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管理.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26048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管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管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管理.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管理.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管理.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管理.doc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管理.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管理.doc

中国3000万经理人首选培训网站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管理

1目的:

规范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和避免缺陷的发生,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设计和过程潜在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活动。

3 职责

3.1技术部负责制定本程序,并组织设计和过程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活动。

3.2FMEA小组具体负责设计和过程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制订跟踪和验证新的控制措施。

4程序内容

4.1公司成立设计FMEA小组和过程FMEA小组,负责FMEA活动的组织与开发。

FMEA小组由技术部主管工程师为首,由技术部、品保部、生产部、业务部、生管部等部门指定人员组成。

4.2由FMEA小组根据框图或过程流程图分析可能发生的失效模式、影响后果、失效原因,并确定严重度(S)、频度(O)、探测度(D),计算风险序数(RPN)的数值,记录在《潜在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ME-028、ME-029)表上。

4.2.1严重度(S):

是指潜在失效模式发生时对下序系统或顾客影响后果的大小;严重度的评估分为1至10级(见附录一或附录四)。

4.2.2频度(0):

是指潜在失效模式发生的可能性,频度的评估分为1至10级(见附录二或附录五)。

4.2.3探测度(D):

是指探测潜在失效模式的难易程度,评估分为1至10级(见附录三或附录六)。

4.2.4风险顺序数(RPN):

就是严重度(S)、频度(O)、探测度(D)的乘积,RPN=(S)×(O)×(D),其值在1-1000之间

绩效管理中管理者的五种角色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已经是业界的一个共识。

但另一方面,绩效管理又是管理者比较不愿意做的工作,许多管理者对绩效采取回避甚至是厌烦的态度。

  这种现状使得我国的绩效管理始终处于一个较低的层面,绩效管理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给人“鸡肋”的感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而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绩效管理实施的主体——直线管理者没有很好地认识自己在绩效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没有能够处理好管理与绩效管理的关系,导致了执行不力,使得绩效管理的体系、政策、方案、流程不能很好地落地,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

  在绩效管理中,直线管理者才是实施的主体,起着桥梁的作用,向上对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负责,向下对下属员工的绩效提高负责。

  如果直线管理者不能转变观念,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执行,再好的绩效管理体系,再好的绩效政策都只能是水中花,镜中月,只能与“鸡肋”无异。

  所以,在实施绩效管理之前,人力资源部首先要团结直线管理者这个主体,统一他们的思想,使之真正发挥绩效管理者的角色作用,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做自己应该做的工作,让直线管理者真正动起来。

  只有直线管理者真正按自己的职责分工真正动起来了,绩效管理才能按预想的方向前进,才能真正实现落地,得到有效实施。

  那么,绩效管理中,直线管理者应该扮演哪几个角色,做好那些工作?

  笔者以为,在绩效管理中,直线管理者主要有以下五种角色:

1、合作伙伴;2、辅导员;3、记录员;4、公证员;5、诊断专家

ISO/TS16949:

2009内审员培训班

培训热线:

0752-2279690付小姐客服QQ:

316507406

 ISO/TS16949:

2009内审员培训班  下载报名表  内训调查表

【课程描述】

ISO/TS16949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的汽车行业品质系统要求技术规范,ISO/TS16949:

2009是由国际汽车工作小组(IATF)以及日本汽车制造协会(JAMA),在ISO/TC176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的支持下共同制定,2009年6月15日正式发布;本课程采取实际案例互动式教学能让所有学员高度参与,让学员能深入理解ISO/TS16949:

2009技术规范,将他们自己的ISO9001或其它质量管理体系、JIT精益生产等知识补充或转换到ISO/TS16949,并掌握针对ISO/TS16949:

2009技术规范进行内审的产品、过程与体系审核原理和技巧。

【课程帮助】

如果你想对本课程有更深入的了解,请参考>>>德信诚ISO/TS16949审核员相关资料手册

【课程对象】

企业管理人员、所有希望了解、使用ISO/TS16949:

2009技术规范的人员、准备实施ISO/TS16949:

2009或将现有的质量体系(ISO9001:

2008、VDA6.1等)提升为ISO/TS16949:

2009的公司总经理、管理者代表、质量经理、内部审核员。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ISO/TS16949:

2009技术规范

◆ISO/TS16949发展的背景

◆ISO9000,QS-9000,VDA6.1,AVSQ,EAQF和ISO/TS16949的关系

◆ISO标准和ISO/TS技术规范解释

◆以质量为核心的TMS的定义、原理与实务

◆ISO/TS16949:

2009技术规范条款讲解

第二部分

◆AIAG参考五大工具手册(PPAP、SPC、MSA、APQP、FMEA)概述

第三部分

◆获得IATF认可的ISO/TS16949汽车行业认证方案

◆从其它管理体系升级或转换到ISO/TS16949需要考虑的问题

◆审核的定义、分类(产品审核、过程审核与体系审核)

