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自治县麻乍乡岩格村五园新村建设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5020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威宁自治县麻乍乡岩格村五园新村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威宁自治县麻乍乡岩格村五园新村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威宁自治县麻乍乡岩格村五园新村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威宁自治县麻乍乡岩格村五园新村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威宁自治县麻乍乡岩格村五园新村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威宁自治县麻乍乡岩格村五园新村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威宁自治县麻乍乡岩格村五园新村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威宁自治县麻乍乡岩格村五园新村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威宁自治县麻乍乡岩格村五园新村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威宁自治县麻乍乡岩格村五园新村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威宁自治县麻乍乡岩格村五园新村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威宁自治县麻乍乡岩格村五园新村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威宁自治县麻乍乡岩格村五园新村建设发展规划.docx

《威宁自治县麻乍乡岩格村五园新村建设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威宁自治县麻乍乡岩格村五园新村建设发展规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威宁自治县麻乍乡岩格村五园新村建设发展规划.docx

威宁自治县麻乍乡岩格村五园新村建设发展规划

威宁自治县麻乍乡岩格村“精品示范村”建设

(2011—2013)

 

麻乍乡新农村建设办公室

2011年3月12日

麻乍乡岩格村“五园新村”建设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关于开展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意见》和《毕节地区“五园新村”建设实施方案》、中共威宁县委、威宁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意见》和《威宁县“五园新村”建设实施方案》的精神,结合麻乍乡岩格村具体情况,立足于实际,谋求快速发展,实现对岩格村“五园新村”建设的目标,通过民主协商,尊重群众意愿,现对岩格村“五园新村”建设具体规划如下:

第二章岩格村现状概况

1、区位

岩格村位于麻乍乡政府北面,北与本县双龙乡水平村等接壤,东、南、西分别与本乡松木坎村、戛利村、启戛村相连。

岩格村距乡政府16公里,距黑石头镇12公里,距威宁县城40公里,326国道穿村而过。

2、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岩格村辖5个村民小组,488户,2007人,劳动力587人,少数民族人口1030人,占总人口51.3%。

全村总面积20.5平方公里,2010年人均占有粮食380公斤,人均纯收入2335元。

由于产业结构单一,该村是省级一类贫困村。

岩格村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马铃薯,以马铃薯为主,每年销售马铃薯1500吨,总产值约90万元,人均约500元。

养殖业主要是养猪和牛,牛存栏340头,猪存栏860头;牛出栏105头,猪出栏470头。

3、气候气象,岩格村属于低纬度亚热带温凉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热同季。

年均气温12.4°C,年降雨量980毫米,多年平均无霜期245天,年日照时间1920小时,光照时间长,有利于植物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和转化,土壤湿润,雨量充沛,雨热同期,适宜于多种林果药材和农作物的生长。

4、地形地貌

岩格村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海拔在2300米以上。

5、村寨建设现状

(1)交通设施

岩格村距乡政府16公里,距黑石头镇12公里,距威宁县城40公里,326国道穿村而过。

修建并硬化5米宽进村公路986米,硬化面积4840平方米;修建并硬化1.5米宽机耕道4587米,硬化面积6880.5平方米;修建并硬化0.8米的人行道687米,硬化面积550平方米。

修建联户路8.6公里,通组路4公里,河渠1公里,

(2)村公共服务设施

村庄道路,庭院绿化面积达3600多平方米,其中种植玉兰树150株,嵌字绿化金叶女贞1000株,建凉亭2个,篮球场1个,村休闲娱乐广场也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

(3)市政设施

岩格村由黑石镇引入电力线供全村生产,生活用电,农网改造已结束,户户通电,架设主水管6.5公里,分水管4公里,修建供水池7个,其中,15立方米5个,30立方米2个,取水点3个合用。

,通讯电话(含移动、联通)普及率100%,所有农户均能正常收看电视节目,普及率100%。

第三章“五园新村”建设规划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3、《贵州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试点工作指导意见(试行)》。

4、《贵州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技术条例》。

5、《贵州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办法》。

6、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关于开展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意见》和《毕节地区“五园新村”建设实施方案》。

7、中共威宁县委、威宁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意见》和《威宁县“五园新村”建设实施方案》。

