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与措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5957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与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与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与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与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与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与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与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与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与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与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与措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与措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与措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与措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与措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与措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与措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与措施.docx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与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与措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与措施.docx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与措施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与措施

 

考情学情分析

1、继续研究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

(一)近三年山东试题基本特点

1、突出基础性,依托主干、重视阶段特征;

2、突出研究性,注重对历史理论和历史方法的考查,以史料创设新情境考查灵活迁移能力(或者说材料更加简约,但学科思维难度加大了),能力考查力度越来越大;

3、注重思想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能力考查有机融合;

4、注重新史观。

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均有体现;

5、具有时代感,联系实际,不回避热点。

(二)课标全国卷与山东卷比较,明显不同的地方:

1、选修题试题情景、设问与教材内容直接关联不大。

如2011年清朝盟旗制度教材中没讲;2010年唐朝刘晏实行榷盐法教材也没讲。

选做题对课标、对教材的依赖更低,难度也相对较低。

2、注重必修与选修的无缝对接。

2010年:

第30题“日本明治维新”为选修Ⅰ内容,2011年第30题皆是选修与必修的巧妙结合。

山东卷则是必修与选修分别命题,大有井水不犯河水之势。

3、试题难度较大。

没有组合式选择题,全是最佳选择题。

选项的区分度较小。

难度也体现在非选择题上。

 

4、对开放性试题的考查力度更大,而且SOLO的评价方式已经比较成熟。

6、关注了教材版本变化的内容。

近两年的试题均有明显的体现,而山东卷近四年的试题基本没有涉及版本变化的内容。

二、研究考试说明,把脉2012高考命题趋势:

稳中求变

不变:

1、考查内容:

重视对历史基础知识、阶段特征的考查不变(11、16、26);

2、呈现方式:

“三新”不变(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整理材料,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

3、考查方式:

能力立意、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切入角度:

高考历史试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变。

变:

1、由注重考查教材知识向课程知识转变;

2、由注重考查历史知识向历史理论和历史方法转变(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3、由考查单一历史思维向开放多元思维转变(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4、命题设计所依据的史学范式由单一走向多元、与所依据的课标若即若离、与所依托的教材渐行渐远。

(向全国课标卷靠拢)

三、一轮复习结束后学情反馈

学生在一轮复习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础知识记忆不牢、回答问题的基本能力有待提高、历史知识的宏观驾驭方面存在问题。

应对策略与措施

(一)基本思路

一、专题的复习思路:

把握一条主线,抓两个策略,培养三种意识。

把握一条主线:

即人类文明史的演进过程:

人类文明史三个分支:

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文化文明;三个领域的文明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这也是学科内综合能力提高的关键问题。

人类文明史纵向发展的三个阶段:

(古代)农业文明时代,古代的中华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

(近现)工业文明时代,英法美苏中等中西方文明碰撞交汇;

(当代)信息文明来临,全球化加速与多样化的世界。

两个复习策略:

纵向专题史;横向文明发展通史。

三种意识培养:

“通史意识”“世界意识”“现代意识”。

“通史意识”要求从人类文明史角度解读历史现象和规律;“世界意识”要求把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特别是近现代)放到世界发展的背景中来考察,立体地、多角度地分析问题。

“现代意识”要求以当前重大社会热点问题切入。

用历史眼光来看社会现实问题,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找到历史依据。

二、依据考纲、突出主干、模块整合,建构体系,实行专题到通史再到专题的逆向复习,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周密计划,保证落实

二轮复习的时间很紧,如果稍有懈怠就有可能完不成复习任务,所以,我们要在认真研究学生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把教学时间、复习内容、复习要求、学案编制人员、集体研讨时间等细化到每一天,列成一个表格,印发给每个老师和学生,既让师生按部就班,心中有数,又能够让学生监督落实,提高效率。

四、立足于课程标准,学习、研究考试说明,明确范围和内容。

尤其第二轮复习开始后,新的考试说明即将发到教师手中,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考纲意识,准确把握其内涵。

要帮助学生明确考试说明中各考查点的基本要求和考查的基本方式,让学生找准自己所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和复习的主攻方向。

