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5407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案.docx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案.docx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朝夕

教学内容

1通过钢琴和伴奏带教唱学生《清晨》和《晚风》两首歌曲。

2对比歌曲欣赏描绘早晨的《晨景》和描绘夜幕的中国筝曲《渔舟唱晚》.

3创造性地表演及编配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管弦乐《晨景》感受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的音乐。

2通过欣赏外国的晨景,学唱描绘中国晨景的歌曲《清晨》。

学唱俄罗斯歌曲《晚风》,感受中国器乐描绘夜幕的音乐风格。

3对比国内、国外描绘早晨和夜幕的不同音乐风格。

4唱好二声部合唱,提高合唱表现能力

5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清晨》因四段歌词太长,所以选择1、3、4段唱,第2段由学生课后自己学唱。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清晨》第二乐段的曲调,重点是音准:

“441|664|3.1|5”中的大跳要唱准。

3《晚风》第一小节的弱起部分,低声部合唱部分的演唱,以及全曲6/8拍的强弱对比。

4歌唱为主,欣赏为辅。

教材分析:

1.管弦乐《晨景》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于1888年为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评剧《培尔•金特》写了二十三段配乐。

后选择其中八段改编为两个组曲。

本曲就是《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第一首。

这原是诗剧第四幕中主人翁培尔•金特流浪到摩洛哥时,描写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乐。

乐曲的主题仅在五声音阶范围内活动,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

2.筝曲《渔舟唱晚》

这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

标题取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句。

乐曲大体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用慢板奏出韵致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优美而舒缓;乐曲的第二部分清跃欢快,通过复式递升递降的旋律发展手法使旋律线循环往复、跌宕起伏。

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流行于当时秦国(今陕西一带),因此人们称它为古筝,筝的形状狭长而扁平,琴体面板的音柱上架有很多条弦,均按五声音阶排列。

筝的传统奏法是用右手弹奏琴弦,掌握音高和节奏,左手则在音柱左侧用按、滑、揉、吟等手法来调节弦音变化,美化音色,装饰旋律,双手密切配合就能奏出音色美妙、韵味浓郁的音乐来。

3.歌曲《清晨》

这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明快而又流畅的歌曲。

2/4拍,宫调式,三段体结构。

歌曲的第一部分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第一、第三乐句是旋律的重复,第二、第四乐句旋律相同只,是在尾音上作了上移四度的变化,其句中插入的一小节间奏,更使曲调轻快活泼,富有动感,它生动地表现了人们早起迎着晨曦锻炼身体的情景。

第二部分是歌曲的插入部,旋律优美舒展,与前段形成了对比。

歌曲通过了对春天的草原、绿油油的秧苗、丛丛的山林等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充分地表现了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随后,歌曲在“D•S”反复后又重复了第一部分的曲调,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4.歌曲《晚风》

这是一首富有田园风格的歌曲。

歌曲以“晚风”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

“夕阳的晚上”、“树丛中的夜莺在歌唱”……。

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歌曲为6/8拍,大调式,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

曲调优美抒情,委婉动听。

第一乐句在弱起小节进入后以平稳的节奏展开,在第1小节和第3小节只作了上移一度的小变化,使得曲调在平稳中稍有起伏,似乎音乐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到了黄昏时刻、当晚风吹来时四周田野一片静谧的情景之中,富有诗情画意。

第二乐句在四度跳进后,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旋律由上而下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起伏,抒发了人们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情景之中象树丛中的夜莺一样快乐的歌唱。

第三乐句完全重复了第二乐句的旋律。

把赞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得以进一步的抒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唱描绘中国晨景的歌曲《清晨》,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2、通过欣赏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管弦乐《晨景》感受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的音乐

教学内容:

歌曲《清晨》,聆听《晨景》

教学重难点:

1《清晨》因四段歌词太长,所以选择1、3、4段唱,第2段由学生课后自己学唱。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清晨》第二乐段的曲调,重点是音准:

“441|664|3.1|5”中的大跳要唱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歌曲《清晨》

1、导入:

今天,我们请四位同学上台为大家表演一小段情景剧,是关于清晨我们起床之后的故事。

无论你怎样描绘清晨,但一定要特别,最好不要和其它同学表演得一样。

(选择性格活泼开朗,大方的同学。

时间控制在3分种以内)。

学生表演同学们表演得真不错,通过刚才的表演,同学们对接下来的学习定会感到好奇,现在就让我们跟着音乐节奏,去歌曲中的清晨感受吧!

2、带着问题完整的聆听一遍范唱

设问:

歌曲表达的内容和我们心中所想象的清晨一样吗?

