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5篇云南著名景点导游词.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7307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5篇云南著名景点导游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精选5篇云南著名景点导游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精选5篇云南著名景点导游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精选5篇云南著名景点导游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精选5篇云南著名景点导游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精选5篇云南著名景点导游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精选5篇云南著名景点导游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精选5篇云南著名景点导游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精选5篇云南著名景点导游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精选5篇云南著名景点导游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精选5篇云南著名景点导游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精选5篇云南著名景点导游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精选5篇云南著名景点导游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精选5篇云南著名景点导游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精选5篇云南著名景点导游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精选5篇云南著名景点导游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精选5篇云南著名景点导游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精选5篇云南著名景点导游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精选5篇云南著名景点导游词.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精选5篇云南著名景点导游词.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5篇云南著名景点导游词.docx

《精选5篇云南著名景点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5篇云南著名景点导游词.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5篇云南著名景点导游词.docx

精选5篇云南著名景点导游词

精选5篇云南著名景点导游词

精选5篇云南著名景点导游词

(一)

云南丽江的束河古镇是一座多姿多彩的古镇。

束河古镇处于丽江所有景区的核心部位,是游览丽江古城、玉龙雪山、泸沽湖、长江第一湾和三江并流风景区的枢纽点。

从丽江古城往北,沿中济海东侧的大路程行约四公里,便见两边山脚下一片密集的村落,这就是被称为清泉之乡的束河古镇。

当年徐霞客游芝山解脱林时,曾走过此道,在他的记述中这样写道:

“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暗波萦,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

“十和”即今束河古镇之古称。

束河坐东朝西,背风向阳,村后山林为玉龙山南下之余脉,山形秀丽,植被茂密,白沙岩脚院有凤凰山,为丽江木氏发祥之地,至束河山形再变,呈祥瑞之象,堪舆家称为“丹凤含书之地”,预言文化昌盛,兴旺发达。

村北柳荫深处有九鼎、疏河两个龙潭,泉水清澈、波光闪烁,分为三河水系,沿房前屋后、菜园田边穿流而过,使束河既有山寨之奇,又有水乡之秀。

由于茶马古道的发展,产生了各种商品需求,至明朝,木氏土司延聘一批江南工匠,定居束河,此后,该地成为滇、川、藏交界地域内著名的“皮匠村”,出产皮鞋、皮货、麻线、铁器、竹器等,束河工匠的足迹走遍茶马古道的每一个角落。

公元680年,吐蕃南征,在丽江设立“神川都督府”,茶马古道由此起始:

唐明皇禁茶入藏,促成滇茶进藏;宋王朝的军事需要,刺激“茶马互市的繁荣”;于是,从元、明以来到近代,茶马古道成为滇、藏、川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

茶马古道起于滇南,经过大理、丽江、迪庆、拉萨,止于印度,贯穿中国西部人文风情和自然风光最具魅力的“三江并流”和“香格里拉”地域,格外引人关注。

《茶马古道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专门研究并展示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的博物馆,也是丽江市第一家从事普洱茶文化研究、宣传、推广的专业机构。

茶马古道博物馆由《序厅》、《史事1厅》、《史事2厅》、《束河厅》、《皮匠厅》、《茶马风情厅》、《茶艺厅》、《影响资料中心》等8个部分组成,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茶马古道的起始时间、线路和重大历史事件,是人们了解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博物馆的建筑原是400多年前木氏土司“束河院”的组成部分,其中的“大觉宫壁画”为江南著名画家马萧仙作品,一直保存到现在,笔法洗练,技术精湛,保留了唐代画风,1998年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

耕牛在古老的村寨内健步而行,丛林般的粮架耸在青龙河畔,构成纳西族农耕文化的图腾标志。

古老的石桥,光滑的石板路,高突的上马石,马锅头的豪宅,还有马鞍、马铃、马灯、皮口袋、酥油桶,以及来自印度、尼泊尔、的各种旧货,抚今追昔,让你浮想联翩。

精选5篇云南著名景点导游词

(二)

木府是丽江古城之“大观园”。

“北有故宫,南有木府”。

跨过清泉汩汩的流水小桥,突见一座木牌坊赫然立于土木瓦顶居民之间。

跨进朱红色的木府大门,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开阔的地面上巍然耸立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汉白玉基座雕刻精美,那恢宏的气势,使人恍若置身于皇宫之内。

