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评审内容深度规定.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6610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4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评审内容深度规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3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评审内容深度规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3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评审内容深度规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3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评审内容深度规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3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评审内容深度规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3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评审内容深度规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3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评审内容深度规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3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评审内容深度规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3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评审内容深度规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3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评审内容深度规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3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评审内容深度规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3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评审内容深度规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3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评审内容深度规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3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评审内容深度规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3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评审内容深度规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3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评审内容深度规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3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评审内容深度规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3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评审内容深度规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3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评审内容深度规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3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评审内容深度规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评审内容深度规定.docx

《3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评审内容深度规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评审内容深度规定.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评审内容深度规定.docx

3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评审内容深度规定

 

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文件

评审内容深度规定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2015年8月

 

 

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文件评审内容深度规定

1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中国南方电网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文件评审的内容及深度要求。

1.2本标准适用于35kV及以上新建、扩建、改建交直流输变电工程项目。

2总则

2.1评审工作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贯彻执行国家当前产业政策的要求(如环保、节能、节地、节水等);

2)遵守政府主管部门已批复的意见(如可行性研究报告、环评报告、水土保持方案等);

3)符合法律、法规和强制性规定条款的要求;

4)符合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基建有关管理规定和办法;

5)确保概算动态总投资不超过已批复的可研估算。

2.2评审的原则要求:

1)坚持“独立、公正、科学、可靠”原则;

2)保证评审质量,主要技术方案应体现安全可靠、优质工程、技术先进、合理造价等;

3)在工程评审中,充分考虑业主方建设、计划、调度、生产运行和管理各方面的合理要求。

2.3初步设计评审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2.3.1确定变电站(换流站)工程建设规模、主接线型式、电气布置、主要设备选择、总平面布置和主要建筑结构型式等;

2.3.2确定线路工程路径、气象条件、导地线、绝缘配置和杆塔基础等;

2.3.3确定各专业主要工程量;

2.3.4确定专题项目和费用;

2.3.5对外委单项工程的设计文件进行评审或确认;

2.3.6对环境保护(含水土保持)、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以及消防等专篇与地方主管部门共同进行会审;

2.3.7对预规中没有规定的特殊费用提出处理意见;

2.3.8审定工程概算投资。

2.3.9确认主要设备技术规范书。

2.4 扩改建工程应了解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现有实际情况,在评审中要处理好扩改建部分和现有部分的衔接。

3评审条件

3.1评审工作应按照现行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可行性研究报告书已获国家或地方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核准或备案;

2)可行性研究报告书已上报国家或地方发改委。

3.2工程设计单位提交的初步设计文件齐全,应包括:

说明书、各专业图纸、设备材料清册、施工组织设计大纲、概算书,以及外委设计文件(需要时)等。

4变电工程(含换流站)

4.1变电工程设计和评审有关的主要标准

GB502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29《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260《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

GB50062《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GB50063《电力装置的电力仪表装置的设计规范》

GB50064《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

GB/T50065《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

GB501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227《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

GB50229《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

GB50260《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

GB/T26218.2《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

DL/T5218《220-750kV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

DL/T5352《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

DL/T5056《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

DL/T5155《220-500kV变电所所用电设计技术规程》

DL/T5223《高压直流换流站设计技术规定》

DL/T5224《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大地返回运行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DL/T5453《串补站设计技术规定》

DL5014《330-500kV变电所无功补偿装置设计技术规定》

DL/T5136《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规程》

DL/T5149《220-500kV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DL/T5225《220-500kV变电所通信设计技术规定》

DL/T5457《变电站建筑结构设计技术规程》

DL/T5143《变电所给水排水设计规程》

4.2建设规模

4.2.1评审工作应核实初步设计的建设规模是否与项目核准文件(或可研评审意见)一致。

对于规划留有扩建可能的部分宜预留在本期围墙外。

4.2.2根据审定的系统规划和接入系统方案校核明确本期和远期规模,包括主变压器的台组数、容量,各级电压出线回路数,高、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的容量和台组数。