◆审核项目管理方法和审核策划与准备

◆执行审核技巧和报告

◆模拟练习、检讨与学员交流

◆考核掌握ISO/TS16949:

2009技术规范和内审方法的考试

  一、绩效合作伙伴

  管理者与员工的绩效合作伙伴关系是绩效管理的一个创新,也是一个亮点,它将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统一到绩效上来。

管理者与员工建立良好的绩效合作伙伴关系,有助于双方达成一致的绩效目标。

  从根本上来讲,在绩效的问题上管理者与员工的目标是一致的,管理者的工作通过员工完成,管理者的绩效则通过员工的绩效体现,所以,员工绩效的提高即是管理者绩效的提高,员工的进步即是管理者的进步。

员工的绩效使管理者与员工真正站到了同一条船上,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鉴于这个前提,管理者就有责任、有义务与员工就工作任务、绩效目标等前瞻性的问题进行提前的沟通,在双方充分理解和认同公司远景规划与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对公司的年度经营目标进行分解,结合员工的职位说明书与工作特点,共同制定员工的年度绩效目标。

在这里,帮助员工,与员工一起为其制定绩效目标已不再是管理者一份额外的负担,也不是浪费时间的活动,而是管理者的自愿,因为管理者与员工是绩效合作伙伴,为员工制定绩效目标的同时就是管理者为自己制定绩效目标,对员工负责,同时就是管理者对自己负责。

  通常,管理者与员工应就如下问题达成一致:

  1、员工应该做什么工作?

  2、工作应该完成得多好?

  3、为什么做这些工作?

  4、什么时候应该完成这些工作?

  5、为完成这些工作,员工要得到哪些支持,需要提高哪些知识、技能,得到什么样的培训?

  6、管理者能为员工提供什么样的支持与帮助,需要为员工扫清哪些障碍?

  通过这些工作,管理者与员工达成一致目标,更加便于员工有的放矢地工作,更加便于管理者对员工进行管理。

这为后续的绩效管理开了一个好头,可能开始有一点麻烦,但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绩效目标的制定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辅导员

  绩效目标制定以后,管理者要做的工作就是如何帮助员工实现目标的问题。

  在员工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管理者应做好辅导员,与员工保持及时、真诚、具体、有针对性的绩效沟通,持续不断地辅导员工提升业绩水平。

业绩辅导的过程就是管理者对员工进行绩效管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绩效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绩效目标往往略高于员工的实际能力,员工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所以难免在实现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出现障碍和挫折。

另外,由于市场环境的千变万化,企业的经营方针、经营策略也会出现不可预料的调整,随之变化的是员工绩效目标的调整。

所有的这些都需要管理者与员工共同完成,由管理者帮助员工改进业绩,提高知识能力水平。

  这个时候,管理者就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和影响力,努力帮助员工排除障碍,提供帮助,与员工做好沟通,不断辅导员工改进和提高业绩,帮助员工获得完成工作所必须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使绩效目标朝积极的方向发展。

沟通包括正面的沟通和负面的沟通。

  在员工表现优秀的时候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以扩大正面行为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强化员工的积极表现,给员工一个认可工作的机会。

  在员工表现不佳,没有完成工作的时候,也应及时真诚地予以指出,以提醒员工进行改正和调整。

这个时候,管理者不能假设员工自己知道而一味姑息,一味不管不问,不管不问的最终结果只能是害了员工,对员工绩效的提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也无益。

  需要注意的是,沟通不是仅仅在开始,也不是仅仅在结束,而是贯穿于绩效管理过程的整个始终,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

  因此,业绩的辅导也是贯穿整个绩效目标达成的始终。

这对管理者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可能不太愿意做,但习惯成自然。

笔者认为,帮助下属改进业绩应是现代管理者的一个必备的修养,一个职业的道德,当然它更是一种责任,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首先是一个负责任的人。

所以,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坚持承担员工绩效辅导员的角色。

  三、记录员

  绩效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没有意外”(NoSurprise),即在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管理者与员工不应该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判断出现意外。

一切都应是顺理成章的,管理者与员工对绩效考核结果的看法应该是一致的。

然而,这一原则并不是在所有企业都能顺利实现的,它需要一个良好的数据基础。

  与员工因绩效考核结果而发生争吵是令管理者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也是许多管理者回避绩效结果,回避考核与反馈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争吵?

恐怕缺乏有说服力的真凭实据是导致这个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所在。

试问,不做绩效记录,有哪一个管理者可以清楚说出一个员工一年总共缺勤多少次,分别是在哪一天,什么原因造成的?

