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亲子公开课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4773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舞蹈亲子公开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舞蹈亲子公开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舞蹈亲子公开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舞蹈亲子公开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舞蹈亲子公开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舞蹈亲子公开课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舞蹈亲子公开课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舞蹈亲子公开课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舞蹈亲子公开课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舞蹈亲子公开课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舞蹈亲子公开课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舞蹈亲子公开课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舞蹈亲子公开课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舞蹈亲子公开课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舞蹈亲子公开课教案.docx

《舞蹈亲子公开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舞蹈亲子公开课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舞蹈亲子公开课教案.docx

舞蹈亲子公开课教案

舞蹈亲子公开课教案

舞蹈亲子公开课教案

【篇一:

公开课教案】

小班公开课教案

一、活动名称:

手指点画《花开了》——艺术领域

二、活动目标:

1、尝试用手指蘸颜料在纸上随意点画;

2、能模仿教师的动作学习点画;

3、愿意大胆点画,感受到用手指在纸上留下痕迹的乐趣;

4、与家长一起合作完成作品,密切亲子感情。

三、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

幼儿愿意大胆点画,感受到用手指在纸上留下痕迹的乐趣。

2、活动难点:

识别颜色,能模仿教师的动作学习点画。

四、活动准备:

小花猫、小白兔、大老虎三种动物的头像,画好的梨花和迎春花,颜料(黄色、粉色、绿色)、a4纸若干张、水彩笔20支、抹布10块、黑板、纸袋。

五、热身活动:

师: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请了爸爸妈妈们和我们一起来学习,大家开心吗?

(2)那接下来我们请爸爸妈妈和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小朋友们要好好表现哦。

(教师带领家长及幼儿一起来做手指操,第一遍慢,第二遍快些。

六、活动过程:

1、导入

师:

(1)刚才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老师变出了三个小动物,大家猜猜它

们是谁?

(教师按顺序慢慢地出示小白兔、小花猫、大老虎,注意保持神秘感。

)它们今天来我们班是要我们帮他们一个忙,看看它们怎么说。

(3)春天到了,花都开了,小花猫和大伙相约去画画,但是,画些什么好呢?

小花猫说:

“迎春花开在长长的、绿绿的枝条上,像是黄色的小喇叭,我就画迎春花吧!

”小白兔说:

“桃花粉粉的,还有绿绿的桃叶衬托,我就画桃花吧!

”大老虎说:

“梨花开在高高的树上,有白白的花瓣,我就画梨花吧!

小花猫和大老虎一会就把画画好了,只有小白兔的还没有画好,那小朋友们我们可不可以来帮小白兔把画画好呀?

(教师将小动物的三幅画分别贴在对应的头像下)

2、师幼一起帮助小白兔画画。

教师边复述故事,边用手指蘸取颜料点画,对点画要领多强调,要让幼儿学会正确的点画方式。

3、亲子共同作画

现在我们已经帮小白兔把画画好了,小朋友们想不想和宝宝妈妈们一起来画一幅?

(教师将a4纸发给小朋友,要求家长帮助幼儿把树干画好。

4、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家长配合幼儿作画,让幼儿大胆点画,使幼儿体会到手指点画的乐趣。

六、活动延伸

教师将幼儿的作品贴在美工区,幼儿与家长一起欣赏小朋友的作品。

七、活动提示

在用手指蘸取颜料时要控制颜料的用量,这样画出来的画才有层次感。

附:

手指操

一根手指头,变变变,变成毛毛虫,爬爬爬;两根手指头,变变变,变成小白兔,跳跳跳;三根手指头,变变变,变成小花猫,喵喵喵;四根手指头,变变变,变成花蝴蝶,飞飞飞;五根手指头,变变变,变成大老虎,嗷嗷嗷。

【篇二:

幼儿园五大领域公开课教案汇集】

幼儿园识字教案:

日、月、水、火

活动目标:

1、正确认读:

日、月、水、火、山、木、人、口,正确发出卷舌音:

山(sh?

n)、水(shui)。

2、通过对照阅读图文的形式,初步了解文字的起源。

3、在游戏中产生对识字活动的兴趣,增强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铅笔人手一只,实物投影仪。

2、各种报纸每人一张。

3、小黑板两块、红色粉笔两只。

4、已认识的字卡若干张,如:

大、小、高、矮、笑、哭、前、后,小猫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猫捉老鼠》,复习、巩固已经认识过的汉字宝宝。

1、(老师戴上猫的头饰)师:

看,老师变成什么了?

(小猫)现在,小猫我又要来捉老鼠了,你们会被我捉到吗?

(不会)这么自信?