4.3电气一次部分

4.3.1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应根据系统规划及变电站在系统中的地位,做到安全可靠、节约占地及投资,远近结合。

应重点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

(1)变电站各级电压电气接线是否符合规程,是否完整、合理;

(2)配串方案和间隔排列、出线方向是否与系统地理接线图和线路走廊规划协调,是否满足运行调度的要求,有无线路交叉现象。

分期建设及过渡方案是否合理;

(3)设备配置(如避雷器、接地开关等)是否合理,设备参数是否合理,常规工程宜避免高参数设备;

(4)扩建及改造的部分是否与已建工程协调,应充分利用已建的设施;

(5)评审意见中应明确各电压等级接线方式、本期主要设备数量。

4.3.2主要电气设备选择如无特殊情况,初步设计宜与可研阶段确定的设备型式一致。

应重点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

(1)设备的短路电流水平和额定电流是否符合系统规划要求、裕度是否合理,是否具备通用性;

(2)对采用价格较高或较特别的设备的必要性论证是否符合变电站的系统地位和地理位置环境、运行、运输等内外条件的需要,如采用GIS设备、现场组装三相一体变压器等;

(3)评审意见应明确各级电压断路器型式;断路器是否装设分、合闸电阻;同塔双回线路出线隔离开关的接地开关类型;主变型式、调压方式;高压并联电抗器、低压并联电抗器、低压并联电容器型式;一次设备的在线监测范围;设备外绝缘爬电比距;

(4)扩建和改造工程设备型式宜与原有设备一致,并应对原有设备参数进行校核。

4.3.3电气总平面及配电装置在满足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应以节省占地和工程量为目标,应重点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

(1)电气总平面是否满足电气主接线和设备型式的要求,与线路投资统筹考虑是否投资最小,线路交叉是否最少,围墙内场地利用是否充分等;

(2)配电装置选型在布置上安装、检修和巡视维护通道是否合理,各种带电距离及裕度是否合理,是否满足抗震要求,高海拔修正是否合理等。

4.3.4防雷接地及站外电源部分应重点评审以下内容:

(1)站用的容量和调压方式是否合理;

(2)外引电源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是否合理,施工用电方案是否合理;

(3)土壤电阻率的勘测及数据处理是否合理;

(4)接地材料的选型和截面是否合理,降阻、隔离等措施是否恰当;

(5)防直击雷保护方式是否合理。

4.3.5评审中应注意概算中与电气一次专业相关的设备和材料及其他费用等工程量是否与建设规模和技术方案一致。

4.3.6换流站工程的评审深度除符合本标准4.3.1~4.3.5条的规定外,还应满足下列深度要求:

(1)评审中应注意换流站部分的电气主接线是否与成套设计一致,包括极数、换流器、平波电抗器、直流滤波器、避雷器等。

注意交流滤波器大组、小组的配置和站用变压器的引接是否合理。

(2)评审中应注意换流变的选型、备用相的配置、换流阀的选型、平波电抗器和直流滤波器的选型以及直流开关场、交流开关场和交流滤波器场的设备选型是否合理。

(3)评审中应注意换流阀、换流变、阀厅、直流开关场、交流开关场、交流滤波器场的布置。

(4)评审意见中应明确换流变进线回路和滤波器小组回路断路器是否装设选相合闸装置。

(5)评审意见中应明确自然积污等值盐密以确定直流设备爬电比距。

(6)对接地极的评审应注意其类型、形状、埋深、馈电材料、活性填充材料、注水装置、工程量等,应考虑接地极对周围设施的影响。

4.4土建、水工和消防

4.4.1评审工作应核实初步设计的站址地理位置是否与项目核准文件(或可研评审意见)一致,用地范围是否对应。

4.4.2评审工作应核实设计报告中水文气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技术参数,核实设计主要技术数据的取值是否合理。

