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范文欣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5017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3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范文欣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考作文范文欣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考作文范文欣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考作文范文欣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考作文范文欣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高考作文范文欣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高考作文范文欣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高考作文范文欣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高考作文范文欣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高考作文范文欣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高考作文范文欣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高考作文范文欣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高考作文范文欣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高考作文范文欣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高考作文范文欣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高考作文范文欣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高考作文范文欣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高考作文范文欣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高考作文范文欣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高考作文范文欣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范文欣赏.docx

《高考作文范文欣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范文欣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作文范文欣赏.docx

高考作文范文欣赏

时间都去哪儿了

◆文题精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

⋯⋯时间都去哪儿了?

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在《时间都去哪儿了》质朴的旋律中,有人想到赵薇的“致青春”,追忆我们逝去的青春韶华;有人想到父亲母亲,深深皱纹浓浓亲情;有人想起胡风创作的《时间开始了》,燃起热情和希望,脚步从容,重新出发⋯⋯

要求:

结合材料内容,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这则材料作文,具有时代感和共鸣性。

马年春节,这首歌从上至下感动了中国人,温暖的歌词诉说着岁月流转中的种种故事:

关于亲情,关于时间,关于青春,关于奋斗⋯⋯句句歌词直戳心扉。

考生发挥空间很大,立意角度丰富,可以写孝顺父母,写感恩,也可以写把握青春,珍惜时间,坚持奋斗等,主题开放,思维角度发散,很符合高考作文命题的宗旨。

行文可以议论亦可以记叙,或阐发自己的独到见解,或分享动人的情感。

总之,选择记叙文或散文体,要做到“以情动人”;选择议论文体,要做到“以理服人”。

【佳作示例】

赢过时间

时间记录着世界。

时间每天都在开始。

何须伤感时间都去哪儿了?

只要我们的脚步踏得结实、从容,既不左顾右盼、也不走走停停,就随时可以整装出发。

时间的打磨,使得人们一天天变得成熟而宽容。

曼德拉在狱中关了27年。

人们可曾想

过27年有多久?

有一篇网文《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在一起喝咖啡》曾经风靡一时,不同出身和背景的人在社会上奋斗,路径和付出自然不同,总拿自己和别人比,会永远扭曲。

坦然面向世界,平静对待自己,才能让心灵走向高贵。

一如初次入狱的伟人曼德拉正是43岁,他坚持学习、锻炼、传播信仰,把牢狱当课堂。

27年过去,我们沉于世故和平庸,曼德拉依然光彩照人。

人家才叫赢,把时间赢到了手。

赢得时间不容易,要和时间比耐心。

无法忘记那名英国警官梅耶的故事。

21岁,这位骑单车吹口哨的年轻人当了警察。

那一年,他接手了一桩杀人案。

历时52年,73岁的梅耶将

罪犯捉拿归了案。

这52年,他没有一刻闲着:

翻阅了十几米厚的卷宗,打了30万个电话,

踏遍四大洲的土地,行程可绕地球20圈。

52年的时光无时无刻不在消磨着他,但他没有败阵。

他后背一定刺了四个字:

耐心无敌。

时间是我们行为的坐标,又是万物演变的见证。

1988年,一群杂志同行沿着河西走廊考察、观光。

车行戈壁,四周都是地平线,东北的冯编辑突然叫停了车,端着相机四处拍。

同行们一脸困惑:

什么景观也没有,在拍什么?

冯编辑严肃回答:

在拍历史,拍时间。

的确,沧海桑田,在地球演变中不过一瞬。

坐在阳关旁的坡上,久久望着坡下开阔的古战场。

一些人跑下去捡拾传说中的战争残片了,一些人却想象着千年前的厮杀:

时间涤荡了一切,千古风流,谁有耐心陪它到如今,谁就是赢家。

时间开始了,也许它走得跌跌撞撞,也曾经让我们遍体鳞伤。

但终究时间不会辜负人们,尽管那步履走得艰难,走得蹒跚。

86年前,为了验证沥青是液体,物理学家把它加热后倒进

了漏斗,待它凝固后滴落。

86年间,沥青一共滴下了8滴,第9滴孕育了12载,已呈现出完美的泪滴形。

这真是个考验人类耐心的实验。

曾记否?

