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编制管理办法.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25608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标准编制管理办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企业标准编制管理办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企业标准编制管理办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企业标准编制管理办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企业标准编制管理办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企业标准编制管理办法.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企业标准编制管理办法.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企业标准编制管理办法.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企业标准编制管理办法.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企业标准编制管理办法.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企业标准编制管理办法.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企业标准编制管理办法.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企业标准编制管理办法.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企业标准编制管理办法.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企业标准编制管理办法.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标准编制管理办法.doc

《企业标准编制管理办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标准编制管理办法.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企业标准编制管理办法.doc

Q

国康联合(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K001-2014

公司标准编制管理办法

2014年月日发布2014年月日实施

国康联合(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

4、标准的编写

4.1标准编写的基本原则

4.2标准编写的基本要求

4.3标准要素编写的要求

4.3.1标准封面的编写

4.3.2标准目次的编写

4.3.3标准前言的编写

4.3.4标准范围的编写

4.3.5标准“术语”和“定义”的编写

4.3.6标准“要求”的编写

4.3.7标准附录的编写

4.3.8标准格式的要求

5、标准编写与制修订程序

6、标准的层次

6.1部分

6.2章

6.3条

6.4段

6.5列项

7、标准结构示例

前言

本标准编制格式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1.2-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二部分:

标准的制定程序》GB/T20001.1《标准编写规则第一部分:

术语》编写,同时执行GB/T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GB/T15498-2003《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GB/T15499-2003《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规定的要求。

本标准由国康联合(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张英侠

本标准于2014年11月首次发布。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司标准的类别和标准编写的一般要求。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2.1标准化工作导则

2.1.1GB/T1.1第一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2.1.2GB/T1.2第二部分:

标准的制定程序

2.2标准编写规则

2.2.1GB/T20001.1第一部分:

术语

2.3企业标准体系

2.3.1GB/T15496《企业标准体系要求》

2.3.2GB/T15498《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

2.3.3GB/T15499《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

三、术语

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文件

3.1标准

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的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是使用者的自我声明。

3.2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是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公司的技术标准包括公司采用和贯彻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自己制定的技术标准。

标准的存在形式可以是:

标准、规范、规程、守则、作业指导书。

3.3管理标准

管理标准是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3.4工作标准

工作标准是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3.5GK

GK是国康联合(北京)管理咨询公司的缩写

四、标准的编写

4.1标准编写的基本原则

4.1.1目标及要求;

4.1.1.1总要求

内容完整;表述清楚和准确;充分考虑最新水平;为未来技术发展提供框架;能被未参加标准编制专业人员所理解。

4.1.1.2统一性

结构的统一;文体的统一;术语的统一。

4.1.1.3协调性;

普遍协调;特殊协调;本领域协调。

4.1.1.4适用性;

便于直接使用;便于直接引用。

4.1.1.5一致性;

保持与国际文件一致;明确一致性程度。

4.1.1.6规范性

预先设计;遵守制定程序和编写规则;特定标准的制定必须符合相应基础标准的规定。

4.2标准编写的基本要求

4.2.1编写标准应严格遵循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中的第四章总则的要求。

4.2.2编写标准应注意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层标准之间下层标准要和上层标准协调统一,本企业标准之间要协调统一,不能出现矛盾。

4.2.3不要用空洞内容追求标准文本的完整性。

4.3标准要素编写的要求

4.3.1标准封面的编写

封面是标准的必备要素,每一项标准都应有封面,封面的主要内容包括:

标准的类别;标准的标志(代号);标准的编号;被代替标准的编号;标准的中文名称;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日期;标准发布的部门或单位。

4.3.1.1标准的类别

我国标准分为: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类,标准上部居中位置为标准类别说明,如“国康联合(北京)管理咨询公司企业标准”等。

4.3.1.2标准的标志(代号)