4.4.3站区总布置和交通运输部分应重点评审以下内容:

(1)总体规划和站址位置

核实站址地理位置及与城镇规划和公共设施的关系。

站址坐标位置确定是否合理,能否充分利用地形地貌,使拆迁工程量最小,工程建设难度最少。

扩建条件是否具备、出线方向是否合理等。

站外交通运输及公路的引接是否合理。

进站道路及大件运输途径要合理确定,并核实有关大件运输桥梁加固等工程量。

(2)总平面布置

总平面布置在满足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应以节省占地和工程量为目标。

针对设计提出的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论证,提出推荐方案。

要做到按最终规模建设的合理性。

总平面布置是否符合站址周边的城镇规划,是否很好地利用了站址及其周边的地形地貌,重要设备及建筑是否布置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区域,围墙内场地利用是否充分等。

各配电装置布置、主控通信楼位置和变电站入口位置是否顺畅合理、满足防火防爆要求;上下水、消防等工艺布置是否合理;辅助建筑紧凑布置、节约用地、尽量采用联合建筑,不单设站前区。

(3)竖向布置

站区竖向布置是否按地形、地质、地理环境因地制宜的原则,应紧凑布置、节约用地、努力做到土、石方开挖量最小并基本平衡;

确定变电站洪水位(或内涝水位)标高及防洪措施是否合理。

在满足最高洪水位及内涝水位的要求下尽量减少土方量,站区标高确定是否合理。

防、排洪措施是否可靠、安全、经济、合理,并注意与当地防、排洪系统的协调。

对于阶梯式布置,其台阶划分、高度,是否考虑工艺及道路坡度、交通贯通要求。

设计挡土墙或护坡方案,是否经过充分论证;

对位于山区或丘陵地带的变电站,是否对山区回填、边坡、挡土墙的方案进行了充分论证。

站区排水系统布置设计是否合理经济。

(4)道路

站区道路规划是否合理,是否满足大件运输、设备检修及消防的要求。

应根据场地地质情况却站内道路结构型式。

根据区域气候条件和碎石采购情况,确定采用绿化或碎石地坪。

(5)电缆沟

根据地质情况确定电缆沟结构形式采用砖沟和混凝土电缆沟。

电缆沟过道路的方式是否合理。

4.4.4建筑和结构部分应重点评审以下内容:

(1)建筑规模

变电站的建筑物宜按最终规模一次建成,个别工程的保护小室可根据布置情况分期建设。

站内最终规划总建筑面积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确定的标准。

(2)建筑方案和装修标准

确定主控通信楼的建筑设计方案,是否做到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便于巡视,出口布置满足消防要求,立面设计简洁,便于施工和维护等。

下放至配电装置间隔的继电器保护小室的设计尺寸其宽度和高度是否满足与配电装置距离的要求,并应采取适当屏蔽措施。

站区建筑物的装修标准、门窗材料和色彩等是否合理,根据地点、环境不同适当掌握。

(3)建筑结构

主建筑物结构选型、楼面、屋面结构方案,抗震布置和抗震措施是否合理。

对其它生产建筑物的建筑布置、结构选型进行评审,是否满足工艺运行要求及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4)构架

屋外构架的布置方案和选型是否合理,构架的连接方式,构架的防腐方式等是否合理。

核实计算条件和计算模型,截面选择能否满足要求。

(5)地基

根据建构筑物结构选型、站址自然条件及设计主要技术数据,确定主要建构筑物的基础形式和埋置深度、地基处理方案是否安全、经济。

4.4.4采暖通风部分应重点核实站内各建筑物的暖通方案、负荷计算、设备选型是否合理。

4.4.5水工部分应重点评审以下内容:

(1)水源。

确定取水方案,水量及水质是否要求,个别缺水地区还需确定施工用水解决方案。

(2)供水系统。

确定站内给水系统、用水量计算是否正确,主要设备选择是否合理经济。

(3)排水系统。

确定站区排水方式及设备选择是否合理适用。

包括生活污水处理,雨水量计算和排放方式,变压器事故排油系统。

4.4.6消防部分应重点评审以下内容:

(1)消防方式确定。

确定主变、主控通信楼等消防方式是否合理。

(2)消防给水。

消防用水量计算、蓄水池和消防泵选择是否合理,消防管网布置是否合理等。

(3)消防措施。

核实全所报警措施,化学灭火措施、变压器灭火措施、电缆防火措施等。

4.4.7变电站设计应注意保护环境,应充分考虑环境的要求,尽量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为了保护变电站周围的植被和环境,变电站总布置除最大限度地压缩占地外,还要在技术上采取多种措施,利用竖向设计、阶梯布置等,以减少土石方、挡墙和护坡等工程量。

重点应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

(1)核实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处理措施能否达标。

(2)核实防噪声措施。

(3)核实电辐射能否满足要求。

(4)核实水土保持方案能否满足要求。

4.4.8劳动安全卫生部分应审核防火、防爆、防化学、防电伤、防暑、防寒、防噪声等措施。

4.4.9评审中应注意核实概算中与土建专业相关的工程量是否与技术方案一致,是否合理。

4.4.10换流站工程的评审深度除符合本标准4.4.1~4.4.9条的规定外,还应满足下列深度要求:

(1)应明确换流站内建筑规模,阀厅、控制楼、综合楼、备品库等主要建筑的结构型式;

(2)核实水源条件是否满足消防、生活及工业用水的需求,以及相应消防方式及换流阀外冷方式是否合理;

(3)核对设计大件运输报告,确定换流变压器、平波电抗器等大件设备的运输方式、路径及运输措施是否合理可行;

(4)应注意接地极的征地范围,极环、施工道路等应按租地考虑。

4.5标准设计应用情况

4.5.1标准设计方案及模块选择是否合理。

4.5.2标准设计模块应用情况、差异及调整。

4.5.3应用方案及模块拼接过程是否合理。

4.63C绿色电网应用情况

根据《3C绿色电网建设评价标准(变电站绿色部分)》,判断参与评价项共几项,设计文件满足评价标准中控制项几项,一般项几项,优选项几项,合计共满足几项。

5输电线路工程

5.1输电线路工程依据的主要标准:

GB50545《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GB6830《电信线路遭受强电线路危险影响的容许值》

GB15707《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

GB/T26218.2《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

GB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64《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

GB/T50065《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

GB502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60《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

DL/T764.4《输电线路杆塔及电力金具用热浸镀锌螺栓和螺母》(修订版报批稿)

DL/T5033《输电线路对电信线路危险和干扰影响防护设计规程》

DL/T5063《送电线路对电信线路干扰影响设计技术规程》

DL/T5219《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

DL/T5221《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DL/T5224《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大地返回运行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DL/T5440《重覆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5.2一般架空线路

5.2.1线路路径如无特殊情况,初步设计应在可研阶段确定的路径方案基础上进行优化。

重点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

(1)路径选择是否充分考虑了地方规划及环境要求,有关协议是否落实;是否进行了多方案比选,是否经济合理;路径选择时是否注意避让特殊气象、地质地段,对无法避让的特殊地段采取的措施是否合理、安全可靠。

(2)路径方案是否满足施工、运行的基本需要,方便长期运行维护。

(3)根据工程实际积极推荐使用同塔双回路设计方案,以节省线路走廊,减少房屋拆迁量,降低工程造价。

(4)两端变电站的出线间隔是否正确合理,对于新建变电站的进出线布置是否进行了统一规划。

(5)路径选择时应积极利用卫片、航片、海拉瓦全数字化摄影测量系统和GPS等高科技手段,并配合使用计算机排位软件优选路径方案和优化路径,缩短路径长度,减少房屋拆迁和树木砍伐量,缩短设计工期、提高工效。

