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学期第2周周练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6270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2周周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2周周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2周周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2周周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2周周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2周周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2周周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2周周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2周周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2周周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2周周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2周周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2周周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2周周练试题.docx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2周周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下学期第2周周练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2周周练试题.docx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2周周练试题

江西省横峰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2周周练试题

时间45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1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每小题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不仅包括中国境内现存的文化,也应该包括曾在中国境内的文化、部分藩属国的文化。

尽管这些藩属国今天已经不在中国疆界内了,但历史上它们属于中国文化的范畴,并且中国文化至今对它们依然还有强大的影响。

除此之外,有些民族的主体在境外,但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中国,他们的文化已经跟其母体的文化有所区别了。

例如,新疆有俄罗斯族,他们的文化也是中国文化一部分。

因此,中国文化应该包括境内所有民族的文化,不要片面将其理解为华夏汉族这一主体民族的文化。

尽管长期以来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人数也占绝对多数,但要注意,汉族及其文化一直处在不断变化中。

如果它不具有多元的文化特征,没有吸收大量其他民族的人口和文化,那么,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它都不可能有今天这样重要的地位。

我们为什么会有我们的文化自信?

就是中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善于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而且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历来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就是吸引、融合其他民族人口。

它吸收、融合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准是什么呢?

不是血统,而是文化!

血统是没有办法改变的,除非通婚,但是文化则不同。

在文化上,只要接受中国文化,就等于承认了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从文化认同上说,大家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

从血统来说,“炎黄子孙”是非常多元的,根本就不是一个老祖宗可以传下来的。

著名诗人白居易是从中亚迁到内地来的。

唐朝有好多姓白的其实都是中亚人。

正因为他们把文化带过来了,中国文化才丰富多彩。

中国文化的特色主要有三点:

一是中国文化是独立发展的。

在西方人打开中国大门之前,中国文化主要是独立发展的。

它吸收其他文化,主要是在一些枝节上,而不是主体。

如,佛教传播到中国,是中国文化改变了佛教,所以就有了中国文化和佛教结合产生的禅宗。

这一特点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理因素。

从当时的中国版图来看,东、南、西、北面要么是高原、山脉、大洋,要么就是中国文化影响的地方。

因此,中国文化基本上是独立发展的。

在封闭的大环境中,它最先进。

在外界突破地理障碍,把文化带到中国以前,它没有受到什么挑战。

也正因如此,它是延续的。

二是中国文化相当自信。

汉族基本上是农业民族,从中国的疆域来看,中国适合农耕的地区在西汉时已定型,所以中国基本上还是适应农业社会的。

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文化又有相当自信的特点。

在中国的确在大的地理范围内是最先进的情况下,这种自信没有害处。

但如果已受到外界的挑战,事实又证明已不是“天下之中”“无所不有”了,却依然持有一种片面、过分的自信,那就不能适应世界潮流了。

三是中国文化历来是开放而不传播的。

我们现在常常讲汉朝、唐朝比较开放,讲“汉唐雄风”。

确实,汉朝、唐朝的开放超过了其他朝代,但它的开放是允许、欢迎各国来,很少往海外派人出去,甚至是禁止中国人出去的。

宋朝甚至认为,文化不能随便传,禁止出口图书到辽国或者西夏。

明朝郑和下西洋是宣扬国威,而不是传播中国文化。

但如果不传播,谁会承认、接受先进的中国文化呢?

(摘自《中国需要怎样的文化自信》,

作者葛剑雄。

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包括中国境内现存的文化、曾在中国境内的文化、部分藩属国的文化,还包括主体在境外,但长期生活在中国的一些民族的文化,如中国境内的俄罗斯族文化。

B.中国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它以文化为标准,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具有多元的文化特征,因此不管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它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C.在西方人打开中国的大门之前,中国文化基本上是独立发展的,它主要是在一些枝节上吸收其他文化,不会从主体上全盘接受外来文化,禅宗的出现就说明了这一点。

D.只开放而不传播是中国文化历来的特点之一,即使在开放程度超过了其他朝代的汉朝、唐朝也是如此,明朝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并不是传播中国文化,而是宣扬国威。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些藩属国历史上属于中国文化的范畴,中国文化至今对它们仍然有强大的影响,尽管这些藩属国今天已经不在中国境内了,但这些藩属国文化仍然属于中国文化。

B.我们之所以会有中国文化自信,就是因为中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善于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而且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历来有吸引、融合其他民族人口的优点

