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共建部无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4918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共建部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共建部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共建部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共建部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共建部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共建部无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共建部无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共建部无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共建部无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共建部无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共建部无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共建部无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共建部无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共建部无答案.docx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共建部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共建部无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共建部无答案.docx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共建部无答案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共建部,无答案)

考试时间:

150分钟分值:

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椭圆(tuǒ) 脉脉(mò)峭楞楞(lénɡ)一椽破屋(chuán)

B.鲈鱼(lú)倏地(shù)潭柘寺(zhè)妖童媛女(yuàn)

C.葱茏(lǒnɡ)夹袄(jiá)廿四桥(niàn)疏朗不羁(lǎnɡ)

D.猗郁(yī)冠冕(ɡuàn)黑魆魆(xū)混混沌沌(hù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修姱点掇遗施风姿绰约B.酣眠公姥风致虚无漂渺

C.揽茝倩影樊笼言笑宴宴D.婀娜踯躅嬉游没精打采

3.下列各句中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地卖不动,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是,一叶知秋,这个现象给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号:

现在的房地产市场,不但消费者无法承受,开发商承受的压力也加大了。

B.在区域内教育高速发展的现实条件下,我们学校不能成为涸辙之鲋,全部寄希望于外力,要实现学校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教师能力的整体加强只有“自救”。

C.国家中部发展重大战略已经明晰,武汉作为龙头老大的地位不要毋庸置疑,这只是国家从环境承载力、人文、国家安全和国家梯度发展层次及拉动内需、减少出口依赖的角度考虑。

D.近年来,随着功利思想的蔓延,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明显。

专家们认为,像对幼儿进行奥数培训就属于揠苗助长的行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近日刚刚建成的西红门创业大街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同步启动,绿色设计和“互联网+农业”设计是本次赛事的两大主题。

B.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节能环保、经济实惠的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老百姓的生活。

C.实时性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的重要特点,是通过图片、声音、文字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传播的。

D.广西传统文化既具有典型的本土特色,又兼有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他特点。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经》和《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

其中《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B.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陈代徐陵编撰的《玉台新咏》,它与北朝民歌《敕勒歌》并称为“乐府双璧”。

C.《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诗的第一句做题目。

D.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早年做官,后弃官归隐,写了许多描绘自然景色和农村生活的作品,开创田园诗一派。

此后,田园诗不断发展,到唐代形成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是其代表人物。

二、古诗文阅读(33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7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且暂还家去若属皆且为所虏

B.却与小姑别未得与项羽相见

C.嬉戏莫相忘儿已薄禄相

D.君既若见录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偏义复词的一句是()。

A.昼夜勤作息,伶俜紫苦辛B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C.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D.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2)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顾和,字君孝。

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曰:

“此吾家麒麟,兴吾宗者,必此子也。

”时宗人球亦有令闻,为州别驾,荣谓之曰:

“卿速步,君孝超卿矣!

王导为扬州,辟从事。

月旦当朝,未入,停车门外。

周顗遇之,和方择虱,夷然不动。

顗既过,顾指和心曰:

“地中何所有?

”和徐应曰:

“此中最是难测地、”顗入,谓导曰:

“卿州吏中有一令仆オ”导亦以为然。

和尝诣导,导小极,对之疲睡。

和欲叩会之,因谓同坐曰:

“昔每闻族叔元公道叶赞

中宗,保全江表。

体小不安,令人喘息。

”导觉之,谓和曰:

“卿珪璋特达,机警有锋,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

”由是遂知名。

初,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珊瑚及杂珠等。

和奏:

“旧冕十有二旒,皆用玉珠,今用杂珠等,非礼。

若不能用玉,可用白旋珠。

”成帝于是始下太常改之。

先是,帝以保母周氏有阿保之劳,欲假其名号,内外皆奉诏。

和独上疏以为“周保佑圣躬,不遗其勋,第舍供给拟于戚属,恩泽所加已为过隆。

若假名号,记籍未见明比,惟汉灵帝以乳母赵娆为平氏君,此末代之私恩,非先代之令典。

且君举必书,将轨物垂则。

书而不法,后嗣何观!

