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5832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知识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知识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知识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知识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知识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知识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知识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知识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知识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知识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知识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知识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知识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知识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知识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知识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知识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docx

《知识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知识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docx

知识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

文言特殊句式之

定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固定句式

编稿:

程彦芳审稿:

王娜

考点透视

考点明确

《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包含“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命题趋势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虽未单独设题,但其知识点遍布文章,阅读理解时许多句子涉及这方面的知识。

在文言的阅读过程中,如果对古汉语中一些句式特点,尤其是像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比较特殊的句式不熟悉、不理解,必然会造成阅读的困难和翻译句子的不准确。

因此,对文言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句式的理解,应该有足够的认识。

知识讲解

定语后置句

定语是用来限制主语或宾语的,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这是古今汉语的共同语序。

在古汉语里,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把定语放到了中心词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就称为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一般有标志性的词语和相应的形式。

“……者”式,具体形式为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例,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太子及知其事之宾客)

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求可使报秦之人)

“……之……”式,具体形式为“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例,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兰亭集序》(仰观大之宇宙,俯察盛之品类)

“……之……者”式,具体形式为“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例,

5、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千里之马)

6、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铿然有之声石)

数量词作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具体形式为中心词+数量定语。

例,

7、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鸿门宴》)(一双白璧、一双玉斗)

8、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荆轲刺秦王》)(千斤金、万家邑)

谓语前置句

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规则,主语和谓语的次序,通常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但是,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把谓语放在主语的前面。

一般常用逗号将主谓分开。

这种句式我们把它称为主谓倒装句,也叫谓语前置。

比较少见。

例,

9、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汝之不惠,甚矣!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能急人之困在安)

10、王笑曰:

“是诚何心哉!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百姓之谓我爱宜乎)

状语(介宾结构)后置句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位置的成分要以状语来理解,即翻译的时候大多数要提到谓语的前面去。

在文言文中,状语常常由介宾短语充当,在介词结构后置句中,介词多为“于”、“以”、“乎”等词,常见格式有以下几种。

介词结构“于……”式,由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常放在位于动词后作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应该放在动词前作状语

例,

1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

12、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兰亭集序》)

介宾结构“乎……”式,由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有时放在谓语动词后面作补语,这种情况在文言文中并不多见,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例,

1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

14、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侍坐》)

介词结构“以……”式,由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有时放在谓语动词后面作补语,这种情况在文言文中并不多见,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例,

15、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张衡传》)

16、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鸿门宴》)

固定结构

有所……、无所…… 

这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固定结构。

“有”、“无”是动词,“所……”是“所”字短语作“有”或“无”的宾语。

可分别译为“有……的(人、事、物)”、“没有……的(人、事、物)”。

例, 

17、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鱼我所欲也》) 

18、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鸿门宴》) 

有以……、无以…… 

这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固定结构。

它们用在谓语动词前,相当于助动词的作用。

可分别译为“有用来……的(人、事、物)”、“没有……的(人、事、物)”。

例,

19、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荆轲刺秦王》) 

20、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 

……孰与(若)……、……与……疏…… 

表示比较和选择取舍的固定结构。

只表示比较时可译为“与……相比,谁(哪一样)……”。

例, 

21、沛公曰:

孰与君少长?

(《鸿门宴》)

22、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吾与徐公孰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23、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冯婉贞》)

……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 

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

其中“之”是标志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谓”是动词,“说”的意思;“也”、“乎”是句末语气助词,可译为“说的就是……啊”或“大概说的就是……吧”。

例, 

24、诗云:

“他人有心,子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齐桓晋文之事》)

25、闻道百,以为莫己若也,我之谓也。

(《秋水》) 

……所以……

此式由于介词“以”,含有“用”、“因”等不同的意义,可译为“用来……的工具(方法、方式)”、“……的原因”等。

例,

2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27、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如……何、若……何、奈……何 

都是表示怎样对待或处置某人或某事的固定结构。

其中“如”、“若”、“奈”是动词,含有“对付”、“处置”、“办理”一类意思;“何”是补语,作“怎么”、“怎样”讲;中间插入的成分作“如”、“若”、“奈”的宾语。

可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

例, 

28、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愚公移山》)

29、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本纪》)

如何、奈何、若何

此式都表疑问,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例,

30、王曰: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廉颇蔺相如列传》)

31、沛公曰: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

何……为(wéi)、何以……为(wéi) 

都是表示询问或反问的固定结构。

其中“何”是疑问代词,可用“安”、“奚”、“曷”等词来代替;“以”是动词,“用”的意思;“为”是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前者可译为“为什么(要)……呢”、“怎么……呢”,后者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要……干什么呢”。

例, 

3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

33、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逍遥游》)

何……之有 

表示宾语前置的固定结构,含反问语气。

其中“何……”是宾语,“之”是标志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有”是谓语动词。

可译为“有什么……”。

例, 

34、夫晋,何厌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

3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曰:

何陋之有!

