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4907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总结.docx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总结.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总结.docx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总结

第一章词和词汇

第一节什么是词

第一节主要是讲什么是词。

对词的定义:

词是最小的有相对固定的语音形式和适度词长的能独立运用的语音单位。

第二节是讲词的离散性问题,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是前苏联学者彼施考夫斯基,之后就是斯米尔尼兹基。

第二部分是关于如何区分词和语素。

语素,一般定义为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构词的材料。

关于词和语素的区别,国内学者普遍接受的观点是词是可以在语言片段中单独出现或独立运用的一种语言单位词在句子层面具有离散性;而语素则不能独立运用于语言片段中,语素的离散性是属于词汇层面——发生在词的内部,而不是句子层面的。

第三部分是如何区分词和短语。

词一般具有结构的完整定型性、意义的整体性、不可扩展性以及适度的词长等特征,而短语则一般不具街这些特征。

关于不可扩展性,陆志韦先生提出了“扩展法”但并非万能的。

第三节词位和词位变体

一,词位的含义:

一个词项可以是一个间,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而其中“等于一个词的词项叫词位。

如“成语就是一种特殊的词位”,“等于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的词项”则叫“超词位,如“打长工”。

词位”实际上是同一个词的具体表现形式,“它表明了是一个可能包含有不同变异状态的、统合的单位。

”二、讲词位变体。

关于词位变体有四种情形:

1.词的语音形式的变异会形成词位变体。

其中一种变异是由异读引起的,如:

露[lòu]——露[lù]结[jiē]——结[jié];另一种变异是由变调引起的:

不(bú)——不bù。

有些词的语音形式发生变异后,词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就形成了不同词位的词位,而非间位变体。

如:

倒[dǎo]——倒[dào]。

还有儿化现象,如:

唱片一唱片儿,中间一中间儿2.。

词的书写形式的变异也会形成变体。

如:

绝招一绝着,龟裂一皲裂。

3.词的语法形式的变异也会形成词位变体。

有些同伴随语法意义的变化的还有词的语音形式、词汇意义的变化,如:

1.好[hǎo]2.好[hào]。

4.词的意义丄的变舁也会形成间位变体。

第二章现代汉语的构词法和构形法

第一节词的构成单位——语素

一、语素的含义。

语素也叫词素,是构词的材料。

二、语素的确认。

确定语素可以采用替换法,用已知语素替代有待确定是否语素的语言单位。

“蜡烛"中的“蜡”和“烛”可以为别的已知语素所替代。

……可见“蜡”和“烛”各是一个语素。

第二节现代汉语的构词法

一、什么是构词法。

为了突出“构词法”同“造词法”的区别,刘新叔先生将“构词法”称为“词式”。

二、汉语构词法研究中的分歧。

第一种类型可以称为“武占坤——王勤型”;第二种为“刘新叔”型;第三种类型可以称为“徐通锵型”。

徐先生将汉语构辞法分为两类:

一为向心构辞法,二为离心构辞法。

三、构词法研究的归属。

第三节现代汉语的构形法

构形法及其归属。

主要是讲词的形态变化,即词形变化。

然后讲现代汉语构形法的涉猎范围。

在指人的名词后加“们”变成复数形式以及量词动词的各类重叠;还有在多数动词后面加“着”、“了”、“过”可以表示各种“态”以及形容词里的重叠等等。

陈光磊先生将“构形法”也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加缀法”,一类是“重叠法”,还有一类是“加缀—重叠法。

葛本仪先生将“构形法”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附加法”,另一类是“重叠法”。

但最主要也最典型的是“重桑法”。

最后讲构词法和构形法的区别。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构形法”关注的是同一个词的各种语法变体,这些语法变体所采取的词汇形式有哪些,有无规律可寻;而“构词法“关注的是—个词的构成方式,该词是由语素通过怎样的方式方法构成的,有无规律可寻。

(2)“构形法”比较简单,主要采取“全词重叠”和“部分词素重叠”的形式;“构词法”则比较复杂,考察的角度、线索不同,描写表述的方式也多样,目前通行的是对构词语素之间语法结构关系的描写表述。

(3)从宏观来讲,“构形法”和“构词法”均涉及词的形式问题,但"构形法”重在考察形式的变化,所以它必有原形和变形,且变形一般均较原形增添若干语法意义,而“构间法”重在考察形式的形成,必无原形。