”帝从之。

康帝即位,迁尚书仆射。

顷之,母忧去职,居丧以孝闻。

既练

,卫将军褚裒上疏荐和,起为尚书今,遣散骑郎谕旨。

和每见逼促,辄号咷恸绝,谓所亲曰:

“古人或有释其忧服以祗王命,盖以才足干时,故不得不体国徇义。

吾在常日犹不如人,况今中心荒乱,将何以补于万分,只足以示轻忘孝道,素冠之义耳。

”和表疏十余上,遂不起,服阕,然后视职。

时汝南王统、江夏公卫崇并为庶母制服三年,和乃奏曰:

“案汝南王统为庶母居庐服重,江夏公卫崇本由疏属,开国之绪,近丧所生,复行重制,违冒礼度,肆其私情。

闾阎许其过厚谈者莫以为非则政道陵迟由乎礼废宪章賛始于容违若弗纠正无以齐物皆可下太常夺服。

若不袛王命,应加贬黜”。

诏从之。

和居任多所献納,虽权臣不苟阿挠。

永和七年卒,年六十四。

追赠侍中、司空,谥曰穆。

【注】①叶赞:

协同翊赞。

②练:

练祭。

古代亲丧一周年的祭礼。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闾阎许其过/厚谈者莫以为非/则政道陵迟山乎礼/废宪章颓替始于容/违若/弗纠正无以齐物/

B.闾阎许其过厚/谈者莫以为非/则政道陵迟由乎礼废/宪章颓替始于容违/若弗纠正/无以齐物/

C.闾阎许其过/厚谈者莫以/为非则政道陵迟由乎礼废/宪章颓替始于容违/若弗纠正/无以齐物/

D.闾阎许其过厚/谈者莫以为非/则政道陵迟由乎礼/废宪章颓替始于容/违若/弗纠正无以齐物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又称“表字”。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

B.“忧”指父母的丧事。

“丁优”指遭逢父母的丧事。

古代官员的父母去世,官员必须停职守制

C.“永和”是年号。

年号由汉武帝首创,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优等大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

D.“谥”,即“谥号”,是古代君主、大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去世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徳修养而给予的褒扬性质的称号。

10.下列対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和机智有方,委婉唤醒王导。

他为了弄醒说着话就打瞌睡的王导,故意对着别人一边称王导的功绩,一边担心他的身体,惊醒了王导,获得了好评。

B.顾和尊重礼仪,谏阻越礼,皇帝想赐封周氏名号,官员没有异议,但顾和认为这不合礼法,以记录史册劝阻,皇帝被迫听从。

C.顾和躬行孝道,为人谦逊。

他守丧期间,皇帝多次催他赴任,他认为自己才干不足,不能轻孝忘道,直到守丧结束才赴任。

D.顾和不畏权贵,不屈从迎合。

他认为汝南王、江夏公各为底母守丧三年违反礼度,于是毅然上奏请求皇帝下诏予以纠正。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族叔荣雅重之,曰:

“此吾家麒麟,兴吾宗者,必此子也。

(2)顗既过,顾指和心曰:

“此中何所有?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2-13题。

(8分)

蒿里行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①。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②,刻玺于北方③。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注]①讨群凶:

指讨伐董卓及其党羽。

②淮南弟称号:

指袁术在淮南寿春自立为帝。

③刻玺于北方:

指袁绍谋废献帝,想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并刻制印玺。

12.下面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蒿里行”为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相和曲》,本为当时人们送葬所唱的挽歌,曹操借以写时事。

蒿里,指死人所处之地。

B.“初期”句用典,相传周武王伐纣时曾在盟津大会八百诸侯,此处借指关东诸将期望也能像那八百诸侯一样同心协力,除奸诛恶。

C.诗人称诸将为“义士”,带兵讨伐“群凶”,指出“乃心在咸阳”,意在恢复汉祚,抒发了作者对诸将的钦佩、敬仰之情。

D.“势利”到“刻玺”句写关东诸将各为势利而争、发展到自相残杀,最后点明他们称帝的野心,可谓如层层剥笋,步步深入。

13.钟嵘评曹操之诗: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请结合本诗的“悲凉之句”分析诗人的情感。

(5分)

三、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①为什么我们身边有那么多人变得肥胖?

这个问题似乎不难回答。

世卫组织认为,肥胖及超重的根本原因是,能量摄入和消耗的不平衡。

简单地讲,就是这些人吃得太多,运动太少,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按照这个解释,人体任何多余的热量,不管来源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还是脂肪,最终都会转化为体重。

因此,肥胖的解决方法说到底还是--少吃,多运动。

②另一种激素假说则将焦点集中在脂肪细胞的生理调节机制上。

他们认为,体重上升的根源在于,日常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让体内胰岛素水平居高不下。

富含碳水化合物和糖分的谷类食物的摄入使得血糖(葡萄糖)浓度上升,激活机体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以维持血糖的稳定,造成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还会发出信号,使脂肪细胞停止向机体供能,并可能促进脂肪的积聚。

