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03(冯柳)文集1:对操作的思考.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24780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5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茅台03(冯柳)文集1:对操作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茅台03(冯柳)文集1:对操作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茅台03(冯柳)文集1:对操作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茅台03(冯柳)文集1:对操作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茅台03(冯柳)文集1:对操作的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茅台03(冯柳)文集1:对操作的思考.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6页
茅台03(冯柳)文集1:对操作的思考.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6页
茅台03(冯柳)文集1:对操作的思考.doc_第8页
第8页 / 共76页
茅台03(冯柳)文集1:对操作的思考.doc_第9页
第9页 / 共76页
茅台03(冯柳)文集1:对操作的思考.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76页
茅台03(冯柳)文集1:对操作的思考.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76页
茅台03(冯柳)文集1:对操作的思考.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76页
茅台03(冯柳)文集1:对操作的思考.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76页
茅台03(冯柳)文集1:对操作的思考.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76页
茅台03(冯柳)文集1:对操作的思考.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76页
茅台03(冯柳)文集1:对操作的思考.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76页
茅台03(冯柳)文集1:对操作的思考.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76页
茅台03(冯柳)文集1:对操作的思考.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76页
茅台03(冯柳)文集1:对操作的思考.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76页
茅台03(冯柳)文集1:对操作的思考.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茅台03(冯柳)文集1:对操作的思考.doc

《茅台03(冯柳)文集1:对操作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茅台03(冯柳)文集1:对操作的思考.doc(7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茅台03(冯柳)文集1:对操作的思考.doc

关于卖出条件的讨论

【 原创:

 茅台032010-08-2308:

11 只看楼主(-1)   浏览/回复50698/134 】

昨天在论坛搜集资料时碰到几个老闽发,碰到我感到比较意外,其实我虽然停留的时间少了,但会经常来看看,只是都在原来的地方回复而已,可能大家没注意。

没有跳出来是确实没有想说的话题,这一年多虽然也有些新跟踪的品种,但没有有别于他人的独特认识,所以就没有说的必要了,因为挖掘和堆积非我所愿,正确与否亦在其次。

有朋友要求我开新贴,正好昨天回复网友问题时有一个地方说了挺多,可以拿出来做新贴,就放这里回应老朋友吧,其中涉及到的公司名用***替代,省的有误解。

pubmed兄好,这两个其实差不多,估值肯定要结合成长才能进行,成长最终也要回到估值上来。

你问的卖出条件应分两种,一个是梦想落空时的出逃;一个是达到预设后的收手。

前者比较简单,什么时候发现就什么时候离开,不太计较价钱和时机,因为没有什么损失会比把自己困住、丧失其他机遇更大。

对于后一种(达到预期后落袋为安),老巴有句话,最好的投资是永远不用卖的,这个比较容易误导人,其实他是指一直让你找不到卖出理由的才是最好的投资,因为有的企业可能在你整个投资生涯中都可以保持持续的成长,这样最终的结果就是成为世界级的伟大企业,只是这一般都属于事后的总结而非预判,所以我们只能心里祈祷它是个永远不用卖的家伙,然后经常审视它现在是不是该卖了,在其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期都要保持跟踪,以修正自己的理解和阶段预期。

我们的世界是复杂多因素的,所以我们只能尽可能多地思考,在多元思维后简化、择选出易感知的方面,再做出不见得最正确但肯定更容易把握的决定。

因为理论上只要你能确定会下跌就可以算卖出条件成立,难点是你如何在多因素矛盾作用下来确定,这取决于能力圈和赔率。

我对自己的要求是,避免永久性资本损失,但对可逆的下跌不强求回避,也就是说可以不理会那些会被中长期因素修复的波动,除非是有绝对理由和充分信心。

很多人认为老巴说保本重要又说跌50%不怕的话太矛盾,我认为不冲突,他指的应该是永久不可逆的损失。

我曾把它分解成三个层面,一是估值倍数的不可逆,也就是说基本面看对了,但现在的倍数以后不再会出现了;二是业绩的不可逆,就是和你预想完全不同,且不是短暂偶发因素导致的;三是时间的不可逆,这不是追求买入就挣,而是要求企业的内在价值必须有增长,允许延后集中体现,否则就算在倍数上和业绩上是可逆的,但时间已经损失了。

