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2587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

-CAL-FENGHAI.-(YICAI)-CompanyOne1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遮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2014城乡规划一班

2017年12月10日

29

目录

第一部分背景分析 2

1、规划背景 2

2、区域位置和规划范围 2

3、现状条件分析 2

现状概况和镇域发展分析 2

4、相关规划概要 4

5、规划依据 4

第二部分规划设计 5

1、功能定位及规划重点 5

功能定位 5

规划重点 5

2、规划理念及目标:

5

规划理念 5

规划目标 6

3、规划布局 6

布局原则 6

功能结构 6

用地规划 7

4、城市设计引导 11

城市设计总则:

城镇中心区应是一个复合、活力、生态、文化的城镇区域。

11

滨水公共空间设计准则 11

步行街及广场设计准则 11

绿色空间设计准则 11

建筑设计准则总则 11

建筑平面组合 11

建筑外墙材料 11

建筑形式 11

道路交通系统设计准则 12

照明设计准则 12

5、绿地与景观规划 12

绿地景观规划现状 12

存在问题 12

规划原则 12

绿地规划 12

6、道路交通规划 12

城乡道路交通现状 12

主要存在问题、 13

道路交通规划原则 13

交通体系规划 13

停车场规划 15

竖向设计 16

7、市政工程规划 16

给水工程规划 16

排水工程规划 18

电力工程规划 18

电信工程规划 19

环卫设施规划 20

镇域防灾减灾规划 20

第三部规划控制 23

1、规划控制基本思路 23

2、规划地块编码 23

3、地块划分 24

4、地块控制指标 24

规定性指标 24

指导性指标 28

5、规划强制性内容 28

4、建筑规划管理 29

、开放空间设计引导 29

、服务及绿化设施引导 29

、市政设施和照明设施引导 30

、镇区风貌特色引导 30

第一部分背景分析

1、规划背景

勐遮镇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中部偏西,虽然勐遮镇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由于边疆、民族、历史等因素,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得不到较好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勐遮镇产业结构及产业布局不甚合理,生产力水平还有待继续提升,社会事业发展也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勐遮镇经济社会发展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西双版纳州统筹城乡发展进程,在云南省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西双版纳州“六大战略”等战略目标指导下,勐遮镇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勐遮镇在乡镇定位、发展方向等许多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2、区域位置和规划范围

勐遮镇地处勐海县中部偏西,地跨东经98°28′—100°10′,北纬21°62′—21°91′之间,距勐海县城22公里,东邻勐海镇,东南连勐混镇,南与打洛镇交界,西南和西面与西定乡接壤,北依勐满镇,是西双版纳州第三大坝子。

勐遮镇是坝区、山区结合的乡镇。

镇区位于镇域中部的勐遮村委会,镇政府位于乌龟山脚下的勐遮街,区位优势明显。

勐遮镇人民政府驻地的现状建成区和规划建设发展控制区域。

北至黎明农场建设用地边界,南至南哈河,西至黎明农场加工房,东至建材市场,外加黎明科技中心,规划总用地面积为公顷,其中规划建设用地为公顷,非建设用地为公顷。

3、现状条件分析

现状概况和镇域发展分析

(1)现状概况

①行政区划及人口情况

全镇共有13个村民委员会,分别为勐遮、曼根、曼洪、曼扫、曼燕、曼伦、曼勐养、曼岭、南楞、景真、曼弄、曼恩、曼央龙。

全镇共有170个村民小组,镇域国土面积462平方公里。

勐遮镇是勐海县人口大镇,至2015年末,镇域人口11685户56713人(不含黎明农场)。

其中,农业人口10841户53806户,非农业人口625户2252人,外来务农人口219户655人。

镇域人口以傣族为主,居住着哈尼、拉祜、汉、布朗、佤、回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镇人口90%以上。

人口自然增长率常年控制在7‰以内。

②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勐遮镇地处山间平坝,境内地貌为山间宽谷盆地地貌类型。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起伏缓和,中间平坦。

海拔最高点2147米,最低点为流沙河流入勐海镇的交界处,海拔1172米,海拔相对高差975米。

勐遮镇政府所在地海拔1255米,是坝区、山区结合的乡镇。

境内山脉为横断山系怒山山脉,周围有仙人脚、南双岭、广涩撞、曼弄山、广塔香勐等山梁。

勐遮坝子面积约156平方公里,坝区用地较大,是版纳州第三大坝子,素有“滇南粮仓”、“版纳粮库”、“渔米之乡”之称。

2)气候

勐遮镇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由于受来自勐加拉湾的潮湿气候和干暖的西风支急流的季节交替和控制,形成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多雾日,雨量充沛,干湿分明,四季如春”的特点。