过去20年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一假说的观点或许是正确的。

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和糖分的摄入,不仅是肥胖和2型糖尿病,甚至也是心脏病乃至癌症的重要诱发因素。

所以,通过严格的实验,弄清楚碳水化合物和胰岛素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③由于此类实验的最终目的在于准确找出诱发肥胖的环境因素,因此,最理想的情况应该是直接通过实验去寻找导致多余脂肪积聚的生理机制。

但是,肥胖的产生过程往往需要数十年,人体在几个月中积累的脂肪量往往很少,很难检测得到。

所以NuSI机构的研究人员逆向思考,打算第一步先通过减肥实验来检验不同假说,这样得出结论所需的时间就可以短很多。

④在整个实验期间,16名超重和肥胖的受试者将会受到“严格监控”,各种实验设备会精确检测他们摄入的热量,以及消耗的能量。

在实验的第一阶段,受试者得到的食物类似当今美国人的日常饮食--由50%的碳水化合物、35%的脂肪以及15%的蛋白质构成。

而在第二阶段,食物所含热量不会改变,但食物结构则会完全不同。

调整后,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所占的比重非常低--仅有5%,而且是肉类、鱼类、家禽类、蛋类、奶酪、动植物油以及绿色蔬菜中天然携带的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的比重仍占热量摄入的15%。

至于剩下80%的热量,则都由以上日常食物中所含的脂肪来补充。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实验的目的并不是测试上述饮食方式是否健康,是否可在日常生活中长期维持,而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手段,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降低受试者体内的胰岛素水平。

这个实验创造了非常理想的环境,可以检验出究竟哪一个肥胖假说是正确的。

14.下列关于“我们身边有那么多人变得肥胖”的可能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吃得太多,运动太少,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导致能量摄入和消耗不平衡。

B.来源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多余热量,转化成了体重。

C.血糖浓度上升使得机体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以维持血糖的稳定,造成胰岛素抵抗。

D.脂肪细胞在胰岛素的信息干扰之下,停止向机体供能,并促进脂肪在身体内的积聚。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关于肥胖的解决方法,世卫组织和激素假说完全不同,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后者的观点是正确的。

B.研究人员对16名超重和肥胖的受试者摄入热量和消耗能量的监控实验,是为了证明世卫组织的观点是否成立。

C.和直接通过实验去寻找导致多余脂肪积聚的生理机制相比,弄清碳水化合物和胰岛素的影响的实验并非最理想的情况。

D.在实验的第二阶段,受试者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所占比重很低,且都由肉鱼禽蛋、绿色蔬菜、动植物油等天然食物来提供。

16.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目前关于人们肥胖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能量失衡假说,一种是激素假说。

B.将碳水化合物和胰岛素的影响搞清楚,不仅有利于治疗肥胖,还能增加人们对于心脏病和癌症的发病机制的了解。

C.NuSI机构的研究人员为了更快地得出结论,所以他们逆向思考,打算第一步先通过减肥实验来检验不同假说。

D.肥胖的产生过程需要数十年,所以很难检测得到人体在几个月中积累的脂肪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共14分。

浣花草堂

黄裳

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箧里放进了几册旧书。

其中清初张鹤龄的《杜诗辑注》是分量最大的一部,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于还是放进去了。

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真也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