《他们》的故事主人公,兄弟俩走了不同的路,一辈子陌生寡言,知道弟弟死去半年后的一天,哥哥哭了。

兄弟毕竟是手足,他们看似冰硬的情谊在岁月的漏斗里逐渐成型,虽然历时长久,终有一天突然滴落。

时间不能改变一切,一切终究赢在自己。

【点评】关于“时间”的话题,高考考生曾经写过,但主旨和事例都很局限,少有创新和突破。

本文旨意深刻,例证素材新颖,尤其是运用数据进行对比,突出时间纵深,赋予文章立体质感。

文章最大的亮点是行文层次和语言风格,言辞质朴却说理透彻,相对于考生的华丽辞藻和规范结构,本文更真实,更有说服力,更震撼人心,引发共鸣。

2014高考作文预测及优秀范文赏析:

品位

【文题】品位本意是指对事物有分辨和鉴赏的能力。

生活中它可以是形象的展示,也可以是内在气质的流露,还可以是人生价值的体现⋯⋯人们不断追求生活的品位,精神的品位⋯⋯请以“品位”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写作指导】以“品位”为话题写文章,最容易出的问题是把“品位”和“品味”混淆了。

“品位”是名词,它的意思是:

①矿石中有用元素或有用矿物含量的百分率。

②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

而“品味”的意思是:

①尝试滋味;品尝②仔细体会;玩味③(物品的)品质和风味④格调和趣味。

“品味”的第四种释义和“品位”基本是一样的,但是“品味”的范围大于“品位”,如果在写作的时候完全忽视这些差别,就容易写得文不对题。

有的同学干脆在写作中抛开“品位”二字,连书写都成了“品味”,那就很难写出合格的考场文章了。

“品位”有高下,追求高的品位应该是一种共识。

但什么是高品位?

高品位的表象和本质是什么?

一些

人眼中的高品位真的是高品位么?

为什么要追求高品位?

怎样追求高品位?

追求哪个领域的高品位?

怎样才能追求到高品位?

追求到高品位又怎样?

⋯⋯同学们要练习拿到一个文题能提出各种问题,然后选择其中让自己有话可讲,有认识会分析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展开自己的文章。

【优秀例文】

品位

树木花草,总有良莠之分;世间人物,自然也有品位高下之别。

高品位源于良好的环境。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砂在涅,和之俱黑。

品位的高下,很多时候和人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

书香门第,多有大家闺秀;市井小院,则出小家碧玉。

虽说各有可爱之处,但高下之别自不待言。

出身是不能选择的,但后天选择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则和品位的形成关系重大。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孟母三迁,为的就是给孩子寻求一个更佳的环境。

虽说不可能只靠搬家就搬出个“亚圣”,但倘若孟母不迁,则世间恐怕要少个文化的星斗,多个平庸的吹鼓手了。

高品位还源于高超的技艺,广博的学识。

山歌村笛,虽不乏情趣,但终欠缺技巧,难免呕哑嘲哳难为听;琵琶女技艺超群,奏长安坊乐,则让人“如听仙乐耳暂明”,品位之高下是基于学识和技巧的。

高山流水、阳春白雪、诗词歌赋⋯⋯高品位的艺术形式哪一个不是代代艺人、学者用毕生心血浇灌出来的?

司马迁通史精文,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古今,赢得了“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至誉。

鲁迅知理达文,钱钟书学贯中西。

历数这些高品位的名家大家,哪一个不是以高超的技艺,广博的学识作为自己的厚重基垫的?