标准的标志(代号)在标准封面的右上角用汉语拼音的缩写字母表示,企业标准用“Q”表示。

4.3.1.3标准的编号

1)标准编号的位置

标准编号的位置在标准类别的右下方。

2)标准的编号

标准的编号由标准代号、顺序号和年号三部分组成。

国康公司标准编号为:

Q/GK×××-2014,其中GK是国康公司代号,是国康的汉语拼音缩写。

×××是企业内标准的顺序号。

2014是年号。

标准顺序号每年从001开始,按顺序往下排。

4.3.1.4被代替标准的编号

如果编写的标准代替了已有的某个或某几个标准,则应在标准编号之下另起一行标明被代替的标准编号。

4.3.1.5标准的名称

标准的名称在封面居中位置,中文名称用1号黑体字。

标准名称是对标准主体最集中、最简单的概括,也是向标准的使用者传递标准的特征、范围的重要信息,不可以在编写标准名称时在标准名称前出现与标准主题和内容不相干的奇特名称、商品名称或牌号名称。

4.3.1.6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日期、标准发布的部门或单位

标准封面的最下端要标注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日期,用4号黑体字,发布与实施日期应有间隔时间,如“2013-07-01发布”、“2014-01-01实施”。

在发布和实施日期下面居中的位置,应标注标准的发布部门,字体用2号扁小标宋。

4.3.2标准目次的编写

目次的作用是可以一目了然的展示标准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目次中所列各项内容和顺序如下:

1)前言;

2)范围;

3)章的编号、标题;

4)条的编号、标题;

5)附录的编号、附录性质、附录标题;

6)附录条的编号、标题;

7)图的编号、图题;

8)表的编号、表题;

9)列出上述内容后,还要给出内容所在的页码。

10)所列目次的章、条要注意退格。

4.3.3标准前言的编写

4.3.3.1每一项标准都应有前言,应视情况依次给出下列内容:

1)标准结构的说明;

2)标准编制所依据的起草规则标准代替的全部或部分其他文件的说明;

3)与国际、国外文件关系的说明;

4)有关专利的说明;

5)标准的提出或归口信息;

6)标准的起草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4.3.3.2编写前言需要注意的问题

1)前言中不应给出要求;

2)前言中不应包含范围一章的内容;

3)前言中不应规定配合使用的文件;

4)前言中不应阐述编制标准的意义或介绍标准的技术内容;

5)前言中不应介绍标准的立项情况或编制过程。

4.3.4标准范围的编写

每一项标准都应当有范围,且位于每项标准正文的起始位置,也就是标准的第1章,范围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本标准中“有什么”,另一部分是本标准“干什么用”。

在编写“干什么用”时,要特别注意,要写标准本身干什么用,而不是写本标准所描述的标准化对象能干什么用。

在特殊情况下,才陈述“不能干什么用”。

范围表述形式:

“本标准规定了....的外形尺寸”。

“本标准适用于.....”。

4.3.5标准“术语”和“定义”的编写

编写这一章的目的是为了给使用者提供方便,将标准中使用到的不易理解的术语一一列出并进行定义。

“术语”和“定义”的表述形式是:

引导语+术语条目(清单),因此在给出具体的术语和定义之前应有一段引导语,如“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3.6标准“要求”的编写

4.3.6.1“要求”编写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要求是正文的核心也是标准的核心。

目的性原则就是要求解决对标准化的对象的哪些内容需要进行标准化的问题。

对产品标准来说,保证产品的统一性和适用性是最重要最常见的目的。

此外还有:

接口、互换性和兼容性的目的;保障健康、安全、环保的目的;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能源的目的等等。

对工作标准来说,其目的是要明确工作的范围、职责、工作的程序和要求、必要的记录和考核。

对管理标准来说,其目的是要明确管理的责任部门、职责、权限、管理内容、要求以及记录和考核等。

2)性能原则

性能原则就是要解决标准化对象需要满足的性能特性和使用功能的问题。

对产品标准来说,就是外形尺寸、强度、精度、寿命、安全、限值等等。

对工作标准来说,就是工作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要求。

3)可证实性原则

可证实性原则就是要解决标准化对象的那些性能指标可以标准化的问题。

对产品标准来说,不论出于何种目的,凡是列入标准技术要求的性能特性都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被证实。

