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6188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docx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docx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

临汶完全小学三年级龙语语文教学资源利用备课

备课人:

备课时间:

8月20日

课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学会本诗中的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4.能学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读书感悟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音机

龙语教学资源利用之教学过程

个人修整

一、交流课前查找资料、板题解题

1.学生交流。

(学生有的介绍上网查找的资料;有的介绍从课外书知道的内容。

2.谁会背王维的诗。

师:

同学们懂得真多,今天我们再王维的一首诗。

板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解题:

从诗歌的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

(“九月九日”是农历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习惯。

“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的家乡蒲州。

题目的意思是,在重阳佳节里怀念家乡的兄弟。

师小结:

王维少年时期就很有文才,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他善于描写自然景色。

有人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放录音配乐朗读。

2.学生自读。

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

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指读全诗。

思考。

诗中写了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什么人的什么事?

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

(诗中写在九月九日重阳节。

诗人独自在异地他乡思念家乡兄弟的事。

三、品读诗句、了解诗意

1.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

哪些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

我认为“独”字用得好,“独”字表现诗人一个人离开家乡、亲人的孤独心情。

生2:

我认为“异”字用得好,说出诗人在外地想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

2.你认为这首诗写得最好是哪一句?

你体会到什么?

生:

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

为什么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

(自己孤身在外,每逢过节时,看到别人全家欢聚一堂皇,就感到孤单寂寞,因此,比平时更加思念亲人。

3.展开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意。

(独自一人身在他乡,成为他乡之客。

每遇到美好的节日,我就加倍地思念故乡的亲人。

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都登上高处,一个个都插上茱萸,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四、再读悟情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说一说,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中表达了作者身居外地,逢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读时速度稍慢,声音稍低缓。

2.配乐朗读。

五、想象训练口语

1.这是一首思乡的诗,假如你是诗人你会怎样说?

用什么方法向亲人述说思乡的感情?

(学生说了很多方法。

2.既然同学们想到用电话,就请你们当诗人,老师当诗人的亲人,述说思念之情。

(口语训练,产生情感共鸣)

龙语教学资源利用之课堂练习及作业

 

龙语教学资源利用自我设计之板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倍思亲

独      兄弟

少一人

教后小记

 

临汶完全小学三年级龙语语文教学资源利用备课

备课人:

备课时间:

8月20日

课题

《夜书所见》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古诗的意思。

2.体会诗人情感的转变。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人由郁闷转为欢快的心情变化。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读书感悟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教学挂图

龙语教学资源利用之教学过程

个人修整

一、导入新课

秋天是一个多彩多姿的季节,丝丝的凉意和片片纷飞的黄叶,给人带来无尽的思乡情绪。

1.还记得我们学过许多思乡的古诗吗?

谁能来说一说?

(背)

生1:

静夜思

生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看来同学们之前的知识掌握的不错哦。

二、了解诗人及其背景:

1.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首写思乡的古诗,让我们先去认识这个主人公吧。

(出示课件:

叶绍翁)

2.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古诗的学习中认识到他,谁能把你查到的资料和大家一起分享?

3.同学们了解的真多,从你们的介绍中,老师了解到了他是一位南宋的诗人,(课件板书:

南宋叶绍翁)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他擅长写景抒情,字句华美精丽。

特别引起老师关注的是,他的祖籍在建安,也就是今天的福建建欧,和我们一样都是福建人,说起来还是我们的老乡呢。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就是(板书:

夜书所见)

2.全班一起读课题,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生1:

夜是晚上的意思

生2:

所见是看见的意思

3.那谁能说说这里的书是什么意思?

(写)

(反思:

在备课就想到学生对“书”字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果然,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想一想夜书所见,书指什么?

不少学生意见不同,有的说书是那个人在看书,有的人说那个人在看东西把这些东西当成书,这时我让学生反复读课题,又读了两遍课题后一位同学站起来说,他认为书是写,那个人把看到的写了下来。

之前,准备不够,在这花了不少时间)

4.谁能把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完整.

生:

夜晚写下自己所看见的

5.到底是怎样一幅画面呢?

(出示课件:

秋夜图/音乐伴奏)

6.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夜晚,有一位诗人久久不能入眠。

7.下面老师想请大家自学这首古诗,在学习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觉得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读懂诗歌中的字词或意思呢?