第四章“五园新村”建设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着力构建青山绿水的自然生态、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特色突出的优势产业、健全完善的体制机制、健康平衡的人口生态、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态,把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村寨打造成为“科学发展的的致富田园、循环发展的生态庭园、布局规范的特色庄园、繁荣发展的文化乐园、安居乐业的和谐家园”的“五园新村”,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二、规划原则及目标

1、原则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布实施。

(2)政府引导,部门帮扶,农民主体。

(3)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4)重点示范,总体推进。

(5)产业培育与生态建设相统一等原则。

2、目标

岩格村生态文明村庄规划的总体目标是:

促进岩格村的生态家园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农民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庄整治,打造精品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家园示范村。

(1)经济发展目标,建立现代农业和发展第三产业,把岩格村建成推广科学种养殖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带动。

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县平均水平,逐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生态型产业收益占到农民收入的60%以上。

(2)社会发展目标:

民主法制不断完善,社会事业不断提高。

(3)文化体育发展目标,加强农民技能培训,青壮年至少掌握一项专业技能,农民在劳动之余有锻炼身体,增强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场所。

(4)环保发展目标,加强环保力度,培养村庄生态环境。

(5)生态家园建设目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农民居住条件和环境卫生得到根本改观,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乡村景观风貌。

第五章“五园新村”建设规划条件分析

一、有利条件

1、岩格村距威宁县城40公里,距乡政府驻地16公里,326国道穿境而过,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2、2007年,省直机关开展“万个支部结对,万名党员帮扶”活动,麻乍乡有7个一类贫困村得到省直机关的帮扶,其中,省财政厅对我乡岩格村、乐利村进行帮扶。

在帮扶活动中,省财政厅多次深入岩格村、乐利村进行调研,并结合这两个村的实际和群众的愿望,帮助落实了一些项目。

3、岩格箐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是根据毕节地委、行署一线六翼”的总体布局和威宁县委、政府“两线”沿线和“两区”周边生态文明家园示范带规划的全县2009年第一批13个生态家园示范点之一

二、不利条件

1、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分布不均匀,个别村民组建设滞后,尤其是公路建设,照明电极为不正常,人畜饮水困难。

2、产业结构单一,缺乏支柱产业,没有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

3、农业基础设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4、村民文化素质低,劳动生产技能低,推广科学养殖和种植难度大。

5、住户分散,基础设施配套费用增大。

6、大多数住户(除河边组畜牧养殖小区集中饲养)外,其余农户均是人畜混杂、厕所简陋、无垃圾堆放场地和处理设施,人居环境卫生质量差。

6、产业结构调整还不够完善,有待进一步合理优化。

7、乡村服务业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设,生活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精神文化生活有待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组织还有待加强建设。

第六章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暨“五园新村”建设规划

在岩格村实施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主要以村为单位,按照“五园新村”整体建设要求和基本建设内容进行规划,整合资源,立足现状,强力推进,突出生态文明家园绿化环保理念,确保三年内完成“五园新村”基本建设内容任务。

对村民民居以改建为主,新建为辅,以改促建,提升农民居住质量。

综合岩格村现状条件和发展预测,岩格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规划定位为:

以规模养殖和科技示范园为支撑,以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为两翼,促进岩格村生产发展,村民生活宽裕,村容整洁,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力求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百姓得到实惠,广大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和农民群众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明显提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第一节、致富田园规划

结合岩格村特色和资源优势,以实施建设特色农业基地为载体,培育主导产业,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大户、建设一批特色种、养殖基地,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经济人队伍,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乡村旅游业作为岩格村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具体规划如下:

一、村有产业发展规划,形成1-2个特色主导产业。

1、岩格村根据《规划》,依靠科技,大力推广种草养畜,大力推广种草养畜,不断发展壮大畜牧业,变畜牧业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为群众找到一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捷径。

岩格村已成为全乡乃至全县的畜牧业强村,群众的经济收入明显提高,群众互相学习养殖技术,饲养规模和水平逐年提高。

加大种草力度,由于原来严重毁林开荒,生态遭到严重破坏,草地退化,有的群众对种草认识不足,草地管理制度不健全,草畜不配套,即使养了部分牛,也只是做耕牛,经济效益不好。

为了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经济效益,麻乍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引进优质牧草种,无偿发给农户,自繁自种,并加强技术指导,对原有退化草地进行改良,实行科学管理,使种草与养畜相结合,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