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是通过实地试验和检查来证实。

4.3.6.2管理标准

管理标准通常描述跨职能的活动,突出的是对某事的管理程序,回答办理此事时,各职能部门如何协调,以及明确“5W2H”的问题。

编制要点包括:

1)应详细规定该管理活动所涉及的全部内容和应达到的要求,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2)逐步列出展开此项活动的细节,明确输入、转换的各环节和输出的内容,其中包括人员、物资、信息和环境等方面应具备的条件,与其他活动接口处的协调措施;

3)明确每个过程中各项工作由谁干、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何时干。

何地干、怎么干,以及为达到要求应如何进行控制,并注明需要注意的任何例外或特殊情况,必要时辅以程序或流程图;

4)管理要求尽可能量化,不能量化的要求应用可比较的特性表述。

4.3.6.3工作标准

工作标准是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工作事项主要指在执行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时与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的工作岗位的职责、权限、基本技能、工作内容、要求和方法、检查、监督和考核以及相关记录表格等有关的重复性事务概念。

工作标准的目的是通过责、权、利的一致以及岗位工作规范化进而保证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有效实施。

4.3.6.3.1编制要点包括:

1)最高决策者及决策层其它管理人员,每个职务都应制定明确的职责和权限;

2)中层管理人员,正职和副职的职责和权限都需要定;

3)部门工作标准可用部门正职的工作标准代替;

4)一般管理人员的工作标准应按岗位制定,其职责、权限体现在工作标准中,不按现实分工制定;

5)应为操作人员制定企业员工必须遵从的通用的工作标准;

6)对特殊工种、特殊任务的人员制定相应的具体的工作标准;

7)操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应体现在具体的岗位工作标准中,应按工种制定。

4.3.6.3.2工作内容与要求编写的要求

1)明确该岗位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应承担的工作目标;

2)最高决策者的工作内容,主要是确立企业的方针目标,围绕创造并保持使员工充分参与实现企业目标的内部环境所作出的决策、提供资源、监督实施、持续改进等;决策层人员的工作内容应由最高决策者决定,相互之间不易交叉,各负其责,协调接口,互相支持;

3)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应注意尽量避免交叉,明确接口,工作内容应主要由主管管理者确定,对管理人员应侧重于效率和服务的要求;

4)对岗位的工作应偏重于质量要求,也包括数量和时间方面的要求,能够定量的要求尽可能定量化,凡能规定定额的岗位,均应制定定额,包括时间消耗定额、物资消耗定额;

5)对特殊工作岗位,如电工等的作业要求,应参照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规定制定;

6)对每个工作岗位按作业顺序列出工作细节,明确输入、转换的各环节和输出的内容,其中包括人员、物资、信息和环境等方面应具备的条件,并与其他工作接口处的相互协调。

应明确每个环节转换过程中的各项因素,以及要达到的要求,说明需要注意的任何例外或特殊情况,必要时辅以程序或流程图;

4.3.7标准附录的编写

附录是标准表现形式之一,主要是为了突出标准的主要内容,使标准的整体结构更为合理,层次更清楚,如果需要设置附录,应在标准的正文中提及附录。

标准的附录分为两种,一种是“规范性附录”,一种是“资料性附录”,附录的内容是构成标准整体内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标准中的作用与标准正文相同。

第一行是附录的编号,编号由汉字“附录”和随后表明附录顺序的大写英文字母组成,字母由“A”开始,依次顺序排列。

第二行是是表明附录的性质,注明是“规范性附录”还是“资料性附录”,第三行是附录的标题,每个附录均应当有标题。

4.3.8标准格式的要求

4.3.8.1纸张

纸张选用标准的A4型纸。

4.3.8.2格式排版

标准的正文采用4号宋体,一般每页排34±1行,每行排28±1个字。

4.3.8.3页码

标准的页码标示,要求用小四号半角阿拉伯数字。

五、标准编写与制修订程序

5.1预阶段:

在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制定项目的建议;

5.2立项阶段:

对项目建议进行必要的、可行性分析和充分论证;

5.3起草阶段:

编写标准草案及编制说明;

5.4征求意见阶段:

广泛征求意见;

5.5审查阶段:

对送审稿进行审查,根据意见并对送审稿进行修改形成报批稿。

5.6报批阶段:

审查、批准、编号;

5.7出版阶段:

发布、印刷出版、备案;

5.8复审阶段:

适时复审,及时修订;

5.9废止阶段:

不再需要。

六、标准的层次

标准的层次划分和设置为部分、章、条、段和附录形式。

但无论什么样的标准,标准中至少要有章、条、段三个层次。

6.1部分

部分是一项标准被分别批准发布的系列标准之一,一项标准的不同部分具有同一标准顺序号,他们共同构成一项标准。

如GB/T20001.1-20001.5是由一系列编写规则标准构成,部分的编号位于标准顺序号之后,用从“1”开始的阿拉伯数字编号,部分的编号与标准顺序号之间用下脚点隔开。

6.2章

章是标准内容划分的基本单元,是标准或部分中划分出的第一个层次,是标准的主体和基本框架,在每一项标准中章的编号应从范围一章开始,也就是第一章应该是“范围”,用阿拉伯数字“1”编号,下面的每一章依次类推,每一章都要有标题,标题在编号之后空一个汉字的位置,并与其后的条文分行。

6.3条

条是对章的细分。

章以下所有又编号的层次均称为“条”,条的设置是多层次的,每章里面可以有一条或多条,每一条里面也可以有一条或多条,条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每个第一层次的条最好给出一个标题,标题位于编号之后空一格个汉字,并与其后的条文分行。

同一层次的条有无标题应统一,第二层的条是否设置标题应根据编写内容的具体情况处理。

6.3.1条款内容的表述形式

6.3.1.1条文

条文是条款的文字表述形式,应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标点符号应符合GB/T15834《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

6.3.1.2注和脚注

注和脚注是条款的辅助表述形式,通过注和脚注的解释和说明,为条款的理解和使用提供帮助。

注的表示:

在条文下,在第一行文字前加小5号黑体字注和冒号。

一章或一条中有多个注时应标示:

“注1”、“注2”等;脚注可用阿拉伯数字加半括号表示,如:

“1)”、“2)”。

脚注号应放在被注的文字的右上角,应与正文用四分之一的短线分开。

6.3.1.3示例

示例是条款的另一种表述形式,通过示例可以帮助使用者尽快掌握条款的内容。

6.3.1.4图

图是条款的特殊表述形式,所要表达的内容比文字更简单明了。

在标准中图的构成至少包括:

图、编号、图题、图注、图的脚注。

图注“注:

”表示,图的脚注用小写的a、b、c表示,图的脚注应在图题之上,紧跟图注。

6.3.1.5表

表也是条款的特殊表述形式,当需要对大量数据或事件进行对比对照时,表的优势就显而易见。

使用表时应注意:

1)每个表在条文中都应提及;

2)不允许有分表或次级表,但允许有续表,如:

“表1(续)”;

3)每个表应有编号,如:

“表1”“表2”,只有1个表也要表为“表1”;

4)表题在表上方居中位置;

5)表头不允许有斜线;

6)表允许有表注,在表的最下方通栏。

表的脚注在表注下方,与注通栏分开。

6.4段

段是对章或条的细分,段没有编号,段一般都是在每一条的下面,可能是一段,也可能是多段。

6.5列项

列项是段的另外一种表示形式,一般没有编号,作用是突出并列的各项,强调各项的先后顺序。

列项的引导语不能省略,引导语与内容不应重复。

七、标准结构示例

××工作标准

封面

前言

范围

职责

权限

工作内容与要求

工作中形成的文件与记录

检查与考核

附录A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