如果说在丽江古城我们看到的是丽江世俗生活的一面的话,那么在木府,我们将翻阅到一个在西南地区曾经辉煌一时的大土司家族的兴衰史。

木府位于古城西南隅,明代其建筑气象万千,徐霞客曾叹木府曰:

“宫室之丽,拟于王者”。

可惜大部分建筑毁于清末兵火,幸存的石牌坊也毁于“”。

1996年大地震后,世界银行慧眼识宝,贷巨款相助重建木府,丽江俊杰精心设计施工,经三年艰辛备至的努力,使木府如“凤凰涅(般+木)”般再现于世。

木府占地46亩,中轴线长369米,整个建筑群体座西朝东,“迎旭日而得木气”。

木牌坊上大书“天雨流芳”四字,乃纳西语“读书去”的谐音,体现了纳西人推崇知识的灵心惠性;古牌坊通体皆石,结构三层,竖内石建筑的精品;议事厅端庄宽敞,气势恢宏,是土司议政之殿;万卷楼集两千年文化遗产之精萃,千卷东巴经,百卷在藏经,六公土司诗集、众多名士书画,皆是翰林珍奇,学苑瑰宝;护法殿又称后议事厅,是土司议家事之殿;光碧楼乃后花园门楼,史称其建筑“称甲滇西”;玉音楼是接圣旨之所在歌舞宴乐之地;三清殿是木氏土司推崇道家精神的产物,而狮山古柏深处,还有木氏土司祭天、祭祖、祭大自然神“署”的本土宗教活动场所。

木府充分体现了纳西人广采博纳多元文化的开放精神。

木府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之苑,它充分反映了明代中原建筑的风采气质,同时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古朴粗犷的流风余韵,而其座西朝东,府内玉沟纵横,活水长流的布局,则又见纳西族传统文化之精神。

木府丽江是纳西族聚集的地方。

纳西族人原来没有汉族的姓氏,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远在滇西北丽江纳西族土司阿甲阿得审时度势,于公元1382年“率从归顺”,举人臣之礼,此举大获朱元璋赏识,朱将自己的姓去掉一撇和一横,钦赐其“木”姓,从此纳西传统的父子连名制得以改成汉姓名字。

木氏土司为了保持其统治集团姓氏高贵,在社会各阶层推行“官姓木,民姓和”之制度,而木氏土司则代代世袭,父子相传,一直沿袭到明、清时期,有的甚至延续到解放以后。

木府是丽江木氏土司衙门的俗称,木氏土司家族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鼎盛时期木府占地一百多亩,有近百座建筑,是八百年大研古城的心脏所在。

整个木府荫庇在狮子山怀抱中里,处于整个古城的头部,西河水东南西三面环流,古城街道和民居傍河而筑、依渠而建,自然形成条条渠水与官邸、民居一脉相连,民居层层环围木府的扇形格局,给人以一脉勃生的官民祥和气氛。

史称木氏“土地广大,传世最远,富冠诸土郡”,并以“知诗书好礼守义”著称当时,遗泽后世。

纳西人说起“木老爷”来,就跟我们提到自己的老祖宗一样亲切。

忠义“石牌坊木氏土司在建造自己的宫殿式木府时,座向未按“坐北朝南”为佳的中原风水理论,而是朝向太阳和东方。

东方属木,太阳和木为纳西东巴教中的崇拜物,亦为皇帝所赐纳西族之姓。

因此,欲得“木”之气而盛的想法使木府的建筑采取了坐西朝东的方向。

木土司的府第虽有王者气度,却一反中原王城“居中为尊”的传统,将府第建于城西南一隅。

而作为全城中心的则是商贾云集的四方街,纵横交错的街道从四方街这一商贸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

