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电容式传感器课程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5147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电容式传感器课程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完整版电容式传感器课程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完整版电容式传感器课程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完整版电容式传感器课程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完整版电容式传感器课程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完整版电容式传感器课程设计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完整版电容式传感器课程设计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完整版电容式传感器课程设计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完整版电容式传感器课程设计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完整版电容式传感器课程设计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完整版电容式传感器课程设计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完整版电容式传感器课程设计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完整版电容式传感器课程设计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完整版电容式传感器课程设计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完整版电容式传感器课程设计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完整版电容式传感器课程设计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完整版电容式传感器课程设计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完整版电容式传感器课程设计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完整版电容式传感器课程设计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完整版电容式传感器课程设计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电容式传感器课程设计方案.docx

《完整版电容式传感器课程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电容式传感器课程设计方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电容式传感器课程设计方案.docx

完整版电容式传感器课程设计方案

 

引言

 

硅压力传感器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在工业中广泛应用。

但是,

 

由于硅材料本身的限制,使其无法用于高温和腐蚀等特殊环境中。

而陶瓷电

 

容式压力传感器采用特殊陶瓷材料制作,具有抗腐蚀、耐高温等优点,弥补

 

了硅压力传感器的上述缺点,可用于高温、腐蚀等特殊环境下。

现今,国内

 

有大量的需求,但是还没有国内厂家能够生产。

因此,开发出一种实用的陶

 

瓷压力传感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陶瓷压力传感器通常采用多电容结构,在陶瓷膜片上同时烧结两个电容,

 

一个作为参考电容,以消除温度对传感器输出的影响;另一个为测量电容,

 

其变化量与传感器所受压力的变化量近似成正比,通过检测变化量就能得到

 

传感器所受的压力。

 

沈阳大学课程设计-1-

 

1电容式传感器设计的目的与任务

 

1.1电容式传感器设计的目的

 

⑴巩固所学知识,加强对传感器原理的进一步理解;

 

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

 

⑶综合运用知识,培养独立设计能力;

 

⑷着重掌握典型传感器的设计要点,方法与一般过程;

 

⑸培养学生精密机械与测控电路的设计能力。

 

1.2电容式传感器设计的要求

 

⑴设计时必须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实用性、经济性、安全性、先进性

 

及操作维修方便。

如果可以用比较简单的方法实现要求,就不必过分强调先

 

进性。

并非是越先进越好。

同样,在安全性、方便性要求较高的地方,应不

 

惜多用一些元件或采用性能比较好的元件,不能单纯考虑简单、经济;

 

⑵独立完成作业。

设计时可以收集、参考传感器同类资料,但必须深入

 

理解,消化后再借鉴。

不能简单地抄袭;

 

⑶在课程设计中,要随时复习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积极思考。

不能直接

 

向老师索要答案和图纸。

 

⑷设计传感器测头机械机构方案,绘制总装图(CAD为工具),编写传感

 

器设计说明书。

 

沈阳大学课程设计-2-

 

2传感器设计方案的选择

 

设计一台电容式传感器

 

设计要求如下:

 

⑴量程范围:

0~25Mpa

 

⑵工作电压5V

 

⑶相应时间<1ms

 

⑷稳定性<0.2%

 

⑸温度范围-40~125℃

 

⑹抗绝缘性>2KV

 

⑺相对误差1%

 

⑻张力S=100×106N/m

 

一种测量介质介电常数变化的电容式传感器结构如图。

设电容器极板面

 

积为S,间隙为a,当有一厚度为d,相对介电常数为r的固体介质通过极板

 

间隙,相当于电容串联,因此电容器的电容值为:

C

1

0S

d

d

ad

a

d

(2-1)

0S

0rS

r

 

沈阳大学课程设计-3-

 

(1)若改变固体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则有电容量的相对变化为:

 

C

C

 

r

N2

1

r

r

1

N3(

r

r

N2[1N3

r

(N3

r)2(N3

r)3

]

r

r

r

r

 

其中N2

1

1r(ad)/d为灵敏度因子,随间隙比d/(a-d)

增大而增大。

N3

1

d/(a-d)增大而减小。

为非线性因子,随间隙比

1d/

r(ad)

⑵若传感器保持r不变,改变介质厚度,则可用于测量介质厚度变化,

 

此时

C

d

N4

1

C

d

d

1

N4

d

d

[1N4

d

(N4

d

2

]

N

4

d

d

d

其中,N4

r

1

为灵敏度因子和非线性因子。

1

r(a

d)/d

若被测介质充满两极板间,则

d=a,此时初始电容为

C0

r

0S

d

若r

r

r,则C

CCCr,即

Cr

C0

C

(r

r)0S

r

0S

d

C0

d

 

沈阳大学课程设计-4-

 

可见,

C

r0S

d

与r成线性关系。

测量液体介质介电常数的变化即属此情况,如测原油含水率。

 

沈阳大学课程设计-5-

 