充分利用二荒地、农闲地、冬闲地、田边地角、房前屋后、四旁五坎种植牧草,从2002年开始大力推广“三元结构”种植,即玉米行间种牧草,玉米垄上种绿肥,即解决了粮草争地矛盾,又解决了冬春青饲料问题,实现了粮草并举,提高了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在此基础上,利用退耕还林地种植牧草,做到林下有草,确保了退耕地退得下、还得上、能发展、有效益、不反弹。

动员群众用好田好地种草,保证畜牧安全越冬,走节粮型牧业发展之路,进而改变了过去种而不管,管而不用,草畜不配套的情况。

通过发动群众种植牧草,即为畜牧提供了草料,又保持水土,维护生态,美化环境,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

现在全村家家户户种植牧草,少则1亩,多则达25亩。

在大力实施种草养畜的同时,岩格村还注重农作物积秆的开发利用,充分利用农作物积秆进行氨化、微储处理,拓宽了牲畜草料来源,走畜多、肥多、粮食多、沼气多的“四多”生态畜牧业发展之路。

在行政部门的广泛宣传动员下,在技术部门的培训指导下,该村群众对积秆养畜有了新的认识,绝大部门农户掌握了积秆氨化,微储技术和饲养技术,开辟了新的牲畜草料来源。

为了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使种草养畜在岩格村被广大农户认可,并成为带动千家万户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在认真考察的基础上,通过精心的筛选,研究确定了一批养殖示范户,多数农户饲养量达5-10头。

2、种植业以种植脱毒马铃薯为主,在稳定马铃薯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推广科学种植规模,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提升品质,加大技术推广力度。

岩格村海拔高,耕地面积大,交通方便,土质疏松,土壤湿润,种植马铃薯历史悠久,群众在生产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但是,马铃薯的品种老化、品质差、商品率低下、产量低,严重影响群众的收入。

岩格村党支部根据《规划》大力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减少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优质高产高效马铃薯的种植面积,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合理规划布局,建设高产示范种植点和大连片种植。

同时,得到了省农科院,县农业局,扶贫办等部门的大力支持,通过几年的努力,岩格村马铃薯种植无论在规模、品种、产量和品牌上都有较大的突破,群众种植马铃薯的投入逐年增加。

脱毒马铃薯种薯扩繁已逐步成为本村支柱产业之一。

二、现在岩格村现已成立养牛、养羊、马铃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已有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辐射面积,力争实现每组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三、在规划期内,通过农民专业技术培训等方式(年均培训人次300人次),使岩格村劳动力人人掌握1-2门致富技术,力争良种良法覆盖率达90%以上。

四、通过2011—2013三年规划,实施小土地整理和小土地复垦项目,力争农户有1亩以上的万元田的比例达70%左右。

五、采取政府补助,部门帮扶等优越政策,培养5户农家乐餐馆或农家旅社(2011—2012年年均完成3户,2013年完成2户)。

六、力争在2013年前培植1个马铃薯加工业或加工小作坊。

七、2011—2013年内,在原有三个农村小商店的基础上培植1个乡镇超市和1个小商店。

第二节、生态庭园规划

为了在岩格村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以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工程为载体,抓好山头绿化、水源净化、能源清洁化和农户房前屋后绿化等工作。

综合利用“三荒”(荒山、荒坡、荒地)资源,发展特色经果林,推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排水及生活污水、垃圾处置等设施健全,路面院坝无污水、无氟垃圾、无杂物,农户庭院周围物放有序、干净整洁,输电、通讯线路规范有序。

全面实施“一池三改”工程,将农户沼气池建设与改厕、改圈配套进行,使农村人畜粪便得到有效处理和利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推进无害化生产,促进循环农业发展,实现青山绿水、村庄整洁的自然生态。

一、岩格村全村总面积2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47亩,林地面积13000亩,森林覆盖率48%,牧草地面积12000亩,

二、实现2011—2013三年年均每户房前屋后种植果树10株以上。

三、2011—2013年在已建沼气池120口的基础上,平均每年建设沼气池20口,适建沼气池农户覆盖率达45%以上,沼液利用率达100%。

四、2011—2013年,年均实现三改(改圈、改厕、改厨)270户以上,加上已改65户,实现三改335户以上,使覆盖率达80%以上。

五、2012年,在农户集中的村寨分别各修建垃圾池4—5个(小河沟一个,耿家寨一个,小学一个,乡门口一个,小广场一个),安装垃圾箱30个,并通过修建明沟暗道等方式,进行污水排放处理,使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力争有效处理面达100%。

