

火强泻之(泻相火):

黄柏、知母、丹皮、地骨皮、生地、茯苓、玄参、寒水石

火弱补之(益阳):

川乌、硫磺、天雄、乌药、阳起石、茴香、附子、

肾玉桂、益智仁、破故纸、沉香、胡桃、巴戟天、丹砂、

当归、蛤蚧、覆盆子

精脱固之(涩滑):

牡蛎、芡实、金樱子、五味子、远志、山萸肉、蛤粉

本热攻之(下):

承气诸法

标本标热凉之(清热):

玄参、连翘、甘草、猪肤

本寒温之(温里):

附子、干姜、官桂、白术、川椒

标寒解之(解表):

麻黄、细辛、独活、桂枝

汗:

麻黄、柴胡、葛根、荆芥、升麻、薄荷、羌活、石膏

实火泻之吐:

瓜蒂、沦盐(?

)、韭汁

下:

大黄、芒硝

虚实上焦:

人参、天雄、桂心

虚火补之中焦:

人参、黄芪、丁香、木香、草果

下焦:

附子、肉桂、硫磺、人参、沉香、乌药、破故纸

三焦

上焦:

黄芩、连翘、栀子、知母、玄参、石膏、生地

本热寒之中焦:

黄连、连翘、生地、石膏

标本下焦:

黄柏、知母、生地、石膏、丹皮、地骨皮

标热散之(解表):

柴胡、细辛、荆芥、羌活、葛根、石膏

实火泻之(泻胆):

龙胆草、牛胆、猪胆、生蕤仁、生酸枣仁、黄连、苦茶

虚实

虚火补之(温胆):

人参、半夏、细辛、当归、生蕤仁、炒酸枣仁、地黄

除火:

黄芩、黄连、芍药、连翘、甘草

本热平之

标本镇惊:

黑铅、水银

标热和之(和解):

柴胡、芍药、黄芩、半夏、甘草

泻子:

甘草

有余泻之行气:

香附、川芎、瞿麦、牵牛、青皮

行血:

红花、鳖甲、桃仁、莪术、三棱、穿山甲、大黄、水蛭、

虻虫、苏木、丹皮

镇惊:

雄黄、金箔、铁落、珍珠、代赭石、夜明砂、胡粉、银箔、

虚实铅丹、龙骨、石决明

搜风:

羌活、荆芥、薄荷、槐子、蔓荆子、白花蛇、独活、皂荚、

乌头、防风、白附子、僵蚕、蝉蜕

补母:

枸杞、杜仲、狗脊、熟地、苦参、萆薢、阿胶、菟丝子

不足补之补血:

当归、牛膝、续断、白芍、血竭、没药、川芎

肝补气:

天麻、柏子仁、白术、菊花、细辛、密蒙花、决明、

谷精草、生姜

泻木:

芍药、乌梅、泽泻

本热寒之泻火:

黄连、龙胆草、黄芩、苦茶、猪胆

标本攻里:

大黄

和解:

柴胡、半夏

标热发之

解肌:

桂枝、麻黄

二、张诘古五脏五味补泻用药范例:

证情——治则——选味——选药——————理论依据

苦急——宜缓——甘———甘草——————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欲散——宜散——辛———川芎——————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

肝补本脏—辛——细辛、陈皮、生姜—以辛补之(补肝)

虚—补

补母脏—苦——地黄、黄柏————虚则补其母,以苦补之(补肾)

泻本脏—酸———芍药——————以酸泻之(泻肝)

实—泻

泻子脏—甘———甘草——————实则泻其子,以甘泻子(泻心)

证情——治则——选味——选药——————理论依据

苦缓——宜收——酸———五味子—————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欲弱——宜弱——咸———芒硝——————心欲弱,急食咸以弱之

心补本脏—咸——炒盐、泽泻————以咸补之(补心)

虚—补

补母脏—辛———生姜——————虚则补其母,以苦补之(补肾)

泻本脏—甘——甘草、黄芪、人参—以甘泻之(泻心)

实—泻

泻子脏—苦———黄连——————实则泻其子,以苦泻子(泻脾)

证情——治则——选味——选药——————理论依据

苦湿——宜燥——苦———白术——————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欲缓——宜缓——甘———炙草——————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

