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100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7560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100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古诗100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古诗100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古诗100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古诗100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古诗100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古诗100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古诗100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古诗100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古诗100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古诗100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古诗100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古诗100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古诗100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古诗100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古诗100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古诗100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古诗100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古诗100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古诗100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100首.docx

《古诗100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100首.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诗100首.docx

古诗100首

 咏①鹅

  (唐骆宾王)

  【译文】

  鹅,鹅,鹅,                            鹅柯,鹅啊,鹅,你弯着脖子,朝天

  曲项向天歌。

                            高歌.白色的羽毛,浮在绿水中,红色

  白毛浮绿水,                            的脚掌,拨动清水波。

  红掌拨清波

  【注释】

  ①咏:

歌咏,指用诗来歌咏景物,抒发感情。

②曲项:

弯曲着脖子的后部,就是昂

  着头。

项,脖子后部。

  【相关链接】

  骆宾王,字观光,唐代著名诗人,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七岁能作诗,因作

  “咏鹅”诗而被称为神童。

  【赏析】

  这首诗相传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

诗中把鹅的形象描写得很逼真,而且色彩鲜明。

写色彩:

白毛、绿水、红掌;写动作:

岛、歌、浮、拨,真是活灵活现。

用拟人的手法,把岛写得具有感情,也符合儿童的情趣。

  【考点针对训练】

  一、我知道。

(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曲顼向天歌”中的“曲”是弯弯的意思,读qǔ。

(   )

  2.“向天歌”是指鹅的叫声,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  )

  3.“项”是脖子后部的意思。

(  )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项(  )         拨(    )

  向(  )         拔(    )

  三、我会填。

  1.《咏鹅》是唐代诗人(   )在(   )岁时写的,他与杨炯、卢照邻、(    )

  一起并称为“初唐四杰”。

  2.骆宾王笔下的鹅色彩十分美丽,有(   )色、(   )色;又十分形象,运用了

  (   )描写和(   )描写。

 风

  【译文】

  解落三秋叶,                            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

  能开二月花。

                            二月的鲜花。

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

  过江千尺浪,                            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株翠竹

  入竹万竿斜。

                            吹得歪歪斜斜。

  【注释】

  ①解落:

能摇落,能吹落。

解,能够,会。

②三秋:

秋季的第三个月,指深

  秋。

③斜:

倾斜。

  【相关链接】

  李峤(645-714),字巨山,赵州赞皇人。

为武后(武则天)、中宗朝四大学士之

  一,文章十分著名,与杜审言、苏味道、崔融齐名,并称“文章四友”。

  【赏析】

  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小诗,主题是咏风,诗中每句也都在写风,通过写不同场

  合风的力量和作用来描述风。

它像谜语,清新活泼,别有情趣。

它看不见,摸不着,但

  你又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它。

它在秋天能够吹落树叶,在春天能够催发鲜花。

吹过

  江面’时,掀起千尺高的巨浪;吹入竹林对,千竿万竿的竹子纷纷倾斜。

全诗中没有出

  现一个“风”字,但写出了风之形、风之韵、风之情,读后仿佛可以听到满纸都是飒飒

  的风声,为历代写“风”的名篇。

  【考点针对训练】

  一、多音字组词。

  解jiě(       )

  xiè(       )

  落luò(      )

  lào(      )

  là(      )

  二、我来挑。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空)

  1.“三秋”的意思是(   )

  A.好长时间   B.秋天      C.深秋   D.三个秋天,即三年

  2.“解”的意思是(    )

  A.理解、明白   B.能够   C.解释、说明

  3.“开”的意思是( )

  A.开放   B.开发.   C.使(春花)开放

  三、智多星。

(填空)

  1.’写出含有“风”字的成语:

_____,_____。

  2.写出描写“风”的古诗词名句:

  ①_______   ②_______

  3.《风》这首诗构思别致,题目是谜底,诗中没有一个___字,但人却能感受___到力量。

  4.“解落__秋叶,能开__月花。

过江__尺浪,人竹__竿斜。

”每

  句诗中巧妙地嵌入一个___,显示了诗人___高超的语言技巧。

咏柳

(贺知章)