C.从以前的中国版图来看,中国处于相对封闭的大环境中,而中国文化又是封闭的大环境中最先进的文化,它自始至终都没有受到其他文化的挑战,因而能够延续至今。

D.汉族基本上是农业民族,中国适合农耕的地区在西汉己定型,基本上能够适应农业社会,这给中国文化带来了相当自信的特点,因为此时此地,它确是最先进的文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长期以来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人数也占到绝对多数,但把中国文化理解为华夏汉族的文化是片面的,因为中国文化应该包括中国境内所有民族的文化。

B.从文化上来看,只要放弃了自己原来的文化,认同了中国文化,那么不管来自哪里,都可称为“炎黄子孙”,如白居易;而要从血统上变成炎黄子孙,那只有通婚。

C.中国文化在历史上取得了“天下之中”“无所不有”的辉煌成就,但如果已受到了外界的挑战,已不是最先进的文化了,那就应该向其他文化学习,吸收其优点。

D.如今,我们应当对中国文化充满充分的自信,但又不能持有片面、过分的自信,否则就不能适应世界潮流;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主动地传播中国文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张纯如:

她用生命点亮历史

2004年11月9日,一位年轻的华裔女作家在美国加州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的突然离去震惊了整个世界。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美国,就有230多家报纸、电台、电视台发布了这一消息,并向这位年轻的华裔女子致以敬意。

近年来,还没有哪一位华人的去世在美国引起如此之大的震动,

她就是张纯如,《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的作者,与篮球天才姚明、钢琴家郎朗一起被美国华文媒体誉为“最引人瞩目的在美华人青年”。

1968年3月28日,张纯如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一个华裔移民家庭中。

纯如之名出自《论语》:

“乐其可知也:

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

”纯如,意思是和谐美好,既有父母思念故国的苦涩,也有父母对女儿所寄托的期许。

张纯如1989年从伊利诺伊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开始了专业写作的道路。

她的第一本书《蚕丝——中国飞弹之父钱学森》广受好评。

1997年12月,南京大屠杀60周年。

张纯如在此前用近三年的时间,在世界各地访问了许多幸存者,参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在各种触目惊心的资料的基础上,撰写、出版了英文版《南京暴行》。

此书一经问世,就震惊了西方世界,在随后数年内再版十余次,迄今印数已近百万册。

在童年的时候,纯如与父母谈话时,父母经常会提到遥远的1937年,在大洋彼岸一个叫南京的城市里发生了些什么,她的祖父如何逃离那个人间地狱,滔滔长江水如何被鲜血染成了红色……1994年12月,张纯如在加州第一次看到南京大屠杀的黑白照片时,更是感到了无比的愤怒。

的确有南京,的确存在大屠杀,但是为什么有人否认它?

纯如为这一现象震惊了,几乎所有的西方人都知道希特勒的罪行,却无人知晓日本人在中国进行的大屠杀。

她为此感到阵阵心悸。

对于在美国这样的物质社会来说,一个年轻女孩花几年时间去写一本历史著作,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年轻人都要争分夺秒地奋斗赚钱、成家立业。

不过,这位当时只有25岁的女孩有一个念头:

“这本书能不能赚钱我不管,对我来说,我就是要让世界上所有的人了解1937年南京发生的事情。

为了撰写《南京暴行》,纯如收集了中文、日文、德文和英文的大量资料,以及从未出版的日记、笔记、信函、政府报告的原始材料,她甚至查阅了东京战犯审判记录稿,也通过书信联系日本的二战老兵。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卫星回忆说,1995年7月,张纯如在南京待了25天左右,“她那时才27岁,由于气候不适应,经常感冒,但她的工作一点也不耽误。

当时南京的天气很热,她不顾自己的身体,把大部分时间用在采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寻访日军暴行发生地以及翻阅国内资料上,每天工作时间有10小时以上。

”当时担任纯如翻译的杨夏鸣副教授回忆说,“她很认真,更十分严谨,常常用美国材料与中文材料核对事实。

她听不大懂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方言,但她全录下来了。

她这个人通常会打破砂锅问到底,有时真觉得她有些偏执。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张纯如最大的收获便是使中国人民找到了“中国的辛德勒”——约翰·拉贝先生,找到了拉贝详细记录南京大屠杀的日记。

今天,详细记录了五百多起惨案的《拉贝日记》已经被翻译成中、英、日等多种文字,保存在德、日、美、中等国家的档案馆里,成为历史的见证。

在完成《南京暴行》时,纯如有一个心愿,希望“这本书能够唤起其他作家和历史学家的兴趣,使他们都能尽早调查、研究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经历,毕竟,这些来自过去的声音正在逐年减少并终将全部消失。

