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学习资料汇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4717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09 大小:7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管理学习资料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项目管理学习资料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项目管理学习资料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项目管理学习资料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项目管理学习资料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项目管理学习资料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9页
项目管理学习资料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9页
项目管理学习资料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9页
项目管理学习资料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9页
项目管理学习资料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9页
项目管理学习资料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9页
项目管理学习资料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9页
项目管理学习资料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9页
项目管理学习资料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9页
项目管理学习资料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9页
项目管理学习资料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9页
项目管理学习资料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9页
项目管理学习资料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9页
项目管理学习资料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9页
项目管理学习资料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9页
亲,该文档总共10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项目管理学习资料汇编.docx

《项目管理学习资料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管理学习资料汇编.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项目管理学习资料汇编.docx

项目管理学习资料汇编

一信息化基础知识

1.1.1本体论与认识论

本体论

认识论

因纯客观性面成为最基本的概念

考虑到主体因素而成为最适用的概念

事物的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方式的自我表达

主体对于该事物运动状态及状态变化方式的具体描述

引入主体因素,转化为认识论

去除主体因素,转化为本体论

转化的基本条件就是主体因素。

1.1.2信息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1.1.3国家信息化六要素

●信息技术应用(龙头):

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

●信息资源(核心任务):

信息资源、材料资源和能源构成三大战略资源。

●信息网络:

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是信息传输、交换和共享的必要手段。

●信息技术和产业:

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信息化人才:

国家信息化成功之本,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

国家信息化快速、持续、有序、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1.1.4国家信息化战略方针、战略目标

战略方针:

统筹资源、资源共享、深化应用、务求实效、面向市场、立足创新、军民结合、安全可靠

战略目标:

1.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2.实现信息技术自主创新、信息产业发展的跨越

3.提升网络普及水平、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4.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能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能力和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1.1.5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要点:

1.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

推进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

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加快服务业信息化

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率先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

2.推行电子政务

改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强化综合监管、完善宏观调控

3.建设选进网络文化

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网络传播

完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

加强因特网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

建设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4.推进社会信息化

加快教育科研信息化步伐

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

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服务体系

推进社区信息化

5.完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

推动网络融合,实现向下一代网络的转型、建立和完善普遍服务制度

6.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建立和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加强全社会信息资源管理

7.提高信息产业竞争力

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信息技术产业

8.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全面加强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大力增强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9.提高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造就信息化人才队伍

1.2电子政务

1.2.1内容:

G2GG2BG2CG2E

1.2.2电子政务指导原则

统一规划,加强领导。

需求导向,突出重点。

整合资源,拉动产业。

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1.2.3电子政务的主要任务:

扎实推进电子政务

1.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

2.建设和完善重点业务系统

3.规划和开发重要政务信息资源

4.积极推进公共服务

5.基本建立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6.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

7.加强公务员信息化培训和考核

8.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法制建设

主要措施:

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2.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3.稳步推进,严禁重复建设

4.利用统一网络平台。

5.规范试点。

6.保证建设和运行资金

7.创造有利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外部环境

1.3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

在企业作业、管理、决策的各个层面,科学计算、过程控制、事务处理、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引进和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全面改革管理体制和机制,从而大幅度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企业信息化结构:

产品(服务)层、作业层、管理层、决策层

实现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1.有利于形成现代化企业制度和WTO形势下提高企业竞争力

2.有利于形成规模生产和供应链的完善

3.有利于企业面向市场和更好的服务于市场

4.有利有加速工业化进程

发展企业信息化的战略要点:

1.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2.信息化与企业业务全过程的融合、渗透

3.信息产业发展与企业信息化良性互动

4.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5.高度重视信息安全

6.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的改组改造和形成现代化企业制度有机结合

7.“因地制宜”推进企业信息化

推进企业信息化的指导思想:

政府推动,统筹规划,企业行为,政策扶持,分步实施

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原则:

效益、“一把手”,中长期与短期建设相结合、规范化和标准化、以人为本

1.3.2企业资源计划:

基本MRP、闭环MRP、MRP2、ERP(20世纪60、70、80、90年代)

MRP2的特点:

计划的一致性和可行性、管理的系统性、数据共享性、动态应变性、模拟预见性、物流和资金流的统一

ERP系统的优势

1.管理范围向整个供应链延伸

2.可同期管理企业的多种生产方式

3.在多方面扩充了管理功能

4.支持在线分析处理

5.财务计划和价值控制

ERP系统特点:

统一的集成系统、面向业务流程的系统、模块化可配置的、开放的系统

ERP系统功能:

1.财会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

2.生产控制管理(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控制、制造标准)

3.物流管理(销售管理、库存控制、采购管理)

4.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规划的辅助决策、招聘管理、工资核算、工时管理、差旅管理)

1.3.3客户关系管理(CRM)(三个要点:

C客户R关系M管理)

CRM与ERM(企业关系管理):

CRM是ERM的一部分

CRM中的C(客户):

客户信息是实现客户关系管理的首要条件

CRM中的R(关系):

关系在CRM中扮演着核心的角色

CRM中的M(管理):

一个关系要经历建立、发展、维系三阶段

CRM的概念:

基于方法学、软件和因特网的以有组织的方式帮助企业管理客户关系的信息系统

CRM涵盖的要素:

1.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策略,注重的是与客户交流

2.在注重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同时,必须把帮助企业提高获取利润的能力作为重要指标

3.要求企业对其业务功能进行重新设计,并对工作流程进行重组,将业务的中心转移动客户,同时要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有重点地采取不同的策略

CRM系统的主要功能:

1.有一个统一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数据库,以方便对客户信息进行全方位的统一管理

2.具有整合各种客户联系渠道的能力

3.能够提供销售、客户服务和营销三个业务的自动化工具

4.具备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基本的数据挖掘模块,具有一定的商业智能

5.系统应该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复用性,即可以实现与其他相应的企业应用系统之间的无缝整合

CRM应用设计基础

客户数据的有效采集和消费(客户数据:

描述性数据、促销性数据、交易性数据)

CRM应用设计特点:

可伸缩性、可移植性

CRM应用功能的设计:

自动化的销售、自动化的市场营销、自动化的客户服务(售前服务、现场服务、售后服务)

CRM与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过程必须包括数据的清理与集成、数据的选择与变换、数据挖掘以及最后的知识评估与表示

数据挖掘的任务:

描述(特征化和区分)、分类和预测

分类的主要方法有:

分类规则、判定树、数学公式和神经网络

预测的主要方法有:

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神经网络

数据挖掘在CRM中的作用:

可以辅助销售人员展开推销、可以增加客户在生命周期中的价值

客户管理的中心工作是对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交互进行管理

1.3.4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的应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初级萌芽阶段、形成阶段、成熟阶段

供应链的现代概念,有三个要点:

核心企业、战略合作伙伴、增值链

供应链的特征:

交叉性、动态性、存在核心企业、复杂性、面向用户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以客户为中心、集成化管理、扩展性管理、合作管理、多层次管理

衡量供应链管理绩效的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客户满意度

供应链管理的本质在于集成化管理

供应链管理的分类

根据供应链管理的对象:

企业供应链、产品供应链、基于供应链契约的供应链

根据网状结构特点:

V型供应链(发散型)、A型供应链(会聚型)、T型供应链

根据产品类别:

功能型供应链(生命周期长、需求较稳定、可预测)

创新型供应链(生命周期短、需求不稳定、不可预测)

供应链系统设计的原则:

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设计原则、简洁性原则、取长补短原则

动态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战略性原则

供应链的设计策略:

要以产品为中心,产品生命周期、需求预测、产品多样性、提前期和服务的市场标准等都是影响供应链设计的重要因素。

必须设计出与产品特性一致的供应链。

供应链的设计步骤:

(如检验发现问题,则重复第四步至第八步,直至确认无误)

1.分析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目的在于使供应链更有效

2.总结分析企业现状

3.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供应链设计项目,论证期必要性和可行性

4.根据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提出供应链的设计目标

5.分析供应链的构成

6.分析评价供应链设计的技术可行性

7.设计供应链

8.检验供应链

供应链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整体性、具有相关性、结构性和有序性、动态性、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性

敏捷供应链管理:

区别与一般供应链系统的特点

1.支持供应链中跨企业的生产方式的快速重组

2.不仅支持企业内信息系统的调整、重构和信息共享,而且支持供应链中跨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调整、重构和信息共享

