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环境质量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7337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市环境质量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某市环境质量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某市环境质量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某市环境质量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某市环境质量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某市环境质量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某市环境质量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某市环境质量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某市环境质量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某市环境质量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某市环境质量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某市环境质量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某市环境质量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某市环境质量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某市环境质量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某市环境质量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某市环境质量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某市环境质量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某市环境质量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某市环境质量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市环境质量分析.docx

《某市环境质量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环境质量分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市环境质量分析.docx

某市环境质量分析

课程项目报告

 

课程名称:

职业入门与培训(2-2)

项目名称:

项目九某市环境质量分析

班级:

环监0911

组号:

第六组

小组成员:

 

制药与生物工程技术系

任务一:

了解环境监测的程序和方法

一、环境监测概述

1环境监测的定义

环境监测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代表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的各种环境要素(环境污染物)的监视、监控和测定,从而科学评价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操作过程。

环境监测在对污染物监测的同时,已扩展延伸为对生物、生态变化的大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机构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有关标准、法规,全方位、多角度连续地获得各种监测信息,实现信息的捕获、传递、解析综合及控制。

2环境监测的方案

环境检测的过程一般为接受任务,现场调查和收集资料,监测方案设计,样品采集,样品运输和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环境监测结果的科学、准确有赖于监测过程中每一个细节的把握,以及监控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充分准备工作,尤为重要的是在监测前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方案。

环境监测主要由采样技术,测试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构成,在明确监测目的的前提下,监测方案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采样方案,包括设计网点、采样时间、采样频率、采样方法、样品的运输、样品的储存、样品的处理等;分析测定方案,包括监测方法的选择,操作条件,制定质量保证体系等;数据处理方案,包括数据处理方法、监测报告、综合评价等。

3、环境检测的内容

环境监测的内容按监测对象分为:

(1、 污水监测

(2、 大气和废气监测

(3、 噪声监测

(4、 土壤污染监测

(5、 固体废物监测

(6、 生物污染监测

(7、 放射性污染监测

 此外还有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热监测、光监测、卫生监测等。

4、环境监测的类型

(1、监视性监测:

又叫常规监测或例行监测,是对各环境要素进行定期的经常性的监测,是监测站第一位的主体工作,用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积累监测数据,一般包括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监督监测。

(2、特定目的监测:

又叫特例监测或应急监测,按目的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

 ①污染事故监测 ②纠纷仲裁监测 ③考核验证监测 ④咨询服务监测

5、环境监测的特点

环境监测的综合性

  环境监测的综合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监测手段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等一切可以表征环境质量的方法。

  (2.监测对象包括空气、气体(江、河、湖、海及地下水)、土壤、固体废物、生物等客体,只有对这些客体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确切描述环境质量状况。

  (3.对监测数据进统计处理、综合分析时,需涉及该地区的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情况,因此,必须综合考虑才能正确阐明数据的内涵。

  环境监测的连续性

  由于环境污染具有时空性等特点,因此,只有坚持长期测定,才能从大量的数据中揭示其变化规律,预测其变化趋势,数据越多,预测的准确度就越高。

因此,监测网络、监测点位的选择一定要有科学性,而且一旦监测点位的代表性得到确认,必须长期坚持监测。

 环境监测的追踪性

环境监测包括监测目的的确定、监测计划的制订、采样、样品运送和保存、实验室测定到数据整理等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又有联系的系统,任何一步的差错都将影响最终数据的质量。

特别是区域性的大型监测,由于参加人员众多、实验室和仪器的不同,必须会发生技术和管理水平不同。

为使监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并使数据具有可比性、代表性和完整性。

需有一个量值追踪体系予以监督。

为此,需要建立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体系。

二、环境监测的程序与方法

程序

(1)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

环境污染随时间、空间变化,受气象、季节、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应根据监测区域呈现的特点,进行周密的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主要调查各种污染源及其排放情况和自然与社会环境特征,包括:

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气候、土地利用情况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确定监测项目。

应根据国家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结合本地区主要污染源及其主要排放物的特点来选择,同时还要测定一些气象及水文项目;

  (3)确定监测点布置及采样时间和方式。

采样点布设得是否合理,是能否获得有代表性样品的前提,应予以充分重视;