高品位更源于崇高的道德,伟大的理想。

旗帜举得高,可以引领前进;鼓声擂得高,可以振奋士气。

然而,利剑悬得高、钢刀举得高却只能带来更大的危险,更可怕的灾难。

没有理想的正确指引,没有道德的适时约束,品位的高下就失去了本质的意义。

这时某种意义上“高品位”的人反倒成了“危险品”。

风流倜傥,写得佳文美赋的公子子兰,勾结权贵,逼得屈子投江。

擅长书法,自创宋体的秦桧,残害忠良,落个千古骂名。

曾被称为“青年才俊”的汪精卫,出卖国家,出卖灵魂,落个“第一大汉奸”的“美誉”。

道德的残缺,理想的迷失,使这些“品位”不低的人,最终被历史的车轮不留情面的碾入污泥之中,永世不得超生。

品位的航船,没有崇高的道德,伟大的理想为舵,就必定误入歧途。

寻求佳境,增长学识,修正道德,树立理想。

自然,你就会成为一个高品位的人。

【教师点评】谈“品位”的角度很多。

同学们大多很神往那种“有品位的生活”,可是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高品位的而不是矫揉造作的人呢?

高品位到底从何而来?

这篇文章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

环境、学识、道德和理想,从客观到主观,从浅层到深层。

作者观点鲜明,思路清晰,论证有力,语言精练,把高品位从哪里来分析得比较透彻。

2014高考作文预测及优秀范文赏析:

关注·思考·干预

【高考作文猜想】: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经常有媒体报道注水肉引发的风波,也有不同媒体引用专家分析注水肉的危害,可每到重大的节日,我们总会看到各地集中力量重点整治注水肉的新闻⋯⋯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

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命题思路分析】:

2010年以来,山东省的高考语文作文的命制总体呈现一种稳定性和延续性,除2011年是以“这世界

需要你”为题进行写作的命题作文之外,其余三年均是以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

这些材料作文,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征:

一是多维度多视角的解读,突出考查学生思考的广度和灵活度,又便于考查部分优秀学生的思考深度;二是材料都能够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贴近生活没有太多的隔膜感,既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不做“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又能够让绝大多数学生有话可说;三是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隐喻性”,都体现了一定的思辨色彩,能够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社会人生;四是都在“文体不限”的前提下又突出“文体特征鲜明”,既给了学生自主选择写作文体的自由,又突出了写作文体的规范——写什么文体是你的自由,一旦选择了就必须合乎这种文体的规范。

2010年是引用了列夫·托尔斯泰一句富含哲理的名言“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引导学生能够辩证地思考生活中的“变化”“魅力”“美”都和生活中的“光明”和“阴影”密切相关,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看待事情应该一分为二,任何“变化”都有“好”和“坏”的因子,不要极端地看待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光明”和“阴影”共同组成了生活的“魅力”和“美”。

2011是命题作文,“这个世界需要你”体现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存在价值,每个人(当然包括自己)

都对这个世界有着这样那样的意义,凸显了每一个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个体的担当和责任意识。

2012引用的是孙中山的一段名言,2013的材料则用了文化名人铁凝、莫言对待“批评”“找错”的态度,这两个材料虽然看起来离得较远差别较大,但其宗旨依然还是紧紧扣住了“责任”“担当”“气度”“胸襟”,意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和“责任感”。

综上分析,近几年的山东高考作文,虽然在命题角度和方法上各有所“变”,但在核心的命题立意上

却“一脉相承”——多角度解读材料,理性地思考社会人生,突出人生观、价值观,彰显责任感和担当的气度。

【命题材料解读】:

1、注水肉对人们的生命健康有危害,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明知有危害,为什么还会有注水肉出现,屡禁不绝?

从商家的角度分析,注水肉增加了商家的利润,为了个人私利而不顾别人的生命健康,在他们谋了利的同时却损害了别人的健康权利,围绕这类思考,可以写“良知”“职业道德”“操守”“底线”“诚信”“价值”⋯⋯拓开一些,不光注水肉,假药、假酒、假荣誉、假学历,几乎涉及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有鲜活的材料,也从另一个方面表现了问题的严重程度。

2、如果从消费者的角度分析,发现注水肉之后是自认倒霉,是退回商家了之,是有人出来甚至是人人出来较真,甚至举报到相关部门来维护自身权利,也许会显麻烦,也许不想一人出头大家受利,也许根本就没想这么多⋯⋯从这个角度思考,可以写“规则”“维权”“见怪不怪和见怪必究”“责任”“素养”“文化”。

3、如果从职能部门的角度分析,这样的事件屡屡暴光,有没有应对措施?

