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应急管理体系个人理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5860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故应急管理体系个人理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事故应急管理体系个人理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事故应急管理体系个人理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事故应急管理体系个人理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事故应急管理体系个人理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事故应急管理体系个人理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事故应急管理体系个人理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事故应急管理体系个人理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事故应急管理体系个人理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事故应急管理体系个人理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事故应急管理体系个人理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事故应急管理体系个人理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事故应急管理体系个人理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事故应急管理体系个人理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事故应急管理体系个人理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事故应急管理体系个人理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事故应急管理体系个人理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事故应急管理体系个人理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事故应急管理体系个人理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事故应急管理体系个人理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事故应急管理体系个人理解.docx

《事故应急管理体系个人理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故应急管理体系个人理解.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事故应急管理体系个人理解.docx

事故应急管理体系个人理解

事故应急管理体系

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及特点

(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

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l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抢救受害人员是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

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及时控制住造成事故的危险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务。

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

4认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l)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保护其他人员。

  抢救受害人员是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

  

(2)迅速控制事态,防止事故扩大

  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

  及时清理废墟和恢复基本设施,将事故现场恢复至相对稳定的状态。

  (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事故发生后应及时调查事故的发生原因和事故性质,并总结救援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

(二)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

1不确定性和突发性2应急活动的复杂性3,后果、影响易猝变、激化和放大

二、事故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三、事故应急管理理论框架

 重大事故的应急管理不只限于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行动。

应急管理是对重大事故的全过程管理,贯穿于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思想。

  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恢复四个阶段。

  

(一)预防

  在应急管理中预防有两层含义:

  一是事故的预防工作,即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尽可能地防止事故的发生,实现本质安全;

  二是在假定事故必然发生的前提下,通过预先采取的预防措施,达到降低或减缓事故的影响或后果的严重程度,如加大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工厂选址的安全规划、减少危险物品的存量、设置防护墙以及开展公众教育等。

  从长远看,低成本、高效率的预防措施是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

  

(二)准备

  应急准备是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应急准备是指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而事先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总称,包括意识、组织、机制、预案、队伍、资源、培训演练等各种准备

  (三)响应

  应急响应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以后所进行的各种紧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及时响应是应急管理的又一项主要原则。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十九条进一步规定了事故灾难应对处置的具体要求,内容如下:

“第四十九条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可以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处置措施:

(一)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并妥善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以及采取其他救助措施;

(二)迅速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实行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

(三)立即抢修被损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向受到危害的人员提供避难场所和生活必需品,实施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以及其他保障措施;

(四)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有关设备、设施,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人员密集的活动或者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五)启用本级人民政府设置的财政预备费和储备的应急救援物资,必要时调用其他急需物资、设备、设施、工具;

(六)组织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要求具有特定专长的人员提供服务;

(七)保障食品、饮用水、燃料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八)依法从严惩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制假售假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稳定市场价格,维护市场秩序;

(九)依法从严惩处哄抢财物、干扰破坏应急处置工作等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维护杜会治安;

(十)采取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

应急响应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阶段、实战阶段,考验着政府和企业的应急处置能力。

尤其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二是加强协调组织能力。

三是要为一线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以提高危险状态下的应急处置能力,并保护好一线应急救援人员。

(四)恢复

恢复是指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所采取的处置工作。

恢复工作包括短期恢复和长期恢复。

从时间上看,短期恢复并非在应急响应完全结束之后才开始,恢复可能是伴随着响应活动随即展开的。

很多情况下。

应急响应活动开始后,短期恢复活动就立即开始了,比如,一项复杂的人员营救活动中,受困人员陆续获救,从第一个受困人员获救之时起,其饮食、住宿、医疗救助等基本安全和卫生需求应当立即予以恢复,此时短期恢复工作就已经开始了,而不是等到所有受困人员全部获救之后才开始恢复工作。

从以上角度看,短期恢复也可以理解为应急响应行动的延伸。

短期恢复工作包括向受灾人员提供食品、避难所、安全保障和医疗卫生等基本服务。

长期恢复的重点是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活的恢复,包括重建被毁的设施和房屋,重新规划和建设受影响区域等,在长期恢复中,要吸取事故和应急救援的经验教训,开展进一步的预防工作和减灾行动。