要引导学生分析考试说明中的典型题例,把握试题的基本特点及解题基本要求。

要让学生了解以往考生在高考中的解题失误,分析自己在解题中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寻找克服的有效措施。

正如历届高考命题专家所反复提醒的那样,其实每年的高考信息中最大的莫过于考试说明了。

(二)具体措施

一、学生提早准备,形成通史意识

教学情况:

我们学校根据省规要求,在高二下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三本选修,没有进行一轮复习,选修的复习放在年后进行。

必修的复习内容多,复习的速度比较快,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落实有欠缺,一轮复习主要是单元+专题的形式,学生的通史意识较差,根据此情况,让学生利用寒假时间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打破三个模块的界限,以通史+断代史的形式进行。

我们把必修内容按时序分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国现代史六大部分,把每一部分分成若干阶段,掌握每一个阶段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帮助学生掌握历史阶段变化,三个领域的文明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提高学科内的综合能力。

抛砖引玉:

春节放假前,老师打破三个必修模块界限,先领着学生整理了一个时期(先秦)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其它整合由学生在假期完成,只要教材中有的学生均依据此线索整理。

纵横向整合:

具体的整合划分如下:

1、纵向整合系列:

分为“中国古代、世界古代、世界近代、中国近代、世界现代、中国现代”六个纵向系列。

(突出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

2、横向通史专题:

分为中国古代6个时期;世界古代1个时期;中国近代2个时期;中国现代4个时期;世界近代3个时期;世界现代2个时期。

 (突出阶段特征和史实识记)

中国古代部分:

1、先秦时期政治、经济、文化2、秦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

3、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4、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

5、宋元时期政治、经济、文化6、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文化

世界古代部分:

古代西方政治和文化

世界近代部分:

以世界市场为主线

1、工场手工业时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

2、蒸汽时代(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

3、电气化时代(世界市场最终步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

中国近代部分:

中国史先横后纵: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近代化历程(把中国历史的发展放在世界历史发展这一大背景之下研究)

1、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近代前期、后期)

2、近代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3、近代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中国政治近代化突出抗争与探索;中国经济近代化突出工业化历程;中国思想文化与社会生活近代化侧重联系政治经济

世界现代部分:

横向通史断代扫描:

1、二战前(两次世界大战时期)政治、经济、文化

2、二战后政治、经济、文化

中国现代化历程扫描:

1949-1956起步;1957-1978探索与曲折;1978-2012腾飞

中国现代政治外交、民主法制、祖国和平统一;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外开放、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国现代20世纪重大理论成果、科教教育、文化

这样的整合有利于学生通史意识的形成和时代特征的把握,而且巩固了一轮复习的内容。

当然不是每一个学生整理的要点都那么全,也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认真的进行了整理,至少大多数学生做的比较好,春节回来检查,的确如老师所愿,这样的整理为即将进行的二轮复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以专题为基本线索,精准定位各个知识点(必修史)

1、专题的确定。

“以大划小”,科学确定专题

根据学生已有的通史意识,我们把必修史划分为九个专题: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经济结构、主流思想(中国古代史)

专题二:

古代希腊罗马政制与法律、西方人文精神起源(世界古代史)

专题三:

欧美政治制度的演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世界近代史)

专题四:

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中国近代史)

专题五:

列强侵华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社会变迁(中国近代史)

专题六:

西方经济政策调整及世界经济、政治多极化(世界现代史)

专题七:

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挫折(世界近现代史)

专题八:

近现代科技与文化(世界近现代史)

专题九:

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思想、科技和文化(中国现代史)

2、专题的复习。

利用学案,夯实基础突出重难点。

“心中有书”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心中有数”是指历史基本线索、主干知识、阶段特征、历史概念。

在第二轮复习中,提高学生自觉读书的意识,引导学生掌握主干和重点,这一任务主要通过学案完成。

我们实行学案、教案一体化,教师不再手写教案。

导学案是教师课堂教、学生学整个课堂流程的体现,每个考点的目标明确:

即教学任务、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目了然(学生看着导学案,就知道每一节课自己的具体任务)。

我们二轮复习学案的编制立足于学情和考情,编制的原则是“好用有效”。

课前预习:

1、考纲落实:

2、学法指导:

理清中央和地方机构的演化,从中总结出变革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从生产力(主要耕作方式)、生产关系(土地制度)发展的角度,认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对重农抑商的评价应该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其历史阶段性;全面认识农耕文明高度繁荣的因素;不仅应当注意思想家的论著,也应当注意反映社会下层民众思想的其他资料;各家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将对艺术的品味和欣赏与对艺术史的总结和分析结合起来,感受古代艺术的文化内涵。

3、考点透视: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点、中央集权制的影响;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史实,土地制度、商业政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文学成就、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4、要点梳理:

引导学生落实主干知识,夯实基础。

学生任务:

根据表格提示自主完成,同桌之间交流补充,课上展示。

教师任务:

抽测学生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以便课上解决。

 

了解时间:

中国古代史(170万年—1840年)

把握特征: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农耕社会渐趋衰落

朝代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宗法

分封

礼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先秦

秦汉

魏晋

隋唐

宋元

明清

课堂学习:

学生展示交流,教师补充,准确把握基本史实,挖掘隐性知识。

为了方便、牢固记忆,老师们编制了便于记忆的顺口溜:

中国古代的陶瓷业发展史实:

东汉青南北白唐独立日常用宋景德全国名元彩瓷承前后明清丰又多样

天文学方面的记忆口诀:

天象观测领世界殷商甲骨日食载

春秋彗星和哈雷战国星表世界先

天体观测数张衡水运浑象地动仪

唐代一行了不起实测子午头一次

游仪水运浑象仪元代要数授时历

还有守敬创简仪

教学任务:

明确、解决本专题的重难点问题。

学生活动:

小组内合作探究,代表展示成果。

(大约20分钟)

教师活动:

巡堂了解学情,发现、解决问题问题。

分析、总结15分钟。

 

 

1、生产力的发展与井田制、宗法分封制的关系?

2、你如何看待小农经济?

封建统治者为何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对中国封建经济产生何影响?

3、什么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这一制度有何特点?

统治者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与近代美国的“中央集权”有何不同?

4、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在和中央的关系、作用有何异同?

明朝内阁与西方内阁制度有何区别?

5、古代儒家思想的为何能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对今天有哪些影响?

6、如何认识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7、如何看待我国古代对外政策由开放到闭关?

教师的分析、总结把握三个原则:

一要“强化主干”、二要“理解精准”,三要“勤于落实”。

所谓“强化主干”,就是纵横结合,注重专题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学生准确而全面地掌握历史知识,形成层次清晰的知识体系。

我们在实践中可以联系其它专题,对主干知识进行整合,帮助学生发现历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如下

 

专制主义制度发展

自然经济的发展

传统思想发展

文艺复兴

 

殖民扩张

新航路开辟

宗教改革

代议制确立

启蒙运动

工业革命

马克思

主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战

政治史

经济史

思想文化史

两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近代中国经济

结构的变动

物质生活与

习俗的变化

交通和通讯

工具的进步

大众传媒的

变化

西学东渐

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的曲折发

维新变法思想

八国联军侵华

辛亥革命

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

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传入

国共的十年对峙

抗日战争

毛泽东思想

解放战争

政治文明:

49、54、56、66、78……

经济文明:

斯大林、中国、中国特色……

精神文明:

毛、邓、江、

科技、教育、文化

 

用上面图示展示历史知识,一抓横向的阶段特征(横向到边):

既给让学生掌握同一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三个必修模块内容之间的嫁接与联系;让学生弄清楚中外知识的关系,把中国历史放到世界历史这一大背景下讲述,讲解世界历史时,又考虑到同时期的中国史的状况,有利于学生中国史与世界史知识之间的链接。

二抓纵向的专题线索(纵向到底):