(《陋室铭》) 

不亦……乎 

表示反问的固定结构。

其中“亦”没有实在意义,只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句末“乎”可用“哉”、“邪”等疑问语气词替换。

可译为“不是……吗”。

例, 

36、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六则》)

37、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吕氏春秋•察今》) 

得无……乎 

表示反问的固定结构。

它的语气比较委婉,且略带测度性。

句末“乎”可用“与(欤)”、“邪”、“耶”等疑问语气词替换。

可译为“该不会……吧”、“莫非是……吧”、“能不……吗”。

同义结构还有“得毋……乎”、“得非……乎”等。

例, 

38、日食饮得无衰乎?

(《触龙说赵太后》)

39、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岳阳楼记》) 

无乃……乎 

表示测度疑问的固定结构。

它表示出来的语气是委婉的。

句末“乎”可用“与(欤)”、“耶”等语气词替换。

可译为“恐怕(只怕)……吧”、“莫不是……吧”。

同义结构还有“非乃……乎”、“不乃……乎”等。

例, 

40、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41、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题型解读

例1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子路见孔子,子曰:

“汝何好乐?

”对曰:

“好长剑。

”孔子曰:

“吾非此之问也。

徒请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

”……子路曰:

“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

以此言之,何学之有?

”孔子曰:

“括①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子路再拜曰:

“敬受教。

”(选自《孔子家语》)

注释:

①括:

箭的末端。

将文中加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

译文:

(2)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译文:

【答案】

(1)南山上的竹子,用不着火烤(或“加工”)就是直的,砍下来用它(做箭),可以射穿犀牛皮(做的盔甲)。

(2)(假如把竹子)削出箭尾,插上羽毛,再装上箭头,还把它磨得尖尖的,难道它(或“那样”)射入得不是更深吗?

【解析】

(1)注意词语“柔”、“斩”、“达”、“犀革”;

(2)注意词语“羽”、“镞”、“砺”及表反问的固定句式“不亦……乎”。

【参考译文】子路去见孔子,孔子说:

“你爱好什么?

”子路回答说:

“我爱好长剑。

”孔子说:

“我不是问这个。

我只是说,凭你(现在所具有的才能,假如加上勤学好问,难道(谁能赶得上你吗?

”……子路说:

“南山上的竹子,用不着火烤(或“加工”就是直的,砍下来用它(做箭,可以射穿犀牛皮(做的盔甲。

由此看来,要什么学问?

”孔子说:

“(假如把竹子削出箭尾,插上羽毛,再装上箭头,还把它磨得尖尖的,难道它(或“那样”射入得不是更深吗?

”子路(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拜了又拜,说:

“(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教育。

例2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

译文:

(2)石华象溪二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

译文:

(3)章君之子若孙,当夙夜以继志为事,毋丰己以自私。

译文:

【答案】

(1)与交通便利的大城市相距甚远,有的达到二三百里,即使是最近的,也有将近一半的路程。

(2)在石华、象溪两地再设立别的私塾,用来教育陈氏家族中年幼的孩子。

(3)章君的子孙们应当时时刻刻把继承(章君的)志向(办好义塾)作为自己的事业,不要只使自己富足而自私自利。

【解析】

(1)句中重要词语:

去(距离)、或(有的)。

(2)句中重要词语:

以(来)。

“子之幼者”是定语后置。

(3)句中重要词语:

丰(使……富足)、自私(自私自利)。

例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译文:

(2)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译文:

(3)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译文:

【答案】

(1)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

(2)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

(3)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什么原因)呢?

【解析】

(1)句注意“购”、“踪迹”等;

(2)句注意“方”、“罢”、“异”等词;(3)句注意词语“卒”,以及状语后置句“无补于明之亡”和疑问句“何与”。

例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译文:

(2)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译文:

【答案】

(1)您因为一人的赞美而召用我,一人的诽谤而赶走我,我担心天下有识之士听说这事后,就能够窥测出您的深浅啦。

(2)季布的名声更加显扬的原因,是曹丘传播了它呀。

【解析】第

(1)句中“以”解释为“因为”,“毁”解释为“诽谤”,“去”解释为“赶走”。

(2)句中“所以……者”,表原因,“扬”解释为“传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

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

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

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

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道济为前锋,所至望风降服。

径进洛阳,议者谓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

道济曰:

“伐罪吊人,正在今日。

”皆释而遣之。

于是中原感悦,归者甚众。

长安平,以为琅邪内史。

元嘉八年,到彦之侵魏。

已平河南,复失之。

道济都督征讨诸军事,北略地,转战至济上。

魏军盛,遂克滑台。

道济时与魏军三十余战多捷,军至历城,以资运竭乃还。

时人降魏者具说粮食已罄,于是士卒忧惧,莫有固志。

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

及旦,魏军谓资粮有余,故不复追。

以降者妄,斩以徇。

时道济兵寡弱,军中大惧。

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自服乘舆,徐出外围。

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

道济虽不克定河南,全军而反,雄名大振。

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

还进位司空,镇寿阳。

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

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

文帝寝疾累年,屡经危殆。

领军刘湛贪执朝政,虑道济为异说;又彭城王义康亦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复可制。

十二年,上疾笃,会魏军南伐,召道济入朝。

其妻向氏曰:

“夫高世之勋,道家所忌,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

”及至,上已间。

十三年春,将遣还镇,下渚未发,有似鹪鸟集船悲鸣。

会上疾动,义康矫诏召入祖道,收付廷尉,及其子八人并诛。

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

“乃坏汝万里长城。

”魏人闻之,皆曰“道济己死,吴子辈不足复惮”。

自是频岁南伐,有饮马长江之志。

二十七年,魏军至瓜步,文帝登石头城望,甚有忧色。

叹曰:

“若道济在,岂至此!

”(《南史》卷十五列传五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奉兄姊以和谨称     称:

赞扬

B.以降者妄,斩以徇徇:

示众

C.全军而反,雄名大振反:

通“返”,撤回

D.义康矫诏召入祖道矫:

假托,诈称

2.下边各句中,全都表现檀道济是朝廷“万里长城”的一项是(  

①武帝北伐,道济为前锋,所至望风降服 

②于是中原感悦,归者甚众 

③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 

④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 

⑤彭城王义康亦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复可制 

⑥若道济在,岂至此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⑥   D.①②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檀道济为武帝刘裕北伐作前锋,占领洛阳后拒绝了“杀降”建议,将俘虏全部释放,体现了他仁义的一面。

B.檀道济在收复河南的战事中,军资粮草用尽又遇上有人以此向魏军告密,危急中用计谋迷惑了敌人,除掉了叛徒,体现了他机智的一面。

C.檀道济有很强的人格魅力,军中的左右心腹都是一同身经百战的生死至交,儿子们又多有才气,这些都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D.魏国人听说檀道济已经死去,都说吴国的那些小子们不再值得害怕了——从敌人心态的角度,侧面表现檀道济的军事才干。

4.将文中加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济曰:

“伐罪吊人,正在今日。

译文:

(2)时人降魏者具说粮食已罄,于是士卒忧惧,莫有固志。

译文:

(3)夫高世之勋,道家所忌,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欧阳修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

“吾妻谢氏亡矣。

”丐我以铭而葬焉。

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

“吾妻故太子宾客谢涛之女、希深之妹也。

希深父子为

时闻人,而世显荣。

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

卒之夕,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然谢氏怡然处之。

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庳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

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

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

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

‘今日孰与饮而乐乎?

’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

‘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耶?

’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

‘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

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

’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

呜呼!

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惟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

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

”若此,予忍不铭?

(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红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二十以归吾归:

出嫁

B.其平居语言容止容止:

形貌

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著:

彰显

D.庶几以慰其魂庶几:

希望

6.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一组是()

①出其哭内之诗而悲②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

③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④闻其贤者也则悦

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⑥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圣俞在妻子去世以后,请求好友欧阳修为她写墓志铭,后来在给欧阳修的多封信中,又一再提及此事。

B.谢氏出身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并且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C.西兵进攻江淮地区,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可见她关注百姓疾苦。

D.谢氏秉性明慧,懂得事理,时不时和梅圣俞探讨来访者才能高下,以及世事得失,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8.把文中加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3)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耶?

参考答案

1.A

【解析】称,被人赞扬。

2.B

【解析】①②③⑥都表现檀道济是朝廷“万里长城”,④⑤两项说的是檀道济被朝廷及权贵疑忌。

3.D

【解析】“吴”不是指吴国,而是借代“南方”或“南朝宋”。

4.

(1)檀道济说:

“讨伐有罪的人,抚慰受苦的人,正是今天我国做的事情啊!

