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6157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

第四课电视机的变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本课,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感受身边以及国家方方面面的巨大变化。

2、了解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巨大成就,并能积极探索这些变化的原因。

3、知道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

导思想,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观、访问、查询等方式深刻了解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并能初步思考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自豪。

2.萌发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改革开放前后人们服饰变化所隐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难点:

电视机的变迁是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缩影,时代不同,人们在购物方面的经历和感受也不同。

 

教学课时:

五课时

第一课时生活变化大搜索

导入新课

老师回忆自己当年读书的情景与今天中学生的学习条件相比,让学生对比,回答:

今天的学习环境与老师相比怎样?

引出新课。

板书课题:

电视机的变迁

学生根据实际讨论发言(发言内容略)

你家电视机的变化是怎样的?

我们的生活仅仅是电视机发生了变化吗?

(讨论发言内容略)

引导学生阅读“阅读角”,填充问卷调查表以及教材上的表格。

电视机在换,我们的生活也在变,现在的我们去看看近20年来我国人民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哪些变化?

(一)导学“服饰变化”

进行对比讨论,改革开放前后服饰的衣料.款式.颜色.功能有何不同,说说现在人们服饰有何特点。

引导学生了解上世纪60.70年代服饰和现在服饰主要特点

(二)导学“购物的变化”

从上世纪60.70年代到现在,电视机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服饰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不是只有这些变化呢?

板书:

购物变化

观察图片,对比上个世纪60、年代与80年代,与现在购物的方式的区别。

以前(上个世纪60、70年代)人们购物离不开什么?

购物的内容变化了吗?

付款的方式呢?

还有其他的不一样吗?

从“不一样”中你有什么感受?

粮票,布票.油票,棉票……

观察图画,对比两个不同年代购物内容的不同。

衣食住行

教育和休闲娱乐

付款方式的变化。

老掉牙的收款方式

刷卡

废旧收购也发生了变化。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小结全文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变化,我们看到了祖国在富强,腾飞,我们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更加努力学习!

板书设计

电视机变迁:

由小到大、由黑到彩、由少(单一频道)到多(多频道)

服饰的变迁:

颜色、款、衣料、功能

购物的变迁:

方式、内容、付款、场所、观念、速度、……

变迁的结论:

人民生活提高,祖国在富强腾飞。

第二课时国家的变化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出示实物:

火柴、钉子并问:

请大家看这是什么?

你知道它在解放前叫什么吗?

(洋火、洋钉)

2.问:

解放前不仅火柴叫洋火,钉子叫洋钉,那时点灯用的煤油叫洋油,建筑上用的水泥叫洋灰。

为什么在这些东西名字前头都加个“洋”字呢?

3.师:

解放前的中国,连火柴、铁钉都要从外国进口,那时人民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为此我请同学们自己回家采访家里的老人,请大家说一说你家里的老人小时候的生活是怎样的。

4.学生通过讲解、播放录音、展示图片、照片等方式,介绍家里老人小时候的苦难生活。

5.小结:

在解放以前,人民生活凄苦,旧中国十分贫穷落后。

板书:

解放前贫穷落后

二、启发明理

过渡:

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几十年的共同努力,人民生活逐渐富裕。

1.从新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感受祖国的变化。

(1)学生列举自己家乡、自己家庭或生活周围的实例,说说我国人民在生活方面的发展变化和感想。

(2)小结:

新中国不断前进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正向小康水平迈进。

2.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了解祖国的变化。

过渡: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祖国的经济发展是直接相关的,而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工农业的发展。

板书:

今天

(1)展示农业的发展变化

板书:

农业

教师、学生共同展示农业的发展变化

教师小结:

我国农业机械化和耕作技术水平提高了,粮食产量也猛增,我们看到金色田野里收割机正收获着农村改革开放后的硕果。

(2)展示工业的发展变化

过渡:

农业的变化这么大,工业生产更是日新月异。

大家一起看看我国钢铁、煤炭、石油、发电量的变化。

板书:

工业

出示一组数据:

(具体数据见扩展资料)

算一算:

1949年,我国钢产量不到16万吨,1996年达到1亿吨,约是1949年的几倍?

问:

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排名大幅度提高和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

小结:

工业生产飞速发展

3.从体育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体会祖国的发展变化。

(1)过渡:

我国工农业有了巨大变化,体育运动也有很大发展。

板书:

体育

(2)问:

你知道在旧中国,中国人被诬蔑为什么吗?