复习同一知识要考虑到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情况。

如有关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专题复习,就要考虑从先秦到辛亥革命的演变概况。

这样的梳理不仅会使浩瀚的历史知识繁而不乱,而且能让学生形成以专题为基础的通史知识体系(培养通史意识)、纵向的中外历史的发展演变情况(培养世界意识: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放到世界发展的背景中来考察,立体地、多角度地分析问题)。

同时注意学生“现代意识”(用历史眼光来看社会现实问题,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找到历史依据)的培养(通过导练案来完成)。

这样的整合能够“以小见大”,形成从微观到宏观的立体知识网络,能帮助学生提高驾驭历史知识的能力。

同时,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之间的有机联系。

“理解精准”,要系统掌握内涵和外延。

如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外延(即事件本身+前因后果)有“背景”:

政治前提、经济基础、理论来源、巩固政权的需要;演变:

萌芽于战国、确立于秦朝(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巩固于西汉(汉景帝、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察举制、征辟制)、完善于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发展于宋元(二府三司制、谏院、行省制)、强化于明清(内阁、军机处、八股取士、监察制度);影响:

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其内涵(规律、特征、本质)可从其隐含的两对矛盾(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评价(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理解精准”,还要注意相关历史概念的比较。

如:

察举制和科举制,可以从选官的权力归属、两大制度的运行、影响、制度的启示等方面比较;资本主义萌芽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比较,可以从产生时间、原因、生产规模、生产手段、发展概况、最终的命运等方面比较;中国三省六部制下的分权和西方“三权分立”比较,从前提(社会制度)、行使权力的主体、作用上比较等。

“勤于落实”,是要求学生及时巩固记忆、理解。

通常鼓励学生在脑海中“建房子”的办法落实基本知识:

把刚学习过的内容睡前构建知识框架(建房子),然后填充泥沙(充实具体内容),回忆不出的即找时间看书、笔记解决。

复习要有即时性和经常性。

课堂即时巩固:

达成目标:

夯实本专题的主干知识。

学生活动:

自主完成。

(限时5分钟)

教师活动:

巡堂了解学情,发现、解决问题,分析2分钟。

 

 

课后作业:

分为A、B、C三个层次。

3、专题的巩固、落实、提升。

利用导练案完成。

高三历史导练案

【高考失分点】

基础知识多而杂,易混淆,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史实;孔子思想的演变发展史;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的“文字的起源和演变”,如,对甲骨文整体的认识、中国书法的概况的把握等史实把握不准确。

概念理解不清,知识模糊。

如分封制、宗法制的特点以及他们间的关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含义以及发展演变规律以及影响,“耕作方式”、“重农抑商”、“海禁”,孔子思想的“仁”、“礼”的内涵;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注意把握这些重要历史概念的内涵,而且要掌握其外延。

不能迅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把所学知识与试题的有关信息建立正确的联系,导致失分较多,要注意对知识的理解,学会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达到学以致用。

【热点追踪】

1、国家统一,民族的振兴是历史教学的热点话题。

古代史上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辖,新中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通过设置新情境考查港、澳、台在近代被侵略的史实,“一国两制”的构想和中央政府对台湾的原则和立场。

通过社会政治制度的创新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国家统一,实现长治久安。

2、从古代农业发展史中借鉴经验,吸取教训,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要密切关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热点问题。

如保护耕地、粮食安全、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等问题;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问题,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等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发展交通运输、旅游业等。

当今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的古已有之,如中国古代在水利建设、人口政策和垦荒等方面就有不少经验教训值得今人汲取。

3、注意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尤其对当今三个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等方面的借鉴意义。

【体验高考】

各地典型高考题:

规律透视,方法点拨:

旨在引导学生把握各种类型问题的思路、方法、技巧。

关注:

体现史观的(文明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唯物史观等,多元史观认识、解决问题);史学理论的运用;史学方法的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史论结合、计量史学等);新的评价方式(SOLO评价法);新的史学动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问题;社会热点问题(民主、民生、三农、环保、和谐、中美中日关系、周年、次周年等问题);

【针对性训练】

试题精选。

学生训练的效果好坏的前提是习题的质量。

选题要考虑到问题

新情境和思维的有效度,因为高考命题依据课标、考纲,选取新的角度创设新的情境,让考生在全新的视角中观察历史问题,从而有效地测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试题精练。