恢复阶段应注意:

一是要强化有关部门介人,尽快做好灾后恢复重建;二是要进行客观的事故调查,分析总结应急处置与应急管理的经验教训,

 

  四、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构建

  

(一)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本构成

   完整的应急体系应由组织体系、运作机制、法制基础和应急保障系统4部分构成。

  1.组织体系:

 内容:

组织体系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主要包括应急管理的领导决策层、管理与协调指挥系统以及应急救援队伍。

  应急救援体系组织体制建设中的

  管理机构——是指维持应急日常管理的负责部门;

  功能部门——包括:

与应急活动有关的各类组织机构,如消防、医疗机构等;

  应急指挥——是在应急预案启动后,负责应急救援活动场外与场内指挥系统;

  救援队伍——则由专业和志愿人员组成。

  2.运作机制

  应急救援活动一般划分为4个阶段

  

(1)应急准备

  

(2)初级反应

  (3)扩大应急

  (4)应急恢复

  应急运作机制主要由4个基本机制组成:

  

(1)统一指挥——是应急活动的最基本原则。

  

(2)分级响应——是指在初级响应到扩大应急的过程中实行的分级响应的机制。

  (3)属地为主——强调“第一反应”的思想和以现场应急、现场指挥为主的原则。

  (4)公众动员——机制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

  3.法制基础

  内容:

法制建设是应急体系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开展各项应急活动的依据,与应急有关的法规可分为4个层次,如法律、规章、规定等。

体系:

法律、条例、政府令、标准

  4.保障系统

  内容

(1)通讯信息系统,构筑集中管理的通讯信息平台是应急体系重要的基础建设。

应急通讯信息系统要保证所有预警、报警、警报、报告、指挥等活动的信息交流快速、顺畅、准确,以及信息资源共享;

  

(2)培训演练系统

  (3)技术支持系统

  (4)物资与装备系统。

不但要有足够的资源,而且还要快速、及时供应到位;另外还有人力资源保障、应急财务保障等。

体系:

信息通信、物资与装备、人力资源、经费财务。

 

(二)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原则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遵循以下建设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2条块结合,属地为主。

3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4依托现有,资源共享。

5一专多能,平战结合。

6功能实用,技术先进。

7整体设计,分步实施。

(三)事故应急响应机制

典型的响应级别通常可分为3级。

1、一级紧急情况:

必须利用所有有关部门及一切资源的紧急情况。

2、二级紧急情况:

需要两个或更多个部门响应的紧急情况。

3、三级紧急情况:

能被一个部门正常可利用的资源处理的紧急情况。

(四)事故应急救援响应程序

事故应急救援的响应程序按过程可分为:

1)接警与响应级别确定;2)应急启动;3)救援行动;4)应急恢复;5)应急结束;等几个过程

1接警与响应级别确足

接到事故报警后,按照工作程序,对警情做出判断,初步确定相应的响应级别。

如果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的最低响应级别,响应关闭。

2应急启动

应急响应级别确定后,按所确定的响应级别启动应急程序,如通知应急中心有关人员到位、开通信息与通信网络、通知调配救援所需的应急资源(包括应急队伍和物资、装备等)、成立现场指挥部等。

3救援行动

有关应急队伍进人事故现场后,迅速开展事故侦测、警戒、疏散、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等有关应急救援工作,专家组为救援决策提供建议和技术支持。

当事态超出响应级别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

向应急中心请求实施更高级别的应急响应。

4应急恢复

该阶段主要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

5应急结束

执行应急关闭程序,由事故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

(五)现场指挥系统的组织结构

现场指挥系统模块化的结构由指挥、行动、策划、后勤以及资金、行政5个核心应急响应职能组成。

1事故指挥官

事故指挥官负责现场应急响应所有方面的工作,包括确定事故目标及实现目标的策略,批准实施书面或口头的事故行动计划,高效地调配现场资源,落实保障人员安全与健康的措施,管理现场所有的应急行动。