有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出台?

有了法律法规之后,有没有落到实处?

为什么屡查屡有屡禁不绝?

这种“一阵风”式的工作作风到底是一

种姿态还是一种“钓鱼”谋利?

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写“工作作风”“制度的健全和落实”“利益”“责

任和担当”。

在对材料进行解读时,注水肉事件只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点”,我们当然应该首先抓住这个“点”,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点”上,要有所辐射,有所引申,要从事情的表面深入挖掘,要从材料出发,联系社会生活,既要学会细致地观察生活,又能对所观察的现实生活有所思考,并最终能用自己的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反过来干预生活:

这应该是我们追求的方向,同时也理应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的之一。

【范文示例】:

归去来兮,迷途的灵魂

水可以注入各种各样的肉里,卖出肉的价钱;水可以灌入各式各类瓶里,卖出名酒的价钱;当然,水也可以注进各种各样的针剂里,注射到人们的肉体里,卖出药的价钱⋯⋯水似乎成了弄虚作假的罪魁祸首,成了危害社会的元凶,孰不知,真正的元凶不是水,是人,是那些双眼只看到金钱却看不到生命心里只装着利益却装不下良知的人们!

金钱至上,利欲熏心,人心不古,物欲横流。

本该温暖柔软的心灵突然变得冷漠变得凶暴变得像顽石像钢铁一般的坚硬。

热衷财富,却忽略了古老民族积淀了几千年的优良传统,失去了诚信,丧失了责任,沦陷了道德底线,泯灭了良知,为了金钱,每个人都可以不再是人,成为兽,成为吸血啖肉敲骨榨髓的兽。

这不是哪一个人的悲哀,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悲哀!

归去来兮,迷路未远的灵魂!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次。

生命和健康是任何人都无权剥夺不能践踏的神圣权利。

可是,在当今社会,在那些唯利是图的人们眼里,别人的健康不重要,别人的痛苦和欢乐不重要,甚至别人的生命也不重要,只有自己赚钱才重要。

眼里只有金钱而没有健康和生命,心里只装着自己却没有为别人留下一点点位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

这种被金钱绑架的灵魂扭曲到了什么地步,如果我们的社会还没有引起高度的关注,或者虽有所察觉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我们的社会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

在此,我突然想起了小品中沈腾的那句名言:

“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

”这岂是危言耸听?

人,应该是人的天堂,应该是别人的天使;人,绝不应该是人的地狱,绝不应该成为别人的魔鬼。

如果每个人的眼里都只看到利益,如果每个人的心里都只装着自己,那么,最终将是你欺骗着别人却也同时被别人欺骗,你咒骂着别人却也同时被别人咒骂,你提防着别人却也同时被别人提防,那可真应了一句话,城市是车的海洋,是人的沙漠,游逛在大街上的哪有人啊,全都是欲望,全都是冷漠全都是提防全都是算计,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你还会找到生活的快乐吗,你还能感受到人心的温暖吗,就算是穿金戴银坐拥珠宝无数,你还能体会到生命的幸福吗?

回来吧,迷途的人们!

找回你丢失的诚信,让人人能够坦诚相待;找回久违的微笑,让人人能够感受到对方的关爱和体贴;打开紧闭的心锁,让人人能够愉快地交流⋯⋯

人只有生活在人的世界里,才会快乐和幸福。

2014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

敲门【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是去敲门,也有时是被敲门,敲门是再寻常不过的动作。

敲门是一种礼仪,敲门是对别人的尊重,敲门能看出修养;敲门也有学问,敲轻、敲重,敲在什么部位,发出多大的声音,这些都有讲究;敲门也有故事,敲门是一种试探,等待对方的回应,有时再多敲一下也许就开门了,可是敲门的人却放弃了。

敲门这个寻常的小动作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值得关注。

其实,敲门也是人生必须面临的一大课题,多少人在一扇扇有形或无形的门面前,停住了脚步,缩回了举起的手,被永远隔在成功的大门之外。

请以“敲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请你思考

都说青春期的子女和父母之间存在代沟,如何和父母沟通?