(6)线路经过成片林区和经济作物时,是否以高塔跨越方式为主要设计原则。

5.2.2气象条件:

气象资料来源是否正确可靠,数理统计换算是否正确,有无气象灾害统计资料,是否结合了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提出的设计气象条件是否合理。

5.2.3导、地线部分应重点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

5.2.3.1导线

a)导线截面是否满足系统规划要求。

b)导线型号选择是否根据工程要求及地形特点进行了优化,选型是否经济合理,是否满足特殊地区(高海拔、重冰区、大气腐蚀)的要求;导线分裂根数、间距和排列方式是否合理。

c)为提高输送容量,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采用大截面钢芯铝绞线、全铝合金绞线、铝包钢芯铝绞线等。

如采用新型导线,是否进行了技术经济综合比较论证。

5.2.3.2地线

a)OPGW及地线的截面选择是否满足热稳定要求和导地线配合原则。

b)OPGW型式是否满足系统规划要求。

c)OPGW的结构型式是否考虑了抗雷击的要求。

d)分流地线的型号及长度选择是否合理。

5.2.4导地线防振部分应核实导、地线防振措施是否合理。

5.2.5绝缘配置部分应重点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

(1)是否依据审定的污区图及污源调查合理划分污区,并适当留有裕度。

(2)是否结合当地运行经验合理确定绝缘配置及绝缘子选型。

(3)绝缘配置应采用爬电比距或污耐压法。

(4)爬电比距选择推荐采用规程规定的上限,以减少运行维护工作量、满足电网发展的需要。

(5)对于污源点附近的绝缘配置要求可适当加强。

5.2.6防雷、接地部分应重点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

(1)地线对边导线保护角是否满足要求。

(2)接地措施选择是否合理。

(3)是否需要采用长效降阻剂或垂直接地体等综合措施以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

5.2.7交流线路导线换位及换相方式是否合理。

5.2.8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是否满足设计规程要求,跨越方式是否经济合理,同时有利于保护环境。

5.2.9铁塔部分应重点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

(1)塔型规划和塔型选择是否经济合理、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铁塔设计是否满足OPGW的要求。

(3)铁塔单基耗钢量是否合理。

5.2.10基础部分应重点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

(1)基础选配是否因地制宜,特殊地基处理方案是否方便可行。

(2)是否根据不同地质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基础型式,基础选型是否合理。

(3)特殊基础(如桩基、联合基础等)是否必要,经济性如何。

(4)在基础设计时是否优先采用原状土基础,斜插式基础等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基础型式。