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

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

杜甫在成都住过一个不短的时间,在集子里留下了四五卷诗,约占他全部留下来的作品的六分之一。

人们就从他的诗里追寻他当日居住的草堂的遗址。

从宋代开始就在成都的西郊建了一座祠堂,这就是“浣花草堂”。

历代经过十次以上的大小的修缮,直到今天,更修整得焕然一新,成为游赏的登临胜地。

走出西郊,经过青羊宫、百花潭,沿着公路走去,二三里后,更左折走上一条田间小径,就可以远远望见一丛浓绿,那就是草堂的所在了。

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远远绕过去,才看得见那山门。

走进去又是照例的几重佛殿,伽蓝,天王,佛像,这些都给迫切想要看到工部祠的人们增添了焦急的心情。

一直走到最后的一层大殿,才在一块石碑上看到,这原来是草堂寺,还不是草堂。

从大殿里出来,向和尚问了路,才又从右面的一道侧门里穿出去,来到真正要来拜谒的地方。

从侧门出,迎面就可以看到用青花碎瓷片叠起来的“草堂”两个大字,再转过去,就是一条曲折的、为两堵矮矮的红墙围起来的夹道。

那暗红色的夹墙,碎石的泥径,墙外的翠竹幽篁,幽静极了。

古建筑里经常使用的这种暗红颜色,不知怎的,自然会产生那样庄严安静的气韵。

从夹墙里穿出去,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天地。

几十棵参天的翠柏、香楠矗立在绿草如茵的庭院里。

一套四座厅堂,由石径小桥连接起来,这就是草堂的一系列主要建筑。

穿过花径,我走到工部祠去。

这是草堂几组厅堂的最后一座。

小小的殿宇,前面的院子里散布着几株用石坛围起来的大树,洁净无尘。

这时候,云影微破,秋天金黄色的太阳洒了下来,穿过翠柏的枝叶,留下了满庭稀疏的日影。

走进祠里去看,厅内一排三龛,当中塑着杜甫的像。

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

旁边两座龛里是陆游和黄庭坚两位宋代诗人的塑像。

好像是怕他独居寂寞,所以才陪了一起在这里排排坐的。

黄、陆都有石刻像,都比泥塑高明得多。

在这间厅堂背后的墙上,还嵌着两块更旧的杜甫石刻画像碑。

草堂后身是一座小小的土山,一道溪水从草堂的右侧绕了出去。

前面有回廊曲槛,可以凭栏欣赏池里的圆荷。

草堂简朴却也不失规模。

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感觉,和杜甫当年居处的风格是近似的。

这个新修缮的草堂,和几百年前重修的原样相去不远,在最外面一进过厅墙上有一块石刻旧图,看那里勾勒出来的轮廓,和今天是十分相近的。

像这种地方,不用说,大红大绿的建筑、大屋顶之类的铺陈,都是完全不合适的。

这里还新修了一个文物陈列室,在外面的柱子上看到郭沫若先生所题的一副对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是一副出色的对联。

这概括了诗人伟大成就的主要方面。

人们一直非常喜欢杜甫,说他的作品是“诗史”,在中国文学史上留给他一个最光辉的席位--诗圣。

坐在水槛上休息。

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

仿佛看到了在晓雾里沾湿了露水的笼竹,呢喃的定巢燕子,冉冉发出幽香的红蕖,往还追逐的蝴蝶,相并相亲的白鸥,随风的柳絮,逐水的桃花,袅袅有如少女腰肢的垂柳,轻得只禁受得起两三个人的野渡,柴门月色,江路梅香……

老杜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

他从不放过一切刻画现实的机会,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

因为这一切都出现在祖国的土地上,也都是诗人所挚爱的。

杜甫写出了许多美好的自然景色,多么可爱的和平环境!

可也有人提到杜甫描写自然的草堂诗,总不免有些惴惴然,仿佛这些诗里的“人民性”总看不大清楚,这恰恰把诗人的伟大处缩小了。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成都

(选自《黄裳散文选集》,有删改)

17.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

下列理解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杜甫有惊人的才华和严肃的创作态度。

B.杜甫本人具有清硫、朴实的精神气质。

C.杜甫描写自然风物的诗略逊于写社会生活的

D.杜甫热爱美好的大自然与安宁平和的生活。

18.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义(5分)

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

19.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

请加以概括。

(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10分)

2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氓》中运用比兴手法暗示女子容颜憔悴的句子      ,       。

(2)《离骚》中诗人用荷叶与莲花做衣裳表达自己追求高洁品质、不被世俗所污染情趣的诗句      ,       。

(3)《涉江采芙蓉》中以设问的方式含蓄表达主人公思念游子的诗句      ,       。

(4)《短歌行》中诗人用典故来表达自己像周公一样对待贤才的诗句      ,       。

(5)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

既替余以蕙纕兮,       。

五、语言运用题(4分)

21.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基联的顺序及内音部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行适当调,将联语的序号依次填入横丝线。

①村边红雨②小苑西回③看池边绿树④此间有尧天舜日

上联:

大江东去,浪淘尽干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宮汉阙?

下联:

,莺唤起一庭佳丽,,,。

序号:

22.请将下面一段文字,包括标点,用正楷字体抄在格子里。

(5分)

我们核潜艇阵线广大员工,他们呕心沥血、淡薄名利、隐姓埋名,他们奉献了一生最宝贵的年华,还奉献了终生。

如果你们要问他们这一生有何感想,他们会自豪地说:

这一生没有虚度。

再问他们你们对此生有何评述,那他们会说:

自己是中华民族的儿女,此生属于祖国,此生属于事业,此生属于核潜艇,此生无怨无悔!

——黄旭华《此生无悔》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写作。

(60分)

人生是一条浪花飞溅的长河,时光的流逝淡化了过去的记忆。

但总有一些人和事,在你的心灵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就像照相的底片,随时可以再现。

请以“岁月的痕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