我认为好的估值目标应该是有换位思想,从市场多生态多偏好的角度去解释对手双方和现在与未来,它必须是合理非偶发的,从结果上能达到需求平衡的区域,如果是寄托在失控和错误中,那么就算达到,也不能否认当初设想的侥幸。

另外,在估值倍数的理解上,我在以前的贴中也有谈到,我认为我们对成长股需要担心的是错判而不是高估,也就是把不能成长的当作成长来估,因为真正的成长给再离谱的价格问题都不大。

只是这个世界是复杂多变的,先前确定的之后未必真会如此,所以我们在买入的时候要把不确定考虑进去,在理论估值和不确定率中间找到一个能接受的区域,这就是我对安全边际的理解。

并且,由于对事物的熟悉和认识程度因人而异,事物的可见性也随时间进展而呈现不同的特点,所以我非常赞成个性化和动态化的弹性价值评估,在一个微妙位置上的不同选择都可以理解为正确的,是不同的人针对自己能力圈和承受力做出的不同判断,只有抛开后验的思想才能够平心去想怎么做才是适合自己的,这本身也是市场多层次多流动的基础。

总之,认清估值倍数的高弹性、大跨度、可修正的变化特点,再结合业绩增减的双重乘数效应,我们就更能接受和理解市场的大幅起落并参与其中了。

【股价有业绩与估值决定,股价=业绩×估值】

回到***身上,我们必须明白市场对其业绩和倍数的选择及逻辑,同时拥有自己的业绩预估和倍数确立方法,在理解市场、尊重市场的前提下设想自己的估算被公司和市场实现的路径和可能,达到后则再设定新的预期、审视新的持有理由。

分解成各阶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时期下运行的矛盾,也有利于持股耐心的养成,并避免价值反向变化时过于麻痹。

比方说市场对***今年的业绩预期大致是1.2到1.3左右,这个预期是从今年2月份开始形成,一季报后强化,所以市场今年给出的36和39几次底部区域也是结合30倍PE的简单算法,这个倍数是结合行业特质和成长率得出的浅显表观合理值。

而在08年底,我判断未来3年有1到2块的业绩打底,这样就很容易确定30元以上的第一目标位,这期间你可以不用怎么理会大盘整体估值的起落,基本属于低风险的确定收益。

到40、50元以上时,我们一方面要审视静态表观业绩下的潜在业绩及可能业绩水平,另一方面要审视***未来的提升空间,同时也可以适当加入大盘或板块因素,分别设想达到或未达到预期有可能会产生的影响。

先谈静态可能业绩,我们知道***的费用率和税率都高过行业水平,特别是费用率,高过其他非开拓期企业10到15个点,从静态看这就是每股0.7到1元的空间,也就是说,如果它能实现费用率的正常回归,其现有规模上的潜在业绩水平实际上是2.2元左右【业绩1.2+费用节约1=2.2】,再从稍乐观的动态预期来看,其后年的潜在业绩水平有3.5块以上,要是再加上大概率的提价,那么空间还会更大,当然,这是往好里想。

还可以有两种坏的理解,比如管理太烂,费用率永远降不下来,这方面可能性不大,因为从全行业的历史来看管理不好的企业也都实现了费用率从高到低的下降。

另外就是市场拓展的不进反退,新增人员和市场没有贡献反成包袱,那目前1.2元都有可能不保。

这方面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可以警惕但也别乱吓自己,毕竟市场竞争是有迹可寻的,之前的定性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在微妙时刻保持乐观和坚定的。

