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师基本功测试泰兴市中考考纲学习测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5983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35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教师基本功测试泰兴市中考考纲学习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初中教师基本功测试泰兴市中考考纲学习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初中教师基本功测试泰兴市中考考纲学习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初中教师基本功测试泰兴市中考考纲学习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初中教师基本功测试泰兴市中考考纲学习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初中教师基本功测试泰兴市中考考纲学习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初中教师基本功测试泰兴市中考考纲学习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初中教师基本功测试泰兴市中考考纲学习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初中教师基本功测试泰兴市中考考纲学习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初中教师基本功测试泰兴市中考考纲学习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初中教师基本功测试泰兴市中考考纲学习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初中教师基本功测试泰兴市中考考纲学习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初中教师基本功测试泰兴市中考考纲学习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初中教师基本功测试泰兴市中考考纲学习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初中教师基本功测试泰兴市中考考纲学习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初中教师基本功测试泰兴市中考考纲学习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初中教师基本功测试泰兴市中考考纲学习测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初中教师基本功测试泰兴市中考考纲学习测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初中教师基本功测试泰兴市中考考纲学习测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初中教师基本功测试泰兴市中考考纲学习测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教师基本功测试泰兴市中考考纲学习测试题.docx

《初中教师基本功测试泰兴市中考考纲学习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教师基本功测试泰兴市中考考纲学习测试题.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教师基本功测试泰兴市中考考纲学习测试题.docx

初中教师基本功测试泰兴市中考考纲学习测试题

 

泰兴市学习《2014年泰州市中考考纲》

 

 

泰兴市教育教学研究室编印

泰兴市2014年语文中考考纲学习测试题(样式)

(考试时间:

60分钟总分100分)

学校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20分)

1.泰州市中考语文学科考试的命题依据是()

A.苏教版《语文》教科书B.苏教版《语文教学参考书》

C.《语文课程标准》D.《考试大纲》

2.下列不属于中考现代诗文默写范围的课文是()

A.《海燕》B.《春》C.《天上的街市》D.《沁园春雪》

3.阅读教学和考查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及()的能力

A.欣赏和评价B.创作C.仿写D.体验

4.下列说法中不是《考纲》对学生中考作文写作要求是()

A.能正确理解题意,做到所写符合题意

B.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C.做到卷面整洁,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D.运用联想和想象,大胆虚构人物、情节,也可仿作相关的优秀习作

5.下列名著不是中考考查范围的是()

A.《水浒传》B.《西游记》C.《老人与海》D.《格列佛游记》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20分)

1.取自课文和《语文读本》(1——6册)的“附录”的名言名句是中考试卷中背诵、默写的内容。

()

2.关于病句的考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份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六种类型。

()

3.文言文阅读和古诗词欣赏考查的材料都选自课外。

()

4.口语交际是一个单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

(  )

5.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这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有意注意。

()

三、简答和分析题

(一)围绕教材中涉及到的经典文学作品,你班开展了

“集体视听”系列活动。

1.【话剧欣赏】活动中,你和同学们一起观赏了《<陈毅市长>选场》

的话剧视频。

其中有一段对话:

齐仰之(笑):

妙,妙!

陈市长真不愧是共产党人的化学家,没想到你的光临使我这个多年不问政治、不问世事的老朽也起了化学变化!

陈毅:

我哪里是什么化学家哟!

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剂。

晓华同学不理解台词中“催化剂”的言外之意,请你结合所学的剧本内容向他做一个解说。

(3分)

2.【广而告之】话剧欣赏活动结束后,大家决定把这段话剧视频向全校宣传推介。

(1)语文老师给右边的话剧海报配写了一则广告语——三分钟与三十分钟

的对话。

请你对这则广告语的妙处进行点评。

(见图2)(3分)

(2)在宣传推介的过程中,晓华同学打算开展征集对联下联的话动。

他拟出的上联是“陈市长亲顾茅庐得良才”,请你尝试对出下联。

(2分) 

上题为2013年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中有关“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的一道考题,(注意:

该题不要求参加本次测试的老师作答),请你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该题设计得好不好,为什么?