第三章词汇和词汇的分类

第一节什么是词汇

第一部分讲词汇的含义。

对于这个问题,学界的看法并不一致。

第二部分是非成词语素不是词汇单位。

“固定短语”是词的等价物,是“类词”的语素组合。

只有“类词”的语言单位,才能进入词汇大家族。

语素中有一部分是"类词”的语言单位,那就是成词语素。

第二节词汇的分类

第一部分讲目前最流行的分类是关于“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分类。

对于这个问题,各个学家都几乎有自己的观点,都有一定的争议。

对于基本词汇是否包含虚词,也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

词汇学是否也要研究虚词?

虚词有无资格进人基本词汇层?

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虚词既是语法学研究的对象,也是词汇学研究的对象,两者的关注点不一样。

其次.既然虚词是一种词汇现象,是词汇大家族的一员,是词汇学研究的对象之一,那就应该对它一视同仁,只要它符合基本词汇的标准,就应该视为基本词汇的成员,而绝没有理由将它排除在基本词汇之外。

第二部分现代汉语词汇的其他分类。

第四章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

 第一节是讲问题的提出。

首先是讲马西尼的《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然后是国内通行的看法,最后是我们的初步想法和基本思路。

第二节讲的是现代汉语3000常用词首见年代调查。

首先是调查范围的确定,然后是现代汉语3000常用词首见年代调查结果统计。

(P83)

第三节是讲关于现代汉语词汇形成的初步结论。

先秦两汉打下的基础,魏晋隋唐宋元时期的不断充实加强,明清时期已成雏形,“五四”以后的进一步完善。

最后是汉民族固有词在现代汉语常用词中的比重。

(P92)

第五章现代汉语词汇类聚

(一)

第一节基本词和一般词

第一,基本词的构成。

基本词汇中的成员就叫“基本词'基本词由两部分构成,其中之一叫作“根词”,另一部分叫作“非根词"。

根词和非根词的区別主要体现在:

(1)根根具有构词能力,是构成新词的基础;而非根词绝大部分没有构词能力。

(2)根词结构上不能再分割,而非根词则可以作结构上的切分。

根词和词根,表面看来是一对同素逆序词,而实际上是两种迥然有别的如汇现象,其区別主要表现在:

(1)根词是间,是造句单位;词根是语素,是构词的材料。

两者的地位、职能不同。

(2)根词均可以成为词根,而词根则并非全由根词充当:

其中的一部分是非成词语素充当的词根,另一部分是非根词充当的词根。

第二,一般词的特征。

(1)状态的灵活性;

(2)成员的芜杂性;(3)使用的局部性;(4)风格的个性化。

第三,基本词和一般词的关系。

第二节古语词和新词语

第一部分是讲古语词界定中的分歧。

关于古语词的性质主要有以下五种意见:

(1)非现代汉语词语说。

(2)古代、近代汉语词语说。

(3)现代汉语书面词语说。

(4)现代汉语文言色彩词语说。

(5)在现代汉语中有特殊用途的古代汉语询语说。

第二部分古语词和文言词。

关于这个问题的分歧也是很大,主要有以下四种意见:

(1)古语词就是文言词。

(2)古语词就是文言词。

(3)文言词包括古语词。

(4)古语词同文言词不对等,存在交叉现象。

第三部分古语词的性质及其类别。

古语词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就是具有文言色彩的古汉语书面语词,以双音节词为主。

另一类是虽不具有文言色彩,但在表述古代的社会生活时还会用到的古汉语词,一般均为双音节词。

第四部分是讲什么是新词语。

这个“新”是个模糊词,它主要模糊在两个地方:

一是时间概念,二是范围问题。

对此,学界是有不同的看法的。

我们认为的“新”主要指的是形式。

第五部分是新词的类型。

兼采各家之长,80年代以来新词语的类型(见P107)。

第六部分是新词语的特点。

(1)新词语的语音形式,双音节形式是现代汉语词汇殽常见的语音形式。

举例:

见(P108表一、表二)。

从表反映数据来看,双音节语音形式受到了三音节形式和四音节形式的严竣挑战,其优势已不复存在,双音节词语的龙头老大地位已为四音节形式所取代。

新词语的语音形式实际上呈现出了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局面。

(2)新词语的构成成分;(3)新词语的结构形式。

主要采用词根复合法构词是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之一,①派生法的频繁使用造就了一批新兴的准词缀,如“超、新、多、反、非、零(以上前缀)坛、热、感、户、角、难、风、霸、星、型、制、族(以上后缀)等。