从中可看出古城最初形成于乡村集市,最终也因商业贸易而繁荣。

这与古城千百年来作为“茶马古道”重镇的历史密切相关。

走进木府,迎面而来的是议事厅。

议事厅端庄宽敞,气势恢弘,是土司议政之殿;万卷楼集两千年文化遗产之精粹,千卷东巴经,百卷大藏经,六公土司诗集,众多名士书画,皆是翰林珍奇,学苑瑰宝;护法殿又称后议事厅,是土司议家事之殿;光碧楼乃后花园门楼,史称其建筑“称甲滇西”;玉音楼是接圣旨之所和歌舞宴乐之地;三清殿是木氏土司推崇道家精神的产物。

木府大部分建筑曾毁于清末战火,幸存的石牌坊也于毁于“”,丽江当地党委、政府为了发掘和弘扬民族文化,决定贷巨资恢复重建木府旧观。

经过三年艰辛备至的努力,木府再现于世。

建成后的木府比原规划设计还要壮观,巍巍木府,得雪城之灵气,玉水之精魂,它的重现,发展和弘扬了丽江纳西族之传统文化,成为游人纷至沓来的一处胜地。

木府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之苑,它充分反映了明代中原建筑的风采气质,同时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古朴粗犷的流风余韵,而其座西朝东,府内玉沟纵横,活水长流的布局,则又见纳西族传统文化之精神。

精选5篇云南著名景点导游词(三)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景点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和“阿诗玛故乡”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石林,它位于昆明东南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

石林风景区距昆明市区89千米,乘车需要近2个小时。

各位朋友,在中国旅游,人们有这样的说法:

到了北京登墙头,到了西安看坟头,到了桂林观山头,到了上海数人头,到了苏州看丫头,到了昆明......,大家猜猜看该看什么“头”呢?

对了,有朋友说了:

石头!

前面所提的墙头、坟头所指不用说了,而这石头指的就是我们今天即将游览的石林。

不少游客说:

不到石林等于没到昆明。

由此可见石林在云南旅游中的地位。

另外我还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云南省的旅游标志就与石林有关,那是什么标志呢,这个迷底我们到了石林后自然就能解开。

正因如此,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凡来昆明者必到石林一饱眼福。

现在我们的车子已驶离市区,脚下这条路就是通向石林的安石公路,它于1991年元旦正式通车,是云南省的第一条高等级公路,全长120千米,往东到石林,向西到安宁,连安楚、楚大公路,接滇缅公路,属国道320、324线。

有朋友会问,云南有高速公路吗?

有。

云南省己实现以昆明为中心200千米范围内主要干线公路的高等级化,并建成昆明至高明、昆明至玉溪、楚雄至大理等高速公路。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们的公路建设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现在车子正行驶在昆明市官渡区的辖区内。

官渡区是昆明市所属的五区之一,是各郊县区中乡镇企业较发达的一个区。

各位请看前方,那里寿渡区所辖的一个彝族乡——阿拉乡。

彝族的一个支系,头戴鸡冠帽的撒梅人就世居于此。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有花卉之乡、水果之乡、蔬菜之乡美誉的呈贡县境内了。

说到“呈贡”朋友们可能会感到陌生,但提到斗南大家一定不陌生了。

也许您家中的花瓶中就曾插过呈贡斗南的鲜切花呢。

现在呈贡县斗南镇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和交易中心之一,这里的鲜花行销全国,远销海外。

这里传统名花有康乃馨、玫瑰、满天星等。

现又引种了百合、鹤望兰(又称天堂鸟)、非洲菊、红掌等等名贵花齐。

我还要告诉大家的是在斗南花卉买卖不论支而论斤,各位回家前别忘了买几斤鲜花带回去。

除花卉外,呈贡的果蔬也非常有名。

而水果中又以宝珠梨最负盛名,传说呈贡之名就是因宝珠梨而得来的。

相传在宋代大理国时期,大理宾川鸡足山高僧宝珠和尚到都阐城(今昆明)讲经,随身带来几株大理雪梨树苗,并将苗与呈贡的优质梨种嫁接,不想结出的果实个大、味甘、肉嫩、水多。

由于梨树苗是由宝珠和尚带来的,所以当地人称之为宝珠梨。

据说在元代此梨是专供梁王食用的,还曾经作为贡品上贡朝廷。

皇上吃后赞不绝口,要求年年进贡,并下令把原千户所改名为“呈贡”。

元朝皇上是否真吃上宝珠梨史籍中无据可查,但我要建议大家,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品尝一下我们的宝珠梨。

俗话不是说吗:

“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

呈贡的名字真是因梨而来的吗?