那我们开始游戏吧!

2、游戏方法:

老师转身背对幼儿学猫叫三声后再转身举起一张字卡,幼儿必须立刻说出字卡的名字并做出相应的身体动作,做错者即会被猫捉住。

例如:

“大”——幼儿两脚分开,两手侧平举。

“高”——幼儿踮脚两手高举。

“笑”——幼儿摆出各种表示笑的样子。

“哭”——幼儿小声地哭泣,如果声音过大,被猫听到也会捉住。

二、引导幼儿了解汉字的变化和发展。

1、师:

刚才我们做了好玩的游戏,你们开心吗?

(开心)今天,有许多别的字宝宝也想来跟我们一起玩,大家拍手欢迎它们出来。

2、师:

这些字宝宝呀,它们还很害羞呢,躲在一幅幅图画里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幅图画。

3、(展示实物投影仪上的幼儿用书)师:

看,这是什么图画?

(太阳)咦!

太阳里面会藏着一个什么字宝宝呢?

(幼儿自由猜想)

4、揭开太阳图下面的一张“象形字”:

大家看好了,太阳开始慢慢地变了,变成什么样子了?

太阳又要慢慢地变了,看好,现在它变成什么样子了?

5、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太阳的三种变化,教师简单介绍“象形字”的由来与“现代汉字”的产生——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不会写字,如果要告诉别人一些事情,就会用画画的形式,时间长了,他们就发明了像“日”这样的象形字。

而现在的人呢,越来越聪明,把字写得既端正又漂亮,就成了现在的汉字宝宝。

6、幼儿依次观察“月、水、火”的象形字由来与变化,进一步感知、了解文字的起源。

三、鼓励幼儿自己阅读图书,根据图画和象形字的提示,认读现代汉字,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及对文字的敏感性。

师:

小朋友的小椅子下面都有一本书,上面还有许多这样从图画变来的字宝宝呢,请你们仔细地来看一看、说一说。

四、尝试认读汉字。

1、教师逐一出示字卡,请幼儿认读,然后带领全体幼儿一起读两遍,并把字宝宝放在黑板上。

2、多种方式帮助幼儿认读:

(1)教师读字音,幼儿举字。

(2)幼儿扮演小老师。

(3)教师举字,幼儿读字音。

(4)打乱次序进行阅读。

注意纠正幼儿不正确地发音。

3、引导幼儿理解词义,如“日”就是太阳、“口”就是嘴巴。

五、操作活动“寻找报纸上的字宝宝”。

幼儿每人一张小报纸,一支铅笔,鼓励幼儿在报纸上寻找今天认识的象形字,并用铅笔把字圈出来,进一步培养幼儿对汉字的兴趣。

六、开展组词游戏,帮助幼儿正确理解和运用汉字。

例如:

“月”可以组成“月亮、月饼、月光”等等;“水”可以组成“河水、喝水、开水、自来水、水滴”等等。

对积极大胆参与组词游戏的小朋友给予表扬和肯定。

七、亲子游戏:

谁的红星多。

方法:

幼儿分成两大组,准备两块小黑板,请两位家长朋友配合,通过老师举字卡、幼儿读字的活动方式,组织幼儿开展竞赛活动。

凡是回答正确地一方,其家长就可以在黑板上画上一颗红星;如若回答不出来,就不得红星。

最后,评出红星多的一方为胜利者,大家鼓掌祝贺。

八、幼儿操作活动:

描画汉字。

引导幼儿正确使用铅笔在田字格里进行描画汉字的练习。

教师巡回观察并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备注:

如果活动过程太长,可以把最后一个活动安排在区域活动中去完成,教师视具体情况而定。

幼儿园科学领域:

水果找朋友

【篇三:

2岁亲子课教案】

玩米(2岁1个月—2岁3个月)

目的:

1.通过活动,知道米也是可以玩的。

2.知道要爱惜米,不把米洒在地上。

准备:

大型容器,各式小器皿。

过程:

1.教师演示、讲解。

教师把孩子带到大型容器前,请他们观察里面是什么?

米是什么样的?

摸上去是怎

么样的?

米有什么用处?

教师小结:

米是一粒一粒的,摸上去硬硬的,可以做饭吃,还可以玩一玩。

教师示

范用各种小器皿玩米,激发孩子的兴趣:

用手去抓米,用勺子、碗舀米往下倒?

?