②减缩法也成为新词语构词中的一种常见的手段。

(4)新词语的词义架构。

我们采用柚样调查的方式,调查《新词新语词典》A、B、C、D四个字母统辖下的891个词条的词义架构状况(见P111)。

(5)新词语所集中的词汇类聚新特点。

第三节方言词和外来词

首先提出什么是方言词,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也有不同的意见。

然后对其进行了基本的调查。

《现代汉语词典》及《现代汉语词典补编》(下简称《词典》)①所收录的4278个方言词作为分析、研究的对象,对方言词的基本特征作一个全方位的考察。

1.基本特征:

从音节结构上来看,方言间中两个以上音节的非单音节词要大大多于单音节词;同时,在非单音节词中,虽然双音节词居多,但三音节词(包括一部分四音节词)也要占到非单音节词的近1/3。

详见P114表一。

从意义架构上来看,方言同的意义架构比较简单淸晰,即以单义词为主,多义词较少(详见P115表二)2.我们意外发现有10个被《词典》标注为方言词的,同时也是音译外来词(详见P117表七)。

2.我们还发现、在4728个方言词中,与普通话原有词构成同音同形词的竟多达621个,占全部方言词的13.13%。

如:

打问、打头儿、大白、大班等。

此外,普通话原有词中所存在的同形异义现象在方言词中也存在。

另外,我们注意到.在普通话原有词汇中,双音节或多音节词后面带上后缀“子、儿”后若不改变词性,一般也不会改变理性义,而方言词则并非都如此:

①双音节词带上后缀“子.儿”后,理性义不同,但两者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某种联系3如:

“笆篱”表“篱笆”之义,“笆篱子”则表“监狱"之义;②双音节词带上后缀“子、儿”后,理性义完全不同,两者也看不出有什么联系。

如:

“姑娘”指的是“姑母”或“丈夫的姐妹”,而“姑娘儿”却指“妓女”。

3.方言词和口语词。

虽然在通常情况下,方言同往往就是口语词,即在表达上方言词往往具有俚俗性、口语化、形象性等特征。

其次是外来词界定中的分歧问题,同方言词一样,外来词也是一种借词,只是方言词借自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变体,而外来词则借自别的语言。

关于外来词的界定,学术界从来就没有统一过认识。

第四,外来词的类别及其特征。

1.外来词的低级形式——音译外来词。

(1)音译词转化为音译兼意译词。

(2)音译词转化为借形同。

(3)音译同转化为本民族词,这种情形最为常见。

2、外来词的理想形式——音译兼意译词。

(3)外来词的新贵族——字母词。

字母词就结构形式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纯字母词。

(2)半字母半意译词。

(3)字母汉字合成词。

4.借形词的界定。

“借形词"实际上倒是一种标准的借词。

现代汉语的一些词,只出现在日语和现代汉语中,而不见于古代汉语中,且是在20世纪初才出现在汉语中的,一般可以认定是借形词。

如“母校”等词。

现代汉语的一些词,日语、现代汉语中有,古代汉语中也有,但是现代汉语中的词与日语中的词意义相同,而两者同古代汉语中的词义迥然有别,一般也可以认定是借形词。

现代汉语的一些词,日语、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都使用,而且意义也基本相同或相近,这些词就不能作为借形词,而应看作是本民族传承词。

第五,外来词的汉化。

1、语音形式的汉化。

(1)音节结构形式的变化。

(2)音节中部分音素的改变。

(3)声调的增加。

2、词的结构形式的汉化。

3、词义的变化。

(1)词义项的减少。

(2)词的理性义的变化。

(3)词的色彩义的变化。

4、书写形式的汉化。

第六,外来词的规范。

首先是读音的规范。

其次是构词方式的规范。

最后是书写形式的规范。

对于外来词的规范问题。

我们以为,一般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读音的准确性。

(2)使用的普遍性。

(3)书写的简便性。

第四节口语词和书面语词

这一节讲到了口语词和书面语词的异同。

分别从音节结构上和在词义架构上来分析。

(详见P138—142表一—表十二)还对完全的和不完全的口语词、书面语词进行了分析。

最后得出结论,现代汉语中的口语词与书面语词存在着明敁的差异:

(1)从音节结构上来看,口语词中双音节词占绝对优势,分别是单音节词的5倍强、多音节词的4倍弱;与口语词有所不同的是,书面语词中,单音节词的数量逼近双音节词的数最。

(2)在词义架构上,口语词同书面语词存在着相似之处:

词义架构简单清晰,即以单义词为主,多义词很少。

(3)从词的内部语素构成情况来看,口语词中合成词是单纯词的6倍强,前者大大多于后者;而书面语词中的情况则并非如此,单纯词的数量直逼合成词。

第六章现代汉语词汇类聚

(二)

第一节聚合词

“聚合词”这个术语最早见于郭良夫先生的《语素和词与词和短语》一文。

第一,聚合词的类别。

现代汉语中的聚合词从构成语素数量来看,主要可分以下两大类:

四项式、多项式。

第二,聚合词的基本特征:

(1)聚合词均由类义语素构成。

(2)聚合词在结构上均采取复合式合成词中的“联合”型构词法。

(3)聚合词的构成语素不少于4个,不多于7个,且以4个最为典型。

(4)聚合词中的语素,位置比较固定,一般不能自由变动或替换,而只能作有限的更替(参见本节“第三部分”)。

(5)聚合词在表义上有一个共同点,即词义不是构成语素义的简单加合,而是构成语素义的泛化。

第三,四项式聚合词的变换形式。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变换语序;

(2)更换语素;(3)添加语素。

第四,聚合词同成语的区别:

聚合词着眼的主要是词的结构上的特征,而成语除此之外还着眼于语词相沿习用的特征。

第五,聚合词同缩略词语的区别。

缩略词是通过减缩法而产生的一种合成词,往往有所谓的“原形”。

第二节成对词

一、无所依托式成对词。

从其构成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由两个类义词构成的。

(2)由两个同义词构成的。

()由意义相关的两个词构成的。

二、有所依托式成对词。

从“A1、“A2”后面插人的成分情况来看,主要有:

(1)嵌入其中的往往是同义词,如:

左思右想;

(2)嵌人其中的往往是类义词,如:

东借西凑;(3)嵌入其中的可能是同一个词,如:

好说歹说。

三、成对词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构成成对词的往往是意义相关、相近、相同的词语,有时甚至是同一个词。

(2)成对词均采取复合式合成词中的“联合”型构词法。

(3)成对词的意义并不是构成词语的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表达了一个全新的意义。

(4)构词成分位置比较固定,不能随意变换。

(5)“词1+词2”式都包含一个核心格式意义,或叫做核心结构意义。

四、成对词与成语、缩略词语、聚合词的区别

第三节缩略词语关于缩略词语定义的分歧有不同的意见。

综合起来可以表述为:

对现代汉语中目前仍在使用的音节较长的词语采用减缩法而形成的词语。

二、缩略词语和简称,关于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

我们的意见是,简称和缩略词语各有所指,两者存在交叉现象。

其实,简称、缩略词语、别称云云,不过是观察角度的差异——简称是相对于全称而言的。

三、缩略词语的确认,此书中讲了七种情形,这里先不详细为大家介绍,具体见书P158—160。

四、缩略词语的基本类型:

(1)直接截取类;

(2)截取后缩合类;(3)截取后加数词概括类.五、缩略词语的基本特征:

(1)表义的依赖性;

(2)意义的多源性;(3)意义的局限性;(4)构造的有理性和无理性。

六、缩略词语的规范:

1.同形缩略同语的规范,如:

“双抢”;2..异形缩略词语的规范,如均指四川的“蜀”和“川”。

第四节典故词。

一、现代汉语典故词的构成特色,其特色主要表现在构成成分的变异性、音节模式的多样性以及构成方式的丰富性等三个方面。

二、典故词的词义特征。

王光汉的《论典故同的同义特征》,这篇文章提出了典故词词义的五大特征,但有一些是不够准确或不够妥帖的,更有甚者是一种误解。

1.同义同字面义相距甚远;2..具有内涵丰富的文化色彩义;3.单义性是其基本特征;4.词义色彩具有多样性。

三、同源异形异义典故词,主要有以下两大类:

(1)形式不同,但意义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2)形式不同,而且意义间几乎看不出有什么联系。