全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温℃,年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36℃,极端最低气温℃。

年平均降雨量毫米,年雾日约100天,相对湿度80%。

年平均日照时数1980—2330小时。

冬春少雨,夏秋多雨。

③资源状况

1)土地及林业资源

勐遮镇镇域总面积462平方公里,其中,坝子面积约15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是西双版纳州第三大坝子。

2015年末,全镇有耕地面积155941亩,其中水田面积117109亩,旱地面积38832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亩。

勐遮土地资源丰富,适宜种植水稻、甘蔗、茶叶、玉米、蔬菜、豆类、薯类、油料等农作物。

至2015年末,全镇有林地24002公顷,森林覆盖率为%。

2)水资源

镇域水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南哈河与南央河,其中南哈河与南开河交汇后称流沙河,属澜沧江水系。

水利设施便捷,坝子四周有中型水库2个、小(一型)水库2个、小(二型)水库16个、鱼塘遍布,适宜发展水产养殖。

3)生物资源

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主要植物有樟、松、椿、刺考、毛叶青冈、毛木荷、榕树(大青树)、菩提树,还有人工种植的按树、铁刀木(核心树)、台湾相思、银桦、龙竹、蕃木瓜、蕃石榴等。

动物有野鸡、野鸭、野猪、野猫、马鹿、麂子、野牛、穿山甲、乌龟、布谷鸟、油雀、山雀、喜雀、白鹭鸶、画眉鸟、八歌、莽蛇等;水产类有草鱼、鲤鱼、鲢鱼、罗非鱼、泥鳅、本地江鳅、黄鳝、螃蟹、螺蛳等;食用竹笋有甜笋、小苦笋、黄笋、刺竹笋、大竹笋等;野生菌类有大红菌、奶浆菌、米汤菌、鸡枞、菇堆菌、扫把菌、木耳、磨菇等。

4)矿产资源

有丰富的锰、铁等矿藏资源待探和开发利用。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铁矿、锰矿、锰铁矿、建筑用花岗岩、砖瓦用页岩、砂岩等,矿产资源储量都比较大,具有相当大的开采价值。

5)旅游资源

勐遮镇是山区与坝区结合的乡镇,风景秀丽,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是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曼搞片区)和大黑山县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镇域范围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景真八角亭、曼短佛寺,有州级文物保护单位曼宰龙壁画、景真中心塔。

并且,勐遮镇内有曼垒双塔、曼冷佛寺、乌龟山战斗遗址等人文景观资源,还有曼瓦瀑布(傣语:

回大曼瓦)、乌龟山大榕树(俗称大青树)、天鹅湖(勐邦水库)等众多自然与人文结合的景观。

6)产业资源

镇域内自然资源丰饶,气候条件宜人,利于大规模发展种植水稻、茶叶、甘蔗等经济作物,也可以凭借自然资源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勐海镇主要产业有粮食产业、甘蔗产业、茶叶产业、畜牧业、蔬菜种植及水产养殖等,其中粮、蔗、茶是勐遮镇的三大传统经济支柱产业。

以“曼根傣贡”、“曼勐养傣坝田园”、“曼央龙鱼腥草”、“曼扫稻田养鱼”为代表的一大批品牌产业在州内外乃至省内外都享有较高的名气,勐遮糖业及茶叶产业也形成了相当的规模。

(2)镇域发展分析

①发展优势分析

1)区位交通优势

勐遮镇距勐海县城22公里,东连县政府驻地勐海镇,东南与勐混镇接壤,南与打洛镇交界,西南和西面与西定乡接壤,北依面向澜沧的窗口勐满镇。

国道214线贯穿镇域而过,依托勐巴线、海冈线的改造提升,勐遮镇与西定乡及勐混镇的联系将进一步加强。

同时,随着勐海至勐遮一级公路、黎明农场道路四级油路在“十二五”期间的建设,勐遮镇内多条乡道、乡村公路的拓宽硬化工程的实施,农村公路通畅和通达率明显提高,随着各条交通道路状况的逐步改善,区位优势更加逐步凸显。