更为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唤起日本的良知,接受对这桩事件应负的责任”。

年仅36岁的纯如离开了,她死前留下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曾认真生活,为目标、写作和家人真诚奉献过。

”她的墓碑上写有这样的话:

“挚爱的妻和母亲,作家、历史学家,人权斗士。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与纯如有过多次交往,他一直很钦佩张纯如的执着、知性和追求真相的勇气。

他曾对记者说:

“对于纯如的父母和孩子,他们失去的是女儿和母亲;对于中国人,他们失去的是一个正直的同胞和朋友;而对于整个世界,他们失去的则是一个勇于说真话并努力让别人相信事实的人。

(文章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5分)

A.许多人不能理解张纯如这样一个年轻女孩花几年时间去写一本历史著作,因为对于在美国这样的物质社会来说,年轻人就应该争分夺秒地奋斗赚钱、成家立业。

B.引用一些友人对张纯如的回忆,可以使张纯如的形象更加真实,从侧面客观真实地体现了张纯如的精神面貌。

C.张纯如自杀的原因是她在收集图片资料的过程中,对人类在战争中表现的残暴人性的绝望和抑郁让她不能自拔,而且外界的压力使她整日处于惊恐不安之中。

D.全文重点记叙了张纯如写作《南京暴行》的经过,真实感人。

语言在叙事中充满抒情的张力,使文章更有感染力和可读性

5.张纯如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征?

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

(12分)

答:

                                    

                                    

6.当今世界仍不太平,恐怖主义和其他暴行仍然存在,人类应该怎样对待过去沉重不堪的杀戮和侵略的历史?

请结合本文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13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大漠里的旗帜

刘建超

她来看他,是为了离开他。

他不知道,兴奋紧张搓着一双皲裂粗壮的手,这么远,天啊,你怎么来了?

她看着他,看着相恋10年,那个曾经帅气充满诗意的小哥,如今粗犷得像工地上的装卸工,她还是没有忍住泪水,晶莹的泪珠在白嫩的脸颊冰冷地滑落。

她下了火车乘汽车,走了三天三夜,又搭乘过往的大货车颠簸了一天,才在一望无际的荒漠中看到了他居住的那个小屋。

西部边陲的一个养路站,只有一个人的养路站。

养护着近百公里的国道。

她和他在大学相识,他们都是学校野草诗社的。

他俩相恋了,就因为都喜欢泰戈尔的诗,生如夏花,死如秋叶,还在乎拥有什么?

在校园的雁鸣湖边,他轻轻地吻了她,说过不了几年,我将成为中国诗坛的一面旗帜。

浪漫似乎只在校园里才蓬勃畸形疯狂地蔓延。

当毕业走上社会,才知道校园的美好都被现实的无情的铁锤砸得粉碎。

为了寻找工作,他和她早把诗意冲进了马桶。

他的父亲是养路工,在西北。

父亲生病期间,他去了父亲生活的城市照顾父亲,父亲去世后,他竟然接过了父亲手中的工具成为一名养路工。

大漠荒烟,千里戈壁,他给她写信,描绘着他眼前的风景,天空虽不曾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

我真的感受到泰戈尔这句话的含义了。

她感受不到那些诗意,没有他在身边的日子寂寞无聊。

家里人给她介绍男朋友,她都拒绝了。

可是,她也不确定自己究竟能等到个什么样的结果。

一年一年的春花秋月,把他们推向了大龄的边缘。

经不住妈妈的哭闹哀求,她妥协了,去见了妈妈公司领导的儿子,小伙子很精干,谈吐也很睿智。

她就模棱两可地处着,心中还是牵挂着远方的他。

她要了断同他的情缘,这样下去对谁都不公平。

她给他带了大包的物品。

他笑着说,我这啥都不缺,啥都不缺。

她环顾四周,煤气炉,木板床,米面油,咸菜。

他笑了,似乎恢复了校园里的神气,玩笑说,孟子曰: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这些我都具备了,就等着天降大任了。

晚饭,稀饭,馒头,她带来的熟制品。

他居然端出了一盘鲜绿的青菜。

在这一抹黄的沙丘,见到鲜绿的青菜,她都舍不得动筷子。

你一个人不寂寞吗?