有朋友因这次中报省外增长比省内低感到担忧,认为用了钱的地方还不如投入少的。

我觉得不要太急,因为任何良性整顿都一定是根基好的地方先反应出来,这和打仗一样,肯定是嫡系部队先响应,旁系看声势出来再附进。

如果是省内低增长,反倒有可能是鸡血行情,是忽悠新客户带来的。

另外,任何市场都有个临界值,对白酒来说以单省5000万营收划分会比较妥当,否则容易有费用增加但效果欠显的不应期。

所以从上面这些因素来看,中报的收入增长虽然很普通,但还不足以改变预期,只能得出尚未进入快车道的结论,而且考虑到上面分析的潜在收益水平,我们会发现目前的赔率仍然对我们有利,所以等待仍是上策。

【·原创:

茅台032010-08-2315:

07只看该作者(-1)】

随雨兄,你才是真高手,我们是老相识了,我发现你的面很广而且关注的票没有几个不具备看点的,这种嗅觉和敏锐令人赞叹,可惜兄太低调了,否则真是我们的福气了。

【·原创:

茅台032010-08-2508:

09只看该作者(-1)】

那个时候的坚持并没有什么可贵,毕竟很确定没什么风险,难点是现在,要盘算的东西多了一些,对错之间差别会比较大。

【·原创:

茅台032010-08-2515:

07只看该作者(-1)】

hamjane,你让我有点语塞,当时价钱是9块,你认为值12块,用什么方法可以计算出空间如此小的价值来?

我估算价值的时候随着假设条件值的变动经常能出几倍甚至10几倍的落差,真还做不到波幅如此狭窄的价值评估。

另外,对思维过程和理念,贴子里已经说了,虽然表达的比较含蓄,但基本就那些东西,没有需要补充的了。

【·原创:

茅台032010-08-2608:

39只看该作者(-1)】

野史兄好,那个时候27岁吧,刚毕业没几年,确实是个穷小子,工作也不如意,整天盘算着辞职,指望在股市里挣出吃饭的钱就可以了,没成想会有百多倍的回报。

开始的时候不敢错也不能错,总有会万劫不复的感觉,晚上经常惊醒起来琢磨自己的股票,一遍一遍地看那些已经熟悉的不需要再看的内容,只为求得心理安慰。

当时在所有人眼中自己都是个值得惋惜的人,我亦不敢告诉家里辞职的事,一直瞒了两年之久。

回想起来走的太悬太险,有后怕的感觉。

如果再有一次,我不会有当初的选择。

路有很多,没必要选这么无助和孤独的一条。

至于你说的眼光和理解,其实只要多阅读和思考自然就会产生,我之前被外派在北方落后小城工作,冷清寂寞至极,就看了许多相关的东西,有了3年的准备才开户买股,开头顺利了就比较容易形成良性循环。

随雨兄好,现在当然是欣慰,没有后悔的意思。

我是指过程中的那些是开始的自己没有料想和预备承受的。

并且,在最初的积累完成之前,这个活可不能算是高性价比,你所有的积蓄都必须投下去,没有机动,一个人在新接触的城市里,找不到亲友依靠,手头又没有任何应急能力,就会害怕有意外发生,这会给人带来很大的不安和焦虑。

炒房的时候天天在外面转,盘算着周转、盈利与贷款,看到了好的机会却经常腾不出钱,拿下后着急寻找下一个买家以抢在实质过户之前出手,崩的太紧就会经常处于焦虑之中。

如果当初务实一点,边工作边投资的话,就不会有这么多的辛酸了。

并且,这是走出来了,如果没有呢,或许就是另一个极端了吧。

当然,人生不能假设,但可以有更稳健的发展方式,胜负手虽然看着精彩但往往都是无奈之举,所谓智者无疑惑、仁者不困顿,把自己逼到被动的位置对投资来说就是风险过大。

【·原创:

茅台032010-08-2613:

12只看该作者(-1)】

玲珑玛兄好,多想想不淡定的原因就能做到淡定了。

如果你是个很情绪化的人,那么就找到在不同情绪下都能让你得出近似结论的股票,不碰容易让你改变主意的企业,也就是把注意力放在确定性上。

至于资产波动性方面,以我的经验来看,真正的好股票向下的波动性都不大,印象中自己长时间持有过的股票很少发生大于25个点的向下修正,像5.30事件那几天,当时我持有的盐湖钾肥按收盘价算最多就跌了不到10个点,最大波动也不到20点。