2)资源优势

勐遮镇拥有丰富的土地及农业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特色产业资源,并且有中型水库2个、小

(一)型水库2个、小

(二)型水库16个,南哈河、南央河两条主要河流,以及纵横交错的灌溉渠,为农作物的生产提供了可靠保证。

3)产业基础优势

勐遮镇粮食、甘蔗、茶叶三大传统农业基础雄厚。

以“曼根傣贡”、“曼勐养傣坝田园”、“曼央龙鱼腥草”、“曼扫稻田养鱼”为代表的一大批品牌产业在省内外都享有较高的名气,勐遮糖业及茶叶产业也形成了相当的规模。

畜牧业、种植业、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加快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和生物资源的开发是对现有资源最直接有效的利用,原生态、无污染的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及勐遮镇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4)环境优势

勐遮镇是坝区与山区结合的乡镇,是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曼搞片区)和大黑山县级自然保护区(二片)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物产资源,适宜多种经济农作物生长。

勐遮镇以农业为支柱产业,因而使得勐遮镇优越的生态环境得以保存。

高森林覆盖率、清新的空气、无污染的环境、优美的自然景观成为最难得和最宝贵的资源,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5)文化优势

勐遮镇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乡镇,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民族民俗文化、茶文化、佛教文化底蕴将得到不断的挖掘,土地及林业资源、旅游资源、特色农业资源也将得到不断的开发,农业观光旅游和生态文化体验旅游势必将成为勐遮镇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②限制因素分析

1)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

勐遮镇位于勐海县中部偏西位置,临近勐海县城,国道214线横穿全镇,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条件丰厚,但由于长期其区位交通优势、资源优势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勐遮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压力不断增大。

2)基础设施滞后

农业、教育、文化、水利、市政、交通等各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着全镇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利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

主要表现在:

交通条件较差,虽然行政村、自然村实现了村村通砂石路,但是路况差、等级低、行车难,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发展的需要。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部分自然村基本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滞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此外,住房、人饮安全、通讯不畅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

3)生态敏感度高

勐遮镇既是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曼搞片区)和大黑山县级自然保护区(二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还有大面积的基本农田,生态敏感度高,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日益突出。

4)发展用地严重受限

勐遮镇既有生态植被茂密的森林,有山峦起伏连绵、沟谷纵横交错的自然景观,也有优质稻田的平坝。

因而在选择发展用地时既要考虑到基本农田的保护,又要考虑到国家级、省级公益林的保护,发展用地受限。

③机遇分析

1)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建设机遇

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建设机遇,以兴边富民工程和山区综合开发为突破口,有利于加快勐遮镇区域经济发展。

2)西双版纳州“六大战略”

随着生态立州、科教兴州、开放活州、生物富州、旅游强州、依法治州“六大战略”的深入贯彻,西双版纳经济总量稳步提升,优势产业继续壮大,将与东盟形成“牵手”发展模式。

勐遮镇应抓住这一机遇,全面建设实现生态勐遮、幸福勐遮、文化勐遮、和谐勐遮四个目标。

④挑战分析

1)周边乡镇的竞争

勐遮镇紧邻勐海县政府驻地勐海镇,勐海镇在区位交通、资源条件等方面都较勐遮镇有较大优势,如何与勐海县城形成联动的良性发展,并突出勐遮镇的自身优势和特色是本次规划的一大重点和难点。

同时,也要避免与周边乡镇的同质化竞争,使勐遮镇的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2)保护与发展的协调关系

勐遮镇属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曼搞片区)以及大黑山县级自然保护区(二片)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原始生态资源保留完整、生物资源丰富,但又极其脆弱,如何保护好环境资源,使之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并在保护的基础上使环境资源为镇村的经济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4、相关规划概要

(1)《勐海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2—2030年)纲要

在《勐海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2—2030年)纲要中,勐海县域规划形成“一心、两轴、三带、四区”城镇空间结构,“一心”是指以县城为城镇发展中心,做强做精县城,实施“中心突破”战略;“两轴”是指沿国道214线及省道320线构建两条城镇发展主轴,实施轴线辐射战略;“三带”勐海、勐阿、勐往至普洱市的城镇发展带,勐混、布朗山至景洪市的城镇发展带,以及西定、打洛、布朗山的沿边对外发展带;“四区”指中部城镇核心区包括县城、勐遮、勐混三镇,形成县域发展的核心区。