  【译文】

  碧玉妆成一树高,春天的柳树就像用碧玉装

  万条垂下绿丝绦。

饰过一样,无数柳条像绿丝带

  不知细叶谁裁出,一般低垂飘动着。

不知那细长

  二月春风似剪刀。

的柳叶是由谁的巧手剪裁而

  出,那二月的春风就像一把锋

  利的剪刀。

  【注释】

  ①碧玉:

青绿色的美玉。

这里是用它来形容春柳新绿的色彩。

②妆成:

装饰,打扮起来。

③一树高:

一棵高高的树。

④丝绦:

用丝编织的带子,可用来装饰衣物。

这里是用它来比喻春柳嫩绿的枝条。

  相关链接

  贺知章(约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渐江杭州萧山)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为人旷达不羁,喜欢喝酒,爱谈笑,是一个清淡风流人物,为当时的贤达所倾慕。

他也是李白的好友,两人十分投缘。

他年少时便以文辞著名,早年在朝廷做官,晚年回家乡隐居。

其诗风质朴清新,大多是随着心意自然而成,没有刻意加工。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柳树生动地描绘,赞美了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使人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在诗中,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把柳树的颜色、神态生动地描述出来;后两句想象尤其新鲜奇妙,以拟人的手法,故意设问,点出本诗的中心:

是春天的到来,才让大地如此美丽。

“剪刀”一词把缀满枝条的尖尖细叶具体形象地写出来,这是本诗的点睛之笔。

此诗清新宜人,读来如沐春风。

  【考点针对训练】

  一、轻松释义。

(解释带点的字词)

  1.碧玉妆成一树高______2.万条垂下绿丝绦______

  3.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4.二月春风似剪刀______

  二、填空。

  1.本诗中运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的修辞手法。

  2前两句写柳的形状,诗人把柳树比做______碧绿的色彩,轻柔的裙带,衬托着______的风姿,是______的修辞手法。

  3.后两句一问一答恰到好处,赞美了春天的无限创造力。

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4.诗人把______比做一把剪刀,形象,富有美感。

又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凉州词

  (王之涣)

  【译文】

  黄河远上白云间,澎湃的黄河远远望去好像奔流在白云

  一片孤城万仞山。

之间,一座孤城矗立在高峻的山岭之

  羌笛何须怨杨柳,间。

羌笛何必要吹出折杨柳这哀怨的

  春风不度玉门关。

曲调?

春风不愿度过玉门关。

  【注释】

  ①仞:

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万仞,形容山极高。

②羌笛:

古代羌族人自制的一种管乐器。

杨柳、:

唐代有折杨柳送别的习俗,这里的杨柳是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

④度:

越过。

⑤玉门关:

边关名,汉代建置,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北。

  【相关链接】

  王之涣(688-742),唐代著名诗人,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王之涣的诗意境壮阔、热情奔放,以边塞诗享有盛名,与高适、王昌龄有“旗亭画壁”的传说。

他的许多诗都被当时的乐工谱曲歌唱。

他的诗大都失传,现今尚存六首。

  【赏析】

  《凉州词》是唐代新的乐府歌曲,不是诗的题目。

唐代不少诗人都为歌曲配词,因此,他们的诗集里都有以《凉州词》为题的诗歌,如王翰的《凉州词》等。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两句,重在写古代边防要塞的地理形势,为后两句作铺垫。

诗的后两句写边防战士因长期驻守,思念家乡亲人,常用羌笛吹奏《折杨柳》这支曲子,以抒发苦闷之情。

这两句的意思是:

远远传来了用羌笛吹奏的《折杨柳》,你何必要吹奏这支曲子呢?

这使得久守大漠中的将士,不由得想起了家乡。

塞外孤城的环境描写使得将士们的思乡之情显得格外凝重。

  【考点针对训练】

  一、读准字音。

(给正确读音打“√”)

  1.黄河远上白云间(jiānjiàn)

  2.京口瓜洲一水间(jiānjiàn)

  3.春风不度玉门关(cūnchūn)

  二、小判官。

(给错误的说法打x)

  1.“仞”为古代长度单位,七米或八米为一仞。

  2.“羌笛何须怨杨柳”~句中“杨柳”指《折杨柳》

  3.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采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

()

  三、我知道。

  为什么要称黄河为“母亲河”?

‘黄河”名字的来历是什么?