2.孩子亲自感受玩米的乐趣。

孩子玩米,教师从旁指导,提醒孩子只能在容器里玩,不能把米洒在地上。

注意事项:

1.玩米时,最好有成人在旁边指导,以防止孩子把米往鼻子耳朵里放。

2.如不方便玩米,也可以到户外玩沙。

认识葡萄(2岁1个月—2岁3个月)

目的:

1.知道葡萄的名称,主要外表特征及味道。

2.学词汇:

一串串,紫红色。

准备:

实物葡萄若干。

过程:

1.观察葡萄外形。

教师出示葡萄问是什么?

长在什么地方?

拿起一串葡萄告诉孩子葡萄是一串串的,每串上有许多一颗颗的葡萄。

摘下一颗葡萄给孩子观察:

葡萄是圆圆的,是紫红色的。

2.孩子吃葡萄。

教师问:

怎么吃?

提醒孩子要先洗一洗,然后才能吃。

孩子在吃时,教师提醒孩子要把皮剥掉,肉里有核子,要吐出来,吃完后教师问是什么味道的。

3.教师总结:

葡萄是长在葡萄架上的,是一串串的,每串上有许多颗葡萄。

葡萄是圆圆的,紫红色的,吃之前要先洗一下,要把皮剥掉,把核子吐出来;它的味道是甜甜的,有许多水。

注意事项:

家长可在日常生活中多留心,多带孩子观察一些事物,丰富知识。

给娃娃送礼物(2岁1个月—2岁3个月)

目的:

1.帮助孩子区别红、黄、蓝三种颜色。

2.学会热情、友爱对待客人。

准备:

1.穿红、黄、蓝三种颜色衣服的娃娃各一个。

2.红、黄、蓝三色物品各若干件,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筐各一个。

过程:

1.出示娃娃,孩子巩固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演示如何送礼物。

家长与孩子共同坐在地毯上,教师出示三个娃娃问:

“谁来了?

”“来了几个娃娃?

”孩子回答后,教师小结:

“对了,来了三个娃娃,他们是红娃娃、黄娃娃、蓝娃娃,他们是老师请来的小客人。

”教师出示物品,告知孩子这是给小客人准备的礼物,可提问物品的颜色,并告诉孩子,红娃娃喜欢红颜色的礼物、黄娃娃喜欢黄颜色的礼物、蓝娃娃喜欢蓝颜色的礼物;然后教师演示送礼物:

“我拿一个红颜色的糖送给红娃娃,”并把它放在红娃娃面前的红筐里。

“我拿一个黄色的糖送给黄娃娃,”放在黄娃娃面前的黄筐里。

蓝同上。

2.家长和孩子做游戏。

教师发给每个家庭红、黄、蓝三色礼物若干,孩子从家长手里拿出一种颜色的物品送给相应的娃娃,送对了,家长给孩子鼓掌,直到把礼物送完为止。

注意事项:

1.这一活动必须在孩子认识红、黄、蓝三色的基础上进行。

2.孩子送礼物时,教师应帮助有困难的孩子。

笑比哭好(2岁1个月—2岁3个月)

目的:

1.知道笑是一种受大家喜欢的行为,哭是不受大家喜欢的行为,有事要好好讲,不

能好哭。

2.能根据图片作出相应的表情,说出喜欢或不喜欢。

过程:

1.出示图片,帮助孩子理解图片内容。

孩子面对教师坐成半圆形,家长坐在孩子的

身后,教师出示笑的图片,提问:

“这上面的娃娃怎么了?

”让孩子学学笑的样子,再出示哭泣的图片,提问:

“这上面的娃娃怎么样了?

”让孩子学学哭的样子。

让孩子进行比较:

“你们喜欢哪个娃娃?

哭泣的样子好不好看?

能不能随便好哭?

有事怎么办?

2.教师示范游戏的玩法,教师出示笑的图片,请家长和孩子作出笑的表情:

面带笑容,两手食指指着脸颊。

教师出示哭的图片,家长和孩子作出哭的表情:

发出哭的声音,噘嘴、两手揉眼。

4.全体孩子游戏。

教师出示笑的图片,孩子作出笑的表情,教师出示哭的图片,孩子作出哭的表情。

最后教师表扬反应快,做得象的孩子。

5.游戏:

喜欢不喜欢。

教师和一位家长示范游戏:

家长作出笑的表情,教师说“喜欢”;家长作出哭的表情,教师说“不喜欢”。

6.教师请家长和孩子一一对应玩游戏,先由家长作表情,孩子说喜欢或不喜欢,然后互相交换,孩子作表情,家长说喜欢或不喜欢。

教师重点指导不太会根据表情说话的孩子。

猜猜我是谁(2岁1个月—2岁3个月)

目的:

1.能从同伴穿着特征及说话的声音,猜猜并说出同伴的名字。

2.积极参与游戏,遵守游戏的规则。

准备:

1.两个能遮住整个头的小猫头饰。

2.已能说出同伴的名字。

过程:

1.教师出示小猫头饰引起孩子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看这是谁?