(看注释,查字典,查资料,看插图,展开想象)好,下面就请大家以同桌为单位,用你们提出的办法来学一学古诗,看看你能读懂的有哪些,再给你读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

(反思:

这个环节课堂的生成不错,能帮助学生在自己的记忆结构里唤醒以前的认识,巩固了认知能力,同时抽到的学生在读古诗的时候发生的错误和课文的生字有关,然后让孩子字发现并在纠正的时候很好的强化了拼音的书写。

8.学生反馈自己读懂的字词或句,再提出自己不明白的。

9.古诗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语言,需要我们细细的去揣摩,才能更好的领悟其中的韵味,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诗文里,去细细品位,看看你们刚才的理解,对了多少,还有什么需要修正的地方。

四、品词析句,想象悟情

1.首先,我们来看看诗歌的第一二句。

在这两句诗歌中,你们能体会到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又想到了些什么吗?

(出示课件前两句)

生:

作者看到了梧桐树叶随风摆动。

听到了秋风的声音。

2.师:

是什么风?

(秋风)怎样的秋风(凉凉的秋风)这风怎么吹?

发出什么声音?

(呼呼)(课件演示风声)什么感觉?

(好冷啊)文中说到风声,用的是什么词?

(萧萧)是啊,这萧萧的秋风吹打着梧桐树的叶子,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沙沙,哗哗)你觉得怎样?

(我觉得更冷了。

(反思:

这个时候的课堂气氛不够,风声的音效太短了,学生还未体会到就没了,应该再引导让学生再体会一下)

3.这样的风声,梧桐声,拂过诗人的身体,掠过诗人的耳朵,送来阵阵的寒意,让诗人不禁打了个寒噤,那么你们觉得这一句该怎么读?

个别读两三个,齐读。

(萧萧梧桐送寒声)

4.诗人还看到了什么?

(课件图片,一轮明月)好一轮当空的明月啊,让我们想起了什么节日?

(中秋节)中秋节,我们都做些什么?

生1:

我们一家人吃月饼,看月亮.

生2:

全家围在一起很开心

是啊,当你们围坐在院子里,阳台上,吃着可口的月饼,看着明亮的月亮的时候,我们不由的发出一声感叹,月亮真美啊!

5.但诗人此时此刻眼中的月亮美吗?

(美,不美。

6.看来意见不统一,说说各自的理由。

生:

不美。

因为作者此时,深处他乡。

7.你怎么知道他在异乡?

生:

因为诗中提到动客情。

这个客说明他在他乡做客,这时候,他一定……..

8.说的真好,这里有个关键词,动客情,他动了哪些情?

想了哪些事?

大家来当当小诗人,设身处地的想想,在这样一个月圆的深秋之夜,秋风阵阵,凉意深深,你们会想到些什么?

9.说的太好了,可见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忧愁,孤单,寂寞,郁闷)(板书:

孤单)因此,在诗人眼中,这轮明月并不美,他没有心情赏月,他的心被浓浓的思乡之情所取代,被对家人的深深思念所填满,那么这句又该怎么读?

(江上秋风动客情)

10.把作者想家的感情,味道读出来.

11.大家读的太好了,赵老师也仿佛被你们带入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中,被他的忧郁和孤独所感染。

10.这时候,诗人一个不经意的转头,他又看到了什么?

(出示插图:

篱笆下的一盏灯)

你怎么知道他看到了一盏灯(夜深篱落一灯明)

11.在这样满是忧愁的夜晚,却有一盏这样醒目的灯,大家想象下,在篱笆背后,可能有怎样的一幅情景呢?

12.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老师真佩服你们,诗人和你们一样,他虽然没有看到篱笆后的情景,却也走出了一番猜想,他所想到的又是什么呢?

大家来读读诗歌的后面两句,然后告诉我答案)

13.诗人想到后面应该有两个孩子在捉蛐蛐。

师:

你从哪一句诗里知道的?

这里的知是什么意思:

猜想

14.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猜想?

(因为,他小时侯一定也常常提着灯笼在篱笆下捉蛐蛐)

15.你们知道孩子们捉蛐蛐是为了做什么吗?

(斗蛐蛐玩)

16.你们想知道他们是怎么捉蛐蛐的吗?

(生:

………)你们想捉蛐蛐吗?