请再写出两句含“黄河”的诗句。

登鹳雀楼

  【译文】

  白日依山尽,红日依傍着青山落下,黄河滔滔

  黄河入海流。

向东海奔流。

要想达到目力的极限,

  欲穷千里目,就要再登上一层高楼。

  更上一层楼。

  汪释

  ①鹳雀楼:

旧址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

因常有鹳雀栖息在上,因此叫鹳雀楼。

楼有三层,面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为登临胜地。

后被河水冲毁,现又重修。

②依:

依着,靠着。

③尽:

沉没,消失。

④穷:

尽,达到极点。

⑤更:

再。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意境非常开阔。

诗的前两句,写了所见景色:

一轮红日依傍着连绵的群山西沉了,汹涌澎湃的黄河从西而来,又向东海滚滚流去,这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

接着诗人展开想象,要想看到的更远的景物,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楼层。

这两句写登楼所引起的联想,包含很深的哲理,它启示人们: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在前进的道路上,只有不断攀登,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考点针对训练】

  一、变色龙。

(多音字注音组词)

  尽

  更

  二、咬文嚼字。

(解释下列词语)

  1.白日:

______2.千里目:

______

  3.穷:

______

  三、名句赏析。

  1.前两句是诗人所______,短语的十个字,今天读来,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景。

  2.后两句是诗人所______,要想看到最远方,就要__________________,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3.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古诗现在被人用来鼓励别人积极向上,不断努力。

请你写出另两句激励人们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晓①

  【译文】

  春眠不觉晓,                   春夜睡眠不觉已经天亮,清晨起

  处处闻啼鸟。

                   来听到处处鸟叫。

回想深夜一阵

  夜来风雨声,                   风声雨声,不知道鲜花被吹落多少?

  花落知多少。

  【注释】

  ①春晓:

春天的早晨。

②眠:

睡觉,睡眠。

③不觉晓:

不如不觉天亮了。

④闻:

听到。

 ⑤啼鸟:

鸟鸣,鸟叫的声音。

  【相关链接】

  孟浩然(689-740),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

擅长五言

  绝句,成就很高。

  【赏析】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爱春、惜春的情感。

先写春眠被一阵鸟叫声吵醒,点出春天

  早晨的特点。

然后回忆昨晚睡梦中听到的风雨声,再写自己担心一夜的风雨,鲜花

  被打落多少的惜春的情感。

在清新的春晨,静听鸟声唧唧的喜悦中略带一丝感伤。

  【考点针对训练】

  一、精挑细选。

(给正确读音打“√”)

  jiào(  )                          jiào(  )

  不觉晓jué(  )                      睡觉jué(  )

  处处chǔ(  )                         处理chǔ(  )

  chù(  )                             chù(  )

  二、近义词大比拼。

  处处——        啼——        晓——      闻——

  三、反义词对对碰。

  晓——         落——         来——      春——

  眠——         多——

  四、我会填。

  诗中描写了__季的美好景象。

诗人不是从所见去抒发情感,而是从所__去联想,给人无穷无尽的美感.让人似__鸟叫,似__落花。

请在写出两句春天的诗句:

______________。

凉州词①

  【译文】

  葡萄美酒夜光杯,                     精美的酒杯中斟满了葡萄美酒,

  欲饮琵笆马上催。

               将士们正在准备举杯开怀畅饮,琵琶

  醉卧沙场君莫笑,               声从远处传来,催促他们上马出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将士们喝醉了酒躺在战场上,您可别

  见笑,自古以来当兵打仗,有几个人

  能从战场上平平安安地回来啊。

  【注释】

  ①凉州词:

唐代乐府《凉州词》的唱词。

②夜光杯:

用晶莹透明的白玉做成的酒

  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

③欲饮:

正准备喝酒。

④琵琶:

胡人用的一种乐器。

在西域,胡人是骑在马上弹奏琵琶的。

⑤催:

催促。

⑥沙场:

战场。

  【相关链接】

  王翰,生卒年不详,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诗人。

唐景云元年

  (710年)中进士。

王翰性情豪放,恃才不羁,十分喜欢纵酒游乐,虽没有去过塞外,却以边塞诗人著称于世。

他的诗风流华丽,其中最为有名的便是这首《凉州词》。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守边将士在出征前的宴会上欢饮的场面,表达了将士们的豪’隋

  壮怀。

诗、的前两句,写军营宴会场面,描绘了异域情调和上战场前的紧张气氛。

大帐

  中,烛光通明,酒香四溢。

出征的将士们斟满通红的葡萄美酒,举起闪闪发光的白玉

  夜光杯互相敬酒,将士奏起节奏欢快的琵琶助兴。

即使醉卧一会儿,那又算得了什

  么!