3.敏捷供应链中各个企业能根据敏捷化要求方便进行组织、管理的调整和企业生产模式的转变

1.3.5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的概念:

使用基于因特网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工具和在线支付方式进行商务活动

电子商务要点:

1.以基于因特网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工具为操作平台

2.商务活动参与方增多

3.商务活动范围扩大

电子商务类型:

B2BB2CC2CG2B

电子商务急需建立标准的三个领域:

用户接口、基本功能、数据及客体的定义与编码

电子商务的意义和作用:

1.推动国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2.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3.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向完善

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原则:

1.政府推动与企业主导相结合

2.营造环境与推广应用相结合

3.重点推进与协调发展相结合

4.加快发展与加强管理相结合

电子商务支撑保障体系:

法律法规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安全认证体系、信用体系、在线支付体系、现代物流体系、技术装备体系、服务体系、运行监控体系

1.4商业智能

概念:

商业智能描述了一系列的概念和方法,通过应用基于事实的支持系统来辅助商业决策的制定

目的:

使企业的各级决策者获得知识或洞察力,促使他们做出对企业更有利有决策

商业智能的组成部分:

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数据备份和恢复

功能:

数据仓库、数据ETL、数据统计输出(报表)、分析功能

商业智能的实现有三个层次:

数据报表、多维数据分析、数据挖掘

软件工具集合:

终端用户查询和报告工具、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产品、数据挖掘软件、OLAP工具

实现商业智能的步骤:

需求分析、数据仓库建模、数据抽取、建立商业智能分析报表、数据培训和数据模拟测试、系统改进和完善

 

二信息系统服务管理

2.1信息系统服务管理

信息系统服务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

1.不具备能力的单位搅乱系统集成市场

2.一些建设单位在选择项目承建单位和进行业务需求分析方面有误

3.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自身建设有待加强

4.缺乏相应的机制和制度

信息系统服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1.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单位资质管理

2.信息系统项目经理资质管理

3.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

4.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人员资格管理

2.2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

资质认证工作的意义:

1.有利于用户选择项目承建单位

2.有利于系统集成企业展示自身实力,参与市场竞争;按照等级条件,加强自身建设

3.有利于规范信息系统集成市场

4.有利于保障信息系统工程质量

资质管理体系:

资质评审和审批、年度监督、升级、降级、取消及其他相关内容

资质审批:

一、二级资质申请,由省市信息建设单位主管部门初审,报信息产业部审批

三、四级资质申请,由省市信息建设单位主管部门审批,报信息产业部备案

资质评定条件:

综合条件(注册资金、经济运行状况、企业信誉度)、业绩、管理能力(质量管理体系、客户服务管理)、技术实力、人才实力

2.3信息系统工程监理

实施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意义:

1.可以帮助业主单位更合理的保证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并合理、客观的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2.可以合理地协调业主单位和建设单位之间的关系

3.可以有助于第三方的专业化服务功能

监理内容:

四控、三管、一协调

四控:

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变更控制

三管:

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

一协调:

协调有关单位及人员间的工作关系

2.4ITIL与IT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审计

ITIL(IT基础设施库)IT服务管理(ITSM)

实施ITSM的根本目标:

1.以客户为中心提供IT服务

2.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服务

3.提供的服务是可准确计价的

ITSM的基本原理:

二次转换(第一次是梳理,第二次是打包),第一次转换将技术管理转化为流程管理,第二次转换将流程管理转化为服务管理。

ITSM的范围:

适用于IT管理而不是企业的业务管理。

重点是IT的运营和管理,不是IT的战略规划

ITSM的主要任务:

管理客户和用户的IT需求

ITSM的价值:

商业价值、财务价值、内部价值和创新价值、员工利益

2.4.2信息系统审计

信息系统审计的目的是评估并提供反馈、保证及建议。

关注:

可用性、保密性、完整性

信息系统审计的理论基础:

传统审计理论、信息系统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计算机科学

信息系统审计的依据:

一般公认信息系统审计准则、信息系统的控制目标、其他法律及规定

基于风险方法来进行审计的步骤如下:

1.编制组织使用的信息系统清单并对其分类

2.决定哪些系统影响关键功能和资产

3.评估哪些风险影响这些系统及商业运作的冲击

4.在上述评估的基础上对系统分级,决定审计优先值、资源、进度和频率

 

三信息化基础知识

3.1信息系统集成简述

系统集成:

将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通信等技术和产品集成为能够满足用户特点需求的信息系统,包括策划、设计、开发、实施、服务及保障

信息系统集成的特点:

1.要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2.不只是设备选择和供应,更重要的,它是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工程过程,要面向用户需求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其核心是软件

3.系统集成的最终交付物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而不是一个分立的产口

4.系统集成包括技术、管理和商务等各项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技术是系统集成工作的核心,管理和商务活动是系统集成项目成功实施的保障

分类:

设备系统集成(智能建筑系统集成、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安防系统集成)、应用系统集成

3.2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4个阶段:

1.立项(概念的形成过程、需求分析过程)

2.开发(总体规划阶段、系统分析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系统实施阶段、系统验收阶段)

3.运维(排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4.消亡

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

结构化方法、原型法、而向对象法

结构法的特点:

1.遵循用户至上原则

2.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每个阶段有明确的任务和取得的成果

3.强调系统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

4.系统开发过程工程化,文档资料标准化

结构法的优点:

理论基础严密,它的指导思想是用户需求在系统建立之前就能被充分了解和理解

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

结构法的缺点:

开发周期长、文档,设计说明繁琐,工作效率低、要求在开发之初全面认识系统的信息需求、如果用户参与系统开发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可能造成系统交接过程不平稳,系统运行和维护难度加大

原型法的特点:

1.实际可行

2.具有最终系统的基本特征

3.构造方便、快速,造价低

原型法的分类:

抛弃型原型、进化型原型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主要有分析、设计和实现三个阶段

3.3软件工程

软件需求的一个基本特性:

可验证性

需求分析的目的:

1.检测和解决需求之间的冲突

2.发现软件的边界,以及软件与其环境如何交互

3.详细描述系统需求,以导出软件需求

需求分析的任务:

建立分析模型、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

软件设计:

定义一个系统或组件的架构、组件、接口和其他特征的过程,并得到这个过程的结果

软件设计由两个处于软件需求和软件架构之间的活动组成:

1.软件架构设计(高层设计):

描述软件的结构和组织,标识各种不同的组件

2.软件详细设计:

详细的描述各个组件,使之能被构造

软件测试过程:

拟定测试大纲、编制测试大纲、设计和生成测试用例、实施测试、生成测试报告

软件测试阶段: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

软件维护类型:

更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软件复用是指利用已有软件的各种有关知识构造新的软件,以缩减软件开发和维护的费用。

软件复用级别:

代码复用、设计复用、分析复用、测试信息复用

软件质量:

内部质量、外部质量、使用质量

软件质量管理过程:

质量保证过程、验证过程、确认过程、评审过程、审计过程

软件质量特性:

产品修正

可维护性、可测试性、灵活性

产品转移

可移植性、可复用性、互连性

产品运行

正确性、可靠性、效率、可使用性、完整性

软件评审和审计的过程:

管理评审、技术评审、检查、走查、审计

软件配置管理活动:

软件配置管理过程的管理和计划、软件配置标识、软件配置控制、软件配置状态记录、软件配置审计、软件发布管理与交付

软件开发环境:

项目

工具

软件需求

建模工具、需求追踪工具

软件构造

程序编辑器、编译器和代码生成器、解释器、调试器

软件测试

测试生成器、测试执行框架、测试评价工具、测试管理工具、性能分析工具

软件维护

理解工具(如可视化工具)、再造工具(如重构工具)

软件配置管理

追踪工具、版本管理工具、发布工具

软件工程管理

项目计划与追踪工具、风险管理工具、度量工具

软件工程过程

建模工具、管理工具、软件开发环境

软件质量

检查工具、分析工具

软件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项目管理)

启动和范围定义、软件项目计划、软件项目实施、评审和评价、关闭、软件工程质量

3.4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

对象三要素:

对象标识、对象状态、对象行为

类和对象的关系:

1.每一个对象都是某一个类的实例

2.每一个类在某一时刻都有零或更多的实例

3.类是静态的,类的存在、语义和关系在程序执行前就已经定义好了

4.对象是动态的,对象在程序执行时可以被创建和删除

5.类是生成对象的模板

统一建模语言UML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结构和动态行为,有如下特征:

1.不是一种可视化和程序设计语言,而是一种可视化的建模语言

2.是一种建模语言规范说明,是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一种标准表示

3.不是过程,也不是方法,但允许任何一种过程和方法使用它

4.简单并可扩展,具有扩展和专有化机制,便于扩展,无需对核心概念进行修改

5.为面向对象的设计与开发中涌现现的高级概念(如协作、框架、模式和组件)提供支持,强调在软件开发中,对架构、框架、模式和组件的重用

6.与最好的软件工程实践经验集成

UML的最终目标是在尽可能简单的同时能够对应用系统的各个方面建模。

UML中的四种关系:

依赖、关联、泛化、实现

UML视图在最上一层被划分为三个视图域:

结构、动态行为、模型管理

主要的域

视图

主要概念

结构

静态视图

类图

类、关联、泛化、依赖关系、实现、接口

用例视图

用例图

用例、参与者、关联、扩展、包括、用例泛化

实现视图

构件图

构件、接口、依赖关系、实现

部署视图

部署图

节点、构件、依赖关系、位置

动态

状态机视图

状态机图

状态、事件、转换、动作

活动视图

活动图

状态、活动、完成转换、分叉、结合

交互视图

顺序图

交互、对象、消息、激活

协作图

协作、交互、协作角色、消息

模型管理

模型管理视图

类图

包、子系统、模型

可扩展性

所有

所有

结束、构造型、标记值

RUP是软件工程的过程,三个关键特征:

迭代、以架构为中心、用例驱动

RUP中的软件生命周期:

初始阶段、细化阶段、构造阶段、交付阶段

RUP的6个基本最佳实践经验:

迭代式开发、需求管理、使用以组件为中心的软件架构、可视化软件建模、验证软件质量、控制软件变更

XP(极限编程)的生命周期4个基本活动:

编码、测试、聆听、设计

面向对象的分析模型:

用例模型、类-对象模型、对象-关系模型、对象-行为模型

面向对象分析方法:

描述用户需要、建立创建软件设计的基础、定义软件完成后可被确认一组需求

面向对象系统设计:

用例设计、类设计、子系统设计

用例设计目的

类设计目的

子系统设计目的

●利用交互改进用例实现

●调整对设计类的操作需求

●调整对子系统和(或)它们的接口的操作需求

●调整对封装体的操作需求

●确保类可为用例实现提供必需的行为

●确保提供充足的信息来明确无误地实施类

●处理和类有关的非功能性要求

●包含用于在的设计机制

●用所包含的协作来定义在子系统接口中指定的行为

●记录子系统的内部结构

●定义子系统接口和包含类之间的实现关系

●确定对其他子系统的依赖关系

3.5软件架构

管道/过滤器模式、面向对象模式、事件驱动模式、分层模式、知识库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软件架构设计的总体目标:

最大化复用、复杂问题简单化、灵活的扩展性

软件中间件是位于硬件、操作系统等平台和应用之间的能用服务。

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

软件中间件分类:

数据库访问中间件、远程过程调用中间件、面向消息中间件、事务中间件、分布式对象中间件

3.6典型应用集成技术

传统的数据库的分类:

操作型处理(事务处理)、分析型处理

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

数据仓库的理解有两个层次:

1.数据仓库用于决策支持,面向分析型数据处理,不同于操作型数据库

2.数据仓库是对多个异构数据源(包括历史数据)的有效集成,集成后按主题重组,且存放在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一般不再修改

数据仓库的任务:

将信息加以整理归纳和重组,并及时地提供给相应的管理决策人员

数据仓库的层次:

数据源(基础),数据集市(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是枋心)、OLAP服务器、前端工具

WebServices是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

服务提供者、服务注册中心、服务请求者

WebServices的角色之间的操作:

发布操作、查找操作、绑定操作

WebServices典型技术:

1.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

用于传递信息

2.Web服务描述语言(WSDL):

用于描述服务

3.统一描述、发现与集成(UDD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