  (4)选择和确定环境样品的保存方法;

  (5)环境样品的分析测试;

  (6)数据处理与结果上报。

  由于监测误差存在于环境监测的全过程,只有在可靠的采样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处理数据,才可能得到符合客观要求的数据,处理得出的数据应经仔细复核后才能上报。

方法

  环境监测一般采用人工或半自动采样,用实验室化学分析方法进行定期、定点测定。

随着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建立了大气污染固定监测站、大气污染流动监测站、水污染固定监测站、水污染流动监测站等。

在污染物排放量激增的情况下,间断性的监测已不能掌握污染源和环境污染状况的变化。

60年代末70年代初,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和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也相继建立起来。

  影响环境的污染物种类繁多,可根据下列原则确定优先监测的污染物:

①对环境影响大的污染物。

②已有可靠的监测方法并能获得准确的数据。

③已定有环境标准或其他规定。

④在环境中的含量已接近或超过规定的标准浓度,其污染趋势还在上升。

⑤样品有广泛的代表性,如采集河流底泥作为监测水体在一段时间内的重金属含量样品,比经常监测个别水样更为经济有效;又如监测树干上的地衣群落的组成和数量来了解某一地区硫氧化物和光化学烟雾的情况,比监测个别大气样品更具有代表性。

存在于环境中的污染物,大多含量很低,属于微量和痕量范围,一般采用化学法和物理法进行监测分析。

用于大气污染自动连续监测的方法,早期采用比色、电导等化学方法,现已发展到用化学发光法、脉冲紫外荧光光谱法、色谱法等物理方法。

用于水体污染自动连续监测的方法有紫外吸收分光光度法、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电导法等(见环境分析方法)。

三、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

1、质量保证的目的

质量保证的目的是为了使监测数据达到以下五个方面的要求。

(1)准确性测量数据的平均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2)精确性测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3)完整性测量数据与预期的或计划要求的符合;

(4)可比性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所得的测量数据与处理结果要能够进行比较研究;

(5)代表性要求所监测的结果能表示所测的要素在一定的空间内和一定时期中的情况。

2质量保证的内容

(1)采样的质量控制采样的质量控制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审查采样点的布设和采样时间、时段选择;审查样品数量的总量;审查采样仪器和分析仪器是否合乎标准和经过校准,运转是否正常。

(2)样品运送和贮存中的质量控制样品运送和贮存中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

样品的包装情况、运输条件和运输时间是否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

防止样品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发生变化。

(3)数据处理的质量控制数据处理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

数据分析、数据精确、数据提炼、数据表达等一系列的过程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3、实验室质量控制

实验室质量控制是测定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它分为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目的是保证测量结果有一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实验室质量保证必须建立在完善的实验室基础工作之上,实验室的各种条件和分析人员需符合一定要求。

实验室质量控制是指为将分析测试结果的误差控制在允许限度内所采取的控制措施。

它包括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两部分内容。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包括空白实验、校准曲线的核查、仪器设备的标定、平行样分析、加标样分析以及使用质量控制图等。

它是实验室分析人员对对测试过程进行自我控制的过程。

实验室间质量控制包括分发标准样对诸实验室的分析结果进行评价、对分析方法进行协作实验验证、加密码样进行考察等。

它是发现和消除实验室间存在的系统误差的重要措施。

它一般由通晓分析方法和质量控制程序的专家小组承担。

监测的质量控制从大的方面可分为采样系统和测定系统两部分。

(1)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是实验室分析人员对分析质量进行的自我控制的过程。

一般通过分析和应用某种质量控制图或其他方法来控制分析质量。

(2)实验室间质量控制实验室间质量控制是针对使用同一种分析方法时,由于实验室与实验室之间条件不同(如试剂、蒸馏水、玻璃器皿、分析仪器等)和操作人员不同引起测定误差而提出的。

进行这类质量控制通常采用测定标准样品或统一样品、测定加标样品、测定空白平行等方法。

四、环境监测新技术要求

任务二:

某市环境质量监测

2009年泰州市环境质量报告书

综述

2009年是我市环保工作改革创新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环保厅的精心指导下,我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切实履行环保工作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突破。