其实“呈贡”一词源于彝语“柴谷”,意为:

盛产稻谷的海湾坝子。

有朋友问“海湾?

哪来的海?

”别急,各位请往您的正前方极远处眺望,一线水光若隐若现,那就是被称为“高原明珠”的滇池。

有人说那应该是“湖”湾,怎么会是“海”湾呢P这个问题等一会我们见到另一个湖的时候我再给大家解答。

各位是否注意到车窗外果树下土壤的颜色。

对,红色。

我们的旅游车正行驶在红土高原上。

这土为何呈红色?

云南地处低纬度地区,优越的气候条件和茂盛的植被及特殊的地貌条件给云南高原上的土壤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

由于云南大部分地区地处亚热带、热带,热量丰富、降水丰沛。

丰沛的降水不断冲洗着富含铝、铁等金属离子的成土母质,使其中易溶矿物大量分解、流失,湿热的气候加速了土壤中铁的氧化,活动性较差的铁铝氧化物残留了下来,把土壤染成红色。

我国南方特别是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的大部分土壤皆为红色。

那么我国北、中、西、东的土壤主要呈什么颜色呢?

我告诉大家:

我国东部呈青色;西北呈白色;东北呈黑色;中部的黄土高原,为黄色。

这与中国道教中东青龙、南朱雀、西白虎、北玄武的颜色相符。

中为黄色,黄土高原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这五种颜色又与中国五行中金、木、水、火、土相对应,因此就有“五色土”之说。

好了,关于土壤我们就说到这。

若各位感兴我们还可以再讨论。

各位请看您的左前方,这里是昆明乡村高尔夫球场。

昆明优越的气候条件特别适宜全天候体育运动,这个乡村高尔夫球场总面积1000余亩,设施齐全,球场内湖f白环绕、水塘密布、河流湍急,大片的鲜花四季盛开,是高尔夫运动的天堂。

各位朋友,凡到云南都会听人说起“云南十八怪”,它讲述一些云南独特的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

其中有两怪是这样说的:

“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火车没有汽车跑得快”。

其实这两怪现在早已成为历史。

但引发人们编出这两怪的“实物”却还在。

您看前方有两条铁路,一宽一窄,现在我要说到的就是窄的那条铁路。

它就是著名的滇越铁路。

它是中国的第一条国际铁路。

说它“窄”,是因为它的轨距仅1米,而国际标准轨是1.435米,因此我们也称它米轨。

这条铁路全长855千米,从昆明至越南的海防。

其中云南境内长465.2千米,北端昆明与南端河口两地海拔高程相差25倍,史称“滇越铁路滇段”。

这条铁路是法国占领越南后,为了控制云南、掠夺我们的资源,强迫清政府同意他们修筑的。

铁路于1920xx年动工,1920xx年通车。

沿途山大堑深,峰峦叠嶂,桥隧相衔,坡陡弯急。

据说当年为修筑这条铁路,每年使用民工3至6万人,累计达30万人,是从云南、四川、湖北、两广等地招募来的。

由于沿线自然条件恶劣,生活条件极差,筑路华工死亡人数高达六七万人。

真是“一根枕木一条人命”。

而法帝国主义者每年从这条铁路掠夺暴利1000万法郎以上。

云南地处西南边睡,交通十分不便,在贵昆铁路通车前,米轨铁路是云南惟一的而且是不通国内通国外的铁路;加之是窄轨,坡陡弯急,行速很慢,因此才出现了“十八怪”中的两怪。

各位看到的另一条铁路是南昆铁路,是我国“八五”、“xx”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是中国在艰险山区修建的又一条铁路。