(8分)

 

②你认为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有何意义?

(8分)

 

③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设想?

(8分)

 

(二)作文课上,某初中语文老师张老师按学生实际写作水平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等级组,对他们的作文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如三级组的标准是“语言通顺,无明显语病”,符合要求的就给高分。

不少学生高兴地说:

“我以前作文经常不及格,今天张老师给我打了100分,我觉得学好作文还是很有希望的!

”张老师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二级、一级组前进。

请你说说上述案例中张老师的做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15分)

 

(三)阅读余君才的《流泪的蓑衣》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那件蓑衣,被我的父亲挂在老屋的土墙上。

土墙上有一截嵌入泥里的木头,有些腐朽了,蓑衣就被挂在了土墙的木头上。

蓑衣轻轻靠在土墙上,当夜晚的风穿过窗户,吹进老屋,蓑衣也就开始飘荡。

而很长的时间里,在土墙的角落,蓑衣始终显得有些无趣和落寞。

已经很久了,蓑衣一直挂在那里,落满了灰尘与时光的碎片。

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被无情地挂在了土墙上。

于是,蓑衣开始在一个下雨的夜里流泪了,它开始回忆起自己辉煌而又辛苦的一生。

它想,那应该是在很久远年代的一个雨天,有一个放牧的男子,荷蓑荷笠地走进了江南的细雨,或许是要去见一个想往已久的女子。

而在唐朝风雨里,有一个诗人吟唱着这样的词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蓑衣想到自己的前生,心里一阵喜悦。

但它更愿意回忆的是和我父亲相依为命的苦涩的日子。

那时候,父亲在农村,在春三月的细雨里,父亲牵着牛,戴着斗笠,披着蓑衣行走在田埂上。

或者,父亲在冬水田里,赶着牛犁田。

或者,在稻田里插秧,蓑衣紧紧地贴着父亲的脊背。

蓑衣被冷漠了一个冬天,终于感受到了来自我父亲的温暖。

于是感动的泪水顺着蓑衣流了下来,滴落在冬水田里。

多少个这样的雨天,蓑衣紧贴着我父亲的脊背,行走在田间地头。

可以说,在农村,看见了蓑衣,就好像看见了辛苦劳作的父亲。

蓑衣被雨水冲刷,棕榈的颜色渐渐的褪却,它是农忙时劳动的功臣。

农忙之后,蓑衣,又被父亲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

蓑衣想着这些昔日的事情,想着那些苦涩的日子,蓑衣躲在老屋的角落哭了。

顺着土墙,有蓑衣哭泣的泪痕。

但是,它万万没想到的是,我的父亲把它永远的挂在了乡下老屋的土墙上。

生活在乡下的父亲,终于被说服到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

父亲是在一个雨天离开乡村的,离开的时候,蓑衣高兴极了,以为父亲会和往日一样披上它,穿梭在细雨之中。

但它失望了,它一直躲在那个角落,默默地等待我的父亲。

一转眼,父亲到城里已经生活了六年。

那年回到乡下修缮老屋,才又看到父亲的蓑衣,像一件精致的蝴蝶标本,挂在土墙上,落满了厚厚的灰尘。

这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在田间地头里辛勤劳作的日子。

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赶着牛从乡村的土路上回家的日子。

让我想起,饭熟之后,在山坡上呼喊父亲,寻找那披着蓑衣的身影的日子。

但是,那件蓑衣,已经被父亲永远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

但我相信,在每一个雨天,父亲都会想起那挂在土墙上默默流泪的蓑衣。

1.蓑衣的泪水里蕴含着哪些复杂的情感?

试简要分析。

(4分)

 

2.文章以“流泪的蓑衣”为题有什么好处?