再看06年的五粮液认购权证,几十倍的快速上涨,中间的回调幅度亦小的可以忽略。

所以我认为,当你的波动性超过20个点的时候,要做的不是淡定,而是仔细打量一下自己的投资,毕竟人的情绪是上天赐予我们进行自我保护的,虽然偶尔会给我们带来麻烦,但有的时候是我们逃命的最后本能。

野史兄,我哪有什么成就啊,最多算些小成绩,你这样说我都不好意思回话了,不过非常感谢你把我以前那么零碎的东西都翻出来了解,希望没有让你笑话的地方。

【·原创:

茅台032010-08-2909:

18只看该作者(-1)】

财迷兄好,日韩的白酒消费和我们好象有很大不同,走的是低价竞争之路,我估计是由于它们农产品价格太高导致普遍采用省粮的液态发酵模式,产品呈现工业化工厂式生产的特点,共性大于个性,故而只有在价格拼刺上下工夫了。

这只是我的揣测,不知你可有了解,也希望有知道的朋友不吝赐教下,以解心中疑惑,谢谢!

【·原创:

茅台032010-09-0108:

52只看该作者(-1)】

佛由心生好,以前在自选股的跟贴里谈过好几次,你可以找来看看,再详细的就不想补充了,一是太费工夫,二是对股票也没有补益,三是那个时期的经验有其特殊性,放到现在未必有效。

【·原创:

茅台032012-06-2314:

29只看该作者(-1)】

多谢兄的抬举,我也是为了记录总结和提高才来到论坛的,并摆脱了孤独与脱离社群的感觉,补充了很多体验和经历,这次论坛暂停后亦担心这些年的文字记录全部消失,兄是做成了电子书吗?

可否给我发一份,省的我去复制保存了,多谢!

:

)@stephenyan

我邮箱没变,你可以给我发。

另外兄别那么客气,用什么您和学习之类的词就太生分了,也容易让我总紧在那里不轻松,我还是比较喜欢和睦平等的气氛,常交流。

@stephenyan

47/76

谈谈操作与思维过程

【原创:

茅台032010-11-0615:

32只看楼主(-1)浏览/回复35094/143】

本来我有个小舱位是经常换股做短线,但总体不是很理想,后来就比较少做了,这可能是和我的个性、能力以及勤奋度有关。

我觉得短线应该是找到突发因素刺激导致预期有重大变化的股票,先不论这个因素是否合理,只要市场承认这个预期就可以了,当然这个突发因素可以涵盖很多方面,可以是企业本身的也可以是市场心理的突然转向等等,总之它一定是个突变而非渐变的过程,它往往会令价值的判断有天翻地覆的变化,因此果断追高是最好的介入方式。

这不像慢票靠基本面和估值的逐渐明朗来推动,追高往往容易短套在阶段高点,因为相对于过去的预期总是显得有点贵,而新的预期又是在慢慢形成并逐渐被市场感知到的,所以在情绪冲高后一定会有个不断犹豫并反复确认的过程,体现在价格上就是进3退2,手法上自然以回落低吸而非追高为好,当然慢票的过程中也会间杂着一些阶段性因素,这种时候追高的程度就要看我们对因素的衡量来定。

从我自己的失败经历来看,不敢追高和敢于追高都令我印象深刻,归根结底要看我们是否能理解市场正在发生什么,明白其背后的逻辑是最关键的,当然图形是逻辑的最好印证,所以我认为,长线就是先有逻辑再等图形,中短线就是先有图形再讲逻辑。