自古以来,大丈夫马革裹尸,出了军营就不打算回来了!

  【考点针对训练】

  一、一锤定音。

(给正确读音打“√”)

  欲饮(yǐn yìn)   琵琶(pā pá)

  醉卧(zuì  zhuì)   莫笑(mò mè)

  二、字墼句酌。

(解释下列词语)

  1.欲__     2.夜光杯__

  3.催__     4.沙场__

  三、小判官巧断案。

(给对的画“△,错的画“〇”)

  1.王翰与王之涣都是唐朝的诗人,他们写的《凉州词》都是边塞诗.(  )

  2.前两句诗是描写边塞将士们饮酒作乐的场面。

(  )

  3.这首诗描写战士们出征后的场面。

(  )

  4.最后一句是反问句,是千古名句,令人深思。

(  )

  四、读了这首诗。

想想自古以来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你有何感想,写下来。

出 塞①

  【译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                     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关塞还

  万里长征人未还。

                  是秦汉时的关塞,自秦汉以来到今天,

  但使龙城飞将在,                  边疆一直在进行战争,无数的将士战

  不教胡马度阴山。

                  死边疆未能回还。

只要像汉朝李广那

  样的将军镇守边关,就可以抵挡入侵

  的敌人,不让他们越过阴山一步。

  【注释】

  ①出塞:

古乐府曲名。

②关:

关塞。

③但使:

只要。

④龙城:

地名,卢龙县,在今河北省。

⑤飞将:

指汉代名将李广。

他英勇善战,匈奴人非常怕他,称他为“飞将军”。

  ⑥不教:

不使,不让。

⑦胡马:

胡人的战马,这里代指胡人。

胡:

古人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称呼。

  【相关链接】

  王昌龄(?

一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进士出身,做过级别

  不高的官员。

他一生坎坷,最后被陷害而死。

他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写的以边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意境雄浑开阔,感情激越悲壮,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委婉和谐,民

  歌气息很浓。

他擅长写七言绝句,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有

  “七绝圣手“”诗家夫子王江宁”等美誉,可与李白媲美。

主要作品有《王昌龄集》。

  【赏析】

  《出塞》是古代乐府的旧题,内容大多是表现边防战争。

自秦朝以来,北方的羌、

  契丹等少数民族时常侵扰边疆,西北边疆一直战事不断。

王昌龄写这首《出塞》,是有感亍边防烽火不绝,守边战士长期服役不能回乡与亲人团聚,因而希望朝廷能选派良将,威镇入侵之敌,使边境宁静,使人民过上和平的生活。

  诗的头两句,写边关士兵长期服役,不能回家团聚。

明月照耀着这片自秦汉以来就有的边塞关城,将士们不远万里到此服役守边,因为战事不绝,不能解甲归田。

  诗中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

一句概括了古往今来的边关战争,写尽了千百年来征战战士远赴边疆不再归还的悲剧命运,境界开阔,意蕴深厂。

诗的后两句表明了作者由边关征战不息而产生的愿望。

诗人认为,如有李广那样能征善战的大将,敌人是断然不敢大举南侵的。

这样,战士也就不必远赴边关了。

后两句既隐含了对朝廷用人的讽刺,又充满了保疆卫国的壮志豪情。

“龙城飞将”,指汉代名将李广。

李广精通骑马射箭,又善于带兵,人称“飞将军”。

他镇守边城,敌人望风而逃。

作者怀古讽今,希望朝廷重视边境安宁,选任良将镇守,不让敌人跨越阴山一步。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名.将李广将军的怀念,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能出现良将,驱逐敌人,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后人称这首诗为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作。

  【考点针对训练】

  一、对号入座。

  huán  hái

  1.万里长征人未还

  2.还   来就菊花。

  Jiáng jiàng

  3.但使龙城飞将   在。

  4.夜暮将   要降临。

  jiāo  jiào

  5.不教   胡马度阴山。

  6.老师教   我们做人。

  dù  duó

  7.不教胡马度   山。

  8.请您定度

  二、解释下列字词。

  1.塞:

__     2.但使:

__

  3.教:

__     4.胡马:

__

  三、我会填。

  1.“龙城飞将”指的是____他是__代名将,被称为______.