她说。

不寂寞,白天养路,晚上看书,看你的信。

我能背下来泰戈尔诗集,也能背下来你写的每一封信。

夜晚,她躺在床上,他躺在地上。

荒漠的风狼一样嚎。

第二天风和日丽,天蓝如洗。

她搭上了一辆过路的货车。

司机是个很健谈的小伙子,踩上油门也打开了话匣子。

小伙子说,这个养路站就像是他们跑长途车的司机的驿站,加油加水,填饱肚子。

养路站就他一个人,他还学会了修车补胎。

几千公里的路段,就他养护的这段路最好。

在一个大拐弯处,司机停下车,提着一只袋子下了车。

她伸头望去,路基的远处是一个低洼带,竟然有一片十几平方米的小菜地。

菜地里的绿色格外养眼。

怕菜苗被飞鸟或小动物侵害,菜地的四周插满了树干,树干上挂着五颜六色的布条,像是挂满了万国旗。

司机把袋子里的土倒在菜地边,回到车上说,经常走这里的司机都知道给这块菜地带点土。

这地方风沙大,就这一块是个避风的港湾。

他每天都要骑车几十里来这里种菜浇水。

来场大风暴,菜地就没了,风暴过去后,他重新再开。

我们司机每次经过这里都要鸣笛致意,我们把它称为大漠里的旗帜。

那些布条上都写着一些字,有人说是诗,我也不懂。

反正我记得其中一个上面写着,生如夏花。

她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的名字就叫夏花。

她回到家,眼前总是飘舞着大漠里那五颜六色的旗帜。

她又准备动身去看他,她带了一挎包土。

她要告诉他,大漠里的旗帜下不该少了家乡的泥土。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4年第3期)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10分)

A.“荒漠的风狼一样嚎”这一句景物描写,用了比喻的手法,既写出大漠环境的艰苦,也衬托了“她”看到“他”的生活现状后更坚定了她要与他分手的决心。

B.文中“他居然端出了一盘鲜绿的青菜”,“居然”一词暗示下文写那片青菜地得来不易,也为彰显小说主旨而张本。

C.小说以“她来看他,是为了离开他”开头,是为了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D.小说主要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多个方面写“夏花”,塑造了一个对爱情充满向往但是又面临现实压力的女孩形象。

E.“她要告诉他,大漠里的旗帜下不该少了家乡的泥土。

”小说的这一结尾写得含蓄蕴藉,极有韵味,给读者留下了充分体味的空间。

8.小说中的“他”,性格中“浪漫”的一面体现在哪些地方?

请简要分析。

(10分)

答:

                                    

                                    

9.小说多次提到泰戈尔的诗,作者这样安排有何意图?

请简要分析。

(10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1)《醉花阴》中李清照回忆起她和丈夫对酒赏菊共度佳节的美好环境,藏头引用陶渊明的诗句,不着一“菊”字,却尽得菊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且代落花立意,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5分)

①还有一种坏处,是一做教员,未免有顾忌;教授有教授的架子,不能畅所欲言。

②对于房地产“救市”的话题,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问题一经提出,人们就争先恐后地各抒己见。

③叶圣陶先生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这次去苏州游览了几个园林,果然觉得名正言顺。

④告别时,他非要送我几件高档衣料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⑤除非把这事和盘托出,在添上些枝叶,或许可以激怒他稍助一臂之力。

⑥鲁迅先生对于友人,尤其对于青年,爱护无所不至,不但尽心竭力,还常主动帮忙。

A.③④⑤     B.③④⑥

C.①③⑥D.①②⑤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5分)

A.在感觉协调训练中,要让儿童感觉到快乐而不是压力,要以参加感觉协调训练的儿童是主角,要及时给孩子积极的反馈。

B.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

C.《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两档文化类节目的横空出世。

节目本着“拯救汉字危机”和“领略汉字之美”的理念,激发越来越多的观众注意。

D.一个省的文化系统如果能肩负起继承当地文化传统的使命,那么这个省的文化底蕴就会得到保持,而不至于中断和流失。

1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5分)

1992年9月21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__①__做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__②__,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员送入太空,__③__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__④__是要有可靠性高、大推力的运载火箭;__⑤__是安全返回技术;__⑥__是要研究出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为太空中的航天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A

/

然而

首先

其次

再次

B

以至

然而[

/

前提

更重要的

最关键的

C

/

所以

首先

其次

再次

D

以致

所以

/

前提

更重要的

最关键的

2

语文第二周周练答案

1B解析:

把“中国文化”和“汉族文化”混为一谈,偷换概念,“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不管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它都具有重要的地位”说的是汉族文化。

