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讲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7152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讲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讲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讲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讲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讲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讲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讲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讲解.docx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讲解.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讲解.docx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讲解

初步设计

3初步设计

3.1目的与要求

3.1.1除步设计阶段的目的是基本确定设计方案。

必须根据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测设合同的要求,拟定修建原则,选定设计方案、拟定施工方案,计算工程数量及主要材料数量,编制设计概算,提供文字说明及图表资料。

经审查批复后的初步设计文件,则为订购主要材料、机具、设备,安排重大科研试验项目,联系征用土地、拆迁,进行施工准备,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等的依据。

采用三阶段设计时,经审查批复的初步设计为编制技术设计文件的依据。

3.1.2初步设计在选定方案时,应对路线的走向、控制点和方案进行现场核查,征求沿线地方政府、建设单位及规划、土地、环保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基本落实路线布设方案。

对建设条件复杂地段的路线、路基、路面、特大桥、大桥、特长及长隧道、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设施,一般应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案进行同深度、同精度的测设工作和方案比选,提出推荐方案。

3.1.3初步设计应:

1选定路线设计方案,基本确定路线位置;

2基本查明沿线地质、水文、气候、地震、矿产、文物等情况;

3基本查明沿线筑路材料的质量、储量、供应量及运输条件,并进行原材料、混合料的试验;

4基本确定路基标准横断面和高填深挖路基、特殊路基的设计方案及沿线路基取土、弃土方案;

5基本确定排水系统与支挡、防护工程的方案、位置、长度、结构形式和尺寸;

6基本确定路面设计方案、路面结构类型及主要尺寸;

7基本确定特大、大、中桥桥位,设计方案、结构类型及主要尺寸;

8基本确定小桥、涵洞等的位置、结构类型及主要尺寸;

9基本确定隧道位置、设计方案、结构类型及主要尺寸;

10基本确定路线交叉的位置、形式、结构类型及主要尺寸;

11基本确定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各项工程的位置、形式、类型及主要尺寸;

12基本确定改(扩)建工程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方案;

13基本确定环境保护措施与景观设计方案;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14基本确定改路改渠等其他工程的位置、结构形式及主要尺寸;

15基本确定占用土地、拆迁建筑物及管线等设施的数量;

16提出需要试验、研究的项目;

17初步拟定施工方案及工期安排;

18论证确定分期修建的工程实施方案;

19计算各项工程数量;

20计算人工及主要材料、机具、设备的数量;

21编制设计概算。

3.2组成与内容

3.2.1初步设计文件由下列十二篇和附件组成。

第一篇总说明

第一篇总体设计

第二篇路线

第三篇路基、路面

第四篇桥梁、涵洞

第五篇隧道

第六篇路线交叉

第七篇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第八篇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

第九篇其他工程

第十篇筑路材料

第十一篇施工方案

第十二篇设计概算

附件基础资料

3.2.2第一篇总体设计

1项目地理位置图示出路线在省级以上交通网络图中的位置及沿线主要城镇。

2说明书

1)概述

(1)任务依据。

(2)设计标准。

(3)扼要说明测设经过。

(4)路线起终点、中间控制点、全长、沿线主要城镇、河流、公路及铁路等。

(5)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初步设计

(6)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2)建设条件

(1)项目区域城镇现状布局、规划与拟建项目的关系。

(2)项目区域路网现状、规划与拟建项目的关系。

(3)沿线自然地理条件及对项目的影响

1地形、地貌;

2区域地质稳定性评价;

3工程地质评价;

4水文地质评价;

5不良地质路段情况;

6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采用及大型工程构造物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鉴定情况;⑦气温、降雨、日照、蒸发量、主导风向风速、冻深等。

(4)沿线环境敏感区(点)重要设施的分布及对项目建设的影响。

包括:

自然生态、水资源、动物、文物等保护区,电力电讯、学校、医院、军用、地震、气象、宗教等设施,矿产资源,自然及人文景观等。

(5)公路区间交通量分布状况及对交叉设置方式的影响,附“公路区间交通量分布图”。

(6)交通组成特点对项目的影响。

(7)沿线土地资源状况及对项目的影响。

(8)项目区域内铁路、水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情况,及对项目的影响。

(9)各种专项评价、评估结论(地质、地震、环保、水保等)及对项目的影响。

(10)筑路材料供应、运输情况及对项目的影响。

(11)有关部门对重大问题的意见,沿线居民的要求或建议。

(12)其他。

3)总体设计

(1)根据对项目建设条件的综合分析,提出项目设计指导思想,制定设计原则。

(2)路线起终点论证,及与其他公路(含规划公路)的衔接方式。

采用分期修建方案时,起终点的近期实施方案及远期的设计预留方案。

(3)技术标准及主要技术指标的采用情况,不同技术标准之间的衔接过渡情况。

(4)路线总体设计方案。

附“路线总体设计方案平面布置图”,含比较方案,要求同“路线平、纵面缩图”。

(5)设计速度≤100km/h路段车辆运行速度模拟检验结论。

(6)安全设计措施。

(7)公路一般路段与特殊路段(如爬坡车道、紧急避险车道等)的横断面布置方案(组成、宽度、构造及设施)的设置情况。

(8)沿线大型桥梁、隧道、交叉、服务设施的设置位置、间距,设计方案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协调情况。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9)沿线交叉工程与其它交通方式的协调情况,以及与当地生产、生活需要的适应情况。

(10)管理、养护、服务设施的设置情况。

(11)全线土石方情况,取土、弃土方案。

(12)占用土地情况及节约用地措施。

(13)与沿线环境及景观的协调情况。

(14)分期修建方案及其比选结论。

(15)各种筑路材料的采用情况。

(16)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的采用情况。

(17)设计概算。

(18)下阶段需要深入解决的问题。

(19)下阶段需要进行试验、研究的项目。

(20)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4)路线

(1)路线布设及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

(2)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路线控制点执行情况。

(3)路线方案布置及比选论证。

山区复杂路段应在踏勘或地质调绘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工可路线方案,通过在1:

1万或1:

2000地形图上反复进行路线方案的优化工作,合理利用走廊资源,并提出同深度比较的路线方案,附1:

1万或1:

2000路线方案图、相关专业图表,提出推荐方案。

其他路段直接通过同深度方案综合比选提出推荐意见。

论述时应就方案的提出理由、方案的工程实施条件、方案的技术经济合理性等考虑以下几方面。

1建设条件对各路线方案布置的影响分析;

2各方案的选择和布置情况(控制点间距、路线、桥梁、隧道、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设施位置的协调及其位置的确定);

3各方案平、纵指标及连续、均衡情况;

4行车安全、通行能力、服务水平的分析比较;

5公路用地、征用基本农田及拆迁情况;

6与铁路、原有公路、农田水利、电力、电讯、重要管线(道)等的干扰(包括施工)情况;

7各方案路线对沿线环境影响评价和比较;

8各方案主要工程数量、造价(可根据方案情况采用估价、基价或概算)及运营效益的比较;

9结合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城镇规划、路网结构论证路线布局的合理性及对沿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10其他评价和比较(包括政府有关部门对路线的意见和评价)。

(4)对设计速度≤100km/h的路段,宜采用运行速度方法,对可能出现运行速度差大于20km/h的路段进行安全性分析、评价,并给出改善的平纵面技术指标,或采取必要的交通安全、管理措施等。