这是摆在许多同学面前的棘手

问题。

当父母没有敲门就进了我们的房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假如是你会如何处理?

我和母亲又发生矛盾了。

自从进了高中,母亲对我的管教变得越发严格,也越发的敏感。

正处于青春期的我很是厌烦处于更年期的母亲的唠叨。

所以,“当青春期碰上更年期”,矛盾层层升级。

母亲总是不经过我的同意私自闯进我的卧室,翻看我的作业、我的日记。

母亲好像从来没有注意到那扇门的存在。

为此,我和母亲总存在许多矛盾。

我正在卧室里认真研究一道数学难题,刚有些许眉目的时候,巨大的开门声打乱了我所有的思绪。

母亲每次都这样,从来都不知道敲门。

“妈,你能不能以后进来先敲下门啊,你总是打扰我。

“敲门!

我敲门的话就不能了解你的真实情况,你没学习我也不知道,那样你呈现给我的都是假象。

“不学习?

假象?

妈,我在你眼里就是这样的吗?

反正不管你怎么想,卧室是我的私人空间,你进来前必须敲门。

“这是我的家,我想进哪个房间就进哪个房间,根本不用敲门。

战争一触即发。

这一次,我跟母亲吵了很久,我们谁也不肯让步,我不想我的私人空间被母亲轻易窥探最后我们谁也不理谁。

到了吃晚饭的时候,我也没有出去,只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卧室里。

在卧室里,我能听见父亲批评母亲的声音,也能听到母亲理论的声音⋯⋯

八点半了,九点了,九点半了,我还是没踏出房门半步。

“笃,笃,笃”,我听到了轻轻的敲门声,我以为是父亲,刚想开门,就听见母亲的声音传入耳中。

“婷婷,开门。

”我不想去开门,我的气还没有消,敲门声持续地响着,“婷婷,你先开门,出来吃晚饭,我们有话好好说。

”我没想到今晚的母亲如此地有耐心,或许是我真的饿了,或许真的是母亲敲了太久了,我开了门。

门刚打开,我就听到母亲的道歉的话语。

“婷婷,你和你爸说的有道理,我是不应该这样随意进出你的房间,你有你的私人空间⋯⋯”看来这一次,我有机会可以好好地和母亲交谈一次了。

看来,我们母女俩间的矛盾也可以消除了。

母亲的这一次敲门,也敲开了我的心门,敲碎了我们之间的矛盾。

取材真实、切题,富有生活气息。

女儿和母亲因为“敲门”发生直接冲突,各自都有自己的理由,互不让步,进入冷战僵持状态,女儿闭门不出;在父亲的开导下,母亲放下架子,主动敲门,向女儿认错,母女俩终于化干戈为玉帛。

形象生动,个性鲜明:

女儿叛逆、任性,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母亲对女儿管教严格,不懂得尊重女儿,但知错就改。