(想)好,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和诗人一起回到童年时代,在老师的语言带领下去捉一捉蛐蛐。

17.这是深秋的一个夜晚,好大好圆的月亮挂在高高的天空,你和你的小伙伴,蹑手蹑脚的来到后院的空地上,兴奋地寻找着蛐蛐的踪迹,这时,你们听见了(放蛐蛐的声音),这可是一只好大的蛐蛐啊,你们悄悄地靠近发出声音的地方,提着灯笼,一边照亮,一边轻轻地拨动小草,忽然,你们眼前一亮,看到了那只蛐蛐,说时迟,那时快,你们一伸手,哈哈,蛐蛐被你们逮住拉。

(怎样,你们这时有什么感觉啊?

(反思:

尽管在教学中,没有强加给学生”挑”字在诗句中的正确读音,而是采取了查字典的方法来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答案,但在课堂上我没有清楚的处理挑字的教学,感觉当时有一点饶口,挑、促织——让学生听老师描述想象理解,效果也不是太明显)

18.捉蛐蛐真好玩啊,我们可高兴了。

因此,这儿挑应读 tiǎo(第三声)

(反思:

因为学生对捉蛐蛐的操作过程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不知道这是用一根麦杆在洞口拨弄,把蛐蛐拨出来,所以还是有一部分的孩子没有很好的找到正确的读音,可见,教师的备课还应更细致些,才能在教学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19.当诗人也回想起这一段童年的往事的时候,你觉得他的心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开心,快乐……)板书:

快乐

20.那你觉得应该怎样读诗歌的最后两句?

(个别读        全班读)

21.这篇诗文写的太精彩了,作者在深秋的景致中融入了自己深深的思乡之愁,又从一盏明灯里回忆起童年的美好往事,由此产生了愉悦的心情,这样复杂的情感变化,却只用了寥寥几句精辟的诗句来演绎,并且表达的淋漓尽致,耐人寻味。

让我们一起来好好的读一读这位伟大诗人的杰作吧。

五、背诵诗歌

这么好的诗歌,你们想把它背下来吗?

(想)给你们点时间试一试。

一会我们来个赛诗会,看谁能当好这个现代的小叶绍翁。

六、总结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多的收集这些优美的古诗,更好的去领略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瑰宝所带来的无限魅力!

龙语教学资源利用之课堂练习及作业

 

龙语教学资源利用自我设计之板书

夜书所见

南宋(叶绍翁)

孤单

动客情

快乐

教后小记

 

临汶完全小学三年级龙语语文教学资源利用备课

备课人:

备课时间:

8月20日

课题

《风筝》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生字。

会写“精、希、却”等生字。

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4.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2.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读书感悟法

教学准备

1.寻找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的文字片段,有条件地可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龙语教学资源利用之教学过程

个人修整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

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

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

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

(师巡视,了解学情)

3.感知内容:

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

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复杂到简单一步一步的归纳,切忌敷衍。

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

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勾下来、写下来。

(估计学情:

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

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

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2)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

“憧憬”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查字典,或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

“依然”一词可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

A.我们精心的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B.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教法:

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4)假如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

做些什么?

(让学生入情入境)

(5)多种方式读全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角色转换:

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设情境:

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

播放多媒体课件,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场面的文章,让学生入情入境。

(3)引导表达:

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转换:

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5)品味课文:

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需要精读的句子:

A.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B.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注:

此二句可根据课堂情况,分析写法,如第一句中动词“托”“牵”的用法。

(6)深入赏读: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四、小组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注:

“拼”“村”“丧”的读音需特别注意,磨的读音:

二声(摩擦)、四声(磨面);坊的读音:

一声(牌坊)、二声(作坊)。

2.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注:

“村”可与“材”进行比较记忆,“丧”的下面部分没有一撇。

3.练习书写生字。

五、课堂练习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读出感情。

2.作者在做风筝,放风筝时的心情怎样?