(4分)

 

3.近两年中考现代文阅读中,增加了材料链接题,链接出自教材的文章片段,请说说这样考查的目的;再就中考要求,拟出一条链接题目,并附上评分标准。

(4+4+5=13分)

 

参考答案

一1、C2、A3、A4、D5、C二1、对2、对3、错4、错5、对

(一)1、略2、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能让语文学习与生活相结合,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能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增强抵御风险和侵害的意识,增强在与自然、社会和他人互动中的应对能力。

(答对三点,意思对即可)3、略

(二)正确。

张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新课程提出的发展性评价的内涵。

1、该教师的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突出了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2、体现了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重视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

3、体现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4、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巧妙地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评价进入学生发展的进程中。

(答对两点,意思对即可)

1. ①自古至今倍受重视的喜悦自豪;

  ②与父亲相依为命的苦涩;

   ③感受父亲温暖的感动;

   ④被闲置的无趣和寂寞;

   ⑤被遗忘的失望与伤心(答对4个要点即可得满分)

2.①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

   ②蓑衣竟会流泪,题目新颖富有悬念,能激发阅读兴趣;

③起到了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

④象征父亲的一生。

3.略

泰兴市2014年初中地理会考考纲学习测试题(样式)

(考试时间:

60分钟总分100分)

学校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初中阶段学生地理学业水平考查定位为

A.一般考试B.重难点知识考试

C.地理现象成因分析考试D.特殊题型考试

2.初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命制要突出地理学科的

A.综合性、理论性B.合作性、地域性

C.综合性、地域性D.整体性、探究性

3.近几年,泰州市初中地理会考测试卷的考查题型主要有

A.选择题和判断题B.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C.选择题和填充题D.非选择题和实践探究题

4.近几年,泰州市初中地理会考测试题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的比例大致是

A.8:

2B.7:

3C.5:

5D.9:

1

5.根据2014年泰州市初中地理会考大纲,下列哪个知识点不属于“地球的运动”一部分需要考查的知识点

A.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B.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

C.黄赤交角D.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主要地理意义

6.在世界地理区域部分,下列不属于2014年初中地理会考考查范围的是

A.中亚B.东南亚C.欧洲西部D.中东

7.“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这条课标在教学中,怎样才算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A.要求背诵地球的半径及表面积等数据

B.要求掌握人类对地球研究的最新进展

C.旨在使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D.感悟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断发展、深化

8.一艘海轮正在大西洋上向东航行,当轮船经过甲海域时,船的前方正好是东半球,后方是西半球,左边是北温带,右边是热带。

此时轮船所在海域的经纬度是

A.23.5°N,20°WB.23.5°S,20°W

C.23.5°N,160°ED.23.5°S,160°E

9.亚洲受夏季风的影响明显,易发生旱涝灾害,其频繁多发的地区主要是

A.亚洲东部和西部B.亚洲东部和南部

C.亚洲中部和南部D.亚洲东部和北部

10.水、土是立国之本,我国水土资源的分布情况是

A.南方耕地多,水资源少B.北方耕地多,水资源多

C.南方耕地少,水资源多D.北方耕地少,水资源多

二、赏析会考题(10分)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有关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区域。

A地区;B地区;C地区;D地区;

(2)区域A、B之间的界线由ⅠⅡ构成。

此线是我国一月度等温线大致通过的地方。

A地区与C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致通过我国毫米等降水量线。

(3)阅读下列四句话,判断它们分别描述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哪一个区域?

在每句话后面括号内填写所属地理区域名称。

①羌笛何须厌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

()

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③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④人们常说:

“到了昆仑山,气息已奄奄;过了五道梁,哭爹又喊娘;上了风火山,三魂已归天”。

()

1.你认为本题考查了初中地理会考纲要中的哪些知识点?

(6分)

2.通过本题的考查提高了学生的哪些能力?

