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教知识点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5695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招教知识点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招教知识点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招教知识点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招教知识点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招教知识点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招教知识点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招教知识点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招教知识点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招教知识点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招教知识点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招教知识点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招教知识点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招教知识点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招教知识点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招教知识点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招教知识点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招教知识点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招教知识点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招教知识点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招教知识点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招教知识点新.docx

《招教知识点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教知识点新.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招教知识点新.docx

招教知识点新

第六章教学理论

第一节教学的基本理论

一、教学概述

教学的含义: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基本要素有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教学的任务:

1、传授和学习科学文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是基础教育阶段教学的首要任务。

基础知识是指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是各门学科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技能,如:

听、说、读、写、计算、作文、实验等。

2、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完善个性、增强体质,是现代教学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

3、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5、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教学任务是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它的下位是教学目标(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任务的具体化、学科化。

现代教学价值观:

教学价值就是指教学应该满足主体的哪些需要。

1、现代教学价值观:

(1)、学生发展本位的教学价值观。

(2)、学生是有生命的、有个别差异的,要重视个性化教学。

(3)、教学过程也是教师生命成长的过程。

2、现代教学课堂观:

(1)、课堂教学具有实现传递、实现交往、情感归属、社会适应和个性发展的功能。

(2)、课堂上的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关注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学习;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关注学生的尊严。

(3)、课堂中,知识的新结构是教科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

(4)、课堂控制的新方式,由代表成人世界的管理,走向民主的管理;由绝对权力下的管理,走向开放的管理;由分数、成绩评价管理,走向课堂的生成性管理。

二、当代主要教学理论

加涅的九大教学事项。

答:

(1)、引起学生注意;

(2)、提示教学目标;(3)、唤起先前经验;(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1、教学与发展理论

维果茨基:

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理论

赞科夫主张通过整体的教学结构来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研究教学的整体结构体系(不是局部的教学法体系)与学生身心整体发展的关系。

布鲁纳主张通过改造教学内容、方法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教学说到底是一种帮助和促进人的成长的努力。

瓦根舍因等人则注重通过教学内容和方法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

2、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即布鲁纳的学科结构教学理论,结构主义教学观主张以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来开发课程,强调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组织起来的知识领域与相应的探究方法的统一。

其基本特征是学术性、专门性和结构性。

学科知识结构要与儿童的认识发展水平一致。

如何让学生较早地学习基本结构呢?

布鲁纳提出了知识的行为表征、图像表征和符号表征三个表征和动机、结构、序列和反馈四个原则。

3、范例主义教学理论

由瓦根舍因、克拉夫基等人提出,这一理论强调学习内容的范例作用,能作为范例的内容必须是精选的、有教育性的。

借助范例促进学习者的独立性,把学生引向连续起作用的知识、能力、态度,形成批判认识能力、批判性判断能力,从而获得主动学习的能力。

4、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真正的学习涉及整个人,而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事实。

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他自己独特的品质,发现作为一个人的特征。

教学的本质既促进,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人本主义强调教学中人的存在价值、意义。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学习就是这一流派的代表。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1)、关于教学目标,培养变化开放的、灵活的和适应性强的人,学会怎样学习并且因而能不断学习的人,最终使学生完成自我实现,即人的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形成;

(2)、关于教学过程,包括五个阶段:

确定帮助的情景→探索问题→形成见识→计划和抉择→整合;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促进者、服务者、帮助者的角色,而不是作为指导者角色;(3)、关于教学方法:

意义学习,包括四个要素,即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渗透性的;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4)、关于师生关系,认为教师作为“促进者”应具有真诚、接受、理解的态度品质。

5、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6、行为主义(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

(1)、关于教学目标。

认为教学的目的就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学生特定的反应,所以教学目标越具体越精确越好,突出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

(2)、关于教学过程。

包括:

①、具体说明最终的行为表现,确定目标行为;②、评价行为,观察并记录行为发生的频率;③、安排相倚关系,选择强化物和强化安排方式;④、实施方案,安排环境并告知学生具体要求;⑤、评价方案,测量想得到的行为结果;(3)、关于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法,原则是自定步调、小步子、积极反应和及时反馈。