用一个词概括。

二、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A.读一读:

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B.说一说:

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C.试一试:

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

(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方式:

读、体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表演。

D.评一评:

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5、6、7、8自然段

(1)师:

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2)师:

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

请读读5、6、7、8自然段。

重点读好: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体验: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

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索,板书:

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次朗读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

四、课堂练习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2.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龙语教学资源利用之课堂练习及作业

 

龙语教学资源利用自我设计之板书

“幸福鸟”

风            憧憬        做

              快活        放

筝            伤心        丢

                           找

教后小记

 

临汶完全小学三年级龙语语文教学资源利用备课

备课人:

备课时间:

8月20日

课题

《秋天的雨》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展开想象,感受秋天的美好,感悟语言的优美。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对秋天的喜爱。

学习重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语言的优美,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读书感悟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教学挂图

龙语教学资源利用之教学过程

个人修整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教师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创设情境。

2.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好“轻轻地,轻轻地”。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秋天的大门打开了,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2.课件出示三个段首句,指名朗读。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3.指名朗读2—4自然段。

4.小结,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指导朗读,感悟语言。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语句的生动形象,读出秋天的色彩美。

1.朗读段首句。

2.创设意境,激活学生的想象,指导朗读本段优美的语句。

教师重点点拨以下几处。

①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想象句中描写的画面,读出凉爽的感觉。

相机教学多音字“扇”字。

②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秋天的意境。

梳理课文脉络,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大意。

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秋天五彩缤纷的色彩美,体会言语的生动形象。

创设情境,表现“你挤我碰”和“争”的情趣,再有感情地朗读本句。

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教师指导朗读,创设想象空间,激活想象,让学生看到更多的菊花的色彩。

相机理解省略号的作用。

3.借助小泡泡,理解“五彩缤纷”的含义。

4.词语扩展训练。

5.回顾本段,课件出示本段描写颜色的词语,学生认读并积累。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体会用词的形象传神,读出被香味“勾住”的感觉。

1.指名朗读本段,让老师从你的朗读中闻到香味。

2.指导读好“香香的”“甜甜的”。

3.引导学生体验并读出被香味“勾住”的感觉。

4.拓展,你还能闻到哪些水果的香味。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读出语段中蕴涵的积极情感。

1.自读本段,思考:

秋天的雨吹起了小喇叭,你们听到了什么?

(冬天快要来了)

2.树林里的小动物,植物听到了这个消息,它们都在忙什么呢?

指名几个学生合作朗读本段。

四、回顾全文,指导书写,拓展提升。

1.教师梳理课文内容,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指导书写生字:

“扇”“爽”

让学生说说书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书写后师生共同订正。

3.课末总结。

4.拓展,发展学生语言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课下读一些有关描写秋天的文章、诗歌。

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朗读体会用词的形象传神。

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感受语段中蕴涵的积极情感。

激发学生自主识字,注意观察字形,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龙语教学资源利用之课堂练习及作业

 

龙语教学资源利用自我设计之板书

秋天的雨

五彩缤纷

香香甜甜  ______的歌

准备过冬

教后小记

 

临汶完全小学三年级龙语语文教学资源利用备课

备课人:

备课时间:

8月20日

课题

《听听,秋的声音》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学习重难点

1.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2.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读书感悟法

教学准备

学生:

观察秋天来了四周的变化和留意你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老师:

教学课件、钢琴曲《秋日私语》。

龙语教学资源利用之教学过程

个人修整

一、走进秋天的音乐厅──创设情景导入

1.导入语:

这是一曲秋之歌,让我们一起用心聆听,听听,秋的声音!

(播放课文的动画课件)

2.师:

孩子们,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声音呢?

(指名说)声音动听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秋天,听听,秋的声音吧!

3.指名读课题。

(要求要读得美一些,提示中间的标点符号要停顿一下。

二、聆听秋天的声音──自学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复习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①师:

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在课题12的旁边有一个星号,说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那我们应该怎样学习略读课文呢?

②生随机回答:

自学、借助阅读提示……

③师:

那我们赶快来读一读阅读提示,看看提示中对我们的自学提了几个要求,并用直线划出来。

④指名说,课件出示要求。

我会自学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

(2)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查新华字典、查图解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找近义词等。

(3)找找课文描写了秋天里的哪些声音。

(4)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2.初读课文:

①师:

那我们赶快根据阅读提示的第一个要求,亲自去听听秋的声音吧!

请打开语文书,翻到第12课,有感情读一读课文。

②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③师:

刚才,我们已经与秋天的声音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了。

现在,谁愿意用你的朗读再一次带领大家去听听,秋的声音呢?

(指名分小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