脾补本脏—甘——人参、大枣、甘草—以甘补之(补脾)

虚—补

补母脏—咸———炒盐——————虚则补其母,以咸补之(补心)

泻本脏—苦———黄连、枳实———以苦泻之(泻脾)

实—泻

泻子脏—辛———桑白皮—————实则泻其子,以辛泻子(泻肺)

证情——治则——选味——选药——————理论依据

苦上逆—宜泻——苦———诃子——————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

欲收——宜收——酸———芍药——————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肺补本脏—酸———五味子—————以酸补之(补肺)

虚—补

补母脏—甘———大枣、甘草———虚则补其母,以甘补之(补脾)

泻本脏—辛———桑白皮—————以辛泻之(泻肺)

实—泻

泻子脏—咸———泽泻——————实则泻其子,以咸泻子(泻肾)

证情——治则——选味——选药——————理论依据

苦燥——宜润——辛———黄柏、知母———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欲坚——宜坚——苦———知母——————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

肾补本脏—苦———地黄、黄柏———以苦补之(补肾)

虚—补

补母脏—酸———五味子—————虚则补其母,以酸补之(补肺)

泻本脏—咸———泽泻——————以咸泻之(泻肾)

实—泻

泻子脏—酸———芍药——————实则泻其子,以酸泻子(泻肝)

三、脏腑常用药物歌括:

(一)心与小肠常用药:

黄芪茯苓补心气,人党太子参最宜,

元肉甘草小麦枣,心悸气短体乏力。

肉桂附子温心阳,桂枝薤白与干姜,

脉象微细面㿠白,心痛畏寒肢冷凉。

补心血药选阿胶,丹参熟地归白芍,

首乌胎盘鸡血藤,黄精元肉有功效。

补心阴用地生熟,麦冬鸡子黄玉竹,

百合阿胶白芍药,心悸烦热盗汗服。

安心神苓琥珀朱,磁石生铁落珍珠,

远志合欢夜交藤,五味柏枣仁龙牡。

清心火用栀莲心,犀角牛黄连丹参,

竹叶木通生地黄,百合朱砂连翘心。

开心窍苏合麝香,牛黄竹沥蟾酥樟,

冰片远志郁金菖,醒神回苏效非常。

温小肠肉桂乌药,木茴香橘核皆妙,

小腹隐痛喜热按,尿清频数疝痛效。

清小肠热竹木通,灯心滑石小蓟送,

心移热于小肠经,口舌糜烂尿灼痛。

(二)肺与大肠常用药:

补肺气参芪蛤饴,胡桃胎盘百合蜜,

咳喘自汗身乏力,气短懒言语声低。

养肺阴枸蜜阿胶,二冬二仙斛山药,

百合花粉洋沙参,玉竹黄精功效高。

清肺热芩膏栀母,桑叶白皮蒌地骨,

花粉兜射芦茅根,肺热咳喘痰黄除。

温肺寒用辛干姜,冬花胡桃肉麻黄,

白芥紫菀咳气喘,形寒肢冷服即康。

清化热痰蒌贝母,葶力猪胆汁前胡,

桔梗大海蛤石藻,竺黄竹沥茹昆布。

温化寒痰白芥前,白附款冬复花添,

南星皂荚痰多稀,咳嗽气喘服即安。

冬瓜薏仁清脓痰,败酱鱼腥苇茎煎,

肺痈咳吐脓与血,痰黄腥臭服病痊。

敛肺定喘罂粟壳,五倍五味子胡桃,

诃子乌梅与白果,久咳虚喘疗效高。

止咳平喘杏兜铃,百部枇杷叶款冬,

葶力苏子桑白皮,矮茶洋金花地龙。

涩肠止泻赤石脂,莲味倍诃金樱子,

灶土肉蔻椿榴皮,乌梅罂粟壳芡实。

润肠通便归松子,首乌肉苁蓉蜂蜜,

麻李桃杏柏蒌仁,津亏阴血虚便秘。

攻下通便多苦寒,实热积滞燥屎坚,

芒硝大黄与芦荟,番泻泡服效更验。

清大肠湿热芩连,黄柏苦参穿心莲,

秦翁椿皮马齿苋,大黄败酱槐胡连。

(三)脾与胃常用药:

参苓术草补脾气,元肉蜂蜜山药薏,

扁豆黄精饴糖芪,腹胀纳少便溏稀。

升举中气选升麻,柴胡黄芪葛根加,

脾气虚弱中气陷,内脏下垂效堪夸。

理中气朴枳紫苏,砂仁木香橘莱菔,

香橼佛手白草蔻,脘腹胀痛服即舒。

白肉草蔻温脾阳,益智砂仁良干姜,

肉桂附子吴茱萸,腹冷痛吐泻肢凉。

祛脾湿佩朴藿香,白草豆蔻白术苍,

扁豆半夏砂薏仁,茯苓橘皮草果襄。

清胃火芩连知母,寒水石膏竹叶茹,

大黄芦根大青叶,脘灼龈肿口臭除。

养胃阴芦斛黄精,生地天花粉麦冬,

玉竹沙参梅山药,胃阴耗伤脘隐痛。

温胃散寒丁茴香,胡蜀椒生干良姜,

桂附吴萸荜茇茄,脘腹冷痛服自康。

消食积谷麦芽曲,槟榔使君楂芜荑,

内金枳实莱菔橘,胃脘胀满呕嗳气。

止呕呃赭丁沉香,吴萸旋橘生良姜,

苏梗刀豆茹蒂灶,半夏杷叶效皆强。

(四)肝与胆常用药:

疏肝解郁柴青皮,香附橼佛吴茱萸,

橘核络叶欢玫花,薄荷川楝白蒺藜。

补肝血芍熟地归,首乌血藤胎盘随,

阿胶桑葚杞脂麻,眩晕面白视力退。

滋肝阴龟鳖山萸,白芍首乌女贞杞,

桑葚旱莲生熟地,沙苑阿胶功效奇。

清肝明目谷夏草,密蒙菊花不可少,

决明青箱夜明砂,目赤生翳诚为宝。

泻肝火栀胆夏草,芦荟芩黛羚犀角,

头痛目赤耳鸣聋,躁怒口苦疗效好。

温肝寒茴吴萸桂,橘荔核乌羊藿配,

寒滞肝脉少腹痛,阴囊冷缩睾肿坠。

平肝熄风用钩藤,龙牡白蒺赭决明,

珍珠玳瑁紫贝羚,天麻蜈僵蝎地龙。

清肝胆湿热茵蒿,金钱龙胆车前草,

黄芩苦参栀郁金,胁肋灼痛黄疸消。

(五)肾与膀胱常用药:

温肾阳茸桂附戟,沙苑碎补蛤狗脊,

胡桃芦巴菟韭子,苁蓉羊藿补骨脂,

胎盘杜续九香虫,冬虫仙茅锁阳起。

养肾阴选龟鳖甲,阿胶杞贞黑芝麻,

黄精天冬山茱萸,熟地旱莲首乌加。

强壮筋骨续杜仲,牛膝狗脊桑寄生,

加皮年健骨碎补,虎骨鹿茸效更宏。

涩精缩尿山茱萸,龙牡益智仁芡实,

内金五味盆樱子,桑蛸莲须刺猬皮。

利尿车前猪茯苓,防己泽泻漆木通,

胡芦茅根赤小豆,通草薏仁冬皮行。

通淋萹瞿海金沙,琥珀内金石韦滑,

萆薢冬葵金灯草,车前木通效皆佳。

四、引经报使药:

(《本草纲目·序例》)

1、手少阴心:

黄连、细辛;

2、手太阳小肠:

藁本、黄柏;

3、足少阴肾:

独活、桂(桂枝、肉桂)、知母、细辛;

4、足太阳膀胱:

羌活;

5、手太阴肺:

桔梗、升麻、葱白、白芷;

6、手阳明大肠:

白芷、升麻、石膏;

7、足太阴脾:

升麻、苍术、葛根、白芍;

8、足阳明胃:

白芷、升麻、石膏、葛根;

9、手厥阴心包:

柴胡、丹皮;

10、手少阳三焦:

连翘、柴胡、上地骨皮、中表皮、下附子;

11、足厥阴肝:

青皮、吴茱萸、川芎、柴胡;

12、足少阳胆:

柴胡、青皮。

五、诸药泻诸经之火邪: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黄连,泻心火。

栀子、黄芩泻肺火。

白芍泻脾火。

柴胡、黄连泻肝火。

知母泻肾火。

木通泻小肠火。

黄芩泻大肠火。

柴胡、黄芩泻三焦火。

黄柏泻膀胱火。

(石膏泻胃火。

柴胡、黄连、黄芩泻心包火。

六、吴佩衡中药十大主帅:

一、附子二、干姜三、肉桂四、麻黄五、桂枝

六、细辛七、石膏八、大黄九、芒硝十、黄连

一、附子

其驱逐阴寒,回阳救逆,可用生附子。

用之以温暖水寒,补命门真火,回阳生津,则用熟附片。

《本经》云:

“附子气味辛温有大毒,主治风寒咳逆邪气,寒湿痿痹,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破癥坚积聚,血瘕金疮”。

张隐菴曰:

“附子禀雄壮之质,具温热之性,故有大毒。

《本经》下品之药,大约有毒者居多。

《素问》所谓毒药攻邪也。

夫其攻邪而正气复,是攻之即所以补之”。

陈修园曰:

“《素问》谓以毒药攻邪,是回生妙手,后人立补养等法,是模稜巧术,究竟攻其邪而正气复,是攻之即所以补之也。

附子味辛气温,火性迅发,无所不到,故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本经》云:

风寒咳逆邪气,是寒邪之逆于上焦也。

寒湿痿痹,拘挛膝痛,不能行步,是寒邪着于下焦筋骨也。

癥坚积聚,血瘕,是寒气凝结,血滞于中也。

考《大观本草》咳逆邪气句下,有温中金疮四字,以中寒得暖而温,血肉得暖而合也。

大意上而心肺,下而肝肾,中而脾胃,以及血肉、筋、骨、营卫,因寒湿而病者,无有不宜。

即阳气不足,寒自内生,大汗,大泻,大喘,中风卒倒等证,亦必仗此大气大力之品,方可挽回,此《本经》言外之意也。

吴绶云:

“附子禀雄壮之质,有斩关夺将之气,能引补气药通行十二经,以追复散失之元阳,能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驱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驱逐在里之寒湿。

张隐菴《本草崇原》论附子云:

“凡人火气内衰,阳气外驰,急用炮熟附子助火之原,使神机上行而不外脱,治之于微,奏功颇易,奈世医不明医理,不识病机,必至脉脱厥冷,神去魄存,方谓宜用附子。

夫附子治病者也,何能活命。

甚至终身行医,而终身视附子为蛇蝎,每告人曰,附子不可服,服之必发狂而九窍流血,服之必发火而痈毒顿生,服之必内烂五脏,今年服之,明年毒发,嗟嗟!

黄元御曰:

“附子味辛苦,性大温,入足太阴脾、足少阴肾经,暖水燥土,泄湿除寒,走中宫而温脾,入下焦而暖肾,补垂绝之火种,续将断之阳根,治手足厥冷,开脏腑阴滞,定腰腹之疼痛,舒踝膝之挛拘,通经脉之寒瘀,消疝瘕之冷结,降浊阴之上逆,能回哕噫,提清阳下陷,善止胀满。

”可见本品为温燥脾湿,温暖肾水之良剂也。

《伤寒论》中“四逆辈”方剂均使用附子,共十方:

四逆汤:

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五,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通脉四逆汤:

生附子一枚,干姜三两,炙甘草二两。

通脉四逆猪胆汤:

即通脉四逆汤加猪胆一合。

四逆人参汤:

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五钱,炙甘草二两,人参一两。

茯苓四逆汤:

即四逆人参汤加茯苓六两。

吴萸四逆汤:

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五钱,炙甘草二两,吴萸一两。

干姜附子汤:

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

白通汤:

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葱白四茎。

白通加人尿猪胆汤:

白通汤加人尿(童便)五合,猪胆汁一合。

甘草干姜汤:

炮干姜二两,炙甘草四两。

四逆汤为少阴正药。

太阳少阴合病,重发其汗,则汗出不止,而现亡阳,此证用之,以招纳欲散之阳;太阳证亦有用之以温经,与桂枝汤同用之以救里;太阴证用之以治寒湿;少阴证用之以救元阳;厥阴证用之以回厥逆。