你又知道新中国成立50年来,体育健儿打破多少项世界纪录?

获得多少世界冠军吗?

(3)读一读:

课文后“读一读”栏目中的第一段。

(4)问:

每当你在电视转播中看到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升起时,特别是当大家得知中国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时,你的心情怎样?

为什么?

(5)小结:

我国在近年来,体育事业上取得巨大成绩,使外国人不敢小看中国。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

“我们不再是东亚病夫,我们是强者。

随着全民健身事业的开展,体育事业将会大步前进。

4.从科技的进步,感受祖国的飞速发展和变化。

(1)过渡:

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使祖国跻身于世界体育强国之林,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更令世人对我国刮目相看。

板书:

科技

(2)学生阅读课文后“读一读”栏目中的第二段。

(3)学生列举自己所知道我国科技方面的成绩。

5.畅谈祖国变化,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1)面对祖国各方面的飞速发展,你们想对祖国说什么?

(2)为什么旧中国我们连火柴、铁钉都造不了,而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中,取得了这么伟大的成就?

(3)小结:

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民当家作主,辛勤劳动,创造出伟大成就,使祖国腾飞。

三、展望未来

1.师:

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已经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过上宽裕的小康生活,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那时,人民生活和国家会怎样?

2.学生展望未来。

3.小结:

到那时,祖国会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板书:

明天繁荣富强

4.师:

让我们共同对祖国说出我们的心愿――腾飞吧,祖国!

腾飞吧,东方巨龙!

第三课时变化的奥秘

导入:

我们搜索身边的变化,感受着祖国的日新月异,享受着变化带来的喜悦,畅想着未来更美好的生活。

但我们是否思考过,这些变化的起源是什么?

这些变化的奥秘又在哪里呢?

一、小岗村的手印

从七十年代末,中国农村开始逐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方式不仅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使农民走向了富裕。

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曾使中国农民在劳动和分配上都实行绝对的平均主义,甚至有饭都是大伙一块儿吃。

“大锅饭”的结果是饭越吃越少、人越过越穷。

到了七十年代末,安徽省部分农民冒着“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危险,偷偷摸摸地把一些麦田、油菜田承包到自己家里去种,搞起了“包产到户”。

凤阳县小岗村便是这项改革的发源地,这就是当年村干部和十几户农民按手印立下的大包干秘密协议,协议上写着:

如果村干部坐牢杀头,其它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

坐牢杀头的情况最终没有发生,而包产到户的结果却是加快了生产进度、抓住了季节,这便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雏形。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当时著名的75号文件,对包产到户的形式予以肯定。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由于“包产到户”从根本上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分配上的“大锅饭”,使农民有了真正的自主权,因此受到中国各地农民的广泛欢迎。

到198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在中国农村绝大部分地区推广。

此后,中国政府继续不断稳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使广大农村地区迅速摘掉贫困落后的帽子、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

问:

是什么力量让小岗村的18户农民冒“坐牢杀头”的危险签订秘密契约?

这个契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开放的前沿:

深圳特区

如果说,中国的农村改革始于1978年的土地承包制,那么中国的城市改革和开放则始于1980年经济特区的创办。

经济特区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城市改革开放的序幕。

深圳特区的创办过程

1

2

3

4

5

坚持了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6

坚持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种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教学反思

学困生辅导:

第五课小康家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明确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比较总体小

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分;

过程与方法:

[来源:

Z,xx,k.Com]

能够

分析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具体原因及表现;逐步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及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我国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树立责任意识,为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教学重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及意义

教学难点: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关具体内容的深入理解,如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等。

教学课时:

五课时

第一课时触摸小康

导入新课

王枚搬家了。

看着宽敞明亮的新居,望着屋内漂亮的装饰,王梅兴奋地问问爸爸:

“我们现在过的是不是就是电视里常常提到的小康生活?

爸爸说:

是啊!

小康生活不光是指导谂条件的改善,……还包括很多内容!

以后,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

一、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在未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时,人们的居住状况应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

有人预测,在本世纪的前十年里,我国城市居民奔小康体现在住房上主要是居住面积的增加,而在后十年中则体现在居住品质的提高。

在刚刚结束的“十六大”上,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那么,进入小康社会后,我国城镇居民应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曾任建设部副部长)谈了他的看法,他将未来的城市居民住房状态称为后小康居住模式。

这一居住模式的特点表现为,前10年是居住面积的增长,后10年是居住品质的提高。

其大致进程是这样:

到2005年,我国城市核心家庭如以平均3.16人计算,人均拥有建筑面积达22平方米,每户建筑面积大约为70平方米(69.5平方米)。

到2010年,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为25平方米,户均面积大致是80平方米。

在达到这一住房指标后,新建住房增幅有可能放缓,住宅产业将由增量型的发展转向存量型的发展。

均住房建筑面积,大致为20平方米,折合使用面积约15平方米左右。

因此,到2020年的小康显然是一个更高层次的概念。

你家的住房是什么样子?