  2.“阴山”指今____境内,古中国的边疆关塞。

  3.诗人王昌龄是盛唐边塞诗人.后人誉之为______.

  4.这首诗中__________是千古名句,前半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芙蓉楼①送辛渐②

  【译文】

  寒雨连江夜入吴,                     一个阴雨绵绵的秋夜里,远迎好

  平明送客楚山孤。

                   友来到吴地,天亮的时候送别好友,

  洛阳亲友如相问,                   连那楚山也显得冷清孤独。

你回到洛

  一片冰心在玉壶。

                   阳后,若亲朋好友问起我的情况,你就

  说我的心依然坦荡高洁,有如一片洁

  冰放在晶莹的玉壶里。

  【注释】

  ①芙蓉楼:

在今江苏镇江西北角,登临可以俯瞰长江。

②辛渐:

诗人的朋友。

③寒雨连江:

寒冷的雨水落在江中。

④吴:

春秋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镇江属吴地。

⑤平明清晨⑥楚山:

楚地的山岭。

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在吴国的上游。

⑦洛阳:

今河南洛阳,辛渐所要去的地方。

⑧冰心:

比喻心的纯洁。

⑨玉壶:

这里用冰在玉壶之中,进—步比喻人的正直纯洁的气节。

  【赏析】

  这首诗开头两句写早晨在芙蓉楼下与友人分别,却从昨夜落笔。

昨天夜里,长江上寒风大起,秋雨滂沱。

昊地夜雨江天迷蒙,无边的寒意笼罩了一切,萧瑟的夜雨为平明的送别罩上黯淡的氛围,从而烘托出离别的感伤。

作者在旅舍中听着这一片秋风秋雨,毫无睡意,想到自己的坎坷遭遇,想到与好友分离在即,一时心乱如麻。

清晨,友人离去,作者站在楼上,目送帆影远去,消失于水天之际。

北岸的楚山,似远去的朋友那么孤单寂寞。

汉时长江以南属吴国,长江以北属楚国,诗句中以“吴”“楚”代用。

诗的后两句,是作者临别前对友人的嘱托。

作者的亲友在洛阳,所以要辛渐转告他们,自己是清白无辜的,遭受处分并不是自己的过错,自己的心像冰一样纯洁无瑕,可以放置在玉壶中。

唐代诗人均喜欢以玉壶激励自己,表示光明磊落、表里如一的品格。

  【考点针对训练】

  一、我会填。

  1.《芙蓉楼送辛渐》的作者是唐朝“七绝圣手”——(     )字(     )盛唐著名的(       )诗人。

  2.《美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你还知道的送别诗有:

《              》《                     》

  二、轻松释义。

(先解释带点词语,再解释整句意思)

  1.寒雨运江夜入吴

  _____全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明送客楚山孤

  _____全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片冰心在玉壶

  _____全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精挑细选。

  1.王昌龄送的客人是(  )

  A.辛渐   B.芙蓉   C.亲友    D.李白

  2.下列借物喻人的诗有(  )

  A.《咏柳》 B.《石灰吟》  C.咏鹅》 D.《赋得古原草送别》

 鹿 柴①

  【译文】

  空山不见人,                              山中空寂清幽,只听见人声,看

  但闻人语响。

                            不见人影。

夕阳斜射进茂密的树林,

  返影入深林,                            洒落在青苔上。

  复照青苔上。

  【注释】

  ①鹿柴:

终南山一景。

柴:

即“砦”,同“寨”,指篱笆或栅栏,也指用篱笆或栅栏围起来的乡村住宅,这里指的是王维在终南山的一处乡间别墅。

②空山:

空旷的山谷。

  ③但闻:

只听到。

但,只。

闻,听到。

(梦返景:

返照的阳光,即夕阳。

景,同“影”,指日光。

⑤复:

再、又。

  【相关链接】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河东(今山西祁县)人。

曾隐居陕西终南山等地,安

  史之乱中曾被迫任伪职,后因此被贬。

官终尚书右丞,人称王右丞。

他擅长诗文、书画、音乐,诗多写山水田园风光,尤善描绘大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