3传感器机械设计各部分参数的确定

 

3.1平行板电容器介质厚度(极板间距离)的确定

 

它是由电场来决定的,即

Uw

(3-1)

Ew

式中δ——极板间距离(mm)

 

Ew——工作电场强度(Kv/mm)

 

Uw——工作电压(V)

 

对于直流,脉冲或功率不大的交流电容式传感器,应该首先根据介质的

 

瞬时耐压强度Eb,确定工作电场Ew,这是现根据下式确定电容的测试电场强

 

度Et,即

Ebcp

3KV

Et

0.75KV

(3-2)

k1

4

式中Ebcp——介质的平均瞬时耐压强度

 

k1——测试电场强度时的安全系数

 

对于介质厚和极板面积小的电容器选取k1≥2,当介质和面积较大时,选取k1=4,再根据下式确定Ew:

Ew

Et

0.75KV

k2

0.38KV/mm

(3-3)

2

式中

k2——测试场强安全系数,一般选k2=1.5—3

 

沈阳大学课程设计-6-

 

将上述两式代入

Uw

得:

Ew

 

Uw

Uwk2

k1k2Uw

0.013mm

Ew

Et

Ebcp

3.2电容式传感器极板面积的确定

由C1

0A1可得:

A1

C1

2.9410

5

m

2

0

式中

C1——初始电容为

20

1012F

0——常数8.85

1012F/m

D

1

4A

0.006m

1

 

3.3电容式传感器极板半径的确定

 

dc

a

2

得:

由公式

p0.1%

c

8s

8s

1%

a

0.002m

p

式中s——张力s100106N/m

 

P——量程范围P=25Mpa

 

D22a

0.004m

A2

4D22

1.26105m2

求得实际

 

(3-4)

 

(3-5)

 

(3-6)

 

(3-7)

 

(3-8)

 

(3-9)

 

沈阳大学课程设计-7-

 

C

0

A2

9pF

(3-10)

2

 

3.4电极金属材料选择的原则

 

(1)电阻率小

 

(2)材料对介质的化学作用和化学老化和催化作用小

 

(3)价格低

 

(4)力学性能好,压延性好,柔韧,机械强度高

 

(5)导热系数和热容量大

 

(6)密度小

 

(7)容易焊接

 

(8)熔点和沸点适当

 

常用金属材料有银,铜,金,铝,青铜,铅等。

 

沈阳大学课程设计-8-

 

4电容式传感器结构的设计

 

电容式传感器的结构很简单,通常是由动极板和固定极板组成两极式或

 

三级式,极板可以由玻璃。

石英或者陶瓷上面镀以金属构成结构可以做的很

 

紧凑小巧,能接受很多的温度变化及辐射等恶劣条件同时也可以在很多液体

 

中使用。

 

4.1电容式传感器结构的设计原则

 

(1)在结构设计和确定几何尺寸时,应尽力提高传感器的电容量,因为这样可以降低它的灵敏度。

为了提高它的电容量,极板间的距离根据工艺和

 

结构设计条件尽可能的减小,某些传感器的间隙可小至10um-20um,在极其小的间隙下,很小的极距变化就足以引起极为显著的电容变化。

 

(2)因为极距很小,在结构设计时必须严防能够引起气隙锈蚀的潮气,尘土和蒸汽流入。

为防止极板间击穿可加入绝缘介质,绝缘介质应选用介电常数大的材料,以利于提高电容量值,因而提高了灵敏度。

 

(3)结构设计的重要问题之一是电极板的绝缘和固定,陶瓷绝缘材料具有很好的绝缘性能,它的表面电阻很大程度上和污染和湿度有关,所以在选择极板的固定方法时,需要预先考虑到怎样使表面绝缘电阻对全部漏电阻有最小影响,一般绝缘材料选用聚四氟乙烯。

 

(4)为了使极板间距离不随温度变化,必须选用具有相应线膨胀系数的

 

沈阳大学课程设计-9-

 

材料,以减小传感器的零点偏移。

 

(5)在确定电容的情况下,传感器的输出阻抗随电源频率的层高而降低,

 

所以极板电源电压的选择应不低于500v-1000v。

而绝大多数测量电路的工作

 

频率为105HZ107HZ

 

(6)传感器的容许的工作电压取决于极板的击穿电压,在额定电压下和极

 

板间距为0.1mm-1.0mm时,空气隙的击穿电压为2Kv/mm—3Kv/mm,对于大

 

多数电解质,在额定温度下,纯粹电气击穿电压为100Kv/mm—500Kv/mm,

 

结构中有电介质的传感器,容许工作电压和传感器的几何参数,热参数和电

 

气参数均有关,容许工作电压随频率的增高而降低,其值反比于。

 

(7)结构确定后,电容传感器的初始电容一般为20uF-100uF。

 

4.2电容式传感器的典型结构

 

4.2.1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的结构

 

(1)单电容式压力传感器

 

图三所示为一种单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的结构形式。

 