它东起广西南宁、西至云南昆明,北接贵州红果,干线全长899.7千米,为国家一级干线,并一次建成电汽化。

南昆铁路途经滇黔桂三省区的29个县,辐射12.4万平方千米,沿线20xx多万人民直接受益,对于开发大西南,振兴三省区经济意义重大。

铁路所经地区地质情况十分复杂,地形非常险峻,被称为“地质博物馆”、“地下迷宫”。

全线共修隧道263座、桥梁461座,许多重点工程创下了中国铁路施工史上的新纪录。

南昆铁路的长度约为京九线的三分之一,但隧道长度却是京九线的3倍。

只顾讲铁路了,现在各位请看窗外,又有一个湖,它是著名的滇中五大湖之一的阳宗海。

阳宗海位于宜良、呈贡、澄江三县之间,古称明湖。

它形如草鞋,两头宽中部略窄,南北长约12千米,东西宽3千米,面积3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2米,最深处30米,是我省第三深水湖,是一个典型的高原断陷湖,湖东北面的汤池河为出水口,湖水汇入南盘江最后归入南海。

阳宗海1992年9月列为省级旅游度假区。

它碧波粼粼景色秀丽,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也吸引了投资者。

各位请看对岸就是由新加坡投资者投资建设的高尔夫球场,现己建成并投入使用,生意红火。

有朋友问了,这仅仅是个湖,你怎么把它称为海?

是不是云南地处内陆高原,没见过大海,向往大海的缘故呢?

其实这个问题许多人都问过我,有人还把它编入“云南十八怪”:

“湖泊叫尾带“黑”音的便是这个意思。

如滇池彝语谓之“洛朵黑”,文山的“普者黑”,其它如洱海、通海......按云南方言音直译,“海”字自当写作“黑”字,但因汉字是表意文字,若将彝语直音完全译作“黑”,则音存而义非,实不相宜。

所以,古人以“海”代之,不仅音近义似,而且两全齐美,二者可以得而兼之。

过了阳宗海,我们现已进入了昆明市的另一个郊县——宜良。

由于海拔相对较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宜良的粮食产量很高,故有“滇中粮仓”之美誉。

现在驶过的是南盘江大桥。

南盘江是珠江正源,其源头在云南曲靖的马雄山。

云南不仅山多,而且江河众多。

云南境内河网纵横,大小河:

流共有600多条,分别属于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元江和南盘江六大水系。

六大水系在分布上构成“帚形”分布的奇特自然现象。

特别是在北纬27。

37’附近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形成三江并流的奇观。

过了大桥,各位看到道路两旁都是餐馆。

每家餐馆门口都有烤炉,并有一只只白胖的鸭子挂满杆头。

这就是著名的宜良烤鸭。

宜良烤鸭有70多年历史,烤制工艺独特:

首先选用肥壮的鸭仔,去毛去掌,洗净后从右翼下切口取出内脏,再以蜂蜜水均匀地抹遍鸭身,之后用6厘米长的苇杆作堵塞,插入鸭子的肛门内,防止灌汤后汤从肛门漏出。

然后用小铁钩钩住鸭颈,挂在通风处晾干,再灌入调好味的上汤。

用编成辫的干松针(“云南十八怪”称“松树叶子辫起来卖”)置于特制的炉内点燃,待烟火去尽,把鸭子挂于炉壁,盖上盖子,适时翻转,焖烧三四十分钟,待鸭身色泽深红油亮时取出,拔去堵塞,撤去上汤,斩为小块,理摆于盘中,佐以花椒盐或特制面酱,配上葱白、酸萝卜,即可食用。

现在我们马上就要到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了。

“石林县,地图上及资料上明明写的是路南县啊?

”这位朋友问得好。

路南由来已久,早在元朝就有路南州的设置。

路南二字源于彝语,其一,“路南”彝语为“鲁乃”,“鲁”即石,“乃”即黑色,“鲁乃”就是长满黑石头的地方;其二,“路南”彝语也作“路甸”,路为城,甸为平坝或宽敞之地。

路南这一称呼一直沿用到1998年。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旅游事业的发展,石林风景区的知度在海内外越来越高,旅游业成为该县的支柱产业,划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1998年12月14日将路南彝族自治县更名为石林彝族自治县。

由于有些书籍是此前出版的,因此各位看到的仍是路南这一地名。

石林县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并充满生机的地方。

如今它是全国50个文化先进地区之一,有“一个彝县五乡美誉”之称,即“岩溶之乡”、“歌舞之乡”、“摔跤之乡”、“绘画之乡”、“烟草之乡”。

国家、省、市在这片土地上确立了六大基地:

全国41个烤烟生产基地县之一(是优良品种“红花大金元”的故乡,“红河”牌所

用烟叶产地),全国奶山羊基地县之一,国家“八五”万亩苹果商品基地县,省商品猪生产基地,省绿肥种子基地,市煤炭生产基地。

说到石林彝族自治县,我们还要介绍世居于此的撒尼人。

撒尼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

撒尼人自称“尼”,意为快乐的人。

在新中国成立前,彝族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称谓。

1950年彝族代表到北京,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他们,大家谈到彝族名称过去不统一,有的还带有侮辱和歧视性,应该改掉。

毛主席听后很赞同,提出将“夷”字

改为“彝”字。

他认为“鼎彝”之“彝”这个字好,像宫殿里面放东西,有“米”又有“丝”,有吃有穿,日子就富裕了;鼎彝又逝代祭把用的器具,有庄重美好之意。

大家听了,都很高兴,一致表示赞成。

从此,“彝”就被正式定为彝族各个支系的统一称呼。

彝族历史悠久,彝族祖先祟尚老虎,把黑虎作为图腾。

而石林撒尼人不仅把老虎作为图腾,而且还有蜘蛛图腾。

撒尼人自古就有保护蜘蛛的习惯。

为什么呢?

相传,撒尼人很早以前居住在阿着底,后来迁居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并以族命城,称“果饶”,即彝家之子的意思。

撒尼人自称“尼”,尼王憨厚能干,他有一把神刀,带着部族,抵制了多次外族的侵犯,“果饶”城牢不可破。

他挥动神刀,念咒语,入侵者的头便纷纷落地。

他还有一个神术,被人杀了头,会重新长出新头来。

后来,尼王娶了一个外族美丽的姑娘。

姑娘对他说:

“我嫁了你这样一个永远不会死的丈夫,感到非常荣幸,就是死了,也将在九泉之下爱着你。

”尼王信以为真,把自己杀不死的秘密告诉了她:

“我也会死的。

杀了我的头,只要用尖刀草在脖子上刷三下,我就不能复生了。

”尼王的妻子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娘家部族首领,里应外合杀死了尼王,并使他不能再长出头来。

入侵者还把撒尼部落撵出了果饶。

不知跑了多少路,撒尼人躲进山洞,洞口很快结上了蜘蛛网。

追兵赶到洞口,找不到撒尼人。

有的说可能躲到洞里了,可一看洞口结着蜘蛛网,他们肯定撒尼人不可能躲在洞中。

找不到撒尼人,入侵者就走了。

撒尼人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从此,他们就把蜘蛛当作保护神来崇拜。

现在各位请往车窗外看,我们的车子正从撒尼人居住的寨边经过。

说到寨子,有必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彝族的住房。

在石林县,各地自然条件不尽相同,因此,撒尼人的房屋也有不同的形式。

彝族民间有这样4句话:

“海邑土库房,糯黑石板房,和合篱笆房,月湖茅草房。

”4句话概括了彝族4个地方及其有代表性的住房。

土库房,又称土掌房,以土、木为原料,一般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关牲畜。

石板房,多为两层楼房,楼上、楼下各3间,梁、柱、椽、楼均为木质,山墙、背墙用石板垒砌而成,与一般土基房和砖房不同。

篱笆房,以石为墙基,以竹条、树条编织成篱笆,再糊上泥土,涂刷平坦,成为墙壁。

茅草房,以石块垫基,夯土为墙,用结实的圆木或方木为柱,茅草盖顶,双面斜坡。

苫草顶时,先打尽绒草,泼上水让风吹,然后用火燎茅草,浸透水的部分因风吹不干而不会燃烧,形成坚实的草顶。

茅草房虽比砖瓦房简陋,但节省费用,冬暖夏凉。

现在,我来谈一谈撒尼人绚丽多彩的服饰。

撒尼妇女的花包头是引人注目的精美艺术g品。

包头以红、绿、蓝、紫、黄、青、橙7种颜色的丝绸配制;边沿钉有银泡,两侧缀一对“彩蝶”(彩色绣花图案三角);后垂一对串珠,末端系银铃缨穗,走起路来,银铃撞击作响。

传说这种花包头是摹仿天上的彩虹制作的,为的是纪念’一对投火殉情的恋人。

因为这对恋人死后化作七,彩长虹,后人摹仿彩虹制作包头,把它视为忠贞爱情的象征。

姑娘们的上装袖子用彩色丝绸布镶二道宽花边,左襟边沿用紫红或黑色绒布镶牛鼻子形纹宽边。

背部披一块以黑绒布做外壳的小羊羔皮,肩挎绣花包。

腰系花围腰,腰带系于身后,好像男士们的领带一样,所以说“撒尼姑娘服饰怪,西装领带当腰带”。

下装过去为自制布裤,现多为西裤。

鞋子也由原来的绣花布鞋变为白色运动鞋或半高跟皮鞋。

平时,青年妇女多与汉族相同穿时装,节日或赶街(集)的日子,姑娘们身着鲜艳的本民族服装,使彝乡增添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结婚以后,妇女的服饰变化明显。

包头不再似七彩长虹,而改用桃红或大红布与青布相配缝制;装饰大为简化,无银泡、彩蝶和串珠。

一般妇女只穿青布作壳的羊皮袄,下穿绣有红、白两色线的宽档裤。

跳大三弦舞是青年男女社交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每当月夜,小伙子们带着大三弦、月琴、笛子、二胡,约着姑娘们成群结队地来到村旁树林间跳大三弦舞。

小伙子们吹着清脆的短笛、弹拨着浑厚的大三弦;姑娘们随着音乐的旋律,轻盈的舞步左旋右转。

用她们的话来说是“人不跳乐,白来世上活;听见三弦响,心喜脚板痒”。

大三弦舞气氛热烈欢乐,又叫“跳乐”;它舞姿粗犷而又优美舒展,极富传情色彩。

男女青年若跳得合心合意,就可以订终身。

竹笛和树叶是撒尼人交流感情的乐器。

竹笛用粗细适宜、皮薄节长的竹子制作,长约一尺,七个眼,不贴竹膜。

特别是小竹笛发音激昂活泼,似“百灵鸟”在欢唱,如“叫天子”飞入云端。

有的撒尼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不跳舞、不唱歌、不讲话,就是借助竹笛和树叶来倾吐彼此的爱慕之情。

约会时,小伙子吹竹笛;小姑娘则用

补充回答:

一片树叶,吹出优美的曲调回答对方,竹笛和树叶帮助他们成为恩爱的侣伴。

彝族舞蹈中最富特色的是大三弦舞。

舞曲热烈,动作鲜明,加之大三弦节奏有力,音色浑厚的伴奏,形成粗犷、乐观的风格,淋漓尽致地表现彝族昂扬向上、热情奔放阶性格。

大三弦舞基本舞步是走三步蹬两下,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变化队形,所以又称“三步乐”或“跳乐”。

因速度不同,“三步乐”有快慢之分。

“慢三步乐”速度缓慢,适合老年人跳;“快三步乐”速度较快,为年轻人所喜爱。

跳时两者均可配上相应的歌声,载歌载舞,使气氛更浓烈。

每逢节日庆典,或宾客到来,热情奔放的彝族儿女要献上大三弦舞。

届时,刚健豪迈的舞步震动着大地,厚重朴实的大三弦声拨动着人们的心弦,舞者清脆有力的吃喝声响遏行云。

那热烈的场面使舞者和观众都热血沸腾,给人欢乐,催人向上。

说到民族风情,各位可能要问到我们撒尼人的婚俗了。

各位朋友,车窗外青灰色的石头已零星出现,石林快到了。

在石林县,62%的地表为石灰岩覆盖。

其中景观最典型、最突出的350平方千米被列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包括“二林、二洞、二湖和一瀑一山”8个景区。

若要把所有景区走马观花式地看一遍,至少花三天三夜的时间。

石林。

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怎么发现石林及石林怎样出名的。

清康熙五十一年(1720xx年)《路南州志》载:

“石林,岩高数十仍,攀援始可人,其中怪石林立,如千队万骑,危桅逐窟,若九陌三条,色俱青,嵌结玲珑,寻之莫尽,后有伏流清冷如雪。

相传昔人于隆冬遥见石上有李二株,结实鲜红,临不及取,次日寻之不见,俗呼“李子箐”。

XX在石林大屏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