2C解析:

自始自终都没有受到其他文化的挑战”错,不合文意,应该是“外界突破地理障碍,把文化带到中国以前”,中国文化没有受到什么挑战。

3B解析:

“只要放弃了自己原来的文化”错,无中生有,曲解文意,根据原文意思,只要接受了中国文化,承认了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即可,并没有说一定要放弃自己原来的文化。

而且原文还说“正因为他们把文化带过来了,中国文化才能丰富多彩”。

4C解析:

C项,她自杀的原因文中没有提到。

5(12分)答案:

①求真务实。

收集了各种版本的原始材料,查阅审判记录稿,书信联系老兵,寻找最原始最真实的证据。

②严谨认真。

亲自核对事实,把她听不大懂的幸存者的方言全录下来,打破砂锅问到底,认真到偏执的地步。

③勤奋努力。

在南京时,不顾气候不适,每天带病工作10小时以上。

④淡泊名利。

放弃赚钱和事业,为历史的真相写作。

⑤勇敢执着。

勇敢地追求历史真相,执着写作,揭露法西斯罪行。

(答3点满分)

6(13分)答案:

观点一:

勇敢面对并寻求历史的真实,用实际行动谴责战争,呼唤和平。

①张纯如执着追求历史的真实,还原历史的真相。

②付出实际行动,努力让人们相信历史的真相。

张纯如收集原始材料,多方奔走,写成《南京暴行》一书,呼唤人们记住历史,为真理而战,为和平而战。

③以史为鉴,在现实中我们也要像张纯如一样,勇于反对各种暴行,坚决抵制一切宣扬暴行的活动,并且付诸行动,维护和平。

观点二:

那些杀戮者和侵略者要勇于反思改错,不要企图掩盖历史的真相,篡改历史。

要用实际行动向过去诚恳道歉,坚守人性的良知。

①正视历史,不要掩盖战争的罪恶。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企图掩盖南京大屠杀的罪恶,淡化历史。

②为历史负责,对过去的杀戮行为做出最真诚的反省。

用实际行动扼杀暴力行为的萌芽。

③坚守良知,当今世界和平是人之所盼,是大势所趋。

有道德有良知的人,不会拥护邪恶狭隘的杀戮

7解析:

A项,“与他分手的决心”错误。

D项,“面临现实压力”牵强。

答案:

AD

8(10分)答案:

①他喜欢泰戈尔的诗,希望成为中国诗坛的一面旗帜。

②深处大漠戈壁,却真正体会到以前所读诗句的诗意。

③晚上在看恋人的信、背泰戈尔的诗中度过,并不感到寂寞。

④在用来驱赶飞鸟或小动物的布条上写满了诗,不忘“生如夏花”的人生理想。

9(10分)解析:

答案:

①突出了“他”浪漫的性格特点,表现了“他”的性格形象由校园里单纯的激情浪漫变为面对现实洗礼却依然不失诗意的转变过程。

②突出了小说的主旨:

只有真正有理想有诗意的人才能在面对艰难现实时,让自己的精神屹立如“旗帜”,从而让枯寂的人生如夏花之绚烂。

让读者在阅读小说时,进一步思考人生“诗意”与“现实”的关系。

③以二人因共同喜欢诗句“生如夏花”而开始,又以“他”对“生如夏花”的人生理想的坚守而结束,前后照应,使小说结构浑然一体。

④多处引用诗句,使小说的语言更具诗意之美,给读者以美的阅读享受。

10(10分)答案:

(1)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2)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3)悟已往之不谏

11D解析:

①畅所欲言:

尽情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侧重痛快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②各抒己见:

各自坚持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侧重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③“名正言顺”的意思是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

后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

句中误解为说法与实际情况相符。

④“大方”是指懂得大道理的人。

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句中把“大方”误解为不吝啬。

⑤和盘托出:

比喻全部说出或拿出来,没有保留。

侧重全部的说出自己知道的事情。

⑥“无所不至”意思是没有达不到的地方。

现多形容坏人到处干坏事或所有的坏事都做到了。

贬义。

12B解析:

A项,句式杂糅,将“训练中以儿童是主角”改成“训练中以儿童为主角”或“训练中儿童是主角”。

C项,搭配不当。

“激发……注意”为搭配不当。

D项,语序不当。

“如果”应放在句首。

13A解析:

④⑤⑥三者之间没有重要和次要之分,对于进入太空,每一个环节都一样重要,所以连接词不可以选择带有递进意思的词语,故选择A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