下面谈谈我最近的一个舱位操作,一个是横店东磁一个是格力电器。

横店这个票7月份就有朋友向我推荐,当时没有太在意,也没放自选股里,所以20多块中报披露的时候亦错过了追高进入的时机,后来朋友30多出货时兴奋地告诉我挣了1倍后我很惊讶这么短时间翻番,故而把数据和资料拿来研究了下,发现这个公司存量业务可以有6毛以上业绩,增量的预期有1块甚至2块左右,而且存量业务由于产品结构的向上在短期内能保持稳定,增量的太阳能业务在中报体现出了超预期的进度及效益性,因此我判断第一波为价值发现之旅,而非舆论归纳的妖股炒作,于是9月7日在29到30之间建仓,并说服朋友重新买回,认为在当前的市场气氛中可以有45到55的定位。

不过非常可惜的是,由于在横店东磁的懒惰使我变的勤奋了些,在格力电器公布3季报的时候,我第一时间研究并把横店于38块多卖出换进了19块多的格力,由此错失了横店之后的上涨,并基本买在了格力价格最高的时候,也成为了身边人取笑的对象。

毕竟在横店这支股票中经历了比较长时间的调整和等待,在收获的时候却又着急跳到下一个未知去,确实不是个精明的选择。

之所以选择格力主要是数据上看它过去没有体现出任何的周期性,一直保持比较高速的稳健成长,因此这样的估值就偏低了些,考虑到市场正在修正这种估值,所以才打算中线参与一下。

回到中长线的方法上,我觉得长线本身应该就是多个中线组成的,在持股过程中的思考不会差别太远,唯一不同的是,中短线在预期实现或自己不好把握的时候应该选择退出以保证主动和安全,长线则应在看不清楚或犹豫的时候选择坚持,因为能够承载梦想的企业太少,长线股票就是那些能不断让你有更高梦想和预期的企业,所以宁可做错不可错过是应有的原则,俏皮点讲就是,能忽悠别人的叫中短线,能忽悠自己的才是长线。

只有把自己忽悠出信仰来,才能在别人的牛股上涨中抵住诱惑,在自己的股票下跌中顶住压力。

【·原创:

茅台032010-11-0715:

06只看该作者(-1)】

财神他妹夫兄好,格力我没有什么发言权,当时只是简单从数据上看感觉第一步应到25以上,而且图形又是新高,所以就进去了。

从经营层面的数据上看,并没有表现出明显优于同类公司的地方,这也是我犯嘀咕的地方,总说自己技术领先,可为什么毛利率没有体现出来呢。

倒是管理还行,净利率比别人要强些。

值得注意的是它的预收款这块有点吓人,全行业任何公司和它比都差N个数量级,这里应该能体现其对客户的强势地位吧,因此也导致其现金多的可怕,6月30日的每股现金甚至比当时公司股价还高,这种情况我之前只在05年的零售股中看到过,也就是说如果有人提供给我过桥贷款全收了它的话,就是个经典的空手套了。

所以虽然总资产报酬率低于美的,但投入资本和股东回报都要比美的好不少。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吸引我的高增长其实是全行业性质的,而不是因为企业的强大竞争力,否则的话就是个非常难得的长线票了。

野史兄好,你是好福气,每次一买就脱离成本,我正相反,大部分时候买完都要盘N久,挨套更是常态,搞的我总要去想自己是不是错了的问题。

【·原创:

茅台032010-11-0811:

47只看该作者(-1)】

有个错误要纠正下,由于我用软件下载的数据,股票价格忘记去掉前复权,导致上面格力的数据有误,其6月30日每股现金是12.46,股票价格是18.8,并没有像我上面说的现金多过市值,主要是前复权后的价格是12.2,所以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希望没有误导到大家。

这也说明,任何时候都不能迷信电脑,多检查几次总是稳妥的。

【·原创:

茅台032010-11-0814:

28只看该作者(-1)】

白药从我入市以来一直是自选第一页,但可惜从来没有买过,主要是我的大部分舱位一直待在白酒里面,其余的资金主要是来做中线的,毕竟时间需要打发,也满足点不断选择与验证的乐趣。