此方以生附子、干姜彻上彻下,开辟群阴,迎阳归舍,交接十二经,为斩旂夺关之良将,而以甘草主之者,从容筹划自有将将之能。

治太阴伤寒,脉沉腹胀,自利不渴者,以寒水侮土,肝脾俱陷,土被木贼,是以腹胀下利。

附子温补其肾水,干姜、甘草温补其脾土也。

脾主四肢,脾土湿寒,不能温养四肢,则手足厥冷,四肢温暖为顺,厥冷为逆,方用甘草为君,姜附所以温中而回四肢厥逆,故以四逆名焉。

治少阴病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以其肾水上凌,火土俱败,寒饮泛溢,胃逆作呕,姜附草温补水土,而驱寒饮也。

治厥阴病,汗出,外热里寒,厥冷下利,腹内拘急,四肢疼痛者,以寒水侮土,木郁贼脾,微阳不归,表里疏泄,姜附草温补水土,以回阳气也。

四逆汤将干姜加倍为三两,名通脉四逆汤,治少阴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者,以寒水侮土,木郁贼脾,是以下利,脾阳颓败,四肢失温,是以厥逆。

经气虚微,是以脉微欲绝。

姜甘附子温补里气,而益四肢之阳也。

郑钦安曰:

“按四逆汤一方,乃回阳救逆之主方。

世多畏惧,由其不知仲景立方之意也。

夫此方既列于寒入少阴,病见爪甲青黑,腹痛下利,大汗淋漓,身体畏寒,脉微欲绝,四肢逆冷之候,全是一团阴气为病,此际若不以四逆回阳救逆,一线之阳光,即有欲绝之势。

仲景于此,专主回阳以祛阴,是的确不易之法。

细思此方,既能回阳救逆,则凡世之一切阳虚阴盛为病者,皆可服也,何必定要见以上病形,而始放胆用之,未免不知几也。

夫知几者一见阳虚证,而即以此方在分两轻重上斟酌为防之,万不可致酿成纯阴无阳之候也。

一旦养成纯阴无阳之候,吾恐立方之意固善,而追之不及……不知用姜附之不早也。

仲景虽未一一指陈,凡属阳虚之人,亦当以此投之,未为不可。

所以奇者,姜附草三味,即能起死回生,实有令人难尽信者,余亦始怪之,而终信之;信者何,信仲景之用姜附而有深义也。

故古人云:

热不过附子,可知附子是一团烈火也。

凡人一身,全赖一团真火,真火欲绝,故病见纯阴。

仲景深通造化之微,知附子之力,能补先天欲绝之火种,故用之为君,又虑群阴阻塞,不能直入根蒂,故佐以干姜之辛温而散,以为前驱,荡尽阴邪,迎阳归舍,火种复兴,而性命立复,故曰回阳。

阳气既回,若无土以复之,光焰易熄,虽生不永,故继以甘草之甘,以缓其正气。

缓者,即伏之之意也。

真火伏藏,命根永固,又得重生也。

潜阳封髓丹:

附子二两,砂仁三钱,龟板四钱,黄柏二钱,甘草二钱。

承气,攻阳之方也;四逆,回阳之方也。

以干姜温气,则上焦之阴寒散而外阳回矣。

以附子温水,则下焦之阴寒散而内阳回矣。

得甘草之和中,则姜附之力合,山下连成一气,而旭日当空,表里之阴霾自散。

而误用汗、吐、下等法,或未经误治而病至阳亡,已现四肢厥逆者,即以此方主之,故名四逆汤也。

加重干姜名通脉四逆汤,治阴盛格阳无脉之重证。

加参则兼救真阴。

加参苓名茯苓四逆汤,并可以救阴制水而交心肾。

去甘草则名干姜附子汤,其热力愈强。

去附子名甘草干姜汤,专回上中焦气分之阳。

去甘草加葱白名白通汤,专交心肾之阳,以收水火既济之效。

至于白通加猪胆汁人尿汤,以胆汁味苦入心,人尿味咸入肾,苦咸性寒之品能引阳入阴,而交通心肾之阴阳,故能阴阳并救也。

通脉四逆加猪胆汤亦是此意,大补心肾之阴阳,有起死回生之功。

加吴萸名吴萸四逆汤,其作用在于大温肝肾之阴寒,而降浊阴之气,治四逆阴盛格阳,阴盛之方也。

阴消则阳自旺,而病自愈。

至于在四逆汤中加参、苓、葱、胆、尿,是防止火热之药伤阴,且或升或降,阴阳并救者也

二、干姜

味辛性温,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厥阴肝、手太阴肺经。

能燥湿温中健脾,行郁降浊阴之气,补宜火土,消纳饮食,暖脾胃而温手足,调阴阳而止呕吐,降浊逆而平咳嗽,提脱陷而止滑泻。

《本经》:

“气味辛温无毒,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止虚汗,逐风湿之痹证,肠澼下利日久,生者尤良。

”能散风寒,和胃,止呕。

其在方剂配伍中有:

(一)真武汤加减:

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

《伤寒论》干姜附子汤:

治太阳伤寒,下后复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脉沉无表证,身无大热者,以火土俱败,寒水下旺,微阳拔根,不得安宁,故用干姜温中以回脾胃之阳,附子暖下以复肝肾之阳。

(二)柴胡桂姜汤: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甘草二两,桂枝三两,瓜蒌根四两,干姜二两,牡蛎二两。

治少阳伤寒,汗后复下,胸胁满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心烦,往来寒热(以汗下伤其中气,土败木郁,不能行水,故小便不利),胆胃上逆之证。

可加常山四钱,草果三钱,榔片三钱,人弱者加附子二两,治久疟特效。

(三)理中汤辈有七方。

(四)四逆汤辈有九方。

(五)泻心汤有七方。

以上廿三方作用之大,皆得干姜温中燥湿,健脾胃,助消化,止咳化痰。

抑制水湿泛滥,大温肝脏郁滞,温而不燥,化湿生津,逐痰止咳,中宫虚寒,呕吐泄泻,水气肿胀等等。

得此加入方剂中,疗效甚高。

生者温胃止呕,温散风寒尤良,但凡胃肠燥热,一切邪火阴虚等证禁忌。

至于一切中焦虚寒之证,若畏干姜燥热辛辣,不敢使用,而以补中寒中之剂投之,不但无效,抑且轻者变重,重者易转危亡,故干姜为温脾湿胃寒之妙品。

三、肉桂

味甘辛,气香,性温,入足厥阴肝经,温肝暖血,破淤消癥瘕,逐腰腿湿寒,驱腹胁疼痛,强心脏,温暖血分之寒湿。

凡虚火上浮,有引火归原之效,如牙痛、咽痛、心胃痛、霍乱呕吐等证,服之颇效,加入姜附中,效力更大,有起死回生之功,阳虚肾寒,体素虚弱者,泡开水常服,能却并延年,愈服愈润,阴燥证服之,生津润燥,妙不可言。

肝属木而藏血,血秉木气,其性温暖,温气上升,阳和舒布,积而成热,则化心火。

木之温者,阳之半升,火之热者,阳之全浮也。

温气充足,则阳旺而人康,温气衰弱,则阴盛而人病。

阳复则生,阴盛则死,生之与死,美恶不同,阳之与阴,贵贱自殊,蠢飞蠕动,尚知死生之美恶,下士庸工,不解阴阳之贵贱,千古祸源,积于贵阴贱阳之家矣。

欲求生长。

必扶阳气,扶阳之法,当于气血之中,培其根本,阳根微弱,方胎水木之中,只有不足,万无有余也(黄元御语)。

肝脾疏发,温气升达,而化阳神,阳神司令,阴邪无权,却病延年之道,不外乎此。

故常服肉桂可以温肝暖血,强心健胃。

至于女子月经不调,经来腰腹疼痛,崩漏带下,心腹疼痛,产后虚寒诸病证,以及种种虚寒不足之证,服之颇效。

按肉桂是热带植物,出产于越南和我国广西等地,以味辛辣而甘,有油者佳(上好者更妙,中等者亦佳,普通桂效力固差,亦可用之)。

体弱有孕,胎气不足,食少无神或胸胃时痛而加呕吐者,桂附姜三味,服之不但不会伤胎,而且安胎之至,无上妙品也。

凡温病,暑病,阳明热燥证,又当禁忌。

肉桂皮厚油多,性味亦厚,守而不走,专温心肝脾血分之寒,去瘀生新。

服时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