(4分)

三、设计会考题(20分)

1.关注时事,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常常作为每年会考命题的一个方面。

请你以近期发生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为素材设计一条会考题目,将地理基础主干知识进行迁移和重组,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释地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分)

2.根据下面所给材料,编写一道综合测试题。

(12分)

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最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目前,我国在南极地区已经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

分别是:

长城站(62°S,59°W),中山站(69°S,76°E),昆仑站(80°S,77°E),泰山站(73°S,东经76°E)。

四、教学设计反思(10分)

以下是一部分教学流程设计:

〔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活动)读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图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限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限为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

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的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用红色的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书)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

与哪个大洋相邻?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书)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1、你常用的地理教学方法有哪些?

(3分)    

2、针对“中国的地理位置”这一知识点,本案例采用了哪种教学方式?

(1分)这样有什么好处?

(6分) 

五、议一议(10分)

读图分析题是地理老师考查学生地理知识掌握程度经常使用的题型,你认为编制读图分析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六、画一画(10分)

中学地理教师在平常课堂教学中应该能够根据教学的需要绘出黑板素描图,请在下面方框中绘制中国轮廓图。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A2.C3.B4.A5.C6.A7.D8.A9.B10.C

二、赏析会考题(10分)

1.以上试题的设计,紧扣初中地理会考纲要中“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在地图上说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说明我国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知识。

(6分)

2.本题不仅考查学生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基本特征的掌握程度,而且考查了学生读图能力,通过引用诗词及谚语强化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说出主要内容即给分)(4分)

三、设计会考题(20分)

1.略(8分)

2.(12分)

如:

(1)四个科学考察站中纬度最高的是()

A.长城站B.中山站C.昆仑站D.泰山站

(2)四个考察站中不可能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A.长城站B.中山站C.昆仑站D.泰山站

(3)四个考察站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A.长城站B.中山站C.昆仑站D.泰山站

(4)南极地区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

A.煤矿B.石油资源C.铁矿D.淡水资源

(以上两题编写符合题意即行)

四、教学设计反思(10分)

1、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比较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辅导法,综合程序教学法,问题解决法,发现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分组合作探究法等等。

(3分)(写出3个即可得满分)

2、在本案例中,针对“中国的地理位置”这一知识点,教师采用了读图分析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

(1分)读图分析是教师在教学时,根据教材内容提出若干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或地图册中图、表,进行分析研究,引起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主动地学习地理的一种好方法。

教会学生读图,学会用地理信息图去分析和阐述地理问题,有利于地理课堂知识点的落实,有利于培养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同时也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言之有理即给分)(6分)

五、议一议(10分)

编制读图分析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图像中的信息要简洁明了,在保持图像结构完整的前提下尽可能删除无关的内容;一道题要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内容中心,不宜变成各种内容的拼凑;一道题中可以以一种形式为主,如以填充为主,适当穿插其他形式,答案尽可能简洁;一道题中的若干小问题,应保持从易到难的梯度。

对于各种图像要结合其特点设问,如地图和剖面图除了考查地理事物的水平分布、垂直分布,还可以考查分布规律和分布原因;示意图着重考查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演变过程、形成原因;统计图表着重考查考生运用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景观图和漫画着重考查观察问题的能力等。

(说出主要内容即给分)

六、画一画略(10分)

泰兴市2014年思想品德中考考纲学习测试题(样式)

(考试时间:

60分钟总分100分)

学校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

1. 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科毕业、升学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

A.阶段性考试B.终结性考试C.单元性考试D.竞赛性考试

2.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科毕业、升学考试应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的()

①普及性②基础性③发展性④开放性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初中思想品德毕业、升学考试,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突出对学生________的考查。

()

①基础知识②基本技能③问题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④科学精神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新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与过去比较,突出表现为更加注重对()

A.学生思维水平的评价B.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

C.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D.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

5.根据《考试大纲》规定,2014年泰州市思想品德中考试卷考查的知识比例为()

A.七年级约占30%、八年级约占30%、九年级约占35%、时事政治占5%

B.七年级约占30%、八年级约占30%、九年级约占30%、时事政治占10%。

C.七年级约占20%、八年级约占30%、九年级约占40%、时事政治占10%。

D.七年级约占25%、八年级约占30%、九年级约占35%、时事政治占10%。

6.“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指的是思想品德课程的()