初步设计

(5)安全设施

1设计原则。

2设计方案。

结合公路几何参数、特大桥及大桥、隧道、互通立交等构造物分布情况拟定设计方案、规模,并进行方案比较论证。

3标志。

4标线。

5护栏。

6隔离栅。

7防眩设施。

8防落物网。

9视线诱导标。

○10防撞设施。

○11其他安全设施。

(6)下一阶段应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5)路基、路面

(1)沿线地质、地层情况描述、不良地质地段及其相关物理、力学指标等。

(2)一般路基设计

1设计原则及方案比选论证。

2路基横断面布设及加宽超高方式。

3路基填土高度、挖方深度、路堤(或路堑)最大、最小高度及其控制因素等。

4高填深挖路基、陡坡路堤、路桥(涵)过渡路基等设计方案及比选论证(必要时对高填深挖路基按工点说明)。

(3)特殊地质路基设计原则及方案比选论证。

(4)路基防护工程方案比选论证。

(5)取土、弃土方案及节约用地的措施。

(6)路面设计原则、设计依据、交通量及交通组成(必要时应实测交通组成及车辆轴重)、路面结构方案、类型的比选论证,路面结构设计(主线、互通立交匝道、被交道路、收费站广场、桥面铺装、隧道路面等),材料要求等。

(7)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原则及方案比选论证。

(8)路基土工试验、筑路材料及路面结构混合材料试验情况。

(9)需要进行科研试验项目。

(10)下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6)桥梁、涵洞

(1)设计原则。

(2)技术标准采用情况。

(3)沿线桥梁、涵洞的分布情况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4)桥梁抗震设计情况。

(5)桥梁耐久性设计及措施。

(6)沿线水系及水文概况、特征,农田水利设施与桥涵设置位置及孔径选择的关系。

(7)沿线工程地质、筑路材料与桥涵结构类型选择的关系。

(8)逐座说明桥梁跨越河流的流域情况、河段特征、桥位处地质、水文、通航情况,桥位的比选情况,水文计算、桥梁孔径确定,岸坡防护工程设计、工程抗震措施、通航河流防撞设计、桥梁施工方案等。

特大桥应提出两个以上桥型方案进行比选论证;对常规大、中桥应简述不同墩高、不同跨径、不同桥型综合比选论证情况,选定最合理的墩高、跨径及梁型组合后,全线桥梁统一按此组合合理布置,桥型布置不再作多方案比较;中、小桥、涵洞水文计算、孔径确定依据说明。

(9)特大桥或重要桥梁的景观设计。

(10)特大桥或重要桥梁的养护方案。

(11)下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7)隧道

(1)设计原则。

(2)技术标准采用情况。

(3)沿线隧道的分布情况。

(4)逐处说明隧道(包括明洞)的位置、长度、断面形式及与路线协调情况,各方案比选论证情况。

(5)逐处说明隧道、竖井、斜井和辅助坑道的地形、地貌、气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及洞口自然坡体稳定性情况。

(6)说明隧道支护衬砌结构类型,洞门型式的确定,抗震措施,洞内外防、排水方案,洞内装饰及路面方案。

(7)特殊线形、交叉位置关系情况下的隧道设计方案。

(8)特殊地质条件下隧道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论证。

(9)特殊结构隧道设计方案论证及施工方案。

(10)隧道施工场地、便道布置和弃碴方案。

(11)环境保护设计。

(12)隧道通风、照明、供配电、消防、救援等的设置原则、规模、标准及方案的论证情况。

1通风设施的设计原则,风机布设方案,控制方式和实施计划等。

2照明设施的设计原则、标准及技术要求,照明区段的划分、功能等。

3供配电设施的设计原则、标准、技术要求及供电方案等。

4消防设施的设计原则,隧道消防组织方案和消防设施设计方案和实施计划等。

(13)长及特长隧道运营期的救援、防灾、逃生方案论证。

200。

(4)运行速度曲线图检验与评价设计速度≤100km/h公路行车安全性,为交通工程设计提供依据(图例仅供参考),包括小客车、大型车的两个方向。

-8-

初步设计

(5)运行速度计算表包括小客车、大型车两个方向。

(6)公路分期修建方案设计图对分期修建的公路,应根据总体设计及分期实施计划,参照上述平面总体设计和公路典型横断面图的要求,绘出前期及后期工程的平面总体设计及其横断面,包括各种构造物、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分期实施总体设