而白药这样的战略长仓票给的机会太少,所以错过至今。

中恒是熟面孔了,在09年初就不断有人给我推荐,但也是由于懒惰一直未研究,直到今年7月初才下手,可惜同样未能长时间持有,以至这几天有点眼热。

本来我过去讲,中药里只看外用药,注射剂绝对不碰,而且之前不明白中恒仅靠剂型创新就可以把如此普通的药物卖好,但后来实在是被其明朗的预期吸引才参与了次中线,并且总希望它能在食品领域有所作为,当然我并不喜欢龟苓膏,只是希望这是它的第一步而已,但可惜最后还是因为信仰不足而退出,当然,最关键的是我钱不够多,而主意又太多,所以总想去参与和体验新的想法,这可能是所有中线换股人的通病吧。

对于中药行业,我肯定也会长期关注,但在我白酒长仓结束之前或许都不会有多少动作,毕竟还是应该先在自己更熟悉的领域里投资。

【·原创:

茅台032010-11-1020:

32只看该作者(-1)】

浪漫股东兄好,没有具体的限制,讲几个【选股的】大概的点。

首先必须是大的产业,足够容纳投资目标的大幅度成长。

其次是产业集中度低,如果集中度不低但行业预期景气度高且可持续也可以。

对共性行业则选择龙头企业,且须是行业成本最低和管理能力较高的,个性行业可以接受非龙头和低管理,但必须有足够的赢利能力和回报前景等。

另外最好这个行业内主要公司都已上市,这样方便取得资料进行横向比较,否则可能会漏算暗处的对手。

其它应该还有很多,具体行业具体对待吧。

共性就是产品相同点多可替换,个性就是不同点多难替代。

比如工业酒精是共性行业,品牌白酒是个性行业。

石油化工是共性行业,服装食品是个性行业等等。

【·原创:

茅台032010-11-1314:

47只看该作者(-1)】

尖桩篱笆兄好,酒方面的探讨在汾酒贴中都有涉及,知道的都说过了,剩下的就不知道了。

野史兄好,我的生活很无趣的,就是打游戏下棋吹牛和看股票了,最宅的那种,没啥说头。

哈哈88兄好,这个企业【黑牛食品】主要的问题是行业内有个太可怕的霸主,要知道大象起舞时蚂蚁的任何招数都没有意义,它整个公司的销售额甚至都不如别人个别城市的销售额大,但过去3年的增长速度还不如别人几百亿基数的增长率,别人的净利润率甚至高过它的毛利润率,我没有看到它在这个行业体现出任何的竞争优势和攻击力,以食品快销行业目前的布局来看,拾遗补缺的机会都未必会有。

有人寄望它能成为迷你型的娃哈哈,但仅凭相同的行业和类似的产品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有自己独特的生存发展之道。

以它目前相对不高的增长率来看,产能跟不上销售只能解释为缺乏预见和前瞻性,或者可以理解为自信心不足,否则以食品领域不算高的扩产门槛来说,老板怎么会有钱不挣呢?

你提的白酒高市值问题,我觉得是和它们的高赢利高成长和行业的超大容量对应着的,如果预期能实现的话,这样的估值不算难以接受,如果预期不能实现,恐怕再低的估值也没有吸引力吧。

【·原创:

茅台032010-11-1613:

05只看该作者(-1)】

再补充两句,我觉得对食品饮料这种扩产门槛低且快的行业来说,是不能允许产能跟不上销售的现象出现的,特别是本身的增长并不算特别高,不是市场急剧放量导致的应对不足更是如此,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不但需要前瞻性预见性和自信,更需要有不断向自己施压的魄力,因为在管理企业中,你和你的下属都会有惰性,而始终保持产能稍大一些是消除惰性的最好方法,并且这种情况也可以帮助领导者向下属施压的时候更容易获得下属的理解和支持,何况快销品的市场是讲究抢占速度的,你慢一点可能就容易让其他企业冒出来,最后付出更大的竞争代价。

当然,对那些投入门槛高且周期大的行业,不盲目扩产也许是谨慎的做法,但黑牛肯定不属于这种类型,所以我认为你应该把这个当成其领导人没有进取心和攻击性的认识,毕竟在这种行业对企业家的进取精神要求会更高一点。