恐怕没有,因为没有,员工才敢于理直气壮地和你争论,和你据理力争。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为了使绩效管理变的更加自然和谐,管理者有必要花点时间,花点心思,认真当好记录员,记录下有关员工绩效表现的细节,形成绩效管理的文档,以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确保绩效考核有理有据,以事实为依据,公平公正,没有意外发生。

  做好记录的最好办法就是走出办公室,到能够观察到员工工作的地方进行观察。

当然,观察以不影响员工的工作为佳。

所记录的文档一定是切身观察所得,不能是道听途说,道听途说只能引起更大的争论。

  这样一年下来,管理者就可以全面掌握员工的绩效资料,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了”,考核也因此更加顺畅,不会再出现意外和争吵。

  四、公证员

  绩效管理的一个较为重要也是倍受员工关注的环节就是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一段时间(月度、季度、半年、年度)绩效管理的一个总结,总结员工的绩效表现,包括员工表现好的方面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管理者需要综合各个方面对员工的绩效表现做出评价。

同时,绩效考核也是公司薪酬管理、培训发展等相关人事决策的一个重要依据。

所以,公平、公正显得至关重要。

绩效管理系统中的绩效考核已不再是暗箱操作,也不需要。

因为,这个时候的考核,管理者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考官,而更应该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看待员工的业绩,作为公证员来公证员工的考核。

  管理者之所以可以作为公证员来进行考核,主要是因为前面三个角色铺垫的结果。

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员工的考核已不需要管理者费心,可以说是员工自己决定了自己的考核结果。

员工工作做得怎么样在设定绩效目标、日常的沟通、管理者所做的绩效记录里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是这些因素决定了员工绩效考核成绩的高低,而非管理者,管理者只须保证其公平与公正即可。

  所以管理者在绩效考核中应扮演公证员的角色。

做公证员似乎是轻松的,却是前面努力的结果,是一直的努力才使得管理者可以坦然面对本来很烦人的考核,可以泰然处之,轻松应对。

这也是绩效管理所追求的目标,让一切成为自然,让员工自己管理自己的绩效。

  五、诊断专家

  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员工的绩效,进而改善企业的绩效,因此,绩效考核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绩效管理过程的结束。

在绩效考核之后,直线管理者还要做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与员工做一对一的绩效面谈,将绩效考核结果通知员工,并与员工对过去一个绩效周期的表现与员工进行绩效沟通,对员工的绩效表现进行诊断,帮助员工找出绩效表现中存在的不足,并为员工制定改进计划,做好诊断专家。

  如果要对一个员工的绩效进行诊断,我们可以从知识、技能、态度和外部障碍这四个方面进行,综合四方面的信息,提出员工需要改善的绩效表现。

比如某公司管理者对员工的绩效诊断:

在绩效诊断的基础上,管理者要与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为员工制定绩效改进计划,放入下一个绩效周期加以改进和提高。

  结束语:

绩效管理能否成功,直线管理者的态度和能力是关键因素,如果管理者不能转变观念,仍旧认为所谓的绩效考核就是填表打分,那么绩效管理不可能取得成功;如果管理者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在绩效管理中所应该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那么,绩效管理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所以,作为绩效管理中坚力量的直线管理者在面对绩效管理的时候的,要做好两个转变,一个是观念上的转变,从改善员工绩效的角度出发,致力于帮助员工提高能力,提升绩效水平;另一个就是行为方式上的转变,从按人力资源部的要求被动填表打分,到主动演好五种角色,真正承担起绩效管理的责任。

  当直线管理者演好了“绩效合作伙伴、辅导员、记录员、公证员和诊断专家”这五个角色了,那么,绩效管理的接力棒就能顺利地从人力资源部的手中传递到直线管理者的手中了,绩效管理也就可以真正地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帮助企业提升业绩水平的作用,成为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助推器!

4.3当风险顺序数≥100,或严重度S≥9时,FMEA小组制定改进措施,明确责任部门实施。

FMEA小组跟踪改进措施的实施和验证改进措施的效果,并重新评价严重度(S)、频度(O)、探测度(D)、风险顺序数RPN,直至RPN<100为止。

将新的措施和重新评价的数值写在分析表上。

4.4由相关部门将证实有效的改进措施纳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4.5当产品、工艺、材料发生更改时,必须对现有的FMEA作重新评估,如有必要做适当的修改。

5相关文件

5.1《文件控制程序》(文件编号:

XQP-01)

6记录

6.1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设计FMEA)(表格编号:

ME-028)

6.2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过程FMEA)(表格编号:

ME-029)

7附录:

附录一:

DFMEA严重度评价准则

附录二:

DFMEA频度评价准则

附录三:

DFMEA探测度评价准则

附录四:

PFMEA严重度评价准则

附录五:

PFMEA频度评价准则

附录六:

PFMEA探测度评价准则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

好好学习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