路线比较方案(同深度比较)设计图可单独绘制,亦可在平面总体设计图中示意

3.2.3第二篇路线

1路线平面图。

示出(14)下阶段应解决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8)路线交叉

(1)设计原则。

(2)技术标准采用情况。

(3)路线交叉(包括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设施匝道及连接道路、分离式立体交叉、通道、天桥、平面交叉及管线交叉)的分布及设置概况。

(4)逐处说明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位置及其在路网中的作用、设置理由、集散交通量、衔接道路、地质、地形、地物情况,互通方案的比选与论证比较表,技术指标的选用,匝道车道数的确定,变速车道采用的型式及其长度的取值,平交处通行能力的分析,收费口收费车道数的设置,排水方案及跨线构造物的方案等。

对转换交通量较大的枢纽互通,当匝道间或匝道与主线间存在交织运行且交织段长度较短时,应对交织段的通行能力进行分析。

(5)逐处说明服务设施的位置、地质、地形、地物等情况,变速车道采用的型式及其长度的取值,连接道路,排水方案及交叉构造物(通道、天桥)的方案等。

(6)分离式立体交叉的位置、设计标准、排水设施、跨线构造物的类型(上跨、下穿)及方案比选等情况。

(7)通道和天桥的设置情况。

(8)平面交叉的设置情况。

被交道路现状及拟改建采用的标准(包括等级、设计速度、路基宽度、路面及排水等)、交通管理方式、平面交叉采用的类型及其方案比选情况等。

(9)重要管线、管道交叉或平行时的设计情况,并说明有关规定对设计的具体要求。

(10)下阶段应解决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9)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1)根据本项目交通量、几何设计、服务水平和环境等的具体情况与特点说明各项设施的设置目的、要求及技术措施。

(2)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设计标准、规模、技术指标的主要结论及其推荐方案。

①管理养护机构的组成形式、设置规模、位置及人员配备等。

2监控设施的设计原则及系统目标,推荐方案的系统构成及功能和实施计划等。

3通信设施的设计原则,通信传输方式,通信网构成及功能,管线设计和实施计划等。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4收费设施的设计原则,收费制式和收费方式及其收费站点的布设,收费系统构成及功能和实施计划等。

5服务设施的设计原则、标准及技术要求。

逐处说明服务设施的布设位置、功能、建设规模、推荐方案及实施计划等。

6供配电设施的设计原则、标准、技术要求及供电方案等。

⑦照明设施的设计原则、标准及技术要求,照明区段的布设位置、功能等。

⑧房建工程的设计原则、标准及布设位置、建设规模等。

(3)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推荐方案的主要工程规模、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及其造价。

(4)下阶段应解决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10)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

(1)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的依据(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等报告书及批复意见)。

(2)项目区域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现状(包括物种多样性,自然植被覆盖率,土壤养分,历史文化遗产,自然保护区,自然及人文景观的分布等)。

(3)环境敏感区域分析(含敏感区的调整,取土场、弃渣场的布设分析)及与自然保护区、水资源保护区等的关系。

服务区交通量及污水排放预测(需要时提供)。

(4)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5)主体各专业设计的环境保护措施。

具体阐述在路线布置、路基、路面、桥梁、隧道、交通工程(含收费站、服务区、标志)、排水、料场布设、废方处理等中已考虑的环保措施(含社会环境、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6)各项环境保护设施的布设位置、类型、功能及其方案比选情况。