(2)当时有投降魏军的人把道济营中粮食已用完的事详细地告诉了敌人,士兵们在这样的情况下忧愁恐惧,没有谁存有必胜的意志。

(3)建立高出世人的功勋,这是道家忌讳的事。

今天朝廷无事召你,祸患大概要到了。

【解析】

(1)句重点词语为“伐罪”、“吊”、“正在今日”。

(2)句重点词语有“俱”、

“罄”、“莫”、“固志”;另外注意定语后置句“时人降魏者具说粮食已罄”,应为“降魏之时人具说粮食已罄”。

(3)句重点词语有“高世之勋”、“相召”、“其”。

【参考译文】

檀道济,是高平金乡人氏,世代居住在京口。

道济年少时就死了父亲,他在家守丧尽到了孝子应尽的礼节,侍候兄姐凭和睦恭谨被人称道。

宋武帝刘裕起义军讨逆之时,道济与其兄檀韶祗跟从武帝平定京城,一起参与武帝的建武将军职事,多次升职做了太尉参军,被封为唐县男。

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道济被任命为先锋,他所到之处,敌人纷纷望风归降,于是道济大军直接进入了洛阳城。

有人对道济进言说他所俘虏的战俘,应全部杀掉,将(屠杀的场面当成京城的奇观。

但檀道济说:

“讨伐有罪的人,抚慰受苦的人,正是今天我要做的事情啊!

”就把俘虏都释放让他们离开。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原百姓都感念他的恩德,前来投奔他的人不计其数。

长安被平定之后,道济被任命为琅邪内史。

文帝元嘉八年,到彦之在魏地反叛。

已经平定的河南,又落入敌手。

道济总督征讨大军的各路军事要务向北夺取土地,转战到济上这个地方。

魏军势力很大,于是攻克了滑台。

道济当时与魏军打了三十多仗多数都战胜。

大军到达历城时,因为军需给养用完不得不收兵回来。

当时有投降魏军的人把道济营中粮食已用完的事详细地告诉了敌人,士兵们在这样的情况下忧愁恐惧,没有谁存有必胜的意志。

道济就在夜里大声报着统计米数的竹筹数字量沙子,用所剩下的少量的米覆盖在沙子上面。

等到天亮之后,魏军探子将看到的事情回报,于是魏军以为道济军中粮草辎重绰绰有余,所以不敢再追赶。

(魏军认为投降的人欺骗了他们,就把那个投降者斩首示众了。

当时道济兵少将寡,军中很多人非常害怕,于是道济命令军士们都穿上甲胄,自身穿上战袍乘着车,缓缓地驰出外面的包围圈。

魏军怕有埋伏,不敢追赶,于是道济与军士们安然撤退。

檀道济虽然没有能平定河南,(但能使全部军队安整地撤回,因此威名大振,魏军深深忌惮道济,很想杀了道济来祭祀鬼神。

道济归国后被加封为司空,并被派去镇守寿阳城。

檀道济在武帝朝屡立战功,威名很重。

左右的心腹之人都是与道济一同身经百战的生死至交,道济的儿子们又很有才学,朝廷就对道济生出疑忌畏惧之心。

文帝多年卧病,很多次病危,领军刘湛贪图执掌朝政,疑虑道济持异议;加上彭城王刘义康担心文帝有朝一日忽然驾崩,那样的话檀道济就没有人可控制得了了。

元嘉十二年,文帝病重,正好魏军南犯,朝廷召檀道济入朝。

他的妻子向氏说:

“建立高出世人的功勋,这是道家忌讳的事。

今天朝廷无事召你,祸患大概要到了。

”主要图表:

等道济到了宫中,文帝的疾病已稍愈。

元嘉十三年春,朝廷将道济放回寿阳,下了渚洲船只还未出发,有像鹪鹩的鸟儿聚集在船上悲鸣。

适逢文帝疾病发作,刘义康假传圣旨召道济回宫祭路神,抓住他交给廷尉审讯论罪,连同八个儿子一并处死。

道济被抓捕时,异常愤怒,眼里好像要冒出火来。

片刻间饮了一斛酒,于是摘下头巾扔到地上,说:

过去三“年中国地区竟然自毁你们的万里长城啊!

即时通讯”产品进口量/金额及增速魏人听说道济被处死这件事之后,都说:

“檀道济已经死了,南方剩下的那群小子,不足为惧了啊!

”从此频繁的侵扰南方。

颇有饮马长江的心志。

元嘉二十七年的时候,魏军兵至瓜步,文帝登上石头城遥望敌军,忧心忡忡,不由感叹道:

“倘若道济还在这里,这些魏军怎么敢到这里来啊!

5.B

7.2.进口即时通讯产品的品牌结构【解析】B.容止:

仪容举止(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

“止”有“居住、止息”意,所以此词不单指“形貌”。

6.B

【解析】②表现其妻之贤惠,④表现其妻子之贤、明事理,⑥表现其妻把文章看得很重。

7.3.进口即时通讯产品主要来源地

【解析】“西兵未解”、“盗贼暴起于江淮”指西部边境战争威胁未能解除、江淮地区盗贼作乱,并非指“西兵进攻江淮地区”。

8.

(1)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2)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

年中国地区进口即时通讯(3)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