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跟着钢琴用“LU”哼唱歌曲(2遍)

4、朗诵一遍歌词(充分理解歌词的内涵。

5、加上唱歌词歌唱《清晨》

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把握通俗朴素,要想说话似的歌唱。

唱好之后,注意处理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之间的对比表现。

第二乐句比第一乐句处理得稍强一点。

6、选择你认为合适的乐器给《清晨》伴奏

伴奏的节奏由表演者自由加进,但是一定要是具有美感和和谐的音响。

三、欣赏格里格的管弦乐《晨景》

1、导入:

师:

请问同学们认为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太阳都是同一时间升起来的吗?

各国的晨景是否都是一样的呢?

(同学讨论)教师做总结

感受外国的早晨。

在欣赏之前,提出教师的问题,两种音乐风格你更喜欢哪一种音乐描绘方式。

并请同学们构思一下要让你去表现清晨,你会用什么方式去表现。

2、讨论两种风格你更加喜欢那种描绘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做好总结。

3、再一次欣赏管弦乐《晨景》

为这首管弦乐配上书上的三幅画,你认为这三副画应放在乐曲的什么地方。

4、第三次欣赏管弦乐《晨景》

将同学分组进行表演。

结合学生自己对清晨的联想,在音乐中表现出来。

四、课堂小结,师生再见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唱歌曲《晚风》,唱好二声部合唱,提高合唱表现能力

2、欣赏《渔舟唱晚》,对比国内、国外描绘夜幕的不同音乐风格。

教学内容:

歌曲《晚风》聆听《渔舟唱晚》

教学重难点:

1、《晚风》第一小节的弱起部分,低声部合唱部分的演唱,以及全曲6/8拍的强弱对比。

2、歌唱为主,欣赏为辅。

教学过程:

一、学唱高声部:

1、引言:

我们前几节课都感受了描绘早晨的歌曲和乐曲,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感受一下描绘晚上歌曲。

不知道同学们会不会唱一首外国的小夜曲。

那老师今天想给同学表演一下。

2、老师演唱一首小夜曲。

强调和介绍我们要学唱的歌曲有相似的感觉,都具夜晚宁静的柔美气氛,给学生提出问题:

这一首歌曲和我们即将要欣赏到的乐曲有什么样的相同之处?

可以引导学生从感觉,节奏,速度方面去进行对比。

3、欣赏范唱歌曲《晚风》对比感受小夜曲和《晚风》带给我们的感觉。

4、跟钢琴学唱歌曲《晚风》

(课堂预想:

学生在注意弱拍起的地方,肯定不能够把强弱表现得很好,所以这节课还要把强弱规律教给学生。

另一方面,该唱够的地方一定要把节拍唱满。

5、讲解六拍子的强弱规律。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块用手势来表示它们。

6、带着强弱规律的感觉去唱《晚风》

7、结合教师的指挥,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晚风》

二、学唱歌曲《晚风》的合唱

导入:

刚才我们学唱了歌曲的旋律声部,大家都唱得很棒,但这是一首很美很美的合唱歌曲,我们只有唱好了两个声部才算完美,大家有信心吗?

1、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块用LU来哼唱低声部的旋律2遍。

2、把低声部的旋律声部唱熟了之后,就请同学们闭上嘴巴,用哼鸣的音去唱低声部。

3、请同学们加进歌词慢唱一遍。

在唱的时候心里的拍子一定要稳。

提醒同学们要把拍子拖够,并且注意到换气符号的地方。

换气之后的那个音一定要轻唱为后面的一个音做好铺垫。

4、歌曲里面有两句当晚霞映红了天边的地方音高关系是不一样的,要唱得有对比,第一句比第二句要弱一点。

5、请同学们跟老师合作。

由老师唱旋律声部,由同学们唱低声部。

同学们在唱低声部的时候一定要轻轻地唱,第一次合唱时,可以选择学生不唱歌词,用“啦”代替歌词

6、将同学们分组为A,B两个大组演唱这首歌曲。

在一个组演唱完之后,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另一个组的学生要对其进行评价,教师要对最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和评价。

A组唱旋律声部,B组唱低声部。

A组唱低声部,B组就唱旋律声部。

7、选出一个低声部唱得好的组出来,强化训练一下低声部的歌词,再和高声部合起来。

带着感情轻轻地演唱这首二声部歌曲《晚风》。

三、聆听《渔舟唱晚》

现在我们一块来欣赏一首非常好听的中国古筝曲《渔舟唱晚》,在欣赏的时候请同学们多从内心深处的感受去体验,可以把眼睛闭起来欣赏。

欣赏完请同学们说说对比欣赏了几首曲子,你最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师生再见

课后反思:

 

第二课足迹

教学内容

1、聆听《嘎达梅林》的歌曲和马头琴五重奏.