一是领导重视和支持的力度不断加大,环保部门地位不断提升。

市委、市政府将环保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环保部门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全年市委、市政府领导关于环境保护的批示件达10余件。

人大和政协有关环保工作的建议、提案达14件。

环保部周生贤部长亲临泰州参加“中日合作农村分散型污水处理示范项目”竣工仪式,充分肯定了泰州的环保工作。

二是生态市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了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印发了《2010年至2012年生态市建设行动计划纲要》。

三是大力推进污染减排工作,全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全年共实施COD减排项目52个、SO2减排项目10个,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主要河流水质总体较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基本保持稳定,酸雨出现频率有所上升,降水年pH均值有所提高,声环境质量稳定达标。

四是环境管理力度加大,环保与经济社会更加协调。

严把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关口,凡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总量不能平衡、不能达标排放、不符合功能区要求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

推行重大项目现场办公制度,走访重点企业,对具体问题做到现场办、创新办、协调办、合力办,通过现场办公帮助企业解难题、办实事。

五是环保创新力度不断加大,不断完善“挂牌督办、全面整治、部门联动、公众参与、有奖举报”的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信访工作制度,组织开展环保局长“大接访”、领导干部带案下访、信访接待日等活动。

六是加强队伍能力建设,夯实了环保工作基础。

水环境质量

(一)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9年泰州市企业用水以自来水为主,少量使用地下水、地表水。

全年工业用水总量为87161.2万吨,其中新鲜用水量为24839.2万吨,占总用水量的28.5%;重复用水量为62322万吨,占总用水量的71.5%。

姜堰市工业用水量最大,占全市工业用水的34.8%;姜堰市重复用水量较大,用水率达到92.3%。

泰兴市新鲜用水量最大,占全市新鲜用水量的55.4%。

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6449万吨,其中达标排放量为16078万吨,达标排放率为97.7%。

按分市区废水排放量统计,泰兴市最高,为7724.2万吨,占全市废水排放总量的47%,高港区最低,占全市废水排放总量的2.2%。

就各市区废水排放达标率而言,泰兴市最高,为99.4%,海陵区最低,为91.1%。

全市废水重点污染源共有58家,泰州市区7家,靖江市13家,泰兴市16家,姜堰市13家,兴化市9家。

废水排放重点污染源集中在化工、火力发电、医药、纺织等行业。

全市2009年排放主要污染物中,化学需氧量为首要污染物,排放量达到16169.2吨,其次为氨氮695吨,石油类61.4吨,挥发酚2.1吨。

与2008年相比,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略有增加,石油类和挥发酚稍有下降。

(二)城市饮用水源

2009年全市取水总量为16684万吨,比2008年增长8.2%。

泰州市区及下辖各市城区饮用水源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符合饮用水源安全要求。

(三)地表水

全市地表水状况:

2009年,全市主要河流水质状况总体较上年有所好转,30条主要河流的57个断面中,优于Ⅲ类水断面占72%,比去年上升6个百分点。

全市开展监测的57个断面中,达Ⅱ类水标准的断面有11个,占19.3%,主要位于长江(泰州段)和泰州引江河;达Ⅲ类水标准的断面有29个,占50.8%;属Ⅳ类水标准的断面有15个,占26.3%;水质为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各1个。

全市主要河流断面水质目标达标情况统计结果见表1。

表1全市主要河流断面水质目标达标情况统计结果

地区

断面数

优于Ⅲ类比例(%)

水质断面达标率(%)

水质目标超标断面

市区

14

79

93

渔业社

靖江市

12

42

83

向阳桥、大东桥

泰兴市

12

100

100

 

姜堰市

10

67

100

 

兴化市

9

67

78

东门泊、横泾

全市

57

72

91.2

 

对照2010年水质目标,各市区断面水质达标率分别为:

泰州市区93%、靖江市83%、泰兴市100%、姜堰市100%、兴化市78%。

全市达到2010年水质目标的断面52个,达标率为91.2%;超标断面5个,占总断面数的8.8%。

全市农村地表水现状:

2009年,对辖区内的农村地表水环境功能区36个断面、乡镇及以上河流121个断面、农村行政村级河流1591个断面进行了监测。

全市农村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率为88.1%,达到年度目标值。

空气环境质量

(一)废气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9年全市工业排放废气921.7亿标立方米,其中海陵区废气排放量最大,达到486.5亿标立方米,占全市总量的52.8%,其次是泰兴市及兴化市。