”然后教师将小猫

2.教师讲解游戏的玩法:

请小朋友蒙上自己的眼睛,老师请个小朋友上来,戴上头饰以后,小朋友就可以睁开眼睛,然后戴头饰的小朋友要大声地说一句话“猜猜我是谁”。

如果猜对了就换一名小朋友,如果没猜对,戴头饰的小朋友再说一遍“猜猜我是谁”。

3.教师先请一名孩子上来玩游戏,给他戴上头饰,然后引导大家根据这名孩子的穿着和声音,猜出这名同伴的名字,同时提醒戴头饰的孩子大声说话。

4.当孩子基本掌握方法以后,教师可以同时请两名孩子上来戴上头饰,分别说“猜猜我是谁”,然后由大家来猜。

注意事项:

这个游戏还有一种玩法:

请一名孩子上来背对大家,然后由另一名孩子上来拍拍

他的肩膀,并对他说:

“猜猜我是谁?

”说完迅速地回到自己的坐位上,再由背

对大家的孩子说出刚刚说话的人是谁。

这种玩法的难度要大一些,适合2岁半以

上的孩子玩。

小客人(2岁1个月—2岁3个月)

目的:

1.初步学习到别人家作客的礼貌及一些简单的礼节。

2.能在家长的带领下,积极参与游戏,遵守游戏规则。

准备:

1.用大型积木搭成猫妈妈家,由一位女家长扮猫妈妈。

2.小猫头饰一个。

3.准备一些玩具小汽车及其它塑料玩具,数量比孩子人数略多。

过程:

1.教师介绍游戏的玩法。

教师:

“今天我要带小朋友到猫妈妈家去做客。

”扮演猫妈

妈的家长从“家里”出来作自我介绍:

“我是猫妈妈,这是我的家。

欢迎小朋友到我家来作客。

”然后猫妈妈走回到自己的“家里”。

教师:

“我们到猫妈妈家,看到猫妈妈该说什么?

到了猫妈妈家能不能随便拿猫妈妈家的东西?

如果猫妈妈拿好玩的玩具给你玩,我们应该怎么说?

走的时候应该对猫妈妈说什么?

注意事项:

家长带孩子到亲戚朋友家做客时,随时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娃娃摔倒了怎么办(2岁1个月—2岁3个月)

目的:

1.初步学习关心帮助别人,看到别人摔倒了知道扶起。

2.愿意参加模仿游戏。

过程:

1.引发孩子的同情心。

教师出示图片:

“小朋友,你们看图片上有谁呀?

娃娃怎么了?

“娃娃摔痛了,哭得好伤心呀!

”引发孩子的同情心,并动脑筋想办法,帮助娃娃:

“娃娃摔倒了,我们怎么帮他?

”引导孩子们说“把他扶起来”、“帮他的揉一揉”、“叫他别哭”等。

2.模仿图片表演。

(1)一名胆子大的孩子示范表演。

教师请一位胆子大的孩子扮演图片上的娃娃假装摔

倒,教师说:

“小朋友们你看,娃娃摔倒了,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帮他,把他扶起

来。

”当有孩子愿意时,教师要极力表扬他,以鼓励其他的孩子。

把摔倒的孩子

扶起来后,教师可以说:

“哎呀,他的膝盖还痛,快帮他揉一揉。

”被扶起的孩子

应该说“谢谢“。

表演完后,教师要表扬两名参加表演的孩子。

(2)孩子两两结伴表演。

孩子自由结伴,由家长负责,先由一位孩子假装摔倒,另一

位孩子去帮助他,然后互相交换角色,家长要引导孩子边做边说。

花儿好看我不摘(2岁1个月—2岁3个月)

目的:

1.能分辨图片上小朋友的行为,知道摘花不好。

2.初步懂得花好看,不能摘的道理。

准备:

1.已基本掌握儿歌“花儿好看我不摘”。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1提问:

“图片上是谁?

她站在什么地方?

她正在干什么?

2.出示图片2提问:

“图片上是谁?

她站在什么地方?

她正在干什么?

3.两幅图片进行比较:

“哪个小朋友好,为什么她好?

为什么不能摘花?

4.“小朋友看到漂亮的花能不能摘?

看到别人摘花应该怎么办?

