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英国文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2613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语专业英国文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英语专业英国文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英语专业英国文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英语专业英国文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英语专业英国文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docx

《英语专业英国文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语专业英国文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英语专业英国文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docx

英语专业英国文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文章根据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建构主义教学论以及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对英国文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把该门课程分为讲座课、研讨课、赏析表演课,指导学生自我建构英国文学知识系统,通过研讨学习、合作学习,训练英语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其创新能力。

[关键词]英国文学课堂教学输入理论建构主义

[作者简介]张秀梅(1963・),女,河北承德人,廊坊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英国文学和英语教学研究;马春兰(1978・),女,河北廊坊人,廊坊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国文学和英语教学研究。

(河北廊坊065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20年廊坊师范学院教改立项课题“英国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最终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

k2020-02)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20)23-0125-01

长期以来,英国文学的课堂教学由于课时不足,班容量大,侧重于传授文学知识,对作品的阅读欣赏很不充分,课上基本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有听的机会,很少能直接参与讨论和表达自己的看法,“忽视了对学生智能的开发,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挥和发展'①,更谈不上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现代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表明,英语专业毕业生不但要有过硬的英语语言文学基本功,还必须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不能是“只会人云亦云而不会独立思考,依赖性强,独立性差,只会照着做却不会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大②。

因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创新能力及提出独立见解能力应成为英国文学课程教学的一个新的重要目标。

本研究主要对英国文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旨在通过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使学习者自我建构英国文学知识系统,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

一、英国文学课程的内涵与难点

英国文学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对英国文学的发展脉络、主要特点、名家名作、思潮流派有一个清晰和系统的掌握,并能独立地进行思考、赏析。

由于教学内容涉及欧洲、美洲上下几千年的历史,此课也一贯以广博性而闻名,属于面向高年级学生的、有一定难度的课程。

课程在教学中既包含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文学与文化的关系、文学与历史的关系、文学与宗教的关系,还适当融入了批评理论和研究方法。

课程以传统的文学史为提纲,宏观上融入作为文学背景的“欧洲文化史”“西方宗教史”,微观上引入作为文本细读范例的“英国文学作品选读,,,横向上穿插体现原汁原味特色的“英文经典”,纵向上提供进一步研究的西方文论的'深度思考”,对古今英国纷繁复杂的文学状况有系统明晰的掌握与解读。

课程的难点在于内容极其广博,而课时非常有限,讲什么,如何讲,如何使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理解、消化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成为教学的首要难题。

二、改革英国文学课堂教学模式,搭建培养创新能力的平台

按大纲要求,英国文学课程在三年级开设,长达一个学年,周学时4或2节。

基本的教学模式有两种:

一种是一位教师从头到尾包下该门课程,以史为主或以作品为主快速讲解;另一种是在师资力量较充足的学校,把英国文学分成几部分,由几位教师分别负责。

受学时和班容量的限制,教师无法把英国文学的真正内涵充分展示给学生。

廊坊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我校”)针对该瓶颈进行了英国文学教学改革,具体做法是把英国文学课程分为三大类别:

讲座课、研讨课、赏析表演课。

1. 讲座课。

根据克拉申关于外语学习的“输入假设”理论,理想的输入应该做到既有趣,又有关联,并且有足够的输入量,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大于学生目前语言能力的信息输入量;同时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心理障碍最小的状态下轻松地进行语言习得,产生良好的T+1学习效果,③。

讲座课占该课总学时的20%〜30%,采用讲授法,以教师为主。

把学生合成大班(60〜100人)上课,由几位教师承担,根据教师们的个人研究方向和研究兴趣,分断代主讲,讲座要注重文学史的脉络及文学发展的渊源,讲座内容涉及政治、宗教、历史、文化等背景知识,同时注重本时期的重要作家的写作特点,重要作品的主题、意义、特点等。

讲座内容要尽量全面,同时还要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并且配以系统的课件,插入适当的音频、视频,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形象,为教学营造活跃的气氛。

2. 研讨课。

罗杰斯认为:

人类具有天然的学习潜能,但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发生在所学内容和学习者具有相关性和学习者能主动参与时,研讨课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平台,主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等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情感因素。

把学生分成小班(15〜30人),研讨课的重点是作品,针对筛选的作品,教师提前准备各部分的开放性思考题,提前发给学生。

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把学生分成小组(4〜5人),自选组长,教师每次提前一周给小组长开会,指导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对作品进行研讨。

学生在课下要读原著、译文、评论等,组长根据组员的性格特点分配任务,进行资料的整理、查询、搜集,然后在上课之前先小组交流、讨论、总结、归纳,课上由一人代表小组进行汇报或整个小组作演示,把小组的讨论与解读汇报给全班同学,形式不限。

教师随机进入,进行点评、总结或找另一组进行点评,从而提升作品分析的深度、广度、理论度。

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个导演或指导者,指导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并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下课后由组长总结或指定组员书面总结本组讨论的主题。

在每次讨论课结束时,同学推举出表现最好的小组或个人,其成绩就是小组每个成员的成绩。

3.赏析表演课。

人本主义的教学观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因素和心理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和个人需求,将学生视为完整的个体。

赏析表演课采用实践教学法,为每位学生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充分展示个人智慧与情感。

有以下几种做法:

节选一段优秀作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文本细读,欣赏英文语言的妙用、修辞、意象等;利用电影光盘进行赏析、解读;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诗歌朗诵、诗歌翻译、文学创作等;与课外活动结合,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三、结语

由于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限制,学生的大部分时间用在听说读写译的技能训练上,忽略了英语专业的人文学科特点,导致学生读书贫乏、视野狭窄、没有科研嗅觉,不能洞悉学术研究的特点,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逻辑论证能力低下。

本研究三种类型课程并举,这是一种相互关联的外语教学方法。

“在中国的外语教学界,先后流行过语法翻译法,听说法,交际法、任务法等教学方法馋。

库氏的“后方法(Kumaravadivelu)中,有关“宏观策略框架"(theMacrostragiesFramework)的其中一条策略是"学习机会最大化、认识错配最小化”,英国文学三种课型的设立,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自我学习的机会,研讨课及赏析表演课占该门课程总学时的70%〜80%,尽可能小班上课,促进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训练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教学模式的变化,让英语专业的学生博览群书、了解人文及社会科学发展的动态,知悉英语语言、文学、文化研究,自我构建英国文学知识系统,培养运用比较、例证、归纳等分析方法论证特定的观点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注释]

① 鞠玉梅.修辞能力与外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J].外语界,2020(6):

47.

② 黄源深.21世纪复合型英语人才[J].外语界,2020

(1):

10

③ 陈伟,许之所.基于网络资源的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L外语界,2020

(4):

35.

④ 周季鸣,吕敏.从“方法”到“后方法”,我们到底还有多远?

[J].外语界,2020(5):

54.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0.

[2] 金力.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协作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20

(1)

[3] KumaravadiveluB.BeyondMethods:

MacrostrategiesforLanguageTeaching[M].

NewHavenandLondon:

YaleUniversityPress,20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