(7)主要场地的景观方案及比选。

(8)拟采用的植物配置及特性。

(9)与环保、文物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协商情况。

(10)下阶段应解决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11)其他工程

(1)逐处说明悬出路台、防雪走廊、观景台等工程的设置理由及工程情况。

(2)改路、改渠、改河(沟)等工程情况,等级公路及重要沟渠的改移应逐处说明。

(3)逐处说明渡口码头的地形、地质、其他情况及其布置原则和方案。

(4)下阶段应解决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12)筑路材料

(1)沿线筑路材料(包括工业废渣)种类、质量、储量、供应量(包括外购材料)、运输条件与运距。

(2)主要料场分布情况。

(3)主要材料采、购及运输等情况。

(4)下阶段应解决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13)施工方案

(1)施工期限的总体安排,关键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比较、论证情况。

-10

初步设计

(2)主要工程、控制工期的工程和特殊工程的施工方案。

(3)临时工程的安排。

(4)下阶段应解决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14)设计概算

(1)编制原则、依据,编制范围和总概算额。

(2)进行各工程方案比较时的造价计算说明。

(3)下阶段应解决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3图表及附件

1)路线平、纵面缩图

平面缩图应示出路线(包括比较方案)起讫点、5公里(或10公里)标、控制点、地形、主要城镇、与其他交通路线的关系以及县以上境界。

简明示出特大桥、大桥、隧道、主要路线交叉、主要沿线设施等的位置和形式。

(对制约路线方案的不良地质、滞洪区、文物古迹、城镇规划、风景区等的分布范围,必要时可着色,醒目示出其分布)比例尺用1:

10000~1:

100000。

纵断面缩图一般绘于平面缩图之下,必要时也可单独绘制,简明示出主要公路、铁路、河流、特大桥、大桥、隧道及主要路线交叉等的位置、名称与高程,标注设计高。

水平比例尺与平面缩图相同或与其长度相适应,垂直比例尺用1:

1000~1:

10000。

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推荐方案)

3)附件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测设合同的必要内容,有关部门的意见及协议、纪要等复印件。

4)总体设计图表

(1)路线方案比较图平面图所示内容同平、纵缩图中的平面缩图,纵面图所示内容同路线纵断面所示内容。

比例尺平面图1:

10000,纵面图与平面比例相适应。

山区复杂路段宜提供全路段1:

10000平面图和相应比例尺纵面图。

(2)公路平面总体设计图示出地形、地物、坐标网格、路线位置、桩号、桥涵、隧道、路线交叉、沿线排水系统、服务区、停车区、紧急停车带、管理养护区、沿线取(弃)土场、路(渠)改移等的布设位置。

路线位置应标出中心线、路基边线、示坡线、公里桩、百米桩及曲线主要桩位。

对沿线的重要地物(村镇、文物、古迹、规划等)和环境敏感区(点)(景区、学校、自然保护区等)及重要设施的范围必要时应示出。

比例尺用1:

1000或1:

2000。

比较方案(同深度比较)的平面总体设计图应按上述要求单独绘制。

(3)公路标准横断面图示出主线一般路段的标准横断面及护栏、隔离栅等的设置位置。

比例尺用1:

地形、地物、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路中心线位置及平曲线交点,公里桩、百米桩及平曲线主要桩位,断链位置及前后桩号,各种构造物的位置以及县以上境界等。

标出指北图式,列出平曲线要素表。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采用坐标控制的其他等级公路还应示出坐标网格,互通式立体交叉平面布置形式,跨线桥(包括分离

-11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式立体交叉桥)位置及交叉方式,复杂平面交叉位置及形式。

标注地形图的坐标和高程体系以及中央子午线经度或投影轴经度。

比例尺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采用1:

2000,其他公路也可采用1:

1000,1:

2000,1:

5000。

必要时增加在影象地形图上绘制的平面图。

比较方案如远离推荐方案时,可单独绘制(注明上承下接关系、对应桩号)。

2路线纵断面图示出网格线、地面线、设计线、断链、竖曲线及其要素,桥涵和立体交叉(含通道、人行天桥)的位置及其结构类型、孔数及跨径,设计水位,隧道位置等。

图的下部各栏示出地质概况、填挖高度、地面高程、设计高程、坡度及坡长(包括变坡点桩号、高程)、桩号、直线及平曲线参数。

水平比例尺与平面图一致,垂直比例尺视地形起伏情况可采用1:

100、1:

200、1:

400或1:

500。

比较方案的纵断面图可单独绘制。

3山区公路复杂路段以踏勘或地质调绘为基础的路线比较方案平面图、纵断面图。

图中所示内容与比例尺同路线平面图和路线纵断面图。

4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列出交点号、交点桩号、交点坐标、偏角、曲线各要素值、平曲线主要桩位、直线长、计算方位角、备注路线起讫点桩号、断链桩号、坐标系统等。

5纵坡、竖曲线表列出变坡点桩号和高程、变坡点间距离、纵坡值、竖曲线要素值、直坡段长等。

6公路用地表列出用地起讫桩号、长度、所属县、乡、土地类别等。

临时用地记入临时工程内。

(推荐方案全线贯通,数量表中与比较方案对应路段桩号断开进行小计,以便方案比较和编制概算)

7公路用地图示出路线用地界线(变宽点处注明前后用地宽度及里程桩号或用坐标表示),土地类别,分界桩号及地表附着物,土地所属县、乡等。

比例尺用1:

500~1:

2000。

8赔偿树木、青苗数量表列出其桩号、位置、所有者、树木青苗类别及数量等。

(推荐方案全线贯通,数量表中与比较方案对应路段桩号断开进行小计,以便方案比较和编制概算)。

-12

初步设计

9拆迁建筑物表列出建筑物所在桩号、距路中心线距离(左、右)、所属单位或个人、建筑物种类及数量等。

(推荐方案全线贯通,数量表中与比较方案对应路段桩号断开进行小计,以便方案比较和编制概算)

10拆迁电力、电讯及其他管线设施表列出其桩号、交叉角度、所属单位、用途、拆迁长度、设备种类和数量等(根据需要按电压进行分类合计)。

(推荐方案全线贯通,数量表中与比较方案对应路段桩号断开进行小计,以便方案比较和编制概算)

11工程地质平面图示出地层年代符号、地层分界线,勘探点、工程地质区划界线及地质构造,主要构造物、村镇地名,路线、比较线位置及桩号,沿线不良地质段及桩号等。

比例尺用1:

10000~1:

100000。

不良地质地段应另绘比例尺为1:

2000~1:

10000的工程地质平面图。

改建的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利用原路时,可只绘不良地质地段的工程地质平面图。

12工程地质纵断面图示出地面高程线、设计线、试坑、钻孔编号、孔深、岩土类型界限及地质构造等。

图的下部各栏示出地质概况、试坑与钻孔的地面标高及桩号等。

水平比例尺用1:

2000~1:

100000,垂直比例尺相应地用1:

200~1:

5000。

不良地质地段应另绘水平比例尺为1:

2000~1:

10000,垂直比例尺相应地为1:

200~1:

1000的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改建的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利用原路时,可只绘不良地质地段的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13不良地质地段表列出桩号、长度、类型、不良状况、处理措施等。

14安全设施

1)区域路网交通标志布置图。

2)安全设施工程数量汇总表。

3)标志平面布置图

在路线平面图上示出全线重要的标志如限速标志、指路标志的设置桩号、支撑形式、版面规格及内容等。

4)标志设置一览表5)标线设置一览表

-13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6)突起路标(路钮)设置一览表。

7)护栏设置一览表。

8)隔离栅设置一览表。

9)轮廓标设置一览表。

10)防眩板设置一览表。

11)防落物网设置一览表。

12)诱导标设置一览表。

13)安全设施一般构造设计图

按不同结构类型分别绘出标志、护栏、隔离栅、轮廓标、防眩板等安全设施的一般构造设计图,以及标准路段的标线、突起路标布置图。

示出结构类型及主要尺寸,列出主要材料数量表。

比例尺用1:

5~1:

100。

3.2.4第三篇路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