六、充分利用庭园自然条件,种植果蔬菜,发展庭园经济,使庭园经济覆盖农户达80%以上。

第三节、特色庄园规划

为了在岩格村深入实施“黔西北民居”改造新建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以村庄整治、“五改”工程为载体,制定科学合理、布局规范、错落有致、聚散相宜的建设规划。

形成“一村一风格”、“一寨一景观”建设格局。

现就布局规范的特色庄园建设规划如下。

一、2011年,对全村进行科学合理、布局规范、错落有致、聚散相宜的村庄建设规划,并制作一幅规划效果图。

二、按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家园建筑设计方案一和三改建,属平房的加层改建,属土木结构的,按黔北民居风貌改进,并根据农户自愿原则,经济基础好的发动新建黔西北民居。

2011年实现危房改造67户,规划2011年改建95户,2012年改建75户。

三、岩格村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51.3%,少数民族聚居相对集中黔西北民居建设力求体现回民族特色和文化元素,建设质量要求100%符合图集要求。

第四节、文化乐园规划

为了深入实施岩格村文化基础设施、文艺宣传队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以“文明村寨”、“信用村镇”创建活动为载体,培育新时期“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挖掘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加强民族民间文化尤其是回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编排具有浓郁村气息和民族特色的小品、相声、山歌、民歌、舞蹈等节目,筹备花草、绘画、书法、对联等艺术作品展览。

形成敬老爱幼、诚实守信、移风易俗、助人为乐、昂扬向上、自强不息的良好风尚。

一、自2011年开始组建一支10人以上的文艺宣传队,每年文艺宣传队节目20个以上。

二、2012年建成一个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服务平台,农户计算机上网使用率达30%以上。

三、2012年建成一个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并且组织党员接受远程教育培训率达100%,群众接受远程教育培训率达80%以上。

四、2011年建设一条“宣传文化长廊”和布局合理的“文化墙”,展示“五园新村”建设规划、建设成就、村寨新旧面貌对比图,展现管理民主、乡风文明、和睦相处的村规民约、歌谣、民谣、诗词、图画。

五、自组织文艺宣传队之日起,每月开展2次以上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和经常性全民健身运动,力争群众参与率达80%以上。

六、2011年—2013年每年举办一期扫盲班,使全村青壮年文盲扫盲率达100%。

第五节、和谐家园规划

为了深入实施岩格村民主法制、村民自治、求助机制建设,以“平安创建”,“村务公开”活动为载体,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完善各类矛盾调处机制。

加大落实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民政救助制度的力度,实现贫困群众生活有保障、生病有钱医、受灾有救助。

加快集中生活、娱乐为一体的老年公寓建设,实现农村鳏寡孤独人员住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一、自2012年起组建一支20人以上的治安联防队伍,力争村民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95%以上。

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民政救济已基本做到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已达到96%,争取在规划期间达到100%。

 

第六节、人口发展规划

全村现有总人口2020人,规划以全村现状人口为基数,在贯彻国家人口发展政策的前提下,规划岩格村近期(201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远期(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第七章、下步工作打算

一、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及公共服务实施。

二、大力发展支柱产业。

形成以脱毒马铃薯种薯扩繁和种草养畜为主的产业体系。

 

附件一岩格村“五园新村”建设资金估算表。

 

岩格村生态文明家园规划区域项目及投资估算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工程量

概算

(万元)

实施时序

备注

1

垃圾池

5个×2000元/个

1

2010—2012

2

植树绿化

3万m2×10元/m2

30.00

2010—2013

3

通组公路

4×100000元/公里

40.00

2010—2012

4

串户路

8.6km×1m宽

32.200

2010~2013

5

庭院硬化

60m2×320户/元

57.6

2010—2013

6

生态小公园

500m2×80元/m2

4.00

2011年

7

文体活动广场健身器材

健身器材2万元/套

2

2011年

8

文化活动室

100m2×600元/m2

6.00

2012年

9

果皮箱

30个×300元

0.9

2012年

10

农房改造

240×10000户/元

240.00

2011—2013

11

人畜饮水

主管道3公里

分管道5公里

25.00

2011—2013

12

养殖小区

3个

40.00

2011—2013

13

三改

370户×2500

9.5

2011—2013

14

沼气池

120口

2.4

2011—2013

合计

1030.6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