面积大概有多少?

你家现在的住房情况和以前相比有什么变化?

二、吃了吗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

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

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恩格尔定律的公式:

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

食物支出对总支出的比率(R1)=──────────

总支出变动百分比

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

食物支出对收入的比率(R2)=──────────

收入变动百分比

R2又称为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

恩格尔定律是根据经验数据提出的,它是在假定其他一切变量都是常数的前提下才适用的,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变动问题时,还应当考虑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饮食业和食物本身结构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家庭的食物支出增加。

只有达到相当高的平均食物消费水平时,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才不对食物支出发生重要的影响。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

其计算公式如下:

食物支出金额

恩格尔系数=───────

总支出金额

除食物支出外,衣着、住房、日用必需品等的支出,也同样在不断增长的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上升一段时期后,呈递减趋势

算一算

向父母了解自己家庭的收支情况,用恩格尔系数计算一下,看看,你家的生活水平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三、休闲新时尚

1、到饭店吃饭

2、结伴旅游、

3、网上守岁

第二课时数字小康

导入新课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意思是说,人民劳苦够了,渴望稍微得到安康,这里的小康指的是一种“富有仍嫌不足,但温饱已经有余”

一、小康的来历

从先秦至近代,尽管小康社会在思想家的笔下被描绘得极为诱人,但这种理想的社会从末有过,然而,小康思想在人民中间产生了极为深远影响,它作为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的普通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盛行千年而不衰。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社会发展总体水平比较实在的生活状态,从此,小康社会在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具体奋斗目标。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神州大地已经崭露头角。

二、小康标准

A、小康社会就是人人有钱的社会

B、小康社会就是吃得讲究、穿得高档、住得好社会。

C、小康社会就是人民受到充分教育,国民素质,道德水平得到全面提高,人人都讲文明礼貌、讲道德的社会

D、小康社会应该没有沙尘暴,应该是碧水蓝天

问:

你赞成他们的说法吗?

你心目中的小康社会是什么样的?

三、数字小康

中国小康基本标准及1980年和2000年的达标情况

指标名称

单位

小康标准

1980年

2000年

1、人均GDP

2500

778

3850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

2400

974

2924

3、农民人均纯收入

1200

315

1068

……

……

……

……

问:

对照小康标准,1980年有哪些项目没有达标?

2000年有哪些项目没有达标?

与1980年相比,2000年哪些方面有了比较大的进步?

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到20世纪末,我国将总体进入小康社会。

小结:

学生小结

作业:

见练习册

第三课时还是很多人的梦想

导入新课

我国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小康阶段。

这一时期人均收入水平面不高,农村与城市差距相当大,并不是所有人达到了小康水平

讲授新课

一、含义

2000年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总体小康”它的含义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阶段。

这一时期人均收入不高,农村与城市差距相当大,并不是所有人的生活都达到了小康。

二、低水平的小康

截至200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升至世界第六位,经济问总量和经济增长率均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912元,人民的生活水平位于世界中行列。

想一想:

我国的经济问题已达到一定规模,为什么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小结:

所谓低水平的小康,是指我国刚刚迈入小康社会的门槛,也就是说刚刚”达标”,主要是指人均收入水平还不高

三、不全面的小康

我们所说的小康生活应该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可是现在,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在物质文明建设得到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却显得比较薄弱。

走进一些居民家庭,各种高档家具应有尽有,但是惟独没有书架,很少看到书报杂志。

赌博斗欧‘随地吐痰等不良现象俯拾皆是。

可是我们现在的小康还不全面。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不断加剧,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已严重危害了我们的生存和发展。

一方面是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是生态环境的恶化,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了小康社会的发展。

问:

在你和身边有没有不文明的事情发生?

你认为这些事情有哪些害处?

小结:

所谓不全面的小康,是指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主要是从经济方面看,侧重于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关注不够。

四、不平衡的小康

所谓不平衡的小康,是指进入小康的人口在全国分布是不平衡的。

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本部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五、参与活动

活动一:

音乐

欣赏——播放MTV《越来越好》

问:

听完这首歌你有何感想?