7、认知主义(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

(1)、关于教学目标,认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2)、关于教学过程,包括四个原则,即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强化原则;(3)、关于教学方法,发现法。

第二节教学过程的基本理论

教学过程是依据学科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在教师指导下,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师生教与学的共同活动,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本技能,发展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的复杂的多方面统一的教育过程。

一、教学过程基本理论

关于教学系统要素有几种划分:

第一,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有教师、学生、课程、教学物质条件等,它构成了教学系统的空间结构,是教学系统得以运行的前提。

第二,教学系统的过程要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结果。

它们形成了教学系统的时间结构,组成了教学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逻辑程序。

一般而言,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

二、教学过程的本质及其特征

(一)、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几种代表性观点:

1、认识与发展说。

认识说: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社会实践。

发展说:

教学过程是教师通过传授知识技能进而形成和发展学生各种能力和个性品质的过程。

2、活动与途径说。

活动说: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

教育途径说: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过程是以智育为核心的德、智、体等的综合教育过程。

3、多质说。

教学过程具有多层次类型的本质,是社会、认识、心理、生理等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①、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②、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

①、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②、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使他们的思想得到提高;③、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

  (3)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

①、能力的提高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能力的发展;②、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节选自《教育理论精编笔记》更多系统总结请到淘宝网搜“教育理论精编笔记”更有全套配套音频及各地教育理论历年真题卷、全真模拟卷、题库(含答案解析)、错题集、系统整理细碎知识点等几元钱就能买到&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能力;

  (4)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①、非智力活动依赖于智力活动,并积极作用于智力活动;②、按教学要求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才能有成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校有效学习和发展的必要条件;②、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

(二)、关于教学过程的一般表述:

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有意识地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具有间接性、指导性、巩固性和发展性。

1、间接性。

指在较短的时间内,最高效率地获得人类的间接经验。

2、指导性。

指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教学重视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性。

3、巩固性。

指教学过程必须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使其长久保持,并能熟练地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及时的、理解性的巩固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牢固保持,有助于在运用中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而且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为继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还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4、发展性。

是从心理学角度提出来的,指教学认识活动中,具有多方面的发展功能。

赞可夫指出:

现代教学“应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他所说的发展是指儿童个性与整个身心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活动的基本阶段

(一)、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认识规律

学生认识规律一般表现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这样一个序列。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2、组织学生感知知识(教材)。

组织学生感知知识(教材)是指引学生通过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接触教材,在大脑中形成教材的表象,获得对教材的感性认识。

组织学生感知知识(教材)是教学过程的重要阶段。

应注意: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感性材料;通过多种渠道组织学生感知教材;选择、展示典型材料;注意语言配合、展示时间、速度、程序;给学生能力个性以合理的表现余地。

3、引导学生理解领会知识(教材)。

在学生感知知识(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对事物表象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教材)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阶段。

应注意: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关键点设计“问题链”。

注意互动,及时提出、生成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序”、学生认知发展序列。

表达概念时,语言要准确、严密,不得产生歧义。

推导原理法则时,层层推进,语言要具有逻辑性。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推理、判断的抽象思维能力。

将新概念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系统,逐步加深理解。

4、组织学生复习巩固知识

指学生经过思考复习和作业练习,对已理解的知识形成牢固的记忆,并能够随时再现。

巩固是保持知识的必经步骤。

应注意:

要突出重点,抓住知识的本质进行复习巩固。

要分散难点,由浅入深各个击破。

重视逻辑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引导&节选自《教育理论精编笔记》更多系统总结请到淘宝网搜“教育理论精编笔记”更有全套配套音频及各地教育理论历年真题卷、全真模拟卷、题库(含答案解析)、错题集、系统整理细碎知识点等几元钱就能买到&学生整理归纳知识,形成有逻辑的知识体系。

精选习题,能够突出重点,加深理解,举一反三。

以多种形式与方法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如问答、讨论、参观等。

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巩固旧知识。

5、指导学生运用知识,培养技能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践包括:

练习(书面练习、口头练习、实际操作)和实习、见习、社会调查、生产实践、课外科技活动等。

任务:

通过练习、实习等形成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实现学生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转化。

应注意: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重视学、思、行的学习过程。

运用知识要多样化,根据不同的知识技能要求采用不同的运用形式。

在指导学生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6、对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检查。