西南部城镇协作区包括打洛、布朗山、西定三个乡镇,形成沿边外向型经济区。

北部城镇协作区包括勐满、勐阿、勐往三个乡镇。

东部城镇协作区包括勐宋、格朗和两个乡镇。

总体规划对勐遮镇的发展定位为西双版纳州城镇体系结构中的三级中心镇,勐海县域城镇体系中的综合型重点镇,以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畜牧业为主的集旅游、贸易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城镇。

(2)《勐海县勐遮中心镇建设规划》(2002-2020年)

在《勐海县勐遮中心镇建设规划》(2002-2020年)中,镇区用地主要围绕乌龟山、向北与黎明农场联动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但对于镇区发展方向考虑不全,规划用地占用基本农田过多,并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此规划已不能满足勐遮镇发展的需求。

(3)《勐海县勐遮镇总体规划修改》(2016-2030年)

《勐海县勐遮镇总体规划修改》(2016-2030年)中,勐遮镇域规划形成“一核、一轴、一带、三区、五点”的自然、人文景观风貌特色布局。

“一核”以勐遮镇镇区为中心,形成镇域特色风貌核心。

“一轴”指以国道214线为镇域自然、人文景观风貌展示的主轴。

“一带”指沿“南楞——曼弄——曼根——镇区——曼洪”的一条镇域自然风光带,主要展示镇域内的现代农业特色风貌及自然风光特色风貌。

“三区”指东部南传佛教特色文化旅游区、坝区农业观光特色风貌区、山地风光特色风貌区。

“五点”指提升一个自然风景点,开发两个历史文化景点,打造两个乡村旅游示范点。

规划从尊重自然原貌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自然山水条件,结合勐遮镇建设的发展要求,展现勐遮镇民族民俗文化、茶文化、佛教文化等传统文化,通过建筑风貌、街道空间、开放空间、环境艺术等方面的长期引导与控制,以及产业升级引导,特色产业体系的构建,使勐遮镇成为地方特色浓郁、文化特色和产业特色并存的综合型重点中心镇。

5、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200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6)《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7)《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2004年);

(8)《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总体规划》(2011—2020)

(9)《勐海县城总体规划》(2014-2030);

(10)《勐海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

(11)《勐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

(12)《勐遮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13)《勐遮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

(14)《勐海县勐遮镇总体规划修改》(2016-2030年)

(15)勐遮镇相关图件、文字资料;

(16)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与标准。

第二部分规划设计

1、功能定位及规划重点

功能定位

勐遮镇控制性详细性规划定位:

生态、历史文化、民族综合旅游区。

勐海县中部城镇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勐海县农产品生产及加工基地,以发展绿色农业、畜牧业为主的,兼具有农业观光旅游、生态文化体验旅游、旅游服务、商贸物流的综合型重点中心镇。

规划重点

本着“人居城区”的发展理念,提供优越、舒适、宜人的城市居住生活环境。

与之同时,培育集居住、服务、管理、游憩、旅游功能为一体的城区综合功能,建立城市、经济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和依存关系。

在勐遮镇镇域整体结构框架内研究和规划各居住区与商业区,促进功能整体布局,形成勐遮镇镇区发展的一体化格局。

规划中重点处理好如下几个方面:

(1)确定适宜的组团分区(居住组团、工业组团),并探索契合新区发展目标的用地结构与指标体系。

(2)建构一个支持和引导新区发展的合理道路体系。

(3)建构优越的绿化系统与生态化的高品质环境。

(4)研究建立流沙河合理优质的景观风貌体系,经营富有地域特色和地方人文特征的空间意境。

(5)建立足以支持北部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安全完善、集约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

(6)制定北城工业园区发展建设的合理时序,提出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管理措施建议,为近期建设高效有序的推进提供支持。

2、规划理念及目标:

规划理念

传承可持续发展理念,构筑新型特色镇域:

城市层面

道路系统以混合式为主,规划有车行道、步行道,部分道路实行人车分离。

公建布局考虑合理的服务半径,且尺度适宜、设施完备,布局紧凑、精致改善旧城区环境,统一规划建筑外观、色彩,改变老城城市形象,全面提升老城区整体功能及环境质量。

生态层面

塑造体现山地特色的生态新区,形成高品质、高档次的生态旅游接待区域。

风景优美,山水环抱,打造具有田园风情的生态宜居区

文化层面

对现状规划区北部的黎明茶厂进行功能提升,打造普洱茶文化体验加工展示区域。

规划目标

对勐遮镇域各村庄的协调发展进行规划,提出镇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建立合理的镇村体系格局,合理调整区域产业布局,确定镇域交通发展策略;明确镇域空间管制区划,加强环境建设,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预测镇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镇区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发展方向。