总结:

改革开放30年,中国人得到的最大实惠是我们的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活动二:

你评我判

——“小康就是不愁吃,不愁穿,丰衣足食”。

这种观点你同意吗?

第一步:

独立思考

第二步:

同学讨论

第三步:

全班交流

总结:

片面。

我们追求的小康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物质生活的提高、也精

神生活的提高,还包括民主政治、教育、科技的发展,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因此,它是高水平的、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

活动三:

梳理知识——比较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

第一步:

独立思考

第二步:

同学讨论

第三步:

全班交流、总结

小康含义

小康类型

实现时间

提出时间

表现状况

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比较殷实的生活状态

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等

总体达到小康

20世纪末

十二大首次提出

十三大进一步完善[来源:

学。

科。

网]

总体达到。

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全面建设小康

2020年

十六大提出(2002年)

十七大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的目标体系。

归结起来,是六个“更加”

活动四:

自觉践行

讨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中学

生应该怎么做?

总结:

增强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人翁

意识和责任感,宣传全面建设小康的内容,好好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志成材,将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

教学反思:

学困生辅导:

第六课飞天梦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国家科技和教育发展状况,让学生了解我国科技与国外的差距。

2、了解科教兴国战略,培养科技兴趣,关注为国家科技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树立热爱科技和教育事业的思想,增强为科技发展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找资料、观看相关影视片断,通过老师讲述和同学们的讨论,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热爱科技和教育事业的思想,增强为科技发展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教学重点:

了解科教兴国战略,培养科技兴趣,关注为国家科技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树立热爱科技和教育事业的思想,增强为科技发展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教学难点:

了解国家科技和教育发展状况,让学生了解我国科技与国外的差距。

教学课时:

六课时

第一课时神舟五号

导入新课

请学生讲故事:

嫦娥奔月,牛郎织女

今天飞天梦想已经成为现实!

讲授新课

“5、4、3、2、1,点火”

一、神舟五号发射过程

13:

39神舟飞船进入绕地飞行第四圈。

航天员杨利伟呈仰卧姿态,正在记录飞行日志

13:

02神舟五号飞船正在进行第三圈飞行

11:

08航天员杨利伟开始在太空中进餐

10:

31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喀什测控站监测区域,杨利伟的轻松摘手套、解束缚带

09:

42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宣布: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09:

34航天员杨利伟报告:

“感觉良好。

09:

33南太平洋上的“远望”二号测量船首次捕获飞船信息

09:

09:

50“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09:

00“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08:

50胡锦涛等领导同志来到试验指挥楼平台,现场观看飞船发射

06:

15我国航天员杨利伟进入飞船船舱

05:

30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报告:

请示出征

05:

20航天员出征仪式在航天员公寓问天阁举行。

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来到这里,亲切会见首飞梯队3名航天员。

二、10月15日电对于中国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舟,印尼两家最大的华文报纸《国际日报》和《世界日报》近两天均给予重点报道,《国际日报》15日在头版头条以横栏大标题大红字“载人飞船具有多重意义”进行了报道。

《国际日报》报道说,中国首次载人宇宙飞船的发射具有政治、科技、军事等多重意义。

报道还援引上海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沈丁立的话说,神舟五号的升空,打破了美俄多年来对太空的事实垄断,将有利于增强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事务中“说话”的分量,可能会对国际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国际日报》15日还发表“太空人特辑”专版,介绍中国太空发展史,刊载了带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三钱”(即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三位科学家)功不可没等相关文章。

印尼最有影响的《罗盘报》15日在头版中心位置刊登了一幅美联社的照片,显示出神舟五号的展览模型。

印尼唯一的一家英文日报《雅加达邮报》15日也在国际版显著位置刊登外电有关神舟五号蓄势待发的报道,并配有神舟三号成功降落在内蒙古的照片。

小结:

学生小结

作业:

第二课时他们无愧于祖国

了解相关的科学家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

江西德安人。

1930年9月7日生。

1953年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

历任研究员、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科院名誉院长、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

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

1970年,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

1972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

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

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两弹元勋“邓稼先”

1950年,邓稼先从美国普渡大学回国,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物理数学学部委员、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院长等职,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全国劳动模范。

他签署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总体计划。

1948年,邓稼先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远渡重洋去美国留学,在普渡大学当研究员,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