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的课程设计30秒定时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6631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片机的课程设计30秒定时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单片机的课程设计30秒定时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单片机的课程设计30秒定时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单片机的课程设计30秒定时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单片机的课程设计30秒定时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单片机的课程设计30秒定时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单片机的课程设计30秒定时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单片机的课程设计30秒定时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单片机的课程设计30秒定时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单片机的课程设计30秒定时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单片机的课程设计30秒定时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单片机的课程设计30秒定时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单片机的课程设计30秒定时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片机的课程设计30秒定时器.docx

《单片机的课程设计30秒定时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片机的课程设计30秒定时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单片机的课程设计30秒定时器.docx

单片机的课程设计30秒定时器

计数原理............................3

 

单片机的定时器设计

一、篮球计时器的作用

在篮球比赛中,规定了球员的持球时间不能超过24秒,否则就视为犯规。

本课程设计的“篮球竞赛24秒定时器”,可用于篮球比赛中对球员持球时间作24秒时间限制。

一旦球员的持球时间超过了24秒,它自动报警,从而判定此球员犯规。

二、设计的具体实现

1.系统概述

总体设计思路及方案

 

图总设计图

 

流程图:

 

最小系统,就是最简单的输出/输入构成,并且能实现最基本的运行条件,如应有供电、时钟附属电路等。

单片机的最小系统包括晶振电路复位电路和电源,这时最小系统基本组成当然还可以添加矩阵键盘数码管等。

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单片机的最小系统,通过锁存器74HC573控制数码管,来实现30秒定时器的功能。

图最小系统

计数原理

80C51单片机内部设有两个16位的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

在定时器/计数器中除了有两个16位的计数器之外,还有两个特殊功能寄存器(控制寄存器和方式寄存器)。

定时器/计数器的结构

16位的定时/计数器分别由两个8位专用寄存器组成,即:

T0由TH0和TL0构成;T1由TH1和TL1构成。

每个寄存器均可单独访问。

这些寄存器是用于存放定时或计数初值的。

此外,其内部还有一个8位的定时器方式寄存器TMOD和一个8位的定时控制寄存器TCON。

这些寄存器之间是通过内部总线和控制逻辑电路连接起来的。

定时计数器的原理

当定时器/计数器为定时工作方式时,计数器的加1信号由振荡器的12分频信号产生,显然,定时器的定时时间与系统的振荡频率有关。

因一个机器周期等于12个振荡周期,所以计数频率fcount=1/12osc。

如果晶振为12MHz,则计数周期为:

  T=1/(12×106)Hz×1/12=1μs这是最短的定时周期。

若要延长定时时间,则需要改变定时器的初值,并要适当选择定时器的长度(如8位、13位、16位等)。

当定时器/计数器为计数工作方式时,通过引脚T0和T1对外部信号计数,外部脉冲的下降沿将触发计数。

计数器在每个机器周期的S5P2期间采样引脚输入电平。

若一个机器周期采样值为1,下一个机器周期采样值为0,则计数器加1。

此后的机器周期S3P1期间,新的计数值装入计数器。

所以检测一个由1至0的跳变需要两个机器周期,故外部事年的最高计数频率为振荡频率的1/24。

当CPU用软件给定时器设置了某种工作方式之后,定时器就会按设定的工作方式独立运行,不再占用CPU的操作时间,除非定时器计满溢出,才可能中断CPU当前操作。

CPU也可以重新设置定时器工作方式,以改变定时器的操作。

由此可见,定时器是单片机中效率高而且工作灵活的部件。

定时器工作方式

8051的两个定时器/计数器都有4种工作方式是,即工作方式0~3。

由于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涉及定时器/计数器0的工作方式2,所以以下将重点介绍定时器/计数器0的工作方式2。

本次课程设计使用定时器工作方式2,是由于其相对定时器工作方式0和工作方式1有一定的长处。

工作方式0和工作方式1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计数溢出后计数器全为0,因此循环定时应用时就需要反复设置计数初值。