《唱歌二小放牛郎》

2、表演《雨花石》《我怎样长大》

教学目标

1.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

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

2.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

3.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马头琴欣赏马头琴独奏《嘎达梅林》.

2、欣赏歌曲《嘎达梅林》。

教学目标:

1、欣赏马头琴演奏的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感受歌曲悲壮的情绪,并熟练演唱歌曲。

2、认识马头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

3、通过欣赏多三位歌唱家演唱的《嘎达梅林》,引导学生从多个艺术角度去理解和感悟《嘎达梅林》,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热爱。

4、简单了解蒙古族相关的风俗、文化。

教学重、难点:

马头琴《嘎达梅林》和民歌《嘎达梅林》都是本课欣赏的重点。

《嘎达梅林》有多种音乐形式,包括民歌、叙事诗、大提琴协奏曲、电影音乐及交响诗等,根据本单元内容的系统性,我把马头琴《嘎达梅林》和民歌《嘎达梅林》作为重点内容,难点是如何让学生感受不同歌唱家所演唱的《嘎达梅林》所表达的感情和情绪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蒙古民歌《我从草原来》风光片。

二、师生音乐问好。

三、导入新课、交流蒙古族的风俗人情:

师:

同学们课前我们欣赏的歌曲大家熟悉吗?

它是那个民族的歌曲,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

大家对蒙古族都有那些了解呢?

谁来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蒙古族的风俗人情。

师:

同学们了解的可真不少,在刚才的歌曲中还唱到了蒙古族的一样乐器,同学们听出来了吗?

四、讲马头琴的故事,认识马头琴。

1、认识马头琴。

(课件出示马头琴图片)。

师:

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一种传统乐器,因在琴杆的顶上雕着一个精致的马头而得名。

它是蒙古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乐器,几乎家家都有。

马头琴的声音非常好听,不光人们爱听,就连骆驼听到这琴声都不肯走开。

马头琴的琴声甘美、浑厚、悠扬、动听,表现了蒙古牧人的深沉情怀。

马头琴的由来还有一个很动人的故事……

2、讲述马头琴的故事。

(课件出示音话结合)。

请学生讲述马头琴的故事。

五、欣赏马头琴独奏曲《嘎达梅林》。

1、播放马头琴独奏曲《嘎达梅林》。

师:

欣赏了刚才的乐曲,他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在音乐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

1、我感受到了乐曲中透露着一些悲壮。

2、我仿佛看到了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

师:

为什么这首乐曲会有悲壮情绪在里面呢?

因为我们方才欣赏的一段马头琴独奏实际上是一首内蒙古民歌《嘎达梅林》。

这首民歌唱的是历史上一个真实非常悲壮的英雄的故事。

让我们在深情悲悯的马头琴曲中来了解这个故事吧。

2、在马头琴曲中讲述嘎达梅林的故事。

(课件播放)

五、欣赏蒙古民歌《嘎达梅林》。

(一)欣赏蒙古族歌手腾格尔演唱的《嘎达梅林》。

1、播放。

(音画结合欣赏)

师: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有我国著名蒙古族歌手腾格尔演唱的《嘎达梅林》。

(课件出示)听听腾格尔是怎样用歌声来讲述这个故事的。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学生谈感受,谈体验。

生:

深情的,怀念的,悲壮的。

生:

还有蒙古人的粗狂,和豪情在里面。

生:

隐含的辛酸、哀痛和激动。

(二)欣赏女高音歌唱家彭丽媛演唱的《嘎达梅林》。

1、播放。

(音画结合欣赏)

2、学生谈感受,谈体验。

(三)欣赏蒙古族歌唱家齐峰演唱的《嘎达梅林》。

1、播放。

(音画结合欣赏)

2、学生谈感受,谈体验。

(四)谈谈三位歌唱家对歌曲的情绪处理,找出异同。

师:

听不同歌唱家演唱的民歌嘎达梅林,他们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请你连一连。

(课件出示)

三位歌唱家尽管处理歌曲的方法和情绪不同,但他们都是表达了对英雄的崇敬和怀念的感情。

这首原歌歌词有五百多段,人们经常演唱的四段歌词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译配的

六、拓展:

1、引导学生跳起蒙古族舞蹈,表现歌曲。

师生随音乐律动。

2、师:

《嘎达梅林》这个真实而动人的故事,不仅激发了音乐家的创作热情,也激发了我国著名导演冯小宁的创作热情。

电影《嘎达梅林》也诞生了。

整个电影获得了极大好评,并获得了中国“优秀故事片奖”。

(电影剧照)建议同学们有机会可以看一下。

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雨花石》的教学,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的教育,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与珍惜、对先烈的敬仰、对祖国的爱恋。

 

2、能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 雨花石 》 。

 

3、在唱歌实践中,准确把握歌曲节奏,能较到位的表现歌曲中的断连区分,并能正确演唱切分音和前倚音。

 

教学重点:

 

通过歌曲的学唱,学生能用抒情优美、连贯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深入体验作品的情感,表现歌曲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歌曲的节奏, 掌握倚音的唱法和概念,并能正确演唱切分音、休止符。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学生听《闪闪的红星》主题歌《红星歌》。

 

设问:

《闪闪红星》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生:

反映工农革命时期少年儿童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足迹。

 

二、 发声练习 

师弹奏《红星歌》前四小节,要求:

声音要统一、气息要流畅、口型要正确。

并通过添加前倚音的练习来引出前倚音的知识点:

简单讲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写法:

左上角;作用:

装饰性)(将发声与歌曲结合起来,避免了以往训练中的枯燥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新课教学 

(一)情景导入 

教师谈话引出课题:

这节课是我们红色之旅的第二站“先烈走过的足迹”你们去过的地方中,最有意义的地方是哪儿?

你们去过南京雨花台吗?

(显示雨花台图片)在南京建立了烈士雨花台,有许多烈士都葬在这里。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美丽的石头,请猜猜它们的名字?

   (雨花石) 

师:

这些美丽的雨花石都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也使得‘雨花石’成了中国人民缅怀先烈的一种象征。

今天,雨花石还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雨花石》。

 

(二)感受歌曲 

1、边听歌曲边赏析图片(战争场景、南京雨花台以及雨花石),初步感受歌曲。

 

提问:

你对歌曲的感受是怎样的?

(抒情优美的、深情的,旋律纯朴、委婉) 

2、出示歌谱,让学生看谱再次聆听感受歌曲,体会歌曲情感,并分析歌曲(主要内容)。

 

①提问:

歌曲所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

(歌曲以第一人称深情地抒怀许多无名先烈为人民解放事业默默地奉献,恰似小小石子铺起的一条五彩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揭示歌曲的主题“缅怀先烈,珍惜现在!

” ) 

②学生随音乐有感情朗诵歌词(有感情、按节奏),并说说有哪些地方要注意(提示重难点)。

 

(三)学唱歌曲 

1、欣赏教师范唱,学生轻声哼鸣,并注意歌曲节奏。

 

2、①用什么样的声音、什么样的表情表现这首歌最合适?

 

②随伴奏用“啊”来唱,可以用动作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

 

③引导学生唱曲谱。

 

3、引导学生填入歌词轻唱歌曲,“大家和老师一起来轻唱歌曲 ,好吗?

”(教师稍大声唱,学生小声唱) 之后请学生看看有没有易唱错和掌握不好的地方(教师相机提示休止、延长并教授倚音知识)。

 

4、教师示范演唱节奏难点。

 

5、教师分析歌曲,并示范教唱。

 

①歌曲为2/4拍,a小调,二段体结构。

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让学生看谱唱曲。

为了加强其记忆,可分为二部学习。

第一部分为前四乐句,第二部分为后四乐句加尾声。

有困难的小节,必需是以乐句的单位进行指导。

   

②在曲调开始学唱时先不加装饰音,当基本唱熟后再加上倚音,并简单讲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写法:

左上角;作用:

装饰性)。

 

③“雨花石”的品质是什么?

(歌曲借“雨花石”来抒怀许多无名先烈为人民解放事业的默默奉献。

) 

④在曲调唱得很流畅的基础上填上歌词,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7、要求学生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满怀深情的歌唱。

 

8、画出这首歌的旋律,看歌曲的高潮部分在哪里?

它的音区是高还是低?

旋律的起伏是大还是小?

 教唱时,教师用深情并茂的范唱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细心地听辩、模唱,在表现音乐艺术形象的过程中突破难点。

 

(三)拓展歌曲 

1、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并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演唱歌曲《我怎样长大》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歌声抒发不怕困难、幸福成长的情感。

 2、通过对比法、讲授法等掌握歌曲旋律及歌词

3、掌握歌曲中的弱起节奏、比较准确的演唱合唱部分

 教学重点:

能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用自己的歌声抒发不怕困难、幸福成长的情感。

教学难点:

大跳音程和长音的音准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歌曲《我怎样长大》

 1.简单介绍电影《烛光里的微笑》

(这首歌的歌词看来很简单,但却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听歌曲范唱挥拍子,然后挥拍唱歌曲旋律声部(这首歌的曲调是三拍子,学唱时要求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唱边划拍进行。

放慢速度分两个乐段学习)。

  二 学唱歌曲  

聆听感受,分析歌曲 

      1、初听,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节拍 

2、复听歌曲,听听歌曲演唱了什么内容 

3、再听歌曲:

学生思考:

这首歌曲采用了哪种演唱形式?