5.2.11核实试验及研究项目的合理性。

5.2.12通信保护采取的措施是否经济合理。

5.2.13辅助设施设计如在线监测、爬梯、走道、航标灯等是否满足生产维护的基本要求。

5.2.14特殊设计部分应重点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

(1)是否进行线路经过地区的舞动调查,舞动区划分是否合理,防舞措施是否合理。

(2)必要时,在评审意见中增加防治“冰、风、雷、震”等灾害的特殊设计说明。

5.2.15施工组织措施设计部分应重点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

(1)线路交叉跨越施工、停电方案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南网专项反措相关要求。

(2)基础围堰方案、工程量是否合理。

(3)施工道路修筑方案、工程量是否合理。

(4)水运(码头)修筑方案、工程量是否合理。

5.3对大跨越工程,除了需要满足一般架空线路的的要求外,还需关注以下内容

5.3.1跨越点的选择

(1)跨越点的选择是否兼顾到一般线路走向、并进行多方案比选。

(2)跨越方案是否合理。

(3)统筹一般线路路径考虑是否经济。

(4)是否进行跨越点的水文、地质情况调查,塔位是否安全可靠。

(5)是否取得水利、航道、航空等有关部门必要的协议。

(6)跨越方案是否满足施工的基本需要,能否方便长期运行维护。

5.3.2跨越点气象条件确定的依据是否充足,合理性能否满足要求。

5.3.3导地线

5.3.3.1导线

a)导线选择是否进行多种导线型式的技术经济综合比选。

b)导线截面能否满足电力系统和规程规定的要求。

c)导线分裂根数、间距和排列方式是否合理。

5.3.3.2地线

a)地线及OPGW的截面选择是否满足热稳定要求和导地线配合原则。

b)OPGW的结构型式是否满足大跨越的要求。

5.3.4导、地线防振措施是否合理。

5.3.5绝缘配置及绝缘子选型是否合理,金具及绝缘子串组装方式是否优化、方便运行维护。

5.3.6防雷、接地措施是否合理。

5.3.7对地及跨越距离是否满足设计规程和航道等部门要求。

5.3.8塔型选择是否多方案比较、是否经济合理;登塔措施能否满足要求。

5.3.9基础工程是否根据地质条件进行了优化比选,基础选型是否合理、是否满足施工的基本需要。

如采用了桩基础,试桩方案是否合理。

5.3.10大跨越设计、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的检测及研究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也需关注。

5.3.11是否采取了防舞措施或预留防舞措施。

5.4电缆线路

5.4.1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

5.4.1.1评审推荐方案路径长度、电缆线路的起讫点、引接方式、电压等级、输送功率、回路数、电缆截面、管道光缆型号等技术指标描述是否清晰;电缆型号选择及输送容量是否正确。

5.4.1.2建设规模与可研批复文件是否一致及对比说明;评审是否附有前期批复文件。

5.4.2线路路径。

重点评审以下方面

5.4.2.1电缆路径方案,明确电缆线路路径走向及相关协议,主要协议包括政府、规划部门、军事单位、国土部门、市政部门(含公路、供水、供电、电信、燃气、水利等)等的协议。

5.4.2.2电缆两端连接情况,包括变电站终端和终端塔情况。

5.4.2.3电缆线路路径选择时,如无特殊原因,均要求进行多方案的综合技术经济比较。

选择路径长度短、对城乡建设规划影响小、投资省、方便长期运行维护的路径方案作为推荐方案。

5.4.3气象及环境条件

评审并明确电缆线路路径所经地区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雷暴日数和土壤冻结深度、基本风速、日照及覆冰厚度、土壤热阻系数、地震设防烈度、污秽条件等。

5.4.4电缆敷设方式

根据工程条件、环境特点、负荷需求、电缆类型,综合考虑电缆的输送容量、通道容量等,评审电缆敷设方式、排列布置、工作井分布、电缆分段等。

5.4.5电缆及其附件选型

5.4.5.1电缆选型。

根据系统输送容量、电压等级、短路电流热稳定要求、敷设环境等,评审并确定电缆截面和型号。

5.4.5.2附件选型。

根据电压等级、电缆绝缘类型、安置环境、污秽等级、海拔高度、工程所需可靠性等,评审并确定电缆附件,包括终端头(户外终端、GIS终端)、中间接头、交叉互联箱、接地箱、交叉互联电缆、接地电缆、护层保护器等。

5.4.6接地方式与过电压保护方案

5.4.6.1接地方式。

根据系统短路容量、电缆芯数、电缆长度和电缆正常运行情况下的线芯电流,评审电缆线路接地方式及其分段长度、电缆通道接地装置布置方案等。

5.4.6.2过电压保护。

根据系统条件、工程参数,评审电缆线路雷电、操作过电压保护措施。

5.4.7电缆的支持与固定

5.4.7.1根据不同的通道及夹层环境、通道坡度、电缆敷设类型,评审确定电缆的支持与固定方式。

5.4.7.2根据电缆的荷重、运行中的电动力要求,评审确定电缆固定金具的型式和强度。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