结尾由敲房门上升到敲开心门,虚实相生,深化主旨。

☆主持人点评

这是一篇取材于身边生活的好作文,青春期的女孩和更年期的母亲围绕着要不要敲门产生了分歧,最终以母亲认错为结局。

别看故事简单,却写得很有技巧,立意也高人一等,敲门之争反映的是女儿和妈妈的矛盾,实际上表达的是父母要尊重子女隐私权的问题。

故事虽然是司空见惯,但放在这个题目之下却十分恰当。

这得益于作者的观察和积累,也得益于作者用笔的节制,没有可有可无的废话,每一笔都恰到好处。

文章以对话描写为主,通过对话展示女儿和妈妈的分歧,以对话表明母亲认识的转变。

这些对话都能围绕“敲门”展开,而且自然而然,没有任何斧凿痕迹。

才开始没见母亲敲门,直接就进了女儿的房间,在女儿的斗争之下,在爸爸和妈妈的沟通之后,妈妈学会了敲门,前后对比鲜明,一个细节的变化写出了妈妈观念的变化。

2014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

交流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交流是心和心的沟通,是心灵的相互感应。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把身心寄于大自然中在和自然的交流中找到了恬静;“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在和“野草”的交流中找到了坚定;“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在和洞庭湖的交流中找到了人生的奋斗目标;“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王维在和山水的交流中体味了另一番人生境界;“落霞和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王勃在和滕王阁的交流中领略了一种超脱自然的感叹;“忽闻岸上踏歌声”的李白在和汪伦的交流中获得了真正的友

谊⋯⋯

看了以上材料后,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定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新材料作文,我们写作之前首先要做的一点就是要审清这个材料,明确材料的寓意,从而把握材料的主旨。

这个材料虽长,但主要由两句话组成。

第一句“交流是心和心的沟通,是心灵的相互感应”,这显然是诠释交流的内涵;第二句较长,依次列举了陶渊明和大自然交流、鲁迅和野草交流、范仲淹和洞庭湖交流、王维和山水交流、王勃和滕王阁交流、李白和汪伦交流等。

其实仔细观察,我们可把材料中的交

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和物的交流,一类是人和人的交流。

无论何种交流,人们都各得其所。

这显然强调的是用心交流的重要性和作用。

综合这两句话来看,我们会发现“交流”是材料的关键,“交流的作用”是材料的主旨。

也就是说我们写作时只要能围绕这两个方面来写,就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来。

在具体的写作中,我们可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从交流的对象上看,可以写亲人、朋友或师生的交流,也可以写自己和书本的交流、和自然的对话、和动物的沟通,前者取材容易,但耳熟能详,后者难度稍大但新颖别致。

二是从交流的方式上看,我们要找到一个适宜展开情节、抒发情感的载体,如用一串伤心的泪

水,来引出自己和父母沟通的故事;用一声轻轻的问候,来叙说解除师生误会的过程;用一张小小的卡片,来拾起同学久逝的情谊等。

三是从交流的过程看,要在情节上多下功夫,生活中正因为有隔膜、有矛盾、有误

会,才需要沟通,我们应该把那些或离奇伤感,或波澜曲折的故事真实地再现出来。

要将情感展现得活灵活现,必须恰当地运用各种描写手段进行刻画:

或用动作、肖像描写表达人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

伤感,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或用语言、景物描写出“花迎喜气皆知笑,鸟识欢心亦解歌”的兴奋感

和书交流

梁智恩

飞散的书页,不经意间营造出淡淡的书香味。

(仅从飞散的书页中就说营造出淡淡的书香味,看来这书香味还不太浓哟)

从我上学到现在,书一直陪伴在我身边,它是一位不吭声的老师,它总是默默无闻,默默贡献,它就是我们随处可见的“书”。

(此句显得有点多余,且也和上文联系不紧密)

书是人类的朋友,说起书的来源,那话可就长了。

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就出现了有关占卜吉凶的书。

当时纸尚未发明,人们就地取材,以龟甲和兽骨为记录材料,把占卜的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就是最早的图书——甲骨的书。

后来又出现了石头的书,这是因为当时出现了拓印枝术。

石面上所刻的字,都是正面凹入,可先将一张薄纸用矾及白芨水浸泡,贴在刻石的表面;以软刷将纸刷匀,再轻轻捶打,将纸嵌入铭文的笔画之内,待纸干后,以细布包裹棉花做成的拓包,蘸以墨汁,将它在纸上均匀捶拓,将纸剥下来,便得到相同的复本。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后来又出现简牍的书。

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和木牍的概称。

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我国书籍最主要的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直到今日,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

(材料的主旨是“交流”,本文的标题是“和书交流”,而这两段却大写特写书的起源和种类,显然是偏离了中心)

书是知识的殿堂,习惯了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你也许渴望有一份宁静的交流,那你为何不尝试和书交流呢?

也许它会让你的人生有更大的收获。

(显而易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