2行动部

行动部负责所有主要的应急行动,包括消防与抢险、人员搜救、医疗救治、疏散与安置等。

所有的战术行动都依据事故行动计划来完成。

3,策划部

策划部负责收集、评价、分析及发布事故相美的战术信息,准备和起草事故行动计划,并对有关的信息进行归档。

4后勤部

后勤部负责为事故的应急响应提供设备、设施、物资、人员、运输、服务等。

5资金/行政部

资金/行政部负责跟踪事故的所有费用并进行评估,承担其他职能未涉及的管理职责。

9、事故应急救援的必要性:

1)减少人员伤亡;2)减少财产损失;3)减轻环境危害;4)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10、重大、特大事故灾害的特点:

1)突发性、偶然性;2)灾害扩大;3)容易发生次生事故;4)容易引发环境污染,形成公众危机事件。

第一节事故应急预案编制

一、事故应急预案的作用

(一)事故应急预案的重要作用

1.应急预案确定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使应急管理不再无据可依、无章可循。

2.应急预案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后果。

3应急预案是各类突发重大事故的应急基础。

4.应急预案建立了与上级单位和部门应急救援体系的衔接。

5应急预案有利于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2、应急预案的级别:

1)Ⅰ级(企业级);2)Ⅱ级(县、市/社区级);3)Ⅲ级(地区/市级);4)Ⅳ级(省级);5)Ⅴ级(区域级);6)Ⅵ级(国家级)

二,事故应急预案体系

按照应急预案的功能和目标.应急预案可分为3个层次,

(一)综合预案

(二)专项预案(三)现场处置方案

(一)综合预案

综合预案相当于总体预案,从总体上阐述预案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机构及相应的职责,应急行动的总体思路等。

(二)专项预案

专项预案是针对某种具体的、特定类型的紧急情况。

(三)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在专项预案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而编制的。

它是针对具体装置、场所、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现场处置方案的另一特殊形式为单项预案。

单项预案可以是针对大型公众聚集活动(如经济、文化、体育、民俗、娱乐、集会等活动)或高风险的建设施工或维修活动(如人口高密度区建筑物的定向爆破、生命线施工维护等活动)而制定的临时性应急行动方案。

三、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要求

规定: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二)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三)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四)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五)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六)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工作要求;

(七)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八)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四、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程序(步骤)

应急预案的编制包括下面6个步骤:

l成立工作组。

2资料收集。

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4应急能力评估。

5应急预案编制。

6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

l成立工作组。

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

2资料收集。

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所需的各种资料(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技术标准、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案例分析、本单位技术资料等)。

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在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的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衔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

4应急能力评估。

对本单位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5应急预案编制。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注重全体人员的参与和培训,使所有与事故有关人员均掌握危险源的危险性、应急处置方案和技能。

应急预案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戈部门的预案相衔接,,

6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

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

外部评审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组织审查。

评审后,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经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

五、事故应急预案基本结构

“l+4”预案编制结构,是由一个基本预案加上应急功能设置、特殊风险管理、标准操作程序和支持附件构成的。

(一)基本预案

基本预案是应急预案的总体描述,主要阐述应急预案所要解决的紧急情况、应急的组织体系、方针、应急资源、应急的总体思路,并明确各应急组织在应急准备和应急行动中的职责以及应急预案的演练和管理等规定。

(二)应急功能设置

应急功能是指针对各类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中通常采取的一系列的基本应急行动和任务,如指挥和控制、警报、通信、人群疏散与安置、医疗、现场管制等。

(三)特殊风险管理

特殊风险指根据某类事故灾难、灾害的典型特征,需要对其应急功能作出针对性安排的风险。

应说明处置此类风险应该设置的专有应急功能或有关应急功能所需的特殊要求,明确这些应急功能的责任部门、支持部门、有限介入部门及其职责和任务,为制定该类风险的专项预案提出特殊要求和指导。

(四)标准操作程序

由于基本预案、应急功能设置并不说明各项应急功能的实施细节,因此各应急功能的主要责任部门必须组织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为应急组织或个人提供履行应急预案中规定职责和任务的详细指导。

标准操作程序应保证与应急预案的协调和一致性,其中重要的标准操作程序可作为应急预案附件或以适当方式引用。

(五)支持附件

支持附件主要包括应急救援的有关支持保障系统的描述及有关的附图表,如危险分析附件,通信联络附件,法律法规附件,机构和应急资源附件,教育、培训、训练和演习附件,技术支持附件,协议附件,其他支持附件等。