要做到按照高考答题要求限时答题,选择题1分钟两个,材料长的不要超过1分钟,问答题的时间界定在15分钟左右,25分的题目不能超过18分钟,提高学生的答题规范性,提高单位时间内答题的速度和质量。

【二次过关】

三、适当补充、分类比较、加强联系(选修史)

1、适当补充(跳出教材看高考,跳出山东看高考)。

鉴于今年高考出现的些微变故,我们不得不考虑今年山东卷的命题思路是否会受全国课标卷的影响(当然全国课标卷的选修命题思路质疑的声音很高,也可能会调整思路)。

我们认为应该适当拓展学生的视野,也能加深对改革措施、作用的理解。

我们给学生补充了一些和改革有关系的背景材料及一些历史概念。

历史概念如:

均输法、市易法、保马法、卡诺莎之辱、政教合一、幕府、日本的“闭关锁国”、置产兴业、藩阀、近代天皇制、文明开化等。

2、分类比较。

一轮复习后的现状是学生对改革的背景、措施、作用等内容易混淆,而且这些也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内容。

我们在二轮复习时,准备以归类、比较的方式进行。

如:

1、按性质分类:

奴隶主领导的民主化改革、地主领导的封建性质的改革、少数民族领袖领导的封建化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2、是否实现了社会转型(是否促进新旧制度变革):

社会内部调整生产关系的改革、实现了社会转型的改革。

3、面临外部威胁进行改革、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时代背景):

4、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目的)。

5、是否讲究策略:

商鞅变法(分步实施、取信于民)、梭伦改革(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孝文帝改革(以伐齐为名迁都洛阳),明治维新(依靠年轻天皇,取得政治优势);王安石变法(急于求成)、戊戌变法(仓促上阵)。

6、注重全面性的改革:

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明治维新;7、按内容分类。

经济:

涉及土地制度、工商业的改革(内容、影响?

);政治:

涉及中央集权的改革(内容、影响?

);军事:

哪些改革涉及此方面(内容、影响?

);思想文化:

哪些改革涉及此方面(内容、影响?

)8、从改革的结果看。

成功的改革?

失败的改革?

(成败原因?

有何规律?

)9、从改革的作用看。

成功的改革能极大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

根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相关内容,中外近现代史上的改革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改革是思想解放的重要形式;第二,改革是富国强兵的重要手段;第三,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重要途径;第四,改革是落后国家自强御侮的一种选择。

请根据以上四个方面,各举一例并进行简要说明。

10、改革的比较。

梭论改革与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明治维新与1861年改革、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洋务运动与阿里改革、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11、对改革的认识(启示)。

从背景、过程、措施、改革者、结果、作用等方面考虑。

2、加强联系。

是指注意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之间的有机联系。

必修、选修本是相得益彰,不可割裂的关系,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必修选修之间的联系。

如,梭论改革、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宗教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等七场改革均可以扩展、深化必修的内容(必修维新思想可以补充戊戌变法内容)。

选修史的巩固、提升也是通过导练案完成。

四、向试卷讲评课要效益。

学生的能力最终都落实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如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各位老师都是专家,我就我自己的实践,谈一谈我们的做法。

讲什么?

谁来讲?

生生讲、重规范、勤反思。

讲什么?

据错因分类讲:

对概念理解不透甚至错误的;读题时对题中的关键字、词、句的理解有误的,不能准确提取有效信息的;受思维定势影响而导致失误的;基础知识落实不到位,迁移不到位的,纠正一例,预防一片。

谁来讲:

根据试题的难易程度定主讲(典型问题,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题目由学生讲)。

生生讲。

个别问题同桌之间互相答疑,让优生为后进生解答问题,通过“兵教兵”的方式解决个别学生的疑惑。

重规范。

训练规范,选择题1分钟两个,材料长的,不要超过1分钟,问答题的时间界定在15分钟左右,25分的题目不能超过18分钟。

规范答题:

第一,审题要慢,答题要快;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