四、典故词同成语、缩略词语的区别。

(1)与成语的区别:

①在语音形式上有所不同;②结构的凝固性存在不同;③典故词和成语在外延上存在着交义。

(2)与缩略词语的区别,缩略词语均有原形,这些原形也必须是文字形式;典故词似乎也有“原形”,但这原形是隐藏在词语背后的故事形式,是一种得以形成文字形式的意象,而非文字形式。

第五节惯用语和成语(附论谚语和歇后语)

一、关于惯用语的内涵和外延的争鸣本书介绍的一共有四种意见。

综合来说,对惯用语这种词汇现象作如下的表述:

惯用语是由至少两个词构成的具有口语色彩的意义词化、结构准词化的三音节及三音节以上的组合,是重要的熟语之一。

二、关于愤用语基本状况的初步调查,此书选择了刚面世不久的李行健主编、由一批语言学专家编撰的《现代汉语惯用语规范词典》作为计量、考察的对象,共收录惯用语2366条。

(1)基本特征(见书P182、183表一、二、三)。

我们对现代汉语惯用语的基本情况可以简要地概括为:

①惯用语以三咅节组合为基本形式;②在内部结构上,主要以五大类基本短语为主;③在属于复句形式的惯用语中,其内部关系属于并列关系的最多。

(2)异形惯用语和多义惯用语,主要文字形式的联系为:

意义完全相同、意义相近、意义相关、意义相反、同出一源„、省略个别成分、语序颠倒等。

三、成语的内涵和外延,关于这点分歧比较少。

四、成语迥异于惯用语的特征,他们的区别为:

音节更加短语化、意义准词化、结构完全词化、使用的书面语化。

但这样有些词汇现象就进不了成语中去,如:

戴高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有些又归人成语中,如:

咄咄怪事、锦囊妙计。

我们可以对成语这种词汇现象作如下的表述: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由至少四个语素构成的结构词化、意义准词化的不具有口语色彩的四音节及四音节以上的组合,是重要的熟语之一。

五、成语的基本语音形式及其他。

六、关于访语和歇后语的归属。

这里不做具体的介绍,可参见书P191—192.

第七章现代汉语词汇类聚(三)

第一节称谓语和称呼语。

一、称谓语和称呼语的界定。

书中介绍了两种不同的意见,然而,这两种目前通行的观点都存在问题。

最后我们认为:

所谓称谓语,简单地说,就是人们用來表示彼此间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等所使用的名称。

二、称谓语的类别。

(1)亲属称谓语的构成、类别及特征,分为直系和旁系,背称和面称。

(2)社会称谓语的构成、类别及特征。

三、称呼语的类别和构成。

称呼语主要有以下一些类别:

(一)亲属称呼语;

(二)社会称呼语,称呼语的复合形式主要有同位式复合称呼语和偏正式复合称呼语。

四、称谓语同称呼语的主要差异。

五、称谓语(称呼语)的民族性和区域性。

第二节禁忌语和委婉语

一、禁忌语和委婉语的界定。

学界的不同意见简直就是南辕北辙。

此书介绍了两种,具体见书P210.二、禁忌语(委婉语)的类别,书中介绍了6类,可参见书P211。

三、禁忌语同委婉语的巨大差异。

(1)禁忌语和委婉语均具有变异性,共有四种情形;①从理论上看,禁忌语和委婉语均具有民族性和区域性,但内涵大相径庭。

②从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来看,委婉语更有其独特的一面,其所使用的栽体形式也要比禁忌语复杂得多。

(详见本节的第六部分)四、委婉语的变异性。

五、委婉语的民族性和区域性,如指称“死”的委婉语,各个民族就颇不相同。

(参考书P216)。

六、委婉语的基本特征。

在构成成分上,委婉语力求避免与禁忌语相重;在结构形式上,委婉语比较松散自由。

第三节隐语和黑话

一、隐语和黑话的界定。

隐语,也叫秘密语,是某些社会群体所使用的故意不让外人所知晓的秘密词语,是常见的社会方言之一。

黑话是某些不良甚至黑恶社会群体所使用的一种有意不让外人所知晓的秘密词语,是隐语最重要的分支之一。

二、隐语的类别。

分为三类:

(1)黑话;

(2)行业隐语;(3)松散社会群体隐语。

三、关于隐语基本状况的初步调查,《词典》共收录隐语词语11262条。

综合、归纳之后对其特征有了一些了解:

①语音形式特征,参见P227表一;②词义特征,参见P229表二;③内部结构特征,参见P231表三、四、五;④异名同指隐语。

四、隐语的全民化

第四节詈词和骂人话

一、詈词的含义:

詈词是人们在詈骂他人时所使用的一种词语,是构成骂詈话语的最常见、最重要的单位。

二、汉语詈词的研究。

目前所有的“汉语词汇研究史”均不提及。

到目前为止,关于詈词的本体研究基本上还是—块处女地。

三、关于詈词基本状况的调查。

《现代汉语词典》共收纳了53个,可分为三类。

詈词以二、三音节为常见,详见P240表一;在词的内部结构特征方面,詈词也是以合成词为主,详见P241表二;在复合式合成词中,偏正型再次独领风骚,详见P241表三。

四、詈词与骂人话的关系:

(1)骂人话纯粹由詈词构成;

(2)由詈同与其他辅助性词语共同构成的骂人话;(3)由詈词以外的词语构成的骂人话;(4)由詈词构成的非骂人话。

五、詈词的等级分类:

(1)与性有关的詈词为一等詈词;

(2)与身份、品行等有关的詈词为二等詈词;(3)与生理缺陷、智力或能力缺乏等有关的詈词为三等詈词。

六、詈词与“性”——东西方语言中詈词的共性。

七、管词与动物一一东西方语言中詈词的个性。

第八章现代汉语词形类聚

第一节同形词(附论同音词)

同形词的界定:

书写形式相同而意义没有联系或者意义虽有联系但存在着语音形式或内部结构或语法地位的差异的一组词,简言之,同形词就是书写形式相同的几个同。

二、同形词的类别:

1.同音同形词(同音词):

(1)意义无联系、内部结构及语法地位均相同的3如“声色1(生气和活力)”与“声色2(歌舞和女色)内部结构均为联合结构,且均不能扩展,为词。

(2)意义无联系、内部结构不同、语法地位相同的。

如“相机1(照相用的仪器)”与“相机2(察看机会)。

(3)意义无联系、内部结构相同、语法地位不同的。

如“加料1(把原料装进搡作的容器之中)与“加料2(原料比一般用得多,质量比一般好的)”。

(4)意义无联系、内部结构及语法地位均不相同的。

如“上装丨(演员化装)”与“上装2(上衣)”。

(5)意义有联系、内部结构相同、语法地位不同的,“生火1(把柴、煤等燃烧起来)”与“生火2(轮船上烧锅炉的工人)”。

(6)意义有联系、内部结构及语法地位均不相同的,画图1(画图形)”与“画图2(图画)”。

2.异音同形词分为声调的不同和声韵母的不同。

三、同形词的构成:

①由同形语素构成的;②由同义语素按照不同的语法结构关系构成的;③由多义语素构成的;④由不同来源的词构成的;⑤由同形、多义、同义语素混合构成的。

四、三部主要语文词典在同形词语的处理上存在的问題。

1.问题的提出。

2.关于同形的词、短语的词目及义项的分合问题上有一下几种:

①词、短语同形而意义没有联系;②词、短语同形而意义有联系。

3.关于同形词的词目及义项的分合问题:

①同形而意义没有联系的,如:

口轻1:

①菜或汤的味不咸。

②指人爱吃味道淡一些的饮食。

轻2:

(驴马等)年龄小。

②同形而意义有联系的,如:

男人1:

男性的成年人。

男人2:

丈夫。

4.初步的意见

第二节异形词

一、异形词界定中存在的问題。

异形词,也叫异体词。

具有同一种意义及几种书写形式、读音相同或相近、内部结构相同的一组词,是同一个词位的不同变体。

二、异形词与同义词的区别:

两个同似乎是同一个词的两种书写形式,内部结构也相同,

(1)意义上存在着差异:

其中一个词具有另一个阗所不具备的意义,如“小姨儿”同“小姨子”。

(2)意义上存在着另一种差异:

两个词只有一个意义相同,其他的意义则完全不同,如“界限”与“界线”。

(3)义上存在着细微的差异:

两者的附属色彩义有所不同,如“老头儿”与“老头子”。

三、异形词的类别:

完全异形词和不完全异形词。

第二节逆序词

一、逆序词和“伪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