从广义上来说,应急预案是一个由各级文件构成的文件体系。

它不仅是应急预案本身,也包括针对某个特定的应急任务或功能所制定的工作程序等。

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可包括预案、程序、指导书、记录等,是一个4级文件体系。

六、事故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10、应急预案主要内容(8项、重点):

1)总则:

目的、依据、范围和工作原则;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以主线、支线考虑,明确参与部门的职责;3)预警和预防机制:

信息监测与报告,预警、预防行动、预警支持系统、预警级别及发布;4)应急响应:

分级响应程序,通讯、指挥和协调、紧急处置、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等11个要素;5)后期处置:

善后处理、社会救助、保险、事故调查报告、教训与整改建议;6)保障措施:

通讯与信息保障、支援与装备保障、技术储备与保障,宣传、培训和演习,监督检查;7)附则:

术语、定义、预案管理与更新、生效时间等;8)附录:

目录、格式、相关机构与人员通讯等。

通常,完整的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完整的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六项内容:

一级要素

二级要素

应急预案概况(方针与原则)

 

事故预防(应急策划)

危险分析、资源分析、法规要求

准备程序(应急准备)

机构和职责;应急资源;培训、训练与演练;互助协议

应急程序(应急响应)(12项)

接警与通知、指挥与控制、警报和紧急公告、通讯、事态监测与评估、警戒与治安、人群疏散与安置、医疗与卫生、公共关系、应急人员安全、消防和抢险、泄漏物控制

现场恢复

 

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1应急预案概况

应急预案概况主要描述生产经营单位概况以及危险特性状况等,同时对紧急情况下应急事件、适用范围和方针原则等提供简述并作必要说明。

2事故预防

预防程序是对潜在事故、可能的次生与衍生事故进行分析并说明所采取的预防和控制事故的措施。

(1)危险分析

危险分析包括危险识别、脆弱性分析和风险分析。

(2)资源分析

针对危险分析所确定的主要危险,明确应急救援所需的资源,列出可用的应急力量和资源,包括:

1)各类应急力量的组成及分布情况。

2)各种重要应急设备、物资的准备情况。

3)上级救援机构或周边可用的应急资源。

(3)法律法规要求

编制预案前,应调研国家和地方有关应急预案、事故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恢复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以作为预案编制的依据和授权。

3准备程序

准备程序应说明应急行动前所需采取的准备工作,包括应急组织及其职责权限、应急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应急物资的准备、预案的演习、公众的应急知识培训、签订互助协议等。

(1)机构与职责

包括城市应急管理的领导机构、应急响应中心以及各有关机构部门等。

对应急救援中承担任务的所有应急组织,应明确相应的职责、负责人、候补人及联络方式。

(2)应急资源

应急资源包括合理组建专业和社会救援力量,配备应急救援中所需的各种救援机械和装备、监测仪器、堵漏和清消材料、交通工具、个体防护装备、医疗器械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等,并定期检查、维护与更新,保证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3)教育、培训与演习

提高公众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应急演习方面

(4)互助协议

4应急程序

(I)接警与通知

(2)指挥与控制

(3)警报和紧急公告

当事故可能影响到周边地区,对周边地区的公众可能造成威胁时,应及时启动警报系统,向公众发出警报,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发出紧急公告,告知事故性质,对健康的影响,自我保护措施、注意事项等,以保证公众能够及时做出自我保护响应。

决定实施疏散时,应通过紧急公告确保公众了解疏散的有关信息,如疏散时间、路线、随身携带物、交通工具及目的地等。

(4)通信

(5)事态监测与评估

(6)警戒与治安

(7)人群疏散与安置

(8)医疗与卫生

(9)公共关系

(10)应急人员安全,

(11)抢险与救援

(12)危险物质控制

5现场恢复

现场恢复也可称为紧急恢复,是指事故被控制住后所进行的短期恢复,从应急过程来说意味着应急救援工作的结束,进入到另一个工作阶段,即将现场恢复到一个基本稳定的状态。

大量的经验教训表明,在现场恢复的过程中仍存在潜在的危险,如余烬复燃、受损建筑倒塌等,所以应充分考虑现场恢复过程中可能的危险。

该部分主要内容应包括:

宣布应急结束的程序;撤离和交接程序;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现场清理和受影响区域的连续检测;事故调查与后果评价等。

6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应急预案是应急救援工作的指导文件。

应当对预案的制定、修改、更新、批准和发布做出明确的管理规定,保证定期或在应急演习、应急救援后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和改进,针对各种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预案应用中所暴露出的缺陷,持续地改进,以不断地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第二节应急预案的演练

一、应急演练的定义、目的与原则

(一)定义

应急演练是指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相关应急人员与群众,针对待定的突发事件假想情景,按照应急预案所规定的职责和程序,在特定的时间和地域,执行应急响应任务的训练活动。

(二)目的

1,检验预案。

2完善准备。

3锻炼队伍。

4,磨合机制。

5科普宣教。

(三)原则

1结合实际、合理定位。

2着眼实战、讲求实效。

3精心组织、确保安全。

4统筹规划、厉行节约。

1、事故应急预案的重要作用

1)应急预案确定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使应急管理不再无据可依、无章可循。

2)应急预案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后果。

3)应急预案是各类突发重大事故的应急基础。

4)应急预案建立了与上级单位和部门应急救援体系的衔接。

5)应急预案有利于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6、演练总体方案的设计一般包括:

确定演练目标、设计演练情景与演练流程、设计技术保障方案、设计评估标准与方法、编写演练方案文件等内容。

7、应急演练的参与人员包括:

演练参与人员一般包括演练领导小组、演练总指挥、总策划、文案人员、控制人员、评估人员、保障人员、参演人员、模拟人员等,有时还会有观摩人员等其他人员。

8、对演练效果做出评价,说明演练过程发现的问题并将其分为:

不足项:

应急准备的缺陷,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纠正;能导致紧急事件发生时不能确保应急组织或应急救援体系有能力采取合理应对措施,保护公众的安全与健康。

构成不足项的条件:

两个以上的整改项能构成不足项的后果;反复出现同一个整改项。

整改项:

应急准备的缺陷,在下次演练前予以纠正;单独不可能在应急救援中对公众的安全与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改进项:

在应急准备过程中应予以改善的问题,不会对公众的安全健康产生影响,视情况予以改进,不一定纠正。

二、应急演练的类型

应急演练按照组织方式及目标重点的不同。

可以分为桌面演练和实战等。

应急演练按其内容,可以分为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两类:

应急演练按其目的与作用,可以分为检验性演练、示范性演练和研究性演练。

(一)按组织方式分粪

应急演练按照组织方式及目标重点的不同。

可以分为桌面演练和实战等。

1桌面演练。

桌面演练是一种圆桌讨论或演习活动;其目的是使各级应急部门、组织和个人在较轻松的而环境下,明确和熟悉应急预案中所规定的职责和程序,提高协调配合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桌面演练的情景和问题通常以口头或书面叙述的方式呈现,也可以使用地图、沙盘、计算机模拟、视频会议等辅助手段,有时被分别称为图上演练、沙盘演练、计算机模拟演练、视频会议演练等。

2实战演练是以现场实战操作的形式开展的演练活动。

参演人员在贴近实际状况和高度紧张的环境下,根据演练情景的要求,通过实际操作完成应急响应任务,以检验和提高相关应急人员的组织指挥、应急处置以及后勤保障等综合应急能力。

(二)按演练内容分类

应急演练按其内容,可以分为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两类:

1单项演练。

单项演练是指只涉及应急预案中特定应急响应功能或现场处置方案中一系列应急响应功能的演练活动。

注重针对一个或少数几个参与单位(岗位)的特定环节和功能进行检验。

2综合演练。

综合演练是指涉及应急预案中多项或全部应急响应功能的演练活动。

注重对多个环节和功能进行检验,特别是对不同单位之间应急机制和联合应对能力的检验。

(三)按演练目的和作用分类

应急演练按其目的与作用,可以分为检验性演练、示范性演练和研究性演练。

l检验性演练。

主要是指为了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及应急准备的充分性而组织的演练。

2示范性演练。

主要是指为了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