构建区域产业发展的经济纽带,确定支撑产业结构体系的框架,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中心,加强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生态旅游业,强化优势产业,拓展旅游等新兴产业,增强经济活力。

(1)以“农业强镇,生态立镇,科教兴镇,开放活镇,依法治镇”为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空间布局,增强经济活力,促进产业化进程,深化改革,积极改善落后的生产方式,促进现代生产要素在各级村庄的实施和发展。

(2)进一步完善镇域基础设施建设和镇区功能,大力推进勐遮镇城镇化的发展步伐和进程,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实现各项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与镇区的城乡一体化,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3)积极争取和创造条件,通过招商引资、政府支持等手段大力发展镇区工业及商贸物流,改变全镇工业及经济发展滞后的状况,带动镇域二、三产业的发展。

(4)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及区域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努力把勐遮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经济特色显着、人与自然和谐、人民生活富裕的美丽幸福家园,促进镇域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统一和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3、规划布局

布局原则

(1)体现弹性原则

  研究镇区内在的,有机的,动态的生长肌理,从规划结构\路网系统诸方面构思具有良好弹性与适应性的布局形式,确定适宜的启动点与发展轴,适应园区分期发展需求,推动城镇的开发建设。

(2)体现可持续发展原则

  规划预留不同时序开发的用地,使不同阶段所投入的资金发挥其最大效益,并能为以后的建设做好充分准备,避免资金、资源、环境的破坏与浪费,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3)体现人文精神原则

  从镇区空间尺度关系、休息场所设计、道路横断面细化、街道细部装饰等角度,强调人的舒适感和愉悦感,即人作为活动主体的主观感受,充分体现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宗旨。

(4)体现生态原则

  作为现代化的新城区,生态意识应得到强化。

规划应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创造人工建设与自然环境相依相生的绿色生态型城市,充分体现人对自然的尊重。

  

功能结构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

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家将土地资源在各产业部门进行合理配置,首先是在农业与非农业之间进行配置,其次在农业与非农业内部进行配置,如在农业内部的种植业、林业、牧业之间配置。

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还明确规定:

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因此,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使用土地。

根据《勐海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3-2030)纲要,依托现有空间布局,以镇区为中心,形成“一心、三轴、六片区”的镇村居民点空间发展结构。

(1)“一心”:

主要指以北部新城区为核心所形成的城市综合服务中心,也是城市功能中心和市民休闲游憩中心,规划通过新城区的建设、发展和提升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镇域空间发展核心。

(2)“两轴”:

主要指以勐遮大街和原214国道形成的两条功能结构主轴,也是片区的生长轴线,各功能区沿轴线发展延伸;

即沿联系“勐海县城——曼恩——曼弄——景真——勐遮——曼燕——曼扫——勐满镇”的国道214线所形成的镇域空间发展主轴,和沿联系“勐遮——曼根——曼勐养——西定乡”的勐巴线所形成的镇域空间发展次轴。

(3)“六片区”:

北部居住片区、新区经济片区、西部工业片区、滨水居住片区、中南部老城片区、东南部的经济贸易片区。

用地规划

(1)用地布局原则

节约耕地、集约用地,尽量少占或不占平坝耕地和优良耕地,确实无法避免占用耕地的,通过切实可行的补充耕地措施,做到“占一补一、占优补优”。

因地制宜,适地适用,根据勐遮镇是一个坝区、山区结合乡镇的特点,结合现状用地,规划布局适宜于勐遮镇资源、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用地规划。

镇域用地规划主要参照《勐遮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对主要用地进行规划和控制,通过确定用途、分布地点和大致范围,以引导全镇土地及资源的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

镇域土地利用应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坡度8度以下耕地要尽量少占或不占,坡度25度以上用地应尽量退耕还林。

(2)用地布局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

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家将土地资源在各产业部门进行合理配置,首先是在农业与非农业之间进行配置,其次在农业与非农业内部进行配置,如在农业内部的种植业、林业、牧业之间配置。

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还明确规定:

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因此,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