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排放量分别为57816.2吨、15378.2吨、4198吨。

全市二氧化硫为首要污染物,海陵区二氧化硫排放量最大,远远超过其他各市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了31394.3吨,高港区最小,仅为879.1吨。

烟尘的排放集中在海陵区,烟尘排放量5972.2吨,占全市总量的38.8%;其次为姜堰市3555.4吨、泰兴市2844.1吨;兴化市1273.6吨,高港区415.6吨。

粉尘的排放集中在靖江市,粉尘排放量2745.6吨,占全市总量的65.4%,其次为兴化市833.9吨、海陵区364.3吨,姜堰136.1吨,泰兴113.1吨和高港区5.0吨。

(二)城市空气环境

2009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基本良好,市区良好级以上天数为325天,占全年的89.0%,其他各市良好以上天数分别为,靖江86.3%,泰兴94.2%,姜堰88.2%,兴化94.0%。

全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值符合二级标准要求。

影响我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仍然是可吸入颗粒物。

(三)酸雨

泰州市属国家酸雨控制区,市区2009年酸雨发生率为31.6%,其它各市酸雨发生频率在0~11.5%之间。

声环境质量

2009年全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在51.4~56.0分贝之间,其中靖江市和高港区处于“轻度污染”级别,其余各市(区)处于“较好”级别。

与2008年相比,兴化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程度减轻,其余各市(区)基本稳定。

全市2009年区域环境噪声统计分析情况见表2。

表2泰州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结果统计表

地区

网格大小

网格总数

平均等效声级(分贝)

长(米)

宽(米)

市区

500

500

122

54.7

靖江

400

400

103

55.8

泰兴

400

400

169

54.8

姜堰

250

250

155

54.5

兴化

400

400

108

51.4

2009年全市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在66.2分贝~70.3分贝之间,其中高港区道路交通噪声值最高,其余各市(区)处于“好”级别。

与2008年比较,泰兴市和高港区交通噪声污染程度有所加重,其余各市(区)基本稳定。

全市2009年道路交通噪声情况见表3。

表3泰州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结果统计表

地区

路段测点数(个)

总路段长(m)

平均车流量(辆/小时)

LeqdB(A)

路段超标率(%)

市区

37

53570

1128

66.9

5.4

靖江

16

36000

1638

66.6

5.0

泰兴

32

54723

897

67.9

44.7

姜堰

27

16520

247

66.6

1.3

兴化

25

26581

635

67.8

21.9

 

工业固体废弃物

全市2009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和利用情况见表4。

表42009年泰州各市区工业固体废物情况

行政区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万吨)

其中:

危险废物产生量(吨)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万吨)

其中:

危险废物利用量(吨)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

(万吨)

其中:

危险废物处置量(吨)

市区

133.7961

16652.509

133.7231

16008.319

0.07284

728.4

靖江市

35.0804

353.76

35.0450

0

0.0354

354

泰兴市

51.3175

27477.5903

50.9940

24287.899

0.3236

3236

姜堰市

10.9851

1449.87

10.8401

0

0.1650

1650

兴化市

32.1392

2301

32.0394

1303

0.0998

998

全市

263.3182

48234.7293

262.6416

41599.218

0.6966

6966

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63.3万吨,综合利用量262.6万吨,综合利用率99.7%。

从固体废物产生量分类情况来看,粉煤灰95.2万吨占第一位,炉渣76.6万吨占第二位;基本所有的工业固体废物均得到了综合利用。

生态环境

2008年泰州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66.0,生态环境状况均处于良好状态。

下辖各市(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分布范围在58.9~67.6之间,各市(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均处于良好状态,其中兴化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最高67.6,泰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最低58.9。

与2007年相比,泰州市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上升0.53,生态环境状况总体无明显变化。

下辖各市的变化值在0.08~2.44之间,其中市区变化值为2.44,生态环境状况略微变好;其它各市生态环境状况均无明显变化。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十一五”以来,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度重视污染减排工作,始终把污染减排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制定了《泰州市十一五污染减排实施意见》,出台了《泰州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考核暂行办法》,认真编制污染减排年度计划,扎实推进减排项目,积极实施重点减排工程。