5.集体朗诵儿歌:

《花儿好看我不摘》。

注意事项:

成人应做孩子的榜样。

到公园里去玩,看到漂亮的花,家长首先不能摘,孩子如

果要摘应告诉孩子要爱护花草,不能随便乱摘。

附:

儿歌《花儿好看我不摘》

花园里,花儿开,红的红,白的白,

花儿好看我不摘,人人都说我真乖。

是谁不见了(2岁1个月—2岁3个月)

目的:

1.能说出自己及同伴的名字,熟悉教室内所有的人。

2.积极参与游戏活动,遵守游戏的规则。

准备:

一块能蒙住孩子和家长身体的大盖布。

过程:

1.孩子和家长一一作自我介绍,说出自己的名字。

家长、孩子面向教师坐成半圆形,

2.哪个家长不见了。

教师请孩子用双手将眼睛蒙起来,教师任意走到某孩子家长面前,用布将他盖起来,接着教师说:

“大家睁开眼睛看一看,是谁不见了?

”让孩子们说出被布盖住的家长的名字。

猜对后继续游戏。

如孩子猜不出,教师可给予一定的的暗示:

“看看,哪个小朋友的爸爸不见了?

3.哪个小朋友不见了。

教师请孩子用双手将眼睛蒙起,任意将一孩子盖住,然后让其他孩子猜。

注意事项:

游戏时,家长不能将答案告诉孩子,应让孩子自己观察,否则孩子会依赖家长,

自己就不动脑筋了。

他在干什么(2岁1个月—2岁3个月)

目的:

1.能从动作中判断所做的事情。

2.初步学习从动作中判断人的职业,并初步学习模仿各种动作。

准备:

对各种职业的特点有所了解。

过程:

1.教师、家长做出各种职业的动作,让孩子说出是在干什么。

教师请孩子注意看教

师和家长的表演:

“小朋友,看看老师干什么?

”然后由一家长做一个炒菜的动作,接着再由其他家长做出找针、卖东西、开汽车等动作,让孩子依次说出了们在干什

么。

2.从动作中判断人的职业。

教师用语言帮助孩子回忆刚才所看到的动作:

“刚才小朋友看到指挥交通的人叫什么?

”引导孩子说出指挥交通的人叫警察。

依次说出厨师、医生、售货员、驾驶员等职业。

3.模仿游戏。

由刚才表演动作的家长做出刚才表演的动作,然后让孩子模仿,看孩子是否能正确模仿:

“现在请小朋友仔细看,叔叔(阿姨)做什么动作,我们也做什么动作,看谁做得跟他(她)一样。

比比看,谁做得象。

”教师帮助个别孩子纠正动作。

4.家长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玩,家长做孩子猜,还可以孩子做家长猜。

注意事项:

教师和家长所模仿的动作必须是该职业具有典型性的动作。

认识环境(2岁1个月—2岁3个月)

继续培养小孩子认识居住的环境。

先让他认识家门,再让他熟悉能通向家门的几条道路,逐渐会认门认路,能顺利找到家。

认识附近的副食店、百货店、医院及父母常去的地方,再顺利地回家。

广交朋友(2岁1个月—2岁3个月)

鼓励幼儿与小朋友交往。

选择小朋友团结友爱的童话故事讲给他听,告诉他不打人、不咬人、不哭闹是好孩子、让他知道和小朋友一起玩时,如何做个听话的好孩子。

学穿鞋袜(2岁1个月—2岁3个月)

孩子会穿无跟袜,将袜子套到脚上,但不会拉正后跟。

孩子会将鞋穿到脚上,但分不清左右,要大人提醒。

要鼓励孩子自己穿,可以提醒他学习分辨,千万勿包办代替。

小花猫自己吃饭(2岁4个月—2岁6个月)

目的:

1.学说话:

小花猫自己吃饭。

2.鼓励孩子自己吃饭,不要大人喂。

准备:

图片画面:

小花猫坐在椅子上自己吃饭,桌子上有鱼、饭。

过程:

1.教师出示图片问:

这是谁?

(小花猫)小花猫在干什么?

(吃饭)小花猫怎么吃

饭的?

集体学说:

小花猫自己吃饭,小花猫真乖。

小朋友会自己吃饭吗?

(请孩子自己说)鼓励孩子在家也要自己吃饭。

2.欣赏儿歌:

小花猫,真正乖,吃饭不要妈妈喂,自己坐好慢慢吃。

看看少了什么(2岁4个月—2岁6个月)

2.发展孩子的记忆力、观察力。

准备:

实物——苹果、梨、桃、香蕉、桔子各若干。

过程:

1.引出内容,介绍玩法。

教师介绍班上开了一个水果店,一起去看看水果店里都有些什么水果。

教师带孩子去观察,让孩子自己说说、看看,加深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