第三节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

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的规律。

3、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的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4、教学的教育性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二、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遵循对教学本质的认识而制定的教学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2、理论联系实际。

3、直观性。

直观的具体手段有:

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4、循序渐进。

按照科学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知的发展顺序进行教学。

5、启发性。

6、因材施教。

7、巩固性。

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

8、可接受性。

第四节教学模式与方法

一、教学模式

1、概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关于各类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

2、特点:

①、简略性;②、针对性;③、操作性;④、发展性;⑤、稳定性;

3、教学模式的结构:

通常包括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五个部分。

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

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国外常用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1、程序教学模式(与行为矫正有关):

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指导理论是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独立地学习,能适应个别差异,由于采用小步子的方法,复杂的课题可以化难为易;它的缺陷在于,只管学生学习的结果,不能判断学生理解的深浅和是否进行创造性思维,不适合用于技能训练和艺术学科,缺少师生间,同学间的人际交往。

2、发现教学模式:

倡导者是布鲁纳,这种教学模式的目标是要使学生把握探究性思维的方法,它要求学生通过发现(严格地说是再发现)的步骤去进行学习;发现教学的过程可分为:

①、创设问题情境;②、利用材料,树立假设;③、验证假设;④、做出结论;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维持学习积极性;对教学情境的设置要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教学方法&节选自《教育理论精编笔记》更多系统总结请到淘宝网搜“教育理论精编笔记”更有全套配套音频及各地教育理论历年真题卷、全真模拟卷、题库(含答案解析)、错题集、系统整理细碎知识点等几元钱就能买到&主要是启发式;因此该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过程,注重直觉思维,强调内在动机和信息提取;其优点在于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可以促进有意义接受学习,有助于所学知识的保持记忆,实现知识迁移和运用,发掘学生的智慧潜能。

3、范例式教学法:

由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等人创立,是指教师将事实范例作为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以此来培养学生形成独立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其由四个阶段组成:

1、范例地阐明“个”的阶段。

2、范例地阐明“类”或“属”的阶段。

3、范例地掌握规律范畴的阶段。

4、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经验和生活经验的阶段。

通过以上四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知识继续进行加工,从而获得关于世界的经验和生活经验。

教师在使用这一方法时,应注意:

1、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2、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3、帮助学生认清知识间的结构。

4、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布卢姆创立;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是围绕单元展开的,其基本的程序为定向、单元掌握、形成性测验、终结性测验;其实施步骤可分为:

①、准备阶段,包括掌握的界定、教学目标的界定、课程编制、教材组织、试卷设计与准备,以及与此相一致的完备的教学计划,反馈/矫正程序和“非掌握者”的学习方案;②、学习方法指导阶段,在进行正式教学前,教师需对学生进行程序与方法的指导;③、实施阶段,单元教学结束后进行单元形成性测验,在学期结束时对全班同学进行终结性测验评价。

在使用该法时应注意:

1、对学生要准确地诊断。

2、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形成自学的方法。

5、暗示教学模式:

代表人物是洛扎诺夫,该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暗示原理,即让学生在接受暗示中学习;暗示教学使形象的和抽象的内容同时作用于学生,学生的大脑两半球同时得到利用;使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发挥作用,处于精神轻松状态下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有利于激发一个人的超强记忆力;其实施原则主要有:

①、愉快而不紧张的原则;②、有意识和无意识统一的原则;③、暗示手段相互作用的原则;其特点在于让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运用暗示、联想、练习和音乐等综合手段、方式,诱发学生学习需要和兴趣,使大脑两半球协调活动,有意识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相结合,形成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充分发挥学习潜力,提高教学效果。

6、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代表人物是罗杰斯,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一个促进者的作用,教师通过与学生建立融洽的个人关系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强调教学过程是以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为目标,包括五个阶段,即确定帮助的情景→探索问题→形成见识→计划和抉择→整合;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促进者、服务者、帮助者的角色,而不是作为指导者角色。

我国中小学教学模式:

1、传递——接受式:

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经凯洛夫等人重新改造传入我国。

是我国中小学一直采用的、传统的教学模式。

理论依据:

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

明了-联想-系统-方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系统的知识、信息。

操作程序: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上新课→巩固练习→总结、下课。

教学评价:

优点:

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有利于教师起主导作用。

缺点: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积极性、主动性受到限制;容易形成满堂灌的现象;容易造成机械训练,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现象。

2、自学——辅导式:

又称自学——指导式(简称自导式)。

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独立进行学习的模式。

我国中小学的“学导式”教学、黎世法的“六课型单元”教学、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上海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等均属此列。

理论依据: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辩证统一的教学观,“独立性与依赖性相统一”的心理发展观。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实现教师以“讲”为主向以“导”为主的转变。

操作程序:

自学→讨论→启发→巩固练习→总结、布置作业、下课。

教学评价:

优点: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加速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缺点:

要求教师要有责任心、有悟性、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难度加大。

如果教师不能较好的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学生的自学就会变成自流,影响教学效果。

3、引导——发现式:

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思维力和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吸取了杜威、布鲁纳等人所提倡的“问题—假设—推论—验证”程序。

理论依据:

杜威的五步探索法、布鲁纳的发现法,我国的教学认识论。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手脑并用,运用创造性思维去获得亲自实证的知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的态度和习惯,学会学习。

操作程序:

问题→假设→验证→总结归纳。

教学评价:

优点:

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发现问题,如何推理论证;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探索能力。

缺点:

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经验储备。

4、情景——陶冶式:

是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地获得知识、陶冶情感的模式。

理论依据:

情知教学论、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理论。

教学目标:

通过情感和认知的多次交&节选自《教育理论精编笔记》更多系统总结请到淘宝网搜“教育理论精编笔记”更有全套配套音频及各地教育理论历年真题卷、全真模拟卷、题库(含答案解析)、错题集、系统整理细碎知识点等几元钱就能买到&互作用,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得到陶冶升华,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同时又学到知识。

操作程序:

创设情境→参与各类活动→总结转化。

教学评价:

优点:

能够陶冶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意识。

缺点:

教学过程中的活动设计和控制需要注意。

5、示范——模仿式:

教学中最基本的模式之一。

是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进行参与性的练习而获得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

理论依据:

行为技能的获得一般需经历三个阶段:

认知阶段、联系阶段、自主阶段。

教学目标:

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操作程序:

定向→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迁移。

教学评价:

技能的形成主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教师只起到组织者的作用。

二、教学方法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可分为讲述、讲解、讲演、讲读四种方式。

优点是学生接受到的教学内容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较强,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知识。

缺点是单向的“传递——接受”模式,不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限制。

2、谈话法:

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师生间的问答、对话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包括启发性或开导性谈话、复习性或检查性谈话、总结性或指导性谈话、讨论性或研究性谈话四种类型。

优点是能使师生双方主动性、积极性得到较充分的发挥,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较高,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都得到较好的锻炼。

缺点是事先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对于探索新知,有时难以收到预期效果。

3、讨论法:

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特定问题而进行探讨、磋商,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该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兴趣,活跃教学气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读书指导法:

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和参考资料获得知识的方法。

以直观为主的教学方法:

5、演示法:

展示实物或直观教具,或做示范性的实验,充分利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

6、参观法:

组织学生到大自然或社会特定场所观察、接触客观事物或现象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所学知识的方法。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7、练习法: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8、实验法:

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实验作业,以获得知识或验证知识,培养操作能力的方法。

9、实习作业法:

是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学要求,在校内外一定场所进行实际活动,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方法。

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10、探究法: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独立地探索、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教师在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时应注意:

1、坚持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指导思想。

2、与教学目标相适应。

3、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4、与学生心理特征、知识水平相适应。

4、与教师自身素质相适应。

第五节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一、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在我国,班级授课制(即课堂教学)仍是当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

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

2、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

3、便于系统地传授各科知识。

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5、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6、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限制。

2、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得不到培养。

3、难以照顾个别差异。

二、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

1、分组教学。

根据学生的能力、成绩等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教学。

2、现场教学。

组织学生到生产现场或社会生活现场去进行教学。

三、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

复式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个教师在同一堂课内,分别用不同的教材,交叉地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四、课的类型和结构

不同类型和结构的课在教学中具有不同的功能。

(一)、课的类型即课的分类。

根据教学任务来分,可分为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