全市减排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环境质量持续改进,生态质量指数位居全省前列。

根据市政府与省政府签订的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责任状,到2010年,全市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排放总量要在2005年4.96万吨和4.68万吨的基础上削减到4.5万吨和4.56万吨,分别削减0.46万吨和0.12万吨,削减率为9.3%和2.6%。

至2009年底,我市在消化掉每年新增量的基础上,已连续四年超额完成年度减排任务,其中COD完成了“十一五”存量削减任务,SO2完成了序时进度。

2009年,我市实施了52项COD减排工程和10项SO2减排工程,分别比2008年消减了1.0%和28.66%。

环境综合整治

水环境综合整治:

目前,我市所辖四个市都已建成污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其中2009年,建成九龙镇污水处理厂、兴化市城南污水处理厂;另外,高港永安洲污水处理厂、海陵区城北污水处理厂和姜堰市溱潼污水处理厂已完成主体工程,进入设备安装阶段;第二城南污水处理厂(北厂)扩建及尾水导流工程也已经在建设之中。

大气环境综合整治:

各市(区)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契机,大力推进城市大气环境综合整治。

对建成区范围内超标排放的炉、窑、灶进行了改造,淘汰一批除尘效果差的小吨位炉、窑,禁止新建使用1吨以下燃煤锅炉。

各市(区)在城区内继续巩固和扩大烟控区,在市区实施摩托车上牌总量控制,采取各种措施减轻烟尘、粉尘和扬尘污染。

各市(区)均加强了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努力确保工业废气达标排放。

泰州市区建成48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

加强秸秆焚烧工作的巡查力度,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好于上年。

环境噪声综合整治:

加强工业企业噪声、交通运输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管理,扩大机动车禁鸣区域。

全面开展噪声达标区建设,泰州市区建成噪声达标区面积45.4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的77.5%。

中高考期间提请市政府办公室下达《关于高考中考期间加强市区环境监管的通告》,全天候巡查和处理噪声污染纠纷,确保考生安静的环境。

进一步巩固“安静居住小区”创建成果,树立环境管理优秀、生活安静舒适的居住小区典范,进一步推动城市的环境噪声管理。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

固体废物管理工作以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为原则,全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得到安全处置。

农村固体废物大力推行“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禁止随意倾倒垃圾、随意堆肥和简易填埋处理农村生活垃圾。

环境政策与法制建设

组织实施2009年度市长环境保护目标责任状,报请市政府与各市(区)签订了2009年度市(区)长环境保护目标责任状并于年底进行了考核。

召开了市环委会成员单位会议,市政府与市环委会各成员单位签订了年度环保目标责任书,形成了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的格局,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开展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评级工作(环境行为由好到差分别用绿、蓝、黄、红、黑五种颜色表示)。

共对全市1792家企业2009年度的环境行为进行了评级,其中绿色企业57家,蓝色企业1054家,黄色企业531家,红色企业121家,黑色企业29家。

通过银行征信系统将企业环境行为信息纳入人民银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协助银行进一步控制信贷风险,加强对节能环保领域的信贷支持。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2009年全市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对全市的开发建设项目进行进一步规范,逐步完善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体系。

建立全市环评机构考核管理机制,起草《关于加强我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管理的通知》和《泰州市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考核管理办法》;我市还率先试行建设项目预评审、专家会诊制度。

二是依法规范开展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和竣工验收。

与上年度相比,各地的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三同时”执行率、合格率依旧维持高水平,全年未发生一起违法违规审批事件,也未发生因审批不当造成环境污染的事件。

2009年全市环保部门共审批建设项目1369个,其中编制报告书的项目64个,编制报告表的项目825个,填报登记表的项目480个。

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率达100%。

全市建成投入项目754个,环保验收合格项目740个,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达到98.14%。

环境监察

全市环境监察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不断加强现场执法监管力度。

坚持重点污染源每月1次、一般污染源每季1次、污水处理厂每旬1次的现场监管机制和例行监察和突击抽查、明查与暗访、白天监察与节假日、夜间检查相结合的监察工作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