【·原创:

茅台032010-11-1716:

30只看该作者(-1)】

奥马哈先知,这票我没看过,只能讲个大概思路,就是先比较行业内成熟的公司的店铺数量,比如发展很多年的李宁等,然后再看你的公司发展到这种数量会有多少店数增长空间,另外再考虑下新增的店带来的增速,毕竟一般这样的店都会在好地方先开,然后到2、3线地方去,那么后面开的店可能3个都抵不上原来的1个店,这样思考后再结合公司公布的扩张计划,你就可以大概了解会有多少的成长,然后再盘算目前的估值,看是否体现了这种增长,另外要把预期实现后的估值大幅度降下来,再来看你能获得的回报率,比如说现在是1块业绩,30倍PE,股价30,开到饱和后是3块钱,15倍PE,股价45,这样就是50%的回报,然后你再看需要等待的时间,看是否值得,再比较你其他待选的股票就可以了。

当然,这只是计划中的盘算,其他竞争力方面的因素也要衡量,很多公司计划都不能实现的,别新店开不成老店却都关掉了,这里就需要你对它有更充分的认识才行,由于我没有关注过它,所以只能讲个大概了。

河口兄好,格力我已经亏本卖了,帖子里面是举自己的操作例子来着。

我觉得止损问题可以分很多种,首先如果是好的买点的话,不应该出现大的亏损,所以5到10个点来止损是应该的。

还有就是当时你买的时候的依据变化了,或者你发现自己实际上可能错误理解公司和市场了,也可以出来,毕竟人有很多随性之举,冷静下来后可能思考就和当时就不一样了。

总之,就短线来说,敬畏市场是第一位的,中线则应该多着眼于中期因素,比如半年到1年内的增长等。

就我自己的失败例子来看,贪便宜买错的都比较多,这倒不是便宜的涨不过贵的,而是看上去很贵的时候你往往会比较小心,会反复衡量未来的动因,这样思考就比较周全,而贪便宜买往往会比较随意,可能了解不清楚的时候就去追逐市场了,所以便宜和贵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是否用心了。

quickman兄好,我对格力主要的担忧不只是毛利率没有体现出其吹嘘的技术优势,而是收入的增长是全行业在政策刺激下造成的,这样容易加大这个行业的周期性,并且在今年的增长中没有表现出强于对手的地方,这个和我当初看表时的感观不一样,当时我以为是由于其强大的攻击性造成的增长。

另外,这个行业集中度太高了,并且它的产能就已经不小,全中国市场给它又能有多少空间呢。

并且最令我反感的地方是,它并不缺钱,手上大把资金,负债率又非常低,为什么还要增发融资呢,难道在董明珠眼中公司股权就那么不值得珍惜吗?

在我看来,除非是面临巨大的市场机会,并且自身能力又不够的情况下才可以去增发,增发的前提是对新老股东都有利,否则我为什么要分一份给别人呢?

可惜当时出报表的时候太仓促,看了数据就去追,等过几天发现这些问题的时候只好亏本走人,在这里说是举例子交流而已,并非推荐,请大家不要误会。

哈哈88兄好,东磁有点类似于06年的金发,做的就是个产能扩张的预期,并不是长线品种,并且从估值上看,这类票不好用PE来衡量,因为你不晓得它们能否长时间存在,用几十年的PE衡量肯定是不妥当的,当然你感觉市场正在用这样的思维【PE高低】去估它们的时候参与下完全可以,但自己心里要明白,这就是我主贴里说的忽悠别人还是忽悠自己的道理。

另外,那些可以用PE来衡量的票,我们也要分清市场时机,比如牛市中30倍是合理的话,那估出来的价格是可以买进的,因为牛市中大家会往好的方向想,总认为未来会更好,这样合理估值就是买点,但熊市中如果20倍是合理的话,这个价格反而是卖点,因为熊市中都有坏的预期,这样合理估值点就容易成顶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