这不但影响定时精度,而且也给程序设计带来麻烦。

工作方式2就是针对此问题而设置的,它具有自动重新加载计数初值的功能,免去了反复设置计数初值的麻烦。

定时器/计数器0的工作方式0和工作方式2所对应的电路逻辑结构图分别如图和图所示。

图定时器/计数器0的工作方式0逻辑结构

图定时器/计数器0的工作方式2逻辑结构

对比上述两图,可以发现工作方式0和工作方式2对应的逻辑结构还是有许多部分相同的,如两图的右半部分,而两图左半部分则有所差异。

下面将对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作简要分析,这也是为什么这次课程设计选择工作方式2的原因。

相同点:

两种工作方式,计数脉冲既可以来自芯片内部,也可以来自外部。

来自内部的是机器周期脉冲,图中OSC是英文Oscillator(振荡器)的缩写,表示芯片的晶振脉冲,经12分频后,即为单片机的机器周期脉冲。

来自外部的计数脉冲由T0引脚输入,计数脉冲由控制寄存器TMOD的

位进行控制。

=0时,接通机器周期脉冲,计数器每个机器周期进行一次加1,这就是定时器工作方式;当

=1时,接通外部计数引脚T0,从T0引入计数脉冲输入,这就是计数工作方式。

不同点:

如图3-1所示的左半部分,工作方式0条件下,TL0使用了5位,当TL0的低5位计数溢出时,向TH0进位;而全部13位计数溢出时,向计数溢出标志位TF0进位,将其置1。

如图3-2所示的左半部分,工作方式2条件下,16位计数器被分成两部分,TL作为计数器使用,TH作为预置寄存器使用,初始化时把计数初值分别装入TL和TH中。

当计数溢出后,由预置寄存器TH以硬件方法自动给计数器TL重新加载。

变软件加载为硬件加载。

更详细点,初始化时,8位计数初值同时装入TL0和TH0。

当TL0计数溢出时,置位TF0,并用保存在预置寄存器TH0中的计数初值自动加载TL0,然后开始重新计数。

如此重复,这样不但省去了用户程序中的重装指令,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定时精度。

2.单元电路设计

8051单片机

图电源电路

图8051电路图

(1)P1口:

P1口是一8位双向I/O口。

口引脚~提供内部上拉电阻。

和要求外部上拉电阻。

和还分别作为片内精密模拟比较器的同相输入(AIN0)和反相输入(AIN1)。

P1口输出缓冲器可吸收20mA电流并能直接驱动LED显示。

当P1口引脚写入“1”时,其可用作输入端。

当引脚~用作输入并被外部拉低时,它们将因内部的上拉电阻而流出电流(IIL)。

P1口还在闪速编程和程序校验期间接收代码数据。

(2)P3口:

P3口的~、是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七个双向I/0引脚。

用于固定输入片内比较器的输出信号并且它作为一通用I/O引脚而不可访问。

P3口缓冲器可吸收20mA电流。

当P3口引脚写入“1”时,它们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并可用作输入端。

用作输入时,被外部拉低的P3口引脚将用上拉电阻而流出电流(IIL)。

 

P3口还用于实现AT89C2051的各种功能,如下表1所示。

P3口还接收一些用于闪速存储器编程和程序校验的控制信号。

 P3口引脚

功能

 

 RXD(串行输入端口)

 

 TXD(串行输出端口)

 

 INT0(外中断0)

 

 INT1(外中断1)

 

TO(定时器0外部输入)

         

T1(定时器1外部输入)

表2-1-1 P3口的功能 

(3)RST:

复位输入。

RST一旦变成高电平,所有的I/O引脚就复位到“1”。

当振荡器正在运行时,持续给出RST引脚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便可完成复位。

每一个机器周期需12个振荡器或时钟周期。

       

(4)XTAL1:

作为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输入和内部时钟发生器的输入。

  (5)XTAL2:

作为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输出。

(6)Vcc:

电源电压;(7)GND:

地。

两个基本电路

图复位电路图晶振电路

复位电路:

一般需要送4个时钟周期的高电平。

按键后:

电容器被短路放电、RST直接和VCC相连,就是高电平,此时进入“复位状态”。

松手后:

电源开始对电容器充电,此时,充电电流在电阻上,形成高电平送到RST,仍然是“复位状态”;

稍后,充电结束,电流降为0,电阻上的电压也将为0,RST降为低电平,开始正常工作。

晶振电路:

产生一个固定频率的脉充,驱动芯片等元件工作。

晶振也叫晶体振荡器,能产生振荡,其特点是固有频率十分稳定,而且震动具有多谐性,除了奇频震动外还有奇次谐波泛音震动。

性能上,晶振的品质因素Q和特性阻抗都非常高,而且接入系数很小,因此具有很高的频率稳定度。

两个小的瓷片电容叫负载电容,可以用来微调晶体震荡频率,这个电容要根据所用晶体来选择,晶体规格书里面会有其负载电容的值大致为20~35PF。

一般单片机的晶振工作于并联谐振状态,也可以理解为谐振电容的一部分。

它是根据晶振厂家提供的晶振要求负载电容选值的,换句话说,晶振的频率就是在它提供的负载电容下测得的,能最大限度的保证频率值的误差。

也能保证温漂等误差。

两个电容的取值都是相同的,或者说相差不大,如果相差太大,容易造成谐振的不平衡,容易造成停振或者干脆不起振。

 

程序清单

ORG0000H

SJMPMAIN

ORG000BH

LJMPT0_ISR

ORG0030H

MAIN:

MOVP0,#3FH;初始化赋值

MOVP1,#0FFH

MOVP2,#3FH

MOVR0,#00H

MOVR1,#24

MOVDPTR,#TAB

KEY:

JB,$;判断启动键是否按下

ACALLDELAY30MS

JNB,$

ACALLSTART

SJMPKEY

START:

MOVTMOD,#01H;启动程序

MOVTH0,#0D8H

MOVTL0,#0EFH

SETBET0

SETBEA

SETBTR0

STOP:

JB,ZTJX;判断复位键是否程序

ACALLDELAY30MS

JNB,$

SJMPMAIN;复位程序

ZTJX:

JB,XS;判断暂停键是否按下

ACALLDELAY30MS

JNB,$

ZT:

CLRTR0;K2按下后暂停计数,并关中断

CLRET0

CLREA

JB,$;K2再次按下继续计数

ACALLDELAY30MS

JNB,$

JX:

SETBET0;第二次按下暂停键后继续倒计时(继续启动)

SETBEA

SETBTR0

XS:

MOVA,R1;显示子程序

MOVB,#10

DIVAB

MOVCA,@A+DPTR

MOVP0,A;显示秒十位

MOVA,B

MOVCA,@A+DPTR

MOVP2,A;显示秒个位

CJNER0,#100,STOP;1S时间到否,未到直接转数码管显示

MOVR0,#00H;1S时间到,R0重赋初值

MOVA,R1;R1减1,不为0转数码管显示,为0则重新开始

CLRC

SUBBA,#1

MOVR1,A

JNCSTOP;计数未到0继续判断暂停键和停止键

MOVR1,#24;计数到0停止计数并关中断,

CLRET0

CLREA

CLRTR0

SJMPSND;跳到报警程序

SJMPKEY;跳回开始检测启动键

RET

DELAY30MS:

MOVR6,#150;延时程序子程序

AAA;MOVR7,#100

DJNZR7,$

DJNZR6,AAA;

RET

T0_ISR:

CLRTR0;中断程序子程序

MOVTH0,#0D8H

MOVTL0,#0EFH

INCR0

SETBTR0

RETI

SND:

CLR;报警程序子程序(红色发光二极管亮一下就灭)

MOVR7,#0FFH

DL:

MOVR6,#0FFH

DL1:

DJNZR6,DL1

DJNZR7,DL

SETB

RET

TAB:

DB3FH,06H,5BH,4FH,66H,6DH,7DH,07H,7FH,6FH

END

附录:

元器件细明表

1

IC名单

型号

个数

2

单片机

8051

1

3

锁存器

74HC573

2

4

数码管

2位的,共阴极

2

5

晶振

12MHz

1

6

电容

39PF

2

7

电容

10UF

2

8

开关

按键开关

2

9

开关

波动开关

1

10

电路板

10*20

1

11

排阻

10K欧

1

12

电阻

3K欧

1

13

电阻

30欧

1

14

发光二极管

3

15

单片机底座

40引脚

1

16

三极管

C1008npn

1

17

蜂鸣器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