结合演唱形式想一想,歌曲的结构是什么?

 

演唱曲谱 

1、跟琴轻声视唱曲谱 2、学生跟琴演唱曲谱 3、学生边打节拍边唱歌谱 

4、学生唱会歌谱后,划分乐句,便于理解歌曲。

 学歌词 

1、读歌词(可以有感情读,也可以按节奏读) 2、跟琴轻声唱词 

3、学生找困难、教师教唱、指导难点乐句,提示最后四小节的拍数

4、完整演唱 

三,歌曲处理 

1、思考:

第一、二乐句在形象上表现的是谁?

什么语气?

(学生 疑问) 

第三、四乐句形象是谁?

怎样的语气?

(老师  亲切、和蔼) 

          用声音表现出来。

试一试。

 

2、第二乐段节奏有什么变化?

(节奏舒展)力度怎样?

(渐强) 3、结束句:

力度有什么变化?

应该怎样演唱?

 表达什么呢?

(先渐强、再渐弱  表达了孩子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无限遐想)唱一唱 体会感受 4、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情感和表情学会演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2能够和同学们合作完成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的简单表演。

3、能积极参加以上音乐活动,生发对抗日英雄的崇敬和缅怀之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 对独唱歌曲进行改编。

   2、 用不同的方式(朗诵、舞蹈、小品、歌唱等)进行歌曲表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了解时代背景。

  

         1、听赏歌曲《松花江上》(电视播放VCD碟片)

     问:

你从歌曲中知道了些什么呢?

         生讨论回答:

中国人民通过不同的方式在同敌人进行斗争,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欣赏歌曲《二小放牛郎》。

     1、导入:

你知道当时的孩子们是用怎样的方式在抗日的呢?

(站岗、放哨、送信等)今天,老师请同学们从歌声中去听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2、师讲述故事(用优美、委婉的歌声讲述)——出示歌词,投放连环画。

     问:

①演唱形式?

情绪?

     ②从歌声中知道了些什么?

、   3、创作改编歌曲——(出示歌词)。

     问:

假如请你来演唱此曲?

你认为歌曲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演唱?

为什么?

     生讨论:

第一段演唱可‘一般’(指起伏不大),因为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

第四段要激烈一些,因为在打仗……第五段要悲伤,因为二小牺牲了,第六、七段也要悲伤,不过比第五段要‘弱’一些……

     问:

为了让歌曲讲述得更生动,老师请同学们帮忙,为歌曲进行一次改编,你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改编呢?

     分小组讨论:

……

     4、听赏钟维国改编的童声合唱《二小放牛郎》。

     问:

歌曲哪几方面进行了改编?

和同学们的相比较,我们哪几个方面的改编和作曲家是相同、相似的?

     生讨论:

情绪——速度——力度——歌词——演唱形式进行了改编。

        问:

改编后好吗?

为什么?

     让学生体会到速度、力度、情感等相关因素对表现音乐作品的作用。

     5、欣赏舞蹈《二小放牛郎》。

     问:

除了用歌曲来讲述故事外,还有什么方式?

     生讨论:

朗诵、绘画、舞蹈、小品、电影等

四、创作表演。

     1、引导学生选择表现形式。

 

  问:

“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讲述这个故事呢?

     ——请出五个组长(朗诵组、绘画组、舞蹈组、小品组、歌唱组)其余同学自由选择小组。

     

 

第三课农家乐

教 学 内 容 

1聆听《丰收锣鼓》、《打猪草》 

2表演《丰收的节日》、《苹果丰收》

教 学 目 标:

 

1.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

让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3.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

 

4、演唱歌曲时能注意各声部之间的音响均衡和谐,明确合唱时既要独立唱准自己的声部,又要和各声部融合统一,默契配合,体会人声的丰富表现力与美感。

 

5、用愉悦的心情,轻巧活泼、明亮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丰收锣鼓》《打猪草》

教学目的:

 

一、通过乐曲欣赏和民族打击乐器的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打击乐器的表现功能。

 

二、通过乐曲欣赏来表现农村丰收的场景,展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重点:

 

感受农村丰收的景象。

 

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