传感器内部安装的振荡线圈和传感器电容构成LC回路,采用调频测量电

 

路,当被压力作用在膜片上时,这种压力变化通过电容的变化而转为频率的

 

变化输出。

 

沈阳大学课程设计-10-

 

图3一种单电容式传感器图4测量低电压的单电容式传感器

该传感器采用一种周边固支张紧式膜片,膜片可做的很薄,因此其灵敏

 

度很高,膜片可采用塑料镀金层的方法制成,由于采用球面形状做固定电极,

 

当传感器过载时,膜片的变形形态恰好使得膜片紧贴球面,因而能适应很高

 

的过载而不被破坏。

 

(2)单电容高压式传感器

 

图5所示为一种单电容高压式传感器

 

图5

它可测4x108Pa的高压,传感器的动极板4采用带活塞的重建式膜片。

 

采用高活塞式为了减小膜片的直接受压面积,从而可使膜片厚度减薄,以提

 

高灵敏度。

利用重建式膜片结构可以使硬中心部分基本达到平移工作状态,

 

以改变传感器的线性。

固定极板表面用环氧树脂黏贴钛酸钡片,固定极板背

 

面根据等效动能原理黏贴加速度补偿惯性质量块。

传感器电极附有边缘效应

 

保护环,保护环与固定电极等电位,绝缘采用聚四氟乙烯。

测量电路采用运

 

算放大器是电路与传感器整体封装。

该传感器具有可测高压,固有频率高,

 

沈阳大学课程设计-11-

 

灵敏度高的特点。

同时采用了加速度及温度补偿措施,故可用于动态高压力

 

及具有高加速度的飞行体高压力的遥测。

 

4.3电容式传感器结构的稳定性设计

 

4.3.1温度对结构尺寸参数的影响及补偿措施

 

因为电容式传感器的结构主要由两个电极或三个电极组成,他们决定了

 

输出电容的大小,而传感器的电容为:

C

0

A

f(A,)|0

常数

f(0,A,)

(4-1)

而面积A

f(作用量,温度)及极距

f(作用量,温度)所以有

Cf(作用量,温度)f1

(作用量)

f2(温度)

其中:

f2(温度)函数是不希望存在的,特别是对间隙很小的变间隙式电

 

容传感器,所以在结构设计中要消除,下面以变间隙式传感器为例,讨论温度误差的影响及补偿措施。

 

图6电容式传感器的温度误差

设在t0时:

(1)间隙为0,

(2)固定极板的厚度为t1,(3)绝缘材料的厚

 

度为t2(4)膜片距绝缘底部之间的壳体长度为L,则图中几何尺寸有

 

沈阳大学课程设计-12-

 

0

L

t1t2

(4-2)

由于个零件的材料不同,因此具有不同的温度系数,当温度变化

t后,

间隙

0变为t

,则有

tL(1Lt)t1(1

t1t)

t2(1t2t)

式中L,t1,t2

一各零件材料的线膨胀系数

此时间隙变化量为

 

tt0(L1Lt1t2t2t2)t(4-3)

 

由于间隙变化而引起的电容相对变化,既传感器的温度误差为:

et

CtC0

t0

(t1t1t2t2

LL)

C0

0(LL

(4-4)

0

t2t2)t

补偿的目的是使误差et0,由上式可知必有

 

t1t1t2t2LL0

(4-5)

为了消除边缘效应的影响,在结构设计时,可以采用带有保护环的结

 

构,如图7

 

图7

保护环与固定极板同心,但电器上互相绝缘,而两者之间间隙越小越好。

 

同时始终要保持固定环极与保护环为等电位,以保证中间工作区式中活的均

 

匀的电场分布,从而克服了边缘效应,为了减小极板厚度,往往不用整块技

 

沈阳大学课程设计-13-

 

术材料做电极,而是用石英或陶瓷等非金属材料一层金属做电极.

 

结论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对传感器书本上的知识又复习了一遍,而且更重

 

要对电容式传感器的新的认识,获得了更多的经验。

我从中学会了如何去根

 

绝具体的数据进行查表,从而进行课程设计。

不仅学会知道团队精神的重要

 

性,更重要的是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针对一些材料的选用,数据的算法等

 

方面与同组其他同学进行了交流与沟通,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不仅学术

 

方面有很大的提高,在言语沟通上也提高了不少。

 

沈阳大学课程设计-14-

 

参考文献

 

[1]强锡富,传感器第3版[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

35—55

 

[2]李科杰,新编传感器技术手册[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年:

60

 

—75

 

[3]陈尔绍,传感器使用装置制作集锦[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

 

20—25

 

[4]黄继昌,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应用实例[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年:

23—39

 

[5]张国雄,测控电路[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

22—30

 

[6]陈尔绍,传感器使用装置制作集锦[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

 

65—74

 

[7]黄贤武,传感器实际应用电路设计[M]。

北京: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年:

50—66

 

沈阳大学课程设计-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