A.人文性特点B.思想性特点C.综合性特点D.实践性特点

7.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A.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B.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C.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乐观向上、意志坚强D.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8.根据《泰州市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思想品德考试大纲》要求,中考试卷要坚持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思想品德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_____________三维目标的要求。

()

A.能力,知识,情感B.知识,过程,方法

C.过程,方法,价值观D.能力和知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9.思想品德课程评价的目的有()

①考察教师的教学水平②考察学生所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③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④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和提高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10.下列属于“思想品德课程评价原则”的有()

①既要重视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要考察学生是否形成了好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

②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③要重视学生、教师和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

④要重视对学生评价的反馈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二、判断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依据考试大纲要求,思想品德试卷考试的内容应具有科学性、思想性、人文性。

()

2.思想品德考试试卷所选择的内容应尽量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及学生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现象和实际问题,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引导作用。

()

3.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

()

4.思想品德课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方法只有纸笔测试法。

()

5.学生的考试成绩是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

()

三、简答题(10分)

2014年泰州市中考思想品德考试的依据是什么?

试卷包括哪几种题型?

各题型的小题数和分值分别是多少?

 

四、教学案例分析(10分)

在复习“情绪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学会做情绪的主人”这一考点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

要求学生设计一幅能反映情绪变化主题的漫画,并给漫画起好题目、编一个故事,故事要能说清主人公情绪变化的原因、影响,并为他出出主意,帮助他调节不良情绪。

分析:

你认为这样设计教学活动合理吗?

为什么?

 

五、典型试题分析(10分)

下面是泰州市2013年中考试题,请你根据对考试大纲的理解进行分析。

“见缝插针、乱穿马路”的行人、“随意变道、鲜有礼让”的司机,这是很多城市交通现状的真实写照。

“凑够一撮人就走,与红绿灯无关”──这概括了司空见惯的不文明现象,更直戳我国交通现状之痛。

近期,各地对行人闯红灯行为进行了处罚,但少数人不以为然,认为闯红灯、违反禁令标志等都是小事。

【令行禁止】

(1)试写出下列两种警示图标的含义。

【明辨是非】

(2)你认为行人闯红灯行为是小事吗?

为什么?

上述考题体现了考试大纲规定的“能力考查目标方面”的哪些要求?

请简要分析。

 

六、考试试题设计(10分)

格桑德吉,女,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帮辛乡小学的一名教师。

2000年,格桑德吉大学毕业之后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

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学。

墨脱县帮辛乡,因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是墨脱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

为了劝学,格桑德吉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过冰河、溜铁索,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

这些年来,为了教好孩子们,格桑德吉将自己的女儿央珍从两岁时一直寄养在拉萨的爷爷家,当一年之后格桑德吉再到拉萨的时候,女儿已经不认识她了。

2013年,时逢格桑德吉荣获“最美乡村教师”,节目组特地邀请了格桑德吉的丈夫和女儿来到北京。

同时,这也是格桑德吉与女儿的第五次见面。

十三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95%。

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而她自己的女儿却留在了拉萨,一年才能见一次。

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格桑德吉被评为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请你结合背景材料,按照考纲要求的考点内容,出一条实践探究题,可设3—4小题,分值共10分。

题型设计必须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特点。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

1、B2、A3、B4、C5、D

6、D7、D8、D9、A10、A

二.判断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2、√3、√4、×5、×

三.简答题(10分)

2014年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科毕业、升学考试以教育部2011年12月印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江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为依据。

试题结构:

客观题占50%,主观题占50%。

试卷包括单项选择题(20小题,20分)、判断题(5小题,5分)、简析题(3小题,约15分)和实践探究题(1小题,约10分)四种题型。

四、教学案例分析(10分)

答:

合理。

因为:

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明确了复习目标,牢牢把握住教学方向;③关注学生生活世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达到认知与行为的统一。

变机械训练为灵活运用,体现学以致用理念。

(仅供参考)

五、典型试题